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是义务教育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全会提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解读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短板在中职”
  “普及”是指在86.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这里的普及应该是在毛入学率86.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90%以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86.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要求,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纲要规定的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即为90%。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也提出要在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由中专、职业高中和技校为主组成的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任。但王烽坦言,这些年,中职规模在萎缩,更多人选择升至普通高中就读。
  王烽解释,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有了选择权,但按照现有中考招生模式,分数高的可以升入高中,分数低的将面临该去中职还是走向社会的选择。“有一些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质量并不好,对学生找工作和工作收入的帮助并不大。”王烽说,这就导致一些初中毕业生放弃深造,而直接选择弃学,当学徒、就业。
  因此,王烽建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一点在于要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他认为,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中职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发展是提高中职吸引力的关键。而部分地方学校已在实行高职、中职贯通培养,拓宽中职毕业生升学通道等措施,王烽认为,这也提升了中职吸引力。
  让一些愿上中职的经济困难学生能上得起学
  对于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王烽介绍,目前已实现农村、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中职免费政策,这是国家的惠民政策,意图让一些愿上中职的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很多学生是来自农村地区,经济困难的学生多一点,国家对这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视。”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此前曾透露,这些年来免学费覆盖面增长最多、增长最快的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目前90%左右在校中职学生已实现免学费。
  王烽分析,从五中全会透露的信息看,下一步的方向是中职全面免除学杂费,普通高中也将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始逐步走向免费。
  ▼追访
  普及高中教育=高中纳入义务教育?
  普及高中教育并逐步实现免费,是否意味着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这应该是两个概念。”王烽认为,因为义务教育的特点除了普及性外,还包括免费性和强制性,对于目前实行“双轨制”、中职和普通高中并存的高中阶段教育而言,学生初中毕业后如果不能升入普通高中,那么他在读中职还是就业之间应该有选择权。由于中职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强制要求学生去读一个对就业不一定有明显作用的中职。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就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他不赞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除经费原因外,如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更将冲击中职教育的招生吸引力。胡瑞文认为,如果非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应首先在贫困地区将学前教育最后一年纳入义务教育。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此前则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理论上,作为基础教育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但考虑到现实条件,应该分阶段实施。周洪宇倾向于先把学前教育最后一年纳入义务教育,“有条件的话,再向高中推进。”
  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文章来源: 新京报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09:59&&
?& 09:50&&
?& 09:53&&
?& 09:54&&
?& 09:51&&
?& 09:44&&
 当前位置:&&&&&&&&&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等于实行高中义务教育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开启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征程,必将对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丰富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那么,又如何理解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呢?我们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进行解读。
  1、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
  2002年国务院有关文件首次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首要的、战略性任务,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三大措施缩小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一是制定义务教育标准,推进了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增加教育经费,“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了将近1200亿元用于改造学校危房、建设中西部农村校舍和改造薄弱学校;三是进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以评估促进改革,以评估促进发展,目前已有918个县通过了均衡发展国家认定。但是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重道远,在2800多个县中还有近三分之二的县没有实现均衡发展,55人以上的“大班额”全国小学还有12.2%,初中还有21.7%,在一些地方尤为突出,甚至“一人一套课桌板凳”还未实现,全国尚有上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大部分在中西部农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十三五”期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与全国脱贫战略紧密结合系统解决,优先解决。
  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等同于实行高中义务教育
  在我国9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5%的形势下,提出普及高中教育可谓适逢其时,适逢所需。对于怎样理解普及高中教育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从三组相关概念入手。
  第一组概念:普及教育、免费教育、义务教育,这三个概念既紧密相连又截然有别。
  普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层次不断提高的历史要求。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提出普及初等小学教育(三年到四年)的目标,后来提出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大跃进的时候曾经提出普及初中甚至高中教育的目标。一时间村村办小学,队队办初中,社社办高中,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的老师教起了初中和高中,热情代替了科学,数量淹没了质量,后来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收缩和消化。所以普及什么层次教育、普及到什么程度是要依据历史条件决定的。
  免费教育是一种政策措施,也是民生的一项重要福利。1985年我国提出实施9年义务教育,1986年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但到2008年我国才真正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
  义务教育则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特点:免费和强迫,免除学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保障。没有免费的教育就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也就难以普及到每一个儿童。中央和地方政府免除学费、杂费以及补助困难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是义务教育得以全面实现的保证;同时,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所有家长都有义务送子女上学。因此,我们说:义务教育一定是免费的、普及的教育,反之则不然。
  第二组概念: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普及高中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简写,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技术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结构调整的要求,也为了不断提高青年就业水平,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大体相当的目标。同时不断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
  第三组概念: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对高中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中教育的普及并不等于公办教育的普及,调动全社会资源促进民办高中的发展,满足不同人群接受高中教育的愿望,同样是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事实上,民办教育在我国高中普及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断改善民办教育环境,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也是普及高中教育的内在要求。
  3、高中阶段教育应当更具选择性和多样化
  教育普及既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从低到高、从少到多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以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历程为例,我国的9年义务教育普及第一步是到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入学率达到了85%,第二阶段是到2010年前后,实现了全覆盖。85%通常被认为是教育基本普及的指标,全面普及可以是100%,但并不强制,“想学即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可以看成是全面普及的最好解释。
  2013年我国高中阶段的普及程度已经达到86%,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基本普及,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正处于从基本普及向全面普及迈进的阶段。但是更值得重视的是,我国高中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比如普及率最高的北京已接近100%,而最低的贵州还不到70%,高中阶段的“大班额”高达40%。目前我国有大约20%的困难家庭,主要在西部,在农村,其中5%是属于特别困难家庭。普及高中的重点难点在西部,在农村,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孩子能够上得起学。
  数量上的普及不易,质量上的提升更难。高中阶段的普及不应重演义务教育普及的艰难过程。2010年以后,我国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具有历史补课的性质,即便如此,很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基础依然不巩固,特别是农村师资队伍下得去、留得住、有发展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今天,我们实施普及高中教育战略,必须要有国际视野、较高起点、发展空间。第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高中教育普及。经常听到实行高中义务教育的声音,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存在着降低高中质量的极大风险。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已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世界义务教育年限平均为9.24年,超过9年的国家占40%,9年的国家占21%,低于9年的国家占39%,我国处于中间水平。即使像意大利、匈牙利、瑞士这些发达国家实行的也还都是9年义务教育,日本、新加坡这些国家也是最近几年才将义务教育延长到10年。我国目前尚不具备高中免费教育的条件,吸纳全社会的经费是办好高中教育的必要保证。
  第二,更新高中办学标准,特别是经费标准、师资标准、课程标准、班额标准、成效标准,保证高中教育质量。面对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主导经济,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推进,网络化日益普及的形势,人才培养规格、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突出,对我国既有的高中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师资标准,无论是数量、结构,还是学历、素养,甚至培养培训,都需要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路,只有这样,高中教育才能更具选择性和更加多样化。
  第三,从西到东,从农村到城市,采取反向支持策略,把高中办成促进社会公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力量。合理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其他相关政策,比如教师支持计划、互联网带动计划等,加快中西部和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通过缩小教育差距,缩小社会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后劲。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是义务教育吗_百度知道
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是义务教育吗
焦急万分、焦头乱额、心灰意冷、心灰意懒、恼羞成怒、胆战心惊、气急败坏、惴惴不安、忐忑不安、心事重重、垂头丧气惊慌失措、心慌意乱 心急火燎
采纳率:5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