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残职工管理模范模范职工之家事迹材料料二千字

二王千字文行书(二十四)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王千字文行书(二十四)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千字文》:第二讲
&|&&|&&|&&|&&|&&|&&|&&|&&|&&|&&|&
最新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千字文》:第二讲
&&&热&&&&&★★★
《千字文》:第二讲
提示:双击鼠标可自动滚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改变字体:
本文更新时间: 22:25:月03日  熬头部分讲了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落实到人,把人做好是一生的头等大事。   人字的甲骨书契形,是叉开腿侧立的人的形象,两撇代表人的双重属性。人有基本的生存的需求和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要求每人都做到“无私无欲”不现实。   孔子《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是人的动物属性,不解决就谈不到其他。老子也说过要“寡欲”,无欲是神不是人。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身发”指代我们的肉身。人的生命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物的“四大”, 一是精神的“五常”。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是印度哲学观点。古印度人以为,事物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类构成。中国则以为,世界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严格地说,“地水火风”四大的本义是基本形态:固态、液态、气态,这和经典物理学说的一样,事物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情势。固态用地来代表,液态用水来代表,气态用风来代表。火则代表事物有温度,温度是事物属性的一个参数。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这是天赋与人的本性。常是恒常、永远的意思。
  整个第二部分,是围绕五常之德展开的。所以说《千字文》用字不多,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纲要。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出自孔子的《孝经》。《孝经》是儒门十三经之首,向来读书规矩是先读《孝经》然后才有资格读《四书》。《孝经》是曾经子问孝,孔子回答,再由曾经子及其门人整理而成。孔子《孝经》开篇说:“身板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这个身板是受父母遗传而来的,使用完毕以后要归还的。向别人借来用的东西,一定要妥善保管,所以才说“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鞠”和“养”的意思,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诗经小雅蓼莪篇》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人的性别虽有不同,但五常之德是相同的,都是仁义礼智信。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本质上的差异就是“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先秦诸子的学说,无论孔孟还是老庄都是精纯质朴,绵软甘醇。秦汉以后的各家早已不是诸子的本来面目。特别是唐宋以后,对妇德女道更是污蔑,贞洁牌坊就不知苦害了几多女子。   “贞”字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形从卜从贝,是最古老的占卜用语。上古卜卦,问事之正不正,就曰问贞。《易经》中称“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
  “洁”是干净、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洁”是女子应追求内心方正的品质性格和外在洁净的品行。
  对男子的要求也有两条,才与良。“才”指人有能力、有才智。“良”是指有德,有德行才叫良。男子应是德才兼备的贤人。向来规律是,有才的无德,有德的无才;德才兼备的人太少了。二者不可兼得的话,宁愿有德无才。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知道本身的过错一定要改正,有能力做到就一定不要放弃。“得”与“德”二字通假,“得能莫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他人之处有所得,知恩必报的意思。二是我们本身于修心、修身上有所得,莫忘。刘备白帝城托孤,教育儿子阿斗:“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知过必改”这一句话,也是语出《论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社会动荡的时候,熬头是人不讲品德涵养,第二是人人浮躁,第三是明知道该做的事却不肯去做;第四就是本身的缺点总也改正没完,这是孔子天天都在担忧的。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罔”和“靡”都是暗示禁止、劝阻的的意思
  。“靡”字的本义是无、没有。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不要依仗本身的长处而骄傲自大。《易经》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皆吉无凶,那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谦卦。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信使可覆”是个倒装句,意思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经得住考验。“覆”字是倾覆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审察、检验。   “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与义是一样的,是说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经得住检验,能够兑现。信是五德之一。信主元气,五行属土,对应人的脾胃。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不伤脾胃、不损元气的。大地属土,其德主信,如果大地失去信用,春不生、夏不久,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不能立身、立命。
