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美食的句子有趣风有趣句子

您现在的位置: >
描写大风的经典句子
来源:www. 作者:
时间: 11:01
描写大风的经典句子 暴风雪愈来愈猛
暴风雪愈来愈猛,刺骨的寒风带来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寒风摇撼着树枝,狂啸怒号,发狂似地吹开整个雪堆,把它卷入空中,寒风不住呼啸,方向变化无定,几乎掀翻了雪撬和马匹,好像尖石子似的刮着骑马人的脸,叫他们透不过气来,说不出话来。缚在雪撬辕杆上的铃子全然听不见声音了;在这旋风的怒号和呼啸声中,只听得一阵阵凄苦的声音,像狼号,又像远处的马嘶,有时又像人们在大难之中的呼救声。 从遥远的北方卷来了夹着沙土的狂风,立刻那高高的蓝蓝的深秋的天,就成为灰黄的颜色了。一切的景物变了色,太阳避的一点影子也看不出了。顶在头上的天,好像渐渐地成为沉重的,压了下来,要压在人的头上。 大树被风刮得痛苦地摇着头,呜呜地哀鸣。 风卷着沙,不时打在窗棂上,发出“沙啦啦、沙啦啦”有节奏的响声。 东北风呜呜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黄尘蒙蒙、混沌一片,简直分辨不出何处是天,何处是地了。 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枯叶、纸屑被卷到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上下翻飞。 风来了。先是一阵阵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轻轻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簌簌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树上的枯枝克喳克喳地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过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冲出了乌云的重重包围,克啦啦啦像爆炸似的响着,从西北方向滚动过来。 感谢欣赏本篇经典语句文章,更多经典内容请关注:描写风的优美句子 描写冬天风的诗句描写大风的经典句子 暴风雪愈来愈猛(2)
风沙越来越大,它在树林当中啸叫,旋转,忽而掠过房顶逃遁在大沙漠之中,忽而又瞬息万里地冲到这小学校里,推开门窗,好像在吓唬人,好像要找较量的对手。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剑在夜空里飞舞,吹打着树叶,发出尖厉的叫声。 好厉害的风啊!它活像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子,在这宽阔的庭院中颠颠扑扑,乱碰乱撞。它时而把地上的柴草碎叶旋卷起来,忽地扔到东边,忽地抛到西边,忽地卷上高空飞舞,又忽地推到一个墙旮旯里不动了。窗前的老榆树,被风一刮,摇摇晃晃,枝丫扫着屋檐,发出唰啦啦唰啦啦的响声。 黑暗一秒钟一秒钟地增加。海疯狂地拼命撞击岸。风带着一长列的怪声迎面飞过来。这一切都像在寻找它们的牺牲品一般。对着这可怖的景象我也感到惊奇了。平日是那么恬静的海遇着大风的时候也会这样奋激地怒吼起来! 呼呼狂风好像一头发了疯的狮子在吼叫,发出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 忽然狂风大作,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 山风卷着松涛,像海洋的狂澜似的,带着吓人的声浪,从远处荷荷地滚来,一阵阵地刮着崖头刮着树,打着板壁打着门,发出怖人的巨响。有时且扬起尖锐的悲呜,像是山中的妖怪在外巡游一般。 感谢欣赏本篇经典语句文章,更多经典内容请关注:描写风的优美句子 描写冬天风的诗句描写大风的经典句子 暴风雪愈来愈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如同风之怒号,它从沙漠上扫荡而来,平静清澈的天庭霎时变成一片旋转狂怒的海洋,飞沙走石,漫无际涯。没有天空,没有大地,只有沙尘,到处是沙尘,咬啮和窒息着万物生灵。 台风像神话里魔鬼作法那样,天空里顷刻出现了烧焦的破棉絮似的云块,变得昏天黑地、混混沌沌的了。风在桅杆上、支索上、电报天线上打着呼哨。暴风像瀑布似的倾泻下来,风把雨和水搅拌在一起,像密集的子弹般噼噼啪啪射来,打在人的脸上像针刺一般痛。这台风来势真猛啊! 天气越来越冷了,还刮起了风,凉飕飕的,真吹得人心寒,山里的树木“哗哗”直响,狂风卷着树枝、树叶挥动,像魔鬼的爪子在乱舞。 一阵阴凉的秋风,把已枯萎的楸树叶吹下来。残叶不高兴跟着风走。于是,风就旋转起来,从山上冲进村中,从街上卷到院子里来。树叶发出萧萧飒飒的响声,像是在悲哀地哭泣。 张牙舞爪的风魔渐渐逼近了,狂风卷起漫天沙雨打在车窗上哗哗作响,整个天空像是拉上了一条黄沙的幔帐,太阳早已没了踪影,昏天黑地的,咫尺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耳边响着风魔吹奏的森人的警笛。 这时的风刮得愈来愈猛。它刮起的沙石已不是像跳着探戈似的风柱,而是黄浊的一片。有时,甚至铺天盖地而来,使人十步之内不辨方向。那声音是喧嚣而鼎沸的,颇像排山倒海而来的惊涛骇浪。当风沙刮得最疾之际,只见滚滚黄浪颠簸于天地之间。北风呼啸,凛冽凄厉,乘坐的吉普车也在大风之中震动起来。 正刮着一个旋风,那旋风像一条直直立起的长蛇,脚踏着白沙地面,头顶着晴朗的天空,它漫过小树、坟丛、沙岗,摧残着一切,滚滚前进。感谢欣赏本篇经典语句文章,更多经典内容请关注:描写风的优美句子 描写冬天风的诗句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描写大风的经典句子关于描写风的诗句_古诗文网
诗词名句目录
《描写风的诗句》赏析风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风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风的名言1258条
吴带当风。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吴:指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本句大意是,吴道子画中的人物,衣带有当风飘举之势。吴道子,唐代画家,曾从王维、贺知章学习书法,绘画远祖张僧繇,近学张孝师。所画人物、神鬼、鸟兽、台阁都冠绝一时,后人奉为“画圣”。他“落笔雄劲”,“敷粉简淡”,变化丰富,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笔势圆转,所画人物的衣带有当风飘举之势,极富运动感和节奏感,为人称道。“~”和“曹衣出水”代表古代两种不同的人物画的风格,常常被人称引。宋代书画鉴赏家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轻燕受风斜。 风名言唐?杜甫《春归》。受风:被风吹动。本句大意是:轻盈的双燕迎风斜飞。紫燕双飞,其动作本已轻盈曼妙,和风吹拂,双燕迎风斜舞,更显得绰约可爱。句中的“受”、“斜”二字用得形象贴切,紫燕娇小玲珑,随着春风倾斜着身子轻捷飞行的模样仿佛可见。~和诗人的“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二首》其一)都是传世名句。可用以写燕飞之状。唐代诗人 杜甫 《春归》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经过猛烈的大风,才能知道什幺样的草是最强劲的。~原是议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光武谓霸日:‘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后世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酷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赠萧r》诗云:“~,板荡识诚臣。”意谓经历动乱之世,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王霸传》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歌颂友谊,相当于患难见真情明末清初散文家 魏禧
