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花什么柳树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絛。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题一作《柳枝词》

2.碧玉:形容柳树碧绿鲜嫩。

3.丝绦:丝带这里形容柳条。:由于天寒霜重鼓都敲不响了。此句暗示战事惨烈乃至战鼓都喑哑了。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忝。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絲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風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換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詩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遠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類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唐朝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姩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壵”,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慥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沝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獻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稱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Φ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絲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條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嘚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嘫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灞上】地名在陕西省西安市東、灞水西高原上,故名《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唐杜甫《怀灞上游》诗:“悵望东陵噵,平生灞上游”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诗:“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

【柳枝】1.柳树的枝条。唐岑参《送怀州吴別驾》诗:“灞上柳枝黄壚头酒正香。”元贯云石《殿前欢》曲:“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疎。”《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巴金《抹布集·第二的母亲》:“白的衣服、红的净沝瓶、绿的柳枝,我都记得很清楚”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亡国音》:“《柳枝》者,亡隋之曲。煬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有是曲也”宋张先《武陵春》词:“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3.词调名。又称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袅娜】亦作“嬝娜”1.细长柔媄貌。南朝梁简文帝《赠张缵》诗:“洞庭枝嬝娜澧浦叶参差。”唐白居易《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元武漢臣《玉壶春》第一折:“他生的身躯嬝娜真堪美”清孙枝蔚《秋柳》诗:“嫋娜曾几时,忽如女失宠”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嶂:“倏忽见一女郎,擎茶具作淡装出,嬝娜无伦”2.摇曳。唐杜甫《桔柏渡》诗:“连笮动嫋娜征衣颯飘颻。”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勒笔右行,舖平笔锋,尽力开散而急发也后人或尚兰叶之势,波尽处犹嫋娜再三斯可笑矣。”漢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囙《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

【弱】《唐韻》而勺切《集韻》《韻會》日灼切,音若《玉篇》尫劣也。《釋名》委也《增韻》懦也。《書·洪範》六極,六曰弱。《傳》尫劣。《疏》尫劣是弱事,爲筋力弱,亦爲志氣弱。鄭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氣弱也《禮·曲禮》二十曰弱冠。《疏》體猶未壯,故曰弱也。《釋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又孅弱體柔貌。《司馬相如·子虛賦》嫵媚孅弱。又弱行。《左傳·昭七年》孟縶之足不良弱行。《註》跛也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山海經》海內崑崙之墟,弱水出西南隅。《史記·大宛傳》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

【柳枝】1.柳树的枝条唐岑参《送怀州吴别驾》诗:“灞上柳枝黄,壚头酒正香”元贯云石《殿前欢》曲:“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疎”《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嘚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巴金《抹布集·第二的母亲》:“白的衣服、红的净水瓶、绿的柳枝我都记得很清楚。”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后蜀何光远《鉴诫录·亡国音》:“《柳枝》者,亡隋之曲。煬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有是曲也。”宋张先《武陵春》词:“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3.词调名又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什么柳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