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什么和什么反应会出现绿色沉淀反应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化学实验课(初中)我把fecl3、cuso4混一块 又加入了naoh 出现了绿色沉淀 最后沉淀消失溶液变黄 谁能给解释按理说会发生俩反应3naoh+fecl3=fe(oh)3↓+3nacl2naoh+cus04=cu(oh)2↓+na2so4应该会出现红褐色沉淀和蓝色絮状沉淀,而溶液呈无色.可为什么我看到的结果是这样?
女皇帝阿海87
因为FeCl3和CuSO4溶液呈酸性,你加入了NaOH溶液,先出现了绿色沉淀 最后沉淀消失溶液变黄,是你所加的NaOH溶液不足.
真有绿色沉淀? 能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吗?
Fe(OH)3+3HCl=FeCl3+3H2O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为什么不大写...是不是药品配置没有用蒸馏水而只用了自来水?药品加错或NaOH浓度太小?
有时候,化学变化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可以在理想状况下进行试验。你的溶液肯定是每种加一点,有的反应完了,有的没反应完。从而就产生了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比如碱式硫酸铜。所以才是这样。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前几天做化学实验,惊奇的发现氢氧化铜居然是深绿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做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刚开始是蓝色的,但不是那么纯正的天蓝色慢慢的,沉淀变成了深绿色的沉淀不是块状的,被我弄成浑浊的了老师说是太稀了~如果稀,在颜色上的变现应该会是深浅的变化,怎么会是颜色的改变呢?
遇到TA000BB
在溶液中形成的沉淀就是浑浊的,不可能是块状的,因为沉淀形成时就是在化学应中,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形成的,所以不可能结成块,只是小的固体微粒.还有蓝和绿本来在光谱上就是挨着的,所以蓝色太深就会变成绿色,铜绿在现实中经常还是黑色的呢.这个倒不足为奇,你的试验也没有失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容器混杂了其它化学成分了吗?氢氧化铜沉淀是蓝色的絮状沉淀,不一定是块状的。实验室的绿色与蓝色的界线,没有现实中那么清楚。
也许你能成为发明家捏`
你的实验失败
这个氢氧化钠不纯啊含有较多的碳酸钠,所以氢氧化钠变成了铜绿
扫描下载二维码下列物质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已知由E转化成C的现象是: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
B______ D______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2)写出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A为红棕色粉末,则A为Fe2O3,A与盐酸反应生成B,B为FeCl3,D为FeCl2,乙为NaOH,则E为Fe(OH)2,C为Fe(OH)3,由D→B的转化可知,甲为氯气或氯水等,由血红色溶液可知,丙为KSCN,故答案为:Fe2O3;FeCl3;FeCl2;Cl2;NaOH;KSCN;
(2)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试题“下列物质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已知由E转化成C的现...”;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根据所给中文意思,完成下列各句。1. 你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You should _____ _____ your study.2. 我想去看电影,而不是看电视。
I"d like to go to the movies _____ _____ watching TV.3. 我希望你能和你的邻居们和睦相处。
I hope you can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your neighbors.4. 我觉得应该允许我们晚上出去。
I think we should _____ _____ _____ go out at night.5. 如果我有100万美元,我会给你买辆汽车。
_____ _____
one million dollars, I would buy you a car.
I find it easy ___ out the math problems.
