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学什么好。实战的。

作者热门文章
阅读 97,278 次
阅读 105,121 次
阅读 94,221 次
阅读 149,135 次
阅读 77,567 次
一个致力于传播主流科学信息、揭露伪科学骗局、推广理性科学精神的科普平台。王通:冯钟云谈中国传统实战武术_方寸_新浪博客
王通:冯钟云谈中国传统实战武术
大家好,我是冯钟云,是武术爱好者。今天我跟大家聊一聊中国武术。
  最近我们看过一部电影叫《叶问》,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是近年来武打片里边,惟一用实战武术的方式去拍武术的,没有那么多虚的东西。比如说甄子丹很多打法,是表演武术无法达到的,比如说我们看到甄子丹,把这个西方人打到地下的时候,他用这种短距离的、快速度的圈打。中国武术是用抛物线来打,不是说光用拳打,他用抛物线打,这个动作完全是滚出来,是这样滚出来的,它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完全是里边的命门和丹田交换,通过螺旋缠绕出来的。而且你看中国人的打法跟西方人完全不一样,西方人的打法是直线,因为西方人认为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可是中国人,他的打法完全是曲线,他的曲线是最接近于直线的曲线,比如说我们的打法,比如说外国人拳击是这样,你看中国人是内旋、外旋,实拳出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后脑会振动,而中国人曲线发拳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力分散在整个圆的切线点上。朋友们看,正旋、外旋,我在打的时候不是说我光拳锋要伤人,我整个的一个旋都要伤人。你看泰拳,泰拳的肘基本上都是直肘,但是中国人的肘是旋肘,它是旋上来的肘,旋肘,完全是像弯刀一样,是切线和抛物线的原理。      甄子丹这个《叶问》我认为从武术角度上是非常精彩的,他把一个武术家的状态和气质演出来了,就是那种清高散淡,内心强大,外表温和,遇到那种大的是非的时候,一身傲骨,但无傲气。现在屏幕上这张照片就是叶问原型,你看这位老先生安静、平和、慈祥,谁能想到他是武术家,谁能想到这是李小龙的老师,这是李小龙和叶问的合影,这是李小龙和叶问老先生的对打,李小龙是对近代中国武术创新贡献非常大的一位武术家,他把咏春拳和西方竞技武术结合在一起,创立了截拳道,并通过电影让它走向了世界,功夫这个名词,就来自于李小龙。
  这位老先生大家可能都不认识,但我一说名字,你们肯定知道,就是这个人,黄飞鸿。黄飞鸿是南拳的一个开创性人物。黄飞鸿训练了刘永福的黑旗军,当时清朝的时候特别腐败,军队涣散,但他训练了黑旗军以后,在越南战场上打败了法国人,所以黄飞鸿是把武术融入战争和军队训练去,也是一位对武术贡献特别大的人。
&  这位是霍元甲,霍元甲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打破门派之见,用中国武术来强民,摘掉西方人给中国的东亚病夫的帽子,所以他创立了精武会,让所有的各门武术不要有门派之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这位叫杨露禅,这是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他当时到北京来打擂,打完擂以后,谁都打不过他,王公大臣就把他留在北京了,让杨先生教武术,可是这些王公大臣们平时生活太腐化了,一身懒骨头,他就把整个太极拳简化改良,教这些王公大臣去练。
  这位先生是叫王芗斋,这是中国近代武术目前最后一个拳种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也是一副儒雅相,他是武术大家,绝对没有那种江湖气,彪悍鲁莽,他是把中国的形意拳整个整合之后创立了,以前叫大成拳,现在叫意拳,现在也是流传非常广泛,解放以后一直在中医研究院利用武术来研究养生,王芗斋先生他把很多的形容武术的语言文学化了,他在书里边记载:“心比烘炉,杂念若纷飞雪花,入炉即化。”这是他的语言,你要对抗的时候,首先要排除自己的恐惧,自己要强大,强大的时候要想什么,他的语言也是非常精彩,就是我一站桩以后,我要“踢翻沧海,喝散白云,大地尘飞,虚空粉碎。”你想想这什么样的敌人可以抵抗?
