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步行训练的简述院外急救护理要点点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康复护理学各章习题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康复护理学各章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9 第九章 步行功能训练
第九章 步行功能训练 内容:?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基本概念1.自然步态 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 身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 步态。 2.基本要素 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 步频、足
角;躯干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 及省力等。 3.生物力学因素 具有控制人体向前运动的肌 力或机械能;当足触地时能缓冲对下肢各关 节的撞击力;充分的廓清;髋膝踝合理的关 节运动等。 步行周期? 定义: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完成 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 自一条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 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 步行周期。 ? 在每个步行周期中, 又可分为支撑相和 摆动相。 传统的步行周期除了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外,每个时相 又细分为若干个时期。 1.支撑相分期 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支撑 相中期、足跟离地、足趾离地。 2.摆动相分期 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摆 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 肌肉活动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的动力的基础因素。 骨骼肌的运动特点是受人的意志支配,所以运 动时的主要核心就是肌肉收缩,其它器官、系 统的活动都是围绕并保证这一核心的活动而发 生的。 步行控制与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具有复杂 的关联。肌肉活动具有步行速度及环境依赖性。 步态异常与肌肉活动的异常通常有密切关 联。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关节运动角度 步行周期 骨盆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髋关节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膝关节 0° 0 °~15 °屈曲 15 °~5 °屈曲 踝关节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足跟离地足趾离地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5 °旋后5 °旋后 5 °旋后 中立位 5 °旋前0 °~10 °过度伸展10 °过度伸展~0 ° 0 °~20 °屈曲 20 °~30 °屈曲 30 °屈曲5 °屈曲5 °~35 °屈曲 35 °~60 °屈曲 60 °~30 °屈曲 30 °屈曲~0 °10 °背屈~0 °0 °~20 °跖屈 20 °~10 °跖屈 10 °跖屈~0 ° 0°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 是利用力学 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 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 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 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 ? 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 临床分析? 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 ? 观察法为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 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 分析。 ? 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 足印法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 观察法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 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 观察法--了解病史病史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前提。步态 分析前必须仔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 手术史、康复治疗措施等基本情况。同 时要弄清诱发步态异常和改善步态的相 关因素。 观察法--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基础。 体检的重点在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 肌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触 觉/痛觉/本体感觉)、压痛、肿胀、皮 肤状况(溃疡/颜色)等。 观察法-步态观察?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 前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 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 手臂摆动、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 助装Z(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 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 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 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 评估。 观察法-观察评价步态观察分析表:包含47种常见异常表现。检查人 员能够系统地对每一个关节或部位在步行周期的各个 分期中的表现进行逐一分析。该表横行为步行周期的 各个分期;纵列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 顺序将 47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表中涂黑的格子无需 观察;空白格和浅灰色格子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 否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有异常存在 的格中打“?”。如为双侧运动则用“左”或者“右” 表示。