  “器欲难量”是说,做人处事,心胸要大。“侯王颌下能跑马,相国肚里能撑船”。心小量窄的结果,是嫉贤妒能。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典故出自《墨子》与《诗经》。《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瞥见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听凭你怎样漂洗,也无法再将染色丝恢复实质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再想恢复质朴纯洁,已不可能了。
  “诗”指的是《诗经》,《诗经风召南》里面有“羔羊”一篇,赞美小羊羔毛皮洁白。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经文出自《诗经》与《尚书》。《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诗句“高山仰止,景行去处”。说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通途人人向往。“景行”是指高贵光明的德行,景字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   《尚书》“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庄子用“野马”来形容人狂奔不已的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能够禁止本身狂乱的思想,凡夫就变成圣人。放纵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德”与“名”是名位利益的简称。人没有一个不追求名位利益的。“德”是因“名”是果。如果反过来,只求名位利益不修德行,是缘木求鱼。孔子《易经系辞》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前面三千字为道经,后面二千字为德经。道为理体,
  明道不行道,不会有德。道与德很难兼得,“有道无德,必定招魔;有德无道,一座空庙”。不积功累德,盲修瞎炼,会走火入魔,因为修行没有资粮。外表道貌岸然,内里一定是空的,因为根本没有明道。
  “形”与“表”又是一对,“形”指的是人的群体形态,身心两部分都包括在内。心正身正,身正仪表自然端正。   诸子百家里的《管子》。是中国历史上,谈管理学的熬头书。管子是齐桓公的辅弼,他经由过程发展经济,帮助齐桓公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诸国之首。《管子心术篇》中说:“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必得”。人身似馆舍,
  德如贵宾,馆舍不干净就留不住贵宾常驻。   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降服本身的妄念,才能成为圣人。
  德行建立起来了,声名自然会树立;心行举止端庄了,仪表就会端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空旷的山谷声音会连续不断,空荡的堂屋中声音到处都会响应。“虚堂”是空房,“习”是重复。
  “祸福”出自《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积累过程是事物量变阶段,此阶段还可本身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质变阶段,非人力所能控制了。   “空谷传声”传的是谁的声?“虚堂习听”听的又是谁的声?都是本身发出的声音。人的祸福也都是本身招来的,所以《太上感应篇》的熬头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出自《淮南子》。“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上等的琳琅称璧。一尺长的璧非常宝贵,与光阴比较琳琅也不是宝贝,半晌韶光却值得珍惜。
  古报酬啥子将时间叫做“寸阴”呢?古代计时工具中有一种叫日晷,是石块上面带有刻度的盘子,盘面上有一根垂直的铁针。日晷盘面上的刻度非常复杂,分为宜几层。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地球自转的地轴又是歪的,所以四季的日照高度不同,落在日晷上的阴影也犬牙交错。当夕阳落山时,阳光在日晷上的阴影只有一寸长。如不抓紧时间寸阴就没有了。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竞”字的甲骨书契形是二小我私家在竞逐、奔走,本义是争竞、比赛的意思。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五伦就是父子、伉俪、兄弟、伴侣、君臣,五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之间不能脱离的基本关系。
  人性中有仁义礼智信五德,人心中要明五伦之道。五常是天道,五伦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间就表现为五伦。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德是父子之道。伉俪之间讲智,智慧是伉俪之道。伴侣之间讲信,诚信是友道。君臣之间讲义,义者宜也。现代人不明五伦之道,颠倒伦常关系,社会怎么能不乱呢!
  五伦之首是父子之道,父慈子孝。父道叫慈道,严就是慈,爱即是害。父母下面临应的子道就是孝道。中国文化的焦点就是“孝”字,懂孝就算“明道”,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道”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将孝道仁爱之心向外展开,就是兄弟之道、伉俪之道、伴侣之道和君臣之道。古人说,“忠臣必出于孝子”。
  “资父事君”的意思是资养父母、侍奉君王,原则是“严”与“敬”。孔子《孝经》:“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强调奉养父母与侍奉君王是一样的,都要一丝不随便,虔诚恭敬。《弟子规》中要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出自《论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与“臣事君以忠”两句而来,强调孝敬父母应当全力以赴,忠是全心全意、恪尽职守。
  有将“忠则尽命”,解释为“忠于君主要么吝生命”。孔子、孟子都反对这种没有理性的愚忠,历史上最闻名的诤臣是唐朝的魏征。他对唐太宗说:“我要做良臣,绝对不做忠臣”。唐太宗问为啥子,
  魏征回答说:“忠臣没有好下场,不是被砍头就是被挖心,所以我不做忠臣”。唐太宗听了哈哈捧腹也晓得了魏征的用意,就是明君一定肯接纳贤臣的谏言。
