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学读国学写作文,见行动》

关于学国学的作文
关于学国学的作文
责任编辑:梓欢
  导语:国学的世界里有着繁多的知识,深刻的教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国学的,欢迎阅读参考。
  第一篇:学国学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宋词300首》。随手一翻,我发现我家墙上的字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本书上,一下子就爱不释手了。天天读,天天背。
  刚开始我背的很慢,妈妈见了,便和我一起背。妈妈不愧是大学生,指导背诵很有方法,她让我按词牌名去背。我先背《如梦令》,因为她节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吴潜的《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梦魂惊扰。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鸣。&这首词中&惊晓,惊晓...&的节奏令我大感兴趣。诸如此类的还有&休扫,休扫,管甚落英还好&。&留恋,留恋,待我停杯深劝&等。我一下子就把李清照,秦观等的十来道如梦令全背过了。照此方法,我又背过了《采桑子》《长相思》等词牌下的十几首词。
  当我感到乏味时,妈妈又想出了独特的方法&&唱词&,就是把自己喜欢的曲配合以合适的词来歌唱。我便把《山水迢迢》的歌曲配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首难以理解的抒情名篇,顿时化作如泣如诉的相思恋歌。唱到情深处,我禁不住为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处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孤寂与惆怅热泪盈眶。
  我激动的吟诵着伟大词人的千古绝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充分领略到了宋词的雄伟气势。我的胸怀被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激情充满了。
  第二篇:学国学
  兵家史书之瑰宝,博大精深;兵书理论之宝库,包罗万象;兵学圣典之美誉,威名远扬;归纳演绎之逻辑,缜密严谨;启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阐释儒道之传统,淋漓尽致。
  &&题记
  从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从盛唐气象的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篇的婉转豪迈&&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而国学经典代表《论语》更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着作,因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的学说的核心&&仁,贯穿《论语》。《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论语》居&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影响!
  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论语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纵观整部《论语》,相信你一定会感受到中华文明,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文学精髓。你也一定会在《论语》中,受益匪浅!
  第三篇:学国学
  国学的世界里有着繁多的知识,深刻的教育。在国学那与众不同的世界里蕴含了学习的快乐。国学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我们去吸收它。国学是一个百宝箱,需要我们去开启它。国学更像是一篇文章,需要我们去了解它、读懂它。国学&&一张深不可测的面纱。
  电视频幕上&强子&哥哥的&国学小讲堂&也让我受益匪浅,一句句条条有理。里面的两个小偶人像钩子一样,勾住了我好奇的心灵,驱使着我去挖掘它。在学堂里,一篇篇《老子》也充满了国学的味道。不用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挑一条出来都寓意很深。其中有一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吾日三省吾身&教育了我们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具备了不断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他就会变得谦虚而不傲慢,变得彬彬有礼,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从他人。其&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其意思是:人的内在能够自然的展现出来,能够文质彬彬,有修养,懂礼仪的人才称得上是&君子&这些都是精言良语,让我触感深切,倍受打击。
  精湛的语句不得不令人叹服,触动人心。每个字都像是魔法小精灵,带着我在国学的世界里遨游,去畅想国学的深邃,品味国学的味道,理解独特的国学意义。
  我愿带着国学的气息,在文化的红地毯上,显示出国学的文采。国学的生气。国学的快乐。
  国学,一道回味无穷的&风景线&。
本文已影响人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学国学,我展示国学
我学国学,我展示国学
作者:小洋&&|&&学校:乐乐课堂&&|&&时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早心,报得三春晖。读完这首诗,我有很多感触,或许,大家认为母亲为儿女操劳是应该的,确实,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的莫过于母爱!但是,大家发现了吗?母亲为我们操劳时,皱纹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脸颊,那乌丝般的黑发以快被那白发慢慢取代,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限的,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无法报答的。母亲,一个神圣的名字;母亲,一个光荣的称呼;当母亲为你精心准备饭菜,为一家人默默奉献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对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当你生病了,是不是母亲第一个把你送到医院,可母亲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个劲儿的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了&hllip;&hllip;”难道真的没事吗?不!母亲只是不想让你担心罢了,她害怕你担心她自己,会影响学习。当母亲责备你时,你会心中不满吗?会认为她管得太多吗?不!她是在爱你!没有一个母亲愿意责备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在责备你,但她的心会比你更难受&hllip;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母亲吧!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哪怕是帮她洗洗碗也好!亲爱的母亲,用任何词语也形容不了你对她的爱!
不满意这篇作文?
