寻找隧道结局有人死吗饮水工程施工队,有人知道吗?

隧道股份-首页
隧道股份 600820
隧道股份 600820
隧道股份 600820
隧道股份 版权所有震不倒的精神旗帜——来自5.12重灾区青川酒家垭隧道恢复重建工地的报道
浏览量:1878
来源:&作者:孙厚民、王昌尧
&&&&日14时28分,天崩地裂间,十万同胞瞬间轰然离去,转眼生死相隔。他们用惨痛的告别生命的方式,让我们在沉痛和泪水中,砺炼了承受灾难的能力和意志。
&&& 逝者不能生还,生者要坚强地活下去。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我们的心身在血与泪的洗礼中涅磐、升华,我们的民族再一次走过一段痛苦而充满自信的历史,震不倒的民族精神旗帜在废墟上高高飘扬。
&&& 地震当天,在酒家垭大山深处,带领25名工人正在进行隧道施工的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二公司剑阁至青川公路酒家垭隧道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涂继宏做梦都没想到,8级大地震像恶魔向他们袭来,给他们正在施工的地处龙门山地震带上的酒家垭隧道带来了灭顶之灾,致使项目部和他的工友遭受了巨大痛苦和经济损失。
&&& 5月12日,涂继宏午饭后稍作休息,便与往常一样,带领25名工人进入酒家垭隧道出口洞内1005米处的掌子面进行换班施工。涂继宏先安排掘进工班展开掘进,接着安排8名衬砌工班的工人加固衬砌台车,然后他来到正在进行仰拱施工的工人中间进行技术指导。
&&& 突然,令人恐惧的“咔咔咔,嘎嘎嘎,噼噼啪啪”的奇怪声音骤然响起。在这一瞬间,涂继宏看到仰拱中心的施工缝开裂,并一直向洞口方向延伸,二衬拱顶和初期支护拱顶都在开裂掉块。几块混凝土块从涂继宏身侧掉落,不知是什么东西砸在安全帽上,震得他头皮发麻;涂继宏下意识地迅速往隧道边缘移动,几乎与此同时,洞内的照明灯光全部熄灭,洞内一片漆黑。凭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和知识他判断这不是塌方,而最有可能的是地震。于是他在黑暗中大声地喊着:“大家快往外跑,紧靠隧道边缘……”。工人们在涂继宏的提醒下,手牵着手沿隧道边缘往洞外挪动。一路上拱顶掉落着砼块,如飞沙走石,同时伴有令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啸声,异常恐怖。那一公里他们平时走惯了的路,此时却觉得无限的漫长。但所幸的是, 他们26个人穿越生死界,全部安全走出隧道。
&&& 在死亡线上获得生命,让涂继宏和他的工友们很庆幸。是啊!大灾大难面前,人类的求生欲望是强烈的。灾难可以毁灭一切,但是永远毁灭不了人类的坚强和信念!只要有了人,就可以重建家园,创造奇迹!
