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高中生就业压力更大,还有没有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作者:佚名&&时间: 9:45:03&&来源:&&人气: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 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大学以基础设施和师资为依托,以大学精神为共同愿景,在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专业人才。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据国内一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和外语两个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反映,部分教师的实际知识占有量不如应届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不到社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知识多数都过时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鉴别知识(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应用知识,哪些是当今世界前沿知识),敢于抛弃知识(筛掉过时知识、垃圾知识),善于转化知识(把握知识点,形成量到质的转变),用智慧统帅知识才能在现实社会中靠自己的实力生活,用自己的能力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万,万,万,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看重哪种证书”选项时全部都选为“零”,可见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原因是,如今证书种类繁多,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企业面对这支日益壮大的“考证大军”产生疑虑——持证人是否真的具有相应能力?因此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  3、对企业不够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学生对于薪酬的看法更加现实了,高校学生期望月薪元的占总人数的68%左右,其中元为更多学生接受;元的期望人数居多;元及4000元以上的期望人数较少。  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相比于过去,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市场的逐渐完善、选择多元化的趋势相吻合。很多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何的打算,而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管理经验,对行业缺少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少深入了解。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元,认为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形势下必然发生碰撞,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前教育部学生司司长认为:“就业压力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整体需要看,我们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肯定不是多了。解决问题的一方面,需要学生认识到整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作为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代表也希望毕业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求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不要认为到基层、到企业就没有出路,“你看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一个不是从最底层做起?”  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1.2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要高价”。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有1500万的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可喜可贺的同时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摆在了每个毕业生的面前。  2003年,高校毕业生为210万,到去年7月为止,毕业就业签约不到50% ;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50万…… 。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五个人抢一碗饭。要“饿死”人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①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②世界经济不太景气,使得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各大国际企业采取收缩战略,大幅裁员;  ③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过去的低工资高就业的形式已不适合市场经济;  ④政府政策以往没有倾向于增长就业。  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但把这个归咎于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果真如此吗?不是,这是对当代大学生的蔑视!是那些想混淆视听、存有偏见——只见树木的人,要转移当今中国大学生对社会关注的视线。当今中国让大学生就业难都是社会信用体系缺乏惹得祸。  大学生就业难的真实原因是:  一、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导致社会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混乱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与发展,对“诚实守信”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建设却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中国的社会信用关系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生了混乱,道德败坏、假冒伪劣盛行,假学历泛滥成灾。从一般的信誉失范,不讲信用,到严重的欺诈犯罪。社会上人人自危,中国人的还有谁敢说自己没有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自然也包括教育产品)?这种现象从出现到蔓延,充分表明,中华民族“童叟无欺,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正在受到冲击,信用在社会上已不值钱。从国家到当今大学生,都在经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的痛苦过程,社会信用危机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之大,对人们包括但仅大学生的思想腐蚀之深,已经到了非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并着手整治、解决不可的程度。