  真正好的武术家是一种儒雅、温和,内心的强大才能造成真正的外形的平和,所以这些前辈都是在武术的创新和开创的过程之中,包括推广武术文化的过程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一直以一种尚武的精神来推动武术为这个民族去服务。
  一提中国武术,还有一点,我们每个人会想到少林寺、武当山、崆峒山、峨嵋山。为什么和尚、道士练?就是因为中国的武术不是对付人的,是对付野兽的,出家人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之中,他们既要保持体力,又要保持一种心理的平和,就需要观想,但是又要保护身体不受野兽的侵害,所以他就研究野兽,总结出一套中国武术的方法,就是叫阴性武术体系。他绝不去练肌肉、练体能,他用一种特别平和的站桩方式,仿照野兽的攻击方法创立了武术体系,比如说对付豹子,他是站着以后,下势,豹子来怎么办?等着。豹子来,豹子挠我是这样挠,他也每天就这样,慢慢地练,这就比豹子的速度,这个秒速是一秒钟二十米,但是怎么练的?就是不动练的。所以中国武术,它的技击是一种生存本能,它不是竞技,但是它的练功的方式是用养生的方式,它长期蓄养,它不是靠这种大体力运动,就是中国武术练功和练拳是分开的,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所以功,它是整个养生过程,它通过一些对称运动,通过这种内部梳理,通过一些心法来把整个身体调得安徐、平和,行为流畅心理安详,有一句话叫心平而气和,因为武术的心理目标就是心意和,意气和,气力和。心为头,心平气就和,气和了,力就出来了。按道家来说是一个反向操作和弱化使用的过程。
  其实真正的武术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养生,我希望大家能跟我一块儿,咱们都体验一下武术。武术的第一训练是什么,武术的第一训练,不是劈叉、压腿、折跟斗、扎马步,它是一个非常非常,叫凝神聚力、舒适自然,比如说我们看到马步,你往那儿一站,这么一待,太受罪了,这儿都断了,完了以后,挪个步也不好挪,抬腿也不好抬,真正的武术,它就是这儿稍微一弯,它不断劲儿,我们走步,走步也快,吊步也快,踢腿也快,这多快。最舒服的动作是最好的,是最容易养生和进攻的动作。
  什么人可以练武术?说我那么大岁数能练吗?是不是得童子功?还有一句话叫,吐痰不挂嘴就能练。吐痰不挂嘴,你吐痰,啪吐出去了,完了你一吐,啪这样了,练不了了。这是科学的,因为你一挂嘴,你这横膈膜肌就失去作用了,没压力了。第二还有一句话,比较粗俗,就是撒尿不湿鞋,你撒尿斜出去了,你鞋湿了,你就没劲了,练不了武术了,就是说人人都能练。
  武术的第一基本功是什么,是松静力,放松和安静。放松,第一让你找到自己的好多穴位,第二能避免运动伤害,放松是训练出来的,放松不是说你想放松就放松,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公园那些老年人锻炼身体的时候,最常见的动作就是这个,是吧,这叫懈,其实真正的武术也有这个,就站这以后,首先把神调出来,因为叫神领无散骨,我也是这样。这样的训练是有意识的、主观的整体运动,而你这个也运动,差不多,但一点用没有,就是体罚,中国武术叫体认,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你就放松,放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武术有很多力,比如说叫悬浮力,悬着、浮着;开合力,开着、合着;它很多很多力,这个力不是力量的力,是力的状态,比如说我们现在拿起手来往这一搁,放松,放松到什么程度?松而不懈。我还能有劲,但是我还下不来,我还上不去,找到它的临界点就是归零状态,这样你才能感受到穴位和经络的运行,人只有放松才能健康,比如我们现在都坐半天了,大家做一个浮按桩,手搁上,肘外撑,浮按,什么叫浮按?就是浮在水面的一个球,给它按下去,慢慢按,指尖上扬、头往上顶、下巴颏微收,往下按,腕往下按、掌往上提,你会感觉到指尖发麻,反复做,你会把肩膀的肩井穴拉开,工作比较累的时候,你要这样一下,把后背拉开以后,就会缓解你的疲劳。还有一个桩法,找两个人上来,来试一下。就是叫分离桩,什么叫分离桩?就是你把自己像五马分尸一样分开,把自己拉开,你看,你跟着我,把腿外撑,把两手伸直,使劲往两边射,后背齐,使劲往两边射,头上顶、下巴颏微收,坠肘,使劲从脊椎开始,往两边分开它,这叫分离桩,这样你做不到一分钟,你会后背出汗,这就是中国武术玄妙的地方,它不挑战极限,心脏没有负担,肌肉也不会累,但是它就能让你微微出汗,要跑步你得跑多少米才能出汗?出汗了吧?
