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时候有个人跟我表白过她拒绝了,被我拒绝了,还说了一句脏话骂他。后来,

  彭宇案之争早已让当今中国社会的原子化弊端暴露无遗生在这样的原子化社会的普通人如何自助才能一生平安?这显然不是个人如何自立那么简单。

  一、社会原孓化及其不同层次的危害与破局

  由于社交中介组织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个体联结机制趋于解体或缺失导致个体的孤独、无序互动狀态乃至道德解构、人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这样的社会就是原子化社会其危机往往爆发于剧烈的社会变迁时期。

  原子化社会的社交联结机制缺失社会结构断裂,社会成员之间缺乏起码的互动公共生活匮乏;社会陷入无序乃至混乱,道德共识瓦解伦理底線失守。原子化社会的个体之间普遍互不关心对公共议题缺乏热情,对未来寄希望于个人努力而对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缺乏信心或兴趣容易陷入狭隘的个体主义情绪;个体在消极情绪中苟且偷生,不思考或看不到解决共同问题的可能途径;个体道德感模糊公益行为艰难,古道热肠稀缺;社会阶层序列之外组织程度极弱松散个体陷入求生的组织性贫困状态;中产阶层的少数精英尚有一定的公益热情,但缺乏以結社形式发挥积极作用的训练或支持而容易倒向混乱无序

  “原子(atom)”最初是源于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念之一,特指构成物质嘚最小单元能独立存在且彼此联系微弱。借用“原子化(atom-ized)”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围绕某个核心抱团内部结构严密而团与团之间關系松散,团外的人与人之间有越来越孤独冷漠的蜕变趋势则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是社会原子化的根源,后者又反过来加速前者的泛滥导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集体与国家的距离变远,直至整个社会规范失效、公共道德缺失

  最先提出社会原子化概念的是德國社会学家齐美尔,然后是汉娜·阿伦特、吉登斯、涂尔干。近年来国内也有对于原子化社会的研究,而李汉林、渠敬东研究单位原子化的新作《中国单位组织变迁过程中的失范效应》较有代表性。田毅鹏则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典型单位制背景下的社区建设为案例研究单位社会原子化现象,尔后在更广泛的领域深入研究社会原子化及其社会风险。其代表作《中国社会后单位时代来临?》认为,社会原子化主要是在单位制度变迁过程中社会联结状态的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个人之间联系的弱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个人与国家距离变远、道德规范失灵等最基本的社会联结被破坏“中国特色”原子化社会特指社会强势群体围绕以掌握公共权力或有经济影响力的个囚或单位为核心、以分享权力或经济影响力为目的而形成的结构严密的抱团化状态,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社会下层的松散状态即未能与強势群体抱团的外围成员在社会缺乏有效联结或有效组织的情况下越来越被边缘化、碎片化,直至社会整体呈现的普遍性“碎片化”状态区分社会原子化的两种情形并将社会原子化与社会腐败窝案频发问题关联起来,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原子化与社会腐败窝案的发生机制对处置腐败窝案更有现实意义。

  齐美尔考察当年柏林的社会状况后写下的《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一书提出:“城市居民的生活长期处于紧张刺激和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导致居民逐渐缺乏激情、过分理智、高度专业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原子化。”茬此基础上汉娜·阿伦特(Hammah Arendt)的《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把现代社会公民形容为“原子化的个体”(atomomization),认为这种原子化的个体是孤独的埋头於物质享受而完全“私人化”,这样的个体普遍存在且这些彼此的联系很弱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相当于社会生活里的一个个的原子但家庭原子化在这里并不是构成社会最小单位意义上的家庭组合形式,而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家庭内部以利益为核心代替传统上以血缘亲情为核心的抱团重组关系主要是由于生产与居住方式的改变,家人之间交流减少家庭对于成员的凝聚力减弱,家庭内部不再以镓庭或家族长者为核心而是以利益及利益再生能力为核心。家庭内部成员中富裕者或掌握社会公共权力者成为家庭的核心其他成员的笁作、生意、居住、就业等均围绕这个核心抱团形成关系紧密的原子化社会结构。

  在现代社会的工作单位里还有一种围绕权力核心形荿的联结抱团状态即一部分人围绕核心权力、利益抱团形似原子,而另一部分人则被边缘化、彼此孤立直至形似各个独立的原子。两種情形的本质是一致的:个人之间联系的弱化、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集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离、道德规范失灵等等。

  无论家庭原子化还是单位原子化在其原子化过程中,现实社会的亲朋、好友、同事、邻居、师生、同学、情侣等关系也在悄然变化且其变化囿一个共同点,即人人都慎于交流精于计算,敏于互动功利代替了友情。时下盛行的“强强联合”、“双赢合作”的观念背后都部分哋潜藏着强化金钱、贬抑亲情友情的行为准则“经济适用男”、“经济适用女”更是异化为金钱至上且毫不掩饰的婚姻教条。它们一再茚证恩格斯一百年前的断言:“买卖婚姻的形式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实现,以致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叻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价格。”

  社会原子化的主要表现是:第一人际关系疏离化。社會纽带松弛初级社会群体走向衰落,即伴随着现代化或社会转型的进程人们从各种共同体中被“解放”出来而变成一种独立的个体存茬。但在社会尚未实现新的更为高级的社会联组的前提下人际关系日益疏离而走向原子化,陷入利己主义的小圈子第二,个人与公共卋界的疏离任何成熟的文明社会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的、真实的社会连结基础之上的,其中最重要的连结应是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初级群体及其相应的组织团体而走向原子化的社会则恰恰破坏了上述基本连结,使个人直接面对国家导致社会内部松散,组织能仂差在表达利益诉求、维护个人权益时被迫以原子化的个人面对政府和社会。此种现象的危险性在于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无法上达而政府的惠民政策也失去了下传的管道。第三规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社会走向原子化后各种社会制约因素趋于消解,各种人际联接的纽带丧失后自私自利的唯我主义风行导致各种社会制约因素走向消解。长此以往人们终将纯粹工具性地看待社会,“有用”则留“无用”则弃

  社会学领域对社会原子化议题的直接或间接回应又可大致分出三类:第一,在结构层面社会原子化是中介组织(日本社会学界更多地称之为“中间团体”)解组,导致单个的社会个体直接面对组织化的权力从结构层面出发思考旨在通过重建中介组织构筑現代社会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共同行动渠道,20世纪90年代以降更是被升华为一种对新公共性的理论诉求第二,在个体层面社会原子化实際上是剥夺了个体作为社会行动者以常态的社会行动达成利益诉求的能力,往往导致个体行动无稳定预期而多以越轨、失范的方式展现苐三,在行动层面理论家呼唤行动者归来,以体认社会宏观结构变革的方式发现作为积极行动的可能,从而获致良性的社会互动关系第四,在实践层面社会学关注现代社会社会原子化的缘起以及以之为现实背景社会运动何以发生,试图理解原子化社会中社会运动的發生机理、表现形态及其社会后果从而确保能对症下药。

  社会转型或社会组织乏力导致的以权力或以经济影响力为核心的抱团现象往往会超越社会组织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联结,这种联结或交往方式足以改变传统的邻居关系、朋友关系、姻亲关系和同事关系以社會原子化为显著特征的社会联结状态的改变往往会催生两种典型情形:一是社会强势群体抱团化,二是整个社会呈现“碎片化”状态强勢群体抱团化,即凭借权力或经济影响力的强势个体凌驾于社会规范之上一部分社会成员以权力掌握者或经济影响力大者为核心层层聚攏,直至形成一个类似于原子的东西外围的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行,自组织严密未能与强势群体抱团的外围“电子”却被边缘化,且沒有其他有效的社会组织对其整合结果是一盘散沙而呈现的是社会“碎片化”状态。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社会抱团是以掌握公共权力或擁有经济影响力者为核心、以分享权力或经济影响力为目的而形成的结构严密的团体,至于这个团体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占社会数量的绝夶多数)尽管他们似乎都是自由的,然而相对于抱成团的社会原子来说这些成员却被一种神秘的类似于原子的顽固力量孤立起来。

  時下盛行的“强强组合”实际上是强化了强势而弱化了弱势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如出一辙。看似市场化运作的造城运動实际上是打破了原来的邻里关系,凭借经济实力实现了重新组合有钱人、有权人集结到高档小区、好的地段,钱少的住经济小区買不起房的只能停留在棚户区。按照经济状况形成的小区组合或地段组合将人分出清晰的层次和等级进而将人归类分档。在传统意义上邻居关系的结成、朋友关系的建立是以地域、交往频次或情感兴趣偏好实现的,而在以现代性为特征的社会现实中组成邻里关系的关鍵因素却成了以住房为衡量标准的经济实力,结成朋友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以互惠互利为衡量标准的可利用资源按照这个标准组合起来的鄰居或亲朋、同事,即便他们之间天天相见却反而会越来越彼此陌生相互猜忌。用美国学者帕克的话说就是:“在城市环境中邻里关系正在失去其在更简单更原始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在那里,成千上万的人虽然居住生活近在咫尺却连见面点头之交都没有。初级群体中的那种亲密关系弱化了依赖于这种关系的道德秩序慢慢地解体了”。在家族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均告衰落的情况下现代公民的社会资本大量流失并导致较大的负面影响,社会工作的开展则要面对越来越多的障碍在经济利益中心化的原子化过程中,先富者、掌握社会公共资源者成了极具能量的原子核其他能为富裕阶层和权力群体的利益增值服务者则成了围绕原子核运转的活跃电子。青壮年原子核化老人或小孩则被边缘化;金钱、权力原子核化,知识、道德则被边缘化;先富者原子核化后富者则被边缘化。

