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北人是清朝的后代吗都是闯关东过去的人的后代的人是什么心态

  觉得很奇怪,东北在满洲国时有4000多万人口,大部分是本地汉族,满族,关内汉族并不多,还有少量蒙古,朝鲜,日本人,建国后,人口自然增长到1亿左右,何来80%是闯关东后裔,有点意思。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关于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人可以说清楚,中国和很多少数民族已经通婚融合了几千年了,很多身份证上是少数民族,其实都有汉族血统,当然汉族人也是有少数民族血统。  所以根本说不清楚~~这个问题~~而且如果大家都不说,鬼才知道你是汉族还是少民~样冒都一样~~  要找纯汉或纯少~根本就没有~~~这是实话,几千年都一起走过来了谁他吗的还会在乎这个啊~~
  其实闯关东从清朝就开始了,最开始那地方是龙脉,所以禁止汉人进入,但是土地肥沃 战乱少,所以很多汉人就开始进入了。到了民国时期,那就更多了,你可以看看你附近有没有姓孔 孟的,很多都是从山东过去的。
  清朝1911年前,满人多在关内,以北京最多,东北基本没多少人,满人更少,大规模移民东北是张作霖时期,伪满洲国时期和1949年后.应该说现在东北关内闯关东去的汉人后代占80%,再加上原来满洲的汉人,现在汉人占95%以上。应该比汉族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还高才对。还要考虑到好多满族是为照顾汉族改的,要知道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和广大汉族混居,通婚,如果只有四分之一原来的满族血统理论上不应再称为满族!
  什么狗屁龙脉,明末辽东富比京都,不知有多少汉人。鞑清设柳条边驱逐汉人出东北,清初东北根本就没有一个汉人。
  另外,楼主的数学逻辑很差,就算满洲国4000万人中汉族3500万(实际更高得多,不信查资料),东北的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在与多数的汉族通婚过程中,30年算一代人,通一次婚则原来纯满族血统掉一半,都60多年了,至少两三代人了,纯的满族人后代一再和汉族通婚,后代最多还保留不到四分之一的满族血统,有不说满族话,特征和汉族一样,又没有其他识别特征证明是满族,这样的假满族东北现在有多少?就算上假的满族东北户口本身份证上民族是满族的比例又是多少,你调查过吗?花岗岩大脑壳先生?
  楼主傻逼,弄清楚闯关东时间再放屁。本人就是山东后裔的东北人。
  鞑清本来想关内站不住就回东北,就设立柳条边禁止汉人进入,结果东北地广人稀,被毛子咬了一口,清廷才有所松动。不过清狗调蒙奸守东北,蒙奸后来抗日一直持续到45年
  狗屁,东北人明明就是宁古塔人的后裔  
  满人要不是怕汉人断了他的龙脉,不让汉人出关移民,怎么会搞到丢失东北大片领土?根本没人,空地啊  
  黑龙江人路过,姥爷是山东人,爷爷是黑龙江人。  
  东北的汉族人基本都是闯关东过去的,从清末开始的。满清入关后把东北的汉人全赶到关内了,整个东北都被圈起来不让汉人和其他民族进去,进去就杀头,说是祖宗的地方不能让外人玷污之类的。后来清末毛子夺地太猛(因为东北实在是没人),没办法就放关内人进东北占地盘了
  @youchun1980 你看《闯关东》了吗,好像山东人往东北闯的时候是清末。也许是我错了。莫怪。
  @youchun1980 闯关东是比满洲国早。张作霖那个时候为了建立军队独霸一方,开放了东三省。在清朝满洲人为了以防万一失败的时候没地方去,特意不开放关内人移民到东北。只有一些凡人会被流放到那里。  张作霖开放了东三省之后河北山东移民进去不少,现在你在黑吉辽任何一省随便一问,有很多人都是从爷爷辈才迁过去的。
  凤凰卫视有纪录片,去看看吧, 我看过一些史料,自晚清到民国,有2000万山东人闯关东,这么多山东人在那里开枝散叶,扒拉扒拉东北人成分,大半跟山东都能扯上点关系,还有一部分是河北人闯关东
  @vx7970ge
07:50:00  黑龙江人路过,姥爷是山东人,爷爷是黑龙江人。  ———————————————  我姥和老爷都是山东人,带着一家人闯关东时,在火车站还弄丢了我二姨。我只是发现周围小伙伴们有一半多都不是闯关东后代,而且记得中学时,班里的少数民族并不少,尤其是满蒙鲜族,每个班都至少有7,8个人,占五分之一左右。  我的观察,夸大闯关东后裔占东北人比例,可能蕴含某种意图,像闯关东这部电视剧一样,有明显政治意义。  
  @youchun1980 16楼
22:38:00  @vx7970ge
07:50:00  黑龙江人路过,姥爷是山东人,爷爷是黑龙江人。  ———————————————  我姥和老爷都是山东人,带着一家人闯关东时,在火车站还弄丢了我二姨。我只是发现周围小伙伴们有一半多都不是闯关东后代,而且记得中学时,班里的少数民族并不少,尤其是满蒙鲜族,每个班都至少有7,8个人,占五分之一左右。  我的观察,夸大闯关东后裔占东北人比例,可能蕴含某种意图,像闯......  -----------------------------  朝鲜人的确很多啊!!!但是本来汉人也不少!!!又不是只有山东那一批去的是汉人!!!