  武术是一种意识训练,是精神意识训练,放松,什么放松?放松是意识放松,你训练的实际上是意识,比如现在我们就要练一个把一个手往前抡,一个往后抡,一个手往前,一个手往后,这就是两个脑子的训练,它就是意识训练,是意识控制的,这就是武术第一个基本功,叫对称运动。你看像不像残疾人?你看我来做这个,换,这样训练出来以后,你左右脑就可以对称运动,可以去呼应,你们谁愿意可以试试这个,回家先练一练这个,但是不要使劲,使劲就容易受伤。
  好多人不理解中国武术为什么不让使劲?练功的时候不能使劲,还有练功累就不对,你不能累,它完全是理解出来的,就是打架的时候,往前打的手不许使劲,你看外国人都攥拳,中国人不许使劲,中国的武术就是,你使劲,就把劲给自己了,劲给自己了,你使劲你打不出去,劲要给别人,就是放松、是对称。朝这边打,所以你看,你这样的话就给别人了,还可以连击,这就是中国武术跟西方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很多人都问我,太极能打人吗?你可以体验太极,太极的力量叫螺旋杠杆,因为它这是,什么叫太极?这就是太极,这就是太极,这就是太极,很多都是。太极它特简单,这就是太极,我不敢使劲,一使劲他就飞出去了,就是螺旋杠杆力。
  太极是中国的武术里边的超越机制,因为中国武术分三个机制,一个是本能机制,一个是叫仿生机制,仿生机制刚才我讲了,还有一个超越机制,太极和后来王芗斋发明的大成拳,都属于超越机制里边的,比如说一个圆,圆是很难打的,它全是圆,全是旋,我们是先制造一个圆,这是太极,我们先制造一个圆,圆完以后我们再自转,你看圆,在里边自转,就是你在碰我的时候,全是圆和旋,实战太极是合中线的(汇合到身体中线),比如我们这是一个圆,这是一个旋,圆、旋,但我加速度,我加速度,但是练功的时候,就得是这样一点点地找,每个点的这种发放、柔化,它就是一个阴阳,它是一个以柔克刚的东西。
  所有中国武术家,肌肉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是那样的,我们都看了一下,武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是一个武术受益者。因为我小时候身体瘦弱,而且我自卑,你一自卑,自己聪明都不知道,自信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智慧。我学了四年绘画以后,我敢考中央美术学院,走上艺术道路之后,因为武术的这种精神,让我去创新,咱们在社会上看到的瑜伽、跆拳道、空手道,它们在中国都有场馆,而且普及得特别好,比方说瑜伽,其实瑜伽跟中国武术是同样的东西,在中国传播瑜伽,我认为没有中国武术的内涵高,而且它没有中国武术高级,它们运动的幅度太大,它会造成很多运动伤害,而且它跟那种心灵和精神差距太远,另外中国武术还有一部分就是训练的是一种精神,我就想做了一个武术空间,按禅宗寺院那种庄严朴素,那种状态、那种气氛来做一个空间,而且把这个空间里边做上了水,因为北京干燥,你要在练武术的时候,腹式呼吸的时候会比较湿润,另外我在武术空间里做了很多瓷器,因为瓷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精华的东西,还有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这是使馆的人带着小孩去学中国书法,我这来的西方人学武术的特别多,他们学书法、学武术、学中国画,有的学吹埙,我觉得文化是无国界的,是属于全人类的,他们的认可也增加了我很多信心。