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孩子心理缺失需要的六大心理营养,缺失会怎样

孩子7岁前心理成长需不同营养 你给到了吗?
陶花源健康家庭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陶花源健康家庭”(taraprem)文/陶思璇7岁之前的成长对于孩子很重要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自我认知系统的建立、价值观、爱情观、甚至包括对于亲密关系的认识了解等等,在7岁之前已经基本完成。7岁之后,不过是在重复验证已经形成的观点、观念的正确性。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多一些了解,为孩子提供安全有爱的陪伴,有助于让孩子获得健康发展,才有可能有幸福的未来。如果已经错过了0-7岁这个重要成长阶段,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反省,也可以针对低年级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做出恰当的回应,针对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部分做一些功课,帮助孩子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发展,自然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有更好的状态,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心理营养重要元素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提出一个观点,就像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状态下需要吸收不同的物质营养,心理的成长也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这里所提炼的重要元素,并非某个阶段只需要某一个或几个,而是全部贯穿始终,只不过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里,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更偏重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心理元素的滋养。★ 0—4个月:重视,我是你的惟一。这个阶段,婴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元素就是重视、被看见。那个bTaraby就是需要清晰地感受到:我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就是你的唯一。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长大之后,通常都会用一辈子去寻找那个能够把自己当作宇宙中心的人,一切都需要围绕着TTARA转。这种对于“重视”的饥饿感,会伴随一生。有的人会因为害怕得不到而隐匿自己,有的人则会表现出过度索取。★ 4个月—3岁:爱和安全感的建立。爱,包括了我是不是值得被爱?懂不懂得怎样去爱?比如说怎么样去接触,怎么样去触碰,那怎么样去呵护?怎么样去抚慰,这些都是爱的部分,爱的行为表达。安全感,包括了我是否能够信任别人,这段关系是否值得信任,等等。★ 3—5岁: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在这个阶段里,如果家长给予了过多的否定、斥责、批评,对于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就会比较有阻碍。一个过度要强的人,并非真的是自尊心太强,恰恰相反,这是低自尊的表现。过度讨好,也是低自尊的表现。自信心缺乏会有哪些行为表现,我相信很多家长都能举出实例来,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 5—7岁:社会责任感、归属感、团队合作精神的建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园时期,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建立主要基于大人们的方便,孩子们自己比较少自主性,关系联结相对比较松散。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们真正开始去学习,自主选择跟谁做朋友、怎样去跟他人建立关系,他们开始面对友谊这个人生议题。与自主性相伴而来的,是被拒绝的经历,因此,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们的挫折期,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这个阶段里开始面对他们人生难题:被拒绝、被孤立、被遗弃。这是一种非常巨大的伤痛,非常需要家长们给予支持和陪伴,帮助他们从这些挫折中学会成长,学会接受人生中不如意的部分,接受很多事情都无法掌控,接受一些美好事物包括感情的丧失。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陪伴和支持,对于失去、被拒绝的恐惧,就会影响一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oasis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哪个不是进入清华大学的途径?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5136096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5136096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股票/基金&
你真的会爱孩子吗? 心理营养胜过天