B. working
D. to work
It takes ____ three days ____ home by ship.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毛细现象》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毛细现象》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毛细现象》
篇一 : 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毛细现象》又到星期日了,今天子淳又是由爸爸带着去上科学课了。中午子淳回到家,又开始了课程汇报:今天做了磁悬浮的实验。然后拿出教具,两个条形磁铁跟我介绍哪是北极,哪是南极;再说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并演示;再就是精彩的磁悬浮,说实话,真的很让我大开眼界,为何会悬浮呢?我们还提到了上回去上海时,我们去机场本提意去体验一次磁悬浮列车,可子淳爸没同意,于是错过机会。想着改日一定要再找机会去体验。这个话题我们讨论了一会,由于没时间再继续就停了,因为我们吃过午饭要赶快赶去哈米小镇,这是子淳希望的。不过很可惜的是,今天的哈米我们玩得不过瘾,因为周末,人满为患,我们只玩了三个小时就出来了。根本不够那“昂贵”的门票。我跟子淳说,这个门票很贵,我们最好哪一天天亮起床就出发去,然后玩到晚上才回来,这样才够本。哈哈,我这个太过“节俭”的做法得不到的支持。这是插播。回到家后,子淳睡了一会,晚饭后,他再次兴趣地拿起那个小牛顿科学课程的课本,要完成作业了。遗憾一下,我以为这个课本是放在家里的,今天子淳上课没让他带去,结果今天上课有用到,子淳却没书,书上的作业没完成。作业只是两道判断题,粘完贴粘纸就完成了。可该位“好学”的子淳却翻到中间一课老师上课没有教的,跳过的第二课:《神奇的毛细现象》,要求让我给他读并在家做实验。我看了一遍实验的材料家里也可以准备,于是就同意开动。小实验收获的惊喜还是很大的,相信给子淳的印象也是深刻的。实验记录如下:第一个小实验:什么材料会吸水?实验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实验前准备材料:  布块、橡皮筋、塑料棒(我们用塑料吸管代替)、棉带(这个没有,我们用掏耳朵的棉花棒代替)、纸(普通的纸和宣纸(宣纸我))及杯子。  活动过程:  根据提供的这些材料观察一下哪一些材料可以吸水,哪一些材料不能吸水。备注:这个是前奏,认识一下各种材料的吸水性后,为下面的另一个大实验做准备。第二个小实验:“水娃娃”搬家  刚才我们做过实验知道棉花、纸会吸水,那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让杯子里的“水娃娃”搬到白色的小碗中?这个过程可不能倒的方法哦。好吧,开始准备实验材料:1.一根用卫生纸巾搓成的纸条 2.一个水杯,里面装半杯的水,水里加了蓝色颜料 3.一个白色的小碗观察蓝色的水是不是会慢慢向上爬?观察水会不会从水杯是搬到小碗中呢?半个小时后,果然有惊喜,水已经流到小碗了。这个实验的过程比较慢,子淳很有耐心地等了一个晚上。当晚已经搬了许多了,当我们在睡觉时,水娃娃还在搬,第二天我们起床后再看结果吧。辛苦水娃娃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看到水已经搬过去许多。但还是没搬完。等到第二天从幼儿园下课回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经几乎被搬光了,只剩下一些颜料渣渣留在杯底,其他的水都被搬去了小碗中。小百科:毛细管是指很细很细的、比我们头发丝还细的管子。这种小细管吸水的现象就是毛细现象。如抹布吸水、毛笔吸墨水、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等,这些都是毛细现象。篇二 : 36实验室用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文献综述实验室用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摘 要:当今社会人们极大的享受着电子设备带来的便利,但是大部分电子设备需要的是直流电能,而我们工业用电都是发电厂发电传输过来的交流电,所以需要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供电子设备使用。但仅仅是整流还远远不能满足电子设备的要求,它还需要相对稳定的电能。为了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研制出了直流稳压电源。能为负载提供稳定直流电源的电子装置。直流稳压电源的供电电源大都是交流电源,当交流供电电源的电压或负载电阻变化时,稳压器的直流输出电压都会保持稳定。 直流稳压电源随着电子设备向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对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提出了高的要求。关键词:直流电压;稳压器;滤波器;整流;变压;1 直流稳压电源发展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磁饱和稳压器→六、七十年代:磁泄放式恒压变压器→八十年代中期:运用磁补偿形式的第1代参数稳压器→九十年代中期:第2代参数稳压器→二十世纪初:第3代参数稳压器。电子反馈调控式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子管调控磁放大式(614)型交流稳压器→六、七十年代:电子调控自耦滑动式(svc)交流稳压器,自动感应式调节稳压器→八十年代中期:电子调控的有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正弦能量分配器式净化电源→九十年代中期:数控有级的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改进型的第2、3代净化电源→二十一世纪初:利用逆变器作补偿的无级、无触点补稳压电源的发展历史日偿式交流稳压器、新型的净化电源。稳压电源的发展历史日,电源稳压器直至今日,在直流稳压电源领域,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要求供电电压低,电流大的电源大都由开关电源担任,要求供电电压高,电流大的设备的电源由可控硅电源代之,小电流、低电压电源都采用集成稳压器。在交流稳压电源领域,铁磁谐振式和电子反馈调控式这两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铁磁谐振式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稳压电源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就曾考虑过稳压器,到二十世纪初,就有铁磁稳压器以及相应的技术文献,电子管问世不久,就有人设计了电子管直流稳压器。在四十年代后期,电子器件与磁饱和元件相结合,构成了电子控制的磁饱和交流稳压器。五十年代晶体管的诞生使晶体管串联调整稳压电源成了直流稳压电源的中心。六十年代后期,科研人员对稳压电源技术做了新的总结,使开关电源,可控硅电源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集成稳压器也不断发展。到今天工作模式几乎所有的直流电源都工作在恒压源模式,也就是说在整个电流变化范围内输出电压可保持不变。也有一批电源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工作在值流源模式。电源输出的变化范围不驻受限于电源本身的电压或电流输出能力,而且还与电源工作状态有关,在自适应模式,电源可在容量不变的前提下自动调整电压或电流的输出范围。有少数电源还起电子设备负载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此电源可用来测试别的恒压或恒流源。 响应时间当电源能够远程摇控或电源是作为测试系统的一部分时,那么从发出控制命令到电源输出稳定到希望值的延迟时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打开或改变电压)。响应时间从几毫秒到几十毫秒不等。少量的电源可有超过IV/us的快速转换率。这些电源可用于制造大功率的任意波形发生器。 分辨率技术参数限定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可调增量。有些电源在整个输出范围内具有相同的分辨率,而有些在不同的输出范围内分辨率各不相同。2 文献阅读文献[1]:直流稳压电源首先进行的就是变压,所以查阅的文献第一个便是变压器的原理。变压器是电工、电子技术中常用的电气设备,是耦合电感工程实际应用的典型例子,他由两个耦合线圈绕在一个共同的芯子上制成,其中,一个线圈作为输入端口,接入电源后形成一个回路,称为一次回路(或一次侧,旧称原边回路、初级回路);另一线圈作为输出端口,接入负载后形成另外一个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侧,旧称副边回路、次级回路)。变压器的芯子是线性磁性(或工作在线性段)材料制成的。文献[2]:从本文献了解到的是直流稳压电源中的相关整流部分的理论。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利用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元件,将正负交替的正弦交流电压整成为单方向的脉动电压。但是这种单向脉动电压往往包含着很大的脉动成分,距离理想的直流电压还差的很远。常见的整流电路有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单相整流电路、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以及复杂的三相整流电路。常用的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直流电动机、电镀、电解电源,同步发电机励磁,通信系统电源等。另外也有关于滤波和稳压电路的理论知识;关于滤波介绍了电容滤波、电感滤波以及复式滤波。电容滤波电路结构简单,因而常常被采用。电容滤波电路具有一次几个主要的特点:(1)电容滤波适用于小电流负载。我们知道RC的乘积愈大,则滤波效果愈好。为此不仅要选择大容量的滤波电容,而且要求R也尽量大,因此电容滤波适用于负载电阻比较大,即负载电流比较小的场合。(2)电容滤波电路的外特性比较软。电感滤波与电容滤波相比,输出电压较低,另外,由于采用了电感,比较笨重,通常用于功率较大的电源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滤波效果,可以将基本的滤波元件电容和电感(有时还有电阻)用适当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各种复试滤波电路。常用的复试滤波电路有LC滤波电路、LC二型滤波电路以及RC二型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把交流电变换为单方向的脉动电压,二滤波电路降低了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但是,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的电压与理想的直流电源还有相当距离,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当负载发生变化时,由于整流滤波电路存在内阻,因此输出直流电压将随之发生变化。