  祖上山东登州人
清道光年间到今天的沈阳 一直到今天
  @youchun1980 16楼
22:38:00  @vx7970ge
07:50:00  黑龙江人路过,姥爷是山东人,爷爷是黑龙江人。  ———————————————  我姥和老爷都是山东人,带着一家人闯关东时,在火车站还弄丢了我二姨。我只是发现周围小伙伴们有一半多都不是闯关东后代,而且记得中学时,班里的少数民族并不少,尤其是满蒙鲜族,每个班都至少有7,8个人,占五分之一左右。  我的观察,夸大闯关东后裔占东北人比例,可能蕴含某种意图,像闯......  -----------------------------  没什么政治意图  就算早期,东北汉族领土,东北汉人也不少,还有,东北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有汉族血统        
  不知道历史的,没资格说东北
  清朝入关时,山东人没多少了,杀的杀,跑的跑,康熙年间,吴三桂死后,康熙怕吴三桂从东北带去的兵卒造反,就让在云南东北兵卒的后裔迁到山东,
  同时还有一部分云南人,准确的说,山东人是东北人和云南人的后代
  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先说事儿,就是我大概有两个礼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更新过了,因为这期间忙搬家,忙考摄影师(虽然靠的一塌糊涂,毕竟不是专业)。那么,今天就更新一篇吧。其次,又到了高考的季节,我又想起了我白天在学校睡觉打球,晚上回家刻苦学习的反人类反侦察型努力学习状态。在这里祝我的母校哈一中的学弟学妹们能够考出好成绩,为母校的一百零四岁生日增光添彩。还有,考前不要紧张,我这里有一宿涨20分的秘诀,可以私聊我,一科100块。建议考试这几天什么都不要想,我那时候考前一宿就是做在松花江边儿吃着马迭尔冰棍儿过的,第二天考出了高中生涯最好成绩,我高考是我第一次过一本线,第一次数学过110,第一次英语过100,所以,请相信大力出奇迹(也可以理解为几次模拟没好好考)。心态很重要,你们加油。那么闲言少叙,言归正传。上周去郑州进行摄影师理论课培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就是我的准考证上面的身份证号被打错了,而且错法很尴尬。我是黑龙江哈尔滨人,户籍在道里区,所以身份证号以230102开头,23指黑龙江,01指哈尔滨市,02指道里区,结果拿到我的准考证的时候,我先是一愣,后是一笑。我错愕地发现我的身份证前几位被强行改成了423102,转而一想,估计是这个河南的工作人员见识太短,误以为全天下的身份证都是河南这种以4开头的,就好心帮我改成了4开头的,我心中苦笑啊,这就是想当然或者说是自我主义发挥了其功效。虽然事情解决,但是我还是心中不快,毕竟我始终觉得2开头的身份证是一种荣耀的象征。整个中国,身份证以2开头的,只有一种可能,东北人。辽宁21,吉林22,黑龙江23.东北人,是我最骄傲的一种身份。东北,一般指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四季分明的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经济实力雄厚、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区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长久以来,东北是不受重视的,或者说是遭到鄙视的。我学历史的初衷,就有一是要为东北历史正名。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历代史书,不提东北,中国现在的各路历史教科书,对东北的重要时期言之少而又少,不是一笔带过而是省略不讲。这是让我们感到痛心的。东北,在地图上,是中国这只雄鸡的鸡头,是中国的东国门和北国门,守护着中原大地,他坐拥着中国近一半的林业资源,矿产资源,近四成的耕地资源,是中国铁路交通最发达的区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区。居然,收到了这样的待遇。不过,想了想,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这可能是最早的地域歧视。今天我们经常说河南受地域歧视,可是想想,地域歧视这东西,八成是河南人发明的。早在古代,我们的中原王朝经常提起一个概念叫做“夷夏之辨”,按照当时的中原人短浅的目光,只有如今河南山东等这些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算作华夏,而如今工业发达的东北,经济发达的东南,以及天府之国的巴蜀大概其都算作夷狄。所以史官不书,人们也不待见这些地方。可是想想今日中国,如果仅仅靠着当年的中原地区,不靠着这些夷狄的区域发展,估计发展水平要倒退三十年咯!正因为早年间的这种地域歧视,把这些夷狄区域不断地看贬,以及强调华夏的尊,才导致后来日本德国等侵略国土,中国却找不出像样的历史依据证明这些地方的归属,才导致傅斯年先生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才开始着手写一本《东北史纲》以正视听,表明东北与华夏一脉相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东北不受重视,甚至到今天,我和我的某位室友争辩之时,他仍然会拿出那些棺材里掏出的旧观念抨击我,“蛮夷之地”“化外之民”。每当这个词儿一出来,我就笑笑不说话了,因为今天,他们遭到的地域歧视,比我多数百倍,我权当这是他最后的阿Q式的挣扎。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说一句,几千年前中原人地域歧视了这些所谓“化外之地”,可是几千年后中原大地居然也受到了地域歧视,这是不是中国古人常讲的风水轮流转还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话讲回来,你值得为东北人三字骄傲。