  忠于君主要么越位行事,否则劳而无功,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临深履薄,夙兴温酢
  “临深履薄”是事君之道,“夙兴温酢笔亲矢钢溃茄嫌刖吹木咛逄逑帧
  “临深履薄”出自《诗经小雅小F》“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古人做人处事、言行举止审慎,懂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
  事君审慎的另外一原因是,除了开国的前几代帝王,后代的职业皇帝往往都有心理障碍。职业皇帝,文不及文臣 武不及武将,自以为受到戏耍所以喜怒无常。
  “夙兴温酢背鲎浴百硇艘姑隆庇搿岸孪酢薄!百硇恕笔窃缭缙鸫玻耙姑隆笔俏蟮愣尴妒笱乓帧贰百硇艘姑拢魉ǖ赝ツ冢裰隆薄9糯硇艘姑碌谋曜际牵龆囊扔诟改付穑儆诟改付T缤砹酱我改肝拾玻簿褪恰兜茏庸妗分兴档摹俺吭蚴。柙蚨ā薄
  “温酢笔嵌熳⒁夥篮滋熳⒁夥朗睿恰兜茏庸妗分小岸蛭拢脑酢钡囊馑肌!抖男饭适吕锞陀小盎葡闵日怼保葡憔潘昃湍茉谑钐煳改干日硗罚煊蒙戆甯改概蛔印<词谭罹饕缌偕钤ǎ缏谋”P⑺掣改敢缙鹜硭牧埂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让本身的德行、涵养象兰草那样的芳香,象青松那样的茂盛。《易经系辞》里有“其臭如兰”的形容。“馨”是散布很远的香气,比喻人的德化远播、流芳百世。
  古人以为松与君子一样,常青不老,四时不易其叶的品质。松为人君,传说梦见松树的人将为公,所以公木为松。柏树则被以为是阴木,可以依靠哀思,西方属金色白,故白木为柏。中国文化中的陵墓旁一定要植柏,墓柏是陵寝的一部分,盗伐墓柏的与挖坟掘墓者同罪。   一小我私家的德行可以感染人,象香草香气远播;真正的德行能够耐霜雪,经得住很坏环境的考验。荀子说过“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德行应该象江河水一样川流不啻,流传子孙后代。
  “渊”是水停之处,深水潭叫作渊。祖先建立的德行象潭水一般洁净无染、清澈照人,后人应以此为鉴。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出自《礼记曲礼》“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俨是恭敬、持重。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安详就是“容止若思”。“言辞安定”是言语安定沉稳,有定力。古人教导我们,君子是“修己以敬,安之以人”。内心敬才能重,重了才能定。内有定,外表举止才有安。   “礼”是协调社会秩序的总则,使人恭俭庄敬,其中心就不能离开诚敬二字,所以孔子在《论语》里说:“经礼三百, 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 无不敬”。
  《论语集注.为政第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蔽,犹盖也。“思无邪”,鲁颂o篇之辞。
  凡诗之言,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者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
  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马跑得很慢叫作“笃”,引申义是厚实、硕大,如有笃爱(厚爱)和笃交(深交)。“初”指一件事的开端。   “慎终”是“慎终如始”,“令”也是美、善的意思, 老子也说:人往往是功亏一篑,常于“事几成而败之”。
  荀子曾经说过: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结束。开始和结束都完美,人的一生就完整了。能笃初慎终,善始善终的人太少了。   荣业所基,藉甚无竟。
  “荣业”是声誉与功业。“籍甚”的意思是凭借于此而更增强大,《汉书 陆贾传》文中有“名声籍甚”。要慎终如始,小心审慎地做人,
  是一生声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无竟”就是永无止境。
  佛教中“业”字用得很多,例如:善业、恶业、孽障、业报等等。一件工作在进行中叫“作”,结束后叫“业”。只要做事就一定会有结果,“没有结果”也是结果的一种,所以善行造成善业,罪行就形成恶果,不善不恶的行为是不是“无计”的业果。任何工作,有好的开端当然很好;能够慎终如初,坚持到尽头就更为难能可贵。这是人一生声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出自《论语子张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一个优异的,就叫作“士”。士字不是上十下一吗?被遴选出来的士,由国家出钱进行再培训,学礼法、政策、法规等政事。培训完成以后,再遴选优异的士出来为人群办事。这时的士加个亻旁,叫作“出仕”,也就是放出去做管理工作。作官政绩好的,又当选拔出来再培训、再提升,就是“仕而优则学”。
  “摄职”是先给一个代办署理官职,摄是匡助、佐助的意思。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一旦“摄职从政”以后,就要像周召伯那样,人虽然死去了,但百姓永远怀念他。“甘棠”就是棠梨树,典故出自《诗经召南甘棠》篇。
  周召伯,姓姬,名],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曾经帮助武王伐纣。武王建立周代以后没几年就病死了,儿子成王继位。成王十四岁无法理国事,就由他的叔叔周公旦协助理政。朝中的反对派就聚集在召伯身边形成别的一股力量,召伯虽非文王嫡出,但还是与周公一起共同辅佐成王理政。召伯到各处观察南方的时候,曾经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树下休息、理政,后人因为怀念召伯,不忍心伐掉这棵甘棠树。
  《诗经》“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甘棠树啊高又大,不能砍啊不能伐,因为召公曾经休息在这棵大树下”。   自古以来,这棵甘棠树到尽头在哪里不确定。最近有资料证实,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有个“上甘棠村”,村人多姓周,据传是宋儒周敦颐的后裔。据上甘棠村明代的族谱,《永明周氏族谱》所载:“吾甘棠,召公驻节过化之乡”,证了然召伯是在到各处观察湖南的时候,在此甘棠树下休息。   “去而益咏”是说,周召伯虽离去,但百姓却更加歌颂他、怀念他。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礼”是中国文化的统称,孔子的学生,
  有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国文化归根到尽头就是追求“和”。“乐”是艺术情势的总称,包括音乐、舞蹈、等艺术情势。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礼云礼云,财宝云何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何哉”?
