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骑行者乞讨乞讨 还能骗到人么

  导语: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开阔的公路,拥挤的城市道路,颠簸的山路,亦或是羊肠小道,都散发着各自的魔力。曾经是专业自行车手的Ian Dille花了9个月的时间,横跨6个大洲,在全世界范围内搜寻了75条最适合骑行的线路,并把他的发现写在了《骑行者的遗愿清单》(The Cyclist’s Bucket List)一书中。(来源:Enjoy雅趣)

关注公众号“ 有腔有调”,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天气已经暖和得不要不要了,绿草如茵、和风徐徐,大好春光是不是按耐不住想上天了?毕竟一个人的想法和见识有限嘛,雅趣为此推出“玩趣计划”,看我们的玩家教你怎么玩得更好更有趣,完爆朋友圈。

  CNN专栏作家Wyatt Massey根据Ian的推荐,从中精挑细选出下面九个骑行爱好者值得一去的圣地,看完没准儿你就想扛起自行车出发了!

  在旅途中,游客总想在短时间内看完所有的景点,把自己的时间表安排得都快溢出来了。然而,这一跨越10个国家从埃及到南非的环非之旅会让你的这一担忧消失,在路上的4个月中,你可以尽情地品尝这一整片非洲大地的风情。

  这一趟耗时不菲的旅行同样也花费不菲。旅程从1月中旬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全程一共需要花费1万6千美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中7500英里的一段骑行,花费也要少一些。

  从尼罗河上游开始,骑行客穿过沙漠,跨过赤道,然而走到这里风景也只是刚刚开始。骑行客会参观非洲地标性的景点,比如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雪山,埃塞俄比亚境内类似圣经中描写的景色以及赞比亚境内的维多利亚瀑布等等。除了这些自然景观以外,骑行客还能够近距离地接触野生动物,比如非洲象,斑马,长颈鹿等等。

  跨越北美之路,美国

  以俄勒冈州阿斯托利亚的群山作为起点,最后达到弗吉尼亚州约克镇的切萨皮克湾,这趟骑行路线似乎是被《天佑美利坚》的歌词启发,“穿越高山和平原,来到泛着白色浪花的海边”。Dill在书中写到:“一旦骑行过这段路程的人,最经常提起的就是,在这90天的路途中,他们学到的关于美国的知识比其他人一辈子学到的都多”。

  在这条路上,你可以经过一些国家级和州级的公园,品尝当地的美食,在乡村道路上驰骋。一路上的停靠点和餐馆都热情地张开手臂欢迎骑行客。而且在这里,骑行客们可以读到许多以前的骑行客写下的对这段路途的回忆。在骑行途中,在经过俄勒冈州的Mckenzie Pass时,你会遇到一片古老的沼泽地,还会翻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并穿越美国风景最美的农田。这条线路也是美国首条自行车骑行穿越赛的线路,当然,如果你更想去看看途中的景点的话,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尝。

  连接印度北边的Leh和Manali公路在5000多米海拔的高山公路上驰骋将近500公里,这条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路之一。Dille在骑行发烧友的口口相传中得知,这条路是“最惊险,最挑战极限的路线之一。”一路骑行下来,你将从风力强劲的喜马拉雅山坡驰骋而下,来到印度河流域,经过由印度河浇灌的肥沃平原,伴随着你的是一路上雄伟的景色,高大的庙宇,包括有着四层楼高的Hadimba

  每年这段公路都会封路一段时间,不过一旦积雪变少后,6-10月时路就被重新开通了,骑行客需要注意封路和开路的时间。幸运的是,这段公路除了少数时候有卡车通过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通。骑行这条线路需要6天,骑行客可以携带帐篷,也可以住在途径村庄的旅馆中。

  西塔斯马尼亚,澳大利亚

  当你内心呼唤着原始的大自然,那么在西塔斯马尼亚的骑行一定能够满足你对原始大自然的呼唤。对于21世纪的骑行客来说,这个地区崎岖的山路更符合他们内心对于冒险的渴求。

  在这一骑行路线中,你会经过占地160万公顷的塔斯马尼亚荒野世界遗产公园,这里有凹凸不平的盆地,古老的洞穴和绵延的冰川湖泊影映着湛蓝色的天空。

  Dille建议,最好的骑行线路是从皇后镇到斯特拉恩的那一段Lyell公路出发。紧接着,你会骑行经过北边的Zeehan,达到塔斯马尼亚岛西部最高的Murchison山,环行一圈之后,最终回到皇后镇,骑行总长度约240公里。

