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角度看液态二氧化碳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

2016中考化学分项-碳单质及其氧化物(带解析第1期)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6中考化学分项-碳单质及其氧化物(带解析第1期)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6中考化学分项-碳单质及其氧化物(带解析第1期)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专题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个小题,每题1分,共26分)1.【2016年安徽省】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染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D&2.【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性能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化合物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由信息可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故选B。3.【2016年甘肃省白银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A&CO2&CO&点燃B&CaO&CaCO3&高温灼烧C&NaOH溶液&Na2CO3&适量稀盐酸D&稀盐酸&稀硫酸&适量Ba(NO3)2溶液【答案】B【解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燃烧;B选项高温灼烧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进了新杂质;D选项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引进了新杂质;故答案选择B4.【2016年广东省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答案】B【解析】B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B错误。故选B。5.【2016年广东省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红。故选A。6.【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答案】B&7.【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答案】A【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故正确。故选:A。8.【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 B.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积极开发太阳能【答案】B【解析】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面临着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故A说法正确;B、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会浪费化石能源,加重空气污染,故B说法错误;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C说法正确;D、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积极开发太阳能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D说法正确;故选B。9.【2016年湖南省邵阳市】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A&炭粉&铁粉&稀盐酸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C&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水D&氧化铜&铜&氧气【答案】B【解析】A、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 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 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C、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D、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故选:B。10.【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下列对应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A.HNO3氮元素显+4价&&&&&&&&& B.烧碱NaOHC.活性炭吸附性&&&&&&&&&&&&&&&&& 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1.【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通过石蕊溶液&&&&&&&&&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答案】B&12.【2016年湖南省永州市】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答案】B【解析】A、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池电极,故正确;B、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错误;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净水,故正确。故选:B。13.【2016年湖南省永州市】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答案】B【解析】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 红色变成紫色: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故选B。14.【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O2&&&&& B.N2&&&&& C.CO&&&&& D.CO2【答案】C【解析】A、O2可以供给人体呼吸,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B、N2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C、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C符合题意;&D、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答案】A&16.【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物质&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A&CO(CO2)&通过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后,干燥B&Fe 粉(Cu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NaCl溶液(CaCl2)&加入适量K2CO3溶液,充分后,过滤、蒸发、结晶D&NH4HCO3固体(NaCl固体)&充分加热【答案】A【解析】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aCl2能与适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H4HCO3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受热不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17.【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T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答案】D【解析】A、尿素是指宏观意义上的一种 物质,氮原子是微观意义上的一种微粒,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不能说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故说法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说法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故说法错误;D、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18.【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答案】D&19.【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H2&&&& B.N2&&&& C.O2&&&& D.CO2【答案】D【解析】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气、氮气、氧气等无关,故选D20.【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 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答案】C【解析】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稳定 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化学性质稳定,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B正确;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错误;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属碱溶液,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D正确。故选C21.【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答案】A&22.【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碘酒作消毒剂& & B.稀盐酸作除锈剂 C.生石灰作干燥剂& D.活性炭作吸附剂【答案】D【解析】A、碘酒作消毒剂,可以杀死病菌,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B、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了稀盐酸和铁锈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错误;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错误;D、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正确。故选D23.【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物质的分离、提纯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 将固体充分加热B.硫酸锌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 加入过量铁粉C.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 通过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钠&&&&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答案】C【解析】A、碳酸氢钠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过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氯化氢能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硫酸钠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24.【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答案】A&25.【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答案】A【解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6、【2016年山东省枣庄市】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答案】C【解析】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故正确;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种物质中都含碳元素,故正确;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D.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共74分)27.【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4分)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 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①C60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②C60这种物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④足球可由橡胶制成,橡胶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物。&【答案】①单质&&& ②分子&&& ③化学&&& ④有机&28.【2016年湖南省郴州市】(5分)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金刚石&&& ②一氧化碳&&& ③生石灰&&& ④石灰石&&& ⑤碳酸氢钠(1)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的是&&&&&& ;(2)可用于制玻璃刀的材料是&&&&& ;(3)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 ;(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5)炼铁时做还原剂的是&&&&&& 。