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和画图方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求形位公差的全部符号和机械制图的常用符号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全跳动.定义是什么啊
zhangzh0027
形位公差的全部符号和机械制图的常用符号在网上都有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形位公差标注 【范文十篇】
形位公差标注
范文一:形位
指引线前头与被测要素的连接方法当被测要素为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见右图b;
当被测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前头可以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上,见右图c。
(2)对于位置公差还需要用基准符号及连线表明被测要素的基准要素,此时基准符号与
基准要素连接的方法:
当基准要素为素线及表面时,基准符号应靠近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
当基准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应与该尺寸线对齐,见上图b。
当基准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可以直接靠近公共轴线或中心线标注,见上图c。
(3)当基准符号不便直接与框格相连时,则采用基准代号 (点击此处查看画法)标注,其标注方法与采用基准符号时基本相同,只是此时公差框格应为三格或多格,以填写基准代号的字母,见下图。
(4)当位置公差的两要素,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允许互换时,即为任选基准时,就不再画基准符号,两边都用箭头表示,见下图。
(5)当同一个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差要求,其标注方法又是一致时,可以将这些框格画在一起,共用一根指引线箭头,见下图。
(6)若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以在从框格引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个箭头并分别与各被测要素相连,见下图。
(7)如需给出被测要素任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时,其标注方法见图a。如不仅给出被测要素汪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还需给出被测要素全长(或整个要素)内的公差值,其标注方法见下图b。
范文二:形位公差的标注
1)代号中的指引线前头与被测要素的连接方法当被测要素为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见右图b;
当被测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前头可以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上,见右图c。
(2)对于位置公差还需要用基准符号及连线表明被测要素的基准要素,此时基准符号与 基准要素连接的方法:
当基准要素为素线及表面时,基准符号应靠近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
当基准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应与该尺寸线对齐,见上图b。
当基准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可以直接靠近公共轴线或中心线标注,见上图c。
(3)当基准符号不便直接与框格相连时,则采用基准代号
点击此处查看画法)标注,其标注方法与采用基准符号时基本相同,只是此时公差框格应为三格或多格,以填写基准代号的字母,见下图。
(4)当位置公差的两要素,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允许互换时,即为任选基准时,就不再画基准符号,两边都用箭头表示,见下图。
(5)当同一个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差要求,其标注方法又是一致时,可以将这些框格画在一起,共用一根指引线箭头,见下图。
(6)若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以在从框格引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个箭头并分别与各被测要素相连,见下图。
(7)如需给出被测要素任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时,其标注方法见图a。如不仅给出被测要素汪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还需给出被测要素全长(或整个要素)内的公差值,其标注方法见下图b。
范文三:被 测 要 素 的 标 注 方 法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被测要素与公差框格的一端相连,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向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或直径。
当被测要素为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球心或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
当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可以直接指在轴 线或中心线上。
当被测要素为圆锥体的轴线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圆锥体的直径尺寸线(大端或小端)对齐。
当指引线的箭头与尺寸线的箭头重叠时,则指引线的箭头可以代替尺寸线箭头。
当被测要素不是螺纹中径的轴线时,则应在框格附近另加说明。
当被测要素是螺纹中径的轴线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中径尺寸线对齐;未画出螺纹中径时,指引线 的箭头可与螺纹尺寸线对齐,但被测要素仍为螺纹中径的轴线。
当同一个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差要求,其标注方法又是一致时,可以将这些框格绘制一起,并引 用一根指引线。当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以在从框格引出的指引线上绘 制多个指标箭头并分别与各被测要素相连。
为了说明其它附加要求,或为了简化标注方法,可以在公差框格的周围附加文字说明;属于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的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
基准为一组要素时,或基准为单一要素,但标注基准代号的地位不够时,基准代号可标注在该要素的尺 寸引出线或公差框格的下方。
当基准要素为中心孔时,基准代号可标注在中心孔引出线的下方(1排2图)。
任选基准的标注方法(1排3、4图及2排图)——当需要在基准要素上指定某些点、线或局部表面来 体现各基准平面时,应标注基准目标。其标注如下: a、当基准目标为点时,用“×”表示; b、当基准目标为 线时,用双点划线表示,并在棱边上加“×”; c、当基准目标为局部表面时,用双点划线绘出该局部表面时图 形,并画上与水平成45°的细实线。
形位公差的标注
(1)代号中的指引线前头与被测要素的连接方法当被测要素为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见上图b;当被测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前头可以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上,见右图c。
(2)对于位置公差还需要用基准符号及连线表明被测要素的基准要素,此时基准符号与基准要素连接的方法:当基准要素为素线及表面时,基准符号应靠近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当基准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应与该尺寸线对齐,见上图b。当基准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可以直接靠近公共轴线或中心线标注,见上图c。
(3)当基准符号不便直接与框格相连时,则采用基准代号标注,其标注方法与采用基准符号时基本相同,只是此时公差框格应为三格或多格,以填写基准代号的字母,见下图。
(4)当位置公差的两要素,被测要素和
基准要素允许互换时,即为任选基准时,
就不再画基准符号,两边都用箭头表示,
(5)当同一个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
差要求,其标注方法又是一致时,可以将
这些框格画在一起,共用一根指引线箭头,
(6)若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
(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以在从框格引出的
指引线上绘制多个箭头并分别与各被测要素相
连,见下图。
(7)如需给出被测要素任一长度
(或范围)的公差值时,其标注方法见
右图a。如不仅给出被测要素汪一长度
(或范围)的公差值,还需给出被测要
素全长(或整个要素)内的公差值,其
标注方法见右图b。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
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
(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 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加符号○M.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说明.如对被测要素数量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解释性说明(包括对测量方法的要求)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离轴端300mm处;在a,b范围内等.