  Dille在书中记录到,这段路程也许是“世界上最后的净土”。

  巴斯克地区,西班牙

  西班牙一群逼格最高的人就居住在巴斯克地区。本地的巴斯克人说着一口巴斯克语,并且享用着当地悠久的烹饪文化带来的佳肴,这个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成为了西班牙的一个自治区域。然而,让骑行客更加感兴趣的可能不是巴斯克语,而是这里的餐馆和酒吧。

  “令很多骑行客印象最深的餐馆,就藏在这里的山谷中,以及山边的小店中”,Dille如此写到。骑行在不走寻常路的蜿蜒旅途中,你可以品尝到当地人做的pintxos(类似tapas的小食)以及气泡酒Txakoli。Jaizkibel山顶以及云雾笼罩的山口Puerto de Urkiola都是骑行客的热门骑行地。

  杜邦国家森利公园,北卡罗来纳

  在北卡罗来纳州阿巴拉契亚山脉中的蓝岭山一带来一段山地车骑行,最后来到电影《最后的莫希干人》和《饥饿游戏》布景的瀑布面前。杜邦国家森林公园的美景是无与伦比的,穿越公园的小河,和秋季时节的橡树林、松树林一起奏成一曲色彩的交响乐。在杜邦森林公园的骑行路线,无疑是全美最棒的几条路线之一,这里有充满挑战的150米高度的花岗岩爬坡路段Big Rock Trail,也有最终和小河平行的Cedar

  对于希望有选择性地进行骑行的骑行客来说,可以从总长130公里的路段中选择100小段,并且每一段路线都有着不同的地貌风格,你可以在开阔的路面骑行,也可以在布满大石块的路面骑行,当然,还可以在浓密的森林里骑行。

  莱德维尔100,科罗拉多

  莱德维尔是一个坐落在落基山脉中海拔3000多米小镇,在历史上莱德维尔以矿业而闻名。在这里骑行,骑着山地自行车驰骋在北美海拔最高的狂野的西部山地,无疑一次不小的挑战。从1983年开始,莱德维尔100 MTB是赛跑的比赛场地。11年后,莱德维尔100 MTB被改造成自行车竞赛的场地,这里特殊的地形无疑也为山地自行车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去处。在莱德维尔进行过山地骑行,在山地自行车发烧友中是一项值得炫耀的荣誉。

  纽约市和周边,纽约

  很多人都以为纽约满大街都塞满了车,充耳都是喇叭的轰鸣声和司机的怒吼,穿越这座城市是一场让人头疼的对耐心的考验。不过幸运的是,多亏了最近的道路改造,骑行客们可以比较轻松愉悦地穿越这座城市了!

  “很多城市都专门针对骑行客做了一些道路上的改进,然而,没有城市的改进速度能够赶上纽约”,DIlle在书中这么写到。你可以在网上查到在纽约476公里的骑行线路中,选择最受欢迎的骑行线路。针对骑行客的还有纽约市专门为自行车设计的交通信号灯,以及花旗银行设计的自行车分享计划。如果没有自行车的话,租一个自行车的花费也很划算,除此之外,纽约的自行车导游也有很多的。

  死亡之路,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的骑行线路“死亡之路”欢迎大胆的山地自行车爱好者,这条令人惊悚的线路下降的高度约有3700多米,堪称世界上最危险的骑行线路。“死亡之路”的名字并不是虚有其名,山路上有几个地方,很容易让自行车手和摩托车手一不小心就飞下悬崖。不过近年来,经过道路修缮和专业的骑行指导,稍微降低了一点骑行的难度,不过也仅仅是一点而已。

  骑行起点位于位于雪山山峰怀抱中的La Cumbra。每一个转弯处都伴随着令人惊叹的悬崖美景,有些悬崖的垂直高度甚至有900多米。当你骑行越来越接近海平面时,气温变得越来越温暖,并来到了位于Coroico和La Senda附近的热带雨林中。