听了风就是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确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从。~反映了这种现象,而且含有批评的意味。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东风轻扇春寒。 关于风的名言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本句大意是:东风轻轻地吹动着春寒。诗句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初春天气刚刚转暖,东风犹带寒意的时令特点。“轻扇”二字巧妙、别致,仿佛春寒是被东风轻轻吹起来似的。本句可用于描写早春乍暖还寒的气象。金代文学家 段克己 《望月婆罗门引》
风马牛不相及。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
下笔风起云涌。明末清初文学家 蒲松龄
诗以风骨为要。清代文人 李重华
风格就是人品。 风名言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风格就是人格。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布丰
鼓励尝试风险。 英特尔公司
雷填填兮雨冥冥。战国?屈原《九歌?山鬼》。填填:形容声音巨大。冥冥:昏暗。本句大意是:雷声隆隆震耳啊,雨下得地暗天昏。~写深山雷鸣电闪、风狂雨急的凄厉景象。填填、冥冥这些形容词现在还在使用。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九歌?山鬼》
山雨欲来风满楼。 关于风的名言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本句大意是:山雨快要到来时,大风已先吹满城楼。本句本是描写自然景物和急雨欲来时的气氛的诗,后来人们则赋予新意,常用来形容政治气候,预示时局动荡或重大事变将要发生前的征兆,成为知名度和引用率很高的名句。晚唐诗人 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
风吹柳花满店香。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柳花:柳絮。本句大意是:东风吹拂,柳絮纷飞,满店扑鼻而来的,既有柳花香,又有酒香。七个字不仅描绘出一幅很有趣的春景,而且把东风的精神、柳絮的风韵、作者沉醉于旖旎春光的情调都表现了出来。可用于描写暮春景色。唐代诗人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辍痘奕粘手钆泄佟贰1揪浯笠馐牵涸诓恢痪踔校悍缡沽醺幕涣搜丈6斓牧际歉煽莸模禾斓嚼吹淖钤缂O螅橇疑戏撼鲆徊阈侣蹋允艘浴蜗蟮乇硐殖黾窘谧坏奶氐恪1揪淇捎糜诿栊炊ゴ夯氐木跋螅部山枥此得魇挛镌谇币颇懈谋涞那榭觥唐代画家 韩 《晦日呈诸判官》
风头如刀面如割。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本句大意是:骤起的塞风像刀子一般尖利,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一样疼痛。原诗是作者居于轮台(旧址在今新疆米泉县境)时因主将出兵而写的送行之作,以亲身经历抒发了身当恶劣气候的真切感受。可用于对寒风的描写。唐代诗人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教化可以美风俗。 风名言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本句大意是:道德教化可以使风俗更为淳厚朴实。教化的目的,是使人知书达礼,净化道德,使人有上进心,同情心。人人都接受了教化,则人人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社会风尚岂不更为淳朴?良好的社会风俗,又鼓励人们去学习、去追求更高尚的品德、情操。可以此说明教化与风俗的关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明州慈溪县学记》
帘风不动蝶交飞。宋?田为《南柯子》[团玉梅梢重]。本句大意是:帘儿低垂着,外边一丝风也没有,彩蝶双双起舞,相依相伴,四周悄然无声。这里静景与动景相互映衬,以外部环境表现人物的心境。“帘风不动”意味着主人与外界的隔绝,“蝶交飞”又反衬出主人的孤独无依。悄然的静景,流露着主人内心的寂寞。这种以景衬人的写作方法,可资借鉴。宋代词人 田为 《南柯子》
涅于浑浊而不缁。宋?苏辙《冯京加恩制》。涅(nie聂):染。不缁(zi姿):指染不黑,比喻品格高洁,不受外界污染。本句大意是:虽身处浑浊的环境而不受其影响,仍保持高尚的节操。可用来形容“出淤泥而不染”,在污浊的环境中仍然坚持高风亮节的人。北宋文学家 苏辙 《冯京加恩制》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致谢无逸书》。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本句大意是:满城风雨连绵的天气,告诉人们重阳节近了。这一句充分表现了临近重阳时风多雨稠的特点,很有诗意,可用以表现秋景。另外,“满城风雨”现已作为成语广泛地为人们所使用,常比喻某种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议论纷纷。宋代诗人 潘大临 《致谢无逸书》
杨柳微风百媚生。 关于风的名言宋?陈与义《清明》。本句大意是: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出百种妩媚的姿态。柳丝摇曳,妩媚多姿,形象可爱,可以引发人们许多联想,诸如:“恰似十五女儿腰”、“枝袅轻风似舞腰”、“芙蓉如面柳如眉”,“弱柳从风疑举袂”……,语浅情深,给人以美感享受。可用来咏柳。宋代诗人 陈与义 《清明》
顶着竿子爬上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此句大意是:别人开了头,就趁机顺着别人的意思办有利于自已的事,或接着剐人的话头趁机说有利于自己的话。可用以表现见风使舵,投机取巧,追名逐利等行为。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乘长风破万里浪。南朝?粱?沈约《宋书?宗悫传》。乘:驾。破:冲破。这是用在大海中乘风破浪来比喻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十分生动贴切。可用来形容怀有宏图大略的人施展抱负。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 《宋书?宗悫传》