形位公差是为了满足产品功能要求而对工件要素在形状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几何精度要求。以形位公差带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 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现行国家标准
GB/T 《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公差原则》。
GB/T 1《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GB1《形状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范文四:形位公差概述
1.1 零件的幾何要素與形位誤差
零件不論其結構特徵如何,都是由一些簡單的點、線、面組成,這些點、線、面統稱爲幾何要素。
形狀是一個要素本身所處的狀態,位置則是指兩個以上要素之間所形成的方位關係
A.按結構特徵分:
a.輪廓要素:平面,圓柱
b.中心要素:抽象的,但存在
B.按存在的狀態分:
a.實際要素:實際存在的
b.理想要素:幾何的點、線、面
C.按在形位公差中所處的地位分:
a.被測要素:圖樣上給出形位元公差要求的檢測物件
b.基準要素:確定被測要素方向和位置的要素,圖紙上用基準符號標出
第二個框格包含公差值。根據控制類型,可在公差值前加一個直徑符號,在公差值後加一個包容條件符號。
包容條件應用於大小可變的幾何特徵:
對於最大包容條件(符號為 M,也稱為 MMC),幾何特徵包含極限尺寸內的最大包容量。
在 MMC 中,孔具有最小直徑,而軸具有最大直徑。對於最小包容條件(符號為L,也稱為 LMC),幾何特徵包
含極限尺寸內的最小包容量。在 LMC 中,孔具有最大直徑,而軸具有最小直徑。
不考慮特徵尺寸(符號為 S,也稱為 RFS)是指幾何特徵可以是極限尺寸內的任何尺寸。
二. 形狀公差和形狀誤差 2.1 直线度
它是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的不直程度,被限制的直線有:平面內的直線,回轉體的素線,平面等的交線,軸線等.
A.給定平面內的直線度(素線)
公差帶:兩條平行直線t
B.給定方向的直線度:
(a)一個方向:兩平行平面t
(b)兩個方向:兩組平行平面t1,t2
*表示棱線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的直線度分別是0.1和0.2
(c)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空間) 公差帶爲直徑爲φt的圓柱面
*表示Φd圓柱軸線的直線度公差爲Φ0.01(任意方向)
2.2 平面度
是限制實際表面對其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 ,控制任一平面或圓柱體的端面。其公差帶爲兩平行平面t。
測量:1)平晶測量(小平面且精度高)
2)對角線法(大平面) 2.3 圓度
它是控制實際圓對其理想圓的變動量(任一截面的圓度)
公差帶:半徑差爲t的兩同心圓
測量:圓度儀、測微法
2.4 圓柱度(綜合性指標)
它控制圓柱面的圓度,素線的直線度,兩條素線的平行度以及軸線的直線度等等半徑差爲t的兩同軸圓柱。
測量:可用全跳動來檢測 2.5 線輪廓度
用來控制平面曲線或空間曲線與截面的交線的公差:實際對理想輪廓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公差帶:包絡一系列直線爲t的圖所形成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應位於理想輪廓線上。
理論正確尺寸:確定被測要素的理想形態、方向、位置的尺寸
測量:用輪廓樣板
2.6 面輪廓度(也可有基準)控制空間曲面的形狀誤差公差
公差帶:包絡一系列直徑爲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
球心應位於理想輪廓面上。
標注應在法線上。
測量:三座標測量儀
三. 位置公差和位置誤差
定向公差-關聯要素對基準在方向上的變動全量。
分爲:直線和平面,被測和基準之間有;線對線、線對面、面對線、面對面
公差帶的特點:
a.相對於基準有確定的方向。
b.具有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方向和形狀的能力。
3.1 平行度 控制被測相對于基準的平行程度。
A. 給定方向兩平行平面且平行於基準
(a) 一個方向:面對面
(b) 一個方向:線(中心線)對面
(c)一個方向:面對線
(d)一個方向:線對線
B. 兩個方向, 以t1×t2為尺寸的兩組平行平面且平行於基準
*表示ΦD軸線對基准A(軸線)在垂直和水平向上的平行度公差分別為0.1和0.2.
C. 任意方向, 以φt為直徑的小圓柱且平行於基準
*表示ΦD軸線對基准A(軸線)在任意平向上的平行度公差為0.1.