  不像人骑车,倒像车骑人

  自行车的出行空间和路权被一再压缩,骑车缺乏安全保障,公众骑行的意愿越来越低,有人出门打酱油都开车

  张生远在北京复兴门附近上班,家住颐和园一带,两地距离约为17公里。最近,他不愿开车堵在路上,尝试着骑自行车上班,同时锻炼身体。骑行需要大约1个小时,对他来说不在话下。

  但是,骑车的经历让张生远觉得很不爽。全程要经过十几座立交桥,一会儿上天桥,一会儿下地道,没法连续骑行,不像人骑车,倒像车骑人。他感慨地说:“骑自行车,连条痛快的路都没有。路是为开车人设计的,根本就没考虑骑车人的需求。”

  除了行路难,停车难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骑车到单位,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而小汽车却有专用停车位。张生远将自行车停放在公共停车区域,走路到单位需10分钟,还总担心自行车丢失。

  最让张生远不爽的是,骑车到单位没地方换衣服,满身是汗味。不愉快的经历,最终动摇了张生远骑车上班的决心。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说,如今的城市越建越大,出行距离越来越长,而自行车出行的最佳距离是5至10公里,如果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自行车就难以满足需要。自行车的出行空间和路权被不断压缩,骑车缺乏安全保障,导致很多人骑车出行的意愿越来越低。

  中国曾是世界著名的“自行车王国”,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私家车拥有量快速增长,不少人出门打酱油都开车,自行车出行比例大幅下降。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从1986年的62.7%下降到2014年的17.8%。2015年,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民中使用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仅为15.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鸿认为,伴随城镇化进程,城市范围扩大,小城市变大城市,大城市变特大城市,交通结构机动化,居民出行越来越倾向于开私家车。道路修建永远赶不上车辆增加,交通拥挤成为城市的普遍现象。面对交通压力加大和生态环境恶化,有关部门应重视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的角色。

  自行车和机动车抢“道”

  机动车道越来越宽,自行车道越来越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路的交叉点,成了事故的多发点

  家住北京朝阳区潘家园的洪志涛,上班路程5公里。如果坐公交,即使不堵车,加上走路,也得花40分钟以上。如果是坐地铁,走路加换乘,全程耗时40分钟左右。

  每天出行让洪志涛犯难。坐公交,路太堵,时间没谱;坐地铁,虽然时间有保证,但太挤。其实,洪志涛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单位,只需要不到30分钟的时间,但他实在不愿也不敢骑车。

  骑车上班,洪志涛总是被迫和机动车“抢道”。因为自行车道被人为挤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他有一次差点被变道公交车挤倒,惊出一身冷汗。

  据悉,英美等发达国家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非机动车出行占比不超过20%,我国却超过40%。北京交通事故相关人员60%左右是自行车骑行者或步行者。

  陈艳艳认为,人们不愿骑车出行,自行车路权缺失是主因。机动车道侵占了自行车道,机动车道越来越宽,自行车道越来越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路的交叉点,成了事故的多发点。

  陈小鸿说,一些道路上事故多发,是因为自行车路权不连续,使得自行车被迫“违规”进入机动车道。在与机动车的冲突中,自行车显然处于弱势,骑行者由于缺乏安全感而放弃骑车出行。

  陈小鸿认为,从道路环境来说,自行车的骑行环境在恶化,自行车路权被侵占。以上海为例,城市核心区有1/3的干道禁止非机动车出行,1/4的干道自行车出行环境比较差。通过调查发现,上海中心区浦西单向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仅2.3米,而且有高达37%的干道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物理隔离设施,导致实际使用中非机动车道频繁被机动车侵占。

  “自行车在整个城市交通体系里的缺失,会给交通结构甚至生活质量带来一系列问题。”陈小鸿说,如果自行车使用率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继续下行,将给城市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骑车本来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但很多人骑行在汽车的夹缝里,吸着尾气和雾霾,谈不上健康,也谈不上安全。有些城市冬天太冷,雾霾天气特别多;夏天太热,路上连遮阴的树都没有。不舒适的骑车环境,也让不少人依然选择开车出行。