  礼啊礼啊,不是送两包点心就是礼,那是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乐啊乐啊,不只是唱歌跳舞,那是要将我们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
  中国的礼乐是对己不对人,用礼来约束本身方便他人,以达到和为贵的目的。礼象篱笆墙一样,挡君子不挡小人。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的歌曲都是低吟慢唱,是唱给本身听的。乐器也都是独奏的,无论笙管笛箫、琴瑟弦乐器,都是声音小而柔,是演奏给本身听的,目的是养心。西洋乐器多是演奏给他人听的,所以震耳欲聋。   至于“贵贱尊卑”,是我们心理观念造成的。西方文明的长处在事物科学的进步,东方文明的长处在人文文化的传承。中国有五千年的人文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前面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天道、地道、人道都要和,和合万物才能生养。天道之和叫“太和”、地道之和叫“中和”、人道之和叫“保和”,“保和”是要求人保持住天地付与的和气。北京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家和万事兴。
  和合二仙是一对,上有和下有睦,所以“上和下睦”。“和”是协调、安静、美好;“睦”字从目,目顺也,就是看着顺眼,引伸义为亲近、好合。
  音乐要根据身分的贵贱有所不同,礼仪要依据地位的高低有所区别。
  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夫妇一方倡导的另外一方要服从。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在外面要接受老师的训诲,在家中要奉持母亲的规范。   “傅训”是师傅、师长的训诲,属于师道。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经送宝解惑也”。古代的“傅”多为“人师”,要对一个学生的品行负责,“去处不端,读书无益”。
  “母仪”是母亲的举止仪表,过去大臣给皇太后送匾额,都题写“母仪全国”,勉励皇太后做全国人的榜样。《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将爱心扩展到本身的家人。对待姑姑、伯伯、叔叔,要象对待本身的父母一样。对待侄儿、侄女儿也要像对待本身的子女一样。
  人非圣人贤人,做到大公无私不易。孟子说:熬头步“亲亲”,先关心本身的家人,第二步“仁民”,关心同类人,
  应互相帮助。第三步“爱物”,爱护众生、爱护生态环境,所谓的“天同覆,地同载”。
  孔子说,对父母尽孝是小孝,是孝之始;能够爱全国人、爱万物才是大孝,是孝之终。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如同树木,同根连枝。
  “孔怀兄弟”出自《诗经小雅常棣》“死丧之畏,兄弟孔怀”。“孔怀”就是非常眷注、关爱的意思,指兄弟手足之情。
  《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交友一定要有缘分。伴侣相处,应像曾经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弟子规》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伴侣之间要互相鼓励,有过失要互相劝戒,这就是“切磨箴规”。切磨是“互相钻研”。“箴”字的本义为竹针或者石块针,可用于针灸治病。箴文是劝戒、改正作用,箴言就是能激励人的座右铭。   伴侣间的劝戒也要注意分寸,孔子《论语》中告诫:“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过度就会自取其辱。   “互相钻研”是指玉石加工过程的四道工序。从昆仑山采石,熬头道工序就是“切”,从中间剖开看是否有玉,第二道工序是将石块中的玉“磋”出来,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料玉石叫做“朴玉”。接下来按照朴玉的形状进行雕琢,就叫“琢”。最后一道儿工序是磨光,就是“磨”。前两道工序一小我私家干没完,所以要“两小我私家切磋切磋”;后两道工序可以本身干,因此说“让我琢磨琢磨”。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仁义礼智信”五德,
仁是五德之首。仁慈就是仁德,仁是体,慈是用,没有任何条件的博爱就是慈。
  “仁者爱人”,有爱心,爱人、爱物就是仁。慈则是爱的升华,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隐恻”是见人遭遇不幸运心有不忍,是仁慈之心的表现,“痛之深为隐,伤之切为恻”。做人的标准以恻隐之心为首,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
  “造次”的本义是仓促、草率。人在忙乱仓促、来不及思考的时候,仁德所表现出来的慈爱,就是“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说的是仁以外的其余四德“信用和道义智礼”。“节”的本义为竹节,引伸为情操,所谓“君子竹,大夫松”,。
