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运动瘦腿的最好方法方法就是走路,走路都有哪些好处

走路的好处,走路有什么好处,走路的好处有多少 - 七丽女性网&
走路的好处 走路的19大益处大盘点 08:40:00来源:七丽女性网分享:据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数据统计:每走一步,可推动人体50%的血流动起来,活血化瘀;可挤压人体50%的血管,是简单的“血管体操”;至少可运动50%的肌肉,有助于保持肌肉总量。那么,走路的好处到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走路的19条益处吧!1魅力体型人美不美与血性有直接关系,人的血里没有垃圾,人一定漂亮及美丽,血里垃圾多,人自然就不漂亮。因此,走路能排除体内的垃圾和血里的垃圾,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2增强心脏功能不爱,所以心脏不好,走路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不过,要注意一点。跑步也可以有益于心脏,但是如果有严重心脏病的话其实不适宜做类似跑步这种较激烈的运动。以此类推,因而患有心脏病的不适合快走法,尽量采用慢慢的散步法。3打通血管医学讲,走路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也能够增强全身弹性。4增强肌肉力量生活没有规律,所以全身肌肉僵硬而没有弹性,没有力量,通过走路之后增强肌肉力量,还有强健腿力、足力、筋骨,而且关节也灵活了。5血液畅通人体血液不通畅,因为经络和脉络不通,人容易得病,走路能够打通经络,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分享:图说天下今日推荐热点关注精彩阅读大家都在看大家都在搜瘦手臂///健身器材////////其他///////////瘦脸///////////为你推荐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202944612921417猜你喜欢||||||||prevnext走路有讲究,看看这五步
走路是最安全的运动,走对了功效加倍_高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0,932贴子:
走路有讲究,看看这五步
走路是最安全的运动,走对了功效加倍收藏
走路有讲究,看看这五步 走路是最安全的运动,走对了功效加倍 日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走路也健身,您还真不一定会
按正确姿势行走,能带动人体13块大肌肉群同时运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简单的走路为何有这么多好处?奥体国际健身张教练表示 ,长时间 、有节奏、速度相对较快走路好处多多,可以消耗热量、延缓衰老、活动筋骨、疏通淤滞脉络 、使疲惫的大脑放松恢复精力等。最关键的是,走路是最安全的运动,老少皆宜。
走路贵在坚持
尽管走路益处很多,但真正做到每天按标准走路的人却很少。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有83.8% 不参加业余锻炼。记者街头采访发现,没时间 、没力气、没兴趣、没毅力等主客观原因,是人们不爱走路锻炼的常见“借口”。张教练分析说,现代生活节奏快,大家工作繁忙,每天抽出半小时走路锻炼,确实比较困难;其次,适合健走的环境难找,马路上交通拥挤,空气质量差、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往往不分,小区里也很少设有健走跑道;再次,很多人觉得走路没有挑战性,走一会就感到枯燥。对此,张教练建议,人们首先应该真正认识到走路的必要性,所有健身都是从心到身的过程,下定决心坚持,让走路更具挑战性和满足感。“走路时可带个计步器,或下载有计步功能的手机软件,及时了解走路进度和成果,更利于坚持。可以搭伴走路,或和朋友相约,或和家人同行,有利于相互带动和坚持。当走路变成像吃饭一样的固定环节后,你就会觉得一天不走都会难受”。
走对了功效加倍
据张教练介绍,要真正让走路发挥实效,还得有五方面的讲究,“首先姿势不能太放松。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 ,两脚落地有节奏感”,张教练表示 ,“速度最好是每秒走两步。快走应保证每次40分钟~60分钟。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20次~140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据了解,最好的走路时间为下午四点后。很多老人习惯晨练,但专家指出,早晨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不佳,下午4时以后和晚上是运动的最好时间 ,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