【答案】(1)④(2)①(3)③(4)⑤(5)②【解析】(1)石灰石广泛用于建筑材料;(2)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玻璃刀;(3)生石灰吸水,可用于食品干燥剂;(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碳酸氢钠;(5)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炼铁时做还原剂。29.【2016年河北省】(5分)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1)现有维生素、金刚石和碳酸氢钠,其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2)菜刀使用后可以采取&&&&&&&&&&&&&&&&&& (答一条即可)的措施防锈。( 3)将一小块布料点燃,观察到燃烧比较缓慢,有特殊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则该布料是&&&&&&& (选填“纯棉”、“蚕丝”或“涤纶”)。【答案】(1)金刚石,碳酸氢钠,维生素(2)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3)涤纶&30.【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10分)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查阅资料】①15℃、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溶剂&水&酒精溶解度&1.0&0.5②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③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分析与表达】(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那么氢氧化钠应&&&&&& 保存。(2)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 。(3)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4)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 。(填答案字母)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再变慢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5)实验乙中,120mL酒精&&&& (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 。(6)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灯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 mL。(7)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写一条)【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2)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只要U型管内液面会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同理检验右侧试管 (3)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缓慢下降,左侧上升,右侧液面仍高于左侧(4)B&&&& 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 (5)不能&&&&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酒精中的溶解度 (6)67 (7)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间隔不同或酒精具有挥发性&31.【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6分)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下图所示。&甲&&&&&&&&&&&&&&& 乙&&&&&&&&&&&&&& 丙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请填空:(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答案】(1)HCl&&& (2)CaCO3&& (3)Na2CO3、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NaOH&32.【2016年山东省淄博市】(4分)(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 。(2)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 (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3)为了使氧化铜中的铜完全被还原,对于下列三 组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例,你建议选择&&&& (填写字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A.36:3&&&&&& B.40:3&&&&&& C.48:3&【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不能 (3)C;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解析】(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把块状的木炭变成碳粉更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实验时首 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不能判断碳一氧化铜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不能;(3)在选择氧 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不能按反应的比例选择,碳粉要稍多一些,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2CuO+C 2Cu+CO2↑;160& 12即40:3,而碳粉稍微多一点,即在给定选项中选:C,所以选择的理由是: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C;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33.【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8分)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1)反应条件不同&& 6CO2+6H2O& C6H12O6+6O2&& (2)二氧化碳分子之间有间隔&&&&&&& CO2+Ca(OH)2=CaCO3↓+H2O (3)1:2&34.【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6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图4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1)结合图4,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 )&&&&&&&&&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 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 4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消耗 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 ,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在100字以内。&【答案】(1)AD&& (2) C6H12O6+6O2酶6CO2 + 6H2O&&&&&& 6CO2 + 6H2O光照、叶绿体C6H12O6+6O2(3)观点一:二氧化碳利大于弊&&&&&& 观点二:二氧化碳有利有弊 论据①:利――A.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或做气体肥料),生成氧气和有机物。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尿素、纯碱、制碳酸饮料等。C.二氧化碳可以制成于冰,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烟雾等。D.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制作灭火器等。论据②:弊――A.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可能引发窒息等。&35.【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6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答案】(1)水&& (2)纸花由紫变红&& CO2+H2O=H2CO3&& (3)④&& 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一个喷水,一个没喷水&&&&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玻璃管内向下走,故④号棉球先变色36.【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 (4分)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工业上却可用CO2来制备甲醇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如可用 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1)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是&&&&&&&&&&&&&&& 。(3)此化学工业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1)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过滤& (3)置换反应&37.【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9分)CO2的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1)某小组查阅资料发现:①CO2与H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4与H2O;②CH4在高温下能与CuO反应。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①仪器M的名称是&&&&&&& ,装 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若要证明D中有CO2生成,则需在E、F之间增加盛有&&&&&&&&&&&&&& 溶液的洗气瓶。③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白色固体变蓝,该小组由此得出结论:以上实验证明CH4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uO反应。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2)CH4、乙炔(C2H2)和丙烷(CH3H8)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仅C2H2燃烧时有浓烟。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其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CH4燃料电池具有洁净、高效的特点,其工作时主要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答案】(1)①酒精灯&&&&&& 2NaOH+CO2=Na2CO3+H2O&&& ②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澄清的石灰水③不同意&&&&&&&&& 氢气和甲烷气体都具有还原性 (2)乙炔(C2H2)中含碳量高&&&&&&& 化学&38.【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7分)化学与药品研发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1)提取过程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 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 和&&&&&&&&&&&&&& 等。(2)结构分析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①定性分析取适 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合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 。②定量分析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 计算结果)&&&&。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0-、-0-0-”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 ”等几种。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 。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 进行验证。(3)化学合成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请你谈一谈化学合成青蒿素有哪些优点 (答一点即可)&&&&&&&&&&&&&&&&&&&&&&&&&& 。【答案】(1)不溶于水(或能溶于乙醇或易溶于乙醚或能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稳定(或受热易变质或受热易分解或热稳定性差或能杀菌或能抑制疟原虫)(2)①C、H(缺一不得分) ②282×(1-63.8%-7.8%)/16;③-O-O-;实验(3)产量高(或可以规模生产或减少占地耕地或不受季节限制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态二氧化碳压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