现今的东北人,大概齐我归纳为四种:原生东北人,移民后裔东北人,新东北人,东北外来热。第一种,原生东北人。这一部分人又分为两部分,少数民族和汉族。这一部分人以少数民族为主,尤其是东北的显族,东北民族体系由四大古族构成,东胡鲜卑、夫余高句丽、肃慎女真、商族燕人。当今东北的少数民族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满族、朝鲜族都是古族后裔,当然还包括鄂伦春族、锡伯族、达斡尔族这些与满族或者通古斯语系有着关系的民族,当然原生东北人还包括从西部草原过来的蒙古族。所谓原生东北人,就是祖先世世辈辈都生活在这黑土地上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是东北先民的后裔。这一部分人中还有汉人,这一部分汉人极少数是世代生存在东北区域的相对少数民族,更多的一部分是清入关以后留在东北或者后代调配到东北驻守关内老家的包衣阿哈(家奴)或者是军民(汉八旗)后裔,我们知道,清代对于东北龙兴之地是及其重视的,与关内行省制不同,关外实施军府制,分由宁古塔将军(吉林乌拉将军)、黑龙江将军、盛京将军管辖,所以目前的原生东北汉人多是这个时期进入东北的。我再对时间跨度做一个定义,就是我归纳的原生东北人,指的是闯关东以前就生活在东北的人的后裔。提到了闯关东,就要说第二类东北人,移民后裔东北人。与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现如今东北人的户口本上,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一栏,是籍贯。内陆地区的中国人多是土生土长,因为中国人安土重迁。但是东北不是,东北经历过一阵移民狂潮,在清后期至民国初年,由于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出现灾荒,以及放开了对于东北的禁关令,使得大量外来人口充实东北,开垦土地发展商业,成为了第一批富裕了东北的人。中国人向来注重家观念,所以每一族外来的东北人,都牢记自己的出生地,而这又不像大榆树传说那样邪乎,因为每户都依着族谱代代相传。所以到了今天,虽然是几辈的东北人,但是还是习惯在户籍本上,籍贯一栏写着祖先生长的地方。东北的孩子每次升学填表什么的,都会一次又一次的填这个他去都没去过的地方,大多东北孩子心里都会对那个地方有点念想,想去看看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这也应该是我们的祖辈让我们铭记籍贯的初衷吧。这些移民后裔东北人,籍贯主要来自四个地方,山东(闯关东)、山西(走西口)、热河(已撤销)、河北。至今东北仍保留着诸多山东山西河北风俗。第三类东北人即新东北人。我指的是建国以后进入东北的人的后代。建国时,日本在东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工业体系,打下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与此同时大量的关内技术人员以及学徒工人进入东北工作,同时党政机关也由关内填充了大量编制,这些人为东北的发展以及全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再去黑龙江北大荒以及各个农场林场的转业军人,开垦荒地的转业军人,他们也把家按在了东北,他们的后辈也成为了东北人。我归纳这一时期进入东北的为新东北人,他们的特点是大多是书香门第或者干部家庭,整体素养高,家庭比较规范。第四类便是东北外来人,这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来到东北生根发芽的家庭,改革开放以后东北打开新的局面,开始与俄罗斯,日本,朝鲜,甚至蒙古进行贸易,关内的部分商人出关做生意,最后在东北安家,这一部分人身上的东北气息最轻,但是又是当今东北的中流砥柱,我称为东北外来人。& (未完待续)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麻烦关注我,麻烦分享一下,我愿意与更多的同道之人交流,我愿意交更多的朋友。看球的老灵魂(amuxiaB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amuxiaBB一个无聊的人,没事看看书,写写东西,说说球,讲讲哈尔滨的故事热门文章最新文章amuxiaBB一个无聊的人,没事看看书,写写东西,说说球,讲讲哈尔滨的故事&&&&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从闯关东到下海南
&nbsp&nbsp&nbsp稿源:
新华每日电讯
&nbsp&nbsp【字体大小:
原标题:从闯关东到下海南
  这几年,我和哈尔滨人一起当上了“候鸟”:冬天在三亚,夏天回哈尔滨。在三亚活动,逛商场、溜海边,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哈尔滨人。就连饭店也打上了哈尔滨的印记:什么“太阳岛”“东北人”“东北饺子”,到处都有,生意格外火爆。
  冬季最冷的哈尔滨和最暖的海南结缘,也就是这十来年的事。那些当年闯关东的后代们开始过上了好日子。有的子女为了让老一辈在海南过个暖和冬天,尽享晚年,在三亚等地买了房子或租了房子,以示孝顺。没承想,几年下来,长年犯“喉巴”的老人不咳了。老人感觉气也上来了,肺也不肿了,身子骨也硬实了。“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的广告宣传,使哈尔滨人尤其是老年人坐不住了,“下海南”一时成为时尚,其规模超出人们的预想。
  因两地医保对接,哈市医保部门曾有统计:在三亚生活的黑龙江籍流动人口有30万之多,仅哈尔滨人就达13万,而三亚本地常住人口也就68万。有人笑称:三亚东北人占“半城”。这么多人冬季蜂拥而至,房屋租赁业跟着兴旺起来,哈尔滨人一栋楼一栋楼地买和租,旅游者要想找一处价格合理的房子还真比较难。蔬菜等副食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起来。
