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复位时间復位後忌口多長時間?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荣获2014年度中国交通建设优秀监理工程师,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8:18:1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
官方公共微信鼻子在五官当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在脸的正中间,是一个很显眼的部位,如果出现什么毛病了,那么对人的美观影响也是很大的。而有的人因意外碰撞,也是有可能导致鼻骨骨折的,如果骨折没长好,修复得不好的话,那必然影响到鼻型,所以对于鼻骨骨折,除了适当的治疗帮助恢复外,平时患者也可以饮食上合适调理,帮助创口愈合。下面一起来看看鼻骨骨折的患者平时吃什么食物是有好处的。
步骤/方法:
1鼻骨骨折患者的饮食像早期的话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有营养的汤水,对油腻辛辣食物要避免,要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如瘦肉、蛋类、乳制品等,还要多食蔬菜、水果,以防便秘。
2而在鼻骨骨折的恢复治疗当中,患者宜吃含维C、维A的食物,还有一些富含铜、锌、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动物肝脏等,还有钙、铁、锰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也不可少,这些食物在创伤愈合上都很重要,可帮助创口的愈合,所以患者需补充这类食物。
3总的来说鼻骨骨折患者适宜食用的食物主要有以下这些: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子、蘑菇、鸡蛋、豆类、绿叶蔬菜、小麦、面包;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另外如是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引起的鼻骨骨折,更要注重补钙以及补充维生素D,以更好的吸收。
注意事项:
鼻骨骨折患者在食物调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忌口,有时食物是不利于鼻骨骨折创口愈合的,像白糖,酒,茶,果子露,不易消化食物等之类的是不宜食用的,患者一定要注意。
订阅到邮箱
温馨提示:以上经验分享由网友原创,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骨折热门相关
骨折精彩推荐
骨折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本品用...
参考价格:¥40
功能主治: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如:骨质疏松...
参考价格:¥13.5
咨询实录推荐→ 鼻子骨折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鼻子骨折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悬赏10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今天做的鼻骨复位,当然痛的也忘问医生需要注意什么了,只是告诉我不要碰到鼻子(开了三天的消炎针)。我想知道用不用吃钙片什么的?有没有需要忌口的东西?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五官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帮助网友:6215称赞:1143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3431次
&&&&&&病情分析:&&&&&&鼻部进行鼻骨复位后,一般不需要补钙治疗,主要是需要注意局部受压及避免发生炎症感染的情况。&&&&&&指导意见:&&&&&&辛辣食物应该避免,同时注意避免擤鼻涕以免造成挤压。&&&&&&医生询问:
擅长: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科学治疗,健康保健科学指导
帮助网友:6368称赞:56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819次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建议平时不要碰鼻子,鼻骨属于软骨,另外鼻骨只起支撑作用,不参与正常活动,一般20-30天如检查恢复良好即可正常活动,包括剧烈活动,当鼻腔肿胀尚未完全恢复,应不可剧烈活动,防止出血。也不需要特别的补充什么,要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指导意见:&&&&&&鼻骨骨折复位后应注意:  1、鼻骨骨折复位后应注意卧床休息,切记高声谈笑和剧烈运动;  2、进温、软、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  3、因鼻腔填塞后,呼吸功能通过口腔进行,容易造成口干、故应多喝水,但水温不宜过热;  4、鼻骨骨折复位严禁接触,按压鼻部和用力搓鼻;  5、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6、鼻骨骨折复位后如有少量血液、分泌物等从后鼻孔流入口中,可轻轻吐出,不要吞下以免刺激肠胃造成不适,也不要用力咳吐、向后吸鼻,以免使填塞物松动造成再出血,若发现出血量增多,可以请医生检查,必要时需重新填压。&&&&&&医生询问:
疾病百科| 骨折
挂号科室:骨科
温馨提示:骨折多由外伤引起,平时应注意避免外伤。注意活动(远端小关节活动,骨折部位及相邻关节不能活动),避免肌肉萎缩。
&&&&&&&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
好发人群:青壮年、老年
常见症状: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参考价格:33.8
参考价格:7
参考价格:28.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本品用于跌打损伤,...
