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是什么?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 ) A.李白B.韩愈C.柳宗元D.白居易_答案_百度高考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 )
A.李白B.韩愈C.柳宗元D.白居易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大学作业: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题:2、新乐府运动本人写了一些,但不一定正确,还需要参考一下网上大侠的高论.大家抄得太多了,名词解释是要短小精练一些的:大家看看这个怎么样?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上述理论主张。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乐府诗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时期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各个方面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出了异常尖锐的社会问题。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题者也。”(《唐音癸签》)初唐诗人写乐府诗,多数袭用乐府...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皆采以守势,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被迫出战...
哦!我知道,不过我忘了。你来找我吧!
新中国54年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3年走过了54年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萧悦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萧悦(生卒年不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唐代中期著名的。
萧悦在唐朝官协律郎。这是太常寺的一名小官。太常寺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协律郎系正8品以上,掌和律吕,也就是负责组织在祭祀和节庆仪式中演奏的乐曲。
萧悦生平事迹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除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有些描述外,其他目前尚无所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在那里见到了萧悦,并与他相交为朋友。这时候的萧悦,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他的生活窘迫,晚景凄凉,饱经人世间的苦辛。
萧悦工于书画,尤其善于画竹,而且很有特色。中国墨竹画,肇始于唐明皇李隆基,而传人则是萧悦。当时,萧悦画的墨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萧悦本人也视为珍品。有的人几次向他求画,他都没有答应。萧悦的墨竹在当时之所以难求,被认为是名作,除了宗法唐明皇的确画得好以外,还得益于白居易的《画竹歌》诗,就象得力于杜甫的诗篇一样,使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开来。当时,萧悦曾为白居易(772—846年)写15竿,白居易也为他赋诗,共3首,对萧悦的墨竹推崇备至。白居易在《画竹歌并引》中认为:“协律郎萧悦画墨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争天与好事,忽写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艺,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白居易集》,下引同)白居易说他墨竹画得“逼真”、瘦竦,意气风发,以至达到猛一看“不似画”的乱真程度,使人看了如同置身于竹林之中。白居易“醉后狺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又写到了萧悦生活的潦倒和窘迫,但他忠于艺术,以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唐代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对萧悦的作品,也十分推崇。说他“工竹一色,有雅趣。”(《历代名画记》)《》说他“唯喜画竹,深得竹之生意,名擅当世。”《图绘宝鉴》也有类似的记载。据说,萧悦的墨竹作品,一经名人题品,便身价倍增。
萧悦绘画作品
萧悦的绘画作品,流传并不很广。《》著录了他的5幅作品:《乌节照碧图》(2幅)、《梅竹鹑鹩图》、《风竹图》、《笋竹图》。张退公《墨竹记》、《唐朝名画录》,也有关于萧悦及其作品的记载。
萧悦历史佐证
画竹歌(并引)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六十六字云。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身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协律郎:官名,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萧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甚密。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和并称“元白”,和并称“刘白”,与、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和“”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乐府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