  热情、奔放、豪爽的哈尔滨人也和他们闯关东的祖辈一样,易与人沟通和融入当地社会。早先,三亚人少,夜晚显得冷清。自从东北人一多,各项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使三亚成了“不夜城”。在三亚红沙地区有一栋楼被哈尔滨人给包了。入夜,这些“候鸟”们纷纷走出家门,快乐地扭起东北大秧歌。扭毕,开始跳起交谊舞,其间有人伴唱。渴了,旁边就放一堆椰子砍上几个喝。平时很少出门的当地农民围观,相互交流,其乐融融。
  哈尔滨是个享乐城,人人都有唱歌、奏乐的技能。一些退休的文艺界人士,更是担当起辅导当地人的责任,热心地培养文艺骨干。夜晚的三亚湾海滩灯火闪烁,各种演唱会、歌咏比赛接连开展,少不了东北人的积极参与。他们学习当地人的黎族舞蹈,也教给当地人扭秧歌,每天把个海滩闹得人山人海。
  有趣的是,哈尔滨人下海南的阵势也带动了三亚人北上哈尔滨。他们借着哈尔滨冰雪节、哈洽会、哈尔滨之夏等契机,举办各种“国际旅游岛”推介会,引得哈尔滨参观者人头攒动。
  在一家卖椰子的店铺里,我遇上几位穿着椰子衫的哈尔滨老人,随意攀谈起来。他们无不为世事的变迁而喟叹。一位常在海边境垂钓老人说,这是神仙过的日子,每天看着大海,吸着海风,这福分大去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感慨地说,要说起来,我们这些人大多是当年闯关东人的后代。你看过电视剧《闯关东》吧?我的爷爷带着父亲为了求生存,就是那样从山东逃难到哈尔滨的。苦就别说了,随时有生命危险。现在多好,下海南,那是享受!一个世纪一家人两种命运,这得感谢今天这个时代啊!(祖伯光)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图片新闻 >>
文明小博客
漳州新闻网
热搜词来源:百度新闻
热点视频更多 >>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新闻热线::00-18:00]
互动热线:[8:30-00:3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东北古代是蛮荒之地,今天的汉人主要是山东、河北的;辽沈和平津战役基本是靠东北人打的,渡江战役后林彪;东北人是中国人中优缺点性格最鲜明的(男人女人差不;东东北人的打杀骂人作风是闻名遐尔,尤其粗话,野话;东北是中国酒量最大的地方;社会转型过程中东北人性格的转变;衣艳芳;当前,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时期;被看成是一种经济制度的形式,也应该被理解为是一
东北古代 是蛮荒之地,今天的汉人主要是山东、河北的贫苦移民后裔,曾经是中原地区流放罪人之地、杀人越货的逃犯的天堂,半个世纪就历经了清、俄、日、军阀、民国、 中共统治,长期无法无天。加上满、蒙、朝融合,气候寒冷,土地辽阔,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文化,是基因差别最大的地区(遗传学上认为基因差别越大的人种越优 秀)。
辽沈和平津战役基本是靠东北人打的,渡江战役后林彪率领的四野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可以说是共和国的奠基人,东北人有强烈的建 功、立业、扬名的心劲。东北曾经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号称&共和国的长子&。直到今天依然是全国人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和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但今天 东北却成为下岗人数最多的地区,商人多是小本经营,小富则安,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可谓&打仗胆大,经商胆小&。近些年颇有人才辈出之迹,富豪榜上首富 张茵以下为数还不少,朝中做官的也不少。
东北人是中国人中优缺点性格最鲜明的(男人女人差不多)。广袤的土地和寒冷的天气造就了东北人 粗犷豪放的性格,激情而张扬。内质刚毅,外表强悍,实为表里如一也。然而,身体强壮,而大脑却略欠发达。以致历史上,东北人成为“智商者”的“枪杆子”, 也从而就有了东北军的威震神州。东北人有着大嗓门,不怯场(有些人无知却自大),性格豪爽,胆子大,讲义气不重法律,容易交朋友,常言:&别提钱,提钱感 情就扯远了&。好勇斗狠(肆虐全国的新疆小偷不敢去东北),性格随意而张狂,欠温柔涵养之气息。东北人热情火暴,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爱管闲事。大多 东北人都很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时候豪爽得让人难以接受。也有一小撮人心狠手辣,匪气十足,狡诈凶狠,需要提防,还是少惹为妙。东北人并不象很多人描述的 那样大大咧咧,细心不亚于南方人,有时很有心计。
东东北人的打杀骂人作风是闻名遐尔,尤其粗话,野话,无人能敌,无人能挡。想当年“二 王”千里走“麦城”,落得个中原大地“草木皆兵”。东北人爱打架而且不计后果,打起架来,东北人一定要就近找武器,专打要害(没人愿意和东北人打架),容 易被利用做枪杆子,甚至被利用做杀手,很多夜总会喜欢用东北人看场子。北京的暴力犯罪主要都是东北人干的,西客站和北京站收保护费的,公主坟、西直门收手 机的基本是东北人(有黑道背景),北京的批发市场的黑社会组织也是东北人为主。广州、深圳、海南的黑社会,东北人的分量也很大,近几年在全国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有东北犯罪团伙出现(远销东欧、俄罗斯、北美、日本)。
东北是中国酒量最大的地方。东北多伟男。男人多为身材魁梧,面堂高挺,声 音洪亮;但粗野蛮横。东北男人一般嘴巴比较甜能忽悠,浓重的东北话最适合做小品。容易讨女人喜欢,但是多数都有大男子主义倾向,有的打老婆!