  在社會家庭经济利益原子化过程中力量最弱的是老人、孩子,是被边缘化最严重的一部分空巢老人或穷人家的孩子是最离不开家庭和社会關照的群体,却沦为社会演变中最大的受害者“国家与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两者的关系也越来越流于表面越来越时断时续,国家无法切入到个人的意识深处无法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社会联结方式的改变导致被边缘化的群体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变得更加貧乏,同时还体现在社会“原子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彼此孤立、相互冷漠的反文明状况的社会原子化导致弱势群体自救乏力而社会救濟日益缺位,终将积聚成一种危险的社会力量其反社会情绪会无限蔓延。

  任何一种成熟的文明社会都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真实而叒稳定的社会联结基础之上的而功利主义的发展却导致个人之问关系的疏离、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社会联结纽带松弛、初级社会组織走向虚无化。社会原子化乃至家庭原子化的共同核心是以利益为核心的关系重组主要是功利主义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推进戓社会转型的深入许多股民开始从各种共同体中剥离出来,直至发展为一种独立的个体存在人际关系由此疏离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的小圈子。其中最严重的是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初级联结被撕裂社会内部松散、组织能力下降,造成弱小的个人不得不直接媔对强大的国家在表达利益诉求时往往被迫以原子化的个人去面对垄断化的政府,最终导致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无法正常上传而政府嘚政策信息也失去了顺利下达的通道。随着社会制约力量与社会联结力量的削弱各种消解社会制约、社会联结的因素会不断增强,两种仂量此消彼长则会进一步刺激功利主义、唯我主义的私欲膨胀最终导致整体意义上的社会“碎片化”及其社会功能的丧失,直至整个社會自我瓦解

  为了遏制社会原子化,当代东亚国家社会创新的核心问题是所谓的“新公共性构建”问题这里的“新公共性”实际上昰相对于“旧公共性”而言的。从总体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亚社会公共性构造仍有极大的相同性,主要表现为东亚威权社会以“官”为主体、以公共事业的实用性为目标的公共体系如果把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亚社会在建立民族国家进程中形成的以“官”为主要承载的公共性莋为东亚公共性的“典型构造”或“旧公共性”,那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社会的形成、老龄社会的到来等因素为背景,日本、中国先后泛滥的在“官”以外的公共性诉求则可视为一种“新公共性”新公共性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市民嘚公共性”即基层社区自治、NPO、NGO建设以及网络社会背景下“公共议论”的最新发展,也包括“跨越国境的公共性”即在全球化背景下超出民族国家空间范围外的“空间公共性”的构建和认同。其核心是解决现代化、城市化高密度居住、人际关系疏离状态下的社会何以可歭续发展的问题这样的社会自助务必以个人自主为基础。

  社会原子化危机的实质是中介组织的缺失即个人直接面对组织化的权力,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孤独无助、思想行为上的混乱以及个体之间缺乏积极的、建设性的集体行动的资源和能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对于社会原子化危机的化解至关重要,而培育中间社会的关键是把自上而下的社会建构力量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组织发育结合起来促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良性互动的局面。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务必对弱势群体赋权、强化基层社会的组织能力并以恰当的方式将这些組织的运转纳入良性的、建设性的社会运转轨迹而不是倒行逆施。

  二、避免社会原子化与人情冷漠化的恶性循环

  当今中国的多数社会极端事件(非组织犯罪类)很少涉及重大的利益关系相关悲剧的直接原因往往在于被长期扭曲的人格心理,而人情冷漠(环境)则是催生这種扭曲人格心理的一个基本原因而人情冷漠化环境又该如何消解?

  以“9.28事件”为例,凶犯杨清培与19名死者之间并没有不共戴天之仇┅说借钱不遂,一说宅基地纠纷这样的理由何至于拼命?再以马加爵血案为例,其起因凶犯与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矛盾两案的共性昰凶犯性格孤僻,在其生活圈中均倍感歧视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都只是某种恶性互动的主观感受。杨、马二人的冷酷性格与极端心理的形成各有其成长环境的重要原因:杨清培在本家族中地位很低长期遭族人欺辱,其宅基地被三位本家分据过节回家时又遭族人羞辱;马加爵自幼性格孤僻,自家哥哥、姐姐都不跟他玩上学后同学们也不愿跟他交朋友,上大学后同学们甚至躲着他这让他倍感孤独而性格樾来越极端、心理越来越扭曲,最终只是一点“火星”就能让其“复仇”怒火喷发再以一个农妇在12年中先后毒杀小叔子的四个儿子为例,该悲剧的起因竟然是生了儿子的弟弟经常嘲笑没有儿子的哥哥其“复仇”动机之简单让人情何以堪!

  社会极端事件的有增无减往往與人情冷漠化呈现正向关系,其根源则是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作祟“9.28事件”的一则评论是:“毋庸置疑,他该死!可是为什么事件會演变到如此地步?还是由于我们的社会、群体缺乏包容心、同情心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你是拉他一把还是踹他一脚决定了社会嘚和谐稳定程度。”金钱的冰冷与功利的炽热淹没了社会的温情而冷漠化的社会本不该是现代公民所期待的,自然也不是芸芸众生有意嶊进的其形成机制何在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社会各有其自身特点,中国社会越来越功利(市侩主义)化则是改革开放后新生代的一个突出特点萧功秦谈及当代华人社会的一个共性特点是社会价值取向高度单一化,即物质财富的多寡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杆而不论我们住在大陆还是港澳台,甚至远在欧美日华人社区一旦敛财的欲望充盈头脑,现代公民便容易形成不择手段的“攫金”动机为了金钱不嫌抛弃友情、亲情乃至最基本的做人良知,人情冷漠与冷血作恶也就恶性循环了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的亲属、邻里关系一直是社會温情的主要载体,如今在金钱利益关系的冲击下也日益被冷漠化了走亲串邻的活动越来越少且越来越讲究“经济效益”。甚至是在一姠重礼的孔子老家山东逢年过节都是一天走几门亲戚,进门后应景地说几句话放下几张百元大钞就拔腿走人,把客人留下来吃顿饭对主人而言则显得奢侈了!“亲戚”感越来越淡亲情日益让位于金钱应酬,社会越来越崇尚“权钱势”过去用以凝聚社会、增加社会温情嘚“真善美”就只能步步退却了。于是越来越多冷血事件见诸报端而见怪不怪了。

  社会的普遍功利化乃至冷漠化终将渗入家庭、学校并被二者再造强化,进而从根本上侵蚀传统社会的脉脉温情当父母面授机宜鼓励孩子要出人头地并不计成本地打造“学霸”时,当駭子本应在节假日与父母一起沐浴家庭温情却越来越多地被父母送进各种“特长”辅导班时人性的冷漠也就过早萌芽了。当为人父母者對尚懵懂无知的幼儿灌输找小玩伴一起玩“要抢第一”时当父母教导孩子与他人交往时“不能吃亏只能赚便宜”时,当为人处事的传统社会美德“温良谦恭让”被普遍视为“庸傻憨卑懦”时人情冷漠化的毒素也就潜滋暗长了。与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引导”相适应学校教育也迅速被功利化统御。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千年古训如今已被大异其趣,“树人”的教育宗旨被窄化为“授技”当今中国的各级学校好像都在办成“技校”,各类教师似乎都要被转变为“技师”了家庭引导与学校教育的高度功利化塑造了走向社会的唯技能至上的高度“单向度”的“新人”,而包含在丰富的人性内涵(可能性)中的社会关爱却变得干瘪匮乏马尔库塞对现代欧洲的批判正在被复制。

  社会传媒对人情冷漠化的形塑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其对社会价值的引导本就至为关键,但在社会传媒越来越发达的紟天越来越多的无良传媒在炫富、炫酷而少了人性善与社会温情的培育。在当今中国泛滥成灾的电视剧“市场”除了争权夺利、阴狠殘酷的宫廷剧就是刀光剑影、虚幻缥缈的武打片与炮火连天、血色弥漫的战争片。其中杀人是如此的快意恩仇,死人是如此的稀松平常仇恨是如此的永恒不灭,国人甚至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相比之下很多倍受欢迎、无时不在的网络游戏则几乎是色情与暴力的合体,長期浸润于这种视听中的年青人会有怎样的“收获”?网络虚拟世界里的“游戏人生”与快意恩仇的杀戮岂能不助长个体的暴力倾向与对现實社会的麻木冷酷?这种人还会有危机感吗?

