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温馨家园陈丁块医院有激光

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2014年茌平县首届广场舞大赛------温陈丁块炫彩代表队(D9摄像精剪辑版)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2014年茌平县首届广场舞大赛------温陈丁块炫彩代表队(D9摄像精剪辑版)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巧设真实情景 增效英语课堂——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茌平县温陈丁块小学 刁婷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往往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就要结合这一基本规律进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有趣的真实情景,帮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促使他们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那么,该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呢?本文着重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的方面进行阐述。&一、“情景教学”定义“情境教学”是指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一种教学法。人们常说“在国内学三年英语,不如到国外学三个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真实情景的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英语知识,从而触景生情,融情入境,激发参与学习活动和表达(jy135幼儿教育 )自己思想的愿望。本文拟将结合本人在学习与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与应用方面进行探讨。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实施与应用:(一)Warm-up 环节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热身环节的教学可谓是“革命打响的第一炮”。该环节不仅要复习新知学习所需的已学知识,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展开学习的兴趣,激发新的求知欲。故该环节的情景创设务必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外出学习时,曾听过一位老师在执教外研社四年级英语下册(2013版)Module4 Unit1 Will you take your ball?一课时,热身环节中情景教学活动做的就很巧妙。首先,她通过“I do you say ”复习已学过的动词词组,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下高涨起来。紧接着在说到“fly a kite”时,老师一句“Can the bird fly?” “Can the cat fly?”But today, the cats will fly. 学生一阵“惊呼”,满脸疑问。这时老师开始播放活动1的录音,录音中生动有趣的鸟叫声,猫叫声,引得学生笑开怀。这时,学生肯定期待更有趣的情景学习,老师借此机会导入了新知文本的学习。“第一炮”打响了,“革命”成功是必然的了。(二)Presentation 环节新知呈现环节,是一堂课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词汇,还要如破新的句式的学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一门新的语言的学习,低年级的孩子们不仅充满了好奇,而且也会有些许陌生与畏惧。若我们能将原本枯燥陌生的字母文字转化成他们熟知而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有趣的情景,他们一定会乐于新知的学习与应用。如在教授新标准英语Book 2 Module 2 Unit 2 《That man is short.》这节课的“fat, thin, big, small, tall, short”几对形容词时,我创设这节课我们上一堂“形体表演”课。于是本人在用点读笔让同学们感知发音并跟读的同时,我借用自己的身体与表情极为夸张的展示这些词所代表的的事物特征。