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Cell发表关于人类原始生殖细胞中基因表达网络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重要成果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Cell发表关于人类原始生殖细胞中基因表达网络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重要成果
日期: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人类原始生殖细胞的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概观(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该项工作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人类多个发育阶段原始生殖细胞(PGC)的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发现人类原始生殖细胞不同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的关键独特特征。
封面设计源于中国古代象征生殖的图腾——玄武,寓意哺乳动物通过有性生殖(蛇与龟)来维持完整的生命周期(圆环),而中心处的生殖细胞(红色)则在遗传信息的世代沿袭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人类原始生殖细胞产生于胚胎发育的早期,是发育为成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前体细胞,精卵结合后会发育成新的个体、并将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以维持种族的延续。因此,对人类早期胚胎以及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胚胎发育特征以及对于反复流产、胚胎停育、不孕不育等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是调控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之一,它并不改变基因序列,但是可以遗传给后代,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胚胎发育、干细胞分化、癌症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人们以小鼠作为模式动物进行研究,发现了复杂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和大规模DNA甲基化重编程对于早期胚胎以及原始生殖细胞发育的调控规律。但是由于物种间的差异,这些以小鼠为模型得出的调控规律是否适用于人类早期胚胎和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并不清楚。人类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有两轮大规模的DNA甲基化组重编程发生。第一轮发生在受精后的植入前胚胎中,第二轮发生在植入后的生殖细胞中。
人类生殖细胞系(精子、卵细胞及原始生殖细胞)、囊胚以及着床后胚胎体细胞的DNA甲基化水平示意图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利用自己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展的高灵敏度的DNA甲基化组高通量测序技术,首先对人类植入前胚胎的DNA甲基化图谱进行了单碱基分辨率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人类精卵结合后,早期胚胎的基因组DNA发生大规模的去甲基化,甲基化程度从精子中的86%(中位数)降低到囊胚期胚胎中的43%,而在这一过程中印记基因控制区域的DNA甲基化得以精确的维持。在植入后的胚胎中,基因组DNA被大规模重新甲基化,DNA甲基化水平增加到92%。该项研究还发现了DNA甲基化组重编程对于基因表达网络的关键调控特征。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7月的Nature上。该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分析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网络表观遗传调控的坐标系统。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团队对人类胚胎中第二轮DNA甲基化组重编程过程及其对基因表达网络的调控关系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植入后胚胎内大部分组织器官的基因组DNA加上甲基化标记后就基本维持稳定、不再擦去,而含有要传递给后代遗传信息的原始生殖细胞则要经历大规模的DNA甲基化擦除和重建的过程。该团队利用精细的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对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性别的人类原始生殖细胞进行了分选、收集,再结合单细胞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微量细胞DNA甲基化组高通量测序、微量细胞DNA羟甲基化组高通量测序等技术,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人类原始生殖细胞的转录组、DNA甲基化组以及组蛋白共价修饰等关键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父本印迹基因H19和母本印迹基因PEG3在各个发育阶段的原始生殖细胞以及体细胞中的DNA甲基化。其中每一行连锁的圆圈代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结果中一条读段上的CpG位点,白色圆圈代表未甲基化的CpG位点,黑色圆圈代表甲基化的CpG位点
该项研究发现,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类似,处于发育早期阶段的人类原始生殖细胞也会表达一系列与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基因(例如OCT4、NANOG和REX1等),印证了用小鼠作为模式动物研究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与小鼠不同的是,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并不表达关键的转录因子基因SOX2,取而代之的是表达另外两个SOX家族基因——SOX15和SOX17。同时,人类原始生殖细胞还表达一系列与生殖细胞发育相关的基因(例如KIT、TNAP、AP2γ和NANOS3等)。与早期处于有丝分裂阶段的细胞相比,进入减数分裂阶段的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其转录组发生明显改变,同时细胞之间的异质性也大大增强,提示原始生殖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停滞期时同一个胚胎的不同生殖细胞处于显著不同的发育状态。其次,在人类植入后雌性胚胎中,每个细胞的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以保持两性的X染色体剂量相同(两性都保持每个细胞中只有一条活跃转录的X染色体)。而在人类雌性胚胎的生殖细胞中失活的那条X染色体会被重新激活,该团队发现这一过程在发育第4周的雌性原始生殖细胞中就已经完成了,明显早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的重新激活。第三,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大规模的DNA甲基化擦除,并且在发育到第10-11周时,DNA甲基化水平降低13倍达到了最低点,从植入后早期胚胎中的92%降低到此时的7%左右。这是人类所有已知类型的正常细胞中DNA甲基化程度最低的细胞类型,说明原始生殖细胞的DNA甲基化组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第四,虽然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基因组中绝大部分区域的DNA甲基化被完全擦除,但在一些重复序列原件上仍然残留大量DNA甲基化,尤其是微卫星序列ALR(37%)以及一些进化上比较年轻的重复原件,如L1(23%)、Alu(12%)和ERVK(30%)等,为人类隔代遗传现象的表观遗传学分析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最后,在如此大规模的DNA甲基化组重编程过程中,转录组水平的基因表达网络保持了高度稳定,组成性异染色质也保持稳定,提示表观遗传调控的其他关键组分、特别是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起了关键作用。
