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社区 民俗运动会的理解

您的位置: &
论明清民俗文艺运动的基本特征王蒙: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追求、基本特色是什么?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有道德的社会,是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对于我们的道德观,有各种说法,比如说,仁义道德;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德“仁义礼智信”;国民政府时提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三达德“智仁勇”;京剧表彰的是“忠孝节义”。
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而非礼仪之邦。“义”是道义的意思,“仪”是表面的程序。中国文化的基本追求,我个人总结为以下四点:敬天积善,古道热肠;敬老尊贤,崇文尚礼;忠厚仁义,太平中庸;勤俭重农,乐生进取。
敬天积善,古道热肠
中国文化讲究“敬天积善”,“古道热肠”。“敬天”即是说,天最大,是一切美德的源泉,天和地是最高道德的表率。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庄子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此,中国古代把“天”的道德作为依据,使权力系统变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如“天下有德者居之”,“以德治国”等。
“古道热肠”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古道”是说,远古时期,我们曾经有过最高的道德典范,所以我们敬祖先,敬三皇五帝。庄子总是在不断的批评皇帝,因为皇帝是通过宫廷争斗产生的。而上古时期的伏羲氏、有巢氏、神农氏,是靠对人民的教化而成皇。不论是何种权利,首要的任务都是化育人民。这种强调教化的结果,使中国古代力求把权力运作文化化和道德化。
马克思主义讲:“国家权力就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组成国家机器的就是法庭、监狱、军队、警察。”而中国文化中,更多思想强调的是文化化。君王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是“奉天承运”,道德与天可以相媲美。这种观点注定了君王的权力运作要接受文化、道德乃至秩序的监督。
这种“敬天积善,古道热肠”的文化,既有它的亲切性,也有它的争议性。中国历代皇帝中,真正做到“仁政”,“无为而治”的只有汉文帝和汉景帝,其余朝代帝王多是靠宫廷权力斗争。这种结果使一部分人认为,靠人民道德来“治国平天下”,是靠不住的。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甚至提出了,中国文化是“吃人”的文化。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仁义道德的教导已经深入人心。孔子曰:“礼失求诸野。”皇帝没有完全做到仁义道德,但是仍然受仁义道德的教导和约束,以道德教化作为权力运作的基础,更易于被老百姓所接受。道德并不等同于权利,然而如果我们不重视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愿望,就会脱离这块扎根的土地。
敬老尊贤,崇文尚礼
敬老是指珍惜我们已有的经验、文化成果、物质和精神财富,不赘述。
忠厚仁义,太平中庸
过去中等人家的门上都刻着对联,有两幅对联是最多的,一幅是:“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守身就是对自我的要求,要像对待玉一样,不要让他肮脏、龌龊,不要做坏事,不要没有底线。你给你的子孙要留下德行、善事,不是要留下金条、财产。另外一幅就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包含着对皇帝、臣子,也包含着对朋友的诚信厚道。
中国在孩子从小练毛笔字,写“天下太平”这几个字几乎最多,表达了古代知识份子的心中愿望。
孔子很强调中庸。“中”并不一定代表的是正中间,“中”是正确、适度、恰当。“庸”是正常,不左不右,无不过无不及。在中国为何格外强调中庸呢?我个人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性恶论”上的,强调的是对权力的多方制衡。中国相对并没有一个多元制衡的传统,中国在政治上的制衡往往表现在时间的纵轴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以,中国民族形成了一种政治道德,不搞敌对,不为己甚,适可而止,给对方留有余地。
林语堂曾说,中国人提倡一种道德,是比较老成的一种道德,它不希望你表现得很年轻,甚至带几分幼稚。我们注重时间纵轴的考验。
勤俭重农,乐生进取
勤俭与进取乐生,这是能与中国现代化相结合的一个精神基础。中国文化并不是一个消极的文化,总体来说,中国文化是一个积极的文化。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进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这和消极的文化迥然相异。
我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德国、印度、喀麦隆,都听到了一个相同的故事:有一个渔夫打鱼,他请岸边在树下睡觉的年轻人帮忙,说“你帮我收一下网,我给你钱,让你过幸福的生活。”年轻人回答说:“我现在在树下睡觉就很幸福,不需要那么多钱。”这种消极有其疏导心灵的一面,但总体来讲,这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参差多态,中西区别
以上是中国文化的特点,那么,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什么呢?现在全世界都很重视中国文化,我们要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一,我们不是无条件地提倡竞争。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我们控制竞争、管制竞争、弱化竞争。这是创造一个舒适的、和谐的、愉快的氛围的必要条件。这种思想并不完全对,但是竞争也不是完全的正确,崇尚竞争也有很多弊端。相反,中华文明显示出我们的先祖对人类文明的一种预见。
第二,我们注重“美善”,超过注重“真”。中国人喜欢让别人高兴,让领导舒服,尽量减少各种矛盾,而且要做到皆大欢喜。有一年,我们给外国人进行汉语考试,其中有一道选择题:张三和李四在一起喝酒,一会儿赵六来了,张三说:“说曹操,曹操到。”问是谁到了?外国人选择的都是曹操到。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不一样。咱们注重美善,不较“真”,人情之间有着一股“热乎劲”。
