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报考985,211研究生初试985211最低分数线2016需要多少分

2017的考生已经开始准备了,许多本科院校不是太好的同学对于择校就犯了难,二本考到211、985学校难吗?这种事情啊。
有些人会告诉你,「我有一个师兄」,专科出身,专插本读个小城市高校,考研怒上华南理工,现在都读到博士了。「我有一个师姐」,从听都没听过的小学校考华南理工,总分和两门专业课都是第一,总分把本校出身的第二名直接甩出30分去。
有些人又会告诉你,你这个专业,报录比摆在那里,每年都是十几比一,二本胜算摆在那里,每年就屈指可数的人,三本胜算摆在那里,有史以来就一个人,跨专业的胜算摆在那里,有史以来就没人过初试。而且「我有一个师姐」,初试过线都二十几分了,还是面试被淘汰了。
两边其实都是真的。因为这些人我都认识。但你面对这两边的看起来如此矛盾的真实信息,怎么理解好呢。
你要知道,中国太大了。小概率害怕大基数,就算你是万中无一的精英,那在全中国也有十来万人。能拿来让人产生幻觉的鸡血案例,永远都不缺的。这使得「我有一个朋友」成为了知乎上最无用的句式。
你也要知道,既然所谓成功指的是在激烈的竞争里淘汰多数人,那就意味着希望渺茫天生就是成功的定义的一部分,失败才是常态。成功的例子如果不缺,失败的例子当然是更不缺了。幸存者偏差主要负责把成功案例推送到你面前,然而你要是去问自己学校的老师「我们往年那些考研的师兄师姐胜算如何呀」,那必然是个让人绝望的账面。
你当然要去了解这些情报。但就看你怎么处理它了。
我最近很欣赏一个答案,它说,我们赚的钱少,老板赚的钱多,是因为老板承担了事业失败家破人亡的风险,我们则会在企业倒闭时拿赔偿跳槽。你承担失败的风险,是你获得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你赚不到那么多钱,正是因为你把风险让渡给了老板。
考研也一样,你要考一个很好的学校,能构成改变命运的机遇的那种,那它就很难考;你要考一个唾手可得的学校,那它的档次你就要将就些。要不然是如何呢?
我毕竟是技术出身的,我更希望做出的贡献也是用实打实的帮助提高别人的考研竞争力,而不是灌鸡汤、打鸡血,即使你们有时要这么说我。我是做考研培训的,所以我当然不会阻止你们考研,不然我就真的没有生意做了:这是我必须提醒你们的,你们不要问我「我这个情况有没有希望」,因为我的利益相关使得我不能宣称自己的意见是中立的;但我也绝不会煽动你们说「你们跟着我一定会成功的」,来引诱你们报我的培训班,毕竟报录比就那么面无表情地摆在那里,而且别说录取人数了,单是自命题单科及格名额就比我每年的学生人数都要少了,谁信这种鸡血呢。
我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你们不因为先例很少而退缩,也不无凭无据地认为自己能复制或成为先例。你们能心平气和地认识自己的现状并通过持续耕耘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让自己看到自己身上不断在积累着实打实的可以赖于制胜的凭依。
这样,当有人问你们「你觉得你凭什么能成功」时,你们有东西可以展示,而不是说「因为我有一个学姐」,也不是说「因为我觉得成功特别好啊」;当你真的成功的时候,你觉得你实至名归了,你是当之无愧的,而不是因为侥幸;而当你没有成功,你依然欣喜于你在这个过程里的进步,你知道努力过后的你起码比没努力过的话要强,你不觉得付出是无谓的,也不憎恨那个没有接纳你的高校,而是觉得,它正是因为这么需要追赶,才配得上成为你那段岁月里的梦想吧。
你想知道你能不能成功,终究还是要审视自己是什么人,持有什么,加以努力后可能去持有什么。毕竟,客观的过往数据只能用以讨论整个人群的成功率,你不能单凭与「你」无关的东西来讨论「你」的胜算。毕竟,凡事落到具体的人身上时,只要不是绝无可能,那就无非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了。
希望这个答案对你们有启发,加油。
复试分数线
如今已进入4月,2017年的考生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复习,你是否还在纠结目标、复习无方向、心态没有调整好,那么到底如何进行考研这场大战,并且在这场大战中取得胜利呢?为了帮助各位考生,特在跨考教育上市周年庆时期,推出,4月29号&5月2号,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资料费;送T恤衫、考研日历、优惠券、大礼包、总裁免单!
【关注微信:kkkaoyan,找研友、找干货、找名师,百万考研人都在用】
会不定时赠送免费课程,供考生参考复习。也可与研友进行交流,共享考研信息与方法。
400-883-22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8521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