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理论"是怎样写进中央文件的

共和国的第一次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
  日晚上至7月1日凌晨,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就像&守岁&一样,共同经历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回归夜&。中央电视台72小时的直播中,留下了许许多多记录历史的经典时刻。
  1974年,已80岁高龄的毛泽东在接见来访的英国首相希思时谈到有关台湾、香港、澳门等祖国统一问题时说:&这件事,我恐怕看不到了。&他指着在一旁的邓小平说:&这是他们的事了。&几年以后,邓小平说:&实现和平统一需要一定时间,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总希望早日实现。&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就开始酝酿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后称&叶九条&的谈话,允许台湾保持现制度不变,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日,邓小平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明确提出,叶九条&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不只是台湾问题,还有香港问题&。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第一次来华访问。邓小平在会谈中把&一国两制&作为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则确定下来。
  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此时,那位在处理国内外事务中以态度强硬而被称为&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称&一国两制&为&天才的创造,令人神往的构想&。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
  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它是长期社会实践的最终产物。众所周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种体制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从50年代后期开始,其弊端就越来越显露出来。它使我国的经济几乎陷于停滞状态。计划经济的模式,使社会主义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相对以往的计划经济而言,这是一个进步。但这种思想还是有明显的局限和不足。
  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日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明确指示不要再讲&计划经济为主&,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后来,在中共中央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的同时,邓小平又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一论点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邓小平的精辟论断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
  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他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但他说这是个人看法,还不是定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直到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江泽民第一次阐述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建设的政党。中共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的发展确立了一面旗帜。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它同时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已经被写进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都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起了巨大作用,深刻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更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积累的思想财富,它们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发展。
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5月11日,《光明日报》全文刊登;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也全文刊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在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刚刚确定了&两个凡是&的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两个凡是&的坚持者和支持者纷纷出来责难和压制,长期以来地位特殊的《红旗》杂志奉命保持沉默。邓小平、陈云、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决拥护有关真理标准的讨论。这场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广泛地展开。
  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就是当时这篇轰动全国、震荡全国思想界的理论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初稿作者。这篇文章在胡耀邦同志的组织下发表,引发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当时,为了使文章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胡福明同意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此文。
  后来回忆起来,&实践&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似乎是一场哲学命题的学术之争,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一场大讨论却直接左右着中国的命运。否定&两个凡是&,也就是否定了中国通向灾难的一条错误路线。&真理标准大讨论&,后来成为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这场大讨论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几乎同时,中共中央昭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最大冤案--所谓的&六十一人叛徒案&,开始了&拨乱反正&,开始&把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因为&实事求是&,所以符合农村实践、符合农民意愿的&大包干&自下而上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因为实事求是,才有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大胆改革;&实事求是&同样可以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等思想的发源地。
  第一份土地承包合同--安徽凤阳小岗村包干合同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一个普通社员的家里,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儿:小岗生产队的十几个社员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偷偷摸摸签订了一份&文书&,把生产队的地给分了。对他们来说,这份&包干合同&可是押上身家性命的&生死文书&。18位社员在那张大纸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按手印&,对老百姓来说,那意思再明白不过:生死由命,义无反顾。
  1978年夏,安徽大旱,这年夏收分麦子,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千克。全队18户,只有2户没讨过饭。队里严国昌等几个老人找到生产队长严俊昌商量: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得想想办法。办法就是不吃&大锅饭&!副队长严宏昌再也不想出去要饭了。1978年11月,严俊昌、严宏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我豁出去了,要是我被抓起来,队里人会养活你们娘儿几个的。&严宏昌很悲壮地对自己的婆娘说。
  这个冒着身家性命危险带头实行了&大包干&的人说:这是逼出来的,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正是邓小平反复告诫人们的话。
  这份红手印包干书后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重要文件,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这张包干合同书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了热门展品,参观者络绎不绝。
 中华第一村--江苏华西村
  走进苏南华西村,似乎每一个人都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中国的农村吗?华西村虽然也叫&村&,但人们根深蒂固的对于&村&的印象在这里失去了意义。秀丽的江南古典园林式建筑,标准的&国道&,城里人梦寐以求的私家车;长达数百米的巨龙建筑群,龙腹内有停车场、餐厅和商场、影剧院、篮球场、游泳馆、体育中心、会议中心等一系列设施……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村&华西村今天的现实。
  谁会想到,当年这个村里的人是靠吃红花草度日的。那时&割资本主义尾巴&风正盛,华西村偷偷地办起了一个五金厂,靠这个年收入5万元的社队企业,养活了全村人。正是这5万元,使华西人坐不住了,他们很快踏上了一条&苏南模式&的新道路。华西村地少人多,如果单单依赖土地生存,那只有一种结局:吃不饱,也死不了。联产承包后,他们抽出人去办乡镇企业。1983年,华西村乡镇企业的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就在这时,中央发出文件,要大力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这真是海上行船遇顺风,华西人也准备造&大船&了。30万吨线材厂、轧钢厂等大、中型企业拔地而起。到1993年,华西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1个亿。2005年全村销售收入307亿元。
  华西村的当家人叫做吴仁宝。华西村刚起步的时候,就是这位年过半百的村支书带着大家来到南京雨花台,面对无数先烈庄严宣誓。那天,天上下起了大雨,仿佛英烈也被他们感动了。村民都说,是吴书记带领大家干出了今天的华西村。吴仁宝性格开朗,他说过一句话,被很多介绍他的文章引用:&为了大家,为了华西村,我要干到八十,活到一百。&
第一次整治腐败运动--&三反&运动
 提起打虎,人们自然会想起景阳岗上的打虎英雄武松。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地上出了一位最大的打虎英雄,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他领导了共和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整治腐败运动--&三反&运动。当时人们管贪污分子叫&老虎&,所以这次运动又叫&打老虎&运动。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新政权相继建立,干部队伍急剧扩大,旧政府留用人员占有很大比重。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下,党和政府中的部分工作人员产生了严重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思想和行为,少数人蜕化变质。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要求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贪污、浪费现象,并成立了由薄一波任主任的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12月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日,中共中央指示,要求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斗争,使&三反&运动迅速进入高潮。在运动中,党和各级政府充分发动群众,实行群众检举,查出一大批贪污、盗窃案件。日,河北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对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进行公审,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依法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安子文关于&三反&运动的总结报告,&三反&运动胜利结束。&三反&运动加强了执政党的建设,纯洁了中国共产党和干部队伍,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整治腐败的第一仗。