其次,当电网电压波动时,因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直接与变压器二次电压U2有关,故也要相应的变化。为了得到更加稳定的直流电源,需要在整流滤波电路的后面再加上稳压电路。文献[3]: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都含有较大的脉动成分,因此极少直接用作电子电路的直流电源。通常在整流电路后面还要加上一定的滤波电路。对滤波电路的要求是,一方面尽量降低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另一方面又要尽量保留其中的直流成分,是输出电压称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电容和电感都是基本的滤波元件,利用他们的储能作用,在二极管导电时将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电场或磁场中,然后再逐渐释放出来,从而在负载上得到比较平滑的波形。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容和电感对对于交流成分呈现出来的阻抗是不同的,如果把它们合理的安排在电路中,可以达到降低交流成分,保留直流成分的目的,实现滤波作用。文献[4]:电子设备中都需要稳定的直流稳压电源,功率较小的直流电源大多数都是50Hz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后获得。整流电路用来将交流电压变换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用来滤除整流后单向脉动电压的交流成分,使之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由于集成稳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和工作可靠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多。国产集成稳压器种类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稳压器中调整元件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的称为线性稳压器,调整元件工作在开关状态的称为开关稳压器。文献[5]:此书中介绍了直流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1)最大输出电流;2)输出电压;3)纹波电压;4)电源调整率和负载调整率;5)输出电阻;并详细介绍了各个指标的设定范围,确定方法,测试方法以及计算方法。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集成稳压器的选择;电源变压器的选择;滤波电容的选取;二极管的选取等。文献[6]:此文献主要讲述利用LM317稳压器实现直流电的可调输出。整个电源系统分为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辅助电源、采样电路、数码管显示等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变压器的副边电压有效值将决定后面电路的需要,所以文献中选择输出电压有效值为12V的电源变压器。整流部分采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并且讲述了整流输出的计算方法。稳压部分采用LM317。并分析了LM317的性能指标。文献[7]:此文献中对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框架与其他文献大致相同,只是此文采用7800系列和7900系列的稳压器。此外,此文中还有一个多路输出以及保护电路。此种方法设计的多路输出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精度高,成本低,便于维修。文献[8]:此文献在设计电路的同时,详细讲述了稳压电源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包括输出电压与最大输出电流的测试、纹波电压的测试、稳压系数的测试、电压调整率的测试、输出电阻及电流调整率的测试。文献[9]:简要介绍了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三种设计方案,分别为晶体管串联式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三端集成稳压器式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和用单片机制作的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并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应用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LM317的电路设计方法,该电路利用 LM317和电压补偿电路以及软启动电路较好地解决了输出电压从0V起调和输出软启动的问题。文献[10]: :此文献从直流稳压电路系统的研制和开发角度出发,把串联型、并联型和开关型稳压电源种形式整编到一个体系里,建立了它们的通用物理模型,由此依层次逐一加以介绍,揭示出三者的联系和区别,为系统理解和掌握直流稳压电源提供了新的便利途径。文献[11]: 本文介绍一种以集成稳压器为核心组成的直流稳压电源,该电源主要由电源变压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等部分所组成。单向交流电经过这几部分电路后即可转换成正负输出可调的稳定直流电压。文献[12]: 此文献设计的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等四个部分组成,输入的市电波形经过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获得所需的直流电压输出。电源变压器选用单相220VAc输入,6.3V、15V、36V多档位输出,功率为100w变压器。整流电路用硅整流桥将交流电整流,输出脉动直流电。电容选用2200uf的大电容,三端集成稳压器选用7800系列和7900系列。文献[13]:论文设计过程中需要绘制电路图和仿真,还要制作PCB电路板,因此选用protel99 SE软件。学习此软件选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protel99 SE原理图与PCB及仿真》一书,书中对protel软件的基础应用和基本指令都有详细的讲解,对原理图的绘制和PCB板的制作也有很详细的解释。文献[14]: 本文介绍了一个典型电路,实用和新颖的低功率的开关电源的设计过程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数据监控可以促进开展电子工程师实验。做论文时参考了其保护电路的设计。文献[15]:这篇文献主要讲述的是电源保护电路,包括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热保护,过载保护等等。在设计论文时可参考其中的过流保护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保护电路,以达到论文设计的要求。3 总结1 )了解了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各部分组成和各环节的功能从而对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电路构架有了一定的概念。2 )了解了稳压电路以及实验电路从而对设计电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清楚了电路36实验室用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文献综述_稳压电源电路的具体深化。3 )在直流稳压电路中选择正确的电路参数是很重要的通过从文献中查找的资料让我对参数的选择有了明确的思路。4 ) 掌握了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具体操作内容有一定的帮助。5)了解直流稳压电源中造成输出电压不稳定的因素1电网电压波动2负载电阻变化。当两种情况下的电压调整率都小于0.1则满足设计要求。了解稳压电路的具体组成及工作原理、稳压管的选择和限流电阻、稳压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6)通过通过参考电路绘制软件prote99 SE的资料,对软件的使用有一些了解。 7)在设计好电路后需进行电路板设计、焊接、调试在调试中一般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我所收集的资料我了解了电路中一般会出现的故障以及如何去分析、解决。参考文献[1] 邱关源,罗先觉.电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兆安, 刘进军. 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贾立新,王涌.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 冯平,张治中.基于可调式LM317稳压器的直流稳压电源[J].电子测试,-5 [7] 孟祥印,肖世德.基于先进集成电路多路输出线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J]. 微计算机信 息,):1-3[8] 刘建,高振玲.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3 [9] 王翠珍,唐金元.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J].中国测试技术,):1-3 [10] 周加超. 直流稳压电源的演变过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2[11] 王聪敏,李少娟,林艳红,赵颖娟.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4[12] 殷红彩,葛立峰. 一种多输出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J].传感器世界,-5[13] 清源计算机工作室.protel99 SE原理图与PCB及仿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4] K. Yoshida. DC Switching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s in Japan, Part I: Communications, 1999.[15] B.Sen.DC.Switching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Technology.