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预器变频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可行吗

 电气二次控制回路基础分析 【摘要】电力系统的二次控制回路的功能是控制、保护、测量、调节一次回 路,二次控制回路在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过程中,作用重要。如何...  本方案仅适用于鄂电#1 机组空 预器控制回路改造施工,主要包括低压盘柜、电缆线路、接地,电气 二次回路等电气装置的安装,是作业指导性文件。未尽事宜或施工中 有...  7. 在B接上,按o_P、微娱_P、^器、毫_P、定r器、灯 等的...电气符号大全 72页 1下载券 电气设备控制回路 37页 免费 如何看懂电气回路图 ...  空预器检修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序 号 分项 作业 工程 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使用电气工具发生人 身触电; 照明电源线及 环境污染 职业伤害 人身伤害 Ⅳ 10...  通常国产保护装置采用开关操作箱与断路器接口,操作回路根据国产液压、电磁等操 作机构原理进行设计, 操作回路带有电气防跳继电器, 如果不对相关的电气回路进行适当的 ...  龙源期刊网 .cn 探讨电气二次回路的故障分析措施 作者:程彬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 年第 05 期 【摘要】本文以二次回路的构成为基础,...  典型电气二次回路识图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断路器控制回路图 控制回路是二次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设备的种类和型号多 种多样,控制回路的接线方式也...  CRT 空预器按钮说明 主副电机均设置: 远方/就地 自动/手动 投入自动后,运行电机故障跳闸(失电、电机过载、变频器故障)后, 电气硬接线回路联启备用侧油泵、电机...欢迎进入@电力网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空预器密封技术探讨
  空预器密封技术探讨
  滕敏华
  (浙能技术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52)
  【摘 要】 通过对当前常见的空预器密封改造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相对较成功的空预器漏风控制途径——改造径向密封为自补偿式密封片以减少密封间隙,改造扇形板增加空侧与烟侧间的密封腔室,通过配置空预器密封风机系统来改变密封差压,结合一台600MW机组的空预器漏风控制改造成功实例进行说明,有效降低了空预器的漏风率,使机组在常规运行中空预器漏风率控制在3%左右。
  【关键词】 空预器;密封;改造;;抽气密封
  The air preheater sealing technology to explore
  Teng Min-hua
  (Zhejiang Energy Technical Center, Hangzhou 31005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mon air preheater sealing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urrent relatively successful air preheater air leakage control way is put forward -- change radial sealing for self-compensating seal to reduce seal clearance, transform sector plate to increase the seal chamber between air side and smoke side , configurate sealing fan system of air preheater to change seal differential pressure, combined with air preheater air leakage control reform of a 600MW unit, it is showed that the air leakage rate of air preheater is reduced, the air preheater air leakage rate is controlled at 3% in a routine operation.