 共和国反腐第一案--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共产党高级干部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成为&共和国第一案&。
  曾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的刘青山和曾任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书记的张子善,贪污盗用机场建筑费、救灾粮、河工粮、地方粮及银行贷款等共计171亿元(当时货币);并利用这些资财,投资所谓&机关生产&,勾结奸商进行违法经营。刘、张二人克扣河工口粮,致使民工食品粗劣短缺,造成病、残、死亡10余人。天津各区县一些干部仿效刘、张做法,克扣农民钱粮泛滥成风。
  日,河北省人民法院奉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命令,举行公审大会,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没收其全部个人财产。该案引起全国震动。刘青山、张子善分别于1931年和1933年入党,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严峻考验,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过贡献。但在进城后,他们被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腐蚀,蜕化变质,成了人民的罪人。
  毛泽东对此事极为关注,日在审阅《人民日报》送审新闻稿时批示:&三十日见报!&
  处决刘青山、张子善二犯,举国上下为此震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被处决的共产党最高级别的干部。这一次重大反腐行动,后来成为反贪污、反腐败、反贿赂的典型案例,被称为&共和国反腐第一案&。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从日零时起,中国开始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许多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深入城镇、乡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登记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日,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当时公布的全国人口总数为人。
  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年,由于社会安定、战乱平息、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提高,净增人口4600多万。这次人口普查为选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行选民登记和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人口数据。
  在第一次人口普查之后的20多年中,我国人口急剧增长,70年代中期,人口突破10亿大关。人口无计划地盲目增长同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从这时起,党和政府开始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开始在全国推行。
  1990年7月,我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约有700万人作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投入普查工作。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当时公布的全国人口总数为人。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普查公布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29533万人。
 第一次全国基层选举
  每隔四五年,我国都要进行一次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所有选民都要行使自己的权利。1953年12月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基层选举。
  这次选举规模巨大,除少数地区不具备条件暂不进行基层选举外,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计214798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亿人。
  人民把选举的日期当作节日,张灯结彩,庄严隆重地进行选举。天津市河东区郭庄子青年妇女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钟头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南京市一位妇女庞良芳,生孩子不能参加选举,就给孩子起名&选举&,作为纪念。广东省南海县大湾乡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在这次基层选举中,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其中妇女代表占17%。结果表明:&走社会主义的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带路人&成为挑选代表的主要标准。经过群众的选举,很多工业和农业生产战线上以及其他各行业的优秀人物被选为人民代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刘少奇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报告对宪法草案的基本内容作了若干说明,对宪法草案的意义作了精辟的论述。大会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就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替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
  周恩来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出了今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任务。会议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任命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9月28日,大会胜利闭幕。
  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已经先后召开了11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Powered by“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怎样写进中央文件的?&(2)
日13:01&&&来源:
E-mail推荐:
  2.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有的理论工作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问题  在中央政策调整的同时,理论界也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和思考。1979年3月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冯兰瑞等人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问题。一方面,他们认为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样一个很长的时期,看作是一个不分阶段的、完整的历史时期,既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实际。另一方面,他们还从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现状出发,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的阶段划分,指出“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在当时政治氛围中,提出这种见解体现了一种难得的理论勇气。  此后,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问题上,还因为冯兰瑞等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一文的发表而引发了一场影响较大的理论争论。该文明确提出了“我国的社会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指出:“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建立了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还存在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残余,小生产还占相当地位,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心理还泛滥着。这说明我们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不能认为我们的经济制度已经是发达的或者完全的社会主义。”  这场争论的焦点就是:我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制度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当时社会上存在着一股否认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潮,在这种情况下,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我国现实的种种情况深刻表明,要进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大幅调整,就必须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一个准确的理论判断。理论界关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观点探讨,有力地支持了中央政策的调整步伐。但在上述研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还没有出现。&&&&
(责任编辑:孙琳(实习))
我要发表留言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我和我的祖国”网上有奖知识竞赛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版)”已经找不到了, 为您推荐一些相同图书。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50八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5.20八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7.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8.88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6.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4.00八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4.00八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00八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80八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50八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怎样写进中央文件的&(2)
日09:15&&&来源:
E-mail推荐:
  2.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有的理论工作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问题  在中央政策调整的同时,理论界也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和思考。1979年3月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冯兰瑞等人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问题。一方面,他们认为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样一个很长的时期,看作是一个不分阶段的、完整的历史时期,既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实际。另一方面,他们还从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现状出发,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的阶段划分,指出“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在当时政治氛围中,提出这种见解体现了一种难得的理论勇气。  此后,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问题上,还因为冯兰瑞等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一文的发表而引发了一场影响较大的理论争论。该文明确提出了“我国的社会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指出:“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建立了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还存在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残余,小生产还占相当地位,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心理还泛滥着。这说明我们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不能认为我们的经济制度已经是发达的或者完全的社会主义。”  这场争论的焦点就是:我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制度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当时社会上存在着一股否认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潮,在这种情况下,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我国现实的种种情况深刻表明,要进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大幅调整,就必须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一个准确的理论判断。理论界关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观点探讨,有力地支持了中央政策的调整步伐。但在上述研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还没有出现。  3.龚育之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在历史决议出现,“不是偶然的事情”  1980年,中央开始起草有关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0年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对于决议的起草,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并强调:“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2页)  在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人的亲自指导下,以胡乔木为代表的历史决议起草小组成员起草了一个历史决议初稿,后经过党内四千人的讨论修改和中央高层领导52人的讨论,最终形成了在党内外影响深远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作为决议起草小组成员的龚育之在回忆文章中指出:1980年10月提交党内四千人的讨论稿,就已经出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怎样从初级向高级发展”,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级形态”这样的提法。在日准备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的修改稿中,就出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提法。龚育之认为,“从这两年多的思想发展的长过程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在历史决议中的出现,就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由来已久的了。”&&&&
(责任编辑:赵晶)
我要发表留言
匿名发表&&署名:
&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历次党代会
“我和我的祖国”网上有奖知识竞赛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请写出材料中&天翻地覆&的意义
您现在的位置:&&
请写出材料中&天翻地覆&的意义
篇一:(2015年上虞期末卷)九年级社会思品试题卷 上虞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社会思品九年级期末卷 试卷Ⅰ(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 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的“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2.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里的“他”是指() A.鲁迅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独秀 4.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井冈山“历史好”的主要依据是()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创办 ②北伐胜利进军
③八七会议的召开④新中国的成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6.“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人民军队从此创建 C.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D.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7.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均达成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毛泽东曾写诗歌颂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A.解放南京
B.取得平型关大捷 C.转战陕北
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9.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最能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A.人类历史上的空前灾难
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协约国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0.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曾经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流向北京的这一 泓清水,饱含着水源地及沿线人民支援首都、顾全大局的无私贡献??”这说明() A.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每个个体的利益 B.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C.集体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 11.邓小平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包括() ①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了秋收起义 ③参与指挥辽沈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A.①②
B.①④ ②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②③ D.②④ 12. 2014年,我国采取了许多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措施。下列措施中 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是() ①兰新高铁全面贯通 ②中国积极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 ③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④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13.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自2014 年10月1日 至 日,我国对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营 业税。右图此举() ①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 ③鼓励支持引导小微企业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 A.立法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D. 任免权 15.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这是因为() ①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②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已处于不可控的严峻局面 ③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④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针对新疆频频发生的恐怖暴力事件,11名维吾尔族青年发出题为《我们,不会再沉默》 的公开信。强烈谴责恐怖分子乱杀无辜的罪恶行径,并呼吁维吾尔族同胞勇敢站出来,抵制极端分裂势力,努力维护民族团结。这说明() ①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②民族分裂必然激起全国人民的共同反对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④分裂势力的行为不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7.若为下列一组图片确定一个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教育经费增长
玉免落月南极泰山站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科教兴国,创新驱动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经济升级,美丽中国 18.在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汉字、青铜器、青花瓷、丝绸之路作为 中国文化独有的元素惊艳亮相,深深打动了现场数万名中外观众。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 ④中华民族对和平、和谐、和睦的追求和向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高三学生孙冠儒在地铁车厢蹲下身来清理他人呕吐物的一组照片在微博、微信上疯传, 很多网友为他的行为所感动,称之为“沈阳地铁好少年”。这是因为他 ①弘扬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
②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③具有维护正义的公民意识
④践行敬业的价值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日是澳门回归15周年纪念日。回归15年,澳门一改民生凋敝、治安混乱的旧模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民主政治稳步发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福利不断提升、民众幸福感居世界前列??澳门能创造奇迹源于 ①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 ②“爱国爱澳”优良传统深入人心、薪火相传 ③享有高度自治权不受中央政府约束 ④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虞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社会思品九年级期末卷 试 卷 Ⅱ(综合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 ,共60分) 21.(11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反思历 史,维护和平,某校九年级同学举办了以“战争”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下图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三部纪录片的海报,如果想了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相 关信息,你可以选择观看
。(填写字母)(1分)
A B C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摘要 (2)请列举相关史实两例,佐证“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4分)