我要点评《我学国学,我展示国学》
中心不突出
表达不准确
情感不真实
我要评论《我学国学,我展示国学》
关于四年级的其他文章
关于叙事的其他文章
关于国学的其他文章
大家都在看学雷锋,见行动_作文350字_学雷锋作文_第一范文网
> 学雷锋,见行动
学雷锋,见行动
  3月1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早早的乘公交车上学,。我刚坐在座位上,就发现车门口站着一位抱小孩的阿姨,阿姨累的满脸是汗,小孩在怀里还不停的哭闹&&
  我立刻站起身来,把座位让给了抱小孩的阿姨。我还不时的做着鬼脸,把小孩和阿姨逗得开怀大笑。坐在前排的老爷爷,望着我亲切的说:&你这个小朋友,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坐在后排一位带眼镜的叔叔,笑呵呵的对我说:&到我这里来吧!我抱着你咱俩坐一个座。&我说:&谢谢叔叔,不用了,再有两站地我就到学校了。&叔叔高兴的说:&你真是一个当代的小雷锋啊!&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大家都向雷锋叔叔学习,人人争做好事。那么,我们的社会该有多文明呀!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实验小学二年四班二年级:牟万
学雷锋,见行动 相关内容:
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和我们班几个同学值日扫地,我拿起扫把扫第一组,其余同学扫其他组。 我先拿起抹布把第一组的桌子擦得锃亮锃亮的,然后拿起拖把拖第一组的地,湿拖把拿在手里重重的,我就用力使劲地拖,一组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2月20号下大暴雨,中午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一年极一班的小红同学站在学校的门口,我连忙跑过去问:小红同学你为什么哭呀?一身湿淋淋的小红对我说:我没带伞,妈妈又没来接我。小红别哭,别哭,我陪你一起等妈妈。
摘要:现在年已八旬的李春教授又在进行新的实验课题了,他的晚年很幸福,因为他的儿子们常来看望他,他的儿子们没有辜负他的一片希望谁说八十年代没有雷锋,你看,在大街,在小巷,在车站,在医院,在列车上,不都闪过雷锋那忙碌的身影吗...
学雷锋作文700字(1)锋精神是一片云,装点平凡的蓝天;雷锋精神是一朵花,点缀黯淡的大地;雷锋精神是温馨的情感,让世界更加美丽。雷锋精神不一定只出现在名人身上,在我们平凡人中,也有许多活雷锋。
我们虽然说要学雷锋,但是我们谁可以完全做到,我们只是随口说说,有人在时我们会表达自己有们想多学雷锋,可背地里谁还说自己可以做到雷锋的样子,学雷锋好难啊!
你拍一,我拍一,雷锋精神数第一。你拍二,我拍二,雷锋精神处处在。你拍三,我拍三,解决困难不怕难。你拍四,我拍四,要做勤劳好学生。你拍五,我拍五,天天帮人不马虎。你拍六,我拍六,快乐成长争优秀。
人人都是活雷锋作文(1)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实验小学五(1)班吴秋婷指导老师:陈惠秀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但不一定要那一天才能学习雷锋,因为天天都是学习雷锋日。
学雷锋作文600字(1)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少先队员小军和小明走在公园的小径上。他们走着走着,感到很累。于是,马上坐到石凳上,大口大口的喘气。突然,他们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拿着很多的东西慢慢地走过去。
查看更多>>国学经典伴我行(征文8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国学经典伴我行(征文8篇)
作者:佚名 作文来源:网络 点击数:
国学经典伴我行(征文8篇)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国学经典伴我行(征文8篇)
&&&&&&&&&& 市一小&&& 四(4)班&&& 庞宇景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它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而在当今,他好似一个知识宝库,点亮了我们的心灵 。
刚读小学时,我就一直跟着老师读国学,国学就和普通的书没什么两样。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读国学很好,而且初中以后也要考这些问题。那时我特别不耐烦。心里想:反正初中还早呢!再说了 ,读国学有什么好的,不就是叽里呱啦地读下去吗?为什么老师还强烈我们去读国学呢?算了,还是听老师的话去读国学吧,可能真的对我们有帮助。随着读国学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对国学有点了解,对国学的看法也有了些改变 。
奶奶正和楼下几位邻居聊天,其中一位邻居说:“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什么东西都干得有模有样。”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想:国家这些年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断推出和改进各项政策,让人民拥有更大的权利,使我们收到了更好的教育。奶奶突然说道:“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我听后连忙纠正道:“奶奶 ,现在这句话不适合了,现在流行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她们听了我的话,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国学,是你让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
读《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梁一前& 四(2)班
某个周末的傍晚,我吃过晚饭以后,和往常一样,坐在窗边细细体会着读书的乐趣,这一次我所读的书本是《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对于传统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莫大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慢慢品味,文明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
例如刘禹锡的《秋词》,诗中的“自古”与“我言”两词将作者的独见完全体现出来,整首诗立意新奇,蕴含着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我读完后感到舒畅不已。又例如温庭筠的《过分水岭》,一个“似”字用得十分恰当,语意灵动轻妙,与全诗平淡中见真情的风格相统一,而诗人丰富曲折的联想和自然平易的表达,将自己对溪水源源不断的深情全都投入到诗中,真是妙不可言。
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庭院深深深几许”,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限的篇章尽览伟大传统的幽深风景,但我们希望充当一个尽职合格的小导游,由此可以走进传统文化的家园,进而自己去寻幽探胜。
作为一个中国人,古典和国学是我们的精神产业,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也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人性的关怀与尊严,传承文明,持续未来。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文明诵读经典,能够聆听圣贤的教诲,这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坚持不懈地阅读经典,把圣贤的教诲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之中,落实到一言一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在忙碌的今天,它依然能够打动我,让我静静去品读,让我去探索这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你们,所有和我一样热爱读书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愿意停下那匆促的脚步,和我一起诵读这本《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品中华文化呢?