[J].The World of Power Supply.2002.2篇三 :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 (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 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2、 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 注意事项:(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 误差分析(5) 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 、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 ,K 的焰色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 4Fe(OH)2+O2+2H2O= 4Fe(OH)3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五、二价铁 三价铁的检验六、硅酸的制备: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 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4、 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七、重要离子的检验:1、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2、SO42-的检验: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3、命题角度:检验方法、除杂、沉淀洗涤及相关纯度的计算八、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九、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3、验满: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4、干燥方法: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5、装置图: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拓展:浓氨水或浓铵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6、命题角度: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地位不可估量。主要角度为:反应原理、收集、干燥及验满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十、喷泉实验1、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NH3、HCl、 HBr 、HI、 SO2 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3、实验关键:①氨气应充满 ②烧瓶应干燥 ③装置不得漏气4、实验拓展:CO2、H2S、Cl2 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一、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1、实验原理:Cu+2H2SO4(浓)CuSO4+SO2↑+2H2O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或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4、命题角度:SO2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十二、铝热反应: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2、实验现象: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3、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2Al 2Fe+Al2O34、注意事项:(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5、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十三、中和热实验(了解):1、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注意:(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H++OH-=H2O △H=-57.3KJ/mol(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过量的方法(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十四、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1、原理:C酸V酸=C碱V碱2、要求:①准确测算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4、操作步骤(以0.1 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5、命题角度:滴定管的结构、读数及中和滴定原理。十五、氯碱工业: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2、应用: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阴极产物是H2和NaOH,阴极被电解的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阴极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阴极区溶液呈碱性。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3、命题角度: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十六、电镀:(1)电镀的原理:与电解原理相同。电镀时,一般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2)电镀池的组成: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反应:M – ne- =Mn+(进入溶液),阴极反应Mn+ + ne- =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十七、铜的精炼:(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阳极(粗铜):Cu-2e-=Cu2+、Fe-2e-=Fe2+ 阴极 (纯铜):Cu2++2e-=Cu(2)问题的解释: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十八、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2、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3、卤代烃是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卤原子,并无卤离子,而AgNO3只能与X—产全AgX沉淀,故必须使卤代烃中的—X转变为X—,再根据AgX沉淀的颜色与质量来确定卤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4、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须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碱液方可。[]5、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检验(则不用先通入水中)。十九、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制取原理:C2H5OH CH2=CH2↑+H2O2、液液加热型,与实验室制氯气制法相同。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4.注意事项:①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②向乙醇中注入浓硫酸;边慢注入,边搅拌③温度计水银球插到液面以下④反应温度要迅速升高到170℃⑤该实验中会产生副产物SO2,故检验乙烯时,一定先用碱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5.本反应可能发生的副反应:C2H5OHCH2=CH2↑+H2O C2H5-OH+ HO-C2H5 C2H5OC2H5+H2O C+2H2SO4(浓) CO2↑+2SO2↑+ 2H2O二十、乙酸乙酯的制备注意事项: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防液体倒吸。4、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于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5、本反应的副反应:C2H5-OH+ HO-C2H5 C2H5-O-C2H5+H2O C+2H2SO4(浓)CO2↑+2SO2↑+ 2H2O6、命题角度:加入药品顺序、导管的位置、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及考查运用化学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措施。 二十一、醛基的检验(以乙醛为例):A:银镜反应1、银镜溶液配制方法: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2)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反应方程式:AgNO3+NH3?H2O=AgOH+ NH4 NO3 AgOH+2 NH3?H2O=Ag(NH3)2OH+2H2O2、银镜实验注意事项:(1)沉淀要恰好溶解(2)银氨溶液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3)加热过程不能振荡试管(4)试管要洁净3、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稀HNO3清洗B: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1、Cu(OH)2悬浊液配制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2、注意事项:(1)Cu(OH)2必须是新制的(2)要加热至沸腾(3)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NaOH要过量)二十二、蔗糖与淀粉水解及产物的验证:1、实验步骤: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几滴稀硫酸,将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几分钟,然后用稀的NaOH溶液使其呈弱碱性。