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主人公有哪些是谁写的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08-12-16 &
在清代和在民国年间,《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是贯华堂刊本,即金圣叹评本(七十回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为施耐庵。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文化大革命”之前,《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仍然是施耐庵。同时,在许多文学史著作的论述中,也把《水浒传》的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因此,长期以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这个看法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其实,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施耐庵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撇开那些荒诞不经的说法(例如,《水浒传》藜光堂刊本题“姚宗镇国藩父编”)不算,明、清两代,在《水浒传》版本上,在文人们的笔记和书目的记载中,主要的说法有如下三种:(一)罗贯中撰 见于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许自昌《樗斋漫录》、阮葵生《茶余客话》等书的记载,以及钱曾《也是国书目》的著录。 (二)施耐庵、罗贯中合撰 见于高儒《百川书志》的著录,《水浒传》“嘉靖本”(北京图书馆藏八回残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的题署,以及容与堂刊本的李卓吾序、映雪草堂刊本的五湖老人序、芥子园刊本大涤余人序的叙述。 (三)施耐庵撰 见于《水浒传》雄飞馆刊本、贯华堂刊本为题号,以及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徐树丕《识小录》、周晖《金陵琐事》、钱希言《戏瑕》、刘仕义《玩易轩新知录》、曹玉珂《过梁山记》、王士祯《居易录》、金埴《巾箱说》、梁玉绳《瞥记》、焦循《剧说》、李超琼《柜轩笔记》等书的记载。 哪一种说法最可靠或比较可靠呢? 先从文人的记载看。 第一种说法,首见于郎瑛()的《七修类稿》。而郎瑛乃明代嘉靖时人。第二种说法,首见于高儒的《百川书志》。高儒的生卒年不详,但《百川书志》卷首有高儒嘉靖十九年(1540)自序,可知他的和郎瑛同时,也是嘉靖时人。第三种说法,首见于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而胡应麟乃万历时人。因此,从它们分别出现的时间上比较而言,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无疑要早于第三种说法。 再从《水浒传》版本的题署看。 第一种说法不见于现存的任何版本的题署,以第二种说法为题署的版本大多出现于明代的嘉靖、万历年间,第三种说法的两种版本则出现于明末的崇祯年间;因此,从时间上说,也同样是第三种说法要晚于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 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第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第三种说法最不可靠呢? 这倒不一定。 以第一种说法而论,它恐怕是最不可靠的。我们知道,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并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语言形式上完全不用。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的笔下,实在很难获得人们的首肯。 第二种说法和第三种说法虽然有出现早和出现晚的差别,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点:以施耐庵为作者或作者之一,它们实际上是相互支持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它们都是比较可靠的。 第二种说法,以施耐庵、罗贯中为共同的作者,有一定的道理。但缺憾在于,它没有交代清楚他们是什么样的合作关系:二人之中,谁为主,谁为次?依照常理来判断,不可能恰好是50%对50%,没有那么的凑巧。 在清代,也有人(例如,《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的作者徐渭仁)坐实了施、罗二人的分工,把前七十回给予施耐庵,把后五十回给予罗贯中。这仅仅是一种凭空的猜测,而且出现的时间太晚:只有在《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流行之后,它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萌生。 要比较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合作关系,目前唯一的途径便是考察明代有关《水浒传》作者的题署 高儒《百川书志》:“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所谓“的本”,是宋、元、明时代的常用语。即“真本”。“集撰”含有“撰写”之意。这表明,施耐庵是作者,是执笔人。所谓“纂修”,可解释为“‘编辑”,和“编次”是同样的意思。这等于说,罗贯中是编者,或整理者、加工者。 因此,第一,施耐庵的著作权应该得到毫不含糊的确认;第二,罗贯中参预了创作的过程,他是施耐庵的合作者,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从狭义上说,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从广义上说,《水浒传》是施耐庵、罗贯中二人合作的产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施耐庵的《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浒传,由於版本不一,其作者也众说纷纭,关於前七十回本,一般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有人认为施耐庵可能是作者的托名,并非真有其人,根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施耐庵:元淮安人,名子安,耐庵其名。元末赐进士出身,官钱塘,与当道不合,弃官归里,闭户不出……。所著有《志余》、《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 由於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个没没无名的读书人,关於他的事迹十分有限,有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但是提不出有力证据,因此一般相信施耐庵编撰水浒传确有其事,至於七十回后的故事,金圣叹认为是施耐庵的弟子罗贯中所续。 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从明朝到现在,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是罗贯中写的,就是说《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第二种说法,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作的,这个是比较多的一些个看法,也是明朝人的看法;第三种说法,是施耐庵一个人写的。这个最早也见于明朝人,但是时间比较晚。那尤其是金圣叹那个本子。流行以后,由于它前边加了一个冒充的施耐庵的序,那个序是假的,是金圣叹自己写的。 施耐庵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地方的人?他的生平事迹又怎么样呢?非常遗憾。关于施耐庵的生平事迹现在一无所知。我们仅仅能够确定下来的就是他是浙江杭州人,当时叫做钱塘。我们为什么断定他是元末明初人呢?那是因为他的合作者可以确定,他的合作者就是罗贯中。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那么合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当然也是元末明初人。这个作者和时代是这么确定下来的。但是,只知道他是姓施,他的名字并不叫耐庵,耐庵不是字就是号。那么根据这个线索,可以提出一种看法供大家参考。还不能够说他是有100%的证据能够成立,只是供大家参考。就是说,施耐庵有可能是施惠。施惠是元末明初的一个戏剧家,写南戏的。最早我们所知道的,提出这个看法的是屈学大师吴梅。吴梅在他的《故趣助谈》这本书里边说,施耐庵就是施惠,南曲《拜月亭》的作者。 参考资料:program/bjjt/040.shtml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水浒传108将武功大排名 作者:佚名 转贴自:水浒传108将武功大排名 点击数:1584 文章录入: kk 水浒108将大排名,只看个人武术,不管马上步下,综合单挑实力.宋将不是人,108将中无他.只看陆上武功. 108人我总共分了九等,也就是武术的9个阶段,那么一个阶段就是12个人,这12人武功差不多. 九等:A B C D E F G H I 下面我在给108人打武术分:满分为100,60以下为不及格. 第一流:A:12人 第一名:豹子头 林 冲:100. 此人掌中一条枪,堵住城门口,千军万马休想进入.1.8的个头,34岁,惯用兵器,丈八 蛇矛.身材很标准,侠肝义胆.比如:艺术家,作家--林冲就是武术家,悲剧人物. 还有一个外号:小张飞. 第二名:花和尚 鲁智深:99.9 梁家辉,徐锦江拍的英雄本色不真实,林鲁二人的武功修为应是同一境界,兵器:九耳八环 水磨方便连环铲,18颗铁制人面骷髅骨,三十岁. 管闲事的皇帝,虽然跟李逵一样勇猛,但智深粗中有细,大侠之名当之无愧. 第三名:行 者 武 松:99.8 23岁,身高1.85,七分粗矿中带着三分秀气.兵器:雪花镔铁双戒刀,108颗铁制人面骷髅骨 此人赤手空拳将一头成年的雄虎打死时,正是大病初愈--发要子刚好. 精武英雄,管闲事的祖宗,没有比他再好的好人了,吃软不吃硬. 记住!!!他可是赤手空拳啊!!!!! 第四名:双 鞭 呼延灼:99 名将之后,耐力最长. 第五名:青面兽 杨 志:98.9 杨家将的后代,刀枪双绝 第六名:急先锋 索 超:97 长柄大斧 第七名:双枪将 董 平:96 大帅哥.同时使两杆枪,四个枪尖. 第八名:小李广 花 荣:95.9 108将中第二大靓哥.注意,我打的95.9分只算枪法不算弓箭,从恐龙时代一直到3000年他 的弓箭精准度勇为第一,肯定!!!兵器:五勾神飞凉银枪. 花荣是电影&射箭的精灵的原形,一样的又准又狠的箭,一样的潇洒美丽. 第九名:金枪手 徐 宁:95 钩镰枪 第十名:大 刀 关 胜:94 我就那了闷了,为何姓关的都是一幅德行,施耐庵居然把他列为五虎上将之首,丫呸!此人 我个人认为此人巨次,兵器:就像普通人家的房门在门边插了一条旗杆一样. 十一名:霹雳火 秦 明:93 丁丁狼牙棒:也是长杆兵器 十二名:黑旋风 李 逵:92.9 此人不仅力大如象,而且双斧的招数惊奇.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下面该排第二等了: 二流:B:12人 十三名:玉麒麟 卢俊义:92.8 此人除了武功外被誉为天下第一的大傻冒 十四名:浪 子 燕 青:92.7 第一大帅哥,特别聪明,兵器:弩箭,短刀,大棒 大义之人之一,眼光最远大,功成身退的模范. 十五名:赤发鬼 刘 唐:92 在大众眼里他的武功并不是很高,但仔细研究后,事实证明他足可以排到第十五 兵器:长刀,短刀,棒,长枪. 小号侠客之一. 十六名:美髯公 朱 仝:91.8 关羽关云长和关胜和朱仝这三人的五官简直可以说是三胞胎 十七名:插翅虎 雷 横:91.7 与刘唐战60合不分胜负 十八名:拼命三郎 石秀:91.6 帅哥之一,与武松如果穿一模一样的衣服的话任何人都会说他们是孪生兄弟. 兵器:大枪,刀,棒. 中号侠客之一. 十九名:病尉迟 孙 立:91.5 此人是地煞星七十二人中武功最高的一个. 兵器:大枪,钢鞭,弓箭 二十名:扑天雕 李 应:91.4 大枪,暗器:六口飞刀--百发百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现在普遍认为是施耐庵、罗贯中合撰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资料记载是施耐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忘记啦,黎明前的暗战首曲不错&名字说不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施耐庵倒过来念是什么意思?大家念念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水浒传究竟是罗贯中写的还是施耐庵写的?_水浒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6,842贴子:
水浒传究竟是罗贯中写的还是施耐庵写的?
