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这道题解析中这一步是怎么来的??

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问题?
我的图书馆
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问题?
依旧是长篇大论,全文两千多字,有干货。没有时间的话直接跳到怎么问问题那里进行阅读,在预习和复习的时候,按照问题来预习以及复习。我先问一个问题谁知道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到底是为了什么?课前怎么预习,课后怎么复习又有谁教过?对,这两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才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所在。老师永远只告诉我们只是课前需要预习,课后需要复习这句话。那当我草草翻过之后,做了所谓的预习以后,上课该不懂还是不懂,一脸懵逼抓不住重点。那是因为我从来就不懂什么叫做预习,怎么叫做复习。无法领略好处,也就没有办法坚持下去。我为什么谈到这个,就是因为数学也好还是别的科目,其实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实践,而不是跟着老师的脚步,看担的不累挑担的累。李笑来说过,很多学科无非就是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困难的是学生连怎么弄懂概念这回事都不清楚。数学为什么对于我们这么不友好,有七大理由:1、 你不知道如何理解数学概念你永远只是跟着老师的脚步,他踏一步,你跟一步,你模仿着教科书或者老师的做法,看一步写一步,这没有错。可是就像是骑自行车,你永远后面有人扶着,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路上不会出现一个人一直跟着你,帮你稳着自行车,保持平衡。2、 你根本没有意识到在书上呈现的很有逻辑的很理所当然的概念,实际上并非那么理所当然。你所学的概念是依靠那些聪明绝顶的人花上一两代人的心血才发明出来的,所以不要因为自己无法理解而感到羞愧。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教科书里面呈现数学是很有逻辑,很科学的。但是实际上在数学领域是存在很多猜测、略估、假设、误差。有时候当你学习的时候以为x就是x,实际上你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x是x。你只是接受了教科书告诉你的答案。你没有经过思考,所以你就记不住以及不明白。所以我认为没有第一时间学会那些看过去好像很容易的玩意,并不是你笨。有太多的原因,你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也有。我希望是你们知道了这些原因能够更好地去改正,缺点不是问题,问题是无法正视缺点。用羞愧来责骂自己根本毫无意义,就像是告诉自己他妈这么简单的东西你居然学不会,来损伤自己的自尊心,除此之外有什么用处?3、你不喜欢数学的抽象。在你眼中数字就只是数字,可是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被发明出来的工具,你看他们不应该是抽象的,你可以自己尝试去写问题,自己成为出题者,这样在你眼中数学就不仅仅是数学。4、数学语言你不熟悉数学语言,为什么abc是常量,xyz是变量,实际上你可以多花点时间去拓展,深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些公式数字的来源,这样子你脑子里的记忆就牢固了。还有警惕不要犯一些小错。5、 你依赖于自己发现出来的规则有时候数学写到后面会自己找到一些窍门,可是有很多时候窍门的使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就像是真理出了一定范围就变成了谬论。6、 你忽视了基础内容数学是一门连续的课程,而有时候你后面学不好是前面地基不牢固,都是前面的锅。7、 你没有学物理学数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都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而被发明出来的,你不懂它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时候需要你去寻找它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它的来源,在同一时期还有什么理论,去深度或者横向拓展。很多老师自己都不懂怎么问问题,他们只是教,好像这一步到达下一步就可以了。但是在学习中,掌握如何问问题,也就等于掌握了如何在脑子中建立联系的方式。问题的正确姿势:1、 如果是我,猜想的答案会是什么。2、 每一个步骤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这一步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3、 这里的模式是什么。4、 如果这里改变了,哪里还需要跟着改变。5、 在极端条件下会发生什么。6、 结论可以进一步推广吗?7、 有哪些特例?8、 这个问题可以换个问法吗?9、 问题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0、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哪些其他类型的问题和技巧?11、 我能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解答问题?12、 我知不知道这个公式的怎么导出的?13、 我如何让这个概念更加清晰?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1、 现在你拿到一道题了,你的目的是解开谜底,那你会去想这是个什么题,椭圆三角还是函数?你所知道的公式有哪些?你猜一猜这个题目的答案可能是什么?然后你可以去倒推或者正推来验证你答案是否正确。2、 你要清楚你为什么要算这个东西,你这一步式子是为了什么?哪怕这一步没有理由那么下一步呢?记得写下来,就像是写为了求x这样的话。3、 将上一步做好了之后,你拿出十道类似的题,你写出每一步的意义,最后你发现它们都有一种叫做模式的东西,好像一个公式,可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你就可以整出一个叫做套路的玩意。4、 如果这里改变了,有什么需要改变。所谓的这里可以由直角变成钝角或者锐角?这里的条件改变一下,接下来会有什么改变?就像是蝴蝶效应,叠加会发生什么变化。5、 在极端条件下会发生什么,你可以尝试把某一个条件极端化,最大或者最小。或者问题变成最短时间或者最长时间。剩下的姿势自己探索吧!6、 这个结论能不能进一步推广,例如勾股定理在平面上可以用那么在立体上也可以用吗?7、 数学中也存在很多特例,特殊的例子需要特地去记忆。8、 同样的解法,可是是不同的提问方式,这个不仅仅只有教科书上的那一种样子。9、 问题的本质特征是指,花式提问的方式好像一个是放池子里的水一个是充电,这个实际上是一个解题模式。10、 让我想到了别的公式,勾股定理和任何一个三角形,其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类似于这类的概念,可以整合在一起。11、 同样的一个问题,有时候可以用不同的解题方式,可以用函数,可以用其他数学工具,不同的解题方法意味着你对于这类问题这个概念理解得透彻了。12、 我是否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自己尝试动手,一点点开始,这样可以提高你对于公式的理解。13、 我是否可以让数学更立体,在脑子中更形象化,而不是只有孤零零的一个数学公式。推荐戳答主另一个答案,和这篇答案一起阅读效果更好。赛博的十二原则,十二个问题依旧有效,只不过因为目的的不同所以有侧重点了。依旧推荐自己去读《如何学习》这本蓝色封面的书,荣誉归于作者,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答主是数学学渣,当年不懂怎么问问题,上大学没学过数学,所以很多解释都只是依样画葫芦,如果有错误,可以指出,我会勘误。我发现有几个会特地说答主说的都是废话,你知道不代表别人知道啊,非要到我回答下来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不好意思,我只能默默删除加拉黑啦。友好提问还是很支持的,如果你觉得你的方法更高端,请你自己答题自己开帖子。我最近拖延症犯了,一直删删删,写好的东西又因为个人的不满意都清掉了。不好意思啦,会尽快把自己说的坑都填上的。希望这个答案能帮到你。ヾ( ̄▽ ̄)Bye~Bye~我们下个答案再见。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