3.2 垂直度
限制實際要素對基準在垂直方向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A. 給定方向:
(a) 一個方向:兩平行平面且平行於基準
(b) 二個方向:以t1×t2為尺寸的兩組平行平面且平行於基準
b.任意方向: 以φt為直徑的小圓柱且平行於基準
*表示Φd軸線對基准A(底面)在任意平向上的垂直度公差為φ0.05.
控制被測相對於基準方向在0°-90°之間,它的被測對基準的傾斜的理想方向由理論正確角度確定
測量:線對線,線對面,面對面
公差帶特點:
a.相對於基準有確定的位置
b.具有綜合限制被測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狀的職能
3.4 同軸度
控制圓柱面(圓錐面)與圓柱面(圓錐面)軸線間的同軸程度。此時,軸線可能發生平移,傾斜或彎曲,或同時發生.
公差帶:以φt為直徑的圓柱面,且與基準同軸
*表示φd1軸線對φd2軸線同軸度公差為φ0.1
3.4 對稱度
它是用來限制軸線或中心面偏離基準直線或中心平面的一項指標
公差帶:對稱於基準平面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槽的中心平面對基准A的對稱度公差為0.1
限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偏离的程度
分類:點、線、面
*φd軸線對基准A,B,C的位置度公差為φ0.1
*4個φD孔最大實體狀態下對A,B,C位置度公差為φ0.1
四. 跳動公差
以測量方法定義的位置公差,是限制一個圓要素的形位誤差的綜合指標
其特點:1.公差帶相對於基準軸線有確定的位置 2.可綜合控制被測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狀
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回轉一周時可允許的最大跳動量(最大與最小尺寸之差)
A. 徑向圓跳動:檢測方向垂直於基準軸
公差帶:在測量面上的兩個同心圓
*φd2對基准A-B(φd1公共軸線)徑向圓跳動公差為0.05.
B. 端面圆跳动:检测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
公差带:在测量圆柱面上公差值为t的一段距离
*端面對基准A(φd軸線)的斷面跳動公差為0.05.
C. 斜向圆跳动:既不垂直也不平行于基准轴线,此时标注必须是法向方向
公差带:在测量圆锥面上半径差为t的圆环
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連續迴轉可允許的最大跳動量
A.徑向全跳動:指示器運動方向與基準軸線平行
公差帶:兩同軸圓柱,以基準軸線為基準
B.端面全跳动:指示器的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相垂直
公差带:两平行平面且垂直于基准轴线
范文五:2.4极限与配合
2.4.1基本术语及定义
1.孔和轴:
2.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
3.有关尺寸偏差和尺寸 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2.4.2配合的术语与定义
1.配合的概念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 之间的关系。 配合条件分析: ①基本尺寸必须相同 ②相互结合的 ③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配合的分类 clearance fit
(1)间隙配合 (1)间隙配合 (2)过盈配合 (3)过渡配合
⑴间隙配合(X)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
(2)过盈配合 (Y) interference fit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为零)的配合。
(3)过渡配合transition fit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3.配合公差 (Tf)
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Xmin≤ X0≤ Xmax Ymin≤ Y0≤ Ymax
配合公差的计算
间隙配合:Tf = ︱Xmax - Xmin︱ 过盈配合: Tf = ︱Ymax - Ymin ︱ 过渡配合: Tf = ︱Xmax - Ymax︱ 全 部: Tf =TD十Td
配合公差的意义
①配合公差由孔、轴公差的大小决定,要提 高配合精度,就要提高孔、轴公差等级。 ②加工零件时,要使实际尺寸位于公差带的 中间,以便松紧适当,方便装配,提高产 品质量。
公差带组成两要素 1大小--标准公差 2位置--基本偏差
2.4.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1.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系列是由不同公差等级和不同 基本尺寸的标准公差构成的。见表4-10
是国标以表格形式列出的系列数值,用以确定公 差带大小。 ①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IT01~IT18,共20级。 ②公差单位--计算标准公差的基本单位。i IT = a . i(f(D,d)) ③尺寸分段: 为简化,将﹤500mm的尺寸分为13段,如:3~ 6,6~10……
标准公差数值表查表练习
基本尺寸(mm) 6 8 18 公差等级 IT8 IT8 IT8 公差数值 ? ? ?