(3)有人认为,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必要再弘扬抗战精神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予以 反驳。(6分)篇二: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二) 新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二) 历史 一、选择题 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 度上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 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 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某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如图)。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超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A.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B.法国、德国、英国、日本 C.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D.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 8.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分封制 B.实行了内阁制 C.设立了军机处 D.郡县制受到挑战 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0.“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巴”。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君主派最终推翻了共和政体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共和制的确立不符合法国国情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 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12.右图是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的戈雷岛,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的是非洲黑人的悲惨命运 和殖民主义的罪恶,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15~19世纪,至少 有2000万黑人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死于途中。你认为下 列遗址中,可以与戈雷岛并列的是 A.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B.长城、西安秦始皇陵 兵马俑 C.北京的圆明园遗址 D.河南安阳的殷墟 1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14.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 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15.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16“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17、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②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④
D、②③ 18.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 19、《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抗日战争爆发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Ⅱ卷(50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24分)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3)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3)
(3)材料四中说“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2)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
(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2)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2)
22、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周宣王的时候,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自己的地位就等同于诸侯了。从那以后,问周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把天子看作天子的了。于是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十二个诸侯国,后又合并为七个强国,最后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 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篇三: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桥东中学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段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60分) 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 ①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A.①②
C.②③ D.①④ 4.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通判B.御史大夫
C.刺史D.监察御史 5.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
) A.三公九卿制B.内阁制 C.二府三司制D.一省制 6.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8.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1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10.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1.在欧美列强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因为(
) A.英国急于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中国禁烟对英商损失最大 C.英国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 12.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信中怒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3.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 有研究学者称“开海禁,启欧西列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者,实以□□战争为始”。其中“□□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D.攻占香港 1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签订《马关条约》,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5.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16.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2 (
)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17.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其中一项罪行为“违反人道罪”。法庭采信的事实依据可能是(
) A.日本“征服满蒙”的武装侵华方针B.扶植傀儡政权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 C.违反国际法研制并使用化学武器
D.利用谍报人员窃取中国的军事机密 18.“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9.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大规模抵抗,这最能说明(
) A.国民政府认识到唯有抵抗才有出路 B.国民政府转变了对日本的传统看法 C.民族矛盾激化是国民政府政策改变的动因 D.国共合作改变了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 20.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实行全民族抗战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 21.洪秀全把拜上帝教作为组织起义的武器,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B.农民阶级自身有很大局限性 C.农民阶级受封建思想影响严重
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宗教色彩 22.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眼于(
)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23.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24.“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做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25.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换,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和扶植傀儡政权B.“预备立宪”实行和皇族内阁建立 C.民权的平等和民初政局的混乱 D.帝制的倾覆和社会习俗的变革 26.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最基本条件”指(
)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7.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 28.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29..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来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表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太平天国政权建立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30.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4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根本利益 D.坚守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31.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割台的噩耗传到台湾,全岛为之震栗,“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人们奔走相告,游行集会,鸣锣罢市,愤怒抗议卖国罪行。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叹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觉,渐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指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 ——赫德《中国实测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之后?(3分)台湾人民除了“抗议卖国罪行”,还进行了什么抗击侵略的行动?(2分)
(2)材料二、三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意义。(2分) 32. (12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 秋)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京》 (1)材料一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2分) (2)导致材料二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这次“远征”的意义如何?(2分)
(3)材料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2分)诗中“天翻地覆”的 5本&&篇:《》来源于:
优秀范文,论文网站
好文大家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