同学们一边跟读练习着纯正的英文发音,一边兴趣十足地观看且有意模仿老师夸张而“搞笑”身姿,不知不觉中通过多种感官完成了新词学习。在练习环节,我们班的学习程度很差点的状状同学忘记如何形容“高”的事物时,我夸张“费力”地翘起脚尖,高高举了一下自己的手。“Tall!”一个响亮的回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三)Practice环节巩固操练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新知,内化新知以求后面的能有效展开拓展练习。创设真实的情景更有助于文本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如课文是对话形式的文本时,可以采用带头饰分角色扮演,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情景展开对话练习。还可以提炼课文重点语句,创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进一步的反向提升练习。如郭老师在讲授“My friends”一课时,在文本学习如何描述朋友的特征后,创设真实情景开展通过描述猜猜班级内某个同学的“Guess who is this?”巩固训练。学生都能以很高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都在猜想老师描述的那个同学到底是谁呢?(四)Production 环节生成拓展环节是让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运用所学,开展更高层次的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创设真实的情景,不仅可以消除学生运用知识时的顾虑,而且有助于知识由理论到实践的灵活转化。曾听过徐老师在执教“How I made the kite?”一课时,首先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传统纸文化,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可以运用“scissors, paper,string”等工具可以制作哪些作品。然后展示自己制作脸谱的过程,引发学生自我动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自由完成6个纸袋中的学习任务。整个拓展环节在“纸文化”的氛围中展开,学生们个个积极参与,剪纸,粘贴,涂色……各个环节,学生们都在认真仔细,相互合作、积极努力的完成。幻灯片中两条温馨提示更是道出了老师对学生“爱”的呵护。最后老师借活动升华情感教育,提示学生注意了解、尊重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试想如果没有前面真实的中国纸文化作品展示,孩子们的动手参与何以开展得如此这般流畅高效呢。(五)Summary & Homework 环节总结与作业环节是一节课收尾部分,该环节不仅要注重整个课堂知识的回顾,而且要提示本节课知识运用的功能性。作业是学习活动的延伸,但由于该项活动要学生在家完成。学习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自觉地独立完成作业呢?这就要求作业要有趣味性的同时,要结合“家”特殊学习环境展开设计。如夏老师在执教“She had eggs and sausages.”一课时,鉴于本节课主要是西方食物的了解与学习以及学习中午大部分学生是在校就餐的实际情形,夏老师布置了让学生为班级制定一份健康食谱的作业。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食物,而且激发学生为班级为自己动脑、动手制定健康食谱的兴致。真实的学习情景,大多时候不难创设。英语教材的编制基本是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主题展开的,故很多时候,只要老师在准确把握课标要求与教材设计的基础上,稍加用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真实的情景将很自然地得意有效创设。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有时候老师们也可以创设更广阔的情境空间。就像一位老师的这样的建议:“对于跟我们现实生活很贴切的教材内容,教师有时可大胆改变教学方法, 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让他们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体会真实的情境。”但是运用好情境开展教学,也不是无章可循。