阳春白日风花香。晋?乐府诗《晋白舞歌诗三首》其三。阳春:温暖的春天。白日:太阳。风花:随风传来的花气。本句大意是:仲春时节,艳阳高照,和风送来阵阵花香。本名句抓住几个典型事物,概括地表现出阳春季节的特点,虽语言浅近,形同白话,但一经吟咏,境界全出。可以用来形容三春时光日暖、风轻、花香的大好景色。 《乐府诗》 《晋白舞歌诗三首》
书生风味是清贫。 风名言金?元好问《李进之迂轩》。元好问的这句诗,写出了古往今来书生的生活特征,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远自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近至目前一般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均可以“清贫”二字概括。可贵的是书生能以清贫自守,不为利驱,不为物役,不求荣华,不慕富贵。创造典型的书生形象时,请不要忘记元好问所说的“书生风味”。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李进之迂轩》
一丘一壑也风流。见宋?辛弃疾《鹧鸪天》[枕簟溪堂]。丘壑:指山水幽深的处所。本句大意是:这里的每一座山丘、每一道沟壑,都有着无限的韵味。辛弃疾遭到投降派排挤,离开官场闲居江西上饶农村,对那里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句以大笔总写山林风光,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鹧鸪天》
东风吹雨细于尘。见宋?辛弃疾《浣溪沙》[花向今朝]。本句大意是:东风吹落的细雨比灰尘还要轻,还这句词抓住了春雨“润物细无声”(见杜甫《春夜喜雨》)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和风轻柔、细雨迷蒙的景色。精细的观察是作者写景的基础,以灰尘的轻细来喻雨,也颇精当。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浣溪沙》
眼波才动被人猜。见宋?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本句大意是:眼波刚一流盼,马上就被别人闲猜。这里写青春少女动人的风情,十分传神。眼波微微一“动”,便能表露多情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胜似千言万语。“被人猜”推开一步,再从他人方面着笔,表现少女的深情幽思,显得格外真实生动。可用来描写青少年女子脉脉多情的样子。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浣溪沙》
昨夜星辰昨夜风。 关于风的名言唐代诗人 李商隐
一家有一家风骨。明代学者 费经虞
满园桃李闹春风。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
风流才子皆醉汉。英国诗人 威?柯珀
东风方来满眼春。 风名言唐朝诗人 李贺
长觉风雷笔下生。唐末诗人 崔道融
善滑稽,巧发微中。宋?苏轼《石氏画苑记》。滑稽(gǔjī古机):指语言诙谐风趣。微:精妙,精探。中:符合,切合。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说幽默风趣的话,发言巧妙精到,切合事态。说话幽默风趣,以巧妙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是一种艺术。可化用以形容喜剧演员、相声演员或其他语言风趣的人。北宋文学家 苏轼 《石氏画苑记》
要生活就得担风险。美国作家 爱默生 《集外演讲录》
清风高节,争光明。 关于风的名言明代文学家 沈德符
狗都是家里逞威风。 托里安诺
风格是思想的衣裳。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 切斯特菲尔德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移:改变。质:车质。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儒效》
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风名言元?姚燧《中吕阳春曲》。这两句大意是:人海广阔,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风波。人多事多。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心性各异,追求不同.更兼善恶正邪之殊,随时都会有矛盾和斗争发生。这两句以海之阔来比人之多,以海之风波无体无止来比人类社会时时都有矛盾斗争,比喻非常恰当,多用来感叹人世的复杂。元代文学家 姚燧 《中吕阳春曲》
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天马:神马,喻杰出人才。本句大意是:(萨天锡的诗)气魄恢弘,好像天马行空,风驰电掣,不同凡俗。这是一个可用来比喻诗文风格,也可用来褒扬人物的名句。“天马行空”形象鲜明,意境空灵,颇有神韵,喻人喻物,皆能给人以美的联想。元代文人 刘廷振 《萨天锡诗集序》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西汉?戴圣《礼记?礼运》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礼运》
心如铁石,气若风云。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碑》。这两句大意是:有像铁石样的坚强意志,又有像风云一样的轩昂气概。可用来形容为正义事业而坚毅斗争,具有凛然正气的人们。唐代诗人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浇风品渐,淳化难归。 关于风的名言唐?王勃《刘石相书》。浇风:浮群的风气。淳化:淳厚的风俗。这两句大意是:轻薄浮靡的风气很容易蔓延,淳厚质朴的习尚很难于回复。古人认为风俗的淳薄.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因而对风俗十分重视。此二句提出;淳厚良好的风俗很难建立起来,而浮薄的风尚却很容易蔓延开来.因而应防微杜渐,在轻靡之风刚开头时就将其堵住,使浇风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保持住良好的风俗。可用以说明应努力培养良好的风尚,批判,制止轻靡的风气。唐代诗人 王勃 《刘石相书》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诗品?含蓄》。著:同“着”,写下。风流:风韵,风情、指作者希图表达的意思或情感。这两句大意是:字面上虽不留一丝痕迹,但却饱含着超逸美妙的神韵,意趣无尽。古人用诗文表情达意,是讲究含蓄蕴藉,即把自己意欲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深地隐藏在铸文中,虽不在字面上直接流露出来,但又能使读者在阅读时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得到,领略出无言之妙。因而,“~”往往是诗人词人们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可供论述诗文创作忌浅直、贵含蓄时引用,也可引用以评价与赞美某些委婉含蓄的诗词作品晚唐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 《诗品?含蓄》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唐?房玄龄《晋书?苻坚载记上》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苻坚载记上》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这两句大意是:上级宁静安分,下级顺遂着上级,杜会弊端就会绝迹,风气就会清明。上级的带头作用是很重要的,许多风气都是由于上行下效形成的。好的如此,坏的亦如此。上级如果安分律,宁静守一,不做特殊、越轨的事情,下级也不敢做,一些社会弊端和歪风邪气就必不起来。这两句可用来强调领导的以身作则对形成好的社会风气、清除社会弊端的重要意义。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拙赋》
