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多髋关节外旋肌群肌的功能意义

主要症状:多关节疼痛小腿肌肉有点萎缩脚面肿.偶尔出现红斑瘙痒持续发烧口干喉咙偶尔疼有关于结缔方面的病全做过检查医生说看检查结果可以确定为混合结缔组织病.发病时间:日化验检查结果:结缔组织方面的检查几乎全做过了没什么大碍说是风湿吧医生不确定红斑狼疮也不是.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越住院越严重现在在家休息急求混合结缔组织病相关详细资料如何导致得这种病如何注意怎么保养如何怎么能够很好的治疗.
A:  狼疮患者在妊娠期间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以及出现异常妊娠,例如流产、早产、胎儿宫内营养不良、死胎等。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孕妇和胎儿有影响,但是病
张华主任医师
曾凡钦主任医师
曾凡钦主任医师
曾凡钦主任医师
蔡小燕主任医师
挂号科室:
疾病症状: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643393',
container: s,
size: '99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1123876',
container: s,
size: '990,110',
display: 'inlay-fix'
名医在线回答
每周三下午,邀请广州市三甲医院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在线一小时免费解答网友疑问
千万个答案
已解答网友超过1千万个问题,并有多个医生对同个问题进行不同解答,提供多个解决方案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关节,肌肉,量角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 - 生物医学 - 生物秀
第二章 康复功能评定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力评定(一)手法检查及分级临床常用的手法检查及肌力分级法系K W Lovett于1916年提出,以后具体操作续有修改,但其原则未变 此法使受试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由测试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关键词:关节 肌肉 功能评定 量角器 关节活动度 肌力测定 前臂]">
标题: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关节,肌肉,量角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
摘要: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关节,肌肉,量角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康复医学》 > 第二章 康复功能评定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力评定
(一)手法检查及分级临床常用的手法检查及肌力分级法系K W Lovett于1916年提出,以后具体操作续有修改,但其原则未变 此法使受试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由测试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关键词:关节 肌肉 功能评定 量角器 关节活动度 肌力测定 前臂]……
《康复医学》 > 第二章 康复功能评定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一)手法检查及分级临床常用的手法检查及肌力分级法系K.W.Lovett于1916年提出,以后具体操作续有修改,但其原则未变.此法使受试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由测试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肌力分级标准见表(2-1-1)。表2-1-1 肌力分级标准测试结果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运动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正常(Normal,N)正常-(Normal-55-10095同上,但仅能抗中等阻力良+(Good+,G+)良(Good,G)4+49080同上,但仅能抗小阻力良-(Good-,G+)好+(Falr+,F+)4-3+7060能抗自体重力运动至测试或维持此姿位好(Fair,F)350能抗自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测试姿位,能在消除重力姿位运动至测试姿位或加小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好-(Falr-,F-)3-40能在消除重力姿位作中等幅度运动或加中等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差+(Poor+,P+)2+30能在消除重力姿位作小幅度运动或加较大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差(Poor,P)220可见到或扪到微弱的肌肉收缩或肌腱活动,无可见的关节运动差-(Poor-)微(Trace,T)2-1105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零(Zero,O)00测试操作的一般程序是先将肢体放置到适当姿位,以便当待测的肌肉收缩时,能使远端肢体在垂直面上自下向上运动。必要时由测试者用一手固定近端肢体,然后令试者尽量用力收缩被测肌肉,使远端肢体对抗自身重力作全幅度运动,如能完成,说明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上。应用测试者的另一手在运动关节的远端施加阻力,根据受试者能克服的阻力的大小来判定肌力为4或5级。不能承受外加阻力则为3级。