参考价格:¥40
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
参考价格:¥33.8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鼻骨骨折(fractureofnasalbone)可单独发生,也可和其他颌骨骨折同时发生。
鼻骨骨折的诊断主要根据损伤史,临床特点和局部检查
&&& 【概述】&&& 鼻骨骨折(fracture of nasal bone)可单独发生,也可和其他颌骨骨折同时发生。&&& 【诊断】&&& 鼻骨骨折的诊断主要根据损伤史,临床特点和局部检查来确定。鼻骨骨折后局部尚未肿胀时,可见移位畸形,扪诊可发现骨折部位。已有明显肿胀后,骨折移位畸形可被掩盖,需经鼻内外仔细检查和鼻骨X线正侧位摄片才能确定诊断。&&& 【治疗措施】&&& 鼻骨骨折的治疗应及早进行移位骨折片的整复。由于鼻部血运丰富,骨片较薄,骨折后如未早期复位,易发生错位愈合,使复位发生困难。&&& (一)鼻外复位法&&& 适用于向侧方移位的鼻骨骨折。在局部浸润麻醉及鼻粘膜表现麻醉下,用双手拇指压迫向外突起的骨折片,使其复位(图1)。&&& &&& 鼻外闭合复位法&&& (二)鼻内复位法&&& 适用于向内塌陷移位的鼻骨骨折。在局麻下用套有橡皮管或裹有油纱布的骨膜分离器,插入鼻腔内,使其前端伸到骨折处,将内陷的骨折片向前外方推动,同时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侧辅助复位[图2(1)]。复位后用碘仿纱条填塞于鼻内骨折部,以防止骨折片再移位,同时有助于止血。5~6天后即可抽除鼻内填塞物。&&& &&& 图2 鼻骨骨折复位法&&& (1)用鼻骨复位器抬起塌陷鼻骨(2)用鼻骨复位钳行单侧骨折复位(3)用鼻骨复位钳行双侧骨折复位&&& 如有鼻骨复位钳,可将钳的两喙端各插入鼻孔内[图2(2)(3)],先后整复鼻侧壁及上壁,用吸收顺吸净鼻腔内的血块和分泌物,然后在鼻前庭部置入裹有碘仿纱条的橡皮管,协助成形。鼻夹板可用印模胶制作,其内衬以敷料,在对鼻部无压力的情况下,用胶布固定。也可在鼻旁两侧各放置1~2个小纱布卷,使之高于鼻背,再用胶布固定,起保护和成形的作用(图3)。对于有脑脊液鼻漏的伤员,不能作鼻腔堵塞者,可单用鼻外夹板固定,防止再移位。鼻外夹板或纱布卷可在7~8日后去除。嘱伤员1个月内不要挤压鼻部或用力擤鼻涕等。&&& &&& 鼻夹板的应用&&& 为了防止鼻外部受压和更好地成形,还可在鼻外部加用夹板保护。&&& 鼻骨骨折发生鼻出血一般不严重,多可自行停止,或用纱布堵塞前鼻腔即可止血。如伴有中鼻道或上鼻道血管损伤时,可发生严重的鼻出血,如用前鼻腔堵塞法不能止血时,应改用后鼻孔堵塞法(图4)。鼻出血时,如自鼻外部加压,非但无效,还可加重骨折片移位,增加鼻内损伤和畸形。&&& &&& 鼻后孔堵塞法&&& 脑脊液鼻漏应听任自流,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多在3~7天内逐渐减少或停止。如长期漏液不止,应请神经外科会诊,作硬脑膜裂口修补术。&&& 【病因学】&&& 鼻部骨骼主要由鼻骨和上颌骨额突所构成,上方与额骨的鼻突相连。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及鼻中隔软骨所组成。鼻骨是高突于面中部较菲薄的骨块,易遭受损伤而发生骨折,且多见双侧粉碎性骨折。&&& 【临床表现】&&& 1.移位和畸形鼻骨骨折的类型取决于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图5)。如打击力来自侧方,可发生一侧鼻骨骨折并向鼻腔内移位,造成弯鼻畸形;如打击力量较大,可使双侧鼻骨连同鼻中隔同时骨折,使整个鼻骨向对侧移位,鼻变曲畸形更为明显;如外力直接打击于鼻根部,则可发生横断骨折,使鼻骨与额骨分离,骨折片向鼻腔内移位。同时可并发鼻中隔和筛骨损伤;如鼻骨受到正前方的暴力打击时,可发生粉碎性骨折及无塌陷移位,出现鞍鼻畸形。&&&&&&&&&&& &&& 图5& 鼻骨骨折的类型&&& 2.鼻出血& 鼻腔粘膜与骨膜紧密相连,鼻骨骨折常伴有鼻腔粘膜撕裂而发生出血。&&& 3.鼻呼吸障碍 鼻骨骨折后可因骨折片移位、鼻粘膜水肿、鼻中隔血肿及血凝块存积等原因,使鼻腔阻塞而出现鼻呼吸障碍。&&& 4.眼睑部瘀斑& 鼻骨骨折后可因组织内出血渗至双侧眼睑及结合膜下而出现瘀斑。&&& 5.脑脊液外汉 当鼻骨骨折伴有筛骨损伤或颅前凹骨折时,可发生脑脊液鼻漏。初期为混有血液的脑脊液外渗,以后则血液减少或只有清亮的脑脊液流出。
&&&&&&&&[概述] &&&&颅底骨折大多为颅盖和颅底的联合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发生的原因:(1)颅盖骨折延伸而来。(2)暴力作用于附近的颅底平面。(3)头部挤压伤,暴力使颅骨普遍弯曲变形所致。(4)个别情况下,垂直方向冲击头顶部或从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按其解剖部位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颅底骨折一般为闭合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主要针对颅内、颅底严重的并发伤及预防感染。一般预后较佳。 &&&&[症状体症] &&&&1.颅前窝骨折:前额部头皮挫伤肿胀、眼睑和球结膜下瘀血斑、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或视力减退,严重者导致失明。&2.颅中窝骨折:颞部软组织挫伤和肿胀、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眶上裂综合征、颈内动脉-海绵窦娄。&3.颅后窝骨折:枕部或乳突区皮下瘀斑,多在伤后数小时出现。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功能障碍或延髓损伤症状。 &&&&[诊断依据] &&&&1.临床征象&(1)颅前窝骨折:眶周皮下及眼球结合膜下瘀血,表现“熊猫”眼征。鼻腔流血并伴脑脊液鼻漏。可合并嗅神经、视神经、脑垂体、丘脑和额叶脑挫伤症状。(2)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流血并脑脊液耳漏,常伴有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颞叶脑损伤症状。少数患者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娄或外伤性动脉瘤。