有版本说是,有版本说是,有版本说是两人合写。还有说和是同一个人,因为施耐庵“是乃俺”,是罗贯中的另一个笔名。水浒里面的人物确实有很多跟三国相似,比如无用和,和,,等等基本都能找到相似的。所以对此很奇怪,百度搜和貌似都有其人。图片来自:
一、李应 李应旄恍恰??—...
哪位大神 有原话(文字...
话不多说上图,明显常识...
诸葛亮从来不问刘备, ...
一般来说,武松打虎,拳...
前期描写武松为民除害空...
关羽本来是天下第一,单...
致使曹操在后来的戏剧上...
水浒精品1.76新画面,新感觉,水浒精品1.76全新独家版本,非常火爆.水浒精品1.76新区,水浒精品1.76火爆人气,水浒精品1.76全新体验.
我随手一打就是如此标准的十五字
与化名“施耐庵”2006年8月,在山东举行的“与、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位专家普遍认为,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中本身就是山东东平人,而施耐庵在历史资料中却查不到踪迹。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又发现施耐庵和罗贯中的联合署名。“施耐庵”倒着写就是“俺乃是”,用山东口音说施耐庵,发音也是“实乃俺”,而根据当时许多作家撰书署名的习惯,“施耐庵-罗贯中”的潜台词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罗贯中”。在结合了和《水浒传》的写作特点后,专家们认为这两本巨著是罗贯中运用了不同的作品采集方式撰写而成的。[13]师徒关系纪连海并不认同由单独著书的说法,他更认同流传很广的“罗贯中为师徒关系”之说。他说,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少室山房 笔丛》等书中。王道生说:“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绝浅陋可也。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有《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当前位置:
>>>《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
《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施耐庵、元末明初、章回体长篇白话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文史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4)“莘莘学子”多少人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点拨: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发现相似题
与“《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1053967021023705644453502191006《水浒传》中的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形成各个时期不同的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水浒传》中所叙述的食物不多,有人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十类: 一、肉类。有牛肉、羊肉、猪肉、马肉、狗肉、猪首、臊子、寸金软骨、炒肉、干肉、粑子、煎肉、精肉、熊掌、驼蹄等。 二、家禽类。有鸡、鸭、鹅、酿鹅等。 三、鱼类。有鲜鱼、肥鲜、鲤鱼、团鱼、鱼羹、鱼脍等。 四、海味类。总称海味、海鲜。 五、素食类。有菜蔬、糟姜、加料麻辣卤豆腐等。 六、粥饭类。有粟米粥、糕粥等。 七、点心类。有馄饨、馒头、烧饼、面饼、炊饼、饼馓、蒸卷、粽子、枣糕、挂面、素面、壮面、茶食、煎点等。 八、果子类。有瓜、藕、桃、杏、梅、李、枇杷、枣子、山枣、京枣、柿、栗、松子、胡桃、雪梨、细糖果子等。 九、调味品类。有蒜泥、香椒、蒜头、葱等。 十、汤类。有肉汤、粥汤、粉汤、梅汤、和合汤、醒酒二陈汤、加辣点红白鱼汤等。 中国古时,狗肉也是寻常的食品。《孟子》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见狗与猪、鸡一样,都是供人果腹的东西。吃狗肉的风气,到宋朝还很流行,所以《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在小酒店里看见沙锅内烹着一只狗,便把狗肉买来下酒。 马肉在古代也是寻常的食品。《水浒传》中提到宴会,常常是杀牛宰马。第五十七回,大破连环马之后,书中说道:"三千连环甲马,有停半被钩廉枪拨倒,伤损了马蹄,剥去皮甲,把来做菜马。"可见当时马肉也还是经常的食品。但是现在吃马肉却是不甚普遍了。 宋朝人饮酒,往往先吃一道汤,这和我们吃西餐有些相像。《水浒传》第九回叙柴进请林冲饮酒云:"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又第十四回叙晁盖请雷横饮酒道:"一面叫庄客安排酒席管待,先把汤来吃。"又第三十八回,宋江与戴宗、李逵在琵琶亭上饮酒,先要吃辣鱼汤。这都可以证明当时吃酒先要吃汤,但是现在却没有这种吃法了。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写宋江清早从阎婆惜屋出来,在县前遇见一个卖汤药的王公,请他吃了一盏醒酒二陈汤。按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天晓诸人出市"条云:"有浮铺早卖汤药二陈汤,及调气降气并丸剂安养元气者。"可见宋朝确有这种专卖汤药的小贩。 武大所卖的炊饼,有人以为便是烧饼,其实不然。烧饼是烘熟的,炊饼却是蒸熟的,所以做炊饼要说做几扇笼。下面是《水浒传》中提到的点心铺、素食店、面食店等。肉&铺 身为渭州军官的鲁智深到茶坊里吃茶,遇到了去延安府寻找师父的史大郎史进,鲁智深见史进是条好汉,于是便请史进去酒楼喝酒。 在潘家酒楼上.鲁达、史进等人正在吃酒,忽听隔壁阁 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推了碟子盘子,叫酒保叫过啼哭的人来。原来是东京来投亲不遇的金翠莲父女,被郑屠用虚钱典了身子,买做了小妾。郑屠大娘子不容翠莲,将她赶出门来,郑屠还要他们父女还给分文不曾得到的典身钱。父女二人流落在外,只得靠卖唱还债度日,因此啼哭。 鲁达不听则罢,一听怒上心头,径到状元桥来寻郑屠。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 鲁达上来,先要郑屠切十斤精肉,又切十斤肥肉,再要十斤寸金软骨,终于激怒了郑屠,鲁智深就此上前,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的肉铺是这样说的: 杭城内外,肉铺不知其几,皆装饰肉案,动器新丽。每日各铺悬挂成边猪,不下十余边。如冬年两节,各铺日卖数十边。案前操刀者五七人,主顾从便索唤到切。且如猪肉名件,或细抹落索儿精、钝刀丁头肉、条撺精、窜燥子肉、烧猪煎肝肉、膂肉、庵蔗肉。骨头亦有数名件,日双条骨、三层骨、浮筋骨、脊龈骨、球杖骨、苏骨、寸金骨、棒子、蹄子、脑头大骨等。肉市上纷纷,卖者听其分寸,略无错误。至饭前,所挂之肉骨已尽矣。盖人烟稠密,食之者众故也。更待日午,各铺又市熬臊熟食:头、蹄、肝、肺四件,杂熬蹄爪事件,红白熬肉等。亦有盘街货卖,更有犯蚱铺,兼货生熟肉。且如犯蚱,名件最多,姑言一二。其犯蚱者:算条、影戏、盐豉、皂角、铤松、脯界、方条、线条、糟猪头肉、玛瑙肉、鹅蚱、旋蚱、寸金蚱、鱼头酱、三和鲜、切蚱、桃花蚱、骨蚱、饭蚱、槌脯、红羊蚱、大鱼鲜、鲟黄鱼鲜等类。冬间添卖冻姜豉蹄子、姜豉鸡、冻白鱼、冻波斯姜豉等。坝北修义坊,名日"肉市",巷内两街,皆是屠宰之家,每口不下宰数百口,皆成边及头蹄等肉,俱系城内外诸面店、分茶店、酒店、犯蚱店及盘街卖熬肉等人,自三更开行上市,至晓方罢市。其街坊肉铺,各自作坊,屠宰货卖矣。或遇婚姻日,及府第富家大席,华筵数十处,欲收市腰肚,顷刻并皆办集,从不劳力。盖杭州广阔可见矣。 由此再对照《水浒传》中对郑屠肉铺的描写,可见相差无几。 茶酒店 林冲被发配沧州后,隆冬的一日,偶出营前闲走,忽然身后有人喊道:"林教头,如何却在这里?" 林冲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林冲有恩于他。林冲问:"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彩,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请看李小二茶酒店的经营: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店里闪进两个人来,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的人走卒模样跟着。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于是,李小二连忙开了酒,一面铺下菜蔬果品酒馔,独自一个梭也似服侍不暇。后来阁子里的人支开李小二,李小二见来者不善,趁为客人换汤之机,发现了管营手中的书信,又隐隐约约听到"高太尉"几个字,心里疑惑,告诉了林冲,于是有了林冲在草料场杀死陆虞候等,雪夜上梁山的壮举。 我们来看李小二茶酒店的经营内容。计有:菜蔬、下饭、果品、酒馔、按酒。 其中,下饭是佐餐的菜肴,馔是米或面做出的主食。这说明,李小二的酒店虽然简陋,却不仅卖酒,卖下酒之物,而且供应饭、菜。