&&& 大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在酒家垭隧道进口洞内约900米的大山深处,二公司的12名员工同样经历着一场严峻的生与死的抗争。
&&& 酒家垭隧道全长2282米,隧道地质罕见的复杂,属炭质千枚岩,围岩松散、破碎,遇水即会软化和泥化。而且地下水丰富,导致围岩自稳能力差,同时还要穿越6个大断层。开工以来项目战胜了大小塌方、突泥、涌水等100多次。
&&& 5月12 日这天,隧道进口施工进入长达97米的FⅠ大断层。为了确保安全,隧道施工于2天前停止掘进,采取加强支护的施工方案,缩短掘进与衬砌之间的间距。
&&& 2点28分之前,隧道进口的掌子面上,8名工人在忙碌着支立钢拱架,电焊工勾安同在维修和焊接衬砌台车部件,项目工程部技术员陈超与测量工刘喜斌在施工队长罗华银的配合下,测量放线。为了准确测定中心点,陈超与罗华银爬上台车顶部,刘喜斌负责操作仪器,三人配合得十分默契,每个工序都进行得井然流畅。
&&& 当时间指向2点28分的那一瞬间,开挖台车上的陈超和罗华银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奇怪的撕心裂肺的爆裂声惊呆了。随即,台车剧烈摇晃,头顶上初期支护的砼块,如落雨般刷刷的往下掉,头上的安全帽被砼块砸的咔咔作响。此时此刻,陈超脑海里一片空白,万分惊恐中他意识到隧道要塌方了,自己有可能会被埋在这儿,永远都出不去了。他想到自己才26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啊……。顷刻间,隧道内一片黑暗,台车摇摆的更加厉害,如惊涛骇浪中的舟船,陈超、罗华银被摔下台车。在摔下台车的那一刻,陈超感到自己左腿一阵剧烈般钻心的痛疼,随即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 也许是求生的本能所致,或许是上苍保佑,陈超很快从短暂的昏迷中醒来。那一刻,任凭他使出浑身解数,怎么都站不起来。彷佛自己走入阴曹地府,头上的安全帽已经不知道滚落到什么地方,鲜血从他的鼻孔里往外涌。耳边充满了惊呼声和砼块掉落的噼啪声。
&&& 凭着求生的本能,陈超忍着剧烈的痛疼,右手护着头部,左臂和右腿支撑着身子,摸索着朝衬砌台车方向艰难爬行。黑暗中他的头部不知道是撞在什么铁疙瘩上抑或是被掉落的砼块砸伤,异常的痛苦使他再也不敢乱动,而且连喊叫的力气都没有。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求生的本能让他紧紧的抱住这个人的腿。漆黑中,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而这个人也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这个人却迅速地拖着他摸到了衬砌台车的下面。
&&& 隐隐约约中,陈超在昏迷中听见电焊工勾安同在向洞内的人高喊:“不要慌乱,洞外对讲机传来消息,不是塌方,是地震了,大家赶快躲在台车下,抱在一起,......”苟安同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并且打开手机为大家照明,在他的引领下,工友们大都聚集在台车下面。
&&& 陈超的神志渐渐清醒,记忆恢复。他想起,进洞的时候,他让测量工刘喜斌带了2个应急灯,1个他在做标记时使用,另1个就放在台车下面。他马上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罗队长和勾安同,勾安同借着微弱的手机亮光,很快按着陈超的话找到了另1个应急灯,并迅速打开,台车下有了光亮,大家异常欣喜。此时,陈超看到了测量工刘喜斌在生死关头,怀里还抱着价值8万多元的全站仪。
&&& 据刘喜斌回忆,在发生地震的一刹那,他顾不得多想,反正是要出事了。他连全站仪的三脚架都没顾上收,抱着仪器,拖着三脚架就跑向台车。以至于后来跑出隧道口时,怀里依然抱着仪器。
&&& 余震还在继续,死亡依然笼罩在大家心头,经过商量,大家认为还是要尽快走出隧道。于是,罗华银、勾安同告诉大家不要惊慌,一定要贴着隧道的边缘走。他们二人主动轮流背着不能动弹的陈超走在最后。这让陈超这个年仅26岁的小伙子感动万分。
&&& 罗华银、勾安同轮流背着陈超走出隧道后,他们立即清点人数,发现支立钢拱架的民工张助强没有出来。罗华银二话没说,嘱咐勾安同照顾好陈超,自己简单做了下准备,带着一名工人,冒着强烈的余震进入隧道。此时,罗华银等候在隧道口的妻子着急与担心交加,泪水直流。她不仅担心丈夫的生死,还有她在距隧道口10公里外读小学的11岁的儿子的安危。
&&& 大难降临,首先保全自己和家人是一种本能。然而舍己救人、舍生取义,扶危帮困,却是一种美德。对于身有职守的人来说,他是责任,是担当。这种责任与担当,能更大限度地激励人们相互团结,顾全大局,进而让更多的人脱离危境,让更多的人存活下来。这种责任与担当,正是人类面对一次次灭顶之灾而能生生不息的源泉。这种责任与担当,正是史不绝书的人间大义!