基本尺寸(mm) 公差数值 400 25 150 25 50 25 公差等级 ? ? ?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指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 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 偏差。
(1)基准制
③非基准制配合
CAXA实验安排
星期一 31班 32班 星期四 星期六
(2)基本偏差
轴的基本偏差系列
孔的基本偏差系列
3. 公差带与配合的代号及标注
公差带代号: 孔 H7,G6,F8…… 轴 h7, g6, f8…… 公差带代号标注(3种) ①φ50H8 + φ ② + ③φ50H8( 0 0.039 ) 配合的代号标注 φ50H8 /f7
写出基孔制?10H6/p5和基轴制?10P6/h5两配合孔轴的 极限偏差,并绘公差带图。 解:⑴查标准公差表(单位:mm) IT6=0.009 IT5=0.006 ⑵查基本偏差表 ?10H6/p5 H: EI=0 p(英小): ei=+0.015 h: es=0 P(英大): ES= -0.015+ △ (∵6﹤7 , ∴在7上增加△) ES = -0.015+(+0.003)= -0.012 ?10P6/h5
(3)计算另一个偏差
在第一个配
合中: ES= EI+IT6 = 0+0.009 = +0.009 es = ei +IT5 = +0.015 +0.006 = +0.021 在第二个配合中: EI = ES - IT6 = -0.012 - 0.009 = -0.021 ei = es – IT5 = 0 - 0.006 = - 0.006 (4)公差带图
4.公差等级的选择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低精度公差带,GB1804-79) 规定: 基本偏差:孔 H ,轴 h 标准公差:一般IT12~18,机加IT14,航空IT12~13
5.基准制的选择
⑴一般优先选用基孔制 (定径刀具,加工困难) ⑵特殊情况下选用基轴制
①较小直径(﹤18mm)的浅孔与细长轴配合时; ②大直径(﹥500mm)孔轴配合时(多用); ③一根轴与几个孔配合, 且有不同类型配合要求时; ④轴采用标准件时; ⑤直接采用型材做为轴时。
6.配合种类的选择
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配合类别 ①相对运动副(a~h,A~H) ②定心可拆联接(j~n,J~N) ③固定联接(p~zc,P~ZC)
7.优先常用配合及其选用
选用顺序为:优先、常用、自配 如:
H11/c11(或C11/h11) 用于间隙极大,转速很高…. H8/f7 (或F8/h7)用于间隙不大,中等转速…… H7/k6 (或K7/h6)用于要求拆装的精密定位…… H7/u6 (或U7/h6)用于过盈较大,传递大扭矩……
8.综合举例
某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4Omm,设计要求孔、 轴间具有10~52um的间隙,试确定公差等级并选取 合适的标准配合。 解: 1)确定基准制 2)确定孔公差带 由已知 Tf =∣Xmax-Xmin∣=∣0.052-0.010∣=0.042mm 应是孔轴公差之和,即公差在0.042/2=0.021左右。
查标准公差表: IT7=0.025mm IT6=0.016mm 可取IT7
3)确定轴的公差带 因为是间隙配合,知轴的公差带在零线下
方,且∣Xmin∣=∣es∣ 又知:Xmin = 0.010 ∴ es=-0.010 查基本偏差表,取 g , es= -0.009
轴的公差初步确定为:
Td = Tf – TD = 0.042-0.025=0.017mm 前已查: IT6=0.016mm
这时,ei=es-IT6=-0.009-0.006=-0.025mm 轴的公差带确定为g6, 最后,配合选取 为?40H7/g6。
标准:选取的极限间隙(或过盈)与设计要求之差 的绝对值△不超过设计要求配合公差 的10% 为合格。 本题: 设计要求间隙: 0.010~0.052 实际选取间隙: 0.009~0.050 ∣△∣/ Tf =∣0.009-0.010∣/0.042=1/42 ﹤10% ∣△∣/ Tf =∣0.050-0.052∣/0.042=2/42 ﹤10% ∴选用?40H7/g6是适宜的。
2.4.5形状和位置公差
基本概念回忆 五个标准: GB1182-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GB1183-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GB1184-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GB1158-80 形状和位置公差 GB4249-80 公差原则。
代号及其注法; 术语及定义; 末注公差的规定; 检测规定;
形状和位置误差产生的原因
定位不准确,震动. 工件、刀具受力变形,机床系统变 形 Φ300-0.03
29.97 29.98
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区别
尺寸公差:表面之间的尺寸 精度大小. 形状公差:指表面与理想表 面之间在形状上接近程度 的大小.
术语、定义(1)
理想要素-- 具有几何意义上的要素。该要素不 存在任何误差。 实际要素-- 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测量时由 测得要素来替代。它并非该要素的真实情况。 被测要素-- 在图样上给出形状或位置公差的要 素。被测要素又可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单一要素 --仅对其本身给 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术语、定义(2)
关联要素 --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或 在图样上给出位置公差的要素。 基准要素 --用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 素。理想基准要素简称基准。 轮廓要素--构成零件轮廓的点、线、面。 中心要素 --对称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或回 转表面的轴线。 理论正确尺寸 --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 向、位置的尺寸。该尺寸不附带公差。
一、形位公差标注方法
1.形位公差的项目与符号
2.形位公差带的形状特征
公差带指被测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由形状、大小、 方向、位置四个要素决定。 其形状(根据特征)最典型的有四种:
3.形位公差的标注
形位公差标注的内容: ⑴公差框格:①公差的项目符号②公差数值③基准符号 ⑵公差数值 : 需选择 ⑶被测要素指引线 : 带箭头 ⑷基准要素 :两种方式(形状公差无)
二、形状公差
1.直线度 圆柱表面上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 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它同时控制圆柱面的圆度和轴剖面内素线的直线度
5.线轮廓度、面轮廓度(简介)
三、位置公差
(定向) 四种情况: 面对面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2.垂直度(定向)
四种情况: 面对面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3.同轴度 (定位)
⑴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径向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
六、形位公差的选择
1、形位公差项目、数值的选择
2、形位公差值选择
(1)使用性能 (2)制造成本 3、形位公差、位置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关系 对于同一要素: T尺寸≥T位置 > T形状> Ra (表面粗糙度)
P251,4-6、4-7、4-8、4-10、4-12(1) (3)4-13、4-14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1)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2)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3)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4)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5)
2.5表面粗糙度
几何形状误差 宏观----形状误差,波距大于10 。 微观----表面粗糙度,波距小于10 。
实际轮廓:指平面与实际表面相交所得的轮廓线。 横向实际轮廓:与加工纹理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 轮廓。
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
L: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 一般包括5个以上的轮廓峰与轮廓谷。 Ln:是用以评定轮廓所必需的
一段长度,包括一个 或几个取样长度 .