  Keywords: pumping gas seal
  0 前 言
  发电机组中回转式空预器的漏风控制历来受到空预器的设计和电厂运行人员的重视,近年来新的密封结构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出现,为电厂的节能减排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国内新投运机组的空预器漏风率普遍降到6%以下,但这些指标都是短期一、二年内能达到设计的要求,长期运行下来又会出现漏风率偏高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老机组,严重时空预器漏风率甚至超过10%,严重影响机组的经济性。
  1 常见回转式空预器密封技术介绍
  当前能直接降低空预器漏风的技术手段有二类,一类是通过密封装置减少空预器运行时烟、空侧的漏风间隙来实现,不增加额外能耗,如静态密封、密封跟踪装置等等;另一类是改变空预器转子密封的差压来减少漏风量,如加压密封和抽气密封等。
  采用四分仓空预器,在空预器的漏风中,三分仓空预器由于一次风压和烟气的压差为二次风与烟气压差的3~5倍,因此空预器漏风中60%以上为一次风漏风。采用四分仓空预器,将一次风安排在2个二次风中间,与烟气相邻的都是二次风,明显降低了漏风压差,从而降低了总漏风率。
  多重密封技术是降低直接漏风的压差。如双道密封设计的转子密封板,覆盖了二个完整的转子格仓,密封区始终存在二道密封,因此漏风压差只有传统设计单道密封的一半。在此基础上目前又发展出了三道密封技术,即进一步缩小转子格仓大小,使得密封板可以覆盖三个转子仓格,保证密封区始终有三道密封,进一步降低漏风压力差为烟、空侧压差的1/3。
  焊接型静态密封,对可调设计密封板机构,密封板两侧的静密封设置为两片钢板滑移模式,存在的间隙势必造成一定的漏风,那么放弃采用可调密封板设计方案可直接将扇形板侧面焊接到空气预热器壳体上,或在密封板和空气预热器壳体之间设置波纹节,则能够消除这部分漏风。
  软密封就是设置一些和密封板接触的薄密封片或类似物,其本身较软,在接触到密封板时会弯曲,在转子最大变形阶段基本能贴紧密封板,达到减小漏风间隙的目的,也称为柔性密封,一般和常规空气预热器转子密封片同时使用。
  弹簧密封就是通过在转子密封上设置弹簧装置,用来消除转子和密封板之间的工作间隙,属于减小漏风面积的设计方案。
  间隙自动跟踪装置(简称LCS),目前大型空预器的转子变形较大,该装置定时触发扇形板调整空预器的密封间隙,以达到控制空预器的漏风量。
  设置加压密封系统,将空预器出口的部分烟气,用密封风机送到密封板背面,通过开在密封板中间的槽口吹入转子,提高密封区的压力,使得漏风压差下降,进而减少漏风。
  配置抽气密封系统,在空预器密封板上开有吸风槽口,利用抽风风机,将漏风送入二次风管道,能将部分原来向烟气侧泄漏的漏风返回空气侧,从而降低漏风率,具体的原理见图1所示。
  图1 抽气密封系统示意图
  2 空预器采用各种控制漏风技术比较
  为了比较以上各种控制空预器漏风技术的效果,采用相对比较的方式,提供一台600MW机组配双道密封、无LCS形式的密封结构为参照对象,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加压密封和抽气密封的效果最好。
  表1:某台600MW机组采用各种控制漏风技术后的主要参数
  项目四分仓双道密封三道
  密封焊接静密封设置
  软密封弹簧
  密封加配LCS加压
  密封抽气密封
  排烟温度
  ℃133.33.33.
  总漏风率
  %4.346.095.235.815.534.134.622.03.5
  烟气阻力
  kPa1.0.31.2
  一次风阻力kPa0.71.40.8
  二次风阻力kPa1.171.81.61.
  另外对当前常见的几种空预器密封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调查,具体的调查结果见表2。
  表2:各种空预器常见密封技术调查表
  技术途径固定式密封柔性密封抽气密封加压密封刷式密封
  预计投资(600MW)约 110 万约 400 万约 350 万约 400 万月 108 万
  保证漏风&6%&5%&3.5%&3%&4%
  改造业绩很多很多较多
  (600MW一台)多
  (600MW一台)多
  (600MW一台)