(3)颅后窝骨&折:乳突皮下瘀血、肿胀、压痛,有时咽后壁肿胀、瘀血或脑脊液漏。可合并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小脑、脑干损伤症状。&2.颅底X线摄片显示骨折。 &&&&[治疗原则] &&&&1.脑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冲洗,不要擤鼻,保持于脑脊液不漏体位。全身抗感染治疗。&2.着重脑损伤、颅神经损伤和其他并发伤的治疗。&3.脑脊液漏持续2 ̄3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引起脑受压,应开颅手术修补漏孔。&4.合并视神经、面神经损伤,应早期行神经管减压术。 &&&&[疗效评价] &&&&1.治愈:(1)颅内无感染,神经损伤有好转,无明显并发症。(2)脑脊液漏停止。(3)颅内积气消失。(4)手术修补或神经吻合等手术创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2.好转:症状好转,有明显并发症。&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 &&&&[专家提示] &&&&颅底骨折一般为开放性损伤,骨折本身无需特殊处理,治疗重点为预防感染及着重治疗并发的颅内损伤。可全身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忌填塞,制止擤鼻减少喷嚏或咳嗽,保持外耳道、鼻孔清洁,但忌冲洗。保持于脑脊液不漏或少漏的体位。脑脊液漏多于2周内自行停止而愈合,若持续2 ̄3周不愈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若视神经管骨折造成视力损害,应在伤后7 ̄10天内作视神经管减压术。合并面神经麻痹3个月以上无恢复者,可行骨管减压术或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或副神经吻合术。
颈椎骨折脱位
&&&&【概述】 &&&&颈椎椎体骨折的同时,伴有椎节严重脱位者,称为颈椎骨折脱位。这是一种典型的完全性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伴有脊髓损伤,好发于颈4~5及颈6~7三个椎间隙。 &&&&【诊断】 &&&&患者有明确的强烈外伤史,再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 &&&&【治疗措施】 &&&&急救&由于受伤者受力点多在头顶部,有时患者可有昏迷。现场应首先考虑有无颅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合并伤。注意搬运时颈部的合理保护,以免加重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颈6椎节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更有可能由于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呼吸困难,肺部痰液无法咳出,导致呼吸衰竭。必要时应尽早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 &&&&恢复椎管形态&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牵引复位或手术撬拨首先恢复椎管的正常形态,消除对脊髓的压迫,避免脊髓变性水肿的加剧,并通过牵引维持对立。 &&&&消除椎管内致压因素&尽管通过牵引可以恢复力线,但椎体骨折片、椎板塌陷及椎间盘组织后突等仍有可能继续侵入椎管,构成对脊髓的压迫。凡经CT和MRI等明确的致压物应设法及早去除,根据致压方向,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手术应在牵引下进行。但全身情况不佳以及完全性瘫痪者可暂缓。 &&&&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在减压的的基础上,应尽快地消除脊髓水肿及创伤反应。应用脱水利尿剂及大量激素,有一定的疗效。早期高压氧治疗也有一定效果。纳洛酮、神经节苷酯等药物尚处于实验及临床试验阶段,其作用有待于证实。目前常给予神经营养剂及改善血循环药物。脊髓完全性损伤者,应着眼于手部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包括神经根减压(腕部应有部分功能保留)及肌腱移位手术等。有时行椎管减压术虽无济于脊髓完全性损伤的恢复,但有望通过局部减压使脊髓损伤水平下降1~2节段,提高手的功能。 &&&&后期病例&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妨碍脊髓功能进一步恢复的骨性及软组织性致压物。利用肢体的残余功能进行功能重建。 &&&&颈椎骨折脱位是下颈椎各类损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因常伴有脊髓的严重损伤,预后较差,只有不伴脊髓伤的所谓的“幸运性损伤”者例外。 &&&&【发病机理】 &&&&这种骨折脱位暴力作用机制与屈曲性颈椎伤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其暴力作用更强,造成的破坏更大,临床症状更严重。常见于屈曲性损伤,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与小关节脱位几乎同时发生。也可见于垂直性暴力,在引起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同时,小关节出现半脱位或交锁征,此种颈椎完全性损伤的伤情多较重,且大多数合并有颈脊髓损伤,仅少数矢状径较宽的“幸运性损伤”者例外。 &&&&【临床表现】 &&&&颈部症状&&&&&&&&&&&颈部疼痛,活动障碍,颈肌痉挛,颈部广泛压痛,局部症状严重。 &&&&脊髓损伤&除少数幸运者之外,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瘫痪体征,而且脊髓完全性损伤的比例较高。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以显示骨折及脱位情况。椎前阴影增宽。CT片可以显示有无碎骨片移位。脊髓及其他软组织的损伤范围和程度需借助MRI图像。 &&&&【并发症】 &&&&因伤情严重,当瘫痪平面高,颈4平面的骨折脱位有可能由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并继发坠积性肺炎;腹胀、褥疮及尿路感染亦相当常见。