李小二还自称"调和的好汁水",如果这"汁水"是茶和汤的话,那么就是既卖酒又卖茶,是名符其实的茶酒店了。这种酒店,宋时谓之分茶酒店。《梦粱录》中说:凡分茶酒肆,卖下酒食品厨子,谓之"量酒博士、师公"。店中小儿,谓之"大伯"。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富家子弟等人饮酒,近前唱喏,小心供过,使人买物命妓,谓之"闲汉"。又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献果,烧香香药,谓之"厮波"。有一等下贱妓女,不呼自来,筵前祗应,临时以些少钱会赠之,名"打酒座",亦名"礼客"。有卖食药、香药、果子等物,不要与不要,散与坐客,名之"撒暂"。如此等类,处处有之。杭城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开张亦效御厨体式,贵官家品件。凡点索茶食,大要及时。如欲速饱。先重后轻。 这里面提到的,换汤斟酒,歌唱献果,食药、香药、果子、茶食等等,可能就包括了酒菜、茶点、干鲜果品各色肴馔了。素面店 第五十,叙述戴宗与李逵去蓟州寻访公孙胜,"晌午时分,两个走得肚饥,见一个素面店,两个直人来,买些点心吃。只见里面都坐满,没一个空处,戴宗、李逵立在当路。过卖问道:&客官要吃面时,和这老人合坐一坐。'戴宗见个老丈独自一个占着一副大座头,便与他施礼,喝个喏,两个对面坐了,李逵坐在戴宗肩下。吩咐过卖造四个壮面来"。 素面店属于食店,在《水浒传》中又称饭店,是一种专营素面的食店。我们想素面当是一种无肉的面条。那么,何谓壮面?壮者,大也。壮面,即大碗的粗面条。 《梦粱录》是这样描写面食店的: 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更有面食名件: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燥面、熬汁米子、诸色造羹、糊羹、三鲜棋子、虾躁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七宝棋子......且言食店门首及仪式:其门首,以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牖,皆朱绿五彩装饰,谓之"欢门"。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庑,称呼坐次。客至坐定,则一过卖执箸遍问坐客。杭人侈甚,百端呼索取复,或热,或冷,或温,或绝冷,精浇熬烧,呼客随意索唤。各桌或三样皆不同名,行菜得之。走迎厨局前,从头唱念,报与当局者,谓之"铛头",又日"著案"。讫行菜,行菜诣灶头托盘前去,从头散下,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或有差错,坐客白之店主,必致叱骂罚工,甚至逐之。 这样丰富、生动的食店,这么火爆热闹的场面,那时人们不兴说"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可你从中可以看到"上帝"的影子,因稍不小心,就可能丢了饭碗。可惜《水浒传》对此描写很少。 食&店 第五十六回,时迁盗得徐宁的雁翎甲后,离开东京,"行到四十里外,方才去食店里打火做些饭吃"。 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述看,食店经营的范围比素面店更为广泛。 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则有头羹、石髓羹、白肉、胡饼、软羊、大小骨角、炙犒腰子、石肚羹、入炉羊罨、生软羊面、桐皮面、姜泼刀、回刀、冷淘、棋子、寄炉面饭之类......更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更有南食店,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又有瓠羹店,门前以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成边猪羊,相间三二十边。 川饭店与南食店是专为四川与江淮以南的游子所开设的,以备他们不习惯吃北方的饮食。宋室南迁以后,许多从开封逃难到杭州的人,又开设了不少川饭店与南食店,但到了南方,原本设于北方以备南人不服北食的川饮店与南食店,便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从《水浒传》与这些宋代饮食风貌的资料来看,食店与面店这一类,以经营面食为主的饭店也是有大有小,看开店的地点而异。 (二)梁山地区的饮食习惯 梁山人的饮食仍保持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习惯,以包子、馒头、烧饼、饺子、面条等面食为主。 说起馒头,《水浒传》上所说的馒头实际是带馅的包子。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进军西南,横渡泸水时,因瘴气太重,且水中含有毒物质,士兵触水致死者颇多。诸葛亮命人剁牛、猪肉为泥,包在面团中,做成人头形状,投掷水中,以祭鬼神。后来,这种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才有了"馒头"之说。 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日:"昏错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诗后自注道:"蜀中杀彘(猪)作巢(馅)馒头,佳甚。"唐人谓馒头为笼饼。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写道:"原来这 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这说明馒头在清代竟破戒闯入寺院中了。 据说馒头进入寺院,最先是从日本开始的。还是在元朝的时候,有个叫龙山得见的日本和尚来到中国,结识了一位名叫林净因的世俗弟子,两人交情甚笃。后来林随龙山去了日本,住在奈良寺中。他能做一手出色的中国馒头,很受口本僧人赏识。以后,人们称之为"奈良馒头"。 馒头之所以受欢迎,还因为它具有医疗作用。明代医药大师李时珍认为馒头有"温中化滞,养脾胃,益气和血,通水道"的功能。 面条。其做法是先擀出很薄的面片,叠成几层,再用刀切成细条。面条的产生当不晚于五代末。宋代司马光《洙水纪闻》中记载:"京师间谊言:出军之口,当立点检为天子......太祖(赵匡胤)惧,密以告家人,日:'汹汹若此,将如之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日:'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耶?"'这里的面杖,就是擀面杖。时当在五代末,擀面杖已在厨房出现,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知吃面条。 《水浒传》第四十五回写报恩寺和尚裴如海到潘巧云家送礼,道是"无甚罕物相送,些少挂面,几包京枣"。所谓挂面,就是挂在适当的地方晒干或晾干的面条。挂面的出现,无疑使面条的制作和食用进升到了一个新阶段。《水浒传》中多次提到行市有不少面店,这说明,在宋代,面条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明清时代,面条已简称为"面"。《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中写道:"主人请诸位用了醋,把这青菜炒肉夹了许多堆在面碗头上,众人举箸来吃。" 饺子。我国吃饺子至少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在它成为玉润玲珑弯如弦月的佳肴之前,类似饺子的面食称作馄饨。其渊源又可上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 关于饺子的记载,最早见于隋颜之推的文集。他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种用面粉做成的偃月形馄饨,原称作粉角。北方人读"角"作"矫"(音饺),于是,饺子的名字诞生了。 饺子的诞生,并不意味着馄饨的消亡,它依然是人们所广泛食用的佳品,如广东的"云吞",四的"抄手",都是深具地方特点的大馄饨。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母吃的饺子馅是螃蟹的。后来,饺子馅越来越多样化。北方人俗称饺子为"扁食",可能是因饺子呈扁圆形,故名。《金瓶梅》第六十七回写道,李瓶儿死后,西门庆走到她房中,"看着迎春摆设羹饭完备,下出扁食来,点上香烛"。将扁食用作供品,祭奠亡灵。《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一回写道狄希陈清早去察院递诉状,其小妾服侍他吃早饭:"包的扁食,通开炉子,炖滚了水,等狄希陈梳洗完了才下。"这里前者写的是山东清河县一带,后一例写的是北京都城,都是北方,可见北方人通称饺子为"扁食"。也叫煮饽饽角子。过去,梁山一带有句俗语"起脚扁食落脚面",是很有道理的。临离家出远门的时候吃顿饺子,路上不容易饿;外出回家后喝面条,驱寒解乏,身体舒适。这饮食习俗至今不衰。 "酒食者,所以合欢也",这不仅体现在进食中,而且也表现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悠闲的工作本身就会令人心身舒泰,制作食物更会让人联想到进餐时的愉快。于是这种劳作本身就把人们带入欢娱的境界。在节日或来客时做一些新奇食品,人们往往不感到劳累,而觉得富于情趣;一些需要多人动手制作的食物更是如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包饺子。主厨者剁馅、拌馅、揉好面之后,家人亲友一齐动手包制,如果邀请来客一起包,也不会有慢怠客人之嫌。