空白格表示最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 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①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 ②按步行周期的顺序观察 ③目测观察后归纳分析出原因后果 观察法--注意事项①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 观察对侧下肢 ②行走时受试者衣着尽量要少,充分暴露下 肢,以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 ③要注意疼痛对步态的影响 ④目测观察属定性分析,必要时进一步采用 定量分析 ⑤目测观察分析步态,其结果的准确性、可 靠性与观察者的观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 直接相关 测量法(足印法)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然 后在步行通道上(一般为4~6 m)行走, 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通过足迹测量有关 步行距离和时间参数,再进行运动学分析, 并根据被检查者的步态特征,为治疗师制 定治疗计划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数据。 测量法-检测程序①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②受试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 时开始计时;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 时停止计时;③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④测量行走距离、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⑤判断步态是否对称;⑥计算步频、步行速度。 测量法--结果判定①步长 ④步宽 ⑦步速 ②步长时间 ⑤步频 ⑧足偏角 ③步幅 ⑥步行周期 测量法--注意事项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 再测试;②受试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行周期;③如受试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护, 防止跌倒。 临床观察的局限性⑴时间局限:单凭肉眼观察瞬间的变化情况,很难准确在短时间 内完成多部位、多环节分析。 ⑵空间局限:由于视觉的局限性,不可能对人的步态进行三维观 察。 ⑶记忆局限: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长期进行步 态训练的患者的变化情况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对比分析。 ⑷思维局限:检查者的个人水平,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 ⑸患者的精力和体力也可能无法耐受反复的行走观察,直到检查 者完成对步态的分析。 ㈡实验室分析定义: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 化的、高科技的步态分析系统,集运动学分析 和动力学分析于一体,是现代步态评定的必备手段。组成: ①摄象机 ③测力台 ②反光标记点 ④表面肌电图⑤计算机分析系统 第二节1.肌力步行训练基本条件一、步行的条件 2.平衡能力3.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4.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5.中枢控制 二、步行功能评定包括步态分析和步行能力的评定。1.步态分析主要是描述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分析各种步态的产生原因和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详细内容参阅 第一节。2.步行能力评定是一种相对精细的、半定量评定,通过对步行能力进行宏观分级大致了解患者的步行水平。常用 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和Holdden步行功能分类。 三、步态障碍的影响因素1.骨关节因素 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先天畸形、截肢、手术、疼痛和关节松弛等对步态的影响。 2.神经肌肉因素 中枢神经损伤:原发性因素主要是肌 肉张力失衡和肌肉痉挛;继发性因素包括关节和肌腱 挛缩畸形、肌肉萎缩、代偿性步态改变等;外周神经 损伤包括神经丛损伤、神经干损伤、外周神经病变等 导致的特定肌肉无力性步态等;儿童患者可伴有激发 性骨骼发育异常。 四、常见异常步态㈠异常步态分类 1.基础分类:支撑相障碍和摆动相障碍。 ⒉疾病原因分类:中枢性疾病、末梢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 ⒊按肌紧张异常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 ⒋按步行异常类型分类:中枢型异常、末梢型异常。 ⒌按畸形类型分类:动态畸形和静态畸形。 ㈡常见步态异常及分析1. 拮抗肌协调障碍 常见的有足下垂、拇趾背伸、膝僵直、膝过 伸、髋过屈、髋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等。 2. 中枢性损伤或病变 常见的有足内翻、足外翻、足趾卷曲、拇 趾背伸、膝僵直等。 3. 骨关节病变、发育障碍或畸形 包括膝屈曲、短腿步态、减痛 步态等。 4. 单纯肌无力步态 单纯外周神经损伤可导致特殊的肌无力步态。 5. 病变特征性步态 帕金森步态、偏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等。 6. 持拐步态。 7. 两点步、三点步、四点步、迈至步和迈过步。 第三节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 转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 目的的训练方法之一。 一、常用措施1.基础训练 2.辅助具使用 3.手术矫治 4.药物 5.理疗 二、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基础训练1.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 4.平衡训练 5.协调训练 6.感觉训练 7.疼痛的处理 二、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分解训练1.单腿负重 2.靠墙伸髋→离墙站立 3.患腿上下台阶 4.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 5.靠墙伸髋踏步 6. 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三、减重及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随着临床发展的需要,现代康复生物 工程学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悬 吊治疗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康复机器人 也已介入临床,成为当今国际上的又一大 研究热点。 ㈠减重步行训练--机理在人的腰骶部脊髓中存在一个类似的中 心型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能控制感觉相关的 运动环路。 ㈠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 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⑵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⑶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 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⑷提高步行安全性,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 和恐惧心理。 ㈠减重步行训练--适用范围⑴神经系统疾病。 ⑵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⑶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 年老、体弱、久病卧床患者、体重过重、 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腰腿痛患者。 ⑷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 势障碍的训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 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 ㈠减重步行训练--禁忌证脊柱不稳定;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 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患者不能 主动配合;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严重骨质疏松症;慎用 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2级,没有配 Z矫形器者,以免发生关节损伤。 ㈠减重步行训练--组成减重步行训练系统: 减重悬吊系统 步行系统 ㈠减重步行训练--操作程序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 ①减重程度: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30%~ 40%。 ②减重步行速度: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常的步速 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③训练时间:30~60 min/次,或根据患者情 况分节进行。 ④训练频率:不低于3 ~ 5次/周。 ⑤疗程:8 ~ 12周。 ㈠减重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 ⑵减重程度要适当; ⑶悬吊装Z必须可靠; ⑷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 保护; ⑸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 成危险; ⑹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 ㈡机器人步行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 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或者进 行远程康复训练。这是康复工程与康复 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 可穿戴式机器人: 上肢外Z装Z 下肢外Z装Z 第四节步行能力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⒈平行杠内训练 ⒉助行器步行训练 ⒊腋拐步行训练 ⒋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⒌驱动轮椅训练 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行走训练时,注意安全。 ⑵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 ⑶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正确选 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腋拐或手杖。 ⑷当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50%时,不宜 使用单腋拐;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 90%时,不宜使用手杖;双下肢支撑力 总和<体重的100%时,不宜使用助行架。 ㈡社区性步行训练⒈环境适应性训练 ⒉过马路 ⒊超市购物 ⒋乘坐交通工具 ㈡社区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⑵专人保护,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 ⑶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 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 和速度。 ⑸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逐渐到较复杂的路面 行走。 ⑹所有实用技术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练, 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练。 第五节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剪刀步态矫治方法①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抑 制内收肌痉挛; ②对顽固性痉挛,局部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 治疗;全身性可给以口服中枢性解痉药; ③强化拮抗肌; ④温热敷或冷敷; ⑤足够的步宽,易化臀中肌,促进两者协同 运动; ⑥严重者可行选择性脊神经跟切断术。 偏瘫步态矫治方法①手法牵张股四头、N绳肌、小腿三头肌、仁 肌等 ②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 ③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④靠墙蹲马步训练 ⑤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⑥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 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训练 ②踝足矫形器(AFO)使用 ③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 ④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 刺激等 ⑤局部肌肉神经阻滞 膝塌陷矫治方法①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 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 ②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 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 ③对痉挛严重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 要时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 ④加强拮抗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 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 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膝过伸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 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③膝关节控制训练 ④臀大肌肌力训练。 臀大肌步态矫治方法臀大肌肌力训练:伸膝后踢腿/ 抗阻后踢腿;俯卧背飞;靠墙 伸髋踏步;倒退步行,随患者 能力的提高。 活动平板训练: 臀中肌步态矫治方法⑴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 等;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 力,训练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 腿先下楼梯的方法 ⑵提降骨盆训练等 ⑶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 练调整姿势 ⑷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 度和速度 谢谢