枢椎齿状突骨折
&&&&【概述】 &&&&枢椎齿状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中占10%~15%,不幸的是,仍不时有齿状突骨折在首次就诊时被漏诊的报道。任何外伤后出现颈部持续疼痛和僵硬,伴或不伴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当给予反复的X线检查,包括CT检查,以免可能的齿状突骨折遗漏。 &&&&【诊断】 &&&&详尽、准确的受伤史和体格检查,常能使医师考虑到这种损伤的可能。摩托车事故是年轻人群中齿状突骨折的常见原因,在老年人群中这各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是简单的坠落。枢椎齿状突骨折伴后脱位是比伴前脱位更加严重的损伤,出现神经症状的概率也更大,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X线检查是诊断齿状突骨折的主要依据和手段。当诊断有怀疑时,应反复拍片,加摄断层片或行CT检查,MRI检查可提供脊髓损伤的情况。在横切面上,齿状突和脊髓各占椎管矢状径的1/3,余1/3为缓冲间隙(图1)。成人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之间距离(AO间距)为2mm~3mm,儿童略大,为3mm~4mm,超出这一范围即应考虑有齿状突骨折和/或韧带结构断裂。开口位片上齿状突两侧不对称,亦应怀疑该部位的损伤。清晰的开口位片可以显示齿状突骨折及骨折类型。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及前或后的移位和是否有寰枢椎脱位。另须注意有无合并颈枕部其他部位的畸形和骨折。 &&&& &&&&图1&齿状突和脊髓各占椎管矢状的1/3 &&&&诊断需与寰椎横韧带断裂、横韧带撕脱及寰枢椎后脱位相鉴别。横韧带断裂时AO间距超过5mm,齿状突完整。横韧带撕脱时可见开口位片上的寰椎侧块间出现不规则骨块,CT横扫可明确诊断,显示寰椎侧块面的小缺损及游离骨块。寰枢椎后脱位在侧位X线片上显示前弓与齿状突位置颠倒,在齿状突前方或顶端有时可有小的骨折碎片存在。此外需注意有无合并枕颈部畸形。如寰椎枕化、颅底扁平等。 &&&&一个齿状突骨折的诊断应包括以下五点:(1)齿状突骨折的类型;(2)有无移位及方向;(3)有无神经损伤;(4)有无伴髓的邻近骨骼和软组织损伤;(5)有无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 &&&&【治疗措施】 &&&&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造成的齿状突骨折不愈合率为41.7%~72%,且同时存在潜在的寰枢椎不稳定,一旦发生移位就可能导致脑干、脊髓或神经根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严重的四肢瘫痪、呼吸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故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非手术治疗&包括直接石膏固定、牵引复位+石膏固定和Halo支架固定三种。对无移位的稳定型骨折,可直接选用石膏固定,8~12周后拍片复查,临床愈合后仍用颈托保护2~3个月。对伴有移位的齿状突骨折,采用牵引复位+石膏固定的治疗方法。牵引重量一般为1.5~2kg,不宜过大,以免过牵,导致骨折不愈合。牵引方向及颈部位置应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而设定,并随时调整。2~3天内反复摄片复查(床边片包括前后位和侧位片),了解复位的情况,并调整牵引位置,一旦获得良好复位取中立位,维持牵引3~4周,然后在维持牵引下取仰卧位施行头颈胸石膏固定。3~4个月后拆除石膏,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临床愈合后同前处理。过早行石膏固定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头部Halo环固定,借助撑杆与胸部石膏连接,能够保持相当的稳定,国外文献报道可限制86%的颈部活动,治疗获得较好效果,但安装较为复杂,由于穿孔和固定,其并发症并非少见,如钉孔感染,压疮等。此外,Anderson等对42例颈椎损伤使用Halo支架制动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伤后行Haol支架固定5天内拍摄仰卧位和直立位的侧位X线片。在未损伤节段,位置改变产生了平均3.9°的成角,最大活动度发生在枕骨和寰椎之间(8°);在损伤节段,矢状面的成角平均7°,水平位移平均1.7mm。损伤节段的活动度与损伤平面和骨折类型无关,在45个损伤闰面中35个平面的成角大于3°,或位移大于1mm占77%。因此,作者建议在使用Halo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颈椎损伤时,应当拍摄仰卧位和直立位的侧位X线片,如果出现过度的活动,应当考虑替代的治疗方法。Halo支架固定时间也是3~4个月,拍片示骨折愈合后改用颈托保护2~3个月。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前路螺丝钉骨折端间加压内固定术和后路融合术,及脊髓受压部位的减压术。 &&&&1.前路螺丝钉骨折端间加压内固定术:当前流行的前路螺丝钉内固定术方法基本相似,均是从枢椎椎体的前下方向齿状突顶部钻洞,普通皮质拉力螺丝钉用2.5mm的长钻头,中空螺丝钉用1.2mm克氏针,到达齿状突顶部的后半部皮质,然后攻丝,最后置入合适长度的螺丝钉(图1)。整个过程必须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同步的影像增加X线监视下进行,以即时明确克氏针和螺丝钉的方向、浓度和骨折端的位置,在钻孔和攻丝时牵开并保护好软组织是绝对必要的,以防止损伤重要结构。螺丝钉应达到齿状突后半部顶部的皮质,但又不能穿透皮质进入枕骨大孔。各家争论发生在螺丝钉的选用及放置的数量上。