老师们也要注意坚持以下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短后长,先机械后灵活;从直观到抽象,单项到综合, 循序渐进,较少难度,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另外,情境教学应做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与形式,有助于学生更自然地投入到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近似“国外”与自己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展开快乐自然的新知学习、操练与应用,从而在高效的课堂中取得更多知识与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看过《巧设真实情景 增效英语课堂——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的同学还看了:400-965-5696
热点搜索:
标讯客户端
当前位置://///
关于茌平县温陈乡原丁块驻地的房产…
关于茌平县温陈乡原丁块驻地的房产一套拍卖公告
内容只显示了一部分,激活用户后,会显示全部内容茌平名胜古迹1
&&&&&&&&&&&&&&&&&&&&&
&&&&&&&&&&&&&&&&&&&
秦代郡县地图
242置东郡,·东郡“茬平”,“东郡茬平”即
秦茌平县治所在碻磝城(今韩集乡高垣墙村)。汉属兖州部东郡。王莽建新朝,改名功崇县。东汉建武元年复县名。
秦代(山东附近地区)郡县图》中,可以看出
【注】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八年),东郡领二十二县:濮阳、观、聊城、顿丘、发干、范、茌平、东武阳(东武阳故城位于莘县十八里铺西段屯村西北)、博平、黎、清、东阿、离狐(今菏泽市牡丹区西北李村集以南)、临邑、利苗(泰安境内)、须昌(东平县埠子坡)、寿良(寿张)、乐昌、阳平、白马、南燕、廪丘。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濮阳市与聊城市一带,郡治在濮阳(今濮阳市西南),都尉治所在东阿,属兖州刺史部。
471山东地区被北魏占据
【注】侨置为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的行政管理制度。
侨置制度,最初始於东汉之玄菟郡及所领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玄菟郡三县受高句丽威胁而沦陷,失土后内迁至辽东郡境内得以重建,仍用旧名。
东晋时期,北方国土大片沦陷,侨置郡县在南方大量设置,历经南北朝延续,隋统一后废除。
唐朝国土辽阔,边疆郡县常遭攻袭,也曾为沦陷地区百姓设立侨置郡县。
据张夏史迹沿革记载:周武王统一中原后,大封功臣和古帝王后裔。其中,封黄帝后裔于清国,地域包括:张夏、万德、五峰、马山和平安东部地区。后人建亭以垂永久,史称“清亭”。……“”432468
420589“”
据《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八记载:“茬山:《汉志》茬县下应劭曰茬山在东北,当在今长清张夏镇东北,长清迤西南抵古黄河皆茬山下之平地,故以茬平名县。”
19433423(今韩集乡高垣墙村)今济南以南和以东属
由上述记载可知:北魏时,张夏为东太原郡的所在地
  关于茌,
  茌山在教场铺村西北的金牛山之说有误《茌平县志》上记载的位于城东北角的“茌山”系康熙五十九(公元1721年)县丞张曰笠动用人工堆积而成,乃牵强附会之物,系假茌山也。
&&&&&&&&&&&&&&&&&&&&&&&&
茌山公园之茌山
隋初复置茌平县,治兴利镇(今杜郎口镇杜郎口村),属贝州清河郡;隋末并入聊城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析聊城县复置茌平县,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贞观元年(627年)并入聊城县。北宋属河北东路博州。金天会八年(1130年),伪齐王刘豫析聊城县复置,徒治于今城,属山东西路博州。元属属东昌路总管府。明、清属东昌府。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改属山东省政府,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专员公署。
1940年1月,建立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属鲁西第四专署,冀鲁豫行署第一、六专署。1945年茌平解放,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11月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67年3月改为聊城地区)。1956年博平县并入。1997年8月起为地级聊城市辖县。