  陈小鸿认为,鼓励自行车出行,重要的是改变观念。骑自行车既是一种交通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国外,自行车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健身工具。

  公共自行车还需补短板

  在共享经济时代,政府应当花更多精力去优化环境,还路于民,创造舒适的骑行环境,提供公共停放空间,规范引导公共自行车的发展

  自14号地铁线开通后,在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附近上班的张丹华不再为堵车发愁了。但是他家离地铁站1公里,地铁站离单位1.2公里。这两段路紧走慢走加起来也近半小时。从家门口可以骑车到地铁口,但从地铁站到单位,还得走路。前段时间,他发现地铁口停放着共享单车。下载APP,扫码骑行到单位,很方便。

  摩拜单车、小黄车、小蓝车等公租自行车的出现,改变着人们出行的方式,打通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陈艳艳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出行距离越来越长,一次出行用一种交通方式往往是不够的。大城市应建设以公交特别是轨道交通为主、两端接驳自行车的出行链。

  陈小鸿认为,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自行车换乘,仍是应当大力推广的出行方式。这就需要城市在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为市民换乘解决后顾之忧。

  在法国、日本等国家,公共自行车已是相当成熟的系统。在城市核心区域内,每三五百米就有一个自行车网点,骑车换乘轨道交通深受市民欢迎。陈小鸿介绍,在我国,要想推动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精细的运营管理系统,科学布局自行车网点,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形成良性循环。

  说起公共自行车,北京东城区某中学教师赵青告诉记者:有一天早上,她准备骑公共自行车上班,但公交卡余额只有26元,不足30元,没法骑行。她找到一辆小黄车,扫码却打不开锁。再找摩拜单车,手机定位系统里显示有车,可她怎么也找不到,只能坐出租车去学校,结果迟到了。

  陈艳艳说,想骑车找不到车,骑车不知哪条道好走,骑完车不知在哪还车……信息服务的缺失,导致骑车出行很不方便。政府应建立一个平台提供准确信息,用户通过随手拍的形式反馈信息,比如自行车道被占用的情况,以便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过去,公共自行车由政府经营,每辆车综合维持成本在6000元左右,完全由政府埋单,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陈艳艳说,在共享经济时代,政府可将公共自行车的经营权让给市场,花更多精力去优化环境,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还路于民,创造舒适的骑行环境,提供公共停放空间,规范引导公共自行车的发展。

  “自行车只有两个轮子,但涉及交通、市政、规划等多个部门。倡导自行车出行,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建议政府给骑车人一定补贴,用减少碳排放量进行核算,让绿色出行者获得相应奖励。只有实现多方共赢,自行车出行才会受欢迎。”陈艳艳说。(本报记者王君平)

  国外怎么管理自行车(链接)

  英国:自行车租赁业务很发达,各大中城市都有自行车租赁公司。自行车租赁公司与手机运营商联手,推出快捷租车服务。用户发一条短信到服务平台,就会收到一组数字,也就是开锁密码。用户还车后,系统会自动从用户的银行卡扣款。政策规定租车半小时内还车免费,并允许携带自行车上火车和公共汽车。

  丹麦:政府实施城市免费公共自行车计划。哥本哈根已建有150处停车点,用于停放定制的自行车。用户只要向系统支付2欧元的硬币便可使用,还车后退回2欧元。为实现公众免费骑车,政府提出市场化运作方案:企业支付7000欧元可认捐25辆自行车一年,这期间企业可在自行车身上打广告。该方案一推出便得到很多大企业的积极响应。

  荷兰:政府在各交通枢纽附近修建了众多大型自行车停车场,实现机动交通和自行车交通无缝衔接。各城市都建有专门与交通主干道隔离的自行车道,且颜色与机动车道反差明显,极易识别。而且,专门的自行车车道都有一个特殊标志——圆形蓝色指示牌,便于骑车者观望。

  日本:企业鼓励员工骑车上班。在东京,一些企业会给骑车上班的员工提供高于开车上班的员工1倍的交通补贴。

  (本报记者申少铁整理)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行乞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