高风所泊,薄俗以敦。 风名言宋?王安石《贺留守侍巾启》。泊(ji寄):及.到。薄俗:浮薄的风俗。敦,敦厚朴宴,这两句大意是;高风亮节所能到达的地方,那薄风劣俗就会变得敦厚朴实。唐朝韩愈认为“懿德茂行,可以励俗”(见《祭薛中丞文》】.与王安石的见解完全相同。王安石认为.邪不压正,高风亮节所到之处,轻靡浮薄的风尚自然为之所替代。当然.这个替代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只要多宜传“懿德茂行”.多提倡高风亮节,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卑风劣俗终将为敦厚朴实的风尚所替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贺留守侍巾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宋?苏轼《前赤壁赋》。进两句大意是:清风徐徐吹拂,江面上波平浪稳。作者写月夜泛舟赤壁之所见,写景之中流露出恬淡自适的心情。可用来描写风平浪静的江河,抒写自己畅适的心情。北宋文学家 苏轼 《前赤壁赋》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宋?苏轼《后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青山有声,幽谷回应,秋风骤起,波涛涌现。此二句运用客观描写的手法,绘出赤壁景观。“山鸣”句写一呼一应,交相作用;“风起”句写一因一果,传导哲理,故九为后人称道。此句后来与《史记》中的“风起云蒸”(《太史公自序》)一语相结合,演为“风起云涌”这一常用成语,至今仍广为人们喜用。北宋文学家 苏轼 《后赤壁赋》
风不可系,影不可捕。宋?李P《太平广记》卷十七《裴堪》。系(jì季):结,此指拴住。捕:捉。这两句大意是:风不能够拴住它,影子也无法捕捉到。这两句比喻无法办到的事情。唐代韦应物《难言》诗有“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之句,则是说办不到的事情硬要去办,常常是事与愿违。日常还有“捕风提影”的俗语,那是指对毫无根据的事情胡乱猜疑。宋代学者 李P 《太平广记》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关于风的名言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洒落:洒脱,不拘谨。霁:雨雪初停。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明净的景象。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豫章集?濂溪诗序》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章》其九。蹑(niè聂):追。景:日光。飞:指飞鸟。这两句大意是:骏马像疾风奔驰,像闪电飞逝,像追赶太阳,像追逐飞鸟。两句形容骏马飞驰的情景,连用四种事物作比喻,极写马的神速,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博喻”。三国魏文学家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章》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这两句大意是:体态轻盈,翩翩如鸿鹄惊飞;身姿优美,柔婉似游龙乘云。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现宓妃的体态身姿,借鸿飞的矫健,龙腾的委婉,巧妙地写出美女的风韵,既生动形象又诱发想象,成为描写中国古典女性美的典范之句,后世“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名句,即化用此句意境,承继此句衣钵而成。可化用以描写女子轻盈矫健的美。三国文学家 曹植 《洛神赋》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绰(chuò辍):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媚:美好。这两句大意是:情意缠绵,绰约多姿,谈吐从容,言语柔媚。此句正面描写洛神宓妃的谈吐与风韵。前句写身段形态,后句写音容笑貌,形容宓妃言语娓娓,姿态翩翩,笔法十分凝炼,声、态、形、貌俱佳。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时有引用。三国文学家 曹植 《洛神赋》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风名言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一。这两句大意是:相貌庄严大方,仪表整肃端庄,威严中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这两句表现出英雄人物非同一般的仪容和内在气质。一般用於男子,其中“威风凛凛”也可用於巾帼英雄。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来源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北宋散文家 苏洵 《辨奸论》
懿德茂行,可以励俗。见唐?韩愈《祭薛中丞文》。懿(yl谊)德:高尚的品德。茂行:美好的行为。这两句大意是:高尚的品德,美好的行为。可以激励社会习俗的改进。对社会上的卑风劣俗,批判是必须的,不批判、不抵制,它就会迅速蔓延开来。与此同时,还应该提倡“懿德茂行”,因为榜样是有号召力的.可以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的品德,追求美好的理想,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世风自然变得淳厚朴实.可以此二句说明提倡“懿德茂行”可以改变世风,说明大力宣传真、善、美对改变世风大有益处。唐代文学家 韩愈 《祭薛中丞文》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见宋?王安石《风俗》。制:纠正。弊:弊病。这两句大意是:如果风俗的弊病是过于奢侈,则应用节俭的风尚去加以纠正。苏轼认为:“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见《上神宗皇帝书》),对于那种追求时髦.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风俗,必须加以纠正。否则国家的安危就成了大问题。王安石认为纠正的方法是推崇节俭,恢复淳朴的古风。可以此二句说明以淳厚朴实的风俗纠正浮靡奢侈的风尚的可行性。