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开创金融改革和发展新局面。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建设,规范社会征信机构业务经营和征信市场管理。  二、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与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有150多年的历史。1830年,世界第一家信用管理公司创建于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信用管理公司成立于1841年,目前其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信用“世界数据库”,内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近5700万家企业动态的信用档案,其中还包括有20多万个中国企业的信用档案,其年产值(1997年底)已达50亿美元。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法律最健全的是美国。在20世纪60-80年代的20多年间,美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立法纷纷出台,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其立法有18项。其它国家如德国、英国也非常注重信用管理相关的立法。在美国,信用记录跟你一辈子。一个人出生后三个月左右即办理并拥有一个终生不变的由9位数组成的“社会安全号码”,其中不仅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直系亲属、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受教育程序、保险情况与金额等,还包括个人信用记录。无论从接受教育到走向工作单位,也无论是汽车、住房信贷等消费活动,只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你就可能拥有你想要的生活。在美国人们习惯地称拥有个人信用调查巨型数据库信用管理专业公司为“信用局”。美国信用卡普及的保证是社会安全体系和金融联网体系的完善。要在美国申请信用卡,首先要申请社会安全号,银行开户、生意投资、汽车驾驶执照等等几乎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这个安全号,如影随形。想赖账跑掉,难。美国信用卡的基础是其良好的个人信用体系。不讲信用的人只能是勉强活着而已 。  在美国,有一个实例,一位美国人15年前有一笔102美元的账单没有按时付清,后来给忘记了。结果,2003年买房时到银行贷款,15年期的固定贷款利率是5%,而他却要付5.5%,因为银行在他的信用记录中发现了那笔欠款记录,结果他不得不为此多付几千美元的利息。     美国人在找工作时,雇主也会调一份申请者的信用报告作为参考。据说,一位中国留美博士在毕业找工作时屡屡碰壁,万分苦恼的他最后找到了症结所在:刚到美国时,曾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企图逃票被抓,此事被记入其个人信用记录中。 欧、美等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确立了西方人的消费观念和信用意识,它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社会信用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推动了欧、美等国经济的腾飞,提高了欧、美等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三、当今中国大学生的德才学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高度精神文明传统的民族。中国人很讲究道德,强调敦品立德。强调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紧密结合起来。当今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当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及中美飞机相撞事件发生后,他们义愤填膺,上街游行。
2022 于08-18 21:45发表评论: 第9楼大人的世界太吓人大侠 于08-01 13:57发表评论: 第8楼同意春天的看法,你自己没有技能,什么都不会,还要摆我是大学生的资格,哪个单位能养活你,要求高,创效没有,等死吧,,,,春天 于06-27 09:44发表评论: 第7楼我作为中专生对现在就业看法: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在校中专、大专、本科生(大学生)学的知识远远小于社会的需要,工作单位靠的是你能力,技术问题,就拿现在中学还是不把人生观!世界观!生存观悲哀 于06-14 09:30发表评论: 第6楼我只是个高中生,看了之后觉得“求学之路坎坷,找工作之路艰辛”啊但我觉得除了上述原因外,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认真学习,只图混个毕业证。杀无赦! 于05-16 07:37发表评论: 第5楼现在社会任人唯亲!个别领导独断专行!我厂领导只喜欢溜须拍马之徒,不重视产品质量,最终导致美国公司拒绝付款,我厂几乎倒闭!黄丹 于05-11 14:48发表评论: 第4楼就业那么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假如你学好一门技术,又怎么会怕没有好的工作呢?如今,IT产业(如软件技术、动漫工程、网络工程)日新月异,已成为一门新兴的行业,假如你有心有志,不如就郁闷之极 于06-26 20:32发表评论: 第3楼长起以来,我们国家在高考招生过程中,根据高等院校的质量将学校分为重点和一般院校,各地也为招生工作的有序进行,将招生院校分成一、二、三本和高职等,这些无可非议。但是在学生毕业应聘工作据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经济形势持续的不景气,萎靡的就业市场能否承载庞大的就业大军。[]
·······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获取最新版本。
调查显示学生群体中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大学生就业严峻 尚有七百万人待就业
教育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变成“大白菜”
1.您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
大学的连年扩招造成大学生过剩
金融危机的造成就业岗位减少
大学生的素质在下降
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2.您赞成大学生去农村就业吗
赞成,农村有发展潜力
不赞成,农村不适合大学生发展
3.您如何看待现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雷声大雨点小,力度还要加强
大学生创业不能靠政策,要靠自己
内地学子面临就业难题
历年大学毕业生数量
求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资料来源:国际在线)
大学生求职面面观
&&&&才二十出头的孩子们,就要承受这么大的人生压力:想工作却找不到,悲哀呀!做父母的有什么办法呢?希望有好办法为孩子们减压。
&&&&20岁左右的孩子当村官也不现实。农村企业多属微小且在目前形势下岌岌可危,有大学生的岗位吗?即使有能用得上吗?
&&&&我是应届生,就业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观方面:其一,很多应届毕业生依然在挑剔工作,条件差的不愿意去,娇惯的一代不愿吃苦。其二,在大学里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要么是玩过来的,要么都是一堆空头理论。
&&&&苦了我们这一辈没什么关系,可是苦了我们这些贫苦人们的父母啊,身体上要受煎熬,思想上还要受折磨。
上山下乡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新一轮大学生上山下乡——是广阔天地还是权宜之计?