专家建议,最好在公园等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护呼吸系统不受伤害。“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张教练提醒做好相关准备很重要,“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并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宽松舒适的运动装和透气的袜子也会让身体更放松;随身带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最好带块糖,预防低血糖意外。为避免运动伤害,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频率太快造成拉伤”。
“暴走”也要慢慢来
暴走锻炼好处多多,这一点也得到了医学专家的证实。高密市人民医院骨科李医生告诉记者,快速步行属于有氧运动,可以加快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器官氧的供应量,同时增加心脏的负荷,加快心跳和呼吸,锻炼人的心肺功能,是值得提倡的大众健身运动。“不经常运动的人,刚开始暴走时会有出汗、气喘等状况,这是因为运动强度已经达到了体力承受的极限,并开始进入有机运动的过程,此时应该坚持并逐渐适应。”李医生分析。此外,对于初走者,掌握好步行的方法也很关键,正确姿势应该是身体挺拔地走,驼背、弯腰的行走姿势对心肺、脊柱都有不利影响。对于超过2小时的长途暴走,李医生建议体弱者不要盲目参加。因为长途暴走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长时间快步行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情况,如果此时身边无人容易产生意外。“锻炼身体最重要的在于能够坚持,而不在于一次能走多远。”王主任最后提醒。记者 黄兰兰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来源:健康网
习惯了每天开车、坐公交或地铁上下班,能坐电梯绝不爬楼梯,10分钟以上的步行距离就让人望而生畏……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中,不仅运动成了件奢侈的事,就连步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专家惊呼,走路正在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
  可千万别小看“走路”这件迈开双腿就能做的简单事。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不少国家的心脏协会和专家都鼎力推荐,目前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保健运动。当你为没时间健身、打球,缺少运动而苦恼的时候,不妨试试,让走路为你打开健康的大门。
  走路在全球都流行
  薛烨是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走班族”中的一员。从2008年开始,他就抛弃了自己的小奥拓,每天从北京朝阳区团结湖北里的家走到张自忠路去上班,全程4.8
公里,耗时一个小时多一点。体重160多斤的他,刚开始时,走10分钟就坚持不住了,改为打车。但后来,越走越带劲,2年多的时间,体重慢慢降到140多斤,人瘦了,精神也越来越好。现在不管去哪儿,他能走就走,坐久了倒觉得浑身不舒服。
  当全世界的汽车工业如火如荼时,返璞归真的走路反成了一项越来越流行的运动。“走班族”在全球到处都是,最有名的就是前任英国首相布莱尔。2003年,他带头动员百姓走路上班。在步行成风的西班牙,下班后,更是举国上下都会外出散步。美国最新一项调查发现,全世界最爱走路的是澳大利亚人,每天平均要走9695步,其次是瑞士人,每天走9650步。在亚洲,最爱走路的是日本人,每天要走7168步。
  在荷兰,有一个全球最大的“走路节”,已经坚持了100年的时间。心血管病专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诉记者,如今,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走路已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健身项目。仅北美洲,就有8000万人参加步行运动。美国有350个徒步俱乐部,瑞士则有120个。英国甚至把“人人享有步行的权利”明确写到了法律中,规定所有道路都要留出步行专用道。
心脑健康都能维护
世卫组织将走路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并非空穴来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指出:“如果按正确的姿势行走,走路时,人的股三头肌、股四头肌以及腰、腹部肌肉等总共13块大的肌肉群都在动。从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上来说,步行是一种最理想的运动方法。”近年来,关于走路促进身体各部位健康的研究层出不穷,总体来说,它一共为我们
打开了六扇健康的大门。
心脏健康的大门。