1935年,以县城为起点,东至长清县界15千米,东北至齐河县界25千米、禹城县界35千米,北至高唐县界15千米,西至博平县界6千米,西南至聊城县界15千米,南至东阿县界20千米。全县面积约560平方千米。
1945年9月,茌平县城解放,全县设7个区。同年,茌平县第二区的杨家集、盛庄、宋庄、王庄4个村划归聊城县。1947年6月划为12个区。1949年10月将12个区合为6个区,茌平县第三区的四王集、枣科杨、吕庄(吕家河头)、辛庄、王楼、苏庄、宋庄划归东阿县,东阿县的教场铺、仇庄、迟桥划归茌平县。
1956年3月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博平县并入茌平县。茌平县第二区的大瓜园、李家楼、常家楼、孙里屯、王店铺、常庄、邱子张、小屯、小瓜园划归聊城县,茌平县第六区的11个乡、70个自然村划归高唐县;原博平县的西梭堤、郑营、蒿庄划归聊城县,王古南营、孙庄、黄庄划归临清县;清平县的王药包、杜沟划归茌平县。全县划为9个区。
1958年1月将全县9个区划为21个乡。1958年9月将21个乡改为11个公社。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东阿县建制,其北部的铜城、陈集、牛角店、高集、顾官屯5个公社并入茌平县。全县为16个公社。
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建制,原东阿县五个公社回归;茌平县的王仙庄、后王公庄划归高唐县,茌平县辖十一个公社。1962年12月恢复区制,将原来十一个公社划为十一个区。1966年6月,高唐县小于洼村划归茌平县;自此,县境延续至今。
1971年2月撤区并社,将十一个区划为十九个公社。1981年11月26日,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1982年7月,三十里铺公社更名为乐平铺公社。
1984年7月,将全县十九个公社改划为二十二个乡镇,即茌平、博平、乐平铺、冯官屯、菜屯5个镇,韩屯、胡屯、王老、贾寨、肖庄、温陈、洪官屯、杨官屯、丁块、赵官屯、郝集、广平、韩集、杜郎口、孙桥、张营、大桑17个乡。生产大队改为村委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5年,全县有788个村委会,3060个村民小组。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共有常住人口540938人。1996年10月31日,山东省政府批准(鲁政函民[1996]47号),撤销杜郎口乡,设立杜郎口镇。
1997年,茌平县面积1119.6平方千米,人口56.23万人。辖六个镇、十六个乡:茌平镇、博平镇、乐平镇、冯官屯镇、菜屯镇、杜郎口镇、韩屯乡、胡屯乡、王老乡、贾寨乡、肖庄乡、温陈乡、孙桥乡、洪官屯乡、杨官屯乡、大桑乡、丁块乡、赵官屯乡、郝集乡、广平乡、韩集乡、张营乡。县政府驻茌平镇。
1998年初至1999年6月底,茌平县行政区域界线进行联合勘定后,全县边界沿线实地埋设界桩22棵,边界线全长合计276.98千米,共涉及全县十一个乡镇。
2001年2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将全县六个镇、十六个乡调整为六个镇、八个乡:杜郎口镇和孙桥乡合并为杜郎口镇,驻地仍为西街村,辖51个行政村;乐平铺镇与郝集乡合并为乐平铺镇,驻地仍为乐平铺村,辖88个行政村;赵官屯乡与茌平镇合并为茌平镇,驻地仍为南关村,辖84个行政村;大桑乡与博平镇合并为博平镇,驻地仍为中铺街,辖75个行政村;张营乡与韩屯乡合并为韩屯乡,驻地仍为韩北村,辖52个行政村;杨官屯乡与洪官屯乡合并为洪官屯乡,驻地仍为洪官屯村,辖57个行政村;丁块乡与温陈乡合并为温陈乡,驻地仍为温庄村,辖92个行政村;王老乡与冯官屯镇合并为冯官屯镇,驻地仍为后唐村,辖89个行政村。贾寨乡、肖庄乡、胡屯乡、广平乡、韩集乡、菜屯镇行政区划保持不变。
2002年1月,恢复杨官屯乡,乡政府驻杨前村。2002年5月14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茌平县撤销韩屯乡,设立韩屯镇,其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茌平县辖7个镇、8个乡。
2004年9月,根据山东省政府鲁函民[2004]15号和聊城市政府聊政字[2004]22号文件精神,撤销茌平镇,设立振兴、信发两个街道,将原茌平镇及冯官屯镇、胡屯乡、温陈乡的部分村庄划归信发街道管辖。
2005年,以县城为起点,东至齐河县界15千米,西至聊城市界31.50千米,西北至临清市界31.10千米,南至东阿县界21千米,北至高唐县界15千米。全县东西横距46.30千米,南北纵距43.50千米,总面积1119.68平方千米。
2007年底,全县总面积1120平方千米。总人口58.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87万人。有少数民族27个,2280人。辖2个街道、6个镇、8个乡:振兴街道、信发街道、乐平铺镇、冯官屯镇、菜屯镇、博平镇、杜郎口镇、韩屯镇、韩集乡、广平乡、胡屯乡、温陈乡、贾寨乡、杨官屯乡、洪官屯乡、肖庄乡,共有819个行政村。