人们聚在一起边说边包,加深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感情,朋友仿佛也真正走入了这个家庭,成为其中一员。可见制作饺子对家人亲友所起的亲合作用,远胜于吃饺子本身。 下面介绍几种梁山名吃与传说:安山炖鱼 炖鱼是梁山境内的传统名吃,群众过节或宴请宾客,一般都少不了炖鱼。其制作方法大体一致,先将鱼(各种鱼均可)洗净,去鳞去杂,油炸后放人对好香料的老汤中炖煮而成。 安山镇的炖鱼属全县之首。民国初年,全镇专营炖鱼的就有十余家,买卖兴隆。其中以陈氏二兄弟的炖鱼最佳。他采用了民间的传统制作方法,又吸取了济宁"文火熟肉,大火焦刺"的炸鱼经验,精心制作。他的炖鱼,不仅味道鲜美,鱼刺绵,不扎嘴,而且鱼肉筋道,耐品嚼,深得顾客好评。当时,凡到安山的游客,若吃不到炖鱼则是甚感遗憾。 说起安山炖鱼,其中还有一段民间故事呢。 宋江带兵打东平州时,率兵驻扎在安山镇。安山镇姓陈的老板开的酒店失火烧毁,宋江等人因经常在酒店吃酒,宋江将出金银,并派出宋清等人帮助建造房屋,不几日盖好。酒店老板感激,把女儿许给头领,宋江等不从。老板就派儿子到湖边收鲜鱼,做了给宋江等将士吃。宋江连连夸奖陈家炖鱼好吃,还写下:"陈家人缘好,安山炖鱼香。" 自此,安山炖鱼便代代相传至今。扒团鱼 团鱼亦称甲鱼。因梁山泊遗迹东平湖盛产团鱼,所以,梁山人自古有食团鱼的习惯。 团鱼含有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食用团鱼对体弱多病者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是老年保健的上品。团鱼多以半斤为料,去头放血,取出内脏,以开水氽过,再入冷水,去掉表皮和硬壳,放入鸡汤或骨汤中烹煮。同时放入姜片、葱段、花椒、茴香、食盐等。并加入木耳、蛋皮、青菜及少许味精。鱼汤并盛,故又名团鱼汤。具有汤清爽口,香而不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为梁山名吃,远近闻名。 相传梁山将捉来的团鱼放在水瓮中,派戴宗送往东京李师师处。那宋徽宗后宫佳丽三千,加上又爱拈花惹草,自然是体弱肾虚,吃了梁山泊的团鱼立刻觉得气力大增,神清气爽。吃得徽宗皇帝大喜,对梁山将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糖酥鲤鱼 梁山北依黄河,盛产黄河鲤鱼。黄河鲤鱼是糖酥鱼的上等原料。制作糖酥鲤鱼,以二斤重的鱼为宜。先将鱼洗净除去鱼鳞、内脏,再用面粉挂糊,手拉鱼尾,放入九十度的热油中,以勺浇油,炸至呈金黄色,取出入盘。然后将一定量植物油烧热,放入葱、姜、蒜末及醋、花椒、白糖、高汤(老汤)、豆粉小菜,烧沸成芡。快速出勺,浇至盘中鱼上即成。 梁山糖酥鲤鱼,具有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酥酸甜、鲜醇适口等特点,是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烧羊汤 将山羊肉煮熟,老汤放芫荽、花椒盛碗即可。相传,水泊梁山的将领,最爱吃的是羊肉。为了供应义军吃羊,后寨的眷属们特地养了一群羊,由宋太公负责,每逢年节,或出征前,便大批宰杀,犒赏三军。 烧饼 烧饼,用炉子烤,里面有油盐花椒面,外面放芝麻,烤出炉,又热又香又酥,是梁山一大名吃。 相传打青州或高唐时,百姓痛恨官府的苛捐杂税,积极支持梁山好汉,筹备粮草。才上来先蒸馍馍,可因天太热,放不住,容易霉变,于是烤烧饼,携带方便,并且十分好吃。 梁山白核杏 白核杏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水浒传》里的"十里杏花村"就坐落在梁山脚下。梁山杏品种多样,现在留下来的品种有:青籽黄、麦黄杏、白雪花、白核杏、大红杏、老鸹头、红巴等十几个品种。白核杏,当地亦称大白杏或银杏。又因白核杏成熟后,其朝阳面果皮密布小小的红点,果体白色透明,宛如成熟的桑蚕,有些地方也叫蚕白杏。其特点是:果大、皮薄、色鲜、味美,肉质细嫩,甘甜微面,浆液多,有香气。 梁山水蜜桃 梁山蜜桃是水泊梁山的名土特产品。据有关资料记载,其栽培历史已有数百年。计有十几个品种,其中品质最佳的有五个品种,如大白桃、平顶桃、大青桃、水红桃等。其果实的突出特点是个头大,形色好,纤维少,浆液多,肉质细腻,味道甘甜。且晚熟,耐储运,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吐鲁番的葡萄乐陵的枣,甜不过梁山水蜜桃。"梁山蜜桃甘甜赛蜜,熟透后,玉果丹顶,个个水灵透亮,汁水多得出奇。戳个窟窿,一气能把一颗桃子的蜜汁全部吸干,最后只剩下粒桃核和一个纸样薄的桃皮。 相传,这梁山蜜桃,还是《水浒传》里描写的梁山英雄菜园子张青带上山来的呢! 谁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了,菜园子张青曾祖父张老翁,家境贫寒,讨饭度日。这天宿在一座关帝庙里,三更时分,朦胧中听见一阵风声过后,两位过路的女神仙来到庙内歇息。一位神仙说:"这次瑶池仙宴,比任何一年都丰盛,我心里高兴,多喝了两盅,现在口干舌燥。"另一位神仙说:"盛宴贪杯,我也有些渴意。这里有王母赐给的一颗仙桃,咱何不用来生津解渴呢!""哎哟!那太好了。你千万别把仙桃核随便扔掉,传种到人间要犯天条的。"一位神仙接过半个仙桃,一边吃着一边担心地说。"嘻嘻,我把桃核藏在二梁北头下面的砖缝里了,不会有人知道的。仙桃核风干后就不出芽了,妹妹不必多虑。"另一位神仙飘飘升起,又飘飘落下,然后咽下最后一口桃汁笑着说。这时,远处传来一声鸡啼。天将晓了,只听一阵风起,两位神仙离开关帝庙。张老翁似睡非睡,半信半疑地爬上二梁,在北头下面的砖缝里,果然摸到一个桃核,还湿漉漉的哩!张老翁手捧桃核,如获至宝。从此,携家带口,在东海边的一片沙滩上,精心种起仙桃来。仙桃核埋在沙壤里,当年就长成大树,并开花结果。三年工夫,海边长出一座仙桃园来。那个蜜桃的味哟,就甭提有多好了,十里八乡争相抢购。张老翁有个怪脾气,卖桃不卖核。人们图的是尝个鲜,有核没核谁也不在意。不料这事传到桃花山陶老员外那里,却平地惹出一场祸来。 原来陶员外祖辈以种桃为业,张老翁培育出蜜桃,使桃花山的桃子没法出手,价格一跌再跌,有的装在筐里烂了。陶员外想到张老翁那里买些桃回来种树,谁知蜜桃虽好,个个无核。陶员外气瞎了一只眼,一恼之下,生了歹心,趁月黑风高的夜晚,放火烧了张老翁的蜜桃园。张老翁被活活烧死在蜜桃树下。张老翁的儿子即张青的祖父张大公,火里逃生,四处流浪,幸好身边破衣袋里无意中还带着三个蜜桃核,几年之后,又在大山深处,暗暗培育出一座葱笼茂盛的蜜桃园来。好桃不怕山深,消息很快传到城里杜掌柜那里。杜掌柜心狠手辣,开始要买下蜜桃园,接着要霸占蜜桃园,连遭张大公的拒绝后,妒忌成仇,为了独霸桃市,后来索性把蜜桃树给砍光了。张大公为护桃园不幸惨死在蜜桃树下。张大公的儿子即张青的父亲张小全,接受上两代人血的教训,返回故里张菜园种起菜来。他把自己珍藏的惟一的一颗蜜桃核,种在自家院子里,自种白吃,从不声张,所以就连张菜园村上的父老,也不知道张小全院子里种的是棵蜜桃树。张小全的儿子张青,自幼跟父亲学种菜,平时练练拳脚,习些武艺,后来娶下母夜叉孙二娘为妻,投奔梁山人了伙。临行前,砍倒院里的蜜桃树,把蜜桃核带上梁山,种出一大片蜜桃树林来。这就是今天大家能吃到的梁山蜜桃。 (三)《水浒传》中各阶层的饮食生活 经济地位、社会生活、文化教养、宗教信仰对人们的饮食生活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们不仅食用的肴馔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饮食生活中的文化精神需求有着更大的差异。下面结合《水浒传》及一些文字和历史作品,来对宫廷、官宦、贵族、士大夫、百姓市民的饮食生活做一些简单的描述。 天子的饮食及御宴天子的饮食生活《水浒传》中对宋徽宗的日常饮食没做直接描写,李师师 在家中招待天子的是"诸般细果,异品肴馔"。据说周邦彦在一首写李师师的《少年游》词中说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新鲜橙子是宋徽宗拿给李师师的,这就如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爱吃荔枝,便有快马从南方运来一样,显示被宠爱至深。 宋徽宗没登基之前是端王爷,他的妹夫王都尉在自己府中筵请他是"水陆俱备","酒进数杯,食供两套"。 皇帝吃饭不叫吃饭,叫"进膳"。膳,饮食也。就字义来讲,饭与膳并无区别,但皇帝硬要与别人分开来。 进膳,是皇帝一天的大事。据元朝人王恽说,元代皇帝有三桩大事,一日征战,二日狩猎,三日宴飨。话虽有些夸张,但也道出进膳在皇帝生活中的地位。 皇帝一天吃几顿膳呢?有人做过专门研究:汉帝一天吃四顿。黎明时分吃一顿,日"旦食";天亮以后,大约八九点钟,再吃一顿,日"昼食";中午吃第三顿,日"晡食";黄昏时分进最后一餐,日"暮食"。旦食进些小点心之类,其余三顿才是正餐。 当时,皇帝吃饭次数最多。王公贵族一日三餐。一般人则一日两餐,日近午时才吃早饭, 活了;晚餐大约在午后三五点钟,早餐时多做一些,届时一热即可,夏日更省事,就吃凉的。 汉文帝刘恒坐天下时,淮南王刘长谋反,未遂,被流放严道(今四川荥经)。看在他是高祖少子,自己小弟的份上,刘恒特许他像往常一样,一三餐。 从此可以看出,一旦失去了王位,就不得享有三餐了。故此,用餐次数之多寡是身份地位之尊卑的一种标志。汉以后,皇帝大致皆如汉制,一次早点,三顿正餐。清帝略有区别,两顿正餐,一次晚点。早膳约在七八点钟,晚膳在午后一两点钟,晚上六七点钟再加一顿晚点。两顿正餐中,晚餐最排场。至于具体的进膳时间,则由皇帝自己决定。 宋代宫廷饮食生活的奢侈程度,前后有很大差别,一般认为北宋初叶至中叶较简约,后期到南宋则奢侈。 北宋宫廷多吃羊肉与面食。神宗时吕大防的话颇能反映当时的食风。他说:"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祖宴请吴越国主钱傲的第一道大菜是"旋鲜",即用羊肉醢制成;宋仁宗夜半饥饿,想吃的竟是"烧羊"。