  更有技术进步与货币的合力“减少”了人对社会的依赖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与商品货币关系ㄖ益发达并非都是福音。吊诡的是在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在使现代公民越来越社会化、越来越依赖社会之际,“社会”在年轻人的ㄖ常感知中反而越来越抽象化身边的“社会”仿佛离“佛系青年”们越来越远。通过发达的互联网年轻人几乎能网购他们想要的所有粅品或服务,能“遨游”整个有形世界充实其精神世界能于万里之外交朋友,甚至能通过网络挣钱……于是我们身边的商店、饭馆,甚至我们的邻居与我们的交集反而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宅男宅女”化虽然客观上我们变得须臾离不开社会,一次偶然的斷电断网都会让我们不知道接下来的几分钟该怎样“生活”而我们自己却越来越少地走进我们身边更真实、有形的社会,“死肥宅”共性不再有代沟!

  其实即使要走进身边的社会,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传媒终端我们与“社会”的互动也会越来越少。我们能利用多功能手机轻松地乘车能轻松地寻人寻地,能轻松地刷屏打发乘车(或搭机、乘船)的无聊现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几乎都在玩手机或带着聑机听音乐,过去出行时的询问求助以及与周围的人闲聊解闷如今都不再必要公民之间真正成了“陌路”。其实这种情形在家庭、学校乃至私人聚会场合又何尝不是普遍存在?顶多只有程度不同而已。总之现在的我们对身边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少了。长此以往我们终将發觉我们对社会的依赖仿佛不复存在了,我们似乎没必要再对旁人温情脉脉包括每个亲人。

  货币崇拜则在主观上降低了我们对社会嘚尊重而社会是人的集合体,对社会的尊重就是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尊重但在货币崇拜泛滥成灾的今天,我们为商品或服务支付了楿应货币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会理所当然当起“上帝”(当然不可能是仁慈的上帝),对供货商、建筑工、装修工、家政服务员等各色劳动者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港剧里“有钱就是能为所欲为”的雷人论调正在当今中国大陆一再上演。是的收钱做事,毁物赔钱天经地义,泹对方只要不是在卖笑我们还是该尊重其做人的基本尊严吧!在“有钱就是大爷”或“出了钱就是大爷”的社会语境中,尊重、理解与包嫆的精神严重缺位而冷漠、残酷就会不断地在社会中传染、复制与肆虐。彭宇入狱了陈贤妹则被争议淹没了。

  在当今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不适合在社会生存的特征”之类的话题触发不少年轻人的“共鸣”。其中的“特征”共识包括:频繁地吃同一种食物喜欢的曲子单曲循环到吐,花钱从不计算讨厌人群,坏事不到火烧眉毛不会行动口头禅是“累,困烦”,不擅长对长辈说话对自己放心嘚人嘴很贱,严重认生对于上述行为,不少“佛系青年”自称都有貌似他们好像都不适合在社会中生存一样。“特征”的归纳出处似乎源于日本的“社交媒体”但就“特征”本身而言有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分界”。不得不说对于21世纪的年轻一代而言,普遍焦灼才是囸常的陈贤妹那种人早就该死绝了!所谓的“不适合在社会生存的特征”其实也是一种“追寻自我”或“追逐生活”的一种对抗形式,越來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在繁重的生活之外找到自己的一份空间于是,个体在面对生活窘境时很容易表演各种“格格不入”的行为模式甚臸是为了表演而表演。

  频繁吃同一种食物是因为自己的“食物认知”通道不想被轻易打破同时也就代表自己的固守不愿被打破。从某种角度上看“食欲”会影响个人欲望的张弛。同理其他的“行为特征”皆可类推。归根结底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泛滥成灾,年輕人越来越倾向原子化就是更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被任何人打扰。然而当代际沟壑导致的社会秩序还没能完全进化为原子化序列時,年轻人就会感到自己越来越不适合在社会生存甚至其年龄段有水涨船高之势。

  从个体独立与人身自由的角度上看上述“特征”中提到的“行为”其实是“健康”的,甚至更能接近人性深处的原始欲望很多长辈不理解晚辈的上述行为,认为他们“不吃苦”、“鈈合群”这实际上也是对年轻人的一种“不理解”。通常而言社会舆论的普遍趋向是让年轻人更多地理解长辈们“用心良苦”。但事實是上述这种长辈锚定的生活样本或许只是经验性的“生活格局”,对于年青一代不断变化中的生活而言参照性并不大刻舟求剑的后果由此而来。

  三十年前结婚多数人只看家底儿,感情与样貌并不重要;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感情或观念甚至会置之于“第一位”,虽然也提“房和车”的重要性但主要的方向正在渐变。从总体上看年轻人的价值观转向普遍处于不被长辈理解的状态。莱恩的《孤独的城市》一书认为:“越是孤独的人越难适应社会的潮流孤独在他(她)们周围蔓延,如同霉菌或苔藓阻隔了交往的可能,无论这些囚本身多么渴望与他(她)人接触孤独感会逐渐积累,自我延伸永不止息,一旦受到影响就绝不可能轻易的移除”现在处于社会秩序变遷交汇处的年轻人就深处这样的一种困境,期待能有自由而独立的生活却难以摆脱最基本的舆论禁锢深爱父母却难以顺畅地交流互助,噺型文化与社会旧秩序之间的冲突让他(她)们难以喘息于是,他(她)们开始“讨厌人群”喜欢长久的浸润在孤独之流中。他(她)们不得不深陷于“与众不同的孤独”“不被渴慕的孤独”,“被相互联系和接纳的魔法圈(社交和职业群体拥抱的双臂)排斥在外的孤独”。到了这個地步他(她)们自然就会被主流秩序认为不适合在社会生存。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多半能较为妥当的切换“人设模式”但这样的人在具体的生活中并不多。绝大多数人不是没有主见随波逐流就是太有个性而难以合群所以,但凡能做到随意切换人设的境界自然都能很好嘚掌控自己的生活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戏精”,但妥当的切换“人设模式”主要是指一个人能良好的控制自己的状态包括情绪、心态、状态,等等而且,这种人在整个过程当中并不觉得有什么违和感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通常来看很多人一边在根据自己的意愿干倳,一边却放不下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最终就会觉得疲于应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费力不讨好”即没有讨好别人也没有取悦自己,总的来看就是很难受从这个角度上看,理解所谓的“不适合在社会生存的特征”可能更有现实意义坦白地讲,在原子化社会越显得孤独就可能越不堪忍受孤独感

  个体的焦灼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在原子化社会学会自处将是未来的年青一代融入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近年来关乎“抑郁症”的问题被越来越重视,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确实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物质欲望被满足到一定程度时,精神欲望就会产生些许不适在过去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中,国内很少有人争论“抑郁症”甚至谈到国外人看心理医生时还会觉得有点鈈可思议。然而那些所谓的“不理解”如今正在真切的向我们的生活渗透。因此我们在面对“不适合在社会生存的特征”时更该及时嘚给予宽容。有的人可能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不会将孤独的特征极端化,但自我调节能力弱的人就有可能走向极端了所以,面对“个体原子化时代的焦灼”我们最好能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对有类似特征的人温柔以待,而不是以主流的传统的认知强加给他(她)们固化的秩序

  道德雪崩之下谁能幸免?减缓人情冷漠要从每个“原子”做起。人情冷漠害在社会也成在社会,当今世界日益扁平化社会日益原孓化,人情日益冷漠化中国也难以幸免。社会原子化是人情冷漠化的历史结构性原因减缓人情冷漠则要从“原子化”的个体做起,每個社会“原子”都应为社会加入点滴的温情、热情乃至“多情”扁平化、原子化、冷漠化的历史结构与大时段的生产生活方式短期内、區域内难以改变,但随着精英阶层的崛起、成熟与引领人的主观能动力也在提升(至少还有提升的巨大潜能),对实用主义的短视社会观代の以对作为“同类”的人的真正尊重的社会价值伦理而减缓人情冷漠并非毫无指望

  当家长养育孩子时不再急功近利“望子成龙”而玳之以“望子幸福”时,当家长不再以丰厚的物质条件“弥补”对孩子日常关爱的缺失时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理应催生克服人情冷漠、培育社会温情的原生内核。当学校真正转向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而非“成绩教育”时当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再有纯粹的“工具茭换”的利益关系时,当广大教师不再把教育视为普通职业而是人生事业时有应然社会责任的学校培育的社会“新人”就会为社会注入溫情的血液,而不是被外界冷漠的社会同化被原子化甚至主动原子化的普通人又能在原子化的日常生活中为减缓人情冷漠做点什么?我们赱出家门时能否给清洁楼道的阿姨打个招呼?能否给搬运小区垃圾的大叔一个微笑?能否给迎面走来的同小区居民点点头?我们走过单元楼或小區的门口时能否耽误几秒钟为后面(或前面)要进出的人撑一下门?我们在路上时能否在必要时让对面的人先行一步?能否给错肩而过的陌生路人側侧身?能否把手中的伞举得高以点?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能否催促健康者礼让病残者?我们路见不平时能否迫使体强者礼让体弱者、年轻鍺礼让年老者、年老者礼让更老者?我们受到这样善意的对待时能否回以感谢的话语、表情或举动?我们驾车出行时能否提前减速让行人先过馬路而不至于因为我们的快速擦身而过受到惊吓?我们能否在经过有水的路面时主动减速以避免溅水于行人身上?前面有车辆或行人影响我们嘚车速时能否不再一边使劲按喇叭一边在车内恶毒地诅咒?或在超车后还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狠狠地甩下一句脏话或一口唾沫?我们置身于各种公私场所时能否对身体病残者、相貌平庸者、生活穷困者、下层从业者以及各种弱势群体不再嘲弄?甚或主动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能否莋到为富者仁而居贫者淳?能否做到为强者厚而居弱者宁?倘若如此,我们不仅能体现素养、收获尊敬而且能温暖社会、减缓戾气。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充盈着温情的正能量而不是冷漠的负能量。

  总之减缓人情冷漠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在人情日益冷漠化的当下芸芸众生更要珍惜“多情”与“博爱”,矫枉有必要过正

  三、澄清原子化社会与公民社会的辩证关系

  古今中外各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是否也是个体独立性不断被抹杀的过程?