&&& 罗华银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进到隧道深处,此时,余震虽然在消减,但仍有砼块不间断坠落。他们边走边喊,边躲避着坠落物,边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寻找张助强。当他们找到张助强的时候,张助强已经倒在血泊中,他的安全帽被砼块砸得粉碎,后脑勺往外流着血,已经不省人事。但是他手里却紧紧地握着支立钢拱架时用来紧定锚固螺丝的扳手。
&&& 在罗华银他们回到隧道寻找张助强的时候,项目领导已经及时赶到了隧道口。由于酒家垭通往广元和青川县城的剑青公路被巨石堵塞,全部瘫痪,对外通信联络和电力全部中断,酒家垭隧道的出口和进口成为孤岛。项目领导根据陈超的伤情,安排人员在一片开阔地支了一张床,让陈超躺在上面,同时安排2名工人步行去5公里外的大院回族自治乡卫生院请医生。总工程师谢胜亮给2名寻找医生的工人下了死命令:一是要确保自身的安全,二是必须找到医生。
&&& 当张助强被罗华银他们抬出隧道外的时候,张助强的头部仍然流着血,项目领导紧急商定,立即做好简易担架,挑选10名身体强壮的工人轮流抬着张助强,冒着余震震落的飞石和滚滚烟尘,徒步送青川县城救治。无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会付出。然而,由于交通阻隔,送救的路程漫长,这位来自云南大山中的农民工兄弟,因失血过多,不能够得到及时抢救而在送往青川的途中,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的鲜血浸润在高高的酒家垭山岗上,泊洒在酒家垭隧道里,他的名字将会与剑青公路这条青川人民的“生命线”共存。我们祈祷:张助强与青川同在5.12大地震中逝去的4800多灵魂共得安眠!我们会化悲痛为力量,攻难克险,无坚不摧,早日抢通酒家垭隧道,打通青川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生命线,以告慰在地震灾难中所有遇难者的在天之灵!
&&& 5.12大地震发生后,二公司设在酒家垭隧道进口和出口的两处驻地通往外界的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片刻成为孤岛。当时,项目所有人员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徒步赶到隧道口。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他们用对讲机进行不间断联系,他们判断:青川县城和大山深处的青川群众受灾情况一定会很严重。青川发生这样大的灾难,党和政府绝对会派人来救助。而剑青公路是青川唯一一条通往成都和广元、绵羊等城市的通道,注定是一条救援生命线。灾区救援,打通生命线是当务之急。5月12日下午3时许,项目领导当即决定:留一人照看身受重伤而暂时送不出去救治的陈超,安排3人负责处理张助强的善后事宜,其余人员立即展开打通生命线行动。
&&& 他们经过短暂的商议后决定:隧道出口人员由副经理宋贵永和工程部副部长涂继宏带队,出动所有机械设备,带着雷管炸药,朝青川县城方向,沿剑青公路清除公路上的落石和滑坡山体;隧道进口人员由副经理勾安金和总工程师谢胜亮带队,出动隧道进口的所有机械设备,带着雷管炸药,朝广元方向,沿剑青公路清除公路上的落石和滑坡山体。
&&& 下午4时30分,青川县人民政府派来通报地震情况的干部看到这一切,对项目部人员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自发参与打通救援生命线的行为给予高度赞扬和鼓励,并且希望他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直至与外边的施工队伍会合,打通救援生命线为止。
&&& 从5月12日下午3点到5月13日凌晨5点,二公司酒家垭隧道项目的施工人员在14个小时里,没喝一口水,没吃一顿饭。他们忍受饥渴,冒着余震和飞石以及生命危险,协助政府打通了剑青公路黄坪至凉水40多公里的救援生命线。青川县领导不仅对他们给予赞赏,而且还由衷地说:“青川人民感谢你们”!当他们从凉水镇返回项目部路过大院回族自治乡的街道时,一群孩子举着写有“感谢您,最最可爱的人”的牌子,向他们挥手致意。