有一次仁宗设宴,席上有新蟹一品共二十八枚,需要二十八千钱,因嫌太昂贵而斥撤去不用。这种作风在历代皇帝中并不多见。徽宗以后奢侈之风渐盛。南宋除了面食、羊肉外,也注重猪肉、水产、海味,花式肴馔更为丰富。 高宗备受战乱搬迁之苦,可当他定都临安,偏安之业稍稍稳定之后,便又开始追逐饮食享受,经常因为烹饪不精而处分厨师。 宋代宫廷饮食生活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宫内饮食常常取之宫外的酒店、饮食店。阮阅《诗话总龟》记载,宋真宗派人到酒店沽酒大宴群臣。《邵氏闻见后录》记宋仁宗赐宴群臣,也从汴京饮食店买来肴馔。宋高宗经常派人去临安饮食店中买肴馔自食,《枫窗小牍》便说他曾派人到苏堤附近的鱼店买鱼羹,还常买"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酷面、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这与都城饮食业的发达分不开,但也反映出宋代宫廷饮食制度并不像清代那样严格。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皇帝吃得好,御膳丰盛。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丰盛到什么地步呢?刘德增撰文《皇帝的一天》中介绍说,保存最全的御膳谱是清代诸帝的。在此,仅以乾隆四十八年(1783)正月初十早膳谱为例: 燕窝红白鸭子八仙热锅一品葱椒鸭子热锅一品 炒鸡丝炖海带丝热锅一品 羊肉丝一品 清蒸鸭子鹿尾攒盘一品 煳猪肉攒盘一品 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 咸肉一碟野鸡爪一品 竹节倦小馒首一品 孙泥额芬白糕一品 螺蛳包子豆尔馒首一品 饽饽三品 果子粥进些大肉面一品奶子十品 民国元年(1912)三月,已经逊位的小皇帝溥仪的一次早膳是: 口蘑肥鸡一品三鲜鸭子一品五绺鸡丝一品炖肉一品 炖肚肺一品 肉片炖白菜一品黄焖羊肉一品 羊肉炖菠菜豆腐一品樱桃肉山药一品 驴肉炖白菜一品 羊肉片川小萝卜一品鸭条溜海参一品 鸭丁溜葛仙米一品烧茨菰一品 肉片焖玉兰片一品 羊肉丝焖跑.哒丝一品炸春卷一品 黄韭菜炒肉一品& 熏肘花小肚一品 卤煮豆腐一品熏干丝一品烹掐菜一品 花椒油炒白菜丝一品 五香干一品 祭神肉片汤一品白煮塞勒一品 烹白肉一品晚膳同样丰盛 且看乾隆十二年(1742)十月初一的晚膳谱: 燕窝鸡丝香蕈丝薰白菜丝镶平安果一品三鲜一品 燕窝鸭子薰片子一品 白菜鸡翅肚子香蕈一品 肥鸡白菜一品 肫吊子一品苏脍一品托汤烂鸭子一品 野鸡丝酸菜丝一品芽韭炒鹿脯丝一品 烧狍肉锅塌鸡丝晾羊肉攒盘一品 祭用猪羊一品小菜一品 南小菜一品菠菜一品桂花萝卜一品 羊肉卧蛋粉汤一品萝卜汤一品 野鸡汤一品 糗饵粉粢一品 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折叠奶皮一品 烤祭神糕一品酥油豆面一品拉拉一品 粳米膳一品 乾隆帝这顿平常的晚膳,菜、汤、饭共计二十七种。 这么多山珍海味,皇上享用不了多少,剩下的都"克食"了。不管吃多吃少,膳得照样摆,这也是一种礼仪,一种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 筵席 宫中的筵宴也分三六九等。一般的筵席,不拘规模,参加的人大多是皇亲国戚或大臣政要。皇上宴请,不仅是吃喝,重在联络感情。大宴多以招待一般身份的外部族头人、外国使臣、公主与驸马回阙省亲等,规模比家宴要大,但比特大宴要小。这种宴会,带有喜庆性质,通常是皇帝亲自出席的。一般设几桌、十几桌。且拿唐玄宗李隆基来说吧,隔三差五便与亲信大臣宴饮一次,觥筹交错之时,使人轻歌曼舞,文人墨客即景赋诗。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酣宴应制》云: 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花萼楼在唐长安城兴庆宫西南角,东北望龙池,李隆基 常于此设宴。诗人生动地描绘出夏季的一天,李隆基大宴群臣的情景:龙池岸边的楼台,如仙阁出于东海;优美动听的箫鼓,似天际传来的仙乐。盛大的宴会从晓雾刚刚散去就开始了,欢乐的歌声直到深夜还在楼前飘扬。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霏霏细雨,雨过天晴,一轮皓月高悬于云天之中。文武百官按品位列坐畅饮,歌颂皇上的神圣英明。 筵宴是一种礼仪上隆重、陈设上讲究的宴席。它是接待外国(部)的要人,或是本国在军事上获得重大的胜利或是朝廷的重要节日、寿筵等极大的喜庆而举行的。筵宴场面大,参加人数多。如《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宋江受招安后,徽宗在文德殿召见宋江等人,天子欣喜,命排御筵,敕光禄寺摆宴,天子亲御宝座陪宴。只见: "九重门启,鸣哕哕之鸾声;闾阖天开,睹巍巍之龙衮。筵开玳瑁,七宝器黄金嵌就;炉列麒麟,百和香龙脑修成。玻璃盏间琥珀钟,玛瑙杯联珊瑚卑。赤瑛盘内,高堆麒脯鸾肝;紫玉碟中,满仃驼蹄熊掌。桃花汤洁,缕塞北之黄羊;银丝脍鲜,剖江南之赤鲤。黄金盏满泛香醪,紫霞杯滟浮琼液。五俎八簋,百味庶羞。糖浇就甘甜狮仙,面制成香酥定胜。方当酒进五巡,正是汤陈三献。" 有诗为证: 九重凤阙新开宴,千岁龙墀旧赐衣。盖世功名能自立,矢心忠义岂相违。不过,有的皇上宴请大臣,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玩过"杯酒释兵权"的把戏。 赵匡胤在大将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等人的鼎力相助下,从年仅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手中抢来了皇位。作为过来人,他深知兵权之重要,谁敢保证那些手握兵权的大将不会步他之后尘?得想个法子解去他们手中的兵权。当然,他可以下个命令,但这样做太生硬了,弄不好还会坏事。最后,他决定使用怀柔政策,来个温情脉脉的法子。 他做皇帝的第二年七月初九晚,在宫中设宴,款待石守信一班将帅。君臣开怀畅饮,都是共患难的结拜兄弟,如今功成名就,好不高兴。 正在兴头上,赵匡胤却悲从心来,道:"若没有诸位鼎力助,朕怎能有今天?诸位赞襄之功,朕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可做天子也太难了,还不如从前做节度使时决活。自从做了皇帝后,朕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 "这是为何?"石守信等人大惑不解。 "这还不明白吗?"赵匡胤盯着他们,一字一顿地说:"皇帝的位子,谁人不想坐!" 石守信等人闻言.大惊,原来皇上怀疑他们觊觎皇位呢! 一千人慌忙离席,齐刷刷地给赵匡胤跪下,道:"陛下为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二心?" "那也未必!"赵匡胤说,"纵使你等无异心,可你们的手下人呢?一旦他们贪图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这皇帝,怕也不行吧?" 一番话把石守信等人给说蒙了,不知如何表白才是:只得请皇上给指一条路。 "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人人都应追求财富,多积些钱财,抓紧时间享受,并使子孙后代也能过上好口子。"赵匡胤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开导说,你等何不弃了兵权,买上一批良田美宅,家中多置一些歌伎舞女,饮酒作乐,快活地过一辈子呢?如此一来,我们君臣也用不着相互猜忌了,和睦相安,这该有多好?" 话说到这份上,石守信等只得认命了,说:"陛下为臣等想得这么周密,这么长远,真是如同对待亲生骨肉一般。"心中却很不是滋味,大有兔死狗烹之感。 第二天上朝,他们便奏称身子有病,不能再征战沙场了,乞请皇上开恩,让他们卸甲归田。赵匡胤安抚了一番,然后恩准,授给他们节度使的官衔,赏赐大笔钱财。 这手"杯酒释兵权"是很高明的,避免了流血。 《水浒传》第八十九回中,宋江伐辽成功,辽国郎主对大宋俯首称臣,皇上派宿太尉进辽国颁诏,宋江、林冲、关胜、秦明,呼延灼、花荣、董平、李应、柴进、吕方、邓奎等十员大将领马步兵三千,护持太尉。辽主亲引百官文武,具服乘马,出南门迎接诏旨,直至金銮殿上。 辽国侍郎开读诏旨之后,郎主与百官再拜谢恩。"行君臣礼毕,抬过诏书龙案,郎主便与宿太尉相见。叙礼已毕,请入后殿,大设华筵,水陆俱备。番官进酒,戎将传杯,歌舞满筵,胡笳聒耳,燕姬美女,各奏戎乐,羯鼓埙篪,胡旋慢舞。筵宴已终,送宿太尉并众将于馆驿内安歇。是日跟去人员,都有赏劳。" "次日,国主命丞相褚坚出城至寨,邀请赵枢密、宋先锋,同入燕京赴宴。宋江便与军师吴用计议不行,只请的赵枢密人城,相陪宿太尉饮宴。是日辽国郎主大张筵席,管待朝使。葡萄酒熟倾银瓮,黄羊肉美满金盘。异果堆筵,奇花散彩。筵席将终,只见国主金盘捧出玩好之物,上献宿太尉、赵枢密。直饮至更深方散。第三日,辽主会集文武群臣,番戎鼓乐,送太尉、枢密出城还寨。再命丞相褚坚,将牛羊马匹、金银彩缎等项礼物,直至宋先锋军前寨内,大设广会,犒劳三军,重赏众将。" 官宦贵族的饮食及英雄宴官宦贵族家的日赏饮食我们以《金瓶梅》中地方富豪兼官僚的西门庆家庭生活为 例,略举饮食情况。 说着,两个小厮放桌儿,拿粥来吃。就是四个成食,十样小菜儿,四碗顿烂:一碗蹄子,一碗鸽子雏儿。一碗春不老蒸乳饼,一碗馄饨鸡儿,银厢瓯儿里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西门庆陪应伯爵、陈经济吃了,就拿小银钟筛金华酒,每人吃了三杯。一顿家常早餐便如此奢靡。吃完粥再喝酒,这与近世生活习惯大异。再看午餐: 说未了,酒菜齐至。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后又放了四碟案鲜:红邓邓的泰州鸭蛋,曲湾湾王瓜拌辽东金虾,香喷喷油煤的烧骨,秃肥肥干蒸的劈晒鸡。