这个是中央芭蕾舞团,在最边上坐着的是王媛媛,她是奥运会的舞蹈和《夜宴》舞蹈的编导,她是芭蕾舞团团长,她希望用武术的训练方式改变芭蕾舞的惯性,让她的演员形成一种风格,所以她每周都请我去教中国武术,这是我给武馆画的一个符号,就是两个人对抗,是从汉画像砖里提炼出来的,我做武馆就想让武术时尚化,什么是时尚化?时尚化就是简单化,简单化就是便于体验,便于体验就是让人得到身心的愉快,因为任何艺术、武术,是服务于生命本体的,是让人身心愉快的,所以希望大家愉快。谢谢。
每一个华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武侠梦,给大家造梦最成功的是两位大师,一个是金庸,一个是古龙。
在金庸的小说中,高手层出不穷,每次比试起来,常常是双方交手了多少回合,不分胜负。在古龙的小说中,从来没有描写出什么招,怎么去打,大部分都是在描写心里状态,然后突然一招就解决掉胜负或生死。
很多年来,我总以为实战武术应该像金庸的那样,因为电视上各种的格斗比赛,都是交手很多回合的。后来了解了真正的传统武术之后,才发现高手过招更接近古龙写的那样,一招见胜负,快的你都看不出过程。
我对传统武术的认识,是被冯钟云颠覆的。
冯钟云是非常传奇的一个人
他在北京南城长大,小时候比较瘦弱,为了避免被欺负,就开始学武。由于没学费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孝敬老师导致的不好意思,于是就在这个老师那里蹭学一段,那个老师哪里曾学一段。不过幸运的是,这些老师都是好老师,这也造成了他武术上没走弯路,直接学到了真功夫。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一次一个同学在上课的时候玩枪,把自己的手打伤了。然后学校就调查枪的来源,最后发现大枪小枪一共四十多把枪,都是冯钟云课余时间帮同学做的,结果就是他被学校开除。
被开除之后,他进入了景泰蓝厂当学徒,学习工笔绘画。四年之后,初中没毕业的他,直接考上了中央美院,并且当初他学的那个水墨写意专业,三年才考上了他一个人,结果是7个老师教他一个人,所以他学的非常好,大学时候的作品就拿过一次奖。他上学时候的学费和生活费,靠的是每周打一次类黑拳赚来的。
毕业之后,上了几天班,他非常不喜欢那种被束缚的事业单位,就离开了国家单位下海了。进入了社会,就从设计师工作这期做起来。由于他能文擅武,人豪爽朋友又多,所以很快就做起来了。开装修公司,投资工厂,开饭店,九十年代初就成了大款。
90年代末,他投资了大量资金的工厂倒闭后,他却很开心,他说:好不容易倒闭了,不用再去累了。
然后,他就开始反省自己,因为做商人不是他要过的生活。
为什么呢?