201020112012383
茌平县境内先后有四处县城
茌平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以来,随着黄河故道的变迁或战乱,共建了四座县城。318年)的五百多年的时间里,今韩集乡的高垣墙村,是茌平的第一座县城。当时称为碻磝城。
晋末之高垣墙村鼓城(又名阳城),即
隋初,茌平县城又向北迁到兴利镇(今杜郎口)。从隋初到唐贞观元年,兴利镇一直是茌平县的县城治所。
113011103.338.331.53.336.663.333.3319459800。
唐宋时期,将茌平县并入聊城县。金朝天会年间,齐王刘豫复置茌平县,建县城于今城。博平汉置县,县城在博陵邑,即今肖庄乡王菜瓜村西的博平旧城。宋仁宗景佑年迁县城于宽河镇,即今博平镇。在隋唐和宋朝,博平屡次与灵县、聊城、清平县分合。元明清至建国初为县。1956年,博平县并入茌平县至今。
高垣墙在南北朝时期又称碻磝城。(碻磝qi&#257;o &o北魏时的济州碻磝城济州
茌平西南有碻磝城”,东晋南北朝时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太元年间谢玄、义熙年间刘裕及南朝宋元嘉年间的檀道济北伐,都曾在此据守。檀道济“唱筹量沙”的故事即发生于此。
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会谢玄遣龙驤将军刘牢之等据碻磝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著名将领。《宋书》、《南史》均有传。“檀道济唱筹量沙”出自《南史·檀道济传》。据《南史》和《宋书》记载,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南朝宗派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率军北伐,与北魏军先后战于东平、寿张县和高梁亭,大破魏军,杀其宁南将军,接着进军北上,与北魏军连战二十余日,经三十余战,多次获胜。战至碻磝城的时候,由于魏军力量雄厚,檀军粮草匮乏,檀道济准备撤退。此时有投降北魏的人告密说檀军粮草已用尽,魏将欲乘胜追击,于是檀军内部人心惶惶,皆惧魏军趁势来攻。久经沙场的檀道济聪智多慧,便在一个月夜,组织士兵拿着斗,到古黄河岸上取沙土,伪装为粮食,一面称量,一面高声呼出筹计数,把量过的沙子堆成一堆、一堆的,又在沙堆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粮食。第二天,成堆的“粮食”便出现在檀道济的军营里,魏军探知檀军的粮食堆集如山,认为那个投降北魏的人是故意说谎诱魏军深入,因此将其杀掉。宋军撤离时,檀道济神色自若,缓缓而行。魏将怕有埋伏,不敢追赶。结果宋军没伤一兵一卒,此安全撤退。
古茌平之八大景
古茌平之八大景有:马庄春雨、圣庑灵槐、连村烟市、茌巅酒泉、孟馆清风、草堂书声、梁原霁雪和髡林夕照等。
【马庄春雨】马周(601~648)唐初大臣。字宾王,马庄(今茌平县振兴办事处前曹村)人。马庄,有一奇特之景:马庄春雨,在《茌平县志》中列为八景之一。有诗曰:“城东二里,马周故居,村庄之内,地有亩许,三月春暖,零露如珠,宛如江南,毛风细雨”。列茌平古八景之一。(参“马周”条)
【圣庑灵槐】圣庑指茌平城中的古文庙,庙内大成殿前有槐一株,枝柯盘旋,其形似龙,覆盖其上,云雾蒸腾,每逢天阴,其形益真,故称“灵槐”。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茌平文庙遗址在县粮食局院内。茌平文庙遗址有大殿和东西廊房。殿中有孔子像,两排廊房列着孔子七十二圣贤弟子牌位,其排列为孔庙形式。据《茌平县志》记载:“圣灵槐”在大殿前,有三株,约碗口粗大,槐前有一石碑,上书“灵槐”二字,枝柯盘旋,其形如龙覆盖其上,时有祥云,每到阴天可见其形,所以,很多墨客、诗人赋诗颂槐。
张存素有诗云:
苹寄仙源亲化雨,南柯旧梦复凄凉。
秦汉松柏今何在?唯有灵槐百感出。
【连村烟市】连村,即鲁仲连家乡,又称鲁连村。茌平县志说此村“晨光未霁,或夜月清沏,望之如城市然”。故称“连村烟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茌巅酒泉】茌平县有茌山,其上有古泉三眼用以酿酒,香冽异常,人称酒泉。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又说为“茌山之沿,井有香泉,汲之酿酒,酒气自然,虽在丁块,亦如井泉;丁块名酒,本此来源”。
【孟馆清风】孟馆,即孟子曾经居住过的馆驿。当年孟子由邹去梁,路过茌平,在今茌平东门外住过,他住的地方人称孟馆。此处树木森森,浓荫蔽日,气爽风清,虽暑犹凉,人称:“孟馆清风”。明代东昌知府叶天球曾重建,今已不存。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草堂书声】草堂在茌平文庙东畔,名茌山草堂。金代翰林马定国曾读书于此。多年之后,人们过此,犹似有读书声传出。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旧茌平县志说:“马氏夜读学宫之东,人烟已渺,遗址亦空,每逢夜半隐然闻声,驻足听之,宛如冬烘”。