如不能克服重力作全幅度运动,则应调整体位,将肢体旋转90°,使肢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以消除重力的作用。测试远端肌肉时可稍托起肢体,测试近端肌肉时可在肢体下放置光滑平板,或用带子将肢体悬挂,以消除磨擦力的影响。在此条件下能完成大幅度运动,可判定为2级肌力,如仅有微小关节活动或未见关节活动,但可在主动肌的肌腹或肌腱上扪到收缩感,则为1级肌力,扪不到收缩感觉为0级。在测试3级以下肌力时,为了避免改变姿位的麻烦,也可施加助力,根据所需助力的大小判定为2级或1级肌力。此法虽有分级较粗略,评定时也带有测试者的主观成分等缺点,但应用方便,可分别测定各组或各个肌肉的肌力,适用于不同肌力的肌肉测试(很多器械测试仅适用于4级以上的肌力测定),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实际工作。(二)器械检查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作较细致的定量评定,须用专门器械作肌力测试。根据肌肉的不同的收缩方式有不同的测试方式,包括等长肌力检查、等张肌力检查及等速肌力检查。常用方法如下:1.等长肌力检查在标准姿位下用测力器测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isometriccontraction)肌力。常用检查须目如:(1)握力 用大型握力计测定。测试时上肢在体测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到适宜的宽仪式。测试2~3次,取最大值(图2-1-1)。以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好手握力(kg)/体重(kg)×100正常应高于50。(2)捏力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可测得质量力(图2-1-2),其值约为握力的30%。(3)背肌力即拉力,用拉力计测定。测时两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盖高度,然后用力伸直躯干上拉把手(图2-1-3)。以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正常值为:男150~200,女100~150。此法易引起腰痛病人症状加重或复发,一般不用于腰痛患者而用府卧位手法检查代替。(4)四肢各组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下通过钢丝绳及滑轮拉动固定的测力计,可对四肢务组肌肉的等长肌力进行各别测定,方法见图2-1-4,2-1-5。这组设备可组合成一架综合测力器,以便使用。一组正常中青年成人的四肢等长肌力测试结果见表2-2-2。由表2-1-2可见,妇女上肢肌力约为男性的55%,与国外资料的56%相近。下肢肌力约为男性的62%,较国外资料的72%为低。一般认为肌肉每平方厘米横断面积可产生3~4kg肌力,男女相同。男女的肌力差异主要因肌腹大小不同而非肌肉质量有异。图2-1-1 握力测定图2-1-2 捏力计图2-1-3 拉力测定图2-1-4 上肢肌力测定示意A.屈腕肌力测定(腕中立位)B.伸腕肌力测定(腕中立位)C.屈肘肌力测定(肘屈90°)D.伸肘肌力测定(肘屈90°)E.肩外展肌力测定(肩外展45°)图2-1-5 下肢肌力测定示意A.踝屈伸肌力(踝中立位)B.伸膝肌力(膝屈45°)C.屈膝肌力(膝屈90°)拮抗肌的肌力对比关节的稳定有意义,因而对肌力锻炼有指导价值。由表2-1-2可见,屈肌与伸肌的肌力比在腕、肘、踝、膝分别约为2:1,3:2,1:1与2:3。文献资料中这些比例有些差异,可能因调查对象及测试方法不一致。表2-1-2 四肢肌力等长测定男(67例)女(55例)左右左右腕屈腕伸28.15±5.8911.63±2.2130.27±5.7013.82±3.2015.32±4.407.11±1.7316.37±5.008.17±1.99肘屈肘伸19.43±4.2212.77±3.3221.04±4.6513.19±3.3010.30±2.216.75±3.1211.60±3.867.58±2.65肩外展8.74±1.689.35±1.834.17±1.535.49±1.49踝背 伸踝跖屈19.28±4.2920.54±5.5919.58±4.1619.93±5.5211.49±3.2313.30±4.4111.73±3.4112.91±4.83膝屈膝伸19.13±5.2330.46±6.9319.89±5.3330.80±7.1611.13±4.1118.79±5.6612.98±3.7020.10±6.21*表内数字为kg数2.等张肌力检查即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运动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irepetition maximum,I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时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测定时对适宜负荷及每次测试负荷的增加量应有所估计,避免多次反复测试引起肌肉疲劳,影响测试结果。运动负荷可用哑铃、砂袋、砝码可定量的负重练习器进行。此法在康复医学中应用较少。3.等速肌力检查用带电脑的Cybex型等速测力器进行(图2-1-6)。测试时肢体带动的杠杆作大幅度往复运动。运动速度用预先设定,肌肉用力不能使运动加速,只能使肌力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此力矩的变化由仪器记录,并同步记录关节角度的改变,绘成双导曲线,并自动作数据记录。这种等速测试法精确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数据,已成为肌肉功能检查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的良女手段。图2-1-6 用Cybex 等速测力器作膝屈伸肌力测试(三)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为了使检查结果准确、稳定、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与可比性,应使操作过程严格规范化。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1.