2、注意事项: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酯化反应则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在验证水解产物葡萄糖时,须用碱液中和,再进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化学实验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 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3.玻璃棒的用途: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蘸取溶液;⑥粘取试纸。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H)4]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14.检验卤代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20.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21.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擦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22.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23.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24.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加热。25.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26.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27.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NaOH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28.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气体、不能尝药品的味道。29.块状药品应沿玻璃仪器的内壁缓缓滑到仪器底部。30.取用浓酸、浓碱等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应注意防止皮肤、眼睛、衣服、桌面等被腐蚀。31.混和液体物时,一般先加密度小的液体后加密度大的液体,以防止液体飞溅(如浓硫酸稀释、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和酸等)。32.取用液体药品时,注意不要使试剂瓶的标签被腐蚀。应将试剂瓶塞倒置于桌面上。33.酒精等液体有机物着火时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活泼金属(如Na等)、白磷等失火宜用沙土盖灭。34.液溴滴在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苯或酒精擦洗。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用酒精冲洗。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35.汞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室内墙下的排气扇。()36.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应立即服食大量的鲜牛奶、豆浆或蛋清。37.实验中受伤时,应用双氧水清洗伤口,然后敷药包扎。38.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稀盐酸;盛苯酚的试管→酒精或NaOH溶液;盛过FeCl3、FeCl2等的试管→用稀盐酸;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浓盐酸;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有机溶剂;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稀硝酸;熔化过硫的试管→CS2或热的NaOH溶液;有油污的试管→用热碱液洗涤。洗涤原则是将污染物反应掉或溶解掉。39. 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定不允许放回原试剂瓶?不一定:用剩余的钾、钠等应立即放回原瓶。40. 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41.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42.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43. 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44.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45.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46. 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不能用金属器皿盛放氨水。47. 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及强氧化剂。48.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49.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50.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51.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52.托盘天平的标尺左端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53.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54. 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做喷泉实验;5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黑色物质56..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57.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59.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60.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61.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62.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6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64.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65.66.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67.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68.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69.将一洁净铁钉侵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边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70.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71.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7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7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74.向含有硫酸根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75.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76.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77.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78.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79. 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80. 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的刺激气体生成81. 82.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容易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83. 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84. 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85. 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86.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87. 