  实际效果改后&6.5%
  目前 7%改后 &4.6%运行&3%运行&3.5%改后&5.5%
  从保证漏风来看,采用加压密封效果最好。它依靠提升密封区压头隔离烟气和空气,送入转子的烟气还排出了部分携带漏风,从而大幅度的降低漏风率。但是这种手段需要配置抽烟气风机,相对抽气密封来说,其风机流量、压头较大,所耗功率也较大,另外所抽烟气为除尘器前,含尘量大,故风机磨损也大,寿命较短。
  采用间隙跟踪装置控制漏风率也较好。其提升装置始终保证扇形板和转子间只留有很小的安全运行间隙,因而在各种锅炉负荷条件下都起作用,起到全面控制漏风的效果。但早期产品故障率较高而影响投运率,目前新型产品还有待时间考验。
  弹簧密封从理论计算上收益不错,但是考虑每年弹簧压缩次数高达120万次,热端弹簧结构须在350℃~450℃ 温度下长期工作,对弹簧的质量和固定方式要求很高,弹簧密封一旦损坏后,会出现整块密封片完全倒伏或刷条整条脱落,导致漏风急剧上升。经了解目前已投运的弹簧密封,费用较高,且大多运行不够理想,弹簧脱落、疲劳松弛现象均有出现,此项技术尚需要继续完善。
  软密封(柔性密封)属于接触密封,它固定在转子径向隔板上,在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继续磨损,不会造成密封板磨穿。软密封结构形式众多,对改善漏风有一定的作用,并能适应转子变形,提供较小的密封间隙,其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做到所有工况都保持,因而多作为常规双道或三道密封的辅助形式,同时,转子超温等工况会造成软密封片磨损加快,因此需要经常调整。
  焊接静密封对降低漏风有不错的效果,其投资不大,每年的维护工作主要是焊接补漏,针对空预器密封改造是个不错的手段,尤其它能和各个密封改造技术相结合,比如在带有间隙跟踪装置的场合也能采用,静密封片上可以采用配波纹节的设计,使密封板在运行阶段也能调节。
  采用四分仓空气预热器要比三分仓节能,漏风率和一、二次风泄漏率都有所下降,在新设计项目上可以考虑,但二次风仓被分为2个,热风出口温度有近20℃ 的偏差,使锅炉风系统管道变复杂了,另外它也不适合用于改造项目。
  采用抽气密封系统能显著降低空预器的漏风率,技术理念非常先进,可从技术角度保证空预器长期运行时的低漏风率和可靠性。该密封技术用具有漏风回收功能的热端扇形板、冷端扇形板、轴向密封装置及固定密封装置更换和替代原密封组件,以热端径向具有自膨胀功能的密封组件替代和更换原来的径向密封片及冷端径向、轴向、旁路等密封片,形成稳定的密封系统。但因为需要增加一台风机,所抽的烟风中含尘,对风机有磨损影响,目前为了减少风机通流量和精确控制烟风压差,一般风机采用变频控制,既能降低风机的磨损,又对锅炉的排烟温度不产生大的影响,经综合计算,节能效果较好。
  从以上空预器的各种漏风控制技术情况来看,一些技术是可以一起使用,如采用抽气密封系统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软密封和焊接静密封等,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空预器的漏风率。从漏风率控制、安全性和经济性上考虑,推荐采用抽气密封系统和焊接静态密封相结合的空预器漏风控制组合,它能在经济性的基础上,最大可能降低空预器的漏风率,且能长期保证空预器的漏风控制效果,达到电厂节能的目的。
  3 600MW机组空预器密封改造实例
  3.1 空预器改造前情况介绍
  某厂一台640MW机组,配套哈锅厂制造的HG--YM1型锅炉,配置两台三分仓空预器,采用双密封结构,热端径向密封间隙为自动调节装置。改造前,空预器漏风严重,实际运行中漏风率高达10.1%,导致一次风压降低,引风机出力增加,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引风机调节余量不足,锅炉排烟热损失和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锅炉效率降低。主要原因为空预器扇形板自动跟踪装置运行不可靠,非接触式电涡流探头在运行期间受高温烟(风)气影响,探头损坏率高、灵敏度差,在负荷变动时扇形板与硬密封发生摩擦,造成空预器电流波动甚至卡涩、停转,检修维护工作量大且成本高,急需进行空预器漏风的改造。
  3.2 空预器密封改造情况
  根据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经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根据空预器热态变形和漏风回收机理,采用双密封结构,并作径向密封改造调整、轴向旁路密封间隙调整、固定扇形板和弧形板等措施,另外再增加空预器的抽漏风系统以降低空预器的漏风率。改造的原则是尽可能利用原有设备,减少改造成本和工作量,改造时,空预器转子组、壳体、传动部分和主支撑部分不动,保持现有热力系统配置不变,现有的热力参数基本保持不变。改造目标是空预器漏风率&3%,同时提高锅炉效率,降低厂用电率。