社会转型过程中东北人性 格的转变
当前,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时期。所谓“现 代”,不应该仅仅
被看成是一种经济制度的形式,也应该被理解为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理状态。从我
国现状看,东北地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要慢于沿海地区, 这不仅与东北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也与东北人特有的性格有一定关系。
一、传统东北人的性格
不同的地域文 化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性格。由于长期受东北文化的影响,东北人的个
性表现仍较传统,这体现在许多方面:
包容性。多元文化的特点,决定了东 北人具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大量外来人
口的移入,使得人们不得不习惯于同各种不同的人群交往,大批离乡背井的人涌入陌生
的土地,使人们无法原封不动地移 植故里的文化,不得不接受、学习各种不同的文化。
如,向满族人学习渔猎,向蒙古族人学习放牧,向朝鲜族人学习种植水稻,向汉族人学
习种植玉米等等,逐渐养 成了东北人不排外、不欺生、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善于交
往的传统习惯。
豪爽性。东北地广人稀,空间广阔,地处北温带,纬度较高,冬季寒 冷,生存条件
极为艰苦,这就铸就了东北先民健壮的体魄和刚健、豁达、尚武的文化性格及质朴雄劲
的文化特质。东北人豪放、热情、率直,逐渐形成了放荡不羁的 文化品格。
安土重迁。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迁入东北的移民,大多数是来自山东、河北的贫
苦灾民。与关内人多地少的状况相比,东北地广 人稀、土地肥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之
下,那些曾经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灾民,逐渐形成了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生活态度。
经过长久的积淀,移民的后代形成了 浓郁的土地情结,缺乏职业流动习惯,安土重迁,
温饱即安。
缺少商业意识。自近代以来,东北人以农耕经济为主,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依 托,
生产方式较为单一。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开发中,东北人难以形成精细的耕作习惯
和物尽其用的生活态度。在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下,在相对封闭的内陆村 落生活中,商
品交换很少见。东北人靠土地积累财富,形成一种粗放式的生活方式和浓重的乡土意识,
缺少商业意识。
惰性。东北地区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的时间较长,计划经济体制下无竞争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导致了东北人缺乏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东北
人也产生了体制依赖 综合症,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人们思想僵化,心理畏难,形
成了循规蹈矩、顺从依赖的思维定势。
二、推东北人性格蜕变
东北人的一些传统性格不利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过程
中,要实现东北人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必须大力推进东北人文化心态和性格的 蜕变。
其一,由非理性主义向理性主义蜕变。现代社会的经济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
性化的,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它欲达到的经济 成功。因此,东北人在转变传统
性格中应由重情感、讲义气的非理性主义,向重权益、重合作、讲能力的理性主义蜕变。
其二,由低成就动机向高成就动机蜕变。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个人的成就往往是衡
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尺码,发达国家之所以发展那么快,与其民族的进取心强、成就动
机高不无关系。从 经营理念上看,东北人安分守己,不求革新,缺少成就动机。要实现
东北人现代性演变,必须大力推动其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低成就动机,向敢于竞争、
冒险进 取的高成就动机蜕变。
其三,由乡土观念向国际观念蜕变。振兴东北,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政策的扶持
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东北 人观念的转变。在当下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
转变东北人固守田园、安于现状、缺乏冒险、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等乡土观念,努力向
着敢于冒险、求异思变、勤于 流动、平等相待、按章办事、讲究诚信、互惠互利等现
代的国际化观念转变。
东北语言的亲和力
东北语言是最具亲和力的语言,它从来都是直白和直通人心的,有如那一望无尽的大草原,质朴而纯真,不矫揉造作,不留余地,就像东北方言所 常用的那句话――“可着劲儿造”,充满了张力和情趣,它能神奇般地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近,让你永远都感到不用设防的亲切和真诚。