采到正确的测试姿位,在等长测试时要特别注意使关节处于正确的角度。2.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3.作适当的动员,使受试者积极合作,并处于适当的兴奋状态。可作简单的准备活动。4.规定适当的测试时机,在锻炼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作肌力测试。5.每次测试都要作左右对比,因正常肢体的肌力也有生理性改变。一般认为两侧差异大于10%有临床意义。6.记录时可采用绝对肌力或相对肌力,后者即单位体重肌力。作横向比较时宜用相对肌力。7.注意禁忌证。肌力测试特别是等长肌力测试时,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明显升高。测试时如持续地闭气使劲,可引起乏氏反应(Valsalva effect),对心脏活动造成困难,有高血压或心脏疾患者慎用,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忌用。8.注意肌力测试不适用于上位运动神经损害的运动功能评估,如中风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不宜采用肌力检查。对于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应采用Brunnstrom法或Fugl-Meyer法,或上田敏法,请参阅中风康复章节。
二、关节活动度(ROM 检查)
(一)关节活动度(rangeof motion ROM)检查的一般事项1.ROM检查的目的(1)通过检查发现阻碍关节活动的因素。(2)判定障碍的程度。(3)提示治疗方法。(4)作为治疗、训练的评价手段。2.ROM的种类(1)主动活动:受检者以自力能够动的关节活动度。(2)被动活动:用外力能够移动的关节活动度。(3)关节除被动活动外,还有非生理性的关节附加活动度(accessory),主要用于康复的手法治疗。3.基本姿位全身所有的关节凡按劳取解剖的姿位放置者则为0°。前臂的运动手掌面在呈矢状面上状态为0°轴、面的概念与解剖学一致。(二)ROM表示方法文献中有关ROM的表示方法不尽相同,一种以解剖部位为“O”不论屈或伸,当关节伸直受限时,测量的角度数可能成为负数。另一种在屈曲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O”,在伸直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180”,这样可避免出现负数,但使关节总活动度的计算变得复杂化,本书采用前一种方法。(三)ROM受限因素1.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异常。2.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如关节囊粘连、韧带损伤,肌腱挛缩等。3.运动关节的肌肉软弱无力。4.拮抗肌张力过高。(四)ROM测量注意事项1.对要测量的关节必须充分暴露,特别是对女性检查时应准备单房间及更衣室。检查异性时须有第三者在场。2.要使受检者精神沉着,耐心说明,以使其采取轻松姿势。3.对基本轴的固定是很重要的。固定的位置应在关节的近位端或远位端,不能在关节处固定。4.角度计的轴应与关节的轴取得一致,不要妨碍轴的平等移动。5.用角度计要测量两次,即在活动的前后测量,并左右对照。6.对有两个关节肌(多关节肌)的关节,要充分考虑肌肉的影响。7.有关节痛时,要发现疼痛的范围并作记录,注意慢慢检查。(五)ROM测量方法1.普通量角器法目测ROM较为粗糙,因此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检查。普通量角器用两根直尺连接一个半圆量角器或全圆量角器制成,手指关节用小型半圆角器测量。(见图2-1-7),使用时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准确对到关节活动轴中心(参照一定的骨性标志),两尺的远端分别放到或指向关节两端肢体上的骨性标志或与肢体长轴相平行。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在量角器刻度盘上读出关节活动度。各关节测量的具体操作法见表2-1-3。图2-1-7 关节量角器表2-1-3 关节活动范围检查关节运动测量姿位量角器放置标志0点正常值中心近端远端肩屈、伸解剖位,背贴立柱站立肩峰腋中(铅垂线)肱肌外上髁两尺相重屈180°伸50°外展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180°内、外旋仰卧,肩外展肘屈90°鹰嘴铅垂线尺骨茎突同上各90°肘屈、伸解剖位肱骨外上髁骨峰尺骨茎突两尺成一直线屈150°伸0°腕屈、伸解剖位桡骨茎突前臂纵轴第二掌骨头两尺成一直线屈90°尺、桡屈解剖位腕关节中点同上第三掌骨头同上桡屈25°尺屈65°髋屈仰卧,对侧髋过伸股骨大粗隆水平线股骨外髁两尺成一直线125°伸仰卧,对侧髋屈曲同上同上同上同上15°内收、外展仰卧,避免大腿旋转髂前上棘对侧髂前上棘髌骨中心两尺成直角各45°内外旋仰卧、两小腿桌缘外下垂髌骨下端铅垂线胫骨前缘两尺相重各45°膝屈、伸仰卧股骨外踝股骨大粗隆外踝两尺成一直线屈150°伸0°踝屈、伸仰卧内踝股骨内踝第一跖骨头两尺成直角屈150°      伸0°内、外翻俯卧踝后方两踝小腿后纵轴足跟中点两尺成一直线内翻35°  中点   外翻25°2.方盘量角器测量法范振华在1974年设计了一种方盘量角器,用正方形,每边长12cm,上有圆形刻度盘的木舯,加一指针及把手构成(图2-1-8)。在木盘刻度面处于垂直位时,方盘中心的指针由于重心在下而自动指向正上方。使用时采取适当姿位使关节两端肢体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并使一端肢体处于水平位或垂直位,以方盘的一边紧贴另一肢体,使其刻度面与肢体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即可读得关节所处的角度。各关节测量的具体操作法见表2-4。图2-1-8 方盘量角器表2-1-4 用方盘量角器作关节活动度检查关节运动测量姿位量角器放置位置量角器刻度盘方位正常值肩屈、伸站立,头、背、骶部紧贴立柱上臂后方中段0点指向近端屈180°伸50°外展同上上臂内缘中段同上180°内、外旋仰卧,肩外展,肘屈90°前臂尺侧缘中下段0点指向远端内旋80°、外旋90°肘屈、伸坐,上臂平贴桌面前臂中段背侧尺骨皮下面0点对向尺骨屈150°伸0°前臂内、外旋站立,上臂外侧紧贴柱面,肘屈90°,手紧握量角器把手量角器把手紧贴掌心0点指向桡侧内旋55°,外旋135°腕屈、伸前臂平贴桌面,掌心向下第三掌骨背面180°点对向掌骨屈80°、伸70°尺、桡屈同上,掌心垂直,拇掌屈第二掌骨桡侧缘同上尺屈40°,桡屈20°髋屈仰卧,对侧髋过伸大腿前缘中段180°点对向大腿120°伸同上,对侧髋屈曲同上同上15°内收外展侧卧,一直尺两端族两髂前上棘上,测此尺寸倾斜度,于内收、外展测量结果中减除之大腿外侧中段同上各45°内、外旋仰卧,两腿分开伸直足掌内侧缘0点指向远端内旋50°,外旋65°膝屈、伸坐或仰卧在肌前中段、小腿前中段各测一次,相加180°点指向膝部180°点指向膝部屈160°,伸5°屈160°,伸5°踝跖屈站立足掌不离地,小腿尽量后倾胫前缘中段0点指向近端40°背伸同上,足跟不离地,小腿前倾同上同上25°内外翻向患侧卧,小腿平贴诊察台,外踝在桌缘上紧贴足掌横弓0点指向足内侧内翻45°,外翻20°
