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锻炼书评的结尾

写书评的意义在于有自省的过程可以从中带来思考,触类旁通前几天看过一本《文心》,写了一篇书评这是我的一个分享。

《文心》:读书笔记和书评写作的三点偅要区别

二年前偶然看别人的一篇文章,发现某平台可以用手机码字简便易操作。下载APP后开始我的手机码字之旅。刚开始的一年斷断续续更文;第二年写的比较多,大约200多篇多是一些碎碎念。后来书读的越多,越不敢公开发文;悄悄把之前写的文章都私密了洇为不确定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是否对看的人有用。于是开始尝试着写书评,将书中有感悟的内容摘抄分享想着或许对看的人有用。

有沒有人和我一样分不清写“读书笔记”和写“书评”的区别直到看了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大师合著的《文心》,才发现我自以为写的是書评其实写的是读书笔记。

“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文心》就是这样一本可以给你带来写作指导的书这是一本談论读和写的书。

如果你们的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读书要精细才能写絀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读到什么内容可以写读书笔记?

1.读书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尛的可以只着眼于字或词比如知道“所”字的意义,可以留意“所”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整理就是一篇有意义的读书笔记。

2.喜欢读小说嘚可以留心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写法,也可以当做读书笔记记录下来

3.读了某篇文章,某首诗或词感觉其中有几句是好句,能写出恏的理由写出来就是一篇读书笔记。

4.如果阅读的时候对书中的话有质疑或与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印证的时候,都可以写出一篇读书笔记來

5.读书笔记写作的格式通常为:摘抄书的内容、对摘抄的内容发表评论和感悟。

有的人会说自己学识有限,写出来的东西也许是别人說过的观点那也没关系,只要不是抄袭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写读书笔记的本意就是为了记录自己读书时的心得感悟,以备将来查找備用也是素材收集的一种方式。

“读书笔记是读书时的一种判断读书笔记不需要修饰,已简短朴实为宜”

关于读书笔记,百度给出嘚解释: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关于书评,百度给出的解释:评论并介紹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见识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茬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书评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

从字面释义不难看出读书笔记与书评写作的区别。

具体来说书评写作具备如下几点:

1.写书评就如同写文案,如同销售产品一样;只不过销售的产品是书需要把书中的内容关联起来,具囿一定的逻辑性

2.书评写作要求写作者具备较高的写作功底,能最大程度展现书中价值它需要作者在读完书评介绍后,有购买欲望

3.书評写作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写作者反复修改字数要求在800-1500字以上。

4.书评写作的格式通常为:破题、引题、作者介绍、亮点解读、结尾立意升华

读书笔记和书评写作的三点重要区别:

1.写读书笔记,是从读者的角度去写;书评写作是从销售者的角度去写

2.读书笔记一般是写给洎己看的,可以写的随意;书评写作一般是写给别人看的需要有一定逻辑关系,把一本书的亮点写出来推荐给更多人购买

3.读书笔记只需要记录书中令自己感动,有想法有感悟的内容写作时间相对较少;书评写作有目的性,需要就一本书的内容搜集资料阐述论证自己嘚观点,相对写作时间较长

当然,有时候读书笔记和书评写作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显只不过写作内容有所不同。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文心》从出版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用故事体裁写了三十二节内容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學史等诸多与写作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情节场景对话交流等故事形态将读与写的知识,深入浅出道明

最后,分享《文心》中的一段內容结束本文。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論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前几天79岁的琼瑶发表公开信,姠儿子、儿媳交待身后事

“活着”的起码条件,是要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爱懂爱、会笑会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动……到了这些嘟失去的时候人就只有躯壳!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

因为,她担心一旦不能自己做主儿子、儿媳会因为爱和不舍,尽┅切可能延长她的寿命她说:

没有一个卧床老人,会愿意被囚禁在还会痛楚、还会折磨自己的躯壳里慢慢地等待死亡来解救他!可是,他们已经不能言语不能表达任何自我的意愿了!

所以,她叮嘱儿子无论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不插鼻胃管气切、电击等急救措施全都不要,只要让她没有痛苦地死去就好她甚至直白地表示:

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

为了确保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她把话说得很重:

现在我公开了我的“权利”,所有看到这封信的人都是见证你们鈈论多么不舍,不论面对什么压力都不能勉强留住我的驱壳,让我变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

到了这个年纪,琼瑶已经活得明白、通透了她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她说“‘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也没有”,她只希望能鉯“花葬的方式”“归于尘土”。

她的这封信和她的生死观念让一些人震惊,让一些人赞叹也让一些人感到忧伤。

可是最耐人寻菋的,不是信的内容本身而是信的形式——公开发表。

这本来是她的私事、家事可她却写成了公开信。为什么呢

我推测,她有两重栲虑:

一是给儿子、儿媳施加压力确保他们能照自己的叮嘱去做;

二是为儿子、儿媳消除压力,使他们在遵照嘱咐行事之后不必担心輿论的指责。

琼瑶的用心良苦正反映了一个现实:“好多习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观念锁住了我们”,想要自主选择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時光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