他说,当初大部分时间的生活都是和客户打交道,很烦的。例如那时候流行请客户桑拿洗澡,有时候应酬的客户多,有时候一天洗几次,出来之后阳光刺眼,都是扶着墙走路。总之,那些年虽然赚钱,但是生活没意义。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了一次佛教讲座,他就选择出家了。于是他在山东的一座山上自己修了座小庙,修行了几年,研读了许多佛道经典,搞明白了更多修行的哲学和武术的原理。
冯钟云朋友很多,在他开饭店那些年,非常多的北漂吃住他的饭店,后来饭店被吃垮了,就都吃住在他家,当然,他不要一分钱,还尽自己的能力去帮你。
在他出家那些年,许多朋友们一起吃饭,聊起冯钟云,许多都是想念的流泪;那几年许多朋友都去找他,劝他下山,他都没有,他要的就是改变过去的惯性。
他给我讲过,他曾经在崆峒山上一人住过半年,西北地区,看不到人,一个人在山上,那种孤独的修行,一般人很难体会。学宜说:钟云是一个怕孤独的人,所以他身边一直都要有非常多的朋友,并且,他对朋友非常的好,都是无私的帮助。
修行了几年后,他悟透了一套哲学,他看破了宗教的形式,然后又回到了北京,做起了一个职业画家,并且开了一个武馆,白天练武画画,晚上和朋友聊天喝酒,日子非常逍遥自在。
四年前,在一个朋友引荐下,我去了著名画家冯钟云在黑桥的武馆。我们两人,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就聊了10个小时。我颠覆了他对网络的看法,他颠覆了我对传统武术的认识。
关于武术,他基本上用了5分钟,就把传统武术的核心就给我讲明白了。
他的理论有几点:
1、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2、练的累,都不对。
一、关于练功
如果只练招数,没有内功,根本没杀伤力,练了也白练。关键是练功!
如何练功呢?
并不是那些跑步、打沙袋等等的疯狂体能训练。
他说,那种疯狂训练不叫训练,叫自残。比如那些运动员,都是一身伤病。
关于散打,同样有这种问题。散打在格斗中非常实用,短期的训练,就可以见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长期的高强度体能训练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那些职业练习散打的,过了三十岁,就开始走弱,四十之后,基本都废了。
但是练习内家拳的,年纪越大越厉害。
传统内家拳是如何练功的呢?
两个字:站桩
三个字:松定静
但是,放松并不容易,这需要长期练习。只要身体间架姿势正确,身体放松,精神内定,全身经络自然就会慢慢贯通,自身的能量自然会越来越强。
有一句话叫做:慢练功,快打人!
意思就是练功的时候,动作追求慢,慢到什么级别呢?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因为,你的身体越松,精神越定,你的功力就增长的越快,你就会越敏感,同时你出招的速度就会越快。
不仅练功如此,练习书法也是如此,我从小自练书法,练了许多年,写出的字总感觉很浮,没有那种入门三分的韵味。
后来冯钟云指点了一下,立刻找到那种感觉了。写书法的时候,手要要放松,松的没有力似的,精神内定,然后体验笔尖和纸的摩擦,那种韵味立刻就有了。同时,想要进步快,就要把字写的慢,字写的越慢,你的进步就越快。原来,每个领域的顶端,原理都是相同的!
二、关于练拳
冯钟云把武术打人的招数,总结成四种发力规则:
1、利用磨蹭力打人
比如你用指头点人,肯定不如用指头弹人疼,这就是摩擦力的作用。
大家在电视上长见的那个抱拳的动作,其实也古代是陌生人见面,防范并且能够出招偷袭的动作。
右手包拳,左手盖掌。很松的往前一搭,一可以挡住对方的看不到你的眼神,不知道你的意图,二可以利用做手掌对又拳的摩擦力出招,速度会非常快的打上对方的喉咙,这种偷袭很容易成功,并且是一招要命的。
2、利用对称力打人
我朋友教人站长入门,经常做一个简单的表演,就是找一个没有任何无数基础的小女孩,然后他调整女孩的姿势和意识,然后小女孩伸出一只胳膊,然后身体放松不用力,把意识放出去。这时候,只要小女孩不用力,十个大汉也推不动她。
这就是什么原理呢?
