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析几何技巧问题,求高手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训练试题(含答案)
2013届数学章末综合测(15)平面解析几何(1)
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圆x2+y2+Dx+Ey=0的圆心在直线x+y=1上,则D与E的关系是(  )A.D+E=2 B.D+E=1C.D+E=-1 D.D+E=-2[X k b 1 . c o  解析 D 依题意得,圆心-D2,-E2在直线x+y=1上,因此有-D2-E2=1,即D+E=-2.2.以线段AB:x+y-2=0(0≤x≤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A.(x+1)2+(y+1)2=2  B.(x-1)2+(y-1)2=2C.(x+1)2+(y+1)2=8  D.(x-1)2+(y-1)2=8 解析 B 直径的两端点为(0,2),(2,0),∴圆心为(1,1),半径为2,圆的方程为(x-1)2+(y-1)2=2.3.已知F1、F2是椭圆x24+y2=1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动点,则使PF1•PF2取最大值的点P为(  ) A.(-2,0) B.(0,1) C.(2,0) D.(0,1)和(0,-1)  解析 D 由椭圆定义,PF1+PF2=2a=4,∴PF1•PF2≤PF1+PF222=4, 当且仅当PF1=PF2,即P(0,-1)或(0,1)时,取“=”.4.已知椭圆x216 +y225=1的焦点分别是F1、F2,P是椭圆上一点,若连接F1、F2、P三点恰好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则点P到y轴的距离是(  ) A.165 B.3 C.163 D.253 解析 A 椭圆x216+y225=1的焦点分别为F1(0,-3)、F2(0,3),易得∠F1PF2&π2,∴∠PF1F2=π2或∠PF2F1=π2,点P到y轴的距离d= xp,又yp=3,x2p16+y2p25=1,解得xP=165,故选A.5.若曲线y=x2的一条切线l与直线x+4y-8=0垂直,则l的方程为(  )A.4x+y+4=0 B.x-4y-4=0C.4x-y-12=0 D.4x-y-4=0 解析 D 设切点为(x0,y0),则y′x=x0=2x0, ∴2x0=4,即x0=2, ∴切点为(2,4),方程为y-4=4(x-2), 即4x-y-4=0.6.“&n&0”是“方程x2+n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C 方程可化为x21+y21n=1,若焦点在y轴上,则1n&1&0,即&n&0.7.设双曲线x2a2-y2b2=1的一条渐近线与抛物线y=x2+1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54 B.5 C.52 D.5 解析 D 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bax,由对称性,只要与一条渐近线有一个公共点
即可由y=x2+1,y=bax,得x2-bax+1=0. ∴Δ=b2a2-4=0,即b2=4a2,∴e=5.8.P为椭圆x24+y23=1上一点,F1、F2为该椭圆的两个焦点,若∠F1PF2=60°,则PF1→•PF2→=(  )A.3 B.3 C.23 D.2 解析 D ∵S△PF1F2=b2tan60°2=3×tan 30°=3=12PF1→•PF2→•sin 60°,∴PF1→PF2→=4,∴PF1→•PF2→=4×12=2.9.设椭圆x22+y2n2=1(&0,n&0)的右焦点与抛物线y2=8x的焦点相同,离心率为12,则此椭圆的方程为(  )A.x212+y216=1 B.x216+y212=1C.x248+y264=1 D.x264+y248=1 解析 B 抛物线的焦点为(2,0),∴由题意得c=2,c=12, ∴=4,n2=12,∴方程为x216+y212=1.10.设直线l过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且与C的 一条对称轴垂直,l与C交于A,B两点,AB为C的实轴长的2倍,则C的离心率为(  )A.2 B.3 C.2 D.3 解析 B 设双曲线C的方程为x2a2-y2b2=1,焦点F(-c,0),将x=-c代入x2a2-y2b2= 1可得y2=b4a2,∴AB=2×b2a=2×2a,∴b2=2a2,c2=a2+b2=3a2,∴e=ca=3.11.已知抛物线y2=4x的准线过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顶点,且此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2x,则双曲线的焦距为(  ) A.5 B.25 C.3 D.23 解析 B ∵抛物线y2=4x的准线x=-1过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顶点,∴a=1,∴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bax=±bx.∵双 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2x,∴b=2,∴c=a2+b2=5,∴双曲线的焦距为25.12.已知抛物线y2=2px(p&0)上一点(1,)(&0)到其焦点的距离为5,双曲线x2a-y2=1的左顶点为 A,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A平行,则实数a的值为(  )A.19 B.14 C.13 D.12 解析 A 由于(1,)在抛物线上,∴2=2p,而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5,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点到抛物线的准线x=-p2的距离也为5,∴1+p2=5,∴p=8,由此可以求得=4,双曲线的左顶点为A(-a,0),∴kA=41+a,而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a,根据题意得,41+a=1a,∴a=19.