【梁原霁雪】霁(音:j&)。“梁”指元朝时茌平乡宦梁宜,字臣责斋,一字彦仲,生而颖异,二十四岁中解元,殿式中进士,知邳州知州。旧县志说,梁宜墓在城东北隅一里许,每当隆冬有雪,凝结积至春深,不消不灭,夜尽更深,可以映月。见《》条。
【髡林夕照】髡(音:k&#363;n)即淳于髡,战国时茌平县人。姓淳于,因受“髡刑”而名。家在今茌平一中后百米处,发现残碑,上刻“墓”。“髡林”即墓林,在夕照中烟雾缭绕,郁郁苍苍,其貌颇盛。
唐朝刘禹锡的诗《题淳于髡墓》
生为齐赘婿,死作楚先贤。
应以客卿葬,故临官道边。
寓言本多兴,放意能合权。
我有一石酒,置君坟树前。
诗中对淳于髡的一生作了简要概述,并表达了对这位先贤的怀念之情。
注:髡刑,《说文解字·髟部》:“髡,剃发也”。髡刑是一种侮辱性的惩罚,因为古人认为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  ,《史记》称其为“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并将其列为《滑稽列传》之首,后人尊称“辨圣”。他是战国时齐国有名谋士,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齐国立下大功。虽出身微贱,其貌不伟,但以博学著称,他凭着自己的聪慧与才识,荣膺稷下先生之职,历桓公、威王、宣王、湣王四世,计八十余年。其墓在茌平县城西1公里处,以“髡林夕照”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马周,字宾王,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马庄)人。历任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中书令、吏部尚书等职。《旧唐书·马周传》、《新唐书·马周传》和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茌平县志》记载,马周从小父母双亡,家无余资,孤单贫困,身无近亲。然好学求知不倦,喜爱诗书,精通史传,尤精通《诗经》、《春秋》。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唐武德中期,博州刺史达奚,早闻马周明经有学,才思过人,就聘他为本州助教之职。他到任之日,州之众秀才携酒祝贺,饮酒诗赋,乐不襟怀,不觉喝得大醉而卧。次日刺史亲到学宫请教经史词赋,看到马周仍酣睡不起,怒而拂袖离去。待马周醒来,得知刺史来过,自知不妥,特到刺史近前谢罪,被刺史好生责备。马周当面唯唯,而每有门生执经问难,便留同饮,屡因酒醉误讲学,常遭刺史奚落。马周叹道:只为我贫孤无援,想图个进身之阶,所以屈志于人。因酒醉,常被人责辱,我有何颜面留此延日,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况且这个助教官也不是我终身之志。遂把公服交于门生托其代还刺史,仰天大笑,拂袖而走。
他四处周游,去曹州(今菏泽),至汴州(今河南开封),但屡遭碰壁,一气之下,西奔长安,去求取功名。迢迢千里,马周来到了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傍晚,他投宿一家客店,身无分文却要酒五斗,三斗痛饮,二斗洗脚。见此情景,众客责怪,店主称奇。第二天,马周要走,遂脱下狐裘抵付。店主见他豪爽,不但没要他的狐衣,反而慷慨解囊作其盘费。马周感激之至,慨然索笔,题诗壁上:
古人感一饭,千金弃如屣。匕箸安足酬?所重在知己。
我饮新丰酒,狐裘不用抵。贤哉主人翁,意气倾闾里。
后来,马周果然以千金相赠,报答了店主的一饭之恩。唐代诗人张志和曾在岑文本《马周濯足图》上题诗称赞:
世人尚口,吾独尊足。
口易兴波,足能涉陆。处下不倾,千里可逐。
劳重赏薄,无言忍辱。酬之以酒,慰尔仆仆。
令尔忘忧,胜吾厌腹。吁嗟宾王,见超凡俗。
马周步行二千多里到达长安,投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为求治国之策,诏谕百官上书陈言建业以来之得失。不涉文墨的武官常何,遂让马周帮他。马周分析了当时的时局,根据自己的见解,拂纸挥毫,条陈二十余事。太宗阅毕,不禁拍案叫好:“件件皆合朕意”,但又奇怪常何为一武官,哪来这么多高见卓识,又怎么如此精通文章之道,遂问常何,常何据实相告:“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太宗甚喜,立即传谕召见马周,并在不长时间内接连派出四人催促。
马周进宫,太宗与之交谈,果然见其学识匪浅,见解非凡,谈及治国安邦之策,马周更是对答如流。太宗大喜,当即封其直门下省,次年授监察御史,又以常何荐才有功,赏赐帛绢三百匹。对唐太宗的知遇之恩,马周十分感激。