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风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关于风的名言见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萧瑟:形容草木被秋风欢拂所发出的声音。洪波:巨大的波涛。这两句大意是:秋风飒飒作响,大海涌起了巨浪。这两句诗以简洁而健拔的笔触勾勒出秋风劲吹、海涛汹涌的壮阔景象。气势雄浑。可用来描写大海和抒发雄心壮怀。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见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宋世风俗》。本句大意是,天底下没有不能改变的风俗习惯。风俗是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的优劣,关系到社会的精神面貌,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因此,凡是有作为的执政者,都要通过教化有意识地倡导一种好的民风.当民风浅薄时,就要提倡移风易俗。~一语,说明了培养良好风俗的必要性和移风易俗的可行性。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日知录》
邪气袭内,正色乃衰。春秋?管仲《管子?形势》。袭内:侵入体内。正色:健康的肤色。这两句大意是:不正之气侵入体内,健康的肤色就会衰褪。一切致病的不正之气,如寒、暑、风、霜、燥、湿等等,浸染了人的身体,人就会得病,而原先健康红润的肤色就会变为病容。要不得病,就要预防一切不正之气浸染人的身体。《管子?形势》云:“~。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是用这两句来比喻说明位高者如果作风不正,位低者也会不安分守己;要得下正,先得上正。这两句可用以说明人要不病,就须预防邪气的侵袭,也可用以喻指要使下级作风正派,首先要上级作风正派;要使国家的政事清明,首先不可使不正派的人掌权得势等等。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形势》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谷风》。习习:微风声。谷风:东风,或从山谷吹来的风。以阴以雨:等于说为阴为雨。这两句大意是:东风轻轻地吹,天气时阴时雨。《谷风》本是写弃妇的诗,这两句是以风雨起兴,形容丈夫的暴怒。现在人们常以“习习”形容和煦的风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谷风》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风名言《诗经?风雨》。晦:阴暗。已:停止。这两句大意是:风雨凄凄,天色阴暗,鸡鸣声没完没了,叫得人心烦意乱。原诗以这两句衬托女子盼望情人时的烦乱心情。同为鸡鸣,在不同的场合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令人感到欢畅豪迈;风雨交加中的鸡鸣则另是一种况味。景物烘托的作用,在写作时值得注意。这两句诗后来在引用中被赋予了新意,可用来反映雄鸡忠于职守,纵然“风雨如晦”,依旧按时报晓;也可引申以表现人民在反动统治下盼望光明的心情。“风雨如晦”还可单独用来比喻一种不利的政治气候。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风雨》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众也,在这指”大多”的意思;风,指病而言,风有内风、外风之别;掉,指肢体动摇不安的证候;眩,指头目眩晕,视物旋转的证候;全句意为肢体动摇不定和头目眩晕大多属于肝的病变. 《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
风格是一个人的心声。美国作家 爱默生
乘着顺风,就该扯篷。西班牙小说家 塞万提斯
北风如刀,满地冰霜。 关于风的名言武侠小说作家 金庸 《鹿鼎记》
跺一脚,四城门乱颤。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
岁弊寒凶,雪虐风饕。唐代文学家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热极生风,穷极思变。宋代教育家 程颐
风俗弊坏,由于无教。 风名言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五代?南唐?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乍:忽然。皱:皱折,指春风漾起的波纹。这两句大意是:忽然拂过一阵春风,平静的池水荡出细细的波纹。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无法排遣春愁,盼望所思念的人到来的词。~语意双关;春风不仅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女子的春心。词句表面写景,而情思自至,遂流传千古。后人多用这两句形容平静的心境突然产生了波动;也用以说明一件新事物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平静的生活,引起了新的变化。五代南唐词人,官至宰相 冯延巳 《谒金门》
无论风多大,决不动摇。保加利亚女诗人 伊丽莎白?巴格莲娜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代画家 李嗣真
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 关于风的名言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李渔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唐?李群玉《题竹》。森风:凉飕飕的风。森,寒冷貌。这两句大意是:一顷秋竹含深绿,十万株竹起森风。这里描绘的是竹林,是竹的群像,而不是竹的个体,森然生风的十万秋竹,给人以雄浑壮阔寒意袭人之感。可用来描写竹林。唐代诗人 李群玉 《题竹》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唐?李白《春思》。罗帷:丝织的床帐。这两句大意是:毫无干系的春风为什么进入我的闺房,还掀动我的床帐呢?这两句是思妇指责春风的话。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思妇责问春风似乎无理,但她空守春闺,本已愁苦万端,今见春风掀动床帷,似有撩逗之意,不免更生埋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李白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可作写作上的借鉴。这首诗全文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唐代诗人 李白 《春思》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见唐?杜甫《江汉》。苏:康复。这两句大意是:虽然我像红日西沉一样已到暮年,但雄心壮志犹在;面对萧索秋风,不仅不悲凉伤感,反而觉得病体就要康复。这两句表现出诗人虽到晚年,仍然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这首诗写于月夜,句中的“落日”是虚写,借喻自己已至暮年;“秋风”是实写,表现他漂泊流落到江汉时的季节.可用于描写某些人年老多病、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唐代诗人 杜甫 《江汉》