三、步态检查
1.步态的基本情况从一侧的足跟着地起,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为一个步行周期(gait cycle)。其中每一足都经历了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期(stance phase)及一个腾空挪动的摆动期(swing phase)。支撑期由5个环节构成,依次为足跟着地(heel stride,HS),脚掌着地(foot flat,FF),重心前移至踝上方时支掌中期(midstance,MSt),身体继续前移至足提起时为足跟离地(heel off ,HO),最后为足趾离地(toe-off)。摆动期从足趾离地开始,经加速期至下肢垂直位为摆动中期(midswing ,MSw),以后经减速期止于足跟着地,一侧足跟着地至另一侧足跟着地为一单步(step),至同侧足跟再次着地为一复步(stride)。在步行周期中支撑长于摆动期,因此每一步行周期中约有15%的时间即自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双腿都处于支撑期,称为双侧支撑期(double support)。是为步行的特征,如没有双侧支撑,相反出现双足腾空即为跑步。步频(cadence)指每分钟的行动步数,成人约为110~120步/分,快步可至140步/分。步幅(step width)指一单步移动的距离,与步频、身高等因素有关,一般男性为70~75cm。步行时身体重心沿一复杂的螺旋形曲线向前运动,在矢状面及水平面上的投影各呈一正弦曲线,向前运动有交替的加速及减速成。为了使重心在轴位上的运动趋于平稳,减少上下左右移及加速从而减少能耗,配合髋、膝、踝各关节的运动,骨盆也有前后左右倾斜及水平侧移。步行时以上活动的正常变异构成各人的步态特点。因病理因素使变异超出一定范围即构成异常步态。检查者熟悉了正常步态的构成及常见病理步态的基本特征后,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进行步态评定,必要时可用多维连续摄像、电子量角器及多导联肌电图等方法作分别或综合的观察,以取得肌肉、关节或身体重心在步行时的活动谱,以与正常的活动谱进行比较分析。正常的关节活动及肌肉活动谱例如图2-1-9。肌肉的工作包括向心及远心收缩。图2-1-9 常速步行时髋、膝、踝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正常步态效率很高,特别是以每小时4.5~5km的速度步行时,单位距离耗能量少,此时肌电活动也最少。步行时身体前移的工实际上主要由重力及惯性提供而不是完全由肌肉收缩提供。步态异常时能耗增加,截瘫及截肢时更著,因而使步速受限,如扶拐步行的截瘫患者,步速一般限于每小时1.6~2.4km。2.常见的病理步态按异常步态的病理及表现,可分以下各类:(1)短腿步态 如一腿缩短超过3.5cm时,患腿支撑时可见同侧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2)关节强直步态 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时步态随之改变,关节挛缩于畸形姿位时改变更著。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幅缩短,膝屈曲挛缩30°以上时可出现短腿步态。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时可见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时以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状如跨槛,故称跨槛步。此时患肢支撑期常有膝过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3)关节不稳步态如先天性髋脱位时步行时左右摇晃如鸭步。(4)疼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难与共肢负重时疼痛时,患者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5)肌肉软弱步态①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摆动期用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②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支撑后期忠髋下垂,身体向前推进减慢。③股四头肌步态: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故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曲。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④臀大肌步态:伸髋肌软弱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⑤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软弱时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变,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两侧髋外展肌损害时,步行进上体左右摇摆,状如鸭子,又称鸭步。(6)肌痉挛步态 因肌张力过高引起。