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拉松金牌赛事赛事现在如此受欢迎

我们需要那么多马拉松吗-中国青年报
02版:青年话题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我们需要那么多马拉松吗
中国青年报
&&&&25日上午10点半左右,20岁的小冯倒在昆明国际半程马拉松赛16公里处,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据了解,本次昆明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共有10名参赛人员在赛中先后出现不适症状,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5人昏迷;共9人到医院接受治疗。(《春城晚报》5月26日)&&&&面对这样的悲剧,一些专家发表了“马后炮”:昆明地处高原,剧烈运动容易缺氧;比赛当天天气炎热干燥,不适合跑马拉松;时间定在9:30,而不是定在温度最适宜的8:00前后……笔者认为,高原也好,天气炎热干燥也罢,对于在马拉松赛事而言,这样的悲剧或许并非偶然。&&&&北京马拉松赛曾在2004年和2005年相继发生选手猝死事件。2008年,上海马拉松赛上,一名在读研究生在参加半程马拉松赛时,在距离终点仅200米的地方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2012年广州马拉松赛后,21岁的大学生选手陈杰因心脏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位赛后昏厥的选手丁喜桥与死神抗争了8天之后死亡……马拉松猝死事件,虽然在各国都有发生,但在我国城市多次出现,应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注意。&&&&马拉松赛事在我国已是“遍地开花”。笔者在网上随便一查,“收获颇丰”,厦门、福州、香港、徐州、“郑州-开封”、扬州、上海、北京、大连、武汉、烟台海阳、包头、西安等城市都举办过马拉松比赛。我们确实需要“全民体育”、“大众健身”的体育理念,但是真的需要那么多高强度、上万人参加、人人都挑战极限的马拉松比赛吗?&&&&以昆明这次马拉松比赛为例,参加人数据了解已超过了10000人,而某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更是多达70000人。如此规模庞大的比赛,让马拉松这个极为专业、极具挑战性的体育赛事变成了折磨人的“鬼门关”。&&&&真正的全民体育,不是靠举办个多少万人参加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就能搞起来的。一方面,全民体育需要城市修建并免费开放更多的体育场馆,无论是踢足球、打篮球还是打网球,无论是游泳、跑步还是散步,都能找到免费的场所;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摒弃“拿金牌扬我国威”的旧理念,明白体育强国和体育大国的区别,要让更多的百姓有时间有空间有条件来健身,而并非以搞运动的方式搞赛事。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井喷式增长数量仍较少&完赛人数不足美国2成
中国马拉松赛事没有想的那么多
&&&&来源:&&&&
人民网6月18日电 (温静 杨磊)近两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越来越多,在“朋友圈”中“晒”参赛照和跑步距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大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几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已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马拉松赛事无论从数量还是参与人数看,都还有很大差距。
近两年井喷式增长 赛事数量仍仅为美国1/8
王大卫说:“虽然我国现在已有上百万的马拉松赛事参与者,但是和美国、日本,甚至是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办赛数量和参与人数都有不小的差距。例如,美国每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有近800场,而我国的注册赛事今年才接近100场。目前中国马拉松赛事仍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同时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能够完成全程马拉松赛的人数大约7-8万,美国2013年的完赛人数是55万。但是中国开展马拉松运动也不过短短35年,而世界最古老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已经有120年的历史。王大卫表示:“单从数据上看,我们与其他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城市众多,应该说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马拉松近几年在国内快速兴起,有越来越多崇尚健康生活的人将跑步作为运动的首选。每年国内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近百场,参赛人数也越来越多,近两年经常会出现参赛名额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王大卫表示,中国田径协会更多地注重马拉松赛事的品质,而不是数量,无节制地发展数量,与中国马拉松运动发展水平不符。
中国跑友水平参差不齐 国内马拉松项目花样多
马拉松比赛是一项特殊的赛事,它是唯一一项专业选手和大众选手可以同场竞技的比赛。据王大卫介绍,目前我国马拉松比赛中99%都是大众选手,这也就意味着,目前中国马拉松赛事在促进全民健身方面的意义要大于赛事竞技。
王大卫表示:“现在,中国和国外的跑者在基础和能力上还存在着一些差异,中国跑友们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而没有更多的学习科学跑步知识,忽略这些问题,容易在比赛中出现身体损伤或对生命造成威胁。”正因如此,国内很多马拉松赛事一般都设有迷你跑、5公里、10公里、半程、全程等不同的距离项目,而大部分国外马拉松赛的报名项目只有全程。王大卫说:“提高我国跑步爱好者的水平,需要一个过程,跑友在锻炼中,也是对科学知识、跑步知识的一种掌握,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积淀。”