风生于地,起于青O之末。 风名言战国?宋玉《风赋》。青O(píng频):浮萍的一种,根生泥中,田字形小叶浮于水面。末:草尖,此指青O的叶表。这两句大意是:风从大地上生成,最初起自微小时青O的叶面。《风赋》非常形象地描写出风最初怎样产生,尔后渐渐猛烈,尔后又怎样小下去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准确。这两句可用以比喻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启发人们注意微小的开端。战国时辞赋作家 宋玉 《风赋》
海风吹浪急,江雨入楼深。元?萨都剌《用韵寄龙江》。海风:从海上吹来的风,此指大风。这两句大意是:大风掀起了急浪,把江上的暴雨吹洒到阁楼深处。可用于写急风暴雨。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用韵寄龙江》
风吼深松雪,炉寒一鼎水。唐末五代?贯休《奇宋使君》。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三足两耳。这两句大意是:寒风在松林雪海深处怒吼,屋内炉寒灰冷,鼎中水冻成冰。闻林海风吼,想鼎中冰凌,已使人感到寒气入骨,其意象写隆冬酷寒时可作参考。唐末五代著名画僧 贯休 《奇宋使君》
地暖花长发,岩高日易低。唐?张子容《贬乐城尉日作》日易低:天黑得早。这两句大意是:天暖地温,花草容易生长发芽,山高太阳下得快,天也黑得早。《贬乐城尉日作》原诗为:“窜谪边穷海,川原近恶溪。有时闻虎啸,无夜不猿啼。~。故乡可忆处,遥指斗牛西。”这是诗人流放到乐城时,感慨环境恶劣,思念家乡时所作。此二句说乐城地暖岩高,与中原迥然有别。用以形容山区的风光,十分贴切。唐代诗人 张子容 《贬乐城尉日作》
竹风能醒酒,花月解留人。 关于风的名言唐?张谓《夜同宴用人字》。这两句大意是:竹风清爽,能令人酒醒;花月娇媚,能理解主人留客之心。~二句写得根美,表现了良辰美景带给人们的愉悦。本来诗人已醉了,但清爽的竹风吹到身上,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酒意全消。春花春月似乎懂得主人留客之心,花开得特别娇媚,月显得格外皎洁,令客人恋恋不忍离去。可以此二句抒写良辰美景带给人们的愉悦之情。唐代诗人 张谓 《夜同宴用人字》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唐?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这两句大意是:青竹节节,好似人的高风亮节,人人看重;竹竿中空,好似人的虚心谦让,世人皆知。诗人已将竹子完全人格化,在诗人笔下,竹节是人的气节的象征,竹竿是人们谦逊的象征,而“高节”、“虚心”也正是竹的特征。可以此二句写竹,也可借以歌颂有气节、知谦虚的人。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唐?张《登单于台》。这两句大意是:狂风过处,黄沙翻滚,瀚海沙痕俨如江河的波浪;急风怒吼,声震天地,使人疑为雷鸣的声响。写塞外风光,风急如雷鸣,沙翻似卷浪,极有声势,蔚为奇观。可遥于写边塞荒漠风景,或用以形容大风的声势。唐代诗人 张 《登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唐?张(bīn宾)《登单于台》。单(chán蝉)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这两句大意是: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千里黄河,天外飞来。诗句写塞外风光。前句写太阳一跃而出,喷薄而上的动态;后句写黄河汹涌奔腾,源远流长的形象。“白日”、“黄河”对举,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语句浑朴,境界辽阔,令人为之赏叹。这两句常用来状辽阔壮丽之风光,表蓬勃宏大之高趣。唐代诗人 张 《登单于台》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风名言唐?于武陵《劝酒》。花发:花开。这两句大意是:花开之后还要经过几番风雨的摧折,人生也要尝够别离的滋味。人生哪得长相聚?正像花开之后还要经受风吹雨打一样,人生也要经得起别离的痛苦,不可过于悲伤。这两句反映了一种达观的思想,含有解劝的意味,可在离别时用以慰入劝人或自慰自劝。唐代诗人 于武陵 《劝酒》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唐?于(fèn奋)《戍卒伤春》。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边疆地区。这两句大意是:东风用尽了气力,也吹不化阴山的积雪。原诗写阴山积雪很大,东风力气用尽,仍不能使阴山雪减少一点,这是为了表现边地戍卒的伤春情绪。戌卒苦于九戍不归,因而感慨边地春意甚微。这与王之涣《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类句子既可用来描写北国山间的春景,也可以引申一层灵活运用,比如用来比喻进步的力量一时尚且不足以驱除阴暗的气氛等等。唐代诗人 于 《戍卒伤春》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唐?雍裕之《柳絮》。这两句大意是:没有风(柳絮)才飘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风它还会满空飞扬。这两句描写柳絮的轻飘无主,随风沉浮的特点。也可借柳絮这一物性,形容社会上的某种人,无所凭借时不得不沉沦下僚,寂寞无闻;一旦有了凭借,就青云直上,满空飞舞,傲时凌物,不可一世。这首诗的下两句是:“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唐代诗人 雍裕之 《柳絮》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渡口。墟里:村落。这两句大意是:夕阳西下,渡口边洒满了落日的余辉,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此条上句写渡头落日,下句写村落晚景,勾画出水边村野黄昏时的典型风光。一个将落而未落的“余”字和一个袅袅升腾的“上”字,使静的画面呈现出动感,动静结合,相映成趣。难怪《红楼梦》四十八回中,香菱大发感叹道:“‘~’,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唐代诗人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关于风的名言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漠。孤烟直:燧烟直上升起。一说孤烟指塞外旋风卷起的烟沙。长河:黄河。这两句大意是:边地沙漠,浩翰无边,旋风卷起的烟沙直上青天,黄河在大漠间穿行,一轮圆圆的红日正徐徐下落。诗句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刻画出塞外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给人以苍茫辽远的感觉。