如:①偏瘫步态:常有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放松屈曲,为了避免足部拖地,摆动时常使患肢沿弧线经外侧回旋向前,故又称回旋步。上臂常呈屈曲内收,摆动停止。临床所见的偏瘫步态可有较多的变异。②剪刀步:又称交叉步,多见于脑瘫或高位截瘫患者。因内收肌痉挛,步行时两髋内收,两膝互相磨擦,步态雀跃不稳。内收肌严重痉挛使两腿交叉难分,步行成为不可能。(7)其他中枢神经损害①小脑性共济失调时,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称酩酊步态。②帕金森氏病或其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有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立停或转向,手臂摆动缩小或停止,称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8)奇异步态不能有已知步态解释者应考虑是否为癔病性步态,其特点是动作表现不一贯,有时用更慢更费力的方式完成动作,与肌力检查结果不一致,肌张力检查时可有齿轮样反应(cogwheel response)等。3.步态检查作临床步态检查时,应嘱病人以其习惯的姿态及速度来回步行数次,观察其步行时全身姿势是否协调,各时期下肢各关节的姿位及动幅是否正常,速度及步幅是否匀称,上肢摆动是否自然等。其次嘱病人作快速及慢速步行,必要时作随意放松的步行及集中注意力的步行,分别进行观察。并试行立停、拐弯、转身、上下楼梯或坡道、绕过障碍物、穿过门洞、坐下站起、缓慢地踏步或单足站立、闭眼站立等动作。有时令患者闭眼步行,也可使轻度的步态异常表现得更为明显。用手杖或扣拐步行可掩盖很多异常步态,因此对用拐杖步行者应分别作用拐或杖及不用拐或杖的步态检查。步态检查常须结合一系列的基本情况检查,如神经系物理检查,各肌群肌力及肌张力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下肢长度测定以及脊柱与骨盆的形态检查。这些检查对确定异常步态的性质,原因及矫治方法有很大意义。必要时在步行中作肌电图、电子量角器、多维摄像等检查,以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4.异常步态的矫治原则(1)异常步态病因的矫治①短腿步态患者须用矫形手术或矫形鞋来平衡两下肢的长度。②关节挛缩畸形时,须通过关节活动度锻炼或矫形手术改善关节活动度,消除畸形。③因疼痛引起步态异常时,须用理疗、局封、按摩、药物等治疗消除疼痛。因关节不稳或骨关节炎引起疼痛时,须用免荷支架减轻局部负荷。④肌肉软弱时,可通过肌肉锻炼得到加强。锻炼难以收效时,考虑肌肉重建手术或用支架进行功能替代。⑤肌肉痉挛时用放松练习,包括肌电反馈练习、按摩、被动牵伸、热敷或冷敷、解痉药物、神经注射或手术切除等方法缓解痉挛。(2)步态训练步态训练一般对着镜子进行。治疗师从旁指出需要纠正之处,指导纠正,经反复练习以求熟练掌握与巩固。步态训练应设定可以达到的近期目标。可以从步态检查中所用的各种动作中选取病人勉强可以完成但有缺点及困难的动作作为练习动作进行系统练习,达到目的后再改选难度更高的动作作为练习动作。练习时应令病人适当集中注意力,但不宜引起过度紧张,特别在肌痉挛时。练习一般每日进行1~2次,每次1~2小时,包括间歇休息,避免明显疲劳。步行练习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适当的支架、拐杖、步行器、平行杠等。或给予人工的保护或扶持,防止跌倒,并使病人有必要的安全感。步态训练中要注意病人的全身适应能力,必要时进行坐、站的耐力练习、上肢及腹背肌肌力练习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锻炼,即用上肢运动或蹬车等方式进行的耐力运动练习,以适应步态异常时步行能耗的增加。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女人邦,女人帮帮忙
女人邦,微信公众号【ladyband_com】
女人邦,手机版
用手机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或者直接输入 "",
即可访问女人邦,手机版
类风湿冶疗手段多 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类风湿冶疗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临表现1.好发人群女性好发,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2.症状体征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1)晨僵
早晨起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2)关节受累的表现
①多关节受累
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②关节畸形
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
可有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征,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Baker囊肿),颈椎受累(第2、3颈椎多见)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3)关节外表现
①一般表现
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属于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好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②心脏受累
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③呼吸系统受累
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结节性肺病等。④肾脏表现
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⑤神经系统
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⑥
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常为轻至中度。⑦消化系统