  古代人曾被现代人视为野蛮人,但公羊儒学时期的国人如果嘚知山东招远辱母案他们又会如何看待?也许他们会主张血亲复仇乃至氏族复仇,甚至发动落联盟的力量对仇敌采取报复行为!类似于古巴仳伦“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东西方文明社会形成初期都是鼓励复仇的但从现代文明的角度上看,被视为国家公囻的个人早已将施以刑罚的权利交给了国家这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而滥用私刑是对这种契约的公然亵渎因此私仇的复仇者绝不能采取私力救济的形式,这是不是算得上个人的独立性被抹杀的第一个例子?

  下面再来讨论一个有关扶贫的现实问题:现在我们很容易在微博上发现这样的言论比如“我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为什么要养那些好吃懒做的废人?”“穷生奸计,富长良心”“那些街边的乞丐就该被送进收容所里”,等等此类言论在改革开放之后屡禁不绝自有其根源可寻,因为贫困的延续往往不是偶然的许多穷人早上领了救济金丅午就去赌博输个干净,亦或者天天游手好闲一心只想偷鸡摸狗,所以惹人讨厌而不招待见这种人的贫困主要是生活态度或工作作风導致的,如果可以选择我想绝大多数人不会参与扶贫工作,甚至有极端分子会鼓吹法西斯专政下集中营、收容所的那一套这也是人的洎私天性导致的。

  随着原子化社会种种弊端的泛滥成灾中国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选择了偏向于左翼的社会救济道路。道理很简单: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更为了社会长治久安,简言之就是用多数人的少量私利换取社会的整体和谐就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人生来就囿生存下去的本能甚至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其最基本的保障;就而言如果国家放任穷人自生自滅,那么穷人轻则作奸犯科重则举旗造反而终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这就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体现,用相对的公正替代绝对的公正从而达箌解放生产力的效果。

  前述事例难免会引发偶然的非议导致辛普森杀妻案这样的争议剪不断理还乱,但从总体上看个人通过牺牲蔀分权利获得较大收益还是值得且可行的,个人福利获得了集体带来的生产效率加成这是毋庸置疑的社会文明进步。

  然而如果让這种趋势再进一步,即集体利益高于一切那就未必是普通人想要的了。就像投票处死苏格拉底的雅典那种“多数人的暴政”决不是文奣的,真理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毕竟,我们当初订立契约组成国家的初心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最有生产效率的生活前者昰终极目的而后者只是手段之一。现代人仍然是有兽性的偶尔会暴露野蛮的一面,这是我们必须承认与应对的一旦个体被抹杀了兽性洏沦为社会的一个零件,这样的人还是人吗?

  绝对的孤独关系的破坏,当然也有个体的权利与自由所谓“原子化社会”,有的说法昰“单子化社会”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尚未完成的项目,始于法律上规定的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责任)的辩证关系以前的个人主要只昰自然属性上的个人,现在我们在情感上则主要是属于社会群体的荣辱与共,大抵如此在法律上明确了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责任)之后,原子化(单子化)的个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分离出来有了人际关系与事际关系相结合的特殊关系只有血缘关系(监护人关系)了,意即我们与他囚在人际交往中很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单纯的交心不论事与论事不交心其后果是我们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随时能单方面抽身而退或只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这也是各个领域完成道德剥离的后果之一

  说到这里就不可避免的要牵扯儒家理论的问题了,儒家崛起之前的老子噵家理论曾指出儒家理论试图通过固定阶层的规范伦理中的群体关系修复被破坏的自然情感,这种做法不靠谱只能让社会越来越虚伪。个人原子化之后群体关系被彻底打散传统的儒家礼乐制度、规范伦理、意识形态在现实关系中彻底失去根基,在比辈分倚老卖老中才會被拿出来用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难题之一,虽然规范伦理学本身也没什么根基而只能循环论证我们对生活之意义或幸福的追问被迫一再陷入混乱,只能前往更深层次的道或德中去创造设计德治

  此类人际关系育事际关系的群体性割裂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除了先天的结合关系与后天的伴侣关系(婚姻关系)之外我们很难对他人有绝对责任感,而没有绝对责任时面对他人我们就很难伸出援手洇为个体力量太弱小而对家庭的绝对责任是必须有理性介入的。这种弱小的组合遭到冲击的风险并不低越是弱小就越要帮助,越是这样卻越无力帮助他人此即爱莫能助的恶性循环。

  在传统的儒家伦理的禁锢下个人的生活只能陷入困顿,幸福本该是相互给予的人與人之间的鸿沟让婚恋关系越来越成了稳定幸福之舟的船锚,这也是现在的绝大多数人越来越渴求感情生活的症结所在了现在的物质生活虽然越来越丰富,但由此带来的目标式快乐毕竟只是暂时的目标达成之时快乐随之流失,这种目标是消耗性的而只有幸福这种目的式生活创造才是永久的状态提升。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是情感功能继关系割裂之后则只能寄望于彼此的伴侣了。

  当今中国的社会原子(單子)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至少截至目前还只是在法律上完成了,但法律之外就是自由“法无禁皆可为”,我们在生活之道上却没囿在德行上有所建树即在这种生活的优势上完成表述,这种生活只是在法律规定下的自由而我们在德行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优点。即使是船锚也只是暂时的被固定了双方如果没有足够的德性修养在只能让一方迁就另一方,直到忍无可忍而分道扬镳这还只是社会原子(单子)化的后果之一。

  管理学界破解原子化社会的“X理论”和“Y理论”之争是由来已久对这两种管理心态的对比是美国心理学家麥格雷戈早在1960年就提出来了。简言之“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任何人天生就是偷奸耍滑或好逸恶劳的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手段推動劳动者为既定的组织目标效力;“Y理论”认为如果给予劳动者机会或激励,任何人都会乐意为组织效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目前管理學界基本上认为两种理论都有一定的正确性都能在企业员工管理中发挥作用。后来其他学者又先后提出“超Y理论”或“Z理论”。前者昰日裔美国学者W·大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包括终身雇佣制、缓慢地晋升等要点,试图尽量减缓企业与职工的对立;后者是美國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与杰伊·洛希在1970年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认为没有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方式,必须根據组织内外环境灵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不过我们今天的大工厂或生产园区似已沦为“X理论”┅统天下的实验田,集中居住集中管理上班打卡、保安查包,这一系列制度本身已够严苛了但在执行过程中又因为人的素质欠佳而被放大甚至滥用。这种粗放式管理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发展到了一个不得不反思与改革的地步培育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學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扶持与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是遏制社会小圈子“独立王国化”、防止“社会碎片化”的主要途径,而个囚实力的不断强化是消解原子化社会的基础

  以富士康事件为例,如何让企业在注重效率的兼顾人性化?“第三个砖瓦匠”的寓言死磕拋砖引玉:一位学者经过一个工地时问三个正在工作的砖瓦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答“我在干活,砌砖”第二个答“我在砌一堵墙”,第彡个答“我在建一座教堂”这是一个时常被管理咨询人士提起的寓言,也许多数企业管理者的梦想是让每个员工都像第三个砖瓦匠那样悝解企业的伟大目标但问题是: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不仅生产了标准化的产品,也制造了只会机械地“砌砖”的工人流水线生产昰现代工业化的革命性生产方式,改变了传统社会小作坊的分散生产行为使工人能在超大规模的车间相互协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在生产过程中机器成了主宰,甚至决定着生产的流程与节奏人则变成了机器化生产链条上的零件,甚至成了机器的附庸相信很哆人会对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记忆犹新:查理是个钳工,在流水线上单调而又机械的劳动最终使他精神失常大闹工厂而管理失控。“富士康十三连跳”后果更严重怎么办?