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大小 的一条参考线称为基准线。通常 采用轮廓算术平均中线。
轮廓算术平均中线m
在取样长度内,划分实际轮廓为上 下两部分,且使上下面积相等的线
主要评定参数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Ra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y的绝对值的算 术平均值。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n——在取样长度内所测点的数目。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o Rz是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 ( ypi) 的 平 均 值 与 5 个 最 大 的 轮 廓 谷 深 (vyi)的平均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3.轮廓最大高度Ry
Ry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 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度标注法
各类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的对应关系
表面粗糙度标注示例
Ra 、Rz、Ry的应用?
1、实验室无测量Ra仪器(电动轮廓仪 ) 或超过其测量范围,有显微镜时,可测哪 一参数? 2、表面粗糙度的哪一个参数与材料疲 劳性能有关? 3、通常在图纸上用那一个参数标注零 件的表面粗糙度? 4、Ra Rz Ry从数值大小上如何排列?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⑴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 小于非工作表面。 ⑵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于非摩擦 表面;滚动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于滑 动摩擦表面;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表面 粗糙度值应小。 ⑶受循环载荷的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的 部位(如圆角、沟槽)表面粗糙度值应选得小 些。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⑷配合性质要求高的结合表面,配合间 隙小的配合表面以及要求连接可靠,受重载 的过盈配合表面等都应取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值。 ⑸配合性质相同,零件尺寸越小,其表 面粗糙度值应越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 比大尺寸、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小。 ⑹对于配合表面,其尺寸公差、形状公差、 表面粗糙度应当协调,一般情况下有一定的 对应关系。推荐如下:
设尺寸公差代号为IT;形状公差代号为T;表面 粗糙度代号为Ra、Rz 若 T= 0.6IT 则 Ra≤0.05IT T= 0.4IT Ra≤0.025IT T= 0.25IT Ra≤0.012lT T<0.25IT Ra≤0.l5T Rz≤0.21IT Rz≤0.1IT Rz≤0.05IT Rz≤0.6T
通过本章的学习,在理解几何元素投影规律的基础上 掌握有关工程制图的基本规定和视图表达方式,能够读懂 简单的零件图,并初步掌握应用CAD工具绘制工程图纸, 在学习和复习中,注意培养用工程图纸表达设计意图的能 力。 1.掌握《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基本内容。 2.掌握几何要素投影、三视图及其画法。 3.熟悉零件图的表达方式。 4.熟悉图纸的标注-理解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的含 义。 5.能够正确选择并标注尺寸公
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 度。
在B-401\403号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做CAXA实验
应用CAXA电子图板绘制零件图
1.学会使用CAXA绘图软件 各按钮功能 尺寸标注 技术说明
范文六:三、形状和位置公差简介(几何公差)
零件加工时,不仅会产生尺寸误差,还会出现形状和位置的误差,例如,在加工圆柱时,会出现一头粗一头细的情况,加工阶梯轴时会出现各段轴线不重合的现象,如图9-43。这种误差属于形状和位置的误差,它们对机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都有影响。因此,对于重要的零件来说,不仅要控制尺寸的误差,还要控制形状和位置的误差。
(a)形状误差
(b)位置误差
形状和位置误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是指零件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形状和位置的允许变动量,与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一样,形位公差也是评定零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一般零件来说,其形位公差可由尺寸公差、机床加工精度等加以保证,而有些要求较高的零件,则应根据设计要求,在零件图上注出国标所规定的形位公差。
国标GB/T对形位公差的有关定义、术语、符号及标注方法作了相应的规定。 1.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和术语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2)实际要素
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测量时由测得的要素来代替; (3)被测要素
有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
(4)基准要素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和位置的要出,或同时确定两者的要素; (5)形状公差
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6)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2.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代号及注法
按国标规定,在零件图上直接用代号标注形位公差,若无法用代号标注,允许在技术条件中用文字说明。