中国人的思想方法求大、求一、求变。我们相信大道理,管着小道理,越大越高,越高越大,越高大越重要。这是我们很朴素、很真实的一种思想。中国人论万世,中国人相信世界最高的真理都归纳成唯一的真理,真理是万世的,这是别的民族连想都没想过的。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找寻一,一统帅着一切,代表着一切,它可以称之为“一”,也可称之为“道”。“,,,”,这是道的特点,大就无所不包,逝就运行不止,远就悠远无边,反就周循返还。孔子也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将道视为比生命还要终极、还要重要。我们从这个万物的根本“一”、“道”考虑问题,阐述它的词汇也很多,庄子谈的是“通”,孔子谈的是“道”、“仁”、与“天”。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外国人认为这种人生道路一条从政,一条为医,互不搭边;而中国人却认为,良相与良医皆是仁心仁术,相通无碍。仁者爱人,当相是为了给人民谋福利,为医是为了救死扶伤,都是爱人的表现。
别人看着矛盾的事,中国人看起来是统一的。中国知识分子多“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随时准备隐居山野,以隐居山野的心态去做当下的事情,既不卷入残酷的宫廷斗争,又能有所担当,进可攻退可守,这被认为是最高明的。
:“,,,,。”宁武子在国家有道的时候,就表现的很智慧,国家无道的时候,就装着很愚蠢,他的智慧我们都可以做到,他的装傻以保全自己的本领我们做不到。这种智慧,在别的民族中难以找到。“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我们这个民族特别强调这种矛盾的统一。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弓满则折,水满则溢。过犹不及,太强盛、强势了反而是走向衰弱、衰败的开始,这就是老子强调的“物壮则老”的道理。中国文化强调谦恭、后发制人、含蓄,虽然道理不是绝对的,但是在这方面,中国文化有无数的故事和经验。
中国文化庞杂多端,常有悖论,正是因为这种庞杂,所以中国文化才更有活力。《三字经》、《弟子规》告诉我们:“出必告,返必面”;但是老百姓也常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舍得一身膘,敢把皇帝拉下马”等相反的观点存在,这种激荡、多元,保持了中华文化的活力。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直赞美中国文化,她在中国定居几十年,在晚年时她频繁地给美国政要写信说,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那么长的苦难,但是却留存下来了,只要是留下来得就是人类最优秀的人种,她强烈建议美国一定要和中国建交。
撒切尔夫人曾经撰文,阐述苏联与东欧的改革很可能会失败,因为改革的方向与本国既有的方向背道而驰,而唯一成功的可能是中国,因为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
中国讲究计谋,有着很深的智慧。我们考虑问题的方法,与欧美相异。
“清算”过去,开创未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然中国文化中很多方面,我们仍然没有做到,但是谁如果忽视中国文化,就相当于自绝于中国人民,这只能增加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难度。相反,如果借鉴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找根据,我们的很多事就会做得更顺当、更成功。
中国文化经历了这多苦难、这么长的历史沉淀,充分证明中国文化经得起实践检验,中国文化多种多样,我们要有所理解,有所选择,有所弘扬。理解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弘扬的基础。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忘记“五四精神”。如果没有“五四”的冲击,没有马列主义的引进中国,没有对西方科技的主动学习,那么我们的文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衰微的文化,只能做展览而不能实用的文化。
中国文化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是正确的,这是不可以一日一时可以忘记的!我们追求的中华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要的是和中国现代化相结合、整合的文化,而不是简单地复古。
1934年生人,祖籍河北沧州。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是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他在国内首开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本文选自《儒风大家》第十七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本文由山东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部整理,转发请注明来源及版权归属。
咨询电话:7
详情访问官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我眼中的民俗学
民俗学 我眼中的民俗学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运动场上运动员加油稿1.江城子运动场上争英雄那相逢 却匆匆携手同行风雨亦融融未闻若辛余几许为集体 赴峥嵘赛场菊月气氛浓展才能 显芳荣回首征程友谊伴其中欲寄奋斗钱挥汗掩不住 愉悦中2.英雄!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你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第一个冲过终…分类号:——密级:——单位代码:学10697号: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学科(专业)答辩日期2QQ2生鱼旦堑圈茔学位授予日期二oo七年六月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