二、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已知直线l1:ax-y+2a+1=0和l2:2x-(a-1)y+2=0(a∈R),则l1⊥l2的充要条件是a=________. 解析 l1⊥l2⇔a•2a-1=-1,解得a=13.【答案】 1314.直线l:y=k(x+3)与圆O:x2+y2=4交于A,B两点,AB=22,则实数k=________. 解析 ∵AB=22,圆O半径为2,∴O到l的距离d=22-2=2.即3kk2+1=2,解得k=± 147.【答案】 ±14715.过原点O作圆x2+y2-6x-8y+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Q,则线段PQ的长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圆的方程可化为(x-3)2+(y-4)2=5,∴O=5,OQ=25-5=25.在△OQ中,12QA•O=12OQ•Q,∴AQ=25×55=2,∴PQ=4.【答案】 416.在△ABC中,BC→=4,△ABC的内切圆切BC于D点,且BD→-CD→=22,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以BC的中点为原点,中垂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E、F分别为两个切点.则BE=BD,CD=CF,AE=AF.∴AB-AC=22,∴点A的轨迹为以B,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y≠0),且a=2,c=2,∴b=2,∴方程为x22-y22=1(x&2).【答案】 x22-y22=1(x&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心在直线y=x+4上,半径为22的圆C经过原点O.(1)求圆C的方程;(2)求经过点(0,2)且被圆C所截得弦长为4的直线方程. 解析 (1)设圆心为(a,b),则b=a+4,a2+b2=22,解得a=-2,b=2,故圆的方程为(x+2)2+(y-2)2=8.(2)当斜率不存在时,x=0,与圆的两个交点为(0,4),(0,0),则弦长为4,符合题意;当斜率存在时,设直线为y-2=kx,则由题意得,8=4+-2k1+k22,无解.综上,直线方程为x=0.18.(12分)(;合肥一模)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1(-3,0)和F2(3,0),且椭圆过点1,-32.(1)求椭圆方程;(2)过点-65,0作不与y轴垂直的直线l交该椭圆于,N两点,A为椭圆的左顶点.试判断∠AN的大小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解析 (1)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由c=3,椭圆过点1,-32可得a2-b2=3,1a2+34b2=1, 解得a2=4,b2=1,所以可得椭圆方程为x24+y2=1.(2)由题意可设直线N的方程为:x=ky-65, 联立直线N和椭圆的方程:x=ky-65,x24+y2=1,化简得(k2+4)y2-125ky-6425=0.设(x1,y1),N(x2,y2),则y1y2=-;k2+4,y1+y2=12k5&#6,又A(-2,0),则A→•AN→=(x1+2,y1)•(x2+2,y2)=(k2+1)y1y2+45k(y1+y2)+1625=0,所以∠AN=π2.19.(12分)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 点的距离分别为7和1.(1)求椭圆C的方程;(2)若P为椭圆C上的动点,为过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OPO=e(e为椭圆离心率),求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析 (1)设椭圆长半轴长及半焦距分别为a,c,由已知,得a-c=1,a+c=7,解得a=4,c=3.∴椭圆方程为x216+y27=1.(2)设(x,y),P(x,y1),其中x∈[-4,4],由已知得x2+y21x2+y2=e2,而e=34,故16(x2+y21)=9(x2+y2),①由点P在椭圆C上,得y21=112-7x216,代入①式并化简,得9y2=112.∴点的轨迹方程为y=±473(-4≤x≤4),∴轨迹是两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20.(12分)给定抛物线y2=2x,设A(a,0),a&0,P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PA=d,试求d的最小值. 解析 设P(x0,y0)(x0≥0),则y20=2x0,∴d=PA=x0-a2+y20=x0-a&#x0=[x0+1-a&#6a-1.∵a&0,x0≥0,∴(1)当0&a&1时,1-a&0,此时有x0=0时,din=1-a&#a-1=a; (2)当a≥1时,1-a≤0,此时有x0=a-1时,din=2a-1.21.(12分)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1,F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为2,且过点(4,-10),点(3,)在双曲线上.(1)求双曲线方程;(2)求证:点在以F1F2为直径的圆上;(3)求△F1F2的面积. 解析 (1)∵双曲线离心率e=2,∴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2-y2=λ(λ≠0), 则由点(4,-10)在双曲线上,知λ=42-(-10)2=6,∴双曲线方程为x2-y2=6.(2)若点(3,)在双曲线上,则32-2=6,∴2=3,由双曲线x2-y2=6知F1(23,0),F2(-23,0),∴F1→•F2→=(23-3,-)•(-23- 3,-)=2-3=0,∴F1→⊥F2→,故点在以F1F2为直径的圆上.(3)S△F1F2=12F1F2•=23×3=6.22.(12分)已知实数&1,定点A(-,0),B(,0),S为一动点,点 S与A,B两点连线斜率之积为-12.