  第1页:心理营养远比教育更值得父母关注  笔者自从有了宝宝就开始关注各大社交论坛,发现国内家长更为注重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觉得给孩子好吃好喝就是爱孩子。同时也发现近些年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通过海淘(海淘就是在国内用,上国外的购物网站,通过转运,快递到国内。)购买国外的经典产品,这些产品囊括了吃、喝、玩、学、穿……总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殊不知,其实提供良好的物质并不等于给了孩子全部的爱,把孩子养的健健康康的,不仅是身体营养的满足,心理营养也同样重要。  还有的父母从宝宝没有出生就开始早教,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培养孩子才觉得孩子是有未来是有希望,自己才对的起他。殊不知,超前的教育会给宝宝过大的心理压力,时间久了会开始厌学,逆反人生。  笔者承认前面提到的案例是父母因为爱孩子才做的,但是通常会赔进去父母很多的时间、金钱,更剥夺了孩子欢乐的成长,造成心理上的缺失。说到心理营养,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他们小小的心灵有什么需要关注的吗?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没有照顾好心理营养,一直处于匮乏状态,那么很有可能他会一生都会去寻寻觅觅,直到找到能够满足那个确实的心理营养为止。    心理营养远比教育更值得父母关注  当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孩子错过了出生之后,按照年龄阶段该给予的最初的心理营养。但是不要就此放弃阅读文章的权利,因为本文的年龄跨度一直从0岁-7岁。  首先,我们先来用三个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营养是否充足,是否匮乏。  一、情绪是否稳定(婴幼儿时期就能看出来,是否会有突然发飙的情况);  二、人际关系方面(年龄较大时,在13~15岁才能真正显现),觉得别人拒绝他,不喜欢他,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1、不能出错,属于完美主义,与人交往马上会产生焦虑;  2、不能冒险,感觉自己能力不够;  3、怕被拒绝,被拒绝会产生很大的情绪或愤怒;  三、是否有行为偏差(有不可处理的情绪吗?)。  80%心理营养不够的孩子会有以上某种行为或全都会有,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给孩子心理营养,但所有父母都可以提供给自己孩子心理营养。当心理营养足够的话,生命的本能是快乐的、有活力的、有责任的。  那么应该如果给孩子心理营养呢?笔者想根据年龄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2页:无条件接纳和生命中的至重  0-3个月,婴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无条件接纳和生命中的至重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世界是陌生的、好奇的。作为父母无论孩子丑或美、健康或疾病、男孩或女孩,既然生下来就要接受,并且无条件的接纳。每次看到“弃儿”的消息笔者非常气愤,大人可以有苦衷可以无辜,但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做的只有接受并且当做至亲。那么怎么来解释这两个心理营养呢?  1、无条件的接纳。这种接纳是父母对孩子作为一个人的接纳而非行为的接纳。当婴儿哭了、饿了、渴了、冷了、热了、便了……需要有人呵护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呵护和照顾;婴儿需要抱;需要身体的接触;需要援助、安慰,这样的接纳产生很大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生命的存在被无条件接纳。  2、NO.1 Inlife(生命中的至重):这种至重是双向的,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重要的人是母亲,母亲分泌乳汁供给生理营养,分泌苯体氨,让母亲会很愿意提供给孩子一切,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那么的完美和可爱。忧郁症的产妇不能分泌苯体氨,对孩子的爱是理性的爱。对于孩子,此时此刻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于刚出生的婴儿要给足安全感(图片来自亲爱的网站)  当这些心理营养不能得到满足就成了渴望,成年后将寻寻觅觅“生命中的重要之人”对他无条件接纳,把他当做生命中的至重……因为生命力需要渴望来滋养,渴望是全人类共有的。  如果缺失这方面的心理营养,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早恋,也可能会有孤独症,因为他需要通过找到那个人让自己心理完整。笔者也建议单亲家庭的爸爸或者妈妈要格外地给孩子更多的心理营养,因为亲情的缺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不了一个健康孩子的心理营养。  第3页:有足够的安全感面对分离  4个月至3周岁,婴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建立安全感阶段。  当你的孩子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会找柔软的东西来代替妈妈给他安全感,如果处理不好会发展为恋物症,只要没有偏差行为是可以接纳的;还有的孩子咬手指是焦虑和安全感不够的表现,不要用对抗性方法制止,而是提供给孩子心理营养。  而这个阶段的幼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其实在3岁前心理上并不独立,母亲建立与孩子的安全感。  想要成功地为孩子建立安全感,需要父母做到两方面。首先是经常陪伴孩子的母亲。妈妈要学会放手。如果妈妈舍不得放手那么孩子从内心是恨妈妈的。这个阶段对妈妈的挑战是:愿意放手,与孩子分离。妈妈越焦虑、害怕,孩子越不敢分离,他需要吸收足够多安全感才能面对分离。然后是家庭的稳定和谐,主要是父母关系的稳定,尽量不要再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是一体的,和谐的。  当这个需要没有满足,一生将寻寻觅觅一个重要他人填补……成熟的依附关系是:即使感到伤心、难过、痛苦,但心理有足够的安全感面对分离。  想要成功满足这种心理营养,妈妈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从心理上,妈妈始终不会相信孩子会离开他的事实。其实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妈妈:长大以后,我到独立。第一次,剪掉脐带,放弃妈妈给予营养的途径,开始自己通过哭,寻找食物。第二次,爬。离开妈妈的抱抱,想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努力爬。第三次,走。当自己能站起来独立行走,满足感到了顶点,奠定了孩子敢不敢冒险,对于陌生人会减少焦虑,而增加互动的兴趣。第四次,自己开始穿衣服鞋子,需要自由。第五次,知道分开,并且和妈妈再见面时候,会说想妈妈,爱妈妈。如果母亲的情绪是稳定的,并接受事实,那么孩子就能自然而然走过这个分离期,很有安全感。