如果你是东北人,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一听到那熟悉的乡音,就会不自觉地走入那样一个人群之中,而这人群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把你当作兄弟一 般地接纳下来,那种铿锵的语言撞击着人们彼此亲近的欲望,让你感到:我们本是一家。
所以,东北语言,只有在东北,才有其生存的基因和土壤,如果把它拿到另外的地方,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力。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东北语言,听着就是那么热乎乎的亲切,但是在外地人那里,又是不可思议的难解.在中国,可能在任何一个省份都听不到这样的感情色彩极浓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无疑具有感情的魅力,象征着“我”与“你”之间的亲密和真诚。
在东北,经常有“哥们儿”、“姐们儿”称彼此的父母为“咱爸”、“咱妈”,只要有一个说:咱妈如何如何了,那么就会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去这一 个家里帮这帮那,那情形,真是叫人打心眼里往外感动。
北语言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子”味,当然,也有更细微一些的区别,如大连的“海蛎子”味等等。但总之,它们不像南方的方言那么 艰涩难懂,所以也就让全中国的人民都可以模仿并用它调侃。 自从赵本山、黄宏、宋丹丹等人的小品出现以来,东北的方言就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开来,那种把生活原型夸大的语言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使东北 语言特有的张力得到人们的认同。
东北语言大都是像东北人的性格一般直白和昂扬,就像人常说东北人的大嗓门,没遮没拦。比如,把“干啥”说成是“干哈”(gàhá),这与大众 嘲笑的“旮旯”和“那疙瘩”等词汇一样,都是靠舌根部发音的,换句话说,东北人的语言发音方式是非常地具有其根源的―他们的朴实、原始、直白,还有他们的 不拘小节。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别的地方的方言都不会引起人们的如此兴趣?比如说上海话、广东话,这些地方方言不但不惹人笑,反而还有不少的人愿意模仿和 冒充?想来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东北话比较地傻气和土气,说到底,这是东北人的没有心机和阴谋的表现,这和他们什么都摆在桌面上的性格有关,却与他们的思 想、信念等内在的精神因素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较,比较的是东北人、西北人,上海人和北京人,比较他们说话的发音方式,我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这四个城市或地区的 男人说话发音的部位都不一样,比如上海人,他们是用舌尖部发声,所以发出的声音比较细柔和省力,这很像上海人的性格――文静、节俭,还有人们常常认为的那 种精打细算。而北京的男人说话大都鼻音很重,很有些傲慢和不屑一顾的语气,这也很符合北京身处天子脚下的那种优越感,他们见多识广,眼界开阔,不可一世。 而西北人,则代表了典型的憨厚和诚恳的西部特点――他们用胸腔的共鸣来表达自己,每句话的前面都要加一个“啊”,或者在后面缀一个“嘛”字,“是嘛”、 “对嘛”等等。而东北人则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是用舌的根部发声,也就是说几乎用了所有的力气来说话,没有保留地无私奉献。所以在东北,走在大街上,不论是 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扯着嗓门说话的人。
东北语言及二人转成因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这两句谚语,说明了一个地方的人文地理与这个地方语言的关系,即特殊的人文地理造就了东北特殊的语 言。东北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及其表述方式,东北不仅本地民族多,从关内来的汉族人更多,这些众多的汉族人口,有的来自山 东、河北,有的来自山西、河南,不同的语言区域有不同的语汇和语体。就其成分来说,有从军来的,有流放来的,的经商来的,有“闯关东”来的,有的来开荒占草,有的来伐木挖参,有的来采珠淘金??不同的身份、职业,不同的生活、劳动,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说法,他们与本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生活的 东北这同一个文化地域之内,相互交流,互学互补,彼此融合,造就了东北语言的
极其丰富性。[br]
东北人对于语言的运用,似乎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魔力,可以赋予某一个字某一个词与这个字或词的本义及引申义毫不相关的新义,比如东北口头语儿这个“整”字, 居然可以替代喝酒的“喝”字,即属此类,最有代表性的是对“贼”字的运用,“贼好”可不是说小偷或强盗好的意思,而是特别好的意思,诸如:贼漂亮、贼厉 害、贼老实、贼窝囊等等。“贼”,意为特别,或比特别还特别之意,如果说某某人眼睛真贼,也不是说这个人的眼神像要行窃,而是说这个人的眼睛能洞察秋毫, 能看见一般人自不到的东西,再如“老鼻子”一词,并非“老年人的鼻子”的意思,而是特别多、非常多的意思,谁能从“老鼻子”三个字的字面上体会出“特别 多”这层意思来呢?然而,东北人都懂,也都用,再如说某人打错了主意是“错翻了眼皮”,说某人不光明正大,爱搞小动作为“捅猫蛋”,形容某人有本事、有能 耐,竟然说是“有尿”“真尿性”等等,皆属此类,真是匪夷所思,令人叹为观止!东北地广人稀,深山老林,常有野兽出没,因此,在东北语言中常以动物做比,并赋予其各种不同的含义,比如东北人爱东北虎,东北话中虎也多。如说“这人 虎”,一个虎字,说明这人是敢拼敢闯的莽汉。