&&& 在剑青公路这条救援生命线被打通的时候,在地震中身受重伤的技术员陈超,于5月13日上午11时被安排送往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此间,陈超一直躺在项目领导给他安排的安全开阔地上的一张床上。在这20个小时里,这位2005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年仅26岁的小伙子,一直没有合眼。于他来说,对地震的恐惧是短暂的。从他被人拖到衬砌台车下面,在微弱的灯光下,看到工友熟悉的脸庞,尤其当他看见测量工刘喜斌冒死搂着全站仪的那一刻,他就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 陈超多次催促看护他的工友去参加剑青公路的抢险。自己虽然活下来了,可是不能够同工友一起去抗震抢险,还要工友照看。他恨自己的这条腿,怎么这样没用。下午4点多钟,工友们终于找来了卫生院的赵医生。赵医生迅速为陈超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并输了两瓶消炎的点滴。随后,赵医生检查了他的臀部和腿部,判断可能是骨折,嘱咐他不可乱动,当地不具备治疗条件,等路通了送大医院治疗。
&&& 凝望着注射器里滴嗒的药液,陈超思绪万千。
&&& 从童年到大学毕业,再到工作后的一次次经历的记忆,如放幻灯片一样,逐幅打开。
&&& 他想到童年与伙伴们一起打猪草的欢乐,也想到了自己10多年的读书生涯;他想念妹妹稚嫩撒娇的样子,也仿佛看见体弱多病的父亲为供他和妹妹读书而苍老的面容和驼了的背,弯了的腰;他想起了慈爱的妈妈,想到爸妈和妹妹此时一定知道青川发生地震的消息。他们一定会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打。更担心他们联系不上而焦急。他恨不得插双翅,立即飞回湖北天门,告诉家人说他没事儿。陈超还想到他从学校毕业分到单位后,老工人和老工程师们对他的培养、教育和帮助。他还想到了项目领导对他们进行社情民情教育时给他讲过,青川有着光荣辉煌的革命历史。
&&&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李先念等指挥部队,在青川境内与国民党胡宗南部进行了多次激战,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红色根据地。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1933年1月开始进入青川至1935年4月底全部撤离开始长征,历时两年之久。他为刚参加工作就能在这里工作,为革命老区人民走上富裕路,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自豪。他担心自己的腿会残废,害怕不能再回到隧道施工现场……
&&& 5.12过去一年了,我们依然难以忘记那些逝去的灵魂,难以忘记那些在生与死的抗争中舍生取义的壮士。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涂继宏、刘喜斌、陈超、罗华银、张助强等人,在那黑色的5月所表现的惊人之举,外界依然无人知晓。面对离去的人们,面对和灾难抗争的人们,面对依然要坚强活下去的人们,我们永远都会有一个难忘的“5.12”,这将是一个永远不会痊愈的“5.12”。
&&& 酒家垭隧道是青川重灾区通往广元市的咽喉要道。隧道开工以来质量安全始终得到了可靠保证。当隧道施工掘进至1900米(距隧道贯通仅剩382米)时,遭遇“5.12”特大地震灾害,致使初期支护和部分二衬及仰拱多处严重开裂、变形和坍塌,涌水、渗水十分严重,大量施工机械、设备严重损毁,工程全面停工。据不完全统计,大地震给隧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01.5万元。
&&& 日上午10点30分,在经受特大地震洗劫后,经过二十局集团二公司、浙江省政府、四川省政府和当地政府的精心准备和大力支持,在地震过去仅仅3个月,酒家垭隧道复工典礼在隧道出口举行。二公司总经理邵怀全、浙江省、四川省及当地政府领导参加了典礼并分别发表重要讲话。8月21日上午,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副省长郑继伟,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省政协副主席宴永和、广元市委书记罗强、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等数十名领导来隧道现场视察,并详细了解复工建设情况,关注施工进展,关注职工安危。
&&& 在酒家垭隧道复工的9个多月里,浙江支援青川灾后重建指挥部和广元市、青川县领导多则半月,少则10天要来工地视察一次。这充分体现了两省政府和人民对酒家垭隧道恢复重建的关心、决心和信心以及迫切的心情。