洪昭光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走路是预防心脏病最简单和最方便的方法。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博士就提出,步行锻炼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并首创了以走路作为心脏病和心梗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久前,美国一项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与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者,其心血管住院费减少69%,死亡率减少73%。
大脑健康的大门。
10月13日,路透社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表明,要防大脑萎缩、老年痴呆,途径之一就是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因为步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
远离糖尿病的大门。
洪昭光说,其实控制糖尿病并不难,研究表明,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坚持4天,可降低33%;每周5天,则能降低42%。
骨骼健康的大门。
AASFP亚洲运动及体适能学院、北京威尔士健身精英级私人教练付强指出:“走路能让骨骼更合理地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减少骨骼内矿物质的流失,预防、改善骨质疏松。”此外,据美国《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报道,与跑步相比,走路不仅对关节的压力小,而且还能延缓关节功能的衰退。
减轻体重的大门。
散步每30分钟消耗75千卡的热量。洪昭光说:“减肥要靠长期、规律的运动,偶尔一次剧烈运动的效果只能持续48个小时。而且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猝死,很危险,只有步行最合适。”
长寿的大门。
“雷洁琼95岁了,电视台采访时,问她如何能做到身体这样好,她说唯一的爱好就是天天走路,还有陈立夫,为什么能活到100岁?也靠的是每天步行。”洪昭光认真地告诉记者。研究显示,每天步行超过30分钟的人,不管体内脂肪含量有多高,他们的长寿几率都比其他人高4倍。
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闲庭信步、低头走路、背着手溜达、把手揣在兜里、两臂紧贴在身边……虽然都在走路,但专家指出,这些并不是正确的走路方式,对健康的功效也不大。而在日本,专门有人教大家怎么走路。从“在哪儿走”、到“怎么走”、“走多长时间”都有一定的讲究。
  走路的地方最好有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步行地点就是公园,实在没时间去,也要找道路两边有树或绿化带的地方走。北京第一健身高级私人教练范方杰认为,走路虽然是种低运动量的有氧运动,但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离马路越远越好。
  穿的鞋越轻越好。付强说,走路时最好穿宽松一些的衣服,袜子也以棉质较厚的为好,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尤其鞋子非常重要,越轻越好。可以选择慢跑鞋,因为这样的鞋后跟比较牢固,能使脚踵稳定,不易倾斜。后跟的上方有适当突起的衬舌,能起到保护跟腱的作用。鞋头最好又高又圆,才不会夹住脚趾,或造成趾甲充血。
  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步行时身体太放松,是没什么效果的。”曹建民说,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才是正确的走路姿势。此外,美国《预防》杂志有文章指出,走路时把意念放在脚上,感觉脚跟到脚尖逐一踩踏到地面,能起到转移注意力、放松精神的作用。如果想瘦身,最好走坡路或爬楼梯;如果是走平路,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缩小腹上,走路时臀部适当地向前扭动,让腹部肌肉承担更多的力量。
  每天至少走1个小时。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称,每天的走路时间加起来最好不要低于1个小时。以中等速度(每分钟90—120步)来算,走
1个多小时,路程在1万步左右、5—10公里之间比较合适。此外,付强提醒,晚饭后一小时再去走路比较适宜。“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观点并不科学,因为刚进食后,血液主要分配在消化系统,若立即运动,会使消化系统血液流往肢体,不利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走路后最好微微出汗。曹建民说:“步行运动并不追求大汗淋漓的效果,最好是锻炼完微微出汗。”洪昭光则指出,要想看走路的运动强度够不够,可以自己测一下心率,一般来说,走路后心率+年龄=170左右比较合适。
  针对时间并不充裕、常坐办公室的上班族,范方杰给出了一个“办公室走路锻炼法”:练习满脚走。所谓“满脚”,是指脚尖前伸,让整个脚掌都落地,再加上小腹的力量,让人自然挺胸,整个人会变得轻盈。把重心放在小腿,练好“满脚”走和顺着直线走,走路才会沉稳不轻浮。
  最后,范方杰提醒,走路前最好做些热身活动。不少人走路后往往食欲大增,此时不要放纵自己大吃大喝,可吃一些低脂肪的食品或新鲜水果,多喝水也可以缓解饥饿感。