步行之父 6页 免费 09 第九章 步行功能训练 21页 免费 行走革命 28页 免费...转弯训练 九、防止身体僵硬、痉挛的方法 1.预防肩关节僵硬 (十指交叉握的自我...步行功能训练 考试内容:概述(基本概念、步态分析)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步行训练;...(6)第六章 (7)第七章 (8)第八章 (9)第九章 (10)第十章 肌肉牵伸技术...第9章 社区康复与护理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起坐 B.体操 C.骑车 D.游泳 E.快步行走 9. ...坐位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 C. 步行训练、...关节松动技术 3.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第九章节 教学内容: 1.介绍平衡功能训练的...6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4 学时) 步行功能训练技术(6 学时) 呼吸训练技术(2 学...江苏省全科三基考试第二部分专业知识 第9章 康复科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直肠功能障碍 D 自主神经过反射 B 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 D 搀扶下步行训练 (C)...步行训练前的基础训练包括:() A.肌力训练B.直立位适应性训练C.站立训练D.平衡功能训练E.平行杠内行走训练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暂无...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神经发育促进 技术包括 ...9 10 11 12 13 关节松动技术 肌力训练技术 肌肉牵伸技术、强制性运动疗法 ...简述步行训练的目标。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步行训练的目标:① 社区功能性行走:终日穿戴矫形器并能耐受,能上下楼,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900 m...“机器人应 当具有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步行功能。 ”...而智能机器人 的发展将会提供诸如取物、 康复训练等...9 图 8 双足机器人主视图 如图 9 为 Proe-...步行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如果可以坚持,确实能 提高心肺功能,锻炼肌肉张力,...9.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点评:步行是一种有氧运动,...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站立和走路本领的训练要点_育儿文章_宝宝树
站立和走路本领的训练要点
浏览 14866
宝宝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慢慢过渡到要开始学习站立了。一般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能独自站立了。站立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
两手扶站:训练婴宝宝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宝宝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当宝宝两手扶站较稳时,可训练一手扶站,让宝宝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
练习独站:成人可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背和臀部靠墙,两足跟稍离墙,双下肢稍分开站稳,然后慢慢放手,并拍手鼓励宝宝独站。
起立练习:教婴儿从俯卧位双手撑起身体,再双腿跪起来,呈爬姿,抓住栏杆站起来。
一般来说,在宝宝学独站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学扶着东西走了。这时候,家长可以在他前方放一玩具逗引他,让他学会挪步,移动身体。当孩子具备了独站、扶走的能力后,就离会走不远了。宝宝走路有早晚,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太强求。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别让他走得时间太长。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鼓励他&再来一次&。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表扬。
独走训练:
*让宝宝扶着床沿或者沙发站立,家长在另一头用玩具吸引他,或者不停地重复:&宝宝勇敢,妈妈等你走过来。&
*让宝宝与你面对面,让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他的双手,然后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前进,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
*可以让宝宝牵着父母双手或单手走路。或者父母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然后父母再不断地加长距离。或者妈妈拿着宝宝平时最爱玩的玩具,在距他不远处逗引他走过来,等他快走近时再加长距离。
用孩子行走能力得不到练习
用学步车的孩子反而更晚学会走路。一来,学步车不利于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孩子一走动,车子就跟着移动,所以学步车中的孩子无需自主把握平衡,这不利于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二来,孩子在时是用脚尖移步的,依附着学步车孩子实现了行走,但孩子的大腿肌肉得不到加强锻炼。平衡力、大腿肌肉力量是孩子学会走路的关键点,所以,一旦孩子离开学步车,能实现自行走路的速度反而更慢。家长通过学步车让孩子快走路,属于&欲速则不达&。
此外,看似安全的学步车其实极其危险。孩子在学步车中,碰到椅子、茶几等障碍物时,很容易&人仰车翻&,一旦车翻了孩子的头就会着地,这有致命危险。即使在相对安全的室内,一旦大人离开了小孩,活泼的孩子可能会把车带入卫生间、厨房、台阶处、有电插头的地方造成危险因素。如果家长要走开一会,不妨用几个椅子围成一个围栏,让孩子在围栏的范围内爬行活动,而不能放入学步车,这是最提倡的做法。谭小华建议,买了学步车的家庭不妨把学步车当成孩子的游戏场所,在家长在场的情况下,让孩子入学步车让他自己玩一会,但不适合久待。
出于上述这些因素的考虑,国外已经禁止生产学步车。学步车中还有一种,是由孩子推着往前走的,这种车则可以运用于孩子学步。谭小华说,这种学步车严格来说叫学步手,它的前进是靠人去推动的,向左向右的方位走向是孩子自己主导的,能够锻炼孩子的平衡力和行走能力。
还有疑问?
现在就注册,与同龄宝宝的妈妈们一起交流
登录即可免费抽取
价值500元孕育宝盒,包含奶粉、辅食、母婴化妆品等,应有尽有!