我眼中的民俗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随着课堂的深入了解,我对民俗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我们的国家中存在着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各个民族都有其极具特色的文化。民俗学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民俗学的概念的变更基于不同时期对于“民”和“俗”的认识以及所占据的理论依据。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在民俗学的学习中,我了解了民俗的基本概念。首先我理解了民俗的三个角度,即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民俗学、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民俗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民俗链地缘因素、宗教因素、语言因素等。其次,我也了解了民俗的表层特征(不成文的规矩、程序化的规矩)以及深层结构(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同时,民俗又可分类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其次了解到的是物质民俗,即物质生产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服饰民俗、工匠民俗、商业民俗。其中物质生产民俗包括农耕民俗,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有:地域性与季节性、功利性、技艺性、保守性与稳定性、经验性、田园性。狩猎生产具有以下五大特征:狩猎工具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狩猎对象采取了主动性的猎取;2、人们采取了集体围猎的形式;3、人们创始了捕猎方法和技巧;4、火在围猎、熟食兽肉方面的广泛应用;5、形成狩猎习俗中见者有份的传统。饮食民俗经历了自然饮食状态、熟食、烹调和多元融合四个阶段的发展。居住民俗经过了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发展阶段。在居住类型上,有洞穴居、干栏式建筑、帐篷或移动式居所、上栋下宇式建筑等。居住民俗的表现有居住房屋的设施和格局、住屋的造型和工艺、居住房屋的分布与坐落、有关住房的信仰。交通民俗是历代人民关于交通工具和运输方面所形成的一种生活文化。服饰民俗是物质生活民俗相当复杂的一种民俗,既指服饰的所有构成要件,包括衣服、鞋帽,也包括各种发饰、金属与珠宝首饰以及一些附属用具如头巾、围巾、手帕、扇子、拂尘、伞、荷包等物品,又指人们在有关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行为和文化习惯。工匠民俗是历代工匠们在工艺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民俗。商业民俗是在商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交易习俗。社会生活民俗包括了诞生仪礼民俗、婚姻仪礼等。社会组织民俗。可分为血缘型社会组织、地缘型社会组织、业缘型社会组织。最后学习到信仰民俗又被称为“精神民俗”和“心理民俗”。信仰的产生与盛行,既是先民精神上的需要,也是他们情感上的需要。首先,信仰可以使人对群体产生皈依感;其次,信仰可以给人以安;其三,信仰可以给人以强有力的安定感。学习收获:每一次上课,总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去领略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文化底蕴,各民族有不同的,各个国家也相对的存在不同的文化,就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过,这一学期的课,多多少少让我了解到了一些知识。更有信心的让我去探索那些存在的文化。从最开始的农耕民俗开始,我就对民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农民的耕作工具,我产生了很大的好奇感,如果有机会我很想从现实中去了解他们是如何用耕作工具进行耕作的。饮食民俗分为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特殊食俗。其中还有很多详细的内容课程还没有涉及到,我利用了课余时间查阅了资料,对其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个人很喜欢洞穴居、干栏式建筑。其具有风朴的特点。居于洞穴居、干栏式建筑之中,可以享受别具一格的韵味,感受人民之间最淳朴的感情。关于人生仪礼民俗,自己曾经陪同亲人到过寺庙祈福,对于求子习俗之类并不见陌生。虽然这是一种迷信,但它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它既是人们的精神依靠,也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演变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尽管我并不相信求神之说,我还是会带着一种尊重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类习俗与文化。就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在16岁的时候就接受过成年礼,当时父母在家中大摆筵席,所有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那时并不懂这是一场成年礼,只知道是民间的习俗,上了民俗学这个选修后,我才渐渐理解了这种习俗的意义。曾也参加过很多场别人的婚礼,但并不明白其中的细节,比如“纳采”、“问名”、“纳吉”等名词,我并无法去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听过老师的讲课后我对这些词 才有了一定的概念。,,,,学到的还有很多,感觉民俗学让我收获很多。我逐渐热爱民俗学,选修是一段时间的,学习是一生的。在今后的学习中,不管我有没有机会再学习相关的课程,我依然会自己找一些相关书籍,继续了解探索这些存在于民间的民俗与文化。民俗学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
我眼中的民俗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随着课堂的深入了解,我对民俗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我们的国家中存在着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各个民族都有其极具特色的文化。民俗学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2014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安龙四中:张弦本人今学期继续担任高二级(5)、(6)、(7)、(8)四个文科班的政治教学工作。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习惯,但不能独立地的完成学习任务。针对此等形势,为尽快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乐趣,提高政治成…My new neighbor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听说认读,并理解本课的五个新单词:lonely、 fold、basket、fill、attach…2、能力目标: 对于新单词学会运用,对一般过去时态的运用有所掌握。3、让学生了解东方…板报老人李德禄在演讲开始前请听一段打油诗:“小小黑板报,内容真不少,国内国外身边事,图文又并茂。老汉李德禄,今年七十四,不分风霜与酷暑,宣传政策好。”对,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打油诗的主人公《板报老人李德禄》。前几天,二师新闻中心的三位记者专程来到了李…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转载:
推荐:    我国民俗学运动为何兴起于北大--《民俗研究》1988年03期
我国民俗学运动为何兴起于北大
【摘要】:正 我国民俗学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激发下产生的,并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许多学者一致的看法。如汪玢玲在《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中说:“我国民俗学运动的主要倾向是符合民主科学的方向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下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我国民俗学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激发下产生的,并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许多学者一致的看法。如汪扮玲在《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中说:“我国民俗学运动的主要倾向是符合民主科学的方向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下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玉石;方锡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邵伯周;;[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01期
朱文华;;[J];读书;1982年11期
彭明;;[J];历史教学;1982年01期
王文宝;[J];瞭望;1983年08期
郁奇虹;[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3年04期
张国洪;;[J];江苏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忍冬;;[J];电影评介;1984年12期
魏绍馨;[J];齐鲁学刊;1985年05期
王献忠;;[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後藤延子;刘桂云;王青;;[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後藤延子;王青;王冰;;[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王韬;;[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罗检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王桧林;;[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崔志海;;[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李淮成;;[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黄正林;;[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韩斌生;;[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N];北京日报;2000年
苏迅;[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张越;[N];学习时报;2001年
傅正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N];北京日报;2002年
朱大可;[N];社会科学报;2002年
马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王亚民 赵秋长;[N];光明日报;2003年
余为国;[N];南方周末;2003年
吴平;[N];社会科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长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张素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姜异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陈叙;[D];四川大学;2004年
张少鹏;[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苏永延;[D];复旦大学;2005年
张丽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赵歌东;[D];吉林大学;2006年
路晓冰;[D];山东大学;2006年
张红军;[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月如;[D];青岛大学;2004年
何浩;[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邬建安;[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叶惠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申朝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李丹;[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刘康;[D];西南大学;2006年
刘心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韩慧荣;[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王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理解相对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