Rilger等认为使用两枚Double-threaded螺丝钉可提供骨折端间的压力和旋转的稳定。McBride在尸体标本上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比较两枚3.5mm中空AO螺丝钉和一枚4.5mm中空赫伯特螺丝钉固定齿状突骨折时的强度,发现4.5mm中空赫伯特螺丝钉组的按扭转强度平均值为1196牛顿·米/度(N·M/deg),3.5mm中空AO螺丝钉组抗扭转强度平均值为434N·M/deg,两者相差显著。抗剪切强度两组分别为106.9和86.1千牛顿/米2(K·N/M2),相差不显著,而认为一枚4.5mm中空赫伯特螺丝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稳定性优于两枚3.5mm中空AO螺丝钉,且前者仅需置入一枚螺丝钉,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Graziaro等在8具尸体标本上进行一枚和两枚3.5mm螺丝钉固定齿状突骨折的比较,得出类似结果:一枚和两枚螺丝钉内固定在抗弯曲和抗扭转强度上相差不显著。Sasso等的研究结果类似:尽管两枚螺丝钉内固定较一枚螺丝钉提供了更高的抗伸展强度,但在导致固定失败的载荷上相差不显著。此外,他们还发现螺丝钉固定所提供的稳定性仅为解剖完整时齿状突稳定性的50%。Doherty也得出单枚螺丝钉固定齿状突骨折将产生相当于未骨折的齿状突一半稳定性的相似结论。Knoringer认为与常规螺丝钉相比,Double-threaded螺丝钉的属部几乎全部埋入骨质,能够使手术过程简化,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也小。Nucci等对92个成人正常齿状突进行测量,并与两枚3.5mm的齿状突螺丝钉的放置至少需9.0mm的内径,结论是95%的测量对象其齿状突直径达到这个尺寸。Chang等对Ⅱ型齿状突骨折未移位或有移位但可达到解剖复位的患者给予单枚4.5mm&&&&&&&&&&&&Double-threaded螺丝钉内固定,对只能部分复位的患者给予单枚3.0mm&Double-threaded螺丝钉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骨愈合率均为100%。 &&&& &&&&图1&齿状突骨折前路螺丝钉内固定术 &&&&先用2.5mm钻头钻洞,再用3.5mm丝锥攻丝 &&&&手术后处理:手术后在ICU病房观察24小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6周内携带一个坚硬的颈托作保护,6周可在休息和洗澡时去除颈托。于术后6周、12周和24周时复查X线片。 &&&&前路螺丝钉内固定的禁忌证:(1)齿状突骨折伴一侧或双侧寰枢关节骨折;(2)齿状突骨折伴不稳定的Jefferson骨折;(3)不稳定的Ⅲ型齿状骨折,Halo支架或石膏固定不适合;(4)不典型的Ⅱ型齿状突骨折: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线斜行与预定的螺丝钉进入方向几成平等;(5)C1~2不可逆的的骨折移位,如陈旧性骨折。(6)齿状突骨折伴寰椎横韧带断裂;(7)不稳定的Ⅱ型骨折或浅的Ⅲ型骨折,伴有明显的驼背畸形限制了颈椎的伸展;(8)不稳定的Ⅱ型骨折或Ⅲ型骨折在老年人伴有退变性椎管狭窄;(9)齿状突病理性骨折(图2)。 &&&&从脊柱的生物力学观点考虑,前路螺丝钉骨折端间加压内固定术要优于后路融合术,符合AO/ASIF原则,且它能够保留至少部分的上颈椎旋转功能,更是明显的优点。但如果技术使用不当,或使用于禁忌证,则并发症较多。该手术需要特殊的器械,及双“C”臂增强X线监视器,价格昂贵,目前国内尚难以推广。 &&&& &&&&图2&骨折线斜型是前路螺丝钉固定的禁忌证 &&&&2.后路融合术:包括上颈椎后路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 &&&&上颈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钢丝固定术(Gallie术式和Brooks-Jenkins术式)和跨关节螺丝钉固定术。前者上一章已作介绍,这里介绍跨关节螺丝钉固定术。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侧位影像增强X线确定齿状突骨折已复位。颈部屈曲,以利螺丝钉放置,消毒前再次影像增强X线观察确定无再移位。 &&&&后正中切口从枕后粗隆至颈4,显露寰椎后弓,颈2~3棘突、椎板、关节突。对残留的难复性前脱位可轻柔牵拉枢椎棘突和寰椎后弓使其复位。注意:钳夹反弹可能是致命的,故钳夹必须牢靠。对残留的难复性后脱位可借助于应力量复位。切记复位不能勉强,或以暴力形式。 &&&&锐刀细致解剖枢椎板和关节突,椎板和峡部的上方用锐的神经剥离子剥离,上方显露至寰枢关节的后关节囊,避免显露外侧的椎动脉,否则易致损伤。于关节突内面外侧2mm,下关节突边缘上方3mm作螺线钉置入点,在侧位影像增强X线监视下,按完全矢状面的方向,钻入2.5mm的长钻头,从峡部内侧部进入侧块,前方穿过寰椎侧块的皮质,测量长度,3.5mm皮质骨丝锥攻丝,然后置入螺丝钉。整个过程在侧位影像增强X线监视下操作,避免水平方向钻孔,否则不能进入寰椎侧块并可能伤及椎动脉。 &&&&两侧螺丝钉置入后,作C1~2后侧融合,选用植骨和后侧钢丝固定方法,可增加固定的牢固性和融合率。寰椎后弓有骨折或行减压后,应融合寰枢关节,采用锐神经剥离子推开含枕大神经的软组织,显露寰枢关节,用一根克氏针钻入寰椎侧块,即作牵引又作标志,切开关节囊,显露寰枢关节,小锐骨刀凿除关节面后半部软骨,然后以松质骨充填,螺线钉加压固定。 &&&&手术后处理:同前路螺丝钉固定术后。 &&&&跨关节螺丝钉固定术在生物力学上优于钢丝固定术,适用于急、慢性寰枢椎不稳,尤其伴有寰枢后弓骨折或需行C1后路减压术时,可免于施行枕颈融合术(见上一章),但技术上有一定难度。 &&&&治疗方法的选择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骨折类型,是否伴有移位、复位情况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骨骺分离&均为7岁以下儿童,一般无神经症状出现,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仅在牵引不能获得复位或维持复位困难时,方考虑上颈椎后路融合术。 &&&&Ⅰ型齿状骨折&通常是稳定的骨折,因骨折部位距横韧带较远,即使在未充分制动的情况下出现骨折不愈合,也不会出现不稳定的结果,故可予保守治疗。