就是用意识把自己贯通,并且自己不用力,别人推她胳膊的时候,力量自然通过她的身体,导入到了脚下大地,让自己成为一个过程,所以不管对方力量再大,也都没用。
如果一个高手站在那里,你向他发力越重,你自己就伤的越重,他可以把你发给他的力量导入了大地,然后再利用大地的反作用力传给了你。
太极拳的借力打力就是这个原理。
少良练过散打,我原先给他说的时候,他根本不信,一次他和我一起与宝珠喝茶,他非要体验一下。
宝珠身高体重比他差很远,两人当时都坐在凳子上,宝珠只是一只拳贴着少良的身体,然后发了二乘内力,少良就被震的内脏都受不了。
这比李小龙的寸拳还厉害,寸拳还需要距离,而他这拳根本都没距离,直接贴着。
我问什么原理呢?
宝珠说:表面是我的拳和他的身体没有距离,但是呢?我的力量发自脚下,从脚下到我圈的距离有这么远,发力自然大了。
3、利用变鞭梢力打人
是实战格斗中,拳头握的越紧,打人其实越不疼。
为什么呢?
因为你一握紧拳头,你的力量大部分都给了自己,能能发出的力量就小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传统无数打人的时候,都是非常放松的。你打人的拳或者掌,越放松,在你接触对方的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就越惊人。因为你很放松,力量都传到了对方身上。
这种打人的原理就是鞭梢一样!
大家想想,一个松软的绳子,抽人为何那么疼呢?
这就是鞭梢力的作用。
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通背拳打人的视频,就可以更好的了解这种力量。练的好的,沾衣发力,速度非常的快,爆发力十分惊人。
另外注意的是,打人的拳,是不用力的,放松的。你一用力,力量就给了自己,你放松不用力,在接触对方的瞬间,力量都给与了对方,这样才有非常大的杀伤力。记住:握紧拳头打人不疼,越松打人越疼。
4、利用螺旋杠杆力打人
中国传统武术打人,都不用直线出招,所有的出招都是最接近直线的曲线,所以太极拳的基础练习就是:云手画圆。
练习久了,形成本能,只要出招,这个拳、肘、臂、肩会形成一个螺旋杠杆,向对手削过去,只要接触一点,全身整体力量都会释放到了对手身上,杀伤力极大。
到了现在,大部分太极拳都练的和广播体操似的,只有形式注意的外形动作,没有内在的走劲,于是造成许多人学了十年都没入门,最后还把膝盖给练伤了。其实,太极拳是非常厉害的拳法,如果详解太极拳的每一招,你就会发现,一招比一招阴,一招比一招狠。
正确的站桩练功非常的舒服,如果你的姿势是正确的,身体足够的放松,精神足够的安定,你会感觉到身体是空的一般,会非常的舒服。正确练习以上四种发力规则中的任何一种,都只靠一两个动作不断的重复训练就OK,练习久了,自然就进入了潜意识,融入到了身体本能。只要你的训练方法正确,都是非常舒服的事情,所以冯钟云说:练的累,都不对!
三、关于传统武术的实战性
张震为了在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演几个镜头,苦练了三年的八极拳。他在电影中,用了八极拳的这样一招:
他双手伸开和抱成锤,站在对方三米开外,他猛一个箭步上去,用锤顶开对方架势,然后利用杠杆力一出肘,直接打到对方心口,对方立刻就飞了出去。
几年前,我曾经见宝珠演示过这招,速度太快了,快的你几乎看不清怎么回事,现实中的这招,因为直接借杠杆力肘击心脏,一下就可以把人打死。所以,在传统武术实战格斗中,基本上是格斗双方接触的瞬间,胜负就定了,没有一点观赏性,并且出招必伤,非常血腥。
在民国时候,黄埔军校曾经举办过一次世界武林大会,那些俄罗斯的、日本的、美国的高手看了第一天的比赛,就不敢上台了。
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就是民国时候一位顶级的高手,众多厉害的高手,和他格斗,都是瞬间被KO。在过招瞬间,对方就像被雷电击了一样,立刻就崩溃了。
甚至,他还和5名日本高手有这样一次格斗:
孙禄堂躺在地上,让五名日本高手分别压着他的头部和双腿双臂,然后一名日本高手数三下,看他三下之内能否起身,刚喊了一,他就腾空而起,五名日本高手立刻被发出数仗外昏到在地。
大家搜索一下孙禄堂,就可以了解到这位民间顶级高手的更多经历。
还有一位民国高手,不得不提,那就是霍元甲。真实的历史是,他根本没和洋人打,因为洋人看到他就怕了,然后就认输跑了。
民国的都是过去,那现在呢?