我爱读《国学经典诵读》
四(2)班& 司佳佳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涵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即使是在我们义无反顾地以加速度的姿态,不计成败地奔向现代、后现代的今天,提及它,依然能够打动我们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部分。
我爱读《国学经典诵读》,几乎每天都读,我经常会醉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优美的古诗中,体会诗人的心情和了解诗人的身世。你一定会奇怪,小学生对古诗来说根本没兴趣,可偏偏为什么我就对它有兴趣呢?那你就看看我是怎样爱上《国学经典诵读》的吧!
其实,我也跟大家一样普通,每次我的时候,错得最多的还是古诗,记得有一次,三年级期末时,试卷上出了一首古诗,要求把古诗填完整,古诗是这样的:
诗人:&&&&&&&&&&&
草长&&&&&&&&&&&& 飞&&&&&&&& ,
&&&&&&&&&&&&&&&& 春烟&&&&&&
&&&&& 学&&&&&&&&&&&&&&& ,
忙趁东风&&&&&&&&&&&&&&&&&&& 。
我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想不出,因为每次考试前,我总是死记硬背地古诗,读熟之后,就自以为是地背熟了,可过了几分钟就忘了,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也是加班加点地背古诗,可到了关键的时刻竟然忘了,我看了看手表,天哪!只有5分钟了,没办法了,只好乱填了:
诗人: 李白&&&&&&&&&&&&
草长& 鸟&&&& 飞 一月天& ,
&杨柳醉拂提&&&&& 春烟& ,
& 放 学&& 回来早&&&& ,
忙趁东风&& 放风筝。&&&&& 。
填完后,我急忙写下一题。可试卷发了下来,古诗的10分,我全丢了,听老师说,我还差10分就获得三等奖。唉,真是不应该啊!但是,自从四年级接触了《国学经典诵读》我的古诗提高了,我第一次读《国学经典诵读》里面的《秋思》后,觉得很不错,我先读古诗,再读注释,就大致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读译文和简析,就对这首诗又有深一步了解了,最后再读链接,就明白了诗人的身世了。渐渐地,我的古诗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因为我可以根据诗的意思来背,到考试的时候,我也记得住,古诗都不再丢分了,多亏了《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
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以便于我们走向更加丰盈优雅的人生。
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正如《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中的前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中国人,古典和国学是你的精神产业,你本来就有合法的继承权,我们现在交给你,你不必感谢我们,我们只是把你该有的东西交给你就是了。请记得不要容许任何人剥夺了你的权利――包括你自己的惰性。总之,好好珍惜这百分百属于你的一套书吧。
&&&&&&&&&&&&&
国学伴我成长
琼海市第一小学 四(3)班 王麒铭
“儿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儿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教育我时,从她嘴里总是冒出这半文半白令我一头雾水的话,我知道那是古话,所以嘴里虽然附和着,但心里却直笑她迂腐。
“人之初,性本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去年,我们班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咦,这些东西怎么那么耳熟呢?跟妈妈所说的那些话……”我心里有点纳闷。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帮助。在老师逐句逐句的讲解下,我才晓得其内容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我深深地爱上了国学。
学习国学,让我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以前放学回家,我总想玩或看课外书,外婆叫我做作业,我总说:“外婆,我再看十分钟。”十分钟后,外婆再叫我,我又说再等两分钟,或是又要上厕所,拖拖拉拉不想做作业。现在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于是就抓紧时间做所有的事,我还要抓紧时间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很贪玩,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妈妈教育时我总爱提到xx(班上一些优秀生)又做了什么错事让老师批评,以此来反驳妈妈。“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了国学,我才知道这话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
国学使我懂得要有礼貌,要孝敬父母长辈,要乐于助人,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等,现在,妈妈再引用古人的话教育我时,我可不敢取笑而是更加佩服妈妈了。我一定要把这些从书本中学到的道理和知识,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琼海市第一小学 四(3)班 陈芳莹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当中,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国学经典诵读》序言所讲,“‘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都是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明珠。
是呀,古人,用一句诗,一句词,便可以概括自身的千言万语,概括了自己的心情。泱泱中华,无数文人墨客挥动笔杆写下鸿篇巨著,让后人品读、体会。
秦汉的文人风骨凝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宋代的古笔酽墨书写着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明清的演义传奇描摹出一个时代的人世沧桑。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我十分庆幸,在我的小学学习生涯中能够遇见《国学经典诵读》,当真是我的运气。其中,有朗朗上口的《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叫人回味无穷,有气概豪迈的《从军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仿佛自己就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品诗,亦是品人。读李白之诗,仿佛就看到了身着一袭白衣,诗句信手拈来,笑看风起云涌;豪放不羁的东坡居士抬头见明月,大醉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经典犹如一曲古筝,净化心灵,升华灵魂。读经典,品经典,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典已经让我成为一个恬静的女孩,永远“思无邪”。