同时,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于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可用来描绘西北边塞奇异壮丽的特有风光。唐代诗人 王维 《使至塞上》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yǒu有):窗户。惊:惊动,这里形容风雪摇动竹枝。这两句大意是:隔着窗户听到寒风吹打竹枝,发出沙沙的声响;开门一看,只见白雪覆盖了山峦。可用于表现寒冬景色。唐代诗人 王维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次:出外远行所居止之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风正:风顺。这两句大意是:春潮滚滚,江水浩淼,一眼望去,江面似与江岸平齐;风顺帆悬,直流远航,弘阔无际。写景要善于以小见大,即以小的景物显示大的景象,才能耐人寻味。“风正一帆悬”写的是小景,倘若船在弯曲的小河里,或在澎湃的三峡中行驶,需经常转弯,风既不能“正”,帆也不必“悬”,故从“船正一帆悬”的小景中,可以显现出平野开阔、大江驶舟的大景来。所以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这两句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唐代诗人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粉翅嫩如水,绕砌乍依风。唐?王建《晚蝶》。砌:台阶。这两句大意是:带粉的翅膀细嫩透明如同清水,时而围绕石阶翩翩飞舞,突然又随风而起。诗人细腻、逼真地刻画了粉蝶的俏丽外形,翅嫩如水,设喻新奇,形象地状摹出蝴蝶晶莹、透明的双翅;忽绕砌,忽依风,把蝴蝶翩翩起舞的轻盈动态逼真地展现出来。栩栩如生的描画,十分传神。唐代诗人 王建 《晚蝶》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风名言唐?王勃《咏风》。这两句大意是:当日落西山,山山水水都寂静下来进入梦乡时,她(风)又吹响了松涛,为您奏起了美妙的乐章。《咏风》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把风的动态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并赋予人的感情。风卷松涛本是自然现象,作者却说是“为君”奏乐,是有意识的行为,把风描绘得栩栩如生,脉脉多情,给诗增添了意趣。拟人手法运用得体,可使形象生动,平添诗情,写作上可作借鉴。唐代诗人 王勃 《咏风》
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唐?唐求《友人见访不值因寄》。这两句大意是:晚风吹动竹林,翠竹的影子也随之摇曳;斜日沿山岭下落,山的影子也随之转阴。晚风习习,竹枝在晚风中摇摆,诗人却不写竹摇而写“竹影”为晚风所摇;斜阳冉冉,傍山而徐徐下落,诗人却不写日落而写“山阴”随斜日而转动。作者观察仔细,构思新颖。可用来描写山野傍晚景色。唐代诗人 唐求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 《始安秋日》。这两句大意是:桂林的风景特异,桂林的秋天,就像洛阳的舂天。写桂林风景之美,不从描绘山青水秀着笔,却独辟蹊径,写“秋似洛阳春。”洛阳春光之美,牡丹之盛,早有定论,而且广为人知。桂林秋色堪与洛阳春光比美,其春色、夏景自不待言;就是冬天,想必也是气候宜人的。这一句五个字,就把桂林四季如春的奇异风光勾勘出来了。以桂林秋比洛阳春,这种比拟既新颖又恰切,可资借鉴。唐代诗人 宋之问 《始安秋日》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缙凇断耐碓⒅笔≈小贰U饬骄浯笠馐牵盒〕靥晾锊写娴氖钇谙耍笫饕寻言缜锏牧挂獯乩戳恕P〕夭夭幌露嗌偃绕笫魅菀渍蟹纾亲钕戎朗罹∏锢吹南宰髡哐≡裾饬街值湫途拔锢疵栊聪哪┣锍醯姆绻狻唐代诗人 沈缙 《夏晚寓直省中》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关于风的名言唐?钱不要担心路途太遥远,自然有风吹着帆把你送到唐代诗人 钱翊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这两句大意是:晚风送来荷花清淡细微的香气,竹露滴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此二句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夏夜的静谧和快感。晚风夹杂着水气,送来了荷花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滴滴竹露发出清响,更显示出夏夜的宁静及诗人心境的淡泊。诗句达到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以此二句形容夏夜的景致,描写幽静的环境,十分恰切。唐代诗人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鸣:使动用法,使物发出响声。旧游:老朋友。这两句大意是:夜风吹响了两岸的树叶,明月照射着一条孤独的小船。这两句是表现旅途的孤寂情怀的,作者采取了以景写情的方法,故情景相生。就景物而言,所闻者唯有风吹两岸树叶发出的瑟瑟之声,所见者唯有月光照射下自己乘坐的一叶孤舟。就情而言,闻风声而不闻人声,见舟、月而不见旧游,胸中孤寂的程度,不言而可知。可用来写月夜行船的情景或抒写旅途思念亲友的心情。唐代诗人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唐?刘长卿《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白鹭》。青云:直上青云,这里比喻作高官。俄顷:很短的时间。这两句大意是:假如有得力人的援引,一定能很快就做高官,就像白鹭借助长风之力,转眼便飞入云端一样。以白鹭步入青云来比喻官场平步青云,可谓奇思妙想。可用来表现盼望早日升迁的心理。唐代诗人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白鹭》
一在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风名言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其二。好风:指春天和煦的暖风。这两句大意是:早春季节,温暖的和风吹了一夜,千万枝新花竞相开放。这两句既可用于描写新春景色,又可用于形容新生事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不断涌现。唐代诗人 令狐楚 《春游曲三首》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唐?李世民《芳兰》。参差影:长短错落的影子。轻重香:或淡或浓的香味。这两句大意是:丽日照耀,筛下长短错落的兰影,珊珊可爱;清风过处,传来淡浓不一的幽香,沁人心脾。我国古人曾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然而松有叶而无香,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少叶。唯有兰,香、花、叶“三美俱全’。在古代的辞赋诗文里,兰是高洁的象征,节操的标帜,美好的化身,兰具有君子之风。因此,骚人墨客常借兰咏志,以兰自况,唐太宗李世民《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即其一例。此诗前六句状物,后两句抒情,不仅写出兰花的色态品性,也蕴含着诗人的操守志趣。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芳兰》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G》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看一个人,只有在危难之中,在重大的考验面前,才能真正检验出他人格的底色。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赐萧G》