(1)求动点S的轨迹C的方程,并指出它是哪一种曲线;(2)当=2时,问t取何值时,直线l:2x-y+t=0(t&0)与曲线C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在(2)的条件下,证明:直线l上横坐标小于2的点P到点(1,0)的距离与到直线x=2的距离之比的最小值等于曲线C的离心率. 解 析 (1)设S(x,y),则kSA=y-0x+,kSB=y-0x-.由题意,得y2x2-2=-12,即x22+y2=1(x≠±).∵&1,∴轨迹C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除去x轴上的两顶点),其中长轴长为2,短轴长为2.(2)当=2时,曲线C的方程为x22+y2=1(x≠±2).由2x-y+t=0,x22+y2=1,消去y,得9x2+8tx+2t2-2=0.令Δ=64t2-36×2(t2-1)=0,得t=±3.∵t&0,∴t=3.此时直线l与曲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由(2)知直线l的方程为2x-y+3=0,设点P(a,2a+3)(a&2),d1表示P到点(1,0)的距离,d2表示P到直线x=2的距离,则d1=a-12+2a+3&#a2+10a+10,d2=2-a,∴d1d2=5a2+10a+102-a=5×a2+2a+2a-22.令f(a)=a2+2a+2a-22,则f′(a)=2a+2a-2&#&#6a+2a-2a-24=-6a+8a-23.令f′(a)=0,得a=-43.∵当a&-43时,f′(a)&0;当-43&a&2时,f′(a)&0.∴f(a)在a=-43时取得最小值,即d1d2取得最小值,∴d1d2in=5•f-43=22,又椭圆的离心率为22,∴d1d2的最小值等于椭圆的离心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41039.html高考数学解析几何如何得满分?杀手级的提分秘诀!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如何得满分?杀手级的提分秘诀!
伊耐毎日人物
经常听到「每次看到数学的各种圈圈线线头都老大了 」特别要高考,本来就老紧张了,看了更心烦……数学解析第八弹:解析几何试题特点解析几何要重视核心内容,关注基本思想方法。试题简洁明晰,解法通性通法,在试卷中解析几何的问题有以下特点:解析几何今年基本还是两小题一大题小题的位置不定,以基础题或中档题为主,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大题解答题还会处于20题压轴位置。考点会集中在圆锥曲线的概念和几何性质(如圆锥曲线的定义,求圆锥曲线方程,焦点、离心率,渐近线以及几何性质),既有定性问题也有定量问题,还注重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多种曲线交汇问题:如直线与圆、椭圆与圆,椭圆与双曲线等)。解析几何的题型解题方法还是常规常见,通性通法。涉及的问题有:求曲线(轨迹)的方程、最值问题、参数范围问题、三点共线问题、存在性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涉及的思想方法有:代点相减法、转化化归思想方法、设而不求实现整体化简的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题技巧1.将圆锥曲线几何性质与向量数量积、不等式等交汇是高考解析几何命题的一种新常态,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化归,函数与方程和数形结合等的数学思想方法,2.点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模式化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解决有关斜率,中点等问题有较好的解题效能。、圆及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轨迹等问题是全国I卷的常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弦长公式,圆的几何性质,解三角形等知识点交汇融合,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有机渗透,解法常规,思路清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在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是在高考则是常考不衰的考点,同时常常与不等式、最值等相交汇,题型常见,理解容易,思路明确,交汇点较多。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解法步骤直接明了,关键计算(解方程、求最值等)是否准确,规范是否到位,细节是否圆满。、抛物线的切线及其性质,存在性的问题都是高考的常考点,将求证目标 ∠OPM=∠OPN 转化为 k1+k2=0 是解题的关键,体现转化化归思想的应用,同时利用设而不求实现整体化简是减少计算量的有效方法,应当熟练掌握。、「定义型 」的试题是高考的一个热点。这种题目设问新颖,层次分明,贯穿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解题的思路和策略常规常见,通性通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解法和基本在此呈现,正确快速的多字母化简计算是解析几何解题的一道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伊耐毎日人物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大时代小人物的记录者,事件真相的挖掘者。
作者最新文章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数学竞赛中的解析几何问题(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数学竞赛中的解析几何问题(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