  空预器本体部分的改造主要是将热端径向密封片改为具有自补偿功能的密封组件,保证对热态下的径向密封片与扇形板之间的“热膨胀差”进行补偿,维持空预器热端径向密封间隙保持在恒定值,由此形成的密封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预器的漏风率。
  此次改造中,将空预器密封改造为抽气密封式,将原有的扇形板、弧形板改为具有漏风回收仓格的新型结构,增加抽风风机,在扇形板、弧形板处的动静结合处能够形成与烟道负压相匹配的负压,当密封区的泄漏空气及转子仓格的携带漏风进入回收区时,即被扇形板上布置的回收孔吸入,再经抽风风机进入二次热风箱内,随二次风进入炉膛助燃,因而理论上进入烟道的泄漏空气几乎为零。
  漏风回收自动控制系统就是通过对空预器进、出口烟气压力的检测,经过控制逻辑处理,通过电机变频器自动调整回收风机的出力即风机转速,从而自动地调整设备内的漏风回收量。因此,漏风回收系统能够做到无论锅炉负荷如何变化,其设备漏风率始终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3.3 空预器改造后的效果
  本次空预器改造后一次启动成功,经过后期变频控制压力的适应性调试,显著的降低了空预器漏风率。
  改造后,该机组的空预器漏风率由原来的10.21%降低至2.96%,引风机电流由228A下降至195A,一次风机电流由154A下降至142A,电流下降明显,因系统改造的原因,送风机电流由原来的86A上升至改造后的89A,略有上升,而空预器电流和排烟温度变化不大。改造后的能耗降低按年运行5000小时,折合电价按0.35 元/kw.h计算,改造后的年收益为389.25 万元,基本和投资额相近。
  该空预器抽气密封系统已经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据统计,空预器漏风率情况稳定,正常运行一般维持在3%左右,并且根据最近一次停炉后的对相关易损件的检查情况看,改造后的密封片和抽风风机没有发现明显的磨损,此次空预器密封的改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是相对成功的改造方案。
  4 总结
  发电机组运行空预器漏风率偏高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空预器漏风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所以各个相关研发机构都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业界可供参照的相关技术也较多。各个发电厂对此也都相当重视,但因为空预器漏风在机组正常运行中根本不能调整,每次的调整都需要停机,耗时、耗力、耗财且效果不一定理想,故大家都在摸索一个理想的空预器漏风控制技术。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建议漏风率偏高的空预器可以结合机组大修的机会,实施抽气密封系统和焊接静态密封相结合的空预器漏风控制组合,它能在经济性的基础上,最大可能降低空预器的漏风率,且能长期保证空预器的漏风控制效果,达到电厂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蔡明坤.几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结构的比较. 锅炉技术, 2011(2):8-13.
  [2] 江宝世.三分仓容克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节能技术改造总结及效果分析. 全国火电6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 - 135.
  [3] 阜阳华润电力有限公司. #1锅炉空预器密封改造总结及效果评估.2011.
  作者联系方式: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1751号浙能第二大厦3楼浙能技术中心。《2012电站锅炉优化运行与环保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来源:全国发电技术协作网www.)