但也有作者认为Ⅰ型齿状突包括:(1)至少一侧翼状韧带枕骨部分的断裂;(2)至少部分覆膜的断裂,故其可能是寰枕不稳的一个X线征象,是不稳定的骨折,有潜在的生命危险,可能需要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支持,处理时需密切关注。如果存在纵向的分离,需立即使用Halo支架制动;伴有前或后移位者行颅骨牵引,以达到复位和减压的目的;多数患者需行枕颈融合术以达到稳定的目的。 &&&&Ⅱ型齿状突骨折&此型骨折最为常见,治疗有一定困难,争论颇多。保守治疗的不愈合率较高,anderson和D''A''Lonzo报道为36%。目前通告的治疗方法是颅骨牵引复位,然后行后路融合术、酌情行减压术。后路融合术的指征是:(1)颈脊髓损伤;(2)持续的颈部症状;(3)骨折严重移位(≥5mm)或成角畸形(≥10°);(4)寰齿间距大于5mm;(5)陈旧性骨折或骨折不愈合。 &&&&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后移位时,采用Gallie术式后可能出现再移位,因而采用Brooks-Jenkins术式。因为在Gallie术式中,钢彘分别绕过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然后在后方的植骨块后面结扎,这在寰椎后弓上产生了一个向后的力,导致术后再移位;而Brooks-Jenkins术式采用两个楔形植骨块分别嵌于两侧的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之间,钢丝加压固定,不产生向后的力,并能起到维持复位的作用。此外,伴后移位的患者伴有寰枢后方骨折的可能性较大,术前需注意观察,此种情况的最佳选择是后路跨关节螺丝钉固定术。 &&&&对Ⅱ型齿状突骨折不融合或陈旧性骨折的患者,常规的方法是后路融合术。也有作者选择性地采用前螺丝钉内固定术取得成功。对伴有颈脊髓压迫症的患者,需鉴别压迫来自前方还是后方。对主要是前主的压迫,后方的间接减压不能解除压迫,需施行前方经口手术,切除齿状以获得减压,并结合不同的后路融合术。 &&&&Ⅲ型齿状突骨折&无移位的Ⅲ型骨折是稳定的骨折,可予石膏和颈托固定。对伴有移位的Ⅲ型骨折可行牵引复位加石膏固定。国外文献多推荐Halo支架治疗,目的是在Halo支架上纠正成角畸形,并制动到骨折愈合,因明显的齿状突向前移位或成角畸形将造成颈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对残留的移位一般不需治疗。对一些特殊的不稳定骨折需考虑手术治疗。包括后路融合术和偶尔的、前路螺丝钉内固定术。 &&&&年龄&大于60岁被认为是齿状突骨折难以愈合的指征,尤其是Ⅱ型骨折,故应考虑手术治疗。Bednar等对11例平均年龄74岁的齿状突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治疗研究,发现积极的治疗(早期手术和术后早期活动)可显著降低老年齿状突骨折患者死亡率。 &&&&多发伤和伴随伤&对多发伤的患者要全面诊断,分清主次,按序处理。对伴先天性畸形的患者,如扁平颅底、寰椎枕化等,应根据脊髓压迫的部位和损伤的情况,应根据影像学检查充分考虑损伤的情况,创伤机制及脊髓功能,综合处理,达到减压和稳定的目的。 &&&&治疗程序 &&&&根据当前国内的情况,前路螺丝钉固定术尚难以推广,尽管这是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特点的治疗方法。对一个齿状突骨折患者,首先要明确诊断,对诊断的五点内容应有明确的答案。对伴有邻近骨和韧带损伤的患者,可早期手术治疗;对无邻近组织伴随伤的患者,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力争早期牵引复位,复位后维持牵引、固定,以期愈合。对复位困难或复位难以维持的患者,及陈旧性骨折不融合者可者可考虑早期施行寰枢固定和融合术;对伴有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常伴有脊髓和神经压迫症,不能单纯固定寰枢椎,必须将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必要时应将枕骨大孔后缘切除减压,然后行枕颈融合术。 &&&&Fuju等提出一个齿状突骨折治疗的图解,结合文献及笔者的经验。图示如下:(图3) &&&& &&&&图3&齿状突骨折的治疗图解 &&&&注:1.伴随伤是指邻近骨和韧带损伤,造成骨折不稳定者;2.带*号者也可行前路螺丝钉固定术 &&&&【发病机理】 &&&&有关齿状突骨折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系统。Schatzker等按照骨折线位于副韧带的上方或下方而分为高和低两类。Althoff将齿状突骨折分为A、B、C、D四型,A型骨折的骨折线通过齿状突的峡部,其余三型骨折的骨折线定位于更低解剖位置(图1)。 &&&& &&&&图1&齿状突骨折Althoff分类 &&&&在临床上目前最为流行的分类是Anderson和D''Alonzo分类:将齿状突骨折分为Ⅰ、Ⅱ、Ⅲ三型(图2)。Ⅰ型骨折又称为齿尖骨折,为齿状突尖韧带和一侧的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形骨折,约占4%;Ⅱ型骨折又称基底部骨折,为齿状突与枢椎体连接处的骨折,最为常见,约占65%;Ⅲ型骨折为枢椎体部骨折,骨折端下方有一大的松质骨基底,骨折线常涉及一侧或两侧的枢椎上关节面,约占31%。多数作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对临床有指导意义,以其为基础,再结合骨折的程位程度和方向,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能够藉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判断骨折的预后。但对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有作者提出几种亚型:Hadly等提出ⅡA型齿状突骨折,定义为:齿状突基底部骨折、骨折端后下方有一较大的游离骨块,为固有的不稳定骨折。Pederson和Kostuil提出ⅡB和ⅡC型骨折,ⅡB型骨折即anderson和D''Alonzo分类和Ⅱ型骨折和Althoff分类的B型骨折;ⅡC型骨折的定义是骨折线至少一侧或两侧均位于副韧带的上方,相当于Althoff分类的A型骨折(图3)。 &&&&此外,齿状突骨折还有一特殊类型:骨骺分离。