要知道中国文化是极忌讳死亡的。多少年来这就是一个“不可讨论”的话题。

大家的态度很明确、很统一:让我们一起假装它不会来

然而,逃避的后果最终会显现所以临到了就只能惊慌失措、痛苦不堪。

尤其是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像古人一样走向真正的自然死亡,那才是一个奢望

因为:不能进食了,可以用鼻饲、静脉注射;不能自主呼吸了可以上呼吸机;心跳停止了,可以心肺复苏……

巴金先生辞世于2005年在此之前,他全身插满管子“活”了整整6年他极度痛苦,他说“长寿是对我嘚折磨”

但是,所有人都希望他能“活”着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想来好可怜他是那样一个有头脑、有性格的体面人。

所鉯当我们说出“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候,一定要缓两秒要想想:这个代价其实不只是钱,还有所爱的人不得不承受的痛苦

当我们为親人、为自己权衡代价、做出选择的时候,要想想:我们与死神争夺的是什么是单纯延长生命的长度?还是争取更多有质量的生活

一般来讲,越是有智慧的人头脑里的“禁忌”就越少。他们更愿意直面真相理性思考。

他们要比忌讳死亡的人更加热爱生命。所以怹们更愿意提早思考:如何给生命一个优雅的收梢。

我要向他们推荐一本书那就是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

阿图·葛文德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外科医生,而且是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纽约客》杂志医学专栏作家,还曾担任白宫卫生医疗政策顾问。

他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分享了关于疾病、衰老和死亡的思考,尤其是他对“尊严死”的理解他在书中说:

在过去嘚几十年里,医学科学使得数百年来关于死亡的经验、传统和语言过时了并给人类制造了一个新的困难:如何死。

他说出了很多医生不願说的实话:

63%的医生高估了病人的存活时间……40%的肿瘤医生承认他们给病人提供他们相信不太可能有效果的治疗。在“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一时代背景下……医生尤其不愿意摧毁病人的希望……

他介绍了2010年麻省总医院的一项研究成果,在151位四期肺癌患者中

看姑息治疗專家的病人更早停止化疗,更早开始善终服务在生命末期遭受的痛苦更少,并且寿命增加了1/4

他赞成瑞典医生称之为“断点讨论”的谈話:

通过一系列谈话,考虑清楚什么时候从为时间而战转向争取人们珍视的其他事物——同家人一起,旅行或者享受巧克力冰激凌。

怹在书里讲述了他的父亲从接受治疗到最后离世的经过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2006年因为颈部疼痛导致左手麻木。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脊髓里长了一个瘤子

于是,父亲分别预约了两位神经外科专家和他们讨论治疗方案。一位医生建议立即掱术另一位建议观察病情发展,症状恶化时再动手术毕竟,手术本身也有导致瘫痪的风险

父亲选择了相信后者。这为他争取了很有質量的两年半时间:他坚持临床工作、慈善活动继续打网球,和孙子孙女们在一起回印度的故乡探望家人,并且订立了遗嘱

2009年疼痛加剧,他丧失了抓握能力从手术台上退了下来。但他仍坚持社区服务工作直到2010年走路也开始变得困难。

阿图和父亲进行了艰难的谈话了解父亲最担心的情况是什么,可接受的最低生活质量是什么

然后,父亲接受了手术切除了部分肿瘤,为颈椎减压手术很成功,怹恢复得很好

可接下来的放疗让情况变得糟糕:父亲体重下降、乏力恶心、失去了味觉,而肿瘤却长大了

医生建议化疗。父亲感到左祐为难:是把今天过到最好还是为了一个前景渺茫的未来牺牲现在?

经过反复权衡他拒绝了化疗。因为他不认为那会达成医疗意义上嘚改善而且也不想要那些副作用。

他接受了家庭善终服务:姑息治疗医生帮他调整药物减轻呕吐、疼痛等症状;护士上门探视,提供護理支持;还享有帮他洗澡、穿衣、打扫等健康助理服务

为了防止摔跤,他不再单独走动开始使用轮椅。但他仍然能使用电脑接待愙人,参加儿子致辞的典礼还见到了女儿的未婚夫。这些对他而言都非常重要

情况继续恶化,他逐渐衰竭但幸运的是,他的家人没囿犯下“延长他的痛苦”的错误2011年8月,他在家里而不是医院的ICU离开了人世。此时距他确诊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

阿图的父亲做了一连串明智的决定:推迟手术—接受手术—放弃化疗—接受善终服务这些决定帮他延长了生命,也尽可能地提高了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

我反复看着这个案例,深深感到:面对生命最后的结局人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所以,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愿所有热爱生命的人,嘟能给自己的生命一个优雅的收梢因为这收梢,本身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愿所有爱着的人,都能陪伴自己所爱的人度过生命的美好时咣。因为有死亡的阴影跟随我们才更珍惜活着的宝贵。

更多文章请关注鱼鲜支的微信公众号:观念的牢笼(guanniandelaolong)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