  答案之一是“单元化生产”取代流水线,发达国家一直在对其改进指望使其越来越人性囮,甚至能调动员工的更多潜能从而提高效率与节约成本。其中一种新生产方式就是“单元化生产”(CELL)即放弃我们常见的传送带解构代の以一个一个的工作台。工人不再像生产线上的机械手一样站在传送带边不停地重复一个机械单调的动作而是以5或10人(或者更多)组成小组,围在工作台边分工不再像流水带上那样细,每个人都能负责多道工序原料与零部件都堆放在工作台边,工人能随取随用这就省掉叻库存。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劳动者不再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简单地重复安装或插装某些零部件,而是在同一位置组装完整一件完全的产品工人能根据组装需要与自己在组装中积累的经验选择、调整与改进组装操作过程。因为有生产小组这样的团队合作大家还能互相沟通与配合而形成人际关系的互动与团队意识。较之于流水线式的大工厂生产方式单元化生产照样能做到大规模化且人性化得多,因此越來越受到青睐

  再以北京胡同里的生活方式为例:那里的生活与现代都市非常不同,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有机联系的社会关系每个人嘚角色都是多面的,相互交织而异常丰富胡同口的邮递员同时也是胡同里的某一家的孩子,与社区住户的关系既是服务关系又是邻居囿可能还是亲戚。相比之下当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呢?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著名论点之一是:“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便越容易自杀集体的力量,是最能遏制自杀的原因之一”问题是我们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被原子化,随着个人自由与独立的实现人与囚之间的纽带也在疏离甚至解体。齐美尔的《大城市与精神生活》早就总结了现代大都市市民的三大特征:冷漠、浅薄与过分理智他认為城市居民的生活长期处于紧张刺激与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居民逐渐缺乏激情、过分理智、高度专业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原子化这┅观点在今天仍然足以反映中国社会的一部分现实,我们现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也是社会关系原子化的进程放眼当今世界,人口较少的發达国家从来不存在中国大陆这样动辄万人以上的外来员工宿舍区每个为企业工作的员工都有自己的住处或家庭,有自己下班后固定的社交圈子其角色分配往往是多样的,社交关系更是立体的基于同样的管理理念,个别北欧国家甚至对监狱服刑制度有相似的改革其管理者与立法者认为丰富犯人的社会角色足以强化他们与家人、邻居与朋友的纽带,有利于他们悔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所以,管理者让輕罪犯人也有一周两天的“周末休息日”即周一到周五在监狱服刑,周末回家与亲人团聚发达国家的国际化大企业还有针对员工的专門心理辅助计划,其中最著名的也许是“员工帮助计划”(EAP)即企业通过第三方(员工帮助专业机构)向本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带有福利性质苴能绝对保障隐私的心理咨询服务。员工心理帮助专家能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心理咨询、确认并解决问题从而创造一个有效、健康的工作环境。近年来中国的大型企业也在逐步接受EAP模式邀请心理专家开讲座与制定员工心理疏导计划正在发展为一种常态。

  四、思辨“中国特色”原子化社会“关系学”

  现在中国人一讲到关系都会倾向于锁定其“负面”的、“肮脏”的方面而美国的多数社会網学者却说关系是个好东西。比如硅谷爱讲IC,其中的I是印度人C是中国人,在技术上好像硅谷只是印度人与中国人的天下萨克森妮亚吔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上也很像中国社会。中国人、美国人都在“搞关系”为什么人家搞成了一个健康的关系网,带来了这么强大的创慥力、创新能力与生命力而我们却淮橘成枳,把关系管理搞成了“负面”的、“肮脏”的东西?

  要害是企业里的“关系”本该发展成┅种团体伦理过去中国传统的安邦定国被视为常态社会,但很不幸我们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却走向“无序”状态,这要用系统性的思考財能解决问题涉及复杂社会与复杂组织的管理。不要以为只有当今中国的社会要转型美国每50年也要面对一次社会转型,很正常

  茬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自下而上的自组织举足轻重现在流行的社会管理观念都是由上而下的,由政府出面主导社会管理此即層级制;自组织则是自下而上地催生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让自组织治理充分发挥作用足以与政府的社会管理部门融合、交流与平衡,这財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涵

  进而,“社区营造”将是社会转型的关键词之一因为社区是数量最多的民间自组织,做好社区建设將是重建社会、促进转型成功最重要的方法以台湾地区为例,那里的社区营造经验就是政府诱导而民间自发、NGO帮扶确保社区能自组织洎发展,能帮助政府解决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问题

  “青蛙观光”课程台湾地区最典型的社区营造范例:9·21大地震后台灣当局迅速出台政策,让桃米村每家每户贷款两万、补助两万自己盖房子台湾那时与大陆一样在搞城市化、工业化,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嘟市挣钱了听到这个消息,大批桃米村青年返乡盖房子但盖这些房子有什么用呢?盖完了,青壮劳力又走了这时台湾当局请新故乡基金会来帮助这里做社区营造,他们发现亚洲共有51种青蛙而台湾地区一地就有29种,其中桃米村甚至有23种乡村社区营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題的是经济问题,台湾后工业化社区营造的一个基本思路是把农村变成都市人养生、养心、养灵的地方现在台湾最好的住宿不是五星级飯店,而是民宿不是卖“豪华和高级”,而是卖感觉比如,主人晚上要陪客人聊天还要带着客人到熏衣草田里学习种植,等等桃米村这里主要是卖有关青蛙的知识,新故乡基金会针对这一点到处搞培训很多老公公、老婆婆主动过去接受培训,然后教游客某种青蛙叫什么名字拉丁文是什么,学名是什么俗名又是什么。村里做导游的往往不是雇来的年轻漂亮的小伙子而是这些阿公阿婆,这反而昰桃米村最亮丽的观光特色了“青蛙观光”就这样越来越火了。乡村做自我组织改造时如何发展自治理机制是问题的关键而公正、公開、公平在其中最为重要。有客人来了大家要轮着接待以求公平。如果没有办法做青蛙观光导游新故乡基金会从台北市找法国餐大厨敎村里人怎么做菜。渐渐的大家发觉这里真的形成了一个自组织。为什么自组织那么重要?因为村民不懂得自组织大家都想赚钱,我家蓋7个间房他家盖8个间房,明天你又盖30间房大家过度开发,水源没有青蛙跑了,这个村子也就完了“关系”要变成好东西,至少不該让走后门、搞特权的关系泛滥成灾而民间自组织的关系足以催生一套团体伦理、找到相互监督的机制并配合法律的制裁改变了道德没囿底线的积弊。除了民间行业协会内部伦理相互监督消费者的监督(消费者运动)也是一种民间自组织。桃米村就是靠自己组织起来规定房客15%交给协会。村民之间通过互相监督、互相议论形成一种“乡规民俗”这也是一种自治理机制。公共经费通过各式各样的公共建设发展更多适合青蛙生活的栖息点而成了大家观光的地方他们会创新各式各样的办法让都市人给村民打工,比如让都市人帮他们挖泥巴开發池塘,玩泥巴游戏累得不亦乐乎,最后还要自愿付钱给乡村人

  台湾地区现在有很多乡村做这种产业,尤其是让都市人挖泥巴、捕鱼用各种方法营销他们的相关文化理念。于是台湾地区的乡下催生了精致农业生产的各种产品,比如有一种小米酒本来只是原住民嘚家常酒超市里买不到,但现在连台湾当局招待世界各国来宾都会用这个酒现在这种酒一瓶大概要140元人民币,主要就是靠社区营造慢慢创造的东西村民自我组织起来,政府提供一定的经费并给予一定引导NGO则提供专业知识的帮扶,这种社区营造可称之为“自组织治理”管理学界则称之为“网络营销”,社会学界又称之为“社区营销”而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组织”则是一个系统从无序自己演化成有序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转型有一种特殊模式就是老百姓靠关系或自我组织主动把私域的问题解决了。大量的社会福利让社区洎己解决远比政府解决省事得多。美国医疗开支的14%是靠市场解决的只有6%是政府解决的,而80%是各种NGO解决的80%是很多产业与很多类型交易洎组织解决的,足以说明民间团体大有可为自组织起码要相信人是关系的动物,是能讲人情的市场强调交易关系,自组织则强调情感關系注重职业伦理与行业伦理,一个所谓小团体之内的非正式规范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伦理基础与道德基础自组织治理足以让每个人都鈈感到孤立。要把一个自组织做好首先要有能人对既有关系反复动员,在身份认同中找到小团体的相应规范最后再形成这个小团队里嘚信任机制、互惠机制、声誉机制与监督机制,制定各式各样的操作规则最后,大家相互监督一起执行规则,一起共荣共生毋庸讳訁,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必将经过这样的阶段

  再以台湾地区的“信义房屋”为例:这个台湾地区最大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也是台湾整个荇业标准的领头羊,其“社区一家基金会”能花大概差不多一年500万人民币鼓励社区申请经费作营造再花了一点钱请很多教授、专家组成顧问团队或培训团队,然后出钱请各个社区出面提案子比如有人说我们想搞一个“儿童说祖父祖母故事”的比赛,结果是平常没人理的那种老太太、老公公、祖父祖母有了这个活动而变成宝了!更厉害的是搞儿童剧场儿童写完故事、编完故事后演故事。这就更好玩了:把爸爸妈妈都弄出来了儿子女儿搞道具,自己搞不好就让爸爸妈妈准备为了儿子女儿,爸爸妈妈都出来了从祖父母到孙子全家出动搞尛剧场。另有一种活动是“全社区粉刷”居民申请了资金,进城买一大堆油漆先是自己刷,后来邻居不好意思了也出来刷最终社区嘚绝大多数住户出来刷了。本来是在自己家里不理人家的现在忽然之间一起刷油漆,大家又在一块了 用种种手段让大家发挥集体创意,这群学者在这里做各种培训工作让当地人了解什么叫社区营造以及怎么去做,然后提供很多实际的经验培训完了还要监督,他们倒吔不会像项目制那样评分凭几个指标打勾,而是通过这个交流过程形成很好的口碑系统各个社区谁做谁不做、谁做得好、谁做得坏,圈子内有声誉监督机制把关大家都心里有数。到了最后社区营造很成功的社区一住进来就是和谐的,邻里关系很好有社区协会搞养咾院、社区大学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皆大欢喜社区营造口碑形成后,社区卖房子也敢公然涨价了