经典文学,我的追求
琼海市第一小学 四(3)班&&& 蔡欣欣
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让人心醉神驰,浑然忘俗呢?那满载思想的小船便是书――名家经典。它带着我漂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远方。
名家经典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那上面一个个字就像一块块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们的眼睛和灵魂。无论何时,只要一在手,能使你忘却世俗繁华,融入别样的人间仙境。
我是从三年级开始认识经典的。那时候,根本不知经典是什么。通过老师引导,才慢慢认识经典,了解经典。我认识经典已有两年了。老师上的每一堂生动的课堂,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它非凡的魅力。我都能体会到经典文学中每一个字的意义、每一句的含义。
经典文学,我的伙伴,我的老师,我的追求!
经典文学,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刻上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印章。
经典,伴我成长
琼海市第一小学四(3)班&& 龙虹霏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经典”无疑是一个蕴涵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妙趣横生。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展现了五千年以来的社会变迁、战争战事、风云人物、诗词歌赋、文学名著等。学海无涯,历史人物写出的种种篇章,让我们走向更加丰盈优雅的人生。
正如真卿所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若不读书,岂非虚度光阴?古人的字字句句,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匪浅。
书中的《笠翁对韵》更是为我们奉上了滋养头脑,愉悦身心的书籍盛宴。《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经典,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是做一个炎黄子孙的基本,古典和国学就是我们的精神产业。
泱泱华夏,滚滚逝水,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巨制。在历史的画卷前回首抑或前瞻,总有千般华彩、万种风流等待后人品味与鉴赏。
让我们随经典一起愉悦地欣赏锦句华章,欢乐成长吧!
让经典成为力量
琼海市第一小学 陈燕敏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诵读兴趣,我尝试了多种方法,以下就培养小学生诵读兴趣的探索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介绍诵读意义,教师体验先行   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诵读才能深刻体味,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们的“不言之教”。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当今科学界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启发式”。这一点作为当前我们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重要补充,理应保持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教给学生,首先与教师自身是否正确认识诵读密切相关。教师对诵读意义的了解和介绍是以其具备一定的诵读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诵读的意义,我在教学之前已经实践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准备环节。因为,教师体验先行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
二、建构诵读环境,体验清静自然    在诵读之前,给学生放一些轻柔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身心,感受心灵和身体的宁静自然,缓解和消除平时的紧张或压抑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如果是在喧嚣忙碌的城市氛围中,这种氛围本身与经典文化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宁静、悠远是不一致的。如果学生们找不到清静自然的身心感觉,那么经典诵读也往往停留在动口不动心的状态,难以深入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音乐沐浴下身心放松的体验。也许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松,找回清静自然的感觉,     三、有声有色,音声相合    针对很多学生诵读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兴趣减退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笔者曾运用“内观经典诵读法”[2],让学生们尝试在熟背的基础之上,闭目回想经典中的字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右脑的图像思维,让整个诵读或背诵的过程不那么枯燥,而是“有声有色”,进一步提升诵读的兴趣。  尽管国学经典诵读有以上诸种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诵读的兴趣。这时,教师的亲身示范与表演,鼓励学生勤于实践,经受住最初一段时间的“无聊期”,逐步找到诵读的乐趣与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阶段如果唤起了学生的思考和共鸣,那么下一环节学生就会更有热情和参与意识,自然也会把这种学习的喜悦感和收获感带入到诵读环节中去,有助于他们静下心来专注于诵读体验。总之,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是让学生接近国学经典、体会国学精髓的重要方面。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没有相关作文上一篇作文: 下一篇作文: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国学写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