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唐?李频《风雨闻鸡》。鸡德:《尔雅翼》说鸡有“五德”,“不失时者”为五德之一。一何:多么。贞:坚贞。这两句大意是:不因为风雨变幻而改变自己报晓的本性,雄鸡的德操是何等坚贞!《诗经》上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雄鸡司晨,按时而鸣是它的本性。它不理会自然界的风雨变幻,有在黑暗中感知黎明将至的敏感与先觉,恪尽职守地向人们报晓,准确无误。这两句可用于写雄鸡,也可借以歌颂不管政治风雨如何变化,仍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唐代官员诗人 李频 《风雨闻鸡》
斜影风前合,圆纹水上开。 关于风的名言唐?李峤《雨》。这两句大意是:横斜的树影经微风吹拂在遥曳中合拢,细细的雨点洒落水面,泛起圆圆的波纹,缓缓地扩散开来。写轻风细雨中的树影水波,摇翠漾碧,色态宛然,洋溢着动感。可用于写轻风细雨中的景物。唐代诗人 李峤 《雨》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唐?李白《清溪行》。清溪:在宣州。度:越过。这两句大意是游人在清溪泛舟,宛若行于明镜之中;鸟儿在山峦飞翔,恰如越过一道道屏风。这两句写溪水之清澈和两岸山峦之秀美,两个比喻都很贴切而又新颖别致。可用来描写山青水秀的美丽风光。唐代诗人 李白 《清溪行》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指半山腰。天鸡:神话中的鸡名。这两句大意是:在半山腰上看到一轮朝阳正从海中升起,空中传来天鸡的啼鸣之声。这两句是写作者梦游天姥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具有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用来写清晨登山观日出的情形。唐代诗人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唐?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咸阳:此指长安。这两句大意是:我的心随着狂风西飞,吹落在长安的树上。这首诗是诗人在金乡(在今山东省)送友人韦八回长安时写的送别诗。~两句平空起势,想落天外,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长安的深深眷恋之意。浪漫主义的想象显示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 李白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风名言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这两句大意是:寒雪于梅花丛中渐渐消尽,春风从嫩柳条上冉冉归来。梅、柳是冬春之交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梅绽初蕊,预示着严寒的冬天即将过去;柳摇新绿,标志着温暖的春天终于归来。本句既可以用于描写冬去春回的景色,又可以用于表现人们送走艰难,迎来光明的兴奋心情,还可以用于论述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像冬春自然更替一样。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唐?李白《初月》。爪:言初月弯曲如爪。眉:蛾眉,喻新月如女子细眉。这两句大意是:天际云边,清风生出玉爪;沙头溪畔,蛾眉漫濡水中。云边露出一弯初月,像是清风生爪;新月映入水中,疑是女于蛾眉。想象奇特,比拟巧妙,值得学习。唐代诗人 李白 《初月》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镜:指波平如镜的鉴湖。这两句大意是:青竹滴翠,把剡溪溪底映成绿色;红荷吐芳,使鉴湖碧水溢出馨香。竹绿溪底,荷香湖中,剡中风景如画。写竹影,荷香及水乡风光时可作参考。唐代诗人 李白 《别储邕之剡中》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唐?皎然《浮云》。累:带累,拖累。这两句大意是:天上一片轻云,虽有形体却不拖累外物、它随风飘去,不留一点踪迹。诗人赞美轻云那种不累外物、来去无迹的飘然自得的品格,作者理想的处世哲学隐然可见。可用来描写浮云。唐代诗僧 皎然 《浮云》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关于风的名言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流至潼关入黄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时曾作为首都。这两句大意是:秋风吹动渭水,掀起层层波澜;长安城中落叶满地,一派萧瑟景象。这两句千古流传,极为有名,为后代不少名家引用过。如宋代周邦彦《齐天乐》中的“渭水西风,长安落叶,空忆诗情宛转”;元代白朴《梧桐雨》杂剧中的“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等,都是点化这两句而成的。今天除可直接用来描写西安深秋景色之外,也可像周、白等人一样化用其意。表现其它地方的秋景或抒发萧索冷落的心情。唐代诗人 贾岛 《忆江上吴处士》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踔(zhuó酌)厉风发:形容谈论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的样子。率:太抵,通常。这两句大意是:谈论起来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总是压倒在座的其他人。可用来描写极为健谈的人。唐代文学家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唐?韩愈《荐士》。齐、梁、陈:指南朝的齐、梁、陈三代。隋:隋代。众作:指齐梁陈隋时代诗人们众多的诗作。蝉噪:知了嘈杂的鸣叫。这两句大意是:齐梁及陈隋时代的众多诗作,就像夏天知了嘈杂纷乱的鸣声。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齐梁时代,开始特别重视形式美,讲究声律,注重对仗,堆砌辞藻,雕琢字句,内容则空洞贫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陈、隋乃至初唐,后世斥之为“六朝浮艳诗风”、“形式主义逆流”。韩愈这里把那些诗作比作“蝉噪”,认为成就低下,一无所取,表达了他鲜明的批判态度。可供批评六朝诗歌时引用。唐代文学家 韩愈 《荐士》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美食的句子有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