第二道,又是四碗嗄饭:一瓯儿滤蒸的烧鸭,一瓯儿水晶膀蹄,一瓯儿白煤猪肉,一瓯儿炮炒的腰子。落后才是里外青花白地磁盘,盛着一盘红馥馥柳蒸的糟鲥鱼,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西门庆将小金菊花杯斟荷花酒,陪伯爵吃。 下酒的菜肴通称"案酒";形其珍美,不同泛常,则叫"案鲜"。"嗄饭"也作"下饭",则专指吃饭的菜肴。 再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贵族的饮食生活远不止于饮馔果腹,他们常通过饮食获得多方面的享受。贾府中享尽荣华富贵的老祖宗史太君,便是个极会享福的人。书中大量描写了她参与的大大小小的多次宴会,丰盛的肴馔,富丽的环境,优雅的气氛,丫鬟媳妇的周到服侍,孙儿孙女的殷勤趋奉,以及行令猜谜,听书看戏,说笑逗趣等等,这一切不仅让"老祖宗"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满足,也使其心理受到莫大慰藉。作者深刻地理解这点,故在描述贾府饮食生活时并不重在写"酒何以清,菜何以馨,客何以盛,令何以行",而着重写宴会的环境气氛。如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写道: 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每一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 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 正是在这金碧生辉,富丽堂皇,元宵节日气氛十分浓郁的环境中,家庭"小宴"开场了。其节目有劝酒、看戏、赏赐演员、听书、行"春喜上眉梢"酒令、说笑话、放烟火,然后上汤。贾母反觉得有点饿了,凤姐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嫌腻,又言"有枣儿熬的粳米粥",贾母嫌甜,最后和大家一起吃了点"杏仁茶"和"各种精制小菜"。除了最后一笔外几乎没有正面写宴会肴馔,可是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个贵族之家饮宴的富贵气象,这是贾府极盛时期的饮宴。七十五、七十六回写贾家中秋赏月时的夜宴,贾母于月明灯彩、晶艳氤氲中,在众人搀扶下登上凸碧山庄,敞厅坐落在山脊上: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这个意境有些与苏轼《前赤壁赋》中所写的近似了。累代簪缨的贵族之家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在饮食生活中除了摆谱夸富的一面外,还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使其郁积的感情得以宣泄。此时贾府危机已露端倪,作为贾府影子的南京甄家已被查抄,等待着贾府的将是什么,深谙世情的贾母心中自会有数,因此她命令吹笛子的女孩"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于是在众人的说笑饮宴中,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坠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 饮食生活的情调与主持宴会之人的心情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为宴会制造的精神氛围,使得饮食生活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使参加宴会者的心灵受到熏陶和感染。 贾府具有贵族特色的肴馔,让人联想起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的饮食生活。孔府指孔子后裔所建立的府第。孔子寂寞于生前,却备受荣宠于身后。自汉代确立了儒家和孔子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后,孔氏后裔世代受封,孔子故里建立的孔府为我国历时最久、家业最大的世袭贵族。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前后共七十七代的家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年孔子便十分精于饮食之道,其历代传人也谨遵"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祖训,对于饮食肴馔精益求精,非常讲究。孔家厨役多为累代世袭,且分工细密,他们在肴馔的烹调制作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任何家族、家庭所无法比拟的。 孔府肴馔与宫廷饮食有一致之处,如重礼制,讲排场,豪华奢侈,虚耗靡费。据孔府档案所载,清道光二年(1822)仅一年里孔府就用掉猪肉一万一千五百三十多斤,香油七千九百八十多斤。孔府的宴席有多种规格,最高级的为"孔府宴会燕菜全席",又称"高摆酒席"。每次酒席上菜一百三十余品。也有装饰性的、带有祝福意义的看席。这是具有孔府特色的宴席。与市肆相同名目的宴席有:"满汉全席"、"燕菜席"、"全羊大菜"、"鱼翅席"、"海参席"等,其问亦必穿插孔府独有的菜肴。 在餐具使用上极为讲究,往往根据菜肴特点设计食器。如"带子上朝"一菜,系用一鸭一鸽制成,菜盆的形式恰好就是鸭子、鸽子连在一起的外形。"金银鱼"是并列的一黄一白两条鱼,餐具也做成两条鱼的形状,半边黄半边白。许多富于艺术性造型的食具上面,还镌以与器形相应的古人诗句,如"琵琶形碗"镌以"碧纱待月春调琴,红袖添香夜读书","鸭池"上镌有"借得南邻放鸭船,试开云梦羔儿酒","桃形碗"上镌有"万选青钱唐学士,三春红杏宋尚书"等。如此便使得孔府食器在充分展示其富贵气的同时还带有文化气息。 孔府烹调中还有一些独特的技艺,例如秘不外传的"白烤"菜。一般烧烤皆为红烤,因为肉一烤就变色,为此许多烧烤菜肴还特意在被烤的食物表面上刷糖色,以增重其颜色、光泽。而"白烤"则要使烤过的肴馔不变色,故只能隔物而烤。如"烤花兰鳜鱼",把鳜鱼调好味,外面裹以网子油,再裹一层密封的面饼,然后放在烤箅上用木炭火烤熟,剥去外皮,趁热上席,鳜鱼色白而肉嫩,鲜香之味极浓。 孔府菜肴从原料到烹饪风味、所用调味都与山东菜系相近,而且更富丽典雅、精巧细致,可以说是鲁菜中的阳春白雪。 对于官宦贵族人家的日常生活饮食,《水浒传》中以梁中书端午节为招待将去东京给岳父蔡太师送生辰纲的杨志时:"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酒至数杯,食供两套。" 柴进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宋太祖敕赐与他誓书铁卷在家,无人敢欺负他,也算是一个贵族了。他招待发配沧州的林冲时,"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 名妓李师师与徽宗皇帝有染,在东京虽非官非宦,但也是大富大贵的人。她在家招待宋江等人是"珍异果子,济楚菜蔬,希奇按酒,甘美肴馔"。 至于筵席,宋江伐辽征南结束后,一百单八名好汉仅剩下四十九名,回京后受到皇上的敕封和嘉奖,天子命设太平筵席,庆贺功臣。是日,最高军事机构中书省作太平筵席,管待众将。第三日,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又设宴庆贺太平。 英雄宴 梁山每打一次胜仗,每有新头领上山或逢年过节,山寨多次提到大吹大擂,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尤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十回,林冲杀伦,众头领推举晁盖做了第一把交椅,于是"众头领大喜,杀牛宰马,山寨里筵会。自酝的好酒,水泊里出的新鲜莲藕并鲜鱼,山南树上,自有时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枣、柿、栗之类,自养的鸡、猪、鹅、鸭等品物,不必细说"。 第四十一回,宋江上梁山后,山寨四十位头领在聚义厅上大吹大擂,且吃庆喜筵宴,并且连日山寨里杀牛宰马,作庆贺筵席。 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重阳节时节,"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但有下山的兄弟们,不论远近,都要招回寨来赴筵,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给散马步水三军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团儿吃酒。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乐和唱曲,燕青弹筝,各取其乐"。 把英雄聚义的热烈气氛推上了高潮。 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天子派太尉宿文景前去梁山泊宣读赦免宋江一干人等的诏书,梁山山寨上一片欢腾,在忠义堂上大设筵席。"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当日尽皆大醉,各扶归幕次安歇。次口又排筵宴,各各倾心露胆,讲说平生之怀。第三日,再排席面,请宿太尉游山,至暮尽醉方散。" 这也是好汉们在梁山最后的晚餐,自此之后,宋江等人进京面圣,征辽伐南打山西,自次永别了梁山大寨。 