&&& 二公司和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酒家垭隧道的建设。他们思路十分明确,酒家垭隧道建设牵动着浙江、四川两省人民的心。无疑,也关系到二公司将来在浙江、四川两大市场的信誉。更为重要的是,参与灾后重建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公司和公司党委要求各级人员必须以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看待酒家垭隧道的建设。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苗文怀主持召开过无数次有关酒家垭隧道施工的专题会议,总经理邵怀全3次来现场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分管施工生产的副总经理陈选生曾蹲在隧道施工现场与技术人一起研究治理塌方、涌水方案。隧道复工9个月来,公司2次调整酒家垭项目班子。为了较好稳定职工思想情绪,消除对地震的恐惧心理,2次调整项目书记。
&&& 地震过后,余震不断。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项目领导及时安排所有劳务人员回原籍待命,正式员工除特别情况外,全部留在工地,一方面配合当地交通部门维护和保障酒家垭山的道路畅通,为运送救灾物资和抢救伤员开辟生命通道,另一方面组织生产自救。
&&& 5.12大地震发生的时候,项目经理吴兵正在陕西渭南治病。当他得知震中就在四川的汶川时,马上就给工地打电话。当时通讯已经中断,他开始担心起来。但他判断:青川距震中汶川有300多公里,他知道隧道工程质量没问题,无论怎么震,大面积垮塌不会发生,但掌子面上的施工人员和刚刚做好的初期支护及二衬,在这样大的地震影响下,会有很大的危险。更让他担心的是,有200多名工人在灾区,他们是死是活一点消息都没有。
&&& 吴兵心急如焚,几个小时过去了,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他不停地拨着手里的电话。他试拨了所有保存在手机里的项目和业主人员的号码,但结果都是“无法接通”。而且,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只有汶川、北川的灾情信息,对于青川,一点信息都没有。这让吴兵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担心项目上会出大事。尽管他还没痊愈,但他决定必须马上赶回工地。当时西安到成都已经不通航,宝成铁路中断。他不停地打听能够及时入川的途径,当他得知有去往重庆的航班消息时,便立刻从西安辗转重庆,在重庆费尽周折才搭上运送物资的车量,于5月 14 日凌晨一点多钟赶到了工地。
&&& 吴兵至今都不能够忘记在他决意要赶回工地时,家中顿时气氛凝重的那一幕。当时,受强大余震影响,渭南也余震不断。家里人从电视上看到的是从灾区撤离的灾民,而吴兵这种时候却要往灾区去,这不得不让家里人担心。吴兵的父亲吴永高已83岁高龄,虽然也担心儿子此去的安危,但这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为共和国铁路建设默默奉献一生的筑路人是深明大义的,他用赞许的目光表示对儿子的决定给予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吴兵的母亲与普天下做母亲的人一样,牵挂着儿子,何况儿子的病还没痊愈,但她觉得儿子的选择总是有道理的。在国与家,孰大孰小的理解上,老人家心里是有数的。5月13日那天,老妈妈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就买来韭菜和肉,让儿子出门前吃顿饺子,以祈求儿子平安归来。吴兵的妻子李亚娟是最不情愿丈夫这个时候离开的,这是人之常情。地震过后,余震此起彼伏。人们谈震色变,此刻只有丈夫才能够帮助她和孩子赶走心中的那份恐惧,她渴望丈夫能留下来陪她。她担心丈夫的安危。他去那种危险的地方,妻子有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但李亚娟知道,丈夫决定了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她唯一能够做的是细心的为丈夫准备行囊。
&&& 吴兵只有10岁的女儿吴向楠虽然不知道爸爸是去做什么,而且她也习惯了爸爸这样来去匆匆。但这次爸爸的出行,她感觉到了爷爷、奶奶和妈妈不对劲。她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很少,平日里想爸爸时就会经常向爷爷、奶奶和妈妈念叨: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孩子还把对爸爸的思念写到了日记里:&&&