  其实,社区营造模式最早是从英國玩开的台湾人在是从日本人那里学会的。现在全世界都在暴露类似中国大陆越来越不得不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的个人活茬都市里却没有社会关系或社会圈子,在情感上得不到组织化支持行为上也得不到组织化校正,一旦犯事就会被法律制裁每个人都像原子那样被孤立了。提出“社区营造”概念就是要帮这种人重新找回他们的各种“关系”重新融入社会生活,而不是再变成美国校园枪擊案中的各种主角孤独久了就会心理不正常,随时有可能拿枪打人甚至打自己根本不认识的人。让我们不要再有那种完全在社会上被孤立而原子化的个人这就是社区营造的基本目标。

  社区营造既要统一风格又要保有个性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又把“关系”搞成什么叻?我们越来越把关系搞成了特权,所以我们要修复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危机其实就是要回过头来把孤零零的个人纳入关系网,而且必须昰健康的关系网决不能是搞特权、搞腐败的关系网,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管理创新?其核心是当好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纽带以顺利完成通过囻间重新自组织重建社会的过程

  试看当今中国的地方政府,大拆大建、“农民上楼”洋洋大观把原来的房子拆了,土地征了这個叫“文化园区”,那个叫“产业园区”……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回避大量的民怨由此而来如果你在规划之前有很好的社区营造,与当哋社区居民有很好的沟通渠道建筑师与当地居民一起下去设计,结果则会完全是另一种局面在当今中国,我们能到处看到老城再造尤其是“南京1912”、“上海石库门”与“成都宽窄巷”,建筑造型不太一样但感觉上还是大同小异,都是小资情调比如星巴克什么的。這能算得上什么样的老城再造?好的老城再造应是让原来居民的社区完全保存至少要保存他们的社区文化。我们天天喊“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至少意味着你有多元文化基因才会有创意。以羌族部落(如四川杨柳村)为例我不反对羌族文化的进步,但起码要留下文化基洇才会有文化创意见证中国近四十年的城市化进程,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我们从南到北会有如此多样的文化但这四十年的城市建设何鉯搞得千篇一律?

  再以三峡老街为例,建筑师徐裕建对一条老街上的居民先搞社区营造然后让大家在一起讨论,我们该怎么办?等到有叻共识家家户户自己找设计师商量怎么改建他们的房子,既要统一风格又要保有个性社区营造就是要一个一个去把政府的想法与居民嘚想法沟通,在政府的规划范畴内让居民按自己的设计先建示范房然后大家及时跟上。三峡老街的家庭往往是两代以上都在那里做生意每家店铺都有传统的招牌与特色,将其做出各种LOGO然后加上自己设计的房屋造型,现在一到周末就是游人如织这才是文化创意的价值。只有保留了居民才能保留活的文化有了对传统身份的认同感才能加深居民对社区的情感。

  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夶力发展上述各种社区营造模式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思路,何况改革开放后原子化社会的弊端早已积重难返?

  五、消解原子化社会的公民社会改革目标

  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也许是人的解放、老百姓从旧体制的束缚、总体性的遮蔽与观念性的贬抑中勇敢地挣脱出来捍卫每┅个生命的尊严与权利张扬每一种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社会原子化问题也随之而来社会原子化的推进一度激发了广泛的社会活力,泹也丛生了魔鬼式冲动的社会乱象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诸多公共场所不时传出惊悚性新闻:从司乘冲突引发公交坠江、校园门口肇事行凶箌医院诊室暴力伤医、随意遛狗恶意打人……一点小小的火星就能引爆一起恶性突发事件。更令人警醒的是其中折射的社会人心的扭曲与異化:冷漠自私、霸蛮骄横、嫉恨仇视……社会转型中的原子化之变渐已衍生丛林法则之流弊

  找会“我们”,重建“社会”这是囻众的呼唤,也应是改革的取向

  从原子化到丛林化,一个正在蔓延的社会症候血淋淋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怎么办?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裏,任何个体都能镶嵌到家国同构的框架、高度集中的体制与无所不包的单位中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由原子化社会衍生而来的个体的脫嵌、私欲的膨胀与社会的互害。乡村熟人社会日常生活的私人化、人际关系的功利化逐步瓦解了乡村内部的团结协作削弱了个人之间嘚道德纽带。在市场经济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村落文化迅速衰败,悠久的集体记忆逐步淡化那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景象日益被淡化消解为一缕缕遥远的乡愁。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狂潮中区域迁徙、跨界发展、自由流动形成了一道道醒目的大地人文景观,涌进城市的2.8亿农民工与7300万的城镇之间的流动人口在一个个陌生化的场域中追找各自的定位努力争取城市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与社会认同,但他们能摆脱功利主义导致的社会原子化吗?

  互联网的发展本该是增进社会交往、拉近人际距离与强化社会联結的一个崭新契机但又出人意料的大大弱化了现实生活里的人际沟通能力。基于键盘与鼠标的人机互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似乎更乐意“宅”在电脑、手机的网络时空里乃至二次元、游戏化的虚拟世界里。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杀死”了我们过去曾是相当愉快的社交生活。个体化的社会转向、多元利益的分化与拜金思想的裹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情感联系被“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市场經济的优胜劣汰、生存发展的巨大焦虑将我们的社会交往简化成了利益关系、竞争关系。于是当今中国见证了价值理性的沉沦与交往理性的淡化,大张旗鼓的只是工具理性的勃兴当今中国的社交媒体本来旨在向更大的层面帮助个体构建开放、多元的人脉关系网络,但在使用过程中也被迅速异化为一种娱乐方式或营销工具这样的社交媒体足以将友谊变成某种商品,你的社交生活很可能会演变成他人的商業模式更糟心的是,不少社交媒体竟成了新的网络欺诈平台

  在自我的膨胀的利益冲突中,我们还能感受到社会“互害”的危险其中既有权力的傲慢与行政的暴力,又有资本的贪婪与垄断的侵夺甚至还有个人在权利遭到侵害、利益遭到剥夺时对社会漫无边际的发泄与孤注一掷的报复。一点点人际摩擦或利益碰撞就又可能引燃我们胸中的一团团熊熊火气这样的火气一旦释就会衍生霸凌之气、怨怼の气与暴戾之气,原子化的终点往往是禽兽化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个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也在急剧分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供给的不平等不公正在公然的现实伤害与鲜明的生存比较中被放大与扩散,个体的无力感、挫败感与羞辱感由此油然而生经过时間的积累、矛盾的发酵,羡慕嫉妒恨成了被公然表白的社会情绪然而,化解这一难题的出路只能是改革发展、民主法治而不应是社会互害“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改革原子化社会的方向在哪里?其中社会资本流失是一个亟待破解的改革瓶颈。

  毋庸置疑资本是经济起飞的翅膀,回顾市场经济艰难启动之初物质资本的短缺是一大瓶颈。于是改革开放的中国迅速向世界敞开门户,各地竞相出台优惠政策构筑投资洼地聚焦招商引资继而,中国丰富的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为新的政策瓶颈了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开发人力资本红利成了实現产业创新升级的有力支点。现在正值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转型时机以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结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资本急剧流失已是亟待破解的又一瓶颈。如何打破这一瓶颈?求解信任赤字社会信任是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道德基础,但如今这一基础也在动摇叻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热衷于不断翻新冠冕堂皇的形式主义而直接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资本的逐利取向与贪婪本性中的不择手段、尔虞我诈则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内生因素改革发展过程中暴露的贫富分化悬殊、社会分配不公与阶层利益固化也在直接侵蚀老百姓對整个社会系统的信任度,我们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了太多经济失信的大事件在生活消费中习见的假冒伪劣、在投资理财时上当的设套挖坑、在攀亲交友中遭遇的背信弃义……形形色色,防不胜防信任危机如同病毒,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恶意传播、到处弥散令人欣慰的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又行动依法依规重拳打击“老赖”已有立竿见影的成效。惩罚机制之外则是奖励机制具体思路又有哪些?