与大量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的窘境相比,中国农村面临着现代知识人才的严重缺口,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如何接纳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的大学社,农村能否成为大学生发挥自身知识的新领域,引起了各方争论。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我们这里所谓的“上山下乡”,是指动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到中小企业去就业上岗。这无疑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之策。【】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事实证明,真正能消化就业的所在,还只能是城市,沿海工业化集中的地区,开发中西部,是个长远的规划,不能用来救急。【】
大学生创业一本难念的经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我们创业的教育不够,要实现大学生就业,鼓励他们中的一部分进行创业,推进这件事情。【】
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
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我反复的讲尽可能的多就业,少谈创业,短缺经济的年代我们讲创业,过剩经济的今天要讲就业。【】
2008年各省毕业生就业成本
麦可思各教育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求职成本(元)
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 所需要的求职份数
麦可思各教育省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求职成本(元)
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
所需要的求职份数
全国高职高专
详细查看:
数据来源:.cn
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各省2009年度分配名额
大学生见习人数
大学生见习人数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北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湖南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广西自治区
广西自治区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吉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详细内容查看:(资料来源:新华网)
大学生基层就业四大途径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组织实施部门
中组部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
教育部牵头、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共同组织实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
共青团中央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
招募对象与条件
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生,毕业1至2年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非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高校毕业生。
3、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主要为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程序为: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察、体检、公示、决定聘用、培训上岗。
公开招聘、合同管理。方式可有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组织设岗所在地有关部门到高校招聘等多种方式。
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
全国公开招募、自愿报名。
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聘2万名,连续5年,共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
从2006年开始,用5年时间实施。2006年共安排2-3万个特设岗位,以后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招聘人数。2009年中央“特岗计划”项目计划安排5-7.5万个特设岗位,鼓励了各地启动实施地方项目。
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派2万名高校毕业生,连续5年,共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目前已实施三年,共选派88104名。
从2003年开始,每年派遣7000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目前已实施6年,共选派约4万名高校毕业生。平均每年保持约1万名学生在岗。
一般安排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特设岗位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
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
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工作。
服务期间身份
选聘的毕业生为“村组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
特设岗位教师
“三支一扶”志愿者
西部计划志愿者
1、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
2、档案由县委组织部门或县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3、党团关系转到所在村。
1、聘任期间,特设岗位教师的户口和档案的管理,由省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2、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
1、户口由省级“三支一扶”办公室指定的机构统一管理;也可根据本人意愿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2、人事档案原则上统一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县级政府人事部门。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
1、户口可保留学校两年;也可转回户籍所在地;
2、档案由户籍存放地的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
1、选聘的毕业生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有关规定进行,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
2、乡镇党委、政府负责选聘生的住宿及日常生活管理和服务。
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
用人单位负责安排工作岗位,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县级人事部门负责年度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经省级办公室审核颁发证书。
县级成立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指导服务单位工作和对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
(补贴和保险)
1、项目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2、比照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在艰苦边远地区的,按规定发放地区津贴。中央对到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每人每年1.5万元,中部地区1万元,东部地区0.5万元,不足的由地方财政补贴。同时,中央财政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3、参加养老社会保险。
4、任职期间,办理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1、特设岗位教师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中央财政按人均年1.896万元的标准拨付。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1.896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工资支出。
2、其它津贴补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同时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
1、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付。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支持。
2、服务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
1、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支付。
2、服务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平均每人每月800元。
3、服务期间计算工龄。
选聘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工作期间县级组织人事部门与其签订聘任合同。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就业、创业。等等
1、聘任期为3年,鼓励期满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2、聘期结束后可留在当地任教。
3、重新择业的,各地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帮助。
4、可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等等
总的原则是志愿服务、期满自主择业。在派遣前均签订服务协议,服务期限为2-3年。
相关的优惠政策主要有:
1、原服务单位有空岗时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
2、规定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拿出一定职位专门吸纳,等等。
总的原则是鼓励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服务期限为1-3年。
1、考中央国家机关和东中部公务员优先录取,考西部公务员加5分;
2、服务期满颁发服务证书。等等
  注:本表所列之优惠政策均为除正文第2条、第24条所列优惠政策以外,各基层就业项目实施文件所规定的优惠政策。
  详细请查看:《》(资料来源:新华网)
[08-31 14:37]·[04-13 08:14]·[04-01 17:49]·[03-23 14:15]·[03-23 07:46]·[03-20 17:04]·[03-20 14:38]·[03-20 14:37]·[03-20 14:35]·[03-06 08:29]·[03-02 10:55]·[03-01 11:28]·[02-27 15:41]·[02-25 08:31]·[02-21 08:33]·
[02-21 15:13]·[11-30 09:50]·[11-23 11:32]·[10-16 09:49]·[09-25 11:00]·[09-22 09:38]·[09-09 11:42]·[09-05 15:50]·[09-03 17:06]·[08-24 10:37]·
专题策划制作:李磊 陈伟
&&&&十年寒窗,毕业之际却不幸遭遇金融危机,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题。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如何维护宪法赋予的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欢迎各位网友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同时也欢迎广大的大学生参与到这个话题的讨论之中,因为你们才是这个专题的主角。投稿邮箱:,联系电话:010-
公司HR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