&&& 日& 星期一& 天气晴朗&&& 河流的幸福,在于用清澈的身躯美化环境,滋润树木,使它们茁壮成长。所以,小河每天都唱着欢快的交响曲。&&& 蜜蜂的幸福,在于采来甜甜的蜜,让人们享受那一刻的甜蜜,而自己在默默奉献。&&& 爸爸,您的幸福是什么?那一定是不知疲倦地工作喽。&&& 爸爸,您知道我的幸福是什么吗?告诉您,我的幸福就是和您在一起,我们全家人在一起。&&&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我和妈妈坐在窗前,看窗外的烟花。&&& 瞧,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爸爸,我想您了。您都好几个月没回来了。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可爸爸没回来,我真的觉得不幸福!&&& 妈妈告诉我:爸爸工作忙,为了我们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才不回来。唉,我真不明白?&&& 望着烟花,爸爸我真的想您了。
&&&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一句老掉了牙的对筑路人描述的老话。对这句话的含义,没有切身经历的人是难以理解和体会到的。我不敢说筑路人子承父业或夫唱妇和,或过着天南地北,长期天各一方的生活有多么伟大。更不会有抗战时期“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那样壮烈,但我敢说,如果没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志在四方,为国修路,舍小家,为大家。”“辛苦我一个,万人路好走”等理念长期熏陶,能够做到子子孙孙修路无穷已,是很难想象的。
&&& 单位让吴兵到酒家垭隧道担任经理那年,他37岁,如今已进不惑之年的他,把人生最美好的这段日子献给了酒家垭,把青春最辉煌的部份献给了酒家垭隧道。
&&& 吴兵回到工地,看到项目部被震毁,隧道内初期支护被震得严重开裂变形,大部分仰拱震得纵向开裂,渗水严重,掌子面塌方、涌水、突泥交织,惨不忍睹,施工机具大量损毁,满目疮痍。这一切让吴兵十分沮丧,弟兄们三年多的心血和汗水就这样付诸东流。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在遭遇毁灭性灾难时,措施得力,防范得当,人员伤亡轻微。他坚信,有弟兄们在,有人在,所有的损失都会夺回来,所有奇迹都能创造!
&&& 吴兵带领项目班子和全体留守人员在隧道进口处,平整出空地重建项目驻地。积极联系设计院和业主对隧道受损情况进行鉴定,制定出相应的处治措施。在电力不能及时恢复的情况下,购买发电机自行发电,组织人员冒着余震,进洞清理现场,维修保养设备和机具,抽排隧道积水300000余立方,为提前复工赢得时间,从而使酒家垭隧道成为四川省震后恢复重建的第一个交通项目。
&&& 日隧道复工典礼后,因青川余震依然频发,最高频次每天上100次。
&&& 复工后的重点工作就是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 原施工队的劳务有20%以上的不愿意再回来。而来了的劳务和部分职工,因为刚经历过那场灾难,在频发余震的环境下,仍心有余悸,对隧道内施工有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请专家来工地进行地震及余震专题讲座和防震常识教育,消除恐惧心理。项目领导和项目科室负责人带头进洞,轮流值班,制定预防余震的安全措施,对损毁二衬拆除重建、掌子面开挖等特殊工序制定专门可靠、有效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的食物、饮用水和应急照明设施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在施工现场随时预备应急交通工具,做到有突发情况时,人员随时撤得出,加强安全员配备,对每个现场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使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监控,加强洞内通风及瓦斯监测,随时监控洞内瓦斯含量,使其绝对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 尽管如此,隧道内仍旧险象环生。地震后,酒家垭山体变形,原本破碎的围岩更加松散,掘进时松动圈变大,稳定性更差,再加上地震后隧道内涌水更大,围岩遇水产生泥化后,形成隔水层积水。这无论是对掌子面上的围岩还是初期支护,都形成了强大的地应力压强。在强大的应力作用下,隧道内时常会有拱架被压弯,连接筋被压断,初期支护开裂变形而发出“磞磞磞”的恐怖响声。
