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不是很重要指标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IgA肾病病情判断中的意义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3)
母体文献:
第9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名称:
第9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在线出版日期: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投稿及合作请联系QQ:
肾病医院推荐
联系电话:010-0-
2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2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96
1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
1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
1条患者评价
您可以在全国最大的医患咨询平台咨询健康问题,还可以分享您身边的健康知识和就医经验。
配合低蛋白饮食,预防和治疗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而造成蛋白质代...
参考价格:¥220
1.水肿性疾病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消...
参考价格:¥13&&&&&&&&&&&& & 正文
专家为你解惑蛋白尿
  肾病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检查也成为了大部分患者必查的项目,也是随访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那么,能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正常人尿中蛋白<150毫克,其中包括Tamm-Horsfall蛋白,尿道组织蛋白IgA,?2微球蛋白,等。“蛋白尿”指总蛋白、白蛋白,其它特殊蛋白(如球蛋白)的增加。其中尿白蛋白增多是糖尿病肾病、肾病和慢性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尿”指白蛋白的排泄量虽然超过了正常范围,但是测定总蛋白的方法不能检测出来,所以这时仅仅查“尿常规”并不能发现异常。
  出现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据统计,约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可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其中一部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对伴有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患者(包括糖尿病肾病Ⅲ期,是通过治疗可能逆转的最后时期),如未进行特别的干预治疗,会有约80%的人在10~15年内发展为临床期肾病。一旦发展为临床期肾病(Ⅳ和Ⅴ期),如不进行有效干预,几年之内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10年后有5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20年后该发生率可高达75%。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疾病确诊初期就有一部分人已经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甚至显示为显性肾病。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特殊干预,那么几年内将有20%~40%的患者进展为临床期肾病,而20年后发展为更严重的终末期肾病的比例将接近于进展为临床期肾病的比例,约达到20%。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较大,在西方国家中,进行透析的糖尿病患者还是占到了因肾病透析患者的一半以上。
  除此之外,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早期肾病的存在,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的危险,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此,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5年以上的,每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之初及妊娠期都要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的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应用试纸条进行检测。这其中标准试纸条应用于尿总蛋白的测定,白蛋白特异性试纸条应用于尿白蛋白的测定,如果结果阳性可以继续进行定量检测。
  定量检测:是确诊的依据,在临床上更为重要。传统方法以测定24小时(或晚间12小时)尿蛋白作为定量检测的金指标。但传统收集定时(24小时/晚间12小时)尿来测定尿蛋白的方法极不方便,尤其是对于门诊患者,且容易出现错误,原因在于:①定时不准确等导致丢失部分;②膀胱排空不完全。近10年来,临床上推荐应用随机尿样(最好是晨尿)来测定尿蛋白/,或尿白蛋白/肌苷比率的方法代替传统的定时尿液收集的方法。其特点是方便、准确,因此受到患者和医生的广泛欢迎。但是我们注意到此种方法还没有得到普及,尤其是尿白蛋白/肌苷比率的检测方法还未被大多数医院所掌握。有鉴于此,我们建议患者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检测。
  蛋白尿诊断参考值
  下面介绍一下微量蛋白尿的参考数值: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毫克/天,20~200微克/每分钟;尿白蛋白/肌苷比率:男性为22~220毫克/克,女性为31~220毫克/克。值得注意的是:酮症、高血压、血糖控制差、心衰、及其他肾脏病等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可造成假阳性结果,应注意鉴别。另外需强调的是,一定要间隔1~2周的两次以上的阳性结果,才能诊断为持续性蛋白尿。
(责任编辑:徐蓓蓓 )
文章关键词:
生活中受此问题困扰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在少数,这是因为近几年来出现糖尿病蛋白尿的病人越来越多,这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一大危急因素,对患者们身体……
我国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人,其中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约占33%-48%。
由于糖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所以,糖尿病肾病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把肾病控制在起病初期,了解……
蛋白尿可以说是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标志,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患了几十年糖尿病,但不注意监测,每次来医院拿完药就走人,有的甚至几年都不来医院,就叫家属直接来开胰岛素。其结果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血……
相关健康数据
擅长: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对下尿路疾病具有较深研究,包括前列腺增生症、尿失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尿微量白蛋白(m-AIb)检测的临床应用
2010年第2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m-AIb)检测,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在诊断早期肾脏病变、鉴别肾小球与肾小管损伤、非肾源性疾病,从而了解肾病早期损害程度以及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论文网 /6/view-2844263.htm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临床应用 检测   doi:10.3969/j.issn.10.24.188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   传统的尿蛋白检测方法有金标定量、免疫比浊、放射免疫、ELISA等,目前临床实验室大多采用金标定量和免疫比浊法。随着生物传染器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电子芯片、层析芯片、PCR芯片等一些新型生物芯片应运而生,这些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强、小型简便等特点、将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工具。   尿微量蛋白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   尿微量蛋白检测与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尿微量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转铁蛋白(MTRF)、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G)等。当肾小球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IgG会在尿中出现。IgG、IgA、IgM正常,常提示为肾小球病变轻微。而AIb、IgG、IgA都升高,提示肾小球病变伴有肾小管受累。尿IgA升高提示肾小管间质病变,并提示病变向慢性过渡,IgM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损害的严重性。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情况下尿MTRF较尿AIb和免疫球蛋白增高更显著,因此尿MTRF较AIb和免疫球蛋白更敏感的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近曲小管受到损害,如接触重金属、接受肾毒性药物治疗及肾小管间质病变时,尿β2M(β2-微球蛋白)显著增加。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病理改变一直认为以肾小球病变为主,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早期已伴有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故尿β2M也可作为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但反应肾小球功能敏感性不如尿AIb、IgG等。联合检测可系统判断肾脏各部位的受损情况。观察尿液中AIb/β2M可用来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性的肾脏损害,若尿AIb/β2M>1000,高度提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尿AIb/β2M<40,提示肾小管疾病。检测尿β2M对警惕妊高症的发生有一定价值。正常孕妇尿β2M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孕程晚期及有妊高症的孕妇尿β2M可超过316.14ug/L 可能与妊娠期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负荷加重、输尿管迂曲及内分泌改变等因素有关。一些慢性肝病患者(如慢性肝炎),临床虽无肾炎表现,但肝功能损害明显时,尿β2M明显升高,表明肾小球、肾小管已受损。慢性肝病患者肝内淋巴细胞浸润,β2M合成增多,肝细胞破坏时,较多β2M释放入血。病毒对肝细胞免疫性攻击同时肾脏亦受到免疫损害。近年来,血、尿β2M检测也被认为可作为某些肿瘤疾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胃淋巴瘤、血管性鼻淋巴瘤、黑色素瘤等的一种敏感指标。但肾小管重吸收β2M是通过胞饮过程,当血浓度超过5mg/L时即达到饱和,许多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结节病、急性排异、AIDS等β2M均增加,此时尿浓度的增加并不反映肾小管的损害。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量白蛋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