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容易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成天蓝色88.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89. 钠投入水中,反应剧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90. 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91.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2.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93.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94.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95.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96.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97.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98.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99. 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100.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101.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102.向含三价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103.向硫酸亚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104. 将红热的铁丝伸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棕黄色的烟105. 将蘸有氯化钾溶液的铂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蓝色106.将碘晶体加热,有紫色蒸汽产生107.向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橙红色;若为汽油,上层为红褐色108. 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溶液分两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为紫红色;若为汽油,上层为紫红色109. 110. 将浓硫酸滴加到盛有蔗糖的小烧杯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这样变黑且发泡111将金属钠加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同时生成兰色絮状沉淀112. 在盛有氯化铜溶液的U型管中用碳棒进行电解实验,一段时间后,阴极碳棒有一层红色物质(铜),阳极碳棒有气泡放出,该气体能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113.向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加水,有大量气体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114. 向盛有酚酞的水的试管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红色迅速褪去115. 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116.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117.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118.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119. 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120. 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121. 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122.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23. 在加热至沸腾情况下的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124. 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125. 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银126. 在盛有少量苯酚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127. 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有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128.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溶液,变成黄色,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129. 向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130. 盛有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给试管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131.向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溶液呈现蓝色,给试管水浴加热,产生银镜133.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134.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35.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136.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37.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138.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渗析的方法139.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盐析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3.过滤法:溶与不溶。4.升华法:SiO2(I2)。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2+2+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2+9.Fe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16.向含有SO4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3+58. 向含Fe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2-2-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Cl2=2Cl+S↓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 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十三、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2+9.Fe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十四、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十五、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3、C2H2、C2H2与溴水反应十六、实验中水的妙用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二十二、低价顺序不同,现象不同1.AgNO3与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2.NaOH与AlCl3: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3.HCl与NaAlO2: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4.Na2CO3与盐酸: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化学实验现象总结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 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实验装置图汇总1. 发生装置2. 净化装置3. 收集装置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4.尾气处理装置5.量气体体积装置6.气密性的检查7.总体思想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气体制取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必考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本文标题:[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毛细现象》&版权说明
文章标题: 文章地址: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科学小实验:《神奇的毛细现象》》一文由262阅读网()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混凝反应沉淀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