16位中外名人散步健身养生
散步是一项有益的全身性健身运动,身体的各系统都参与活动,
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增强心肌功能;
坚持长期散步能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
也能提高新陈代谢,使氧气吸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
还能消耗过多的热量,减轻体重;
并可促进食欲,改善睡眠。
散步既不需要任何体育设施,又不受条件限制,随时都可进行,十分方便。
马克思认为,最有效的、最适宜的锻炼和休息方式是散步。他能一边谈话,一边散步,连续几个小时。1837年,由于过度工作使他的身体垮了下来,但是他每天仍从住处步行到柏大学,步行使他心情舒畅,不久便恢复了健康,他曾回忆说:“我没有想到虚弱的我却恢复得十分健康和强壮”。从那时起,他把散步作为健康和休息的最重要的手段,并长期坚持下来。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一生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常常从早晨一直工作到深夜。恩格斯非常喜欢散步,散步成了他每日必作的事,每顿饭后他总是在住家附近的丘陵地或公园里散步。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搬到伦敦,居住在马克思家附近,他总是在下午1时左右同马克思一起出去散步。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一生非常注意锻炼身体,列宁也喜爱散步。列宁认为最好的休息是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去散步,他把这种散步称为“周游世界”。1897年3月列宁在流放地把去图书馆借书的时间都算作一次愉快的散步。他给他妹妹写信说:我每天都到图书馆去,图书馆离城2俄里,所以我来回要走5俄里左右(约1小时),每天都这样散步,我很满意,也很愉快。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在彼得堡忙于同工农兵代表谈话,参加会议,紧张地草拟各种法令,在傍晚或深夜的时候常同克鲁普斯卡娅在斯尔尼宫附近散步。
毛泽东十分喜爱散步。他在日理万机繁忙的革命生涯中,多年如一日地坚持散步。毛泽东平时经常的室外运动是散步,一般他喜欢快走或走坡路,每次5~10分钟。在中南海居住时,就常在“菊香书屋”门前有6棵柏树和一棵槐树的小院子里散步。在夜里办公累时他也偶尔从后门出来在中海北岸的马路上走一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照常散步,还特别喜欢踏雪,有时他在很深的雪地里踏雪。他很耐寒,在冰天雪地里散步从不戴口罩、手套和围巾。他外出巡视时经常到郊外田间和茶园散步。
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从他青年时代起就养成散步的习惯。他每天早上5时起床,半小时后野外散步2英里。他平时从不间断散步,即使退休以后早晚仍坚持到室外散步。他认为散步是能协调紧张工作的大脑,提高工作效率,能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每当傍晚及休息日即喜爱到野外去散步,在散步中接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儿,我坐下来,远离世界默默地深思;在这儿,我似乎越来越接近于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我观察树木各种各样的外形,这给我很大的乐趣。
散步是德国人的传统爱好。每逢周日的午餐后,是他们的散步日。他们认为散步是对紧张工作的缓解和精神疲乏的释放。他们的总理默克尔更是特别喜爱散步,2006年她首次访华时,温家宝总理就专门陪同她到北京菖蒲河公园散步,去年6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德国时,默克尔也就是用“散步”招待了他。散步使她的身体和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高度的集中,她早年曾以努力学习而著称,获得了化学、物理的两个博士学位。从政以沉稳、务实、工作勤奋而著称,是名符其实的德国政坛的“铁娘子”,被人夸为第二个撒切尔夫人,有“世界第一女强人”之称,现已超越了中国女性的退休年龄,但仍身体很好。
朱德主要的锻炼项目是散步,他早晨起床之后,晚上睡觉之前都要散步。在中南海居住时,他的楼房离食堂有100多米,一日三餐都要到食堂去吃饭,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将饭打到宿舍或办公室,他认为饭前走动可以增加食欲,“饭后百步走”又能帮助消化,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他有时在办公间歇也出去走走。他散步走得较快,大步流星,两臂大幅度摆动,即使天气不好也照样坚持散步活动。雨天他穿着雨鞋,打着雨伞在雨中散步;冬天寒风刺骨,他照样出门到户外散步。凡是他生前住过的地方,不管是石子路、泥土路,还是山间小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对散步特有心得。