形位公差代号用形位公差框格来表示,形位公差框格由若干个小方格组成,并在相应的小方格中标出公差的特征代号、公差值、基准符号等。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名称和对应的符号见表9-12。
表9-12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3.形位公差框格的形式及内容
框格由细实线画出,由若干个小格组成,如图9-44,框格从左至右填写的内容为: 第一格——形位公差特征符号;
第二格——形位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
第三格——基准符号和有关符号。
根据项目的特征和要求,框格中的小格可以增减。
形位公差框格及有关符号的尺寸
4.基准代号
基准代号由带方框的大写字母用细实线和三角形相连所组成,三角形可以涂黑,也可以不涂黑,见图9-45。
5.形状公差的标注方法
形状公差标注时,要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具体标注方法如下:
(1)当被测要素为轮廓线或表面时,将箭头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上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且必须与尺寸现错开,如图9-46;
(2)当一个面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可直接在面上用一个小黑点引出参考线,将箭头指在参考线上,如图9-47;
(3)当具有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为轴线、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如图9-48。
(a)被测要素为轮廓线
(b)被测要素为表面
形状公差的标注(一)
形状公差的标注(二)
形状公差的标注(三)
6.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
位置公差标注时,基准要素由基准符号表示,基准符号的表示方法与前面所述被测要素方法相同。表示基准的字母应在公差框格内注明。
(1)基准要素为轮廓线或表面时,与其对应的被测要素的标注见图9-49(a); (2)基准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与其对应的被测要素的标注见图9-49(b)。
(a)基准要素为表面
(b)基准要素为轴线
位置公差的标注
7.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图9-50所示为轴的零件图,图中标有四处,分别表示左端Φ20圆柱的轴线、Φ12圆柱的轴线对于右端Φ20圆柱轴线的同轴度允许变动量位于Φ0.01mm的圆柱形包络区;Φ25圆柱左右端面对于右端Φ20圆柱轴线的垂直度允许变动量为0.03mm。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范文七: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
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范文八:形位公差CAD标注的技巧
机械绘图中,我们很多时间都用于在标注解释方面,怎样解决绘图的速度、标注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图纸的效果和生产的效率.我们知道绘图中常需要各种标注,例如粗糙度标注、标高标注、圆孔标注、焊接标注等等。
现在以粗糙度和其它标注为例讲解一下,如果说表面粗糙度是一个物体的特性,那么形位公差则是单个或者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的方法是我们将需要的符号标注做成属性块。首先 我们定义属性文字,在绘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如图一所示。
然后 ,我们将定义好的属性图标做成图块并将它调用插入到图纸中来,但如过标注的对象较多时,则需要建立很多个块,这个建立过程也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而且大量的块会增加图纸的大小,这也会影响到软件的运行速度,而且当标注样式需要改变得时候,这些图块是不能进行修改的,我们只能通过删除再重新创建图块。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不用建立图块,可以简便的对标注样式修改呢 如图二
浩辰机械的符号标注里,提供了例如 粗糙度标注样式、中心孔标注样式、标高符号样式等,我们只要选择标注的样式,就可以直接插入到图形中,然后我们选择形位公差 它表达了多种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在对话框中 提供了样式的预览、各类的公差代号(直线度、圆度、同轴度等)、公差查询和基准,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好模板后,就会按照要求生成对应的形位公差。
同样当我们有需要对各类标注符号进行修改时,我们只需要双击符号样式就可以对它的样式进行编辑处理了,修改满意之后再把符号样式绘制到图形中来
范文九:形位公差的标注
(1)代号中的指引线箭头与被测要素的连接方法:当被测要素为线或表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
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见右图b;
当被测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可以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上,见右图c。
(2)对于位置公差还需要用基准符号及连线表明被测要素的基准要素,此时基准符号与
基准要素连接的方法:
当基准要素为素线及表面时,基准符号应靠近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标注,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下图a。
当基准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应与该尺寸线对齐,见上图b。
当基准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可以直接靠近公共轴线或中心线标注,见上图c。
(3)当基准符号不便直接与框格相连时,则采用基准代号 (点击此处查看画法)标注,其标注方法与采用基准符号时基本相同,只是此时公差框格应为三格或多格,以填写基准代号的字母,见下图。
(4)当位置公差的两要素,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允许互换时,即为任选基准时,就不再画基准符号,两边都用箭头表示,见下图。
(5)当同一个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差要求,其标注方法又是一致时,可以将这些框格画在一起,共用一根指引线箭头,见下图。