  古代国家的大使出访,手中持一根竹子做的“旌节”,象征国家的主权与尊严。西汉的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汉昭帝时才被迎回中原。苏武须发入雪,手中高举着那根旌节回到长安,被传为千古韵事。
  “义”是孟子学说的焦点,是孟子一生追求的目标,
孟子说“舍生取义”。   “仁”是孔子追求的目标, 孔子说“杀身成仁”。   “廉”指一小我私家有操守,不随便且,在五常中代表“智德”。“退”的意思是谦退、谦逊、礼让,是“礼德”。
  有“仁”才有“义礼智信”四德。日本人五德中做到了四个,偏偏缺少仁德,所以日本民族虽然传统文化继承得好,但始终不能遂愿执世界文化之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很多时候,只用一个仁字就代表了五德,孔子在《论语里仁》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在一餐饭这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离开五常之德,于造次颠沛之间,更是如此。“颠”是狼狈困顿,“沛”是颠仆倾仆,“颠沛”合用比喻人的生活动荡困苦,人生挫折困顿的状态。
  对人要仁爱,要有同情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丢掉。
  情操、正义、廉洁、谦逊的品德,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能亏缺。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性敬情逸”是人的心性沉静下来,心情就会安逸、悠闲;相反,性不静,情不安逸,就会“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是守住真常之性。“真”指人的本性、本质,“守真”就是守住本身单纯的本性。人的心志就会丰满。道家有“返璞归真”的说法。如果跟着外物跑,心被外物所动,意志转移、被转变了。
  西方心理学偏重于研究人的行为,根据行为研究人的心理。东方心性学刀刀见血,直探人心的泉源。   6个字代表了6个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心理层次,“性、情、神”是人的心理之根,所以字用竖心旁;“心、志、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字形用底心。其中最活跃的是心,“心”可以与其他五个结合形成五种不同的心理:心性、心情、心神、心志、心意;“神”可以结合三种:神气、神志、神意;“情”可以结合两种:情志、心意;“性”只有一种,脾气。
  “性”是天赋的、天生的,是人心理活动的本体。“性”的表现情势就是“情”,子思《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其节谓之和”。未发是性之未动,
  还没有变为情的时候,是最理想的状态,叫做“中”(上古时代的中原音,今日的河南话里“中”还是读第三声)。一旦脾气策动,性变为情了,就要“中其节”,节是节骨眼、是关键。“中节”就是要正中靶心,恰到利益,己人都不伤。孩子闯了祸,教育得恰到利益,会乖乖接受,这就是和。处理得过了火,将陈糠烂谷子一起翻出来,他一定不服气,因为你没有中节。掌握火候,就需要智慧。
  心性沉静淡泊,情绪就自在安逸;内心浮躁妄动,精神就困顿委靡。
  守住真常之性,心志就能够充满;同心专心追逐外物,意志就被转变转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一小我私家只要能够坚持雅致的操守,好运自然会来临,不用向外去求。   “雅操”追求雅致的操守、高尚的道德,即五常之德与五伦之道。但人都是正眼未开,不知正身求己,反而拼命地向外追求,希望福从天降,这是不明理。理不明就无法行道,道不行就没有功,没功就没德,没德福从哪里来呢?   “好爵自縻”一句出自《易经》,孚卦“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的话。“爵”是酒具,因贵族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爵器也不同。后世把爵作为爵位、爵号、官位,好爵即指代高官厚禄、好运气、好机会。
  “縻”的本义为拴牛的绳子,
  拴马的绳子叫羁,羁縻合用是牵制、笼络的意思。“自縻”就是本身拴住本身,也就是自修己德,好运自来的意思。中国文化是自立的文化,儒家思想中解救人类的只有人本身。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者贵,知足者富。《易经乾卦》的熬头句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而后才有外援,自立而后才有天助,所以叫做“自縻”。
  坚持雅致的操守,好运自会系临其身。
  第二部分《千字文》中心,主题就是谈如何做人。引导怎样端正思想、修正行为,从而建立起本身的德业。最后将重点落实在心性的修正上面,也就是“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能够身板力行做到了,自然就会“好爵自縻”。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点击改变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工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