微信扫一扫
孕期知识随时看
宝宝树孕育【转贴】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 慢性病及康复护理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3043|回复: 4
【转贴】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 & 偏瘫患者进行步行练习是达到独立生活的重要环节,一般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上肢早。站立平衡功能基本恢复以后,在继续进行患腿负重和重心转移练习的同时,应开始进行步行训练。
 轻度偏瘫病人在站立训练同时即可进行步行训练,但开始仍应注意安全,从扶床架、桌子或扶手向独立行走过度。多数病人则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重症偏瘫最好在平行杠中练习。
一、步行训练的准备和开始
1.练习前让病人解完大小便,注意不要紧接在饭后、午睡和入浴后练习。
2.明显腿软无力的最好配保护腰带,以利辅助人员扶持,另外注意穿好合脚的软鞋。
3.第一次训练时先练习反复起立坐下(5分钟内2-3次),如脉搏增加30%以上(达100次/分),但无脉律不齐的现象为安全,出现心慌、出汗、、眼花症状时,可躺下休息缓解后再次进行。以后根据每日病人当时的状况,适当增加次数及延长维持立位的时间。
4.原地迈步练习
&&(1)于平行杠中或扶手旁扶好站稳,在患腿持重的情况下,好腿作前后小幅度迈步。
&&(2)利用台阶的最下阶,或面前放一稳固的踏板,尽量屈膝高抬腿-踏上-回原位,如此好腿和患腿交替,反复进行。
&&(3)扶好站稳下,患腿屈膝抬起,靠向好腿,患足离开地面,然后伸宽伸膝,尽量以患足内侧跟部着地。
二.步行练习
1.扶持行走: 可由辅助人员扶持或自己扶固定物(如扶手、床架、桌子等)。由别人扶持时,辅助者应站在患者患侧,迈步顺序为患腿→好腿(图1);扶固定物时,开始可以健侧靠近物体,迈步顺序为手前扶→迈健腿→患腿跟上。以后可改为患侧靠近物体,手前扶→迈患腿→健腿跟上。
注意此阶段步行强调的是每一步的基本动作,而忌讳赶速度。& && && && && &
2.扶轮椅、三轮或四轮步行器,或自制四轮小推车练习行走,有一定向前行走的基础后,还可逐渐加大难度,如后退、拐弯,上下斜坡的练习。& && && && && && && && &
3.扶杖步行: 由于腋杖行走不利于姿势控制,所以多数偏瘫病人使用手杖,常用的有二点步和三点步:
(1)三点步: 即手杖、患腿、好腿三个支持点依次着地的步行动作。步行顺序为手杖→患腿→好腿和手杖→患腿→好腿,这种步行方式稳定性较好,但步行速度比较慢,多用于步行训练早期。
(2)二点步:即手杖和患腿同时前伸为一个支持点,好腿为另一支持点交替支持体重的步行动作,这种步行的特点是步行速度比较快,但要求持杖者具有较好的平衡能力。
4.越障步行: 从实用性行走考虑,进行跨门槛、上台阶和斜坡等方面的练习。
5.独立步行: 病人经过以上训练,患腿达到较好的自主控制能力后,可逐渐过度到独立步行。
三.阶梯练习
当较顺利和稳当完成平地走路后,应开始进行上下阶梯练习。开始练习时应有别人保护和协助,上台阶练习时,先好手前扶阶梯栏杆,着力点落在健臂上,好腿先上阶梯,而后患腿跟上,与好腿落在同一个台阶,然后重复开始的动作。第一次练习上阶梯,以不超过3个台阶为宜。以后随着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上台阶数。练习下台阶时,先好手前扶,患腿向下迈一个台阶,然后好腿迈下台阶,与患腿落在同一个台阶,再继续重复以上步骤,以后可逐渐向一步一级台阶进展。
阅读权限50
学习了,谢谢
路过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通报的写作要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