分开也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图片来自亲自网)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粘人的女生,或者小心眼的男生,主要是小时候心理营养缺失,导致日后,两个人分开后,开始害怕分离,开始怀疑对方。这就是成人阶段承受不了分离的人,说明其4个月到3岁这个阶段心理营养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建立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有分离的焦虑。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独立自主,以情相系的分化阶段,越没有安全感的人,因为害怕分离就越会控制。  第4页:爸爸成为最重要的人  4至5周岁,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有爸爸在 找模范  如果说妈妈给了我们生命,那爸爸就是让生命更加健康茁壮成长的力量。4岁时,孩子开始喜欢与父亲互动,从父亲的眼神、语言里获得肯定、欣赏和认同。肯定孩子是很重要的,自我概念是人类最重要的,与父亲关系不好不一定没自信,但与父亲关系好的孩子的自信心一定好。如果父亲能在性别认同方面做好,那么成年后的女儿会很有女人气质,而儿子会很有男子汉气概。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作为父亲,建议您为孩子做以下三件事:  1、告诉孩子:我相信你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  2、如果你需要,我会帮助你,我一直在这里,但什么时候需要帮助的自主权在你身上;  3、你可以做错事,我是允许的。因为我知道你会在错误中获得学习和成长。  6至7周岁:孩子需要重要他人做模范,让孩子认知、学习生活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孩子不能教你懂得的,而是做你做的,这个阶段孩子会寻找重要他人做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当孩子的世界中,不在只有妈妈,也不再每天追着喊妈妈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和你彻底分离,成为了独立一个人。和爸爸的交流可以得到自信,找到模范,可以得到正确的做事做人方法。  笔者总结:不管你看到文章的时候你的孩子有多大,只要他可以被称为孩子,那么任何时候不算晚。满足一个孩子的心理营养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有耐心,孩子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但是在做心理营养的同时,对孩子不做以下三件事:1、不伤自尊,自尊低会有很多防御行为;2、不羞辱孩子,羞辱伤害灵性;3、不增加孩子的焦虑,不给孩子压力,不威胁、恐吓。只给孩子做心理营养。
(责任编辑:HN666)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的孩子,一生都在寻觅关注(心理营养指南)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清楚孩子在各个阶段最需要什么,爸爸妈妈们就会在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当然第一次当爸妈绝对没那么容易,而我们也是在“蹒跚学步”的状态下努力做好爸妈,对于夏主编来说不懂就要多问、多思考、多尝试,没错,读到下边这篇长篇幅文章时,读一遍是不够的。读第一遍时,要吸收;第二遍,要思考自己在育儿过程里的对与错;第三遍,就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针政策”。心灵和身体一样,需要营养,而孩子幼小时,我们总是关注他的身体,吃得够不够多,长得够不够壮,却较少关注他们心理需要哪些营养,这篇文章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婴儿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两岁需要安全感,4到5岁最需要肯定,6到7岁最需要榜样,总结得非常到位。
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年龄不同的阶段,他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他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会怎么办呢,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要寻寻觅觅,直到他能够寻满那个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从0岁一直到4岁,一个孩子需要什么。那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16岁了还需要听吗?那如果这个孩子在0-6岁时他这个部分没有被填满的话,他一生寻寻觅觅的时候,他会出现很多状况和问题。
我只会哭,但要你无条件接纳我0-3个月,孩子出生,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地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他的父母亲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孩子他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会用哭来表达。需要他的父母亲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你也看不出来我到底好不好看,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第二个营养: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O.1 in life。孩子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好,可是我很饿,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那么我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对于母亲而言,来作这些,不难。因为妈妈在生完孩子以后,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东西。有了本体胺的分泌,母亲会为愿意为孩子提供一切。从身理上,提供乳汁,从心理上,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并且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都会满足.