如说“这人二虎”,“二虎杵子”,“二虎子”,多一个“二”字,则少几个心眼,既莽又呆,勇将虎将,虎势,虎 威,虎目,虎胆,虎背熊腰??虎头虎脑的胖娃娃叫虎羔子。头上戴的是虎头帽,脚上穿的是虎头鞋,睡觉枕的是虎头枕??迈大步,叫虎步。大口吃,叫狼吞虎 咽,外地人看东北人吃小笼包,一埠眉柑耄嵩唬骸岸被保比丝匆惶爰父鲂“樱桓鲇忠Ъ感】冢壮啤俺悦ㄊ场保的惆焓履指觥盎⑵ど保顾愎 得去,虎皮的色不难难看,说你“虎牌的”是贬意,盗用名牌吓唬人。说你“冒虎话”意思是嘴无把门的,不该说的也往外说。说你“跳老虎神”,意思是又吵又 闹,而且闹得很凶??形容泼妇不用“河东狮吼”一类文词,而说人家是“母老虎”。还用“老虎妈子”吓唬孩子,“虎毒不吃子”没忘老虎还有善的一面。惟有 “一山不容二虎”,彻底揭发了老虎不讲团结的原则性错误。过去江湖人问姓氏,姓王的,因虎头有个王字答曰“虎头蔓儿”。可见王性借虎头添彩,虎头靠王字增 威,东北人爱虎不爱熊,常以貌取人,看谁眼睛上方毛长,便叫人家熊瞎子,看谁平素行动缓慢,摇摇晃晃,就认为人家蠢笨无能,说什么“跟虎走天下无故,随熊 去到处受气”,其实,深山里,熊虎斗,互有胜负,劲不比虎劲小。??东北人也知熊厉害。欺负人叫“熊人”,装老实叫“装熊”撂挑子叫“耍熊”,然而,对熊 的偏见难改,败了又叫“熊了”无能又叫“熊货”“熊样”、“熊色”、“熊架”、“熊蛋包”??东北话还用“狐狸精”、“红眼狼”、“跟腚狗”、“顺毛驴” 等词儿形容人的品行,用“耗子眼”“鸭子嘴”、“水蛇腰”、“仙鹤腿”、“老鸹爪子”、“驴蹄子”等形容人的长相??形容人的性格缺欠,脾气禀性不好,还 有“兔兴兴”、“驴乎乎”、“牛哄哄”等词语,如说某个人不讲情意,忘恩负义,则说:“这个人真狼!”除此之外,还有“老虎拉车――谁赶(敢)”、“熊瞎 子打立正――一手遮天”、“黄鼠狼子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歇后语,不一而足。[br]
东北严寒,冬季漫长,冬夜也漫长,荒村野店,农舍工棚,大雪封门,寂寞难挨,夏季昼长,在田里劳作,二里长的垄,半天铲不到地头,人更觉累。于是便说呀, 谈呀,聊呀,唠呀,天南地北,没边没沿,逗口,逗哏,逗乐,逗咳嗽,以此排遣寂寞,解除疲劳。特别是扯和哨,听众更多。扯是单人扯,众人听,有如单口相声 扯淡,扯闲口,扯犊子,扯大谰,扯大彪??荤的素的,天上下地无奇不有。哨是互相哨,众人听,比谁哨得俏皮,哨得有劲,哨得大家咧嘴笑。有些成套的“哨 口”还在东北各地民间流传,内容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四句押韵,以能说出对方无法超越的典型事例为能事,而且其中必有一二句与性有关的内容,这种同声韵的押 韵形式,诙谐风趣的风格,包括与性有关的内容,在二人转的说口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br]
东北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几个有音无义的单字组合成一个词,有的只是第一个字或最末一个字有实义,表达某种意思如熬罢登的、半拉克叽、瘪得哈的、碴怪拉 的、刺儿啦嘎叽的、干巴哧咧、嘎巴溜丢脆、艮拉巴叽、憨不登的、虎啦巴登、花里胡哨??以及嘎啦哈、哈啦巴等等。这些词,有的可能是满族或蒙古族语言的音 译,有的则是汉语与满、蒙语的混用. 前面列举的这些语例,远不能代表东北语言的诸多方面,只是意在说明在东北语言的成因中,特殊的人文地理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仅此亦足看出东北语言的丰富 性,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醇厚的乡土风情,并可以窥见到东北人民豪爽、诙谐的性格特征。东北人民丰富的语言,无疑是二人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源泉,东北语言生动、形象、火爆、强烈、朴实、俏皮、幽默、风趣,这与东北人的性格特征、审美习惯和表述方式有关。东北属于同一言论地域,在语言方面,
无论是语 体的风格,还是语音的特点,都表现了同一地域文化的色彩。东北各地的语音,大体相同,不存在因山川阻隔或咽行政区域的划分而呈现出来的语音迥异甚至彼此难 以交流的现象。这是因为东北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开发这片土地和彼此杀伐征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结果,特别是关内各地汉族人口的不断涌入,形成东 北地域较为开放的格局。东北的语音随着人口的流动而趋同,我国自1956年开始推广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东北的语音较为相近。北京 语音,基本上自清代形成的。入清以来,北京满人剧增,特别是在上层社会中,更以满人居多。那时满人已习用汉文,说汉话,满人的语音,遂成为一种时尚,王公 大臣、士绅商贾、平民百姓,竟相效仿,北京语音即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东北系满族的发祥地,这是东北语音较为相近的历史根源。 东北语音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亦小有辊。如辽西一带,因与冀东毗邻带“U儿味”,而辽南、辽东及吉林省通化一带,均带有“南城味”。东北的中部与北部的语 音,常常是平翘舌不分,如“热”(re)读成“夜”(ye),“入”读成“玉”(yu),“农”(nong)读成“能”(neng),“软”(ruan) 读成“远”(yuan),“人”读成“银”(yin)等等。东北语音的总体特点是重、狠、硬、直,不仅迥别于江浙的“吴侬软语”,与北京语音中多“儿化 “,如东北人形容的那样”舌头挽个花“说话的现象,亦有较明显的差别。 东北语音的总体特点与东北人的主导性格是相一致的。东北二人转唱腔那种火爆、强烈、大喜大悲的风格与东北语音有很大关系。因东北各地语音大同小异,所以东 北二人转的唱腔各地亦大同小异。所谓“南浪北唱”,则指东北南部的二人转重舞,北部重唱,亦是相对比较而言,未因语音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的流派。