财主、员外、士大夫饮食文化 隋唐之后,随着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走上政治舞台,"士大夫"这个词便逐渐成为一般知识分子的代称。 财主、员外、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生活水平与官宦贵族无法比拟,但大多也衣食不愁,有富余的精力和时间研究生活艺术,对丰富的精神生活有所追求。他们注重饮馔的精致卫生,喜欢素食,讲究滋味,注重鲜味和进餐时的环境氛围,但大多不主张奢侈靡费。可以说这个阶层的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精华之所在。 先让我们看看《水浒传》中财主、员外、知识分子阶层是如何待客的: 第二回,教头王进和母亲去延安府投亲,一日行至延安府附近,天色将晚,于是母子二人便投一处庄院借宿。 这是庄主史太公和儿子史进的庄院,当史太公得知王进母子还未吃饭时,就叫"庄客安排饭来"。没多时,就在厅上放开条桌子,庄客托出一桶酒,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先烫酒来筛下。太公道:"村落中无甚相待,休得见怪。" 第二日王进指出史进练武功夫不到家,史进不服,王进抡棒轻轻一拨,史进便丢了棍棒扑倒在地。史进连忙拜王进为师,于是,史太公大喜,请王进和母亲一同后堂坐下,"叫庄客杀一个羊,安排了酒食果品之类"招待。 第四回,鲁达杀了郑屠以后逃至代州雁门县,在此巧遇在渭州酒楼上救了的金翠莲父女。 金老赶忙拉鲁达离开,告诉他女儿已被此地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衣食足丰。说话问来到赵员外家,金老和小厮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鲜、时新果子之类归来,一面开酒,收拾菜蔬,都早摆了,搬上楼来。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铺下菜蔬果子嗄饭等物。、r鬟将银酒壶烫上酒来,父女轮番把盏。到天晚,赵员外回来,上楼与鲁智深见礼罢,"金老重整杯盘,再备酒食相待"。后来,鲁智深跟赵员外到七宝村他的庄院去住,赵员外叫"杀羊置酒相待"。 第十四回介绍晁盖时说:"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 晁盖招待郓城县都头雷横时是这样写的:"晁盖坐了主位,雷横坐了客席,两个坐定,庄客铺下果品、按酒、菜蔬、盘馔,庄客一面筛酒。晁盖又叫买酒与士兵众人吃,庄客请众人都引去廊下客位里管待,大盘酒肉,只管叫众人吃。" 第三十七回,宋江被发配江州,三人行到揭阳岭镇时天色已晚,于是便到一座大庄院敲门请求留宿。 宋江等人参见了庄主太公。"太公吩咐教庄客领去门房里安歇,就与他们些晚饭吃。庄客听了,引去门首草房下,点起一碗灯,教三个歇定了。取三分饭食、羹汤、菜蔬,教他三个吃了。" 郓城街 第四十一回,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了宋江、戴宗,在江边将官军杀得大败,穆弘邀请众好汉来到穆太公庄院内。"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 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宋代的财主、士大夫关注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协调,连徽宗都自诩为道君皇帝,他们往往都徘徊禅儒之间,他们的精力往往专注于生活的细枝末节,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旷放超脱的人生理想,饮食也变成士大夫的"热门话题"了。如"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贪吃的人"。宋代大名鼎鼎的苏轼却以饕餮自居,并在《老饕赋》中公开宣称"盖聚物之美,以养吾之老饕"。"老饕"这个词后遂成为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不过宋代主张多吃素食,唐代与唐之前皆以肉食为美,"周八珍"中就没有蔬菜,唐代诗人中也有赞美笋、莼、葵菜、春韭的,但不普遍,这种风气到了宋代才有所改变。宋代士大夫几乎没有不赞美素食的,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韩驹、朱熹、楼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无不如此。 在重视食蔬的风气影响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饮馔的著作,如林洪的《山家清供》。"山家"本指在野士大夫,这里实际上是士大夫的代称;"清供"指充满雅趣的野饭。书中以蔬食为中心,介绍了许多与文人相关的,极富情趣的肴馔,以致使人在仿制和食用这些肴馔时,不禁联想到古圣昔贤的流风余韵。到了清代,江南的一些士大夫承元明之余风,把饮食生活搞得十分艺术化,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这里,以李渔关于饮食文化的论点加以说明。 李渔字笠鸿,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小说家。他经济上并不宽裕,但却善于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智慧为自己设计优裕精致的生活,对于饮食生活的设计也是如此,既考虑到满足口腹之欲,更注重饮食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慰藉。 李渔认为人应该取天地之有余,以补我之不足,绝不能"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那样不仅会毁掉许多益于人类的动物,而且还会危及到人类自己。他还认为口腹之求在于美昧,而美味的获得不一定非得食必五鼎,在俭约的生活中同样能求得肴馔的精美。他主张以素食为主,肉食为铺,其《闲情偶寄·饮馔部》"后肉食而首蔬菜"。他认为"笋"的滋味之鲜美,在肉味之上。对于动物食品,他非常注重滋味较为清淡的鱼鳖虾蟹。贯穿于《闲情偶寄·饮馔部》的饮食思想可概括为:崇节俭、重蔬食、主清淡、忌肥腻、尚本味、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反映了士大夫阶层对饮馔的态度。 市井平民的饮食生活 读《水浒传》,看到梁山好汉们到酒楼饭馆吃喝,只是"大碗斟酒,大块切肉",考究一点的,吃的不过是时新果品、鲜鱼、嫩鸡、肥鲜、煎肉、鱼羹、熟鹅、酸辣鱼羹、炊饼、面条、馒头之类,遂以为宋代市井所卖的肴馔不过如此。实际上《水浒传》是从平话发展来的,注重故事,忽略细节,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比较粗糙。' 《金瓶梅》虽然是受《水浒传》启发而写,但描写细腻,其生活细节十分真实,从中可以发掘出大量的社会生活史料。书中较多地描写了百姓、流氓与市侩的衣食住行,关于饮食肴馔的材料尤为丰富,其中写到的点心杂食有四五十种,菜肴五六十种,具体叙述烹制法的则有来旺媳妇的"烧猪头肉",常峙节娘子的"酿螃蟹",应伯爵的"红糟香拌鲋鱼块"之类。但《金瓶梅》却远远不如《红楼梦》中的菜叫得响,现在北京数家大饭店都竞相开办了"红楼菜","红楼梦糕点"及"红楼梦酒"也相继问世。这是因为《金瓶梅》长期被列为禁书,知名度低,再就是《金瓶梅》太俗,其食品享受者又多是粗俗不堪之人,所以书中肴馔也引不起人们美的联想。试想西门庆吃的"卷饼银丝鲜汤"怎么能与宝二爷喝的"莲子羹"相比呢?《金瓶梅》与《红楼梦》的区别在于,《金瓶梅》描写的饮馔反映了市井饮食文化,而《红楼梦》描写的饮馔则反映了贵族饮食文化。 下面就请看《水浒传》中市井百姓的饮食生活: 武松在阳谷县巧遇兄长武大,被武大邀回家去吃住,嫂子潘金莲见武二一表人才,心生邪念,于是殷勤相待,"顿羹顿饭"也置酒买肉,欢天喜地服侍武松。 第四十三回,李逵回家搬取老母亲,恰待要行,"只见李达提了一罐子饭来"。 第四十六回,杨雄、石秀、时迁离了蓟州之后,有天行到郓州地面,天色渐晚,于是便在一所靠溪的客店住下。小二哥放他三个人来安歇,问道:"客人不曾打火么?"时迁道:"我们自理会。"小二道:"今口没客歇,灶上有两只锅干净,客人自用不妨。"时迁问道:"店里有酒肉卖么?"小二道:"今日早起有些肉,都被近村人家买了去,只剩得一瓮酒在这里,并无下饭。"时迁道:"也罢,先借五升米来做饭,却理会。"小二哥取出米来与时迁,就淘了,做起一锅饭来......小二便去里面掇出那瓮酒来开了,将一碟儿熟菜放在桌子上。第八十六回,解珍、解宝兄弟受宋江差遣,去山中找卢俊义等人。二人走进深山,天色向晚,只见乱山叠嶂,不见人烟,又行了几个山头,远远望见山畔一点灯光,二人直奔而去,见是几间草房,一位老婆婆在里面,并邂逅猎户刘二、刘三兄弟俩,煮了刚打来的獐子肉,并拿来酒食招待。 另有第六十九回,九纹龙史进潜入他旧日的相好东平州娼妓李睡兰家,李睡兰收了史进给的金银,"且安排些酒肉相待"。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窥见《水浒传》中市井百姓饮食生活的一斑。市井百姓分三六九等,像李逵母亲是赤贫,每顿也就是一罐子饭;像潘金莲那样卖炊饼小有收入,改善生活时也能吃上酒肉;李睡兰卖身典钱,生活上也是衣食无虑;靠山吃山的猎户刘二、刘三家,打来獐子煮吃獐子,打来山羊煮吃山羊,家中也备有酒。这大概就是一般市井百姓的生活了。 从以上宋代各个阶层饮食生活状况看宋朝的饮食文化:宋朝的市井饮食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主要表现在饮食店铺众多,分类细,服务面广,饮食行业增添了文化色彩。饮食行业肴馔代表了当时的烹调的最高水平。北宋汴京著名的酒楼有七十二座,号称"七十二正店",主要为豪富贵官服务。