他说:“人人都有腿,人人都会走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每天走路,把它当作健身的锻炼方法。”徐老在前半生的教书生涯中,每天坚持走五六十里路,炼出一副“铁脚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就是用自己的两条腿从江西步行到陕北的。解放战争时从延安往河北西柏坡转移,他不骑马,每天走50多里。解放以后,他每天早上5时起床,从位于西单的家,经北海、南池子、正阳门走一圈再回来。年近90岁高龄时,还坚持日行500步。徐老走路姿势很有讲究,挺着胸,走得快,步子大,两臂有力摆动,以便使腿手全身都得到锻炼。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阿沛·阿旺晋美在85岁高龄时,仍精神爽朗,行动矫健,谈话清晰。他的养生之道是散步健身,下棋养心。
他的散步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清晨散步,每天到大街上散步约1小时,往返6公里;
第二种是每顿饭后在院子里慢步走。他认为散步是健身的基本方法,故一年四季他总是确保散步正点运行不断。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年愈古稀还坚持锻炼有一次他背着个包裹蹒跚而行,几个少先队员不认识老生理学家,他们商量着:“咱们帮助老爷爷背东西吧。”说着就围了上去,要抢包裹。老人谢绝了,说:“孩子们谢谢,我这是负重散步,锻炼身体呢!”巴甫洛夫特别注意身体锻炼,60—70岁时,他经常锻炼吊环和鞍马,70岁后,他练习快步走,80岁的高龄,他就练背东西散步。长年的锻炼,使他身体健壮。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惜时如金,但每天仍抽出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一次,他去比利时访问,国王和王后准备隆重地欢迎这们杰出的科家。火车站上张灯结彩,可是旅客都走光了也不见爱因斯坦的影子。原来,他提着皮箱,拿着小提琴,从前面一个站下车,一路步行到王宫。王后问他为什么不乘火车到终点,而偏偏徒步受累呢?他笑着回答:“王后,请不要见怪,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无穷的乐趣。”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说:作家从事繁重的脑力劳动,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晚上读书、写作或是与人谈话时,就会感到头晕目眩,极其困乏,那是非常使人痛苦的。因此,托尔斯泰从青年时期就养成了散步的习惯。他每天早晨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带着一只可爱的、外号叫松鼠的西伯利亚猎犬,到树林里去散步,有时到庄园附近的村庄,走进某农家或到受苦难的农舍里去问候,或是去看望以前的学生,有时候会同本庄园或附近庄园里的农夫一起去散步,他还常骑马到野外或森林里去散步。晚上,他总是向家人津津有味地讲述他在散步中遇到的趣闻乐事。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一生爱好多种体育运动,散步、跑步、游泳等等。他平时最喜欢散步,常在天刚破晓时就起来,带着笔记本到田野里去散步,尽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有时一连几天在野外到处走。为增加散步的锻炼效果,普希金特制了一根手杖,手杖心是铁的,重7斤多,散步时一边走一边将手杖用力地向前抛去,抛出以后便急步过去拣起来,如此一抛一拣,左右手轮换,循环不止。有人看到他散步中这种举动,感到很奇怪,就特地问他:你在散步时往前抛手杖干什么?他认真地回答:为了使双臂有力。假如用手枪射敌人的话,两臂就不会抖动。
我国著名文学家钟敬文教授一生坚持散步锻炼,90多岁的高龄时,仍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谈起养生经,他很自信地说:我的养生之道很简单,……坚持散步。散步是他的基本锻炼方式,他每天早晚以及上下午,只要有时间必到户外活动,每天活动时间一般在2小时左右,雷打不动。专心学术是他生命的精神运动,坚持散步则是他生命的物质(肢体)运动,两种运动的长期结合,使他身心始终处在一种内在的自由与和谐之中,从而维护着生命的平衡。
为儿童们写了一辈子童话的老作家陈伯吹,晚年有一大癖好——喜欢走路。他每天早晨5点多钟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散步一刻钟左右,然后回家漱洗,用早点,伏案写作,每隔一两个小时,再到院里散步,放松放松继续挥笔。有时外出看电影、办事,他也步行往返,意在锻炼腿脚。为此他说:“由于我经常走路,作息正常,所以身体尚健,还可为孩子们写点作品。”
上述16位中外名人的散步养生,各有特点,大有学问,散步养生天地宽。
散步也可以讲“步行”,自由自在地步行,或大幅度跨步急行。在众多人的养生锻炼中,证明散步是最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而且十分有效。散步能使人身心处在自由与和谐之中,能凝聚人的生命能量,调节人的生命运动。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运动减肥的最好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