[br]语 言是思想的外衣,东北人性格粗犷、率直、说话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语破的,直来直去,不喜欢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认为这种人不透亮、不实在、不可交。因 此,东北人说话总想将T的想法尽情地宣泄出来,以求强烈、火爆,给人留下检深的印象,故而经常运用极度夸张的表述方式。如形容大笑,不说“捧复大笑”或 “喷饭”之类的词语,而是说“笑掉大牙”。笑,可以笑得肚子疼,因而“捧腹”,也可以笑得将口中的饭喷出来这都是常情常理,惟独笑不掉大牙,可东北人偏要 夸张说“笑掉大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都变得可能了,可见事情严重到什么程度!效果自然会更加强烈。如说彼此毫无关系,不说“毫无瓜葛”也不说“风马牛不 相及”等文词,而是说“八杆子拨拉不着”。八杆子都拨拉不着,实在是没有干系了再如形容一个人忙,不说“忙得不可开交”,而是说“忙得冒烟起,”这还不 够,还说“忙得脚打后脑勺子”。就生活真实而言,无论怎么忙,脚也打不着后脑勺了,然而,这种极度夸张的表述方式,却能造成一种既强烈,又形象,又幽默的 效果,相比之下,“忙得不可开交”等说法,便显得苍白无力了。东北民众的地方语言,是东北劳动人民创造的,不是舞文弄墨的文人书斋中的产物,劳动人民不脱 离劳动,不脱离实际,从早到晚满眼都是活生生的形象,他们不习惯用抽象的概念进行交流,喜欢用一些具体的形象来绘形状物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也就逐渐形成 他们那种以物喻物的表述方式。比如但就人身说,有灌铅脑袋、榆木疙瘩脑袋、死葫芦脑袋和灵活转动的玻璃球?? 东北的汉人,大都来自山东、河北等我国北方诸省。“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些原本就是慷慨豪迈性格的北方汉人,来到东北之后,在大风大雪的磨炼中,在本 土各族人民的那种固有的勇武、剽悍、粗犷、豪放性格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勇敢、坚强、豪爽和大气。王肯《土野的美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东北有茫茫大草 原、莽莽大森林,刮大风,下大雪,吃大块肉,喝大碗酒,抽关东大叶,花钱大手大脚,说话大声大气,待客大盘子大碗,吃了管添??总之,不大不过瘾。”大, 就是强烈、痛快、火爆、豪放、粗犷??这确定是东北人性格的主导方面。[br]
与东北人这种主导性格紧密相关的,是东北人的热情、热心、热心肠、热肠古道??东北地广人稀,客不多见,偶有客人过访,无不倾其所有,以待其客。东北人这 种实在厚道的遗风,今日犹存,特别在农村,客来尽自家之所能相待,饭桌上四碗菜,厨房还有四盆菜备用,管吃管添。东北人貌似粗野,言语坦直,路风不平,肯上前相助,亲友乡邻和同事有难,更是相帮相助,直至今日,待人处事实实在在,说话也实实在在,依然是东北人看人看事的一个重要标准。不喜欢假模假式和假言假语。当然东北也有那种办事沾奸取巧和言语花哨的人,不为乡亲看得,还会送以“花架子”、“花舌子”等绰号,东北 人这一可贵的性格,主要是因为他们大都是从数千里外“闯关东”来到东北,必然会产生相互提携甚至生死与共的心态,实在、坦直是在对东北这片黑土地共同开掘 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东北地区虽然冬季漫长,风雪肆虐,酷寒难挨,但因地广人稀,地大物博,又少有水,旱,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19闯关东与东北人性格的形成等内容。 
 答: &闯关东&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对黑龙江乃至东北社会产生了深远...东 北方言质朴而纯真,不矫揉造作,与东北人豪放、直率、 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黑龙江独特的地域文化性格 清朝初年,为保持其龙兴之地,对东北地区一直实行封禁...当时数百万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关内移 民纷纷闯关东,形成了黑龙江地域的真正拓荒者...  东北人由来以及风土文化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闯关东文化】 十九世纪中叶,虚掩的山海关大门敞开,...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 ...  4、简述“闯关东”精神。 5、简述黑龙江移民的贡献...12、 ( 清代 )是东北人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②.坚韧进取的性格与广收博纳的开放意识。 ③.合作...  第二,坚韧进取的性格与广收博纳的开放意识。第三,...这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闯关东精神让我们后 人看到了先...第二, 对东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开展起到了决定性...  最后&, 闯关东&促进了东北 方言的形成。 东北方言是&南腔&与&北调&相互融合...东北 方言质朴而 纯真,不矫揉造作,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17.4.2东北导学案1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材料四:我国东北和美国玉米带分布图 『活动 3』:请分析从“闯关东”到形成...  富于节奏感 , 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山 东从清代起就有了“闯关东”一词 , 它是人 ...逐渐形成东北 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 , 并...  闯关东观后感 2页 1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朱开山多舛的命运和他处处出奇制胜的结果形成了鲜明...也只有这种性格的人在那样的年代才 能不守“规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闯关东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