而一些中型店铺,却是以价格较廉和具有特色的肴馔招徕顾客,如曹婆肉饼、薛家羊饭、梅家鹅鸭、曹家肉食、徐家瓠羹、郑家油饼、王家乳酪、段家燠物。还有以腌制菜蔬而名者,如"州桥炭张家"、"乳酪张家"即以"腌藏菜蔬"质量佳闻名。还有一些小店"专卖家常",如虾鱼、粉羹、鱼面之类。这种小店"欲求粗饱者可往,惟不宜尊贵人"(《都城纪胜》),其服务对象大概只是不起火做饭的市井之人。另外,还有只卖酒及下酒物的"脚店"(官、私经营的酒务、酒库、酒坊、酒户等开设的零售分店)和只卖一两味食物的小吃店,如瓠羹店、油饼店、胡饼店及各种包子铺,其突出特点是价廉,如"煎鱼、鸭子、炒鸡兔、煎燠肉、梅汁、血羹、粉羹之类。每份不过十五钱"(《东京梦华录》)。又很方便可以"即时供应"。至于肩挑手提,走街串巷;或罗列于市,市开而到,市散而去,皆唤做"杂嚼",是更为大众化的经营方法了。上述经营规模,如果以风味分类,便有南昧食品、北味食品、味食品等不同风味的店铺。《东京梦华录》写道:"北食则矾楼前李四家、段家燎物、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南方食物精美,欧阳修《送慧勤归余杭诗》云:"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以甘露浆。一馔千金费,百品罗成行。"汴京开设的南食店,不仅为来往江南的官僚、地主、客商服务,也促进了南北饮食的交流,提高了北方厨师的烹饪技术。汴京南食店主要经营"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等。川饭店"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还有专为佛教徒设置的素食店。 仅《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二书,所记汴京和临安二京市肆所卖肴馔就有五六百种之多。 宗教饮食文化 《水浒传》中的斋饭 说到《水浒传》中的斋饭,最先出现的鲁智深在瓦官寺向和尚要饭吃,和尚声言说已经饿了三日,鲁智深正无奈间,猛闻得一阵香气扑来。 "智深提了禅杖,踅过后面,打一看时,见一个土灶盖一个草盖,气腾腾透将起来。智深揭开看时,煮着一锅粟米粥。" 而霸占了瓦官寺的道人丘小乙,却"挑着一担儿,一头是个竹篮儿,里面露些鱼尾,并荷叶托着些肉;一头担着一瓶酒,也是荷叶盖着"。 智深随后跟着,进入方丈后院,只见"绿槐树下放着一条桌子,铺着些盘馔,三个盏子,三双箸子。当中坐着一个胖和尚,生得眉如漆刷,脸似墨装,膳胞的一身横肉,胸脯下露出黑肚皮来"。 赵员外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由于赵员外经常向寺院施舍钱财,所以寺里的智真长老对赵员外很重视,"叫备斋食,请赵员外等方丈会斋"。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智真长老与他摩顶受记道:"一要皈依佛性,二要归奉正法,三要归敬师友,此是'三归'。'五戒'者: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智深也一一应下。但在五台山上住了四五个月后,就受不了了,独自走出山门,寻思道:"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叫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口中淡出鸟来!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巧遇上一个担酒的汉子将两桶酒挑上来。 智深问汉子多少钱一桶,那汉子知道寺院的规矩,于是便不卖酒给他。智深不由分说抢了酒来,喝下去一桶,并在大醉后打了看门的门子,伤坏了藏殿上的朱红桁,遭到了长老的责难。智深不思悔改,数月后不顾戒规,又吃得大醉而归,打塌了亭子,又打坏了金刚,被长老打发到东京相国寺去看了菜园子。 所谓"斋食",就是佛教徒食用的素食。 裴如海在报恩寺请潘巧云父女,喝的是"白雪锭器盏内,朱红托子,绝细好茶",吃的是"希奇果子,异样菜蔬,并诸般素馔之物,排一春台",还有施主专门奉上的好酒。看来寺里也不是绝对不喝酒的,一般的小和尚必须遵守寺规,而住持方丈之类大概环境相对宽松些。 第五十二回,《戴宗二取公孙胜,李逵独劈罗真人》中,公孙胜招待前来请他上山的戴宗、李逵时是"安排些素酒素食相待"。 素酒素食是何物呢?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返回后,唐太宗于东阁设宴欢迎: 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菜菔,芥茉拌瓜丝。宋朝的素馔较前朝更加丰富多彩。 素食--佛徒的饮食 素菜的发展及形成体系,其问佛教徒大有功劳。佛教徒本无素食规定,因为僧侣托钵乞食,对于食物的荤素并无选择的余地。佛教初人中国,佛教徒食品也没有严格的 规定,后来,南朝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大力提倡素食,禁止僧侣食肉,认为食肉就是杀生,就是违反佛教戒律,并靠皇权势力对饮酒食肉的僧侣加以惩处,于是,佛教寺院禁断了酒肉。僧侣常年食素,也影响了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有的常年食素,有的初一、十五吃素。吃素人数的增加促进了全素肴馔的发展。 到宋代,素菜渐被视为美味,特别是受到士大夫的推崇。在素菜中主要起赋形作用的豆腐、面筋开始被重视并引入烹制菜肴。如果没有豆腐(包括豆制品)与面筋,素菜恐怕还不会成为体系。 宋人重素食。北宋、南宋的首都汴京、临安都有专卖素食的饮食店。《都城纪胜》说:"素食店卖素签、头羹、面食、乳茧、河鲲、脯、元鱼。凡麸、笋、乳、饮食,充斋素筵会之备。"《梦粱录》亦载有"荤素从食店"卖"头羹"、"五味熬麸"、"山药元子"、"假羊事件"(事件即鸟兽脏腑),由此可见"托荤"菜肴已形成系列。《梦粱录》记载:临安专卖素食的店铺经营的素肴馔有三四十种,鸡、鸭、鱼、肉皆有仿制品。 市井的饮食行业为满足佛教徒的需要,经营和发展全素肴馔。僧侣聚居的寺庙,特别是僧徒众多的古寺名刹,有充裕的闲暇和雄厚的经济力量,也会研究创造出与其个人口腹相关的全素肴馔。例如唐以后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宗派是禅宗,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一生倡导素食,注重僧侣斋饭,委派得力僧众置办伙食,要求三餐搭配,四季相宜,创造出了有名的"三春一莲",即"煎春卷"(馅用豆腐干、面筋、野菜,皮用青菜叶或油皮)、"烫春芽"(用"佛香椿"的嫩芽制成)、"烧春菇"(用松蘑、荸荠、春笋烧成)、"白莲汤"(用寺后白莲峰顶莲池的白莲制成)。这是较早的寺庙名肴系列。 清代一些寺庙中增添了以干鲜果品为主料的菜肴,《清稗类钞》记载: 乾(隆)嘉(庆)间以果子为肴者,其法始于僧尼,颇有风味。如炒苹果、炒荸荠、炒藕丝、炒山药、炒栗片,以及油煎白果、酱炒核桃、盐水熬落花生之类,不可枚举。 以干鲜果品为菜是否始于清中叶,尚待研究。宋《山家清供》即有"樱桃煎"(主料为樱桃)、"橙玉生"(主料是雪梨、香橙),但在尼僧庵堂中得以发扬光大则是确实的。果肴以甜酸者为多,往往用来佐酒和醒酒。有的果羹几乎成为一些规格较高的筵席上不可少的压桌菜肴。 士大夫在素食推广中起了很大作用。清末薛宝辰撰有《素食说略》,专门论素食的意义,并介绍了一百七十余种全素肴馔。作者认为食素不仅贯彻了佛家不杀生的戒律,体现"仁者之心",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应该承认,素食大多寡淡无味,要使它得到推广,必须烹调得法,才能使以豆腐、面筋、蔬菜等为主料的肴馔如珍馐美味。薛氏著此书有为素食争取群众之意。 书中所介绍的全素肴馔多为家常饭,而且多是北京和陕西风味。如"粥"、"饭"、"饼"、"面条"、"玉米粥"、"炒油茶"、"炒面条",均为日常所食。"山东白菜",即北京的素炒白菜,"菜菔圆"即陕西的豆面萝卜丸子。可知此书为一般读者而著。该书也介绍了少量较为华贵的素菜。这些肴馔比较精致,可用来款待贵客。如"罗汉菜",亦名罗汉斋,即用蔬菜瓜果之类,与豆腐、豆腐皮、面筋、粉丝、金针菜、香菌等十八种于鲜原料制成,有仿佛祖弟子十八罗汉之意。 佛教寺庙的饮食文化不单单是素食,僧侣们还有一系列独特的饮食意识和进食方式。 《百丈清规·日用轨范》中云: 吃食之法,不得将口就食,取钵放钵,并匙箸不得有声。不得咳嗽,不得搐鼻喷嚏;若自喷嚏,当以衣袖掩鼻。不得抓头,恐凤屑落邻单钵中。不得以手挑牙,不得嚼饭啜羹作声,不得钵中央挑饭,不得大搏食,不得张口待食,不得遗落饭食,不得手把散饭,食如有菜滓,安钵后屏处......不得将头钵盛湿食,不得将羹汁放头钵内淘饭吃,不得挑菜头钵内和饭吃。食时须看上下肩,不得太缓。 这些规定或为进食清洁,或为食相雅观,或为考虑与他人的关系,总的精神在于保持进食时的肃穆气氛,并在这种气氛中加深宗教意识。 宋代理学家程颢游少林寺时目睹僧徒们威仪济济,进退合度,以为三代礼乐尽在其中。在这种肃穆的气氛中进食,自然会感到人的渺小,并增加对佛的皈依之情。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对宋代宫廷、官宦、贵族、士大夫、财主、市井平民及宗教的饮食生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从中可以看出,人们的饮食生活不仅受地域的影响,更受到其经济状况、文化教养、宗教信仰的制约,因而形成了具有阶级和等级差异的饮食文化。
互动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浏览次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是谁写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