(6)若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以在从框格引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个箭头并分别与各被测要素相连,见下图。
(7)如需给出被测要素任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时,其标注方法见图a。如不仅给出被测要素汪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还需给出被测要素全长(或整个要素)内的公差值,其标注方法见下图b。
形位公差间的关系及取代应用 国家标准GB《形状和位置公差》包括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定向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定位位置公差——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跳动——径向、斜向、端面圆跳动,径向、端面全跳动。这些项目中有些虽然概念不同,但却有密切联系,有些项目比较相似或受其他项目控制,有些是单项公差,有些属于综合公差,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取代应用。但对这一问题往往未能注意,有时设计人员绘制了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但对于形位公差的标注却比较草率从事,常常出现标注不当或重复标注的现象。有时由于技术人员对它的理解不同,造成应用上的混乱,给零件的制造和检测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深刻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它们的各种取代用法,这样,在标注零件的
形位公差时,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做到最简洁、最明确、最实用,加工最经济,检测最方便。
一、形状公差
图1 圆柱度与圆度或直线图2 圆度与
平行度组合
代替圆柱度 1. 圆柱度、直线度、圆度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的公差度同时标注
带是以公差值t为半径差的两个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它控制了圆柱体横剖面和轴剖面内的各项形状公差,诸如圆度、轴线直线度,素线直线度等。使用时,一般标注了圆柱度就没有必要再标注圆度,直线度。如果一定要单独标注圆度、直线度,则其公差值必须小于圆柱度公差值(见图1),以表示设计上对径向或轴向形状公差提出进一步要求。
通常,圆柱度误差用圆度仪或配备计算机的三坐标测量装置检测,如果没有这些装置,最好不要使用圆柱度,此时可分别用圆度和圆柱面素线的平行度来代替使用(见图2)。
用圆度和平行度来代替圆柱度时,应根据圆柱体的长径比确定圆度公差值与平行度公差值。
o 当圆柱体长度大于其直径时,素线平行度公差值必须相应大于其
圆度公差值(
o 当圆柱体长度等于其直径时,素线平行度公差值与其圆度公差值
也应相等(见图3b)。
o 当圆柱体长度小于其直径时,素线平行度公差值必须相应小于其
圆度公差值(见图3c)。
2. 圆度、线轮廓度
圆度是限制实
际圆对理想圆
变动量的一项
指标,其公差
带是以公差值t为半径差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其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从线轮廓度公差带(见图4b)可见,线轮廓度不仅要求它的轮廓形状正确,还有一定的尺寸要求,即它的理想形状与尺寸有关,类似于尺寸偏差。而圆度则不然,它只限制两同心圆的半径之差,至于两同心圆的直径大小没有要求,两同心圆的位置不确定。所以,标注了线轮廓度可以得到类似于采用包容原则的效果(如图4c实际曲线必须位于直径为?79.9mm与?80.1mm的两个同心圆之间)。图4a与图4c标注的效果实际是一样
的。 a)L>D b)L=D c)L<D 图3 按圆柱体长径比确定圆度公差与平行度公差
图4 线轮廓度与包容原则
众所周知,包容原则应用于单一要素时能综合控制圆柱孔或轴的纵、横截面的各种形状误差,其中包括圆度误差。所以标注了线轮廓度就可以完
全控制圆度误差,而不必标注圆度,即线
轮廓度可以取代圆度使用。
一般对于圆曲线使用
圆度比较直观、明确,尤其是在实际生产中
测量圆度广泛采用两点、三点法极为方便。而线轮廓度则专用于
非圆曲线。
二、位置公差与形状公差
零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方向总是和它的实际形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关联图5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同时标注
图6 同轴度综合控制平行度 图7 位置度综合控制垂直度与直线度
图8 位置度综合控制同轴度
图9 位置度综合控制对称度
要素的理想边界控制了要素的实际位置和方向,也必然控制了该要素的形状误差。为了操作方便起见,不论用综合量规检验还是用指示式量仪测量,一般都直接在被测量要素的轮廓表面进行。所以位置误差是实际位置和实际形状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即测得的位置误差中包含了形状误差。所以通常同一要素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见图5)。
三、定向位置公差与定位位置公差
定向公差与定位公差的关系如同位置公差与形状公差关系一样,通常定位公差可以控制定向要求,因为被测实际要素在定位公差带内不仅其位置公差变化(平移)受到控制,同时方向变化(角位移)亦受到控制。
1. 同轴度、平行度
如图6中两孔轴线同轴度公差完全可以控制两轴线的平行度要求,因其控制了被测轴线对基准的平移、倾斜或弯曲,所以不必再标注两孔轴线平行度。
2. 位置度与垂直度
位置度是一项综合公差。如图7所示,两孔轴线的直线度及两孔轴线对基准面的垂直度可由位置度综合控制,没有必要再重复标注。
3. 定位公差(位置度、同轴度、对称度)
所有定位公差的项目可由位置度来取代标注(见图8、图9)。
图8及图9中的a)与b)具有同样的控制效果,公差带形状及检测方法相同。
由此完全可以用位置度取代同轴度和对称度。由于在生产中对上述情况标注同轴度和对称度比标注位置度更直观明确,所以图样上标注同轴度和对称度更恰当,而位置度通常用于限制点、线的位置误差。
四、各种跳动
1.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
2.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
端面圆跳动的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域(见图11a)。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见图11b)。
显然端面圆跳动仅仅是端面全跳动的一部分,两者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应该根据功能要求来确定是标注端面全跳动还是端面圆跳动。通常,只有当端面的平面度足够小时,才能用端面圆跳动代替端面全跳动。例如,对于安装轴承的轴肩,因其径向尺寸(d1-d2)较小,可以用控制端面圆跳动误差来达到控制端面全跳动的目的(见图12)。