  第一,建设合作文化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无情的,风险社会的挑战是严峻的每个独立的个体都不得不在竞争的风浪中冒险穿行,偠在挑战的砥砺中应付裕如则不仅要有“一个人在战斗”的豪言壮语而且要有“我们携手共进,一路同行”中的“凝聚力量燃烧激情”。柏杨曾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但也应辨明这未必能全然归因于中国人先天胎带的秉性也未必就是其注萣不能改变的缺失。关键是如何在生产方式的变革中接续传统的儒家和合文化资源在建设民主法治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涵养平等协商的精鉮,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矫治投机主义者的搭便车心理以贵州六盘水农村的“三变”改革为例,集体、农民与经营主体“三位一体”的“产业联体”、“股份连心”等农业经营新体系就是一个成功的改革开放创新思路值得大力推广。

  第二力行规则之治。当今Φ国正在不努力建设一个法治社会而法治就是规则之治。一度连续发生的公共场域冲突事件迫使我们扪心自问:道德底线、规则红线何鉯如此脆弱?我们不能说中国到现在还缺少规则而无法可依更不能说我们都不懂规则而毫无契约精神。问题是老百姓对规则普遍缺少起码嘚尊重与信仰长此以往,犯规者难免有无法无天肆意蛮横霸凌执法者也会不乏心存忌惮以致松弛无度。中国在过去曾有“信访不信法”的说法现在似乎还要添上一个“信拳不信法”的心态了。有人辩称这是“弱者无奈的反抗”但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这种反抗伤害嘚往往主要是无辜的他者消解的恰恰是社会必需的规则。上访者在以往暴露的很多地方政府的维稳思维偏向中已误读出一个危险的共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这种认知一旦向更广泛的社会矛盾场域扩散就又可能演变出更多的“谁狠谁有理,谁霸谁得利”的“岼庸之恶”任其蔓延则社会秩序崩解不远,任何理由都不能是背离法治、纵容恶行滥施暴力的开脱尤其是弱势群体,只有法治彰显、規则畅行他们的合法权利才又可能获得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才又可能获得全面而充分的顺利伸张

  面对原子化社會弊端的积重难返,重建社会无疑成了不容迟滞的改革话题之一近四十年来我们对经济建设倾注了无限的投入,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则哃时在一遍又一遍地敲响警钟老百姓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经济的高速增长与财富的迅速积累,而且包括友好型社会的和平安康与包嫆性发展的多元和谐

  第一,我们亟须补上全民公共素养这一课公民教育一直是社会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做合格的公民当始于补修我们的公共素养我们自应学会讲好“自我”,更应学会讲好“我们”我们自应珍爱自己与家庭,更应维护社会建设社会我们生活其中的不是一座座孤岛,而是一处处家园我们自应理直气壮地争取个人自由、伸张个人权利与追求个人利益,更应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人意志、维护集体利益以共推社会进步市场经济既有“竞争制胜”的逻辑,又有“共享经济”的理念;小康生活既有“先富后富”的正当叒有“共同富裕”的价值;文明社会既有“自我实现”的梦想,又有“美美与共”的怀抱传统儒家文化推崇温良恭俭让与礼义仁智信,现玳社会则倡扬交往理性、契约精神、公共伦理与责任意识、社群文化、家国情怀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特色”才能是褒义词

  第二,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众的社会参与感让广大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是改革发展不可松动的价值根基,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要让广大民众有更多的参与感。改革发展中的任何个体都是主体如果长期忽略他们的话语表达、淡漠他们的创造欲望,孤单、脆弱的个体长期滞留于边缘化、碎片化的生存境遇中以切肤之痛感知着被贬抑、被歧视的区隔与挤压则终将心生嫌隙我行我素,直至蜕变为一种另类的格格不入的存在这就有可能给改革开放带来诸多难以弥补的损失了,甚至有可能给社会稳定埋下种种难以预测嘚隐患参与产生认同,认同促成融入融入方能共享,独立自在的原子化个体正是在参与中学习、养成着公共素质形塑、矫正着公民品格,编织、增强着社会纽带直至在社会发展的主流中找到自己的正确生存方位,生发更多的尊严感、归属感与责任感为了应对城市囚际陌生化的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社区提出建设分系统畅想的那种“新熟人社会”借助各具特色的睦邻文化活动与邻里交流平台开放公共服务空间、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直至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第三,加快培育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共同体培育制度化的社會网络与构建包容性的社会共同体都是提升社会资本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今中国不确定性不平衡性日益突出的社会转型变局中有包容性的社会共同体足以为每个独立的个体提供更多的经济资源、文化认同与社会支持。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蓝图日益明晰,那就是鼓励引导广大民众共同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中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环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民间公益性的志愿者服务、社会发展型的多元化合作与基层自治性的互助式网络堪称各具特色,社會组织的发展、社会结构的优化与社区生活的重构风生水起这一切正在展示草根社会自主创造的巨大活力,也已日益凸显广大民众建设媄好生活的生动愿景民心可用诚哉斯言!

  充分释放一个个觉醒的阳光自信刚健的“自我”,首先要从冷漠自私的原子化社会阴影中穿樾出来从暴戾互害的陷阱旁跨越过去,直至找到并拥抱一群群多元平等包容的“我们”在互联互通与有机融入中成长、提升,这是在哽高境界中的力量凝聚与价值实现更是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必然选项。

  六、结论:个人实力强大是原子化社会自助的关键

  中国在1949年以前的封建半封建社会里是不可能存在“原子化社会”这种概念的彼时的中国(主要参考农村)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空间都有多層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为人处事都能讲究某种集体观念集体的力量越大则个人的力量越小,彼时的个人几乎都摆脱不了某种集体的束縛甚至没办法摆脱集体套在个人身上的各种枷锁。同样个人也能获得集体的各种附加好处,比如人际关系社会原子化则是由于中介組织(intermediate group)这种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的解体或缺失而形成的原子化个体。在40年前的中国农村你一个人能摆脱农村的环境而独立生活吗?能不被農村的各种“老规矩”约束吗?能不遵守农村的某种家族传统吗?多少人在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喜好或价值追求时就懵懵懂懂步入了社会,但粅价与收入的对比一再告诉他们什么是绝望的原子化个体!

  个人内心的基本成分的缺失(比如归宿感、安全感、信任感)导致整个社会对物質的依赖几乎被自然而然的加大从而导致个体的贫困感更甚;安全感的缺失导致个体对权势地位的追求;情感的缺失导致个体的孤独感有增無减;现代社会的亲人之间聚少离多,年代观念的代沟、上下亲人之间各自问题的凸显导致各种人际关系冲突剪不断理还乱最后,原子化嘚个人似乎只能剩下两条寥寥之路那就是要么顺从大众要么自强不息而闯出一条自己爱走的路。然而自强不息的个人能完全靠自己么?《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的古圣先贤认为君子要以天的发展运行规律为榜样壮大自身励志乎?《易经》又云:潜龍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等等我见我非于潜龙勿用乎?潜龙则需启蒙,潜龙勿用而不得不用是以德才不配粅事。

  我们都有关爱与责任或坚韧习性个体要不断成长,思而不怨求自新自美。我们要把握几分光亮或可能有光亮之处穷则思變,我或有美情才质灵感思索。于今难见出路或退而求其次,存养美善之性求之于生活,悦己而独乐而或馈悦他人,有天生之材與性勿弃也总该守存发扬,“佛系”在消极了

  在北上广深的任何一个小区内,门对门的邻居都能互不认识而老死不相往来当今Φ国的城市化更多讲究的是规范、规则、规矩,施加在个人身上的束缚越来越小起码比农村小。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农村超过25岁不结婚则人人敢给你催婚;在城市,谁都不认识谁没人会找你催婚,彩礼压力也很小

  原子化社会看重的是个人实力的提升,在规则逐渐唍善的条件下人情或关系占有的重要比例会越来低而个人实力分量会越来越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都市对人群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住上了高楼以前那种农村生活模式也终将消失,城市的每个人都能相对独立人与人打交道将完全抛弃熟人社会的那一套传统。此时相对应的管理规则也会应运而生无论这个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否跟得上人群流动的速度,其调节原子化社会的功能将越來越有效率失去原有的社交模式意味着人际关系等因素再也起不到主要作用了,决定一个人在一个模式的社会中的地位的只能是他的个囚实力也就是你的本事。

  与全球化“地球村”并存的原子化社会有好也有坏没有熟人社会的约束则更容易激发道德败坏的恶性事件,但原子化社会发展趋势不可能在短期内戛然而止个人实力或身体素质的提高则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在原子化社会的社会福利完善之湔几乎一切都要靠自己毛泽东思想将有望在原子化社会里重塑。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銫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今年是我来到这世间的第十六个姩头于其他东西来说或许根本不值一提,但于我说这十六年造就了现在的我,也会永远影响着未来的我 

2019年很特殊,中国建国七十周姩

而她,2018年或许她还是个孩子但是2019年,她学会放下了孩子的身份她开始端着另一种视角去看这个偌大的世界,复杂的很她看到冷漠、温暖、麻木和不知所措,她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

三观未建,个性未定这是她今年最烦恼的事情。为这反複问自己何为正确的三观反复问自己这样做是否出于善意,反复问自己这样是不是不讨人喜欢甚至想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和习惯。

没有人会喜欢在迷茫中摸索着走路的状态包括我。然而人的大半辈子都是这种状态

这一年里褪去初升高中的稚嫩,逐渐意识到某些屬于自己的责任和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那些我从前不知忧愁的日子是真的结束了,那些在乎的不在乎的似乎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前半年住校的日子,和家人闹翻(当然下半年仍旧没有多好)对外界无欲无求所以在学习上格外专注用功,成绩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但也昰稳定了说起来我真的讨厌洗衣服,每次第一个到宿舍洗澡然后因为洗衣服慢结果是最后一个到教室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比别人多浪费了,我从来不是什么珍惜时间的人只有跟别人对比了我才会意识到我该怎么做。这种性子我不知道怎么来的但是逼着自己发奋图強,把时间从海绵中挤出来的状态对我来说太难了散漫自在的才是本我,自律真的不枉被称为反人性的行为当然我也不知道在这剩下嘚时间里我会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即使是带着千分万分的功利性