枢椎齿状突大约2岁时在其顶端又发生一个继发骨化中心,至12岁后与枢椎齿状突的主要部分融合,而齿状突本身在4岁时开始与枢椎椎体融合,大多数可在7岁左右完成融合。故在7岁以前,齿状突骨折是以骨骺分离为特征的。 &&&& &&&&图2&齿状突骨折Anderson-D''Alonzo分类 &&&& &&&&图3&齿状突骨折Pederson-Kostuil分类 &&&&另有罕见的齿状突垂直骨折的报道,迄今,在英文文献上仅有2例个案报道:1例由Johuson等于1986年报道,另1例是由Bergenheim等于1991年报道,不能被归入以上的分类。 &&&&齿状突骨折显然涉及了多种不同的损伤机制。Althoff对尸体颈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分别对寰枢关节施加过屈、过伸及水平剪切等载荷,均未造成齿状突骨折,因此他认为前后水平方向的外力主要引起韧带结构的破坏,而不引起齿状突的骨折;在其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中,造成齿状突骨折的不同类型的载荷从小到大依次为:水平剪切+轴向压缩,与矢状面呈45°的前或后侧方的打击,侧方打击,因此提出水平剪切+轴向压缩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齿状突骨折的主要机制,而侧方的打击是引起齿状突A型(ⅡC型)骨折的必需外力。Mouradian等在实验中也发现侧方载荷可引起齿状突骨折。Doherty等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认为侧方或斜侧方载荷导致Ⅱ型齿状突骨折,而过伸暴力导致Ⅲ型齿状突骨折。但在临床上,有些患者所描述的受伤机制与此不尽相同。Pederson报告1例77岁男性患者,额颞部承受了一个从前向后的暴力,导致一个ⅡC型齿状突骨折,骨折端向后移位达20mm。此患者的受伤机制可以假设为一个过伸暴力通过寰椎前弓传递到齿状突,造成骨折、移位,其中一个直接的暴力矢量是从前向后的矢量,通过头颅传递给寰椎前弓,再传递到齿状突,形成一个水平的剪切暴力(图4)。 &&&& &&&&图4&水平剪力迫使齿状突绕X轴旋转 &&&&齿状突骨折也可发生在屈曲型损伤,而产生向前移位,在这个类似铡刀的机制中,一个完整的横韧带足以传递足够的能量,引起齿状突骨折和向前移位(图5)。在多种暴力的联合作用中,扭转暴力的存在,将使齿状突易于发生骨折,其机制有以下三点:(1)在旋转时,翼状韧带已经被最大限度伸展;(2)在旋转时,韧带和肌肉均处于紧张状态,小关节突关节咬合紧密,其他平面的损伤被减到最小;(3)寰枢关节占颈部旋转活动的50%,受旋转暴力时,该部位所承受的载荷也最大。总之,齿状突骨折的机制复杂,屈曲、伸展、侧屈以及旋转暴力都涉及其中,在一个患者身上,分析骨折类型、骨折移位及头面部附属伤之间的关系,常可推断出其损伤机制。 &&&& &&&&图5&侧刀机制 &&&&横韧带传递能量造成齿状突骨折 &&&&【临床表现】 &&&&枕部和颈后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并常有枕大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颈部僵硬呈强迫体位,典型的体征是患者用手扶持头部以缓解疼痛,此类情况在临床并不常见。有15%~33%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片。其中以轻度截瘫和神经痛最为常见,曾有齿状突骨折伴第十和第十二对脑神经瘫痪的报道。症状的轻重视骨折移位压迫脊髓的程度和部位而定,严重的可发生呼吸骤停,多见于老年人,常当场死亡。 &&&&齿状突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因外伤史有时不明显。Crockard等报道一组1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有3例已忘了颈部外伤史,其余的患者因初诊时医师对其外伤的重要性估计过低而漏诊,症状包括C2神经根疼痛、双手无力和行走困难。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对怀疑诊断的患者,普通的X线检查是首选的,包括颈椎正位片、开口位片和侧方伸、屈位片,但由于患者就诊时常有颈部僵硬甚至强迫体位,标准、清晰的X线片有时难以一次获得。在初次X线检查没有显示清晰的解剖关系或明确的骨折征象,而临床仍有怀疑时,两张开口位片和两张枕颈部侧位片应视为常规检查,以明确诊断。但由于颈枕部骨质重叠较多,当齿状突骨折不伴移位时,偶尔普通的X线检查会出现阴性结果,故在下述情况时,需拍摄矢状面和冠状面的断层片:(1)临床怀疑齿状突骨折但普通X线片显示阴性;(2)普通X线检查提示可疑骨折征象,这是最常见的指征;(3)明确的齿状突骨折,但怀疑邻近存在伴随的骨折。Ehara等在齿状突骨折的影像学研究中,将拍摄断层片的结果分为三类:Ⅰ.断层片证实了普通X线检查的发现;Ⅱ断层片显示了更多的发现或损伤的内容有了更全面的展示;Ⅲ.仅仅在断层片上显示有齿状突的骨折。其50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中有24例在初次普通X线片上得以明确诊断,另26例拍摄了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断层片。在19例Ⅰ组患者中,有两例冠状面断层片没有证实骨折,矢状面断层片明确了诊断。4例Ⅱ组患者中,2例显示骨折线延伸到枢椎上关节面,1例显示骨折线涉及枢椎椎体,另1例的普通X线片除了开口位片上显示齿状突略有偏歪外,基本上是阴性的,在冠状面的断层片上显示了斜形的Ⅱ型齿状突骨折。另有3例普通X线片完全阴性,仅在断层片上显示骨折,为Ⅲ组。笔者在门诊发现过初次X线照片显示可疑齿状突骨折,两张开口正位片检查后排除了骨折的病例。显然,不论是假阳性或是假阴性结果,都使患者遭受到损失,应予注意。 &&&&X线片显示的齿状突骨折主要是骨质中断、移位和成角,最可靠的指征是移位,有时开口位片上齿状突侧方成角是唯一的征象。一个高质量的侧位片在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中是必需的,因齿状突骨折常伴有前后移位和成角,且移位方向的信息对治疗有指导意义。但偶尔齿状突解剖突异,出现向后倾斜,应避免误诊为骨折。间接征象如椎前软组织阴影的价值可能仅局限于损伤的定位,且有时椎前软组织是正常的,特别是伤后立即检查的情况。另一方面,有时头面部骨折,也可造成椎前软组织肿胀。