@电力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发电技术协作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发电技术协作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联系电话:010-
投稿邮箱:
服务版权所有:北京中能联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电话:010- & &投稿邮箱:空预器变频器制动单元应用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空预器变频器制动单元应用论文
|0|0|暂无简介
中国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荐稿网络|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基于C8051F的空预器同步切换系统研究--《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基于C8051F的空预器同步切换系统研究
【摘要】: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以下简称空预器)是大型火电锅炉必备的空气预热设备,其主体是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蓄热元件转子,通过电机来进行驱动。为降低空预器的漏风率,如今普遍采用中心驱动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围带驱动,中心驱动方式对驱动机构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电机提供很大的起动力矩。由于变频器具有很好的起动性能,可以提供空预器所需要的大起动力矩,因此中心驱动的空预器大都采用变频器作为软起动器,起动完成后再将驱动电机由变频电源切换至工频电源。
在工程实践中,大功率电机变频转工频做得并不成功。在变频-工频电源切换瞬间,由于二者相位的不一致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而导致切换失败,这不仅达不到软起动的效果还会影响电网上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严重时甚至会损坏机械设备。
本文首先分析了变频-工频切换瞬间产生过电流冲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锁相环技术,将变频器作为压控振荡器(VCO)组成锁相环;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论证了用软件锁相技术实现变频电源与工频电源相位锁定的可行性;最后,详细介绍了以C8051F单片机为核心的同步切换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该控制器利用软件锁相技术成功实现了变频与工频电源的相位锁定,并在二者接近同频同相的情况下完成同步切换操作。实验表明该控制器可有效消除切换瞬间的过电流冲击问题,实现空预器变频-工频的无扰切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TM621.2【目录】:
Abstract4-7
1 绪论7-12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7-8
1.2 大功率电机变频转工频存在的问题8-9
1.3 国内外变频转工频切换技术的研究现状9-10
1.3.1 延时切换9
1.3.2 同步切换9-10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10-12
2 同步切换系统方案论证12-24
2.1 大功率电机平稳切换的理论分析12-13
2.2 同步切换系统的设计思路13-16
2.2.1 锁相环构成及工作原理13-14
2.2.2 变频器作为压控振荡器(VCO)的数学模型14
2.2.3 基于锁相环技术的同步切换系统相位数学模型14-16
2.3 同步切换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16-17
2.4 同步切换系统锁相控制环节的软件实现17-18
2.4.1 鉴相(PD)17-18
2.4.2 环路滤波器(LF)18
2.5 同步切换系统仿真建模18-21
2.5.1 电网电压仿真模型19
2.5.2 变频器输出电压仿真模型19-20
2.5.3 延迟模块20-21
2.6 SIMULINK 仿真实验21-24
3 同步切换系统硬件电路设计24-35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24
3.2 微控制器的选取及其特性描述24-27
3.3 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设计27-29
3.3.1 低通滤波电路设计27-28
3.3.2 信号变换电路设计28-29
3.4 微控制器输出电路设计29
3.5 微控制器切换控制电路设计29-31
3.6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31-35
4 同步切换系统软件设计35-46
4.1 CYGNAL C8051F 微控制器开发工具35-37
4.1.1 C8051F 开发工具简介35
4.1.2 CygnalIDE 集成开发环境35-36
4.1.3 集成开发环境与目标系统连接36-37
4.2 同步切换系统软件设计37-44
4.2.1 编程语言37
4.2.2 切换系统主程序37-38
4.2.3 系统初始化38-41
4.2.4 锁相控制程序41-44
4.3 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44-46
5 实验结果46-49
6 总结与展望49-50
参考文献51-53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福军;[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刘杰;[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纲衡,唐瑞球,江志敏,何旻成;[J];电工技术杂志;2001年06期
徐甫荣;[J];电工技术杂志;2002年08期
黄良沛,刘义伦,阳小燕;[J];大电机技术;2004年03期
朱洪波,于庆广,李锫,孙冉;[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6期
王建明,曹佳鸣;[J];动力工程;1999年05期
汪滨琦,陈红伟,姜广文;[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年11期
徐甫荣;[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2年04期
杨玉珍,刘红云,赵岗金,张玉梅,唐立敏,刘西林;[J];电气传动;2003年06期
黄文兰,迟鲲,周细;[J];计算机应用;1994年01期
曾光,徐艳平,宁耀斌;[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英;[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竞;[J];兵工自动化;2004年04期
李国辉;刘阳;;[J];兵工自动化;2007年10期
周细文;刘连根;罗仁俊;李军;何多昌;;[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6年02期
张少云;刘斐;张铁军;陈刚;;[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3期
邵明东;;[J];变频器世界;2010年01期
蔡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孙群;赵颖;孟晓风;梁帆;;[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谢仕宏;刘国栋;姜丽波;;[J];中华纸业;2006年S1期
陈越文;;[J];电力学报;2005年04期
刘强;冯志华;刘志刚;朴庆利;李为东;;[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道标;;[A];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第三届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卫娟;[D];浙江大学;2003年