办赛出问题要追责 取消赛事审批不等于放手不管
去年,我国取消了对部分赛事的审批程序,中国田径协会也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取消了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审批取消后,如何保障赛事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王大卫表示,取消审批不等于放手不管。王大卫说:“我们把比赛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赛事,这类赛事是普及型赛事,要到中国田径协会进行注册,对于注册赛事协会有基本的标准和要求。第二种是认证赛事,这类赛事是专业型赛事,首先要进行赛道的认证,要符合42.195公里的距离,田径协会还会从距离、计时方法手段、裁判的公平公正、医疗急救、交通管理、安全保障、水补配备、志愿者等方面,进行严格程序和标准管理。”
近两年,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组织运行、安全保障、城市交通等问题也随之浮现,王大卫表示,中国田径协会设置了一套赛事问责机制,对于出现问题的赛事要进行处罚,甚至取消其办赛资质。“当出现由于组织原因造成的严重问题时,中国田协会马上停止其注册,并列入黑名单,两到三年内不能再组织类似的活动。另外,还有停止共同主办比赛或从A级认证变为更低一级认证的惩罚措施等。”
马拉松占用公共资源 政府参与办赛更有保障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马拉松比赛也会越来越多,政府在这些比赛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王大卫表示:“城市马拉松赛事,需要占用一个城市的公共资源,所以对承办单位的资质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很难实现对道路、交通等硬件设施的使用和管理。”
中国田径协会鼓励承办主体的多元化,王大卫说:“国外的马拉松赛事更多的是由俱乐部、田径协会、公司,甚至一些基金会发起的,常年经营,市场化程度较高。虽然中国马拉松赛事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但是由于政府的参与,中国举办马拉松赛事比国外更加重视,安全、医疗、交通等也更加有保障。”
长跑好处多 身体得到最全面锻炼
随着近些年中国老百姓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跑步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王大卫认为,跑步是一个最基础的锻炼手段,它的参与人群最大,有数据显示,全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中,跑步的人群占60%多。
王大卫说:“长跑对身体来说也是非常好的运动,对于肌肉、内脏、心血管、心肺功能都是一个最全面的锻炼。在人们最关注的体型、身材方面,跑步也是减脂、脂肪消耗的最好办法。跑步甚至能产生心灵对话,可以减压、卸压。”
可以说,马拉松在中国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并不是偶然之举,而是应运而生。马拉松运动的火爆,恰好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提高,也彰显了挑战自我,不断超越的运动精神。马拉松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能折射出人民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中国马拉松比赛并非太多,而是太少。在未来,中国还需要更多高品质、成规模、有号召力的马拉松比赛。&
(责编:温静、杨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体坛酷图|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钟文:马拉松为啥这么火
马拉松为啥这么火任何一个体育项目,只有真正融入民众、融入生活,才能如鱼得水;反之,只满足于在特定人群打转转,则难有突破与收获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134场,全年150万参赛人次涵盖了全国各行各业的长跑爱好者。惊叹于马拉松赛事及参赛人次增长迅猛,人们自然会想:既然马拉松赛事都能火成这个样子,其他赛事应该更不在话下。说得稍远一点,也就在国内马拉松赛事刚有一点要火起来的苗头时,有关马拉松赛事的多与少、相关管理的收与放,实际上是存有较大争议的。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原有的十几场乃至几十场赛事远不算多,即便当下的134场赛事相对于增速更为迅猛的参赛需求也还谈不上多。至于谈及管理层面收与放的问题,人为设置办赛障碍显然不得人心,而鼓励赛事成长、提升赛事品质,则成为必然之选。其实,马拉松赛事能够越来越火,并非误打误撞,也绝不是始于空中楼阁。越来越多的城市看重马拉松赛事可以推介旅游资源与城市形象的特殊功效,这是马拉松赛事由冷转热的外在基础;而跑步爱好者与日俱增,则是马拉松这项运动近年来热度不减的内在动因。此时说到承担协调、沟通职能的中国田径协会,穿针引线、提供服务是正差,横生枝节、颐指气使实属添乱。马拉松赛事越来越火,跑步爱好者越来越多,还可验证体育融入生活所带来的改变。即便艰难如办马拉松赛、跑马拉松赛,只要民众喜欢、政府重视、社会支持,一样可以成为身边的风景;如果民众、政府、社会难以就某项赛事真正达成共识,恐怕再容易开展的项目也难以搞出声势与影响。说得更直白一些,任何一个体育项目,只有真正融入民众、融入生活,才能如鱼得水;反之,只满足于在特定人群打转转,则难有突破与收获。跑着跑着就火了,这是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幸运,也是诸多长跑爱好者的幸运。让马拉松继续火下去,需要城市的智慧、社会的包容,当然也需要赛事品质升级换代的护佑与参赛跑者水平提升的支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拉松金牌赛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