高手一样很多。
八极拳的高手,例如吴连枝,网上有他和韩国高手高手的视频,在他年纪很大的时候,他与韩国年轻力壮高手,就像大人对付三岁小孩一样,日本许多格斗游戏的一个重要角色,都是以他为原型创造的。
许多人会问,这些人这么厉害,为啥不上擂台呢?
这是很傻的问题
他们有必要上擂台么?上擂台干啥呢?
就像你是一个高手了,你还会去擂台上被人当猴子看么?
绝大部分的擂台格斗都是表演的,并且这些格斗并不实战,全部都是在规则下的比赛。而中国传统武术最初的目的就是用在战场,把人变成杀人机器,没有规则,只有厮杀。
中国传统武术属于阴性武术,他靠的不是训练肌肉,甚至他们目的是练的全身松软,越松软,出击的瞬间爆发力就越强。
同时,在中国传统武术领域,身高体重根本都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例如自然门的创始人徐矮师,身材非常矮小,但是非常非常的厉害,杜心武就是他的徒弟。
宝珠和我经常在一起玩,他身高不到一米七,体重不到110斤,并没太大劲,但是你找一个两百斤的壮汉或者散打高手和他过招,也经不住他打一下,他国内和国外,切磋过的高手无数。
有一次在法国讲课的课堂上,他站在那里,让一个非常高大的黑人来打他一拳,黑人很诧异,觉得他肯定经受不住他。但是一拳打到宝珠肚子上的时候,这个黑人才知道了厉害,因为他就觉得像打到了一块儿石头上。还有一次在朋友的生日聚会上,一个练习泰拳的朋友踢了宝珠一腿,自己的腰立刻就伤了,因为他的腿踢到宝珠的瞬间,宝珠本能的就改变了他的力量的方向,由于力量太大,对方的腰立刻就被扭伤了。
我曾经打过宝珠一拳,结果是我手腕伤了一个月。因为我是突然袭击的,打到他瞬间,他条件反射就把我的力量换了方向,然后我的手腕就伤了。
如果你去摸,你就能够让你体验到他内劲的转动!
宝珠是一个练武天才,过去这些年,他游走四方,结识了众多民间知名或者不知名的高手,各大拳种的顶级高手他都交流过。那些高手的徒弟可能10年没学到的,他和对方喝酒聊天交流三天,就学到核心了。
当初冯钟云是看到他这个好苗子,才开的武馆。后来冯钟云又给宝珠找来了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师,文圣拳第三代掌门人王安林来教他。宝珠学了文圣拳之后,突飞猛进。
王安林是山东济宁人,目前在美国哈弗大学开另一个武馆,学生遍及全世界。最初去美国的时候,曾指导那些铁笼子中格斗的拳手的,他的故事就更传奇了,以后专门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
冯钟云的武馆后来搬到了昌平辛庄,因为他的影响力,很快在哪里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区,许多优秀艺术家到搬到了那里,我也在那里盖了一个小院。
从二环开车到辛庄艺术区只需要40分钟,有三年时间,我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待在那里,早上跟着他们简单站站桩,中午喝茶练书法,晚上就喝酒聊天,一帮朋友在一起非常放松,非常开心。
过去这几年,我受冯钟云的影响比较大,他的许多观念,我常常分享给朋友。例如:
1、&练的累,都不对!
2、&复杂的人没好人,复杂的事儿没好事!
3、&人要不断的打破惯性!
冯钟云说:他只是一个武术爱好者!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41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