妈妈心里最大的满足也是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可是如果,3个月内,这个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转变,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来。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如果孩子在3个月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那孩子会去在成长过程中,另外找一个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从这个人身上希望得到没有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那么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找到那个重要他人为止。到了小学,他会去找小学的老师,到中学,他会去找爱人,会很早谈恋爱。他会希望有人能那样对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就会带着这个期待长大,带着这个期待结婚。等到结婚,他也会一天到晚一直询问,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几?讲了又讲,问了又问。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果我很坏很糟糕,你还会那样爱我那样对我吗?他会一直不断地去寻找一个答案,这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问题。成为他的缺失。不能够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有那么多困扰。他不能够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他的身体就会去寻找,去找那个重要的他人。
我要安全感,要爸爸妈妈关系是稳定的从4个月开始,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就是孩子想要分离。想办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本来跟妈妈是相连在一起的,刚出生,经历的是身理上的分离,从母体的分离。从四个月起,他开始走他那条在心理上与母亲或者父亲剪断脐带的另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的话,这个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那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这是从4个月一直到3岁一直会做的事情。什么是安全感,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的关系是稳定的。这里面,如果母亲是稳定的话,那么这个孩子根本不用担心,很自然而然地,孩子就会走过这个分离期,很有安全感。从妈妈这里得到安全感的话,孩子就会分离一点,更有安全感的话,再分离一点。3岁以下的孩子是不知道什么是“我”的,也不知道“我”是谁。也就没有我的经历。这也就是绝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有3岁前的记忆的原因。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会分离,这是孩子心理上的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我们提供了他心理营养,心理健康,他会一直不断地试验,然后他会一直不断地离开,回来,离开,回来...从整个的4个月一直到3岁,一直会做这样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这个经过的话,这个孩子与他的妈妈会一直处于共生期。他以为他和妈妈是一个人。以为他和妈妈和爸爸是一体的。
可怕的两岁该怎办?而这个时候就进入到我们养孩子的一个头痛的时期:可怕的两岁。为什么可怕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正是又想要独立,他又与母亲是一体的。这个时候,他们对母亲的要求是非常大的,看到妈妈什么时候围绕你你都要反应,然后你真要去帮助他,他又不同意。这个时候,他最常讲的,就是两个字:不要。如果你一定要帮他,他会反对你。这些,都是因为这个孩子正在挣扎着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那么,很多小孩子在这个时候有很多缺失的,怎么知道会有这个缺失呢。一个你会看到很多小孩子,到了4岁,5岁,6岁,7岁或者10几岁的时候,孩子还会拉住你的衣角,自然而然,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他会抱着家里的柱子不肯出门。因为他不能分离。这些都是因为他在这个阶段,心里营养不够,也就是他的安全感不够,安全感不够他就没有办法分离。他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以情相系的人。以情相系就是用感情与别人联系。如果他没有,他整个人就会充满恐惧和害怕在里面。而这时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要很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你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孩子那么小,他不需要那么多物质,而是父母亲相互间良好的关系。父母关系好,他自然很开心,因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常吵架,常相互指责,孩子就会害怕,而他不会表达他的害怕时他就会用很多古怪的行为来处理。所以当看到我们的孩子行为古怪时,那表示孩子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他自己的情绪。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母亲不能太过焦虑。太焦虑的妈妈,对孩子很难放手。我们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我们常常会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而实际上,这个时候最好的就是,我们坐在一边,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然后来试验他的成长。。等到他跑回来,要妈妈抱抱的时候,抱起来,抱了一下,你会发现,他有安全感了,他又要下来,那你就放他下来。