可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⑧眼
幼年患者可有膜炎,成人可有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类风湿冶疗(4)Felty综合征
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常有严重的关节病变、高滴度的RF及ANA阳性,属于一种严重型RA。(5)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
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男性多见,常于55岁以后发病,呈急性发病,有对称性腕关节、屈肌腱鞘及手小关节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肿。晨僵时间长(0.5~1天),但RF阴性,X线多没有骨破坏。有56%的患者为HLA-B7阳性。治疗上对单用NSAIDs药物反应差,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常于1年后自发缓解,预后好。(6)成人Still病(AOSD)
以高热、关节炎、皮疹等的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一种少见的RA类型。因临床表现类似于全身起病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经过数次发作转变为典型的RA。(7)老年发病的RA
常>65岁起病,性别差异小,多呈急性发病,发展较快(部分以OA为最初表现,几年后出现典型的RA表现)。以手足水肿、腕管和跗管综合征及多肌痛为突出表现,晨僵明显,60%~70%RF阳性,但滴度多较低。X线以骨质疏松为主,很少侵袭性改变。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死亡。选用NSAIDs要慎重,可应用小剂量激素,对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反应较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1.患者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2.一般治疗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3.药物治疗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1)非甾类抗炎药
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类风湿冶疗(2)抗风湿药(DMARDs) 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总苷等。(3)云克
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4)糖皮质激素
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 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 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 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5)生物制剂
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也称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静点,3mg/kg,分别于0,2,6周注射一次,以后每8周静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为1个疗程。需与MTX联合应用,抑制抗抗体的产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 Fc段的融合白,Etanercept及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 Fc段的融合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AS疗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国内有恩利及益塞普两种商品剂型。③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是针对TNF-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中重度RA,对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荐的用法是4~10mg/kg,静脉输注,每4周给药1次。⑤抗CD20单抗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Rituximab也可与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6)植物药
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总甙、青藤碱等。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4.免疫净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去除术。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5.功能锻炼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6.外科治疗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扩展阅读:
的相关资讯:
两周内免登录
还没有女人邦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举例 边际贡献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