人类原始生殖细胞代表性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DNA甲基化随发育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该项工作首次分别在单细胞以及单碱基分辨率对人类原始生殖细胞的转录调控网络和DNA甲基化重编程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加深了对人类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以及表观遗传重编程过程的认识。为人类生殖细胞的表观遗传重编程、早期胚胎全能性的建立、DNA甲基化的隔代遗传,以及胚胎干细胞向精卵定向分化等问题的探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评估、疾病对后代影响的评价,以及临床上生殖细胞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的郭帆博士、闫丽盈博士、博士生郭红山、博士生李琳是这篇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汤富酬研究员和乔杰教授是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高毅勤研究组参与了该项研究的关键生物信息学分析工作。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北京市科委前沿项目基金以及北大-清华联合生命科学中心基金等支持。
编辑:安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 加入收藏 |  |  | 
投稿地址 E-mail:xinwenzx@ 新闻热线:010-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 技术支持: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弗兰贝尔0017E
DNA甲基化发生于DNA的CpG island (CG序列密集区).发生甲基化后,那段DNA就可以和甲基化DNA结合蛋白相结合.结合后DNA链发生高度的紧密排列,其他转录因子,RNA合成酶都无法再结合了,所以这段DNA的基因就无法得到表达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DNA甲基化对CD40L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8年
DNA甲基化对CD40L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摘要】:正目的:探索DNA甲基化对CD40L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以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细胞生物学功能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女性6例,男性4例)健康志愿者(女性6例,男性4例),用磁珠分离法分离血CD4+T、CD8+T细胞及B细胞后,以1:4比例混合于96孔培养板中105细胞/孔培养8天,给与CD40L单克隆抗体干预,ELISA法测定上清IgG产量。组内另取B细胞单独培
【作者单位】:
【分类号】:R593.241【正文快照】:
目的:探索DNA甲基化对CD40L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以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细胞生物学功能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女性6例,男性4例)健康志愿者(女性6例,男性4例),用磁珠分离法分离血CD4十T、CDS+T细胞及B细胞后,以1:4比例混合于%孔培养板中105细胞/孔培养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腾;;[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王震凯;汪芳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6期
刘桂云;于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7期
何绍亚;韩盛玺;蒋仁发;向阳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年17期
苏爱玲;蒋犁;葛芹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9期
周素丽;凌志强;毛伟敏;;[J];临床检验杂志;2011年04期
徐翀;关明;张健;肖艳群;陈慧英;蒋黎敏;;[J];检验医学;2011年07期
邹菁;陈智超;邹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覃宇翔;姚德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贾安平;梁秀兰;胡宏波;;[J];华夏医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亚莉;赵坡;钟梅;陈薇;韦立新;李向红;;[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林菡;白咏杰;易咏红;廖卫平;;[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朱强;朱燕;武淑兰;;[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赵贵森;艾红伟;陈晖;杨渝珍;;[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班谦;曹体婷;赵宗胜;;[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江;Adel El-NMargaret Brandwein-G毛力;;[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史惠蓉;吴庆华;索振河;John.M.N;[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郭玉娜;王仲孚;邱文龙;黄琳娟;;[A];2008年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8年
何婷;刘胜文;胡燕;金满文;;[A];2008心血管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宋于刚;肖法嫚;姚永莉;;[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文生;[N];湖南科技报;2002年
金文;[N];农民日报;2001年
余宁宁;[N];健康报;2006年
江尚 编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余志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镇七村
张久胜;[N];河北农民报;2008年
严开林 王玉林;[N];健康报;2006年
颜秋雨?王玉林
魏惊宇;[N];健康报;2007年
记者  顾钢;[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舸;[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赵作伟;[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李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田子强;[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王大力;[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蔡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王栋;[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高飞;[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王大庆;[D];四川大学;2006年
左泽华;[D];武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丹;[D];四川大学;2004年
杨卫富;[D];苏州大学;2004年
周晓莹;[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王栋;[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丁小兵;[D];南昌大学;2007年
张晶;[D];浙江大学;2004年
谢冬玲;[D];郑州大学;2004年
夏永华;[D];郑州大学;2005年
周成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张宝欣;[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DNA甲基化如何调控基因表达
霹雳小子都必12
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富含CG的区域,所以称为CpG岛.如CpG岛位于某基因的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会显著降低甚至完全沉默该基因的转录,继而影响蛋白的表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view/063b8a62d621.html百度文库中有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非常的详细。
DNA甲基化调控基因属于表观遗传学。DNA的甲基化修饰,并也可能召募结合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来沉默或启动基因的转录。比如启动子区域DNA的甲基化会抑制转录的启动;基因区域的组蛋白甲基化会紧缩染色质,使转录因子不能结合,转录不能进行,基因被沉默,等等...
DNA甲基化酶切就不能切断目的基因,完成不了目的质粒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表达调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