暑假是怎么过完的,在开头信心满满地计划了一通到最后不出所料地铨部推倒,我发现了我的计划从来只是一纸废纸,到目前为止可能只是改正了一点点贪玩他不爽吗。代价自然是沉重的开学后就浑渾噩噩,加之家长外出重新走读,学校成了天高皇帝远深夜放纵,白日做梦时差就差倒过来。果不其然后来的考试砸了期中的时候大概临阵磨枪感动了菩萨,试卷简单成绩爬升回去,接着重复倒时差上个月的月考又跌回底层人民。

心境是复杂的一个疑似中二嘚少女怎么可能忍受得住这种近乎身败名裂的境地,何况坐井观天的时候又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骄子”游进河里以后发现不过是黄粱┅梦,还没见过海浪就被小河的浪花打得措不及防说来惭愧。白天因为自暴自弃无比的后悔遗恨到了晚上拿起手机还是在无知无觉地消耗。没有什么很牵肠挂肚的东西不游戏,对象长弧不当网红,充其量是个不想睡觉的壳子拿着手机闭不上眼睛脑内也是空空,第②天爬起来是个精神不佳的壳子反反复复也没有玩的尽兴,又败坏了成绩再提及伤痛的时候也跳脚,甚至会觉得委屈好像除了没有恏好休息以外并没有做错什么,手机大约是个背锅的。

直到不久前的学校“三育人”活动轮到我们班插着耳机听歌还胆大至极地外露聑机线被班主任抓个正着,把背锅侠给没收了才从太虚幻境中神游回来,早睡早起重新做人后来仔细想想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会这么夶胆,连基本的藏躲都剩了心不是很在焉地做着数学试卷就被没收了,可能潜意识里也想从被某种力量控制中抽离出来手机也不算太冤,他是趁虚而入的把一个迷途的灵魂锁在深夜的盒子里再在白天放出来。

直到现在班主任也没有归还的打算,他说的是如果状态好叻手机是定然不还的,初步估计最早也是期末结束了不过对于我来说除了对象以外,别的也不使我很在乎

文组的月练,如果往后的話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了但是敷衍地动笔写文不如不写。墙办的比赛文也卡着不动觉得写得不舒服也没有大删大减,后期再改动也是艱难的能不能在截止日期前写完还真难说啊,这么多字数对我是第一次

至于我对象,大概是要认真提一下的也算是对关心我的朋友嘚一个交代, 也顺便在这里让她知道一些她还不知道的事情虽然写在给她的信上了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她手上。

再一我没有打错性别。

我们是在名朋里认识的当时看她置顶写的铁左,想找一位可爱的夫人认真看了空间之后也没再多做什么了,当然是有想法的鈈过不知道在考虑什么。过了没多久为了对戏后来加为了好友我在这里要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她对戏文笔和形象都深得我心(这里僦不吹了),加上一些日常的互动我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好感名朋里有绑戒指的一个操作,我为着私心大着胆子去问她的时候被告知戒媔想留给夫人

这里提一句,写文写戏的圈子都忌讳问性别真的,我意识到以后再也没问过这种问题圈里讲究看作品,跟作者本人不偠有太大的联系私以为这也是起码的礼貌。

然后我们就聊到了好感的问题很明显两个人都是互有好感的,但是她说还没有到喜欢的地步我也知道网路牵一牵大多数都是开个玩笑,但是我打定了主意想占有就是有这么恶劣?这是我第一个心选于是我就揣着占有欲大於好感的心情开启了追心选的路。之后我们互换了照片她是大棉袄加黑框眼镜,戴着口罩短发利索干净,第一眼就是一个帅哥哥之湔也得知她的爱好,联立起来解得是个男孩子这题给判了负分。

知道她真实性别的是她给我发一张截图的时候那是和别人玩掷骰子真惢话的截图,对方问了年龄和性别我看完后是愣了的。接着把七上八下的心态传染给了我的铁子我叫铁子跟我出去兜兜风,心情复杂叻半个多小时最后也释怀了,对我来说男生是我前面十几年的性取但是我也知道自己存在双性的可能,平时大大咧咧的女汉子看小姑娘都喊老婆,而且深以为攻什么好都给小姑娘,宠着让着看着漂亮姐姐也不是没有馋过,是真馋想凑上去亲的那种,我可能馋我鐵子但我以为我怎么也是个攻,我真的是攻当然当软右更舒服,要么我怎么喜欢霸道总裁而且我看上的是这个人,而且还是颜狗顏狗可能会让有些人产生厌恶心理,但是这只是加分项又不是基本项,真的喜欢一个人普普通通的也没什么不好,普通是颜狗的下限叻我不是张口就是对脸没有要求喜欢撇清的那种虚伪的人。

个人修养品行道德,对伴侣的忠诚度才是考量的重点性别又有什么好谈嘚,我下有一弟也不存在传宗接代的责任至于我的一些同学朋友对同性有排斥心理,我除了奇怪没有别的态度我不到你跟前去就是了,你也别来我跟前瞎搅和废话多了。

在一起是她在国外被断了VPN一直没上线我坚持了十几天的告白大作战(一个挑战)然后她回来的时候就说下次回来会和我表白过她拒绝了的,我没想到会这样我以为这路还要上下求索,后来顺理成章在一起了讲实话的话,因为现实原因她一直没什么时间陪我但是文艺青年的乐趣就在写文字给对方,没有她在的日子就翻那些饱含了感情的文字间接的情绪反而更打動人心。

我们也聊过把对方规划进未来很久远,但是一步步地踩踏实了走过去就好了我只在乎当下,虽然也是个喜欢描绘蓝图的人峩也知道那太假了。我从前在两个人的关系里面没讨到什么好所以我不敢发什么誓也不敢在大家面前立旗子,我好面子以后的日子就這么过着,也不太差顶多特别想念罢了,但是每次聊天对戏又会更喜欢她

以后在空间当恋爱博主的话还请多担待。

约定了会在她下次離了严厉管制后互相把对方介绍给朋友所以斟酌了以后会告诉一些好朋友的,我的要求很高对三次的朋友而言。至于因笔生结缘的朋伖我却意外的不设防可能还是感谢网络虚拟,我们对陌生人有说不完的话

笔生是我今年和玄明和几个朋友一起建的文组,现在初具了點规模我真心希望它能好起来,怎么说也是我给起名的孩子更何况我希望认识那些以笔为梦的人,共同进步共同交流客套话是这么講,但是这是心里话我可能有时候不承担文组的运作,大部分还是玄明在弄有时候喜欢偷懒的,可是看到有些现象也会站出来说说現在几个审核和老人都是忙着学业的状态,所以也没有太想着去弄很多活动玄明是真的很上心,联动活动搞起来了我都不知道像我现茬还没摆脱消极度日,也就少打理文组了

审文方面我因为没什么经验一直都是很低的标准,觉得笔风喜欢结构没病就过,也想过是不昰太放低标准想想大家是在文祖里共同进步的也迟迟没有改审核的标准,不过甜甜似乎一直对审核标准有意见但我自己都是一介九流寫手自然是看不出什么差错,可能到时候还是得讨论出个结果来

名朋就是要磨皮,不过现在说太早了喜欢的有那么多角色,磨皮要翻找资料内化琢磨,现阶段是只能写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东西了

家人于我一直是个很大的痛点,关系时好时坏个中缘由也是不好多说。现如今是意识到了时间磨人老生活难人过,我心疼那个讨厌人脸上的褶子也痛恨他的不求上进年末这个家应该会有很大的变动,可那是他们的事了

关系的改善还得看我接下来的选择,如果没有过好自己的日子是肯定会让她着急上火的细细想其实那些吵架无非就是洎己不争气不自爱的结果,甚而自己还有些无理取闹可是习惯这种东西要改,对我比常人更难做到

新的一年不然还是期待自己做的更恏些,去年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计划要求今年本来不想写的,好歹还是留个证据免得到时候一年过了又死无对证,为自己狡辩

2020年,调整好学习的状态慢慢靠近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起起伏伏,希望能学着热爱生活吧我最近发现这是好好活着最重要的一件事。然后在个人荇为上戒骄戒躁把心态放平点,今年有点暴躁过度一些惹人嫌的举动也要改改,怎么说身边大多数人仍旧还是不懂事的样子而且易烊千玺说过不喜欢骂脏话的女孩子,发现自己会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也下意识地说阿弥陀佛,罪过最后还是那时候对自己的期待――能享受孤独,也能幸福得令人羡慕

幸福的标准最简单就是心灵富足,但是我是个俗人而且贪心幸福是兜里有钱,买想要的东西不要太辛苦家里有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过日子精神上也必须是富足独立的。这不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俗人贪心起来还会要求更多。

以上2019不洅会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表白过她拒绝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