3. 径向圆跳动与斜向圆跳动
对于圆锥表面和对称回转轴线的成形表面一般应标注斜向圆跳动。只有当锥面锥角较小时(如?≤10°)才可标注径向圆跳动代替斜向圆跳动,以便于检测。如图13所示,设径向圆跳动误差为H,斜向圆跳动误差为h,则:h=Hcos?。
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意的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见图10a),其公差带限制在两坐标(平面坐标)范围内。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半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见图10b),其公差
带限制在三坐标
(空间坐标)范
由于径向全跳动测量比较复杂,
所以经常用测量径向圆跳动来
限制径向全跳动。
必须指出,在
用测量径向圆跳动代替径向全
跳动时,应保证被测量圆柱面上
的母线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或
者是被测量圆柱面的轴向尺寸
较小,并借助于工艺方法可以保
证母线对基准轴线平行度误差
不大时,方可应用。为确保产品
质量,应使径向圆跳动误差值与
母线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图13 斜向圆跳动
图12 用端面圆跳动控制端面全跳动
图11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
图10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
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要求的径向全跳动公差值。
五、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
1. 径向圆跳动、圆度、同轴度
2. 端面圆跳动、端面全跳动、端面垂直度、平面度
a. 端面圆跳动和端面垂直度
端面垂直度限制整个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情况。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它不仅限制了整个被测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也限制了整个被测端面的平面度误差。而端面圆跳动仅仅限制被测圆周上各点的位置误差和在该圆周上沿轴向的形状误差,而不控制整个端面的平面度误差和垂直度误差。
当被测端面对基准轴线存在端面圆跳动误差时,则被测端面必然存在垂直度误差,反之,当端面存在垂直度误差时,端面圆跳动误差却可能为零(见图15),此时存在端面平面度误差。
所以,标注端面垂直度公差可以控制端面圆跳动和端面平面度误差。
在设计时,对一般起固定联接作用的端面,应优先采用端面圆跳动公差,因为这样检测方便,例如,安装滚动轴承的轴肩,齿轮坯端面等。当对加工定位作用比较重要的端面,应采用垂直度公差,以便同时控制平面度误差。如车床花盘端面、立车工作台面等。
b. 端面全跳动和端面垂直度
端面全跳动和端面垂直度公差对被测要素的控制是完全相同的,两者可以相互取代,也可以采用相同检测方法。
在生产中,端面全跳动用于工件能够(方便地)围绕基准中心线回转的工件,如一般的轴类零件。而箱体类零件的端面与孔中心线通常标注垂直度公差。
3. 径向全跳动、圆柱度、同轴
a. 径向全跳动公差是一
项综合控制指标
对单一要素的径向全跳动就
是圆柱度。但对关联要素的
径向全跳动则可以同时控制图18 平行度、圆度、同轴度综合代替关联要素全跳动
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等同起来。有圆柱度误差必导致有径向全跳动误差,同样有同轴度误差也必导致有径向全跳动误差(见图16)。
b. 取代用法
i. 对单一要素和圆柱表面的全跳动误差的检测,如受到零件结构或检测设备的限制,可用素线的平行度和圆度代替(如
图17a与17b的标注等价)。
ii. 对关联要素的全跳动可用素线的平行度,圆度以及同轴度多
项分别代替控制(如图18a与18b的标注等价)。
iii. 当径向全跳动无法检测时,如果圆柱度检测手段比较成熟或
具备先进测量仪器时,关联要素径向全跳动还可以用圆柱
度与同轴度代替。
径向圆跳动是一项综合性公差,它不仅控制了同轴度误差,同时也包含了圆度误差。
当被测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线同轴时,由于被测要素存在圆度误差,因此会出现径向圆跳动误差;当被测要素为理想圆,但存在同轴度误差时,
也会出现径向圆跳动误差。由此可见,只要存在同轴度或圆度误差,则必然存在径向圆跳动误差,反之则不一定。
由于径向圆跳动误差检测较方便,因此,在生产中常常以径向圆跳动代替同轴度公差。对同一被测要素,
标注了径向圆跳动后就不必再标注同轴度或圆度(见图14)
,否则,同轴度公差值必须小于跳动公差值。
图14 圆跳动综合控制同轴度
图15 端面垂直度与端面圆跳动
图16 径向全跳动与
圆柱度、同轴度
图17 平行度、圆度综合代替单一要素全跳动
形位公差标注实例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形位公差的标注
1)代号中的指引线箭头与被测要素的连接方法:当被测要素为线或表面时,指引
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见上图a。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见上图b;当被测要素为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可以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上,见上图c。
2)当基准符号不便直接与框格相连时,则采用基准代号标注,其标注方法与采
用基准符号时基本相同,只是此时公差框格应为三格或多格,以填写基准代号的字母,见下图。
3)当位置公差的两要素,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允许互换时,即为任选基准时,
就不再画基准符号,两边都用箭头表示,见下图。
4)当同一个被测要素有多项形位公差要求,其标注方法又是一致时,可以将这
些框格画在一起,共用一根指引线箭头,见下图。
5)若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求时,可以在从框格引
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个箭头并分别与各被测要素相连,见下图。
6)如需给出被测要素任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时,其标注方法见图a。如
不仅给出被测要素汪一长度(或范围)的公差值,还需给出被测要素全长(或整个要素)内的公差值,其标注方法见下图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位公差检测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