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培养 归因倾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内容提示:中小学生成就动机、成就归因与成就目标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7:29:26| 文档星级:?????

一.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属于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以维纳为代表。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结为三个维度:第一,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第二,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第三,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将三维度和六个因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下表所示的归因模式。归因与英语成绩的关系:桂诗春认为,造成中国学生二语习得困难的原因在于:不感兴趣;外语难学,没有信心;教不得法,外语条件差等。那么归因对英语成绩到底有什么影响呢?一般而言,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什么因素,是受到下列多种变量影响的。(1)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2)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3)自我知觉。此外,教师或权威人物对学生行为的期待、奖惩和归因、学生的性格类型、教育训练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归因。二.教师如何引导正确归因1... 

随着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得以强调,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听”和“说”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口头交际中,信息输入是完成交际行为最为关键的环节。鉴于我国听力教学的现状,本研究结合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旨在研究高一学生英语听力学业成绩的归因情况。该研究主要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高一学生英语听力学业成绩的归因整体上有何特点?(2)高一学生英语听力学业成绩的归因有何差异?(3)有哪些具体因素能影响高一学生英语听力学业成绩的归因?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力求发现有效促进学生听力正确归因的教学措施,以帮助高一学生逐步增强听力学习动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重庆八中高一年级中的300个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发放和收回后,通过Excel对问卷中所涉及的每项归因类型的得分进行统计,并通过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后,对8名高一学生进行访谈,更直观地了解高一学生英语听力学业成...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学习的根基。学生词汇量与词汇运用能力影响着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然而许多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不仅要求高中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单词。英语学习与学习策略的使用密切相关,新课标也为高中生英语学习提出了认知、调控、交际及资源四方面的策略要求,以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提高策略意识和策略使用水平,这对于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来说也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我国在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就,其中不乏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其研究多以大学生或普通高中生为对象,关于高中体育特长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还是空白,这说明高中体育特长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此项研究方面被忽视。但是高中体育特长生普遍存在着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词汇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自暴自弃的现状,不仅会影响其在高考中的录取,还严重影响了... 

近年来,中学英语教学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有很多因素,如归因,因为归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动机、情感以及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本文探讨的是乌鲁木齐市第23中学高中双语班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归因倾向,并对此做出了分析和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班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进行研究,进而帮助那些进行消极归因的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高中二年级双语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总体归因倾向如何?(2)高中二年级双语班学生的性别与英语学习归因倾向之间的关系如何?(3)高中二年级双语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归因倾向之间的关系如何?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以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3中学双语班少数民族高二年级3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有以下几点发现:(1)整体来看,双语班少数... 

一、引言虽然教学的内容一直是教育界强调的核心,但高职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状况出发,还要分析二十出头的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和个体不同的心理特征。因为心理活动决定着学习的行为特征,决定着学生对自己成绩的成败归因,以及未来的后续归因。对自己清楚的认识,正确面对自己的成与败才是前进的源泉。作者以此为着力点探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二、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概述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在海德和罗伯特的归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成败归因理论。他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和六个因素。三个维度是: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是指行为责任因素或称为活动成败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以下图表显示的是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的三维度分析。归因成败归因向度稳定性因素来源能控制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能控制不能控制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 

一、归因理论概述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进行的解释和推断。[1]归因理论是关于个体解释和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和结果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该理论最早由Heider在1958年提出,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和结果主要受内部因素(即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即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归因理论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在Heider的研究基础上,Jones&Davis于1965年提出了对应推断理论;Rotter在1966年提出控制源理论;Kelley于1967年提出三维归因理论;20世纪70年代,Weiner及其同事逐步发展扩大和完善了前人的研究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成败归因理论,并在80年代进行了重新修正。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人们在解释和推断其原因时,通常从六个因素和三个维度进行。六个因素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三个维度是:内/外在(部)、稳定/不稳定和可控/不可... 

【摘要】: 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不仅会降低其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而且会对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深远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社会比较、归因方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问卷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对河北省内4所高校的95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采用SPSS16.0和Amos4.0统计软件,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探讨了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社会比较、归因方式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可以作为测量我国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有效工具。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情况良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五个维度中,学习能力方面的适应程度最好,在环境因素方面的适应程度最差。 3.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适应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二、三、四年级学生显著好于一年级的学生;对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的适应,年级和性别存在交互作用;学习适应性总分及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的适应水平,专业差异显著,理工类和艺术类学生显著好于文科类的学生;是否担任学校的社会工作方面,学习适应总分和学习能力的适应水平,学生干部显著好于非学生干部。 4.大学生社会比较在总体上表现出较为积极的特点。对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专业主效应显著,文科类和艺术类的学生与理工类的学生相比,其社会比较在各方面表现出更为消极的特点。 5.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倾向于内控归因。对大学生归因方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专业主效应显著,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学生相比较文科类学生更倾向于内控归因。 6.大学生的社会比较、归因方式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比较的特点越积极,学习适应性越好,反之,学习适应性越差;大学生越倾向于内控归因,学习适应性越好,反之,学习适应性越差;大学生的社会比较积极的特点越突出,越倾向于内控归因,反之,越倾向于外控归因。 7.归因方式、社会比较对学习适应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归因方式在社会比较和学习适应性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动机的培养 归因倾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