黄良沛;[D];中南大学;2005年
李雅琴;[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光;[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熊俊;[D];南昌大学;2010年
胡庆峰;[D];山东大学;2010年
范子林;[D];浙江大学;2011年
黄翔;[D];浙江大学;2011年
林冬冬;[D];浙江大学;2011年
戴斌;[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孙佳伟;[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梁学荣;[D];中北大学;2011年
刘介源;[D];中南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庆豪;曾蕾;;[J];电测与仪表;2006年07期
韩金玲;马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陈新源;[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年02期
徐甫荣,赵锡生;[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4年05期
佟为明;金显吉;林景波;;[J];低压电器;2007年23期
时志云;盖建平;王代华;张志杰;;[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7年08期
尹福炎;;[J];衡器;2010年02期
陈滟涛;杨俊起;康润生;艾永乐;谢东垒;;[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03期
吴叶兰;黄伟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13期
吴锡福;宋根海;高明远;;[J];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199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玉堂;[D];浙江大学;2005年
刘晓凯;[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袁德虎;[D];新疆大学;2005年
张涛;[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丁海涛;[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杨立革;[D];吉林大学;2006年
丁周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任晓芳;[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邓荣钦;[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龚芳;[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樊跃江;张玉敏;丁健;刘娜;;[J];自动化仪表;201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学文,金大海;[J];电力电子技术;2001年05期
王建明,曹佳鸣;[J];动力工程;1999年05期
徐甫荣;[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2年04期
林良真,叶林;[J];电网技术;2000年01期
樊宝德,王祥,赵水石;[J];电子技术应用;1996年10期
张葆华;[J];电子与自动化;1999年06期
柯卫表;[J];电子与自动化;1999年01期
包德梅,赵振宁,徐治皋;[J];锅炉技术;1998年09期
彭巨光,谢勇;[J];节能技术;2002年04期
张戟,龚固丰,阳辉;[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建华;;[J];广西电力;2006年03期
杨铁;刘大峰;;[J];锅炉制造;2009年01期
倪德斌;陈大元;;[J];东方电气评论;1993年03期
何兆达,贺轼,倪何军;[J];华东电力;1994年08期
武金敏,张斌;[J];山西电力技术;1997年06期
张宝元!312025;[J];浙江电力;1999年05期
陈昌斌,祝亚玲,刘光辉;[J];节能;2005年11期
吴吕斌,邹日建,李天,李海云,邹少伟;[J];广东电力;2000年04期
戴松贵,徐秀栋;[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2年01期
刘建国;[J];华东电力;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宾;;[A];2010江苏省“能源计量与节能减排”论坛论文集[C];2010年
蓝晓村;高正平;徐治皋;司风琪;;[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建忠;李剑旺;徐建立;汪建慧;;[A];第十四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杜宇;;[A];发耳电厂4×600MW机组工程施工论文总结汇编[C];2010年
戴正祥;杨亮;王晓东;;[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0)[C];2010年
管文;李雄;;[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年
胡杰;;[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A];全国玻璃工业窑炉新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赵燕平;高正;孔令君;朱予东;陈宝康;;[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一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尚玉玲;李俊华;谷水香;;[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发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韩虹杰;[N];贵州日报;2008年
王鸣;[N];中国石化报;2008年
安从军 记者
焦同喜;[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赵栋;[N];中国电力报;2007年
曹亚东;[N];新疆日报(汉);2011年
王润胜;[N];中国工业报;2008年
胡国梁;[N];中国电力报;2003年
张静;[N];中国电力报;2006年
李江;[N];中国煤炭报;2007年
袁新文?通讯员
翁建斌;[N];中国石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万鹏;[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荣;[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贾志广;[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余进;[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陈然;[D];浙江大学;2013年
莫慧敏;[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郑占国;[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徐明成;[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李兵;[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王诚;[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汪德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