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不好怎么办,大家都是怎么练习的?有什么线上教学资源推荐吗?

【图文】体育教学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体育教学方法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什么是体育教学理念_百度知道
什么是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理念的概念是什么?都有那些种?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拟分析研究,提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设计理念。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2、3、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过去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几乎不考虑课程的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而是只注重大纲和教材,使教学唯教材是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只是面的拓展,教师教的僵化,学生学的死板,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发利用。通过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等媒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如: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观看运动项目教学片或利用照片和图片进行教学辅助。这样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也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
采纳率:44%
努力营造学生生动、活泼、多鼓励,努力丰富教学内容,大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段和空间、细致、因人制宜。② 努力做到“三结合”健身性和娱乐性相结合。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① 在体育课教学中育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选择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③重视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讲道德、学生之间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强调耐心;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强调师生之间、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正气、交朋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12'GYM'1.1.2)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1-12'GYM'1.1.2.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12'GYM'1.1.2.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1-12'GYM'1.1.2.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1-12'GYM'1.1.2.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1-12'GYM'1.2)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12'GYM'1.2.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1-12'GYM'1.2.2)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12'GYM'1.2.3)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1-12'GYM'1.2.4)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12'GYM'1.3)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1-12'GYM'1.3.1)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1-12'GYM'1.3.2)  《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标准》在各个领域设立水平六,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1-12'GYM'1.3.3)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В?佣?行У乇Vぬ逵?虢】悼纬棠勘甑氖迪帧?/p&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1-12'GYM'1.3.4)  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灵活的处理,在7~9年级,学校可以按照内容标准中水平四的规定,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等)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在高中学段,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1-12'GYM'1.3.5)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体育教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初三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三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初三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初三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我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法,合理的评价激励方式,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一、明确体育中考的目的
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形成一至两项运动特长,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也是设置体育中考的目的所在。所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使其真正地从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都受益,让运动真正成为学生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本能需要,是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 合理安排教学,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制定有效的教学,把有身体素质内容的教学与学生有兴趣的教材进行合理搭配。如:速度类:短跑与排球素质训练相结合;力量类:引体向上与铅球素质练习相结合;耐力类:足球与耐久跑素质相结合等。初三学生下学期需要加试三项体育项目,为了真正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能力,积蓄体能,在本学期也做了重点的备课,在常规教学中突出重点,为明年的体育加试打下基础。
三、利用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按学生到身体实际能力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有一定实际能力到学生为组长,帮助老师训练和督促本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强对强、弱对弱到训练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另外充分利用小组评价这一有效手段,教学过程中注意及时评价学生,从中激励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身体条件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运动技能的差异等方面。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更有机会体现自己的价值;体育素质一般的学生或者是一贯不愿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已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的体育活动,选择参与练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育素质差的,可以从最基础的开始。如篮球,就可以从最基础的原地投篮、运球等开始进行练习,慢慢学习技术、掌握技巧,在参与练习中慢慢培养兴趣。另外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互帮互学,共同发展提高,以促进全体学生体能的发展。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体育课的致力点放在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并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运动技术上。课堂上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按备课要求和内容认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证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提高课堂锻炼效果。另外加强课外锻炼及。根据课外体育时间充裕的特点(以及学生合理运动在练习时间和练习频次上的要求),把课外体育的施力点放在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运动技术进行合理运动上,主要抓素质练习,同时对个别学生某些项目较差进行重点,以使学生通过合理运动增进健康。
虽然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严格要求自己,改进不足,为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168被浏览77,188分享邀请回答106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不好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