&&& 吴兵说,在隧道复工初期的那段日子里,他压力特别大,每天最多只能睡2个小时,有时候还会被恶梦惊醒。失眠、头晕等病疼严重地折磨着他。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个人的安危。一方面,党和国家对灾后重建高度重视,而交通恢复重建是重中之重,酒家垭隧道是通往重灾区青川的咽喉,能否早日打通酒家垭隧道关系到青川县的重建,甚至牵动着青川县城是否迁址移地。酒家垭隧道的建设倍受各级政府和人民关注。另一方面,地震引发的围岩异常恶劣,导致施工中坍塌、涌水、突泥连续发生。更要命的是隧道进口,处在6个断层中最大的一个,整个隧道就像潘多拉的魔盒,随时都有发生灾难的可能。
&&& 日发生的涌水、突泥和坍塌,一次就达2000多立方,泥石流涌出95米,巨大的冲击力将初期支护和二衬因地震受损段临时支护的钢拱架冲毁,施工设备、车辆埋没,使这座因地震严重受损隧道的施工困难重重,险象环生,掘进异常艰难。虽然大坍塌没造成人员伤亡,但这让项目所有人员提心吊胆。每一次余震的发生,都让洞内的作业人员惊心动魄,如临深渊。再加上工期紧迫,按照各级政府要求,日酒家垭隧道必须确保试通车,这对于吴兵和项目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工期。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政治上、安全和进度上的压力交织在一起。
&&&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党委对酒家垭隧道进展和人员思想状况十分关注,及时调整具有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并且熟悉隧道施工的老党员杨普担任项目党组织书记。
&&& 杨普不负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及厚望。他来工地后,积极协助吴兵工作,像大哥哥一样关心、爱护和鼓励着他。使吴兵更加坚定信念,大胆工作。杨普还走到职工中间做鼓舞和发动工作。他陪着施工人员进洞,和职工心平气和地谈心,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使隧道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恶劣的地质条件下艰难地掘进。
&&& 在与余震、塌方、涌水、突泥等恶劣地质灾害的斗争中,项目组成了以总工程师谢胜亮为组长的科技攻关小组。地震后隧道围岩更加破碎,松动圈不断扩大,自稳能力差,围岩遇水泥化、软化所造成的初期支护变形曲线,直线不收敛而大量变形侵限,给施工带来难以想象的难度,施工进度迟缓。面对这种情况,攻关小组尊重科学,邀请专家会诊,到设计院咨询,然后反复进行论证,对症下药。对围岩积水采用直径100毫米的钢管,打入围岩10米深处进行深孔泄水,使围岩内涌水不累积;针对围岩破碎,施工中,补强支护参数,缩小“工”字钢间距并加大规格和型号,增加锚杆密度和长度,加厚喷射砼厚度等来加强支护强度;对隧道进口地处断层,围岩异常破碎的实际,施工中尽量不放炮,基本采用人工开挖;逐步形成了“短进尺,少爆破,加强初期支护强度,二次衬砌及时跟进”的隧道施工流程。为了确保安全,他们采取侧壁导坑法开挖,尽量缩小隧道开挖断面。
&&& 在这场与自然灾难和自身恐惧的斗争中,二公司酒家垭隧道项目部先进辈出,事迹感人。在地震中舍身保护测量仪器的刘喜斌在灾后重建中一步都没离开过工地。在地震中身负重伤的年轻技术员陈超历经灾难后十分坚强,在广东中山市中医院治疗期间,经常给项目领导和同事们打电话询问隧道施工情况。2008年10月底,陈超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刚刚能够下地走动就带上行李回到了工地。项目领导考虑到陈超的身体状况,安排他做技术资料,也可以回家休假,各种待遇不少。可陈超不仅坚决的留在工地,而且还执意要到隧道内值班。陈超是学地质工程的,他觉得只有隧道施工现场才是他最好的用武之地。因为隧道工期紧,24小时不间断施工,技术人员2班倒,他每天要在隧道内值班12小时。他虽然是白班,但晚上要整理内业资料,写施工日志。陈超在地震中被摔成左盆骨髋臼骨折,隧道内潮湿阴冷,长时间走动或站立,他的伤腿就会隐隐作痛。但陈超知道工期吃紧,看到项目上所有的人都在与余震、坍塌、涌水搏斗,都在默默奉献。他从来不向别人说自己的疼痛。副经理勾安金的母亲年初就诊断为癌症晚期,他一直没回去看望老人。直到3月30日隧道贯通后才赶回老家。此时,老人已经没有治癒的希望,按照老家的习俗,勾安金买来木料,给母亲做好棺材,8天后又回到工地。现在,老人家已病入膏肓,家里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催他回去,也不见他回来。4月28日晚上,他姑妈打来电话,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最后只要他回答一句话:“如果你娘咽气了,你到底回不回来?”勾安金哽咽着回答:“不管怎样紧张,我一定会回去给娘送终的!”