最不好的就是,今天我们心情很好时,就把孩子抱起来,玩,等到很忙的时候,孩子一来就跟他说,不成不成,你去找XXX。这样很不好,孩子会乱。最好的情形是,不辛苦的。爸爸妈妈不用那么辛苦,孩子也不用辛苦。所以,父母亲,只要坐在那边,能让孩子看到你的脸,就成了。等到他跑过来,让你抱你再抱,他不要抱,就让他去玩,你也别打扰他。他邀请你玩就陪他一起玩。只要这样顺其自然地做,孩子就能很好地走过这个时期。真正从身理上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妈妈最大的功能是给孩子安全感所以我们认为,妈妈最好的功能,就是给孩子安全感。你怎么样给孩子安全感呢?你的情绪的稳定,你的孩子自然就会有安全感。甚至在安全感的建立上,妈妈的功能要大于爸爸的。因为孩子的分离主要是跟妈妈的分离。但是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常处于焦虑,害怕孩子长大,害怕这害怕那,还会情绪失控。不能让孩子心安。妈妈没有安全感,那么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所以妈妈要保持心平气和。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孩子就会有安全感。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坐在一边,但是你知道他什么时候需要的是什么,当他跑过来有需要,就要满足他,满足了,他自然就会走开。妈妈还要去自我反省,如果妈妈自己有情绪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面对孩子。不能把你的情绪给到孩子。孩子为什么老是会来烦你呢,那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才会一直想要!其实他不需要很多的,不能说,我喜欢的时候就给她吃这个吃那个乱吃一团,我不高兴的时候,就把他推开到一边去。他要的其实不多,只是想在要你抱的时候,你能抱一抱他!这样的话,孩子逐渐与妈妈进行分离,与父亲分离,一直到完全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而这个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我”。
4-5岁孩子最需要的是“肯定”当他有这个“我”时,那么到了4岁-5岁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zan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如果爸爸在这个部分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表现出来,孩子就会充满自信,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他自己内心的。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会认为,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好,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可爱。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是充满了自信。这个孩子会有这样一种自我的信心后,他就会有一个新的我,并且会明白,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能够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去面对他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难题。要请爸爸这样来做。愿意去肯定孩子,去向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棒!在信任级上,父亲的肯定,要比妈妈的肯定比重更大。父亲与妈妈不同的是,爸爸如果肯定的话,对一个女孩子,她会觉得她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做为一个女性她是很好的。对一个男孩子,他会觉得作为一个儿子的男性的部分自己是个很好的男孩儿。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更大。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男同性恋,很多都是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结果。让父亲肯定他,赞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6-7岁的孩子需要学习的模范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如果孩子能够有这些的话:第一他需要人没有条件地接纳他,让他认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他需要安全感,使到他能够独立,然后需要肯定赞美认同,到了七岁前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是心理营养最重要的。当然他再长大,他能够选择,需要更加多的生活上的一些能力。但是在心理上,他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到七岁之前。如果这个孩子给足了他七岁之前的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这个心理营养,能早开始最好。如果没有,也不存在晚不晚的问题,什么时候你意识到你发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发现苗头,就从现在开始做。如果存在缺失的话,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妈妈爸爸与孩子的关系。然后给他肯定,告诉他,他很重要。愿意听他说话,出现需求的时候,要满足他。孩子一开始的心理营养必须由那个重要他人给的。这个重要他人,第一是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阿姨。但是,后面两种,可不可以做到,也要看孩子的性格来决定。至于为什么一个孩子会选爸爸妈妈为第一位的重要他人,没有理由,就象人们找对象谈恋爱一样。而如果父母不当这个重要他人。而孩子又不选其他的话,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有心理缺失。
相关推荐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感缺失症心理测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