Ehara的50例患者,43例在一张最初的侧位片上显示骨折征,占86%,3例在开口位上显示齿状突骨折,1例在头颅侧位片上发现齿状突骨折,仅有3例普通X线片阴性。断层片上显示齿状突骨折主要是骨皮质的中断和齿状突基底部的阴影,矢状面的断层片可显示齿状基底部的阴影,矢状面的断层片可显示齿状突骨折移位和成角,对诊断非常有价值。Harris等描述了矢状面投影上齿状基底部一个环形阴影,显示骨质中断,是Ⅲ型齿状突骨折的一个征象。 &&&&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骨折及移位的情况,尤其在患者强迫体位造成普通X线片上解剖结构显示不清时,Blacksin和lee报告100例严重创伤患者常规拍摄颈椎侧位片并以常规颈枕部CT替代开口位片。结果CT发现7例8处骨折,3处在枕骨大孔,5处位于C12水平,而普通X线颈椎位片除2例显示了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外,未发现骨折征,显示CT检查的重要性和优越性。MRI检查可清楚地显示骨折移位造成脊髓受压的情况及脊髓损伤的程度,还有邻近软组织损伤的情况。Pederson报道1例齿状突骨折伤后16周,因持续颈部疼痛和进行性神经压迫症状而行MRI检查始获诊断,MRI显示寰枢椎复合体完全骨折伴后脱位,脊髓受压严重。此时复习X线片,发现受伤当天所摄颈椎侧位片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折线通过狭部(为ⅡC型骨折),骨折端向后移位约20mm,再行CT检查确定了20mm的齿状突骨折后移位,显示伤后16周骨折移位未发生变化。
枢椎椎体骨折
&&&&【概述】 &&&&枢椎椎体骨折的报道不多,实际上这种损伤并非不常见,只是散在于Hangman骨折和齿状突骨折的报道中。一些不典型的Hangman骨折的报道实际上是枢椎椎体骨折,而Anderson-D''Alonzo分类的Ⅲ型齿状突骨折从其定义上就是枢椎椎体骨折,而非齿状突骨折。 &&&&【诊断】 &&&&诊断需根据准确、详尽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研究,确定某一患者暴力作用点、损伤机制,了解枢椎椎体骨折及周围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情况的全面信息。 &&&&【治疗措施】 &&&&枢椎椎体骨折的治疗仍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根据每个患者的独特的损伤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对无神经损害,无明显移位的患者行石膏固定;有移位的患者行牵引复位,注意事项同第二节治疗。对屈曲加牵张暴力所致损伤的患者,牵引可能造成移位加重或过牵,需改用Halo支架固定,并在影像学监视下略作加压,对伴有神经损害的患者,可先行牵引复位,密切观察,同时多种的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移位情况和脊髓受压情况,如能复位,症状改善,可继续维持牵引。如症状无改善或症状改善后停滞,则根据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压迫的部位选择手术的入路及术式。对Ⅱ型骨折不能复位者,为防止长期的不稳、畸形融合和退变性寰枢关节炎也可考虑行后路融合手术。 &&&&【发病机理】 &&&&枢椎椎体骨折的部位如图1所示,位于齿状突基底部和双侧椎弓根之间,按照骨折的形态,可分为三型:Ⅰ型:骨折线呈冠状排列的垂直的枢椎椎体骨折,其机制包括:(1)比引起一个Hangman骨折的暴力略少伸展,并伴一个小的轴向载荷的暴力作用引起枢椎体部背侧部位的垂直骨折;(2)主要的轴向压缩载荷加伸展暴力作用于额顶部,引起椎体背侧部位的垂直骨折加C23椎间盘前部断裂,C2椎体前下缘撕脱骨折,伴C1和C2大部椎体的过伸;(3)屈曲暴力加轴向载荷作用于枕顶部,引起C2椎体背侧垂直骨折,椎间盘断裂,C2复合体(寰椎和枢椎大部分椎体)前移和前纵韧带撕裂;(4)屈曲加牵张暴力可引起枢椎椎体后部骨折,椎间盘部分断裂和C2复合体屈曲;(5)一个急性过伸和旋转的暴力,因Schneider等曾简短地描述了1例类似的骨折,是因绞索套的绳结放置于耳下位置而发生的。Ⅱ型:骨折线呈矢状方向的垂直枢椎骨折,即枢椎侧块骨折或枢椎上关节突骨折,其损伤机制是轴向压缩和侧屈暴力通过枕骨踝传导到寰椎侧块再传递到枢椎侧块,引起压缩性骨折。Ⅲ型:骨折线呈水平方向的枢椎体部骨折,即齿状突Ⅲ型骨折,此处不作赘述。 &&&& &&&&图1&枢椎骨折的范围 &&&&1.齿状突骨折;2.Hangman骨折 &&&&【临床表现】 &&&&枢椎椎体骨折的临床表现特点依骨折类型有所不同,Ⅰ型骨折的患者伴随神经损害的概率较高。因枢椎椎体前半部分连同寰椎向前移位,而枢椎椎体后侧骨折碎片仍留在原位,从而造成脊髓受压的危险,但也有神经功能完整仅有颈部剧烈疼痛主诉的报道。Ⅱ型骨折的患者一般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仅有局部症状,颈部疼痛、僵硬。 &&&&【辅助检查】 &&&&普通X线检查中,颈椎侧位片和矢状面的断层对Ⅰ型骨折的诊断非常有用。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线通过枢椎椎体背侧,椎体的前方大部分和寰椎一道向前移位,并伴屈曲或伸展的成角畸形,而其椎体后、下部位仍在原处,位于C3椎体上方的正常位置,断层以片可清楚显示骨折线及骨折块移位的情况。开口位片和冠状面的断层片对Ⅱ型骨折的诊断非常有价值,可显示枢椎侧块塌陷、寰椎侧块进入枢椎上关节面。Ⅲ型骨折见本章第一节。 &&&&CT尤其是CT三维重建对了解骨折的全面信息非常重要。MRI对软组织的良好分辨率使其在脊髓损伤中使用广泛;同样,在枢椎椎体骨折患者中,MRI可清楚显示脊髓损伤和受压的情况。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婧琪宝贝分享经验0
感性的麦田守望分享经验11
wanlong2046分享经验0
金燕商标注册分享经验0
为了生活922分享经验22
__刘思雅分享经验0
摩西都分享经验0
Mc_宝宝分享经验0
霍灿越分享经验0
撕裂云端分享经验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鼻骨骨折半年能复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