&&& 在姑妈的眼里,勾安金是不孝的。10年前,勾安金的父亲就去世了,老母亲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勾安金在这10年间,与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实在太少。而今,母亲身患绝症,可以说母亲已坚持不了多久。姑妈怎么骂他,他都可以承受。勾安金不是不孝,而是忠孝难以两全。按照分工他负责隧道进口施工,进口处于大断层,随时都有塌方的可能。3月30日隧道贯通,31日贯通处再次出现塌方,并且在围岩应力的作用下,坍塌范围不断扩大,施工安全问题受到严重威胁。如不及时处理和采取有效措施,5.12通车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项目上所有的人都心急如焚,自己怎么好开口回家。勾安金这位1.8米的汉子,在笔者面前哽咽地述说着……
&&& 在隧道出口工地,有一个人在项目上是人人交口称赞的。他叫李民,是项目调度室主任,隧道复工不久,他就被领导安排到隧道出口负责全面工作。他是项目党组织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对象之一,隧道3月30日贯通后,项目党组织根据他的表现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按照程序通过了李民的入党请求,并向上级党委报告。笔者这次除来工地采访外,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代表上级党组织对李民等2名拟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同志考察谈话。只有高中文化的李民,对党的知识和对党认识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他入党的动机既明确也正确。他说,过去对党员的8条标准总觉得有许多口号性的东西。比如说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过去他就没有理解到位,总觉得很空,在经历了5.12 大地震后,他觉得“为人民服务”很具体。他说他与工友们在隧道复工9个月来,与余震、塌方、涌水斗智斗勇,为了酒家垭隧道早日贯通,不畏艰难,出生入死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直接的说是为灾区重建做贡献,实际上是在为青川人民服务,其实这一切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了。笔者问李民,你整天在隧道里,忙于施工,怎么对党的知识和理论那么熟悉。李民随手从上衣里边的口袋里掏出了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他说,有空的时候,我就翻翻,共产党的理论,只要真正学进去了,其实它是很先进的,我要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 3月30日酒家垭隧道贯通后再次出现的坍塌,经过所有参建员工的努力,施工很快安全通过塌方段。&
&&& 为了确保四川省领导确定的通车日期,在本来就很紧张的情况下,项目部提出: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发起最后冲刺,确保隧道提前试通车。
&&& “五一”前夕,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浙江卫视以及新华社等全国20多家媒体纷纷汇聚酒家垭隧道工地,见证并报道这条青川重建的生命线的开通。
&&& 在隧道试通车前夕,回顾隧道复工以来的270多个日夜,二公司酒家垭隧道项目300多名职工,每个人都平添几多感慨,历经几多磨难,几多汗水与泪水的交织,几多生与死激烈的抗争。他们抢在3月30日、赶在清明节前贯通,也是为了用炮声和喜讯告慰青川的4800多名在地震灾难中逝去的灵魂,也告慰他们在地震中血洒酒家垭的农民工兄弟张助强的在天之灵。
&&& 他们始终牢记党中央、国务院、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关于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谆谆教导和沉甸甸的重托,背负着25万青川人重建美好家园的期望。在5.12大地震1周年的时候,作为中国铁建人,他们向四川人民、向青川父老交了一份用血泪和汗水写出的满意答卷,丰富了伟大的抗震精神。
&&& 酒家垭隧道是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二公司300名职工们用手抠出来的,他们敢于冒着上万次的余震,在大山深处与死神争斗,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铁建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继承和发扬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铁道兵精神,实践了这片土地上长征精神,这些精神凝聚起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不离不弃的勇敢品格,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隧道施工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