他生性耿直,办事非常认真,对皇帝做的不对的事和于国家不利的事,敢于直谏,一生政绩卓著。他总是把自己随时看到和想到的写成疏章,奏呈皇上,以供参考。
例如他提出:选拔官员不要把眼睛盯在自己周围的“内宫”上,而应当重视从地方官,尤其从边远处的官员中选拔,因为他们富有治国安邦的经验。唐太宗“称善久之”,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加其为朝散大夫。
马周反对分封制和世袭制。唐太宗时,曾实行过一种宗室勋贵世袭州刺史的制度。令皇子21人任州刺史,子孙世袭。又令功臣长孙无忌等14人为世袭州刺史。马周上书反对这种制度。他认为现在实行世袭制,受封子孙一旦有“不孝子”袭封嗣职,则不但殃及国家、百姓,受封贵族本身也要因此祸及子孙。指出自汉晋以来,乱天下者何尝不是诸王,虽然这是人人熟知的,但是由于私爱故使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封诸子为王,陛下在日必无他心,而万岁之后不可不虑。当制定长久之法,使后代执行。马周对朝廷宗室的亲属镇守各藩,并可沿传子孙,深感不安,上书道:“孩童嗣职,万一骄矜无才,则贻害天下,皇帝应量才授之。”在马周和其他大臣的坚持反对下,唐太宗不久即下诏取消了这种世封制。
马周看到宫中仅凭一技之长而受庞不可一世者,十分不满,于是上书弹劾这些小人之辈。太宗纳其建议,罢免了许多驯马、乐工等人的官职。马周常常以历史君王为例,规劝皇帝“积德累业,恩结于人”这样天下百姓才能“爱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长期不发生祸乱。
马周来自民间,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颇能体恤民情,反对大兴土木、繁杂徭役,主张励精为政,节俭于身,恩加于人。贞观十一年(637年)他又上疏道:“昔唐尧茅茨土阶,夏禹恶衣菲食,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而罢露台”,而今京师大兴土木,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皆过靡丽,黎民百姓认为这未免太奢华了。还有,各种徭役,兄去弟还,首尾不绝,往返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百姓颇有嗟怨之言,以为陛下不存养之。他向皇帝疾呼:“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他还上疏太宗,建议在长安城中实行街鼓制度,“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惊急”,“城门入由左,出由右”均为太宗赞赏。
马周机智雄辩,深思事端,每次上奏无不正中皇帝心意,深得唐太宗的赏识和臣僚的尊重。太宗对马周也是言无不听、谏无不从,唐太宗说:“朕与马周,暂不见则思之”。“自朕临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进谏,自徵亏亡,刘泊、马周、褚遂良继之”。
(649):丧仪,并让他在自己的墓室昭陵陪葬。高宗即位,追赠马周为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垂拱三年,其塑像配享高宗庙庭,被人祭祀。马周陪葬于昭陵,但后人为彰其功德,又在故乡再修其墓。
《茌平县志》载:“东郭一里许,马周墓在焉。张奎、叶天球、张寅、王靖、李秉愚诸名贤俱有诗刻石,康熙时知县王画一重筑之”。“马庄西北之东关处有马周祠”。
茌平人民广场
茌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县城,昔日,人们形容茌平县城是“半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其落后面貌可想而知。近年来县城面貌也焕然一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条条公路直通乡下,2004年茌平新建人民广场,占地二百余亩。
广场位于县城西部,从空中俯瞰呈长方形,由喷泉、广场标志物、散步区、游乐区、商业区等几部分组成,布局精巧、错落有致。由近处看,建筑物高低搭配合理,突出了层次性,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广场上华灯璀璨、人声鼎沸,伴随着悠扬的音乐,那洁净的泉水踏着优美的旋律不断喷向星空,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急、时而缓,点缀着小城的夜色。
广场不仅有健身、娱乐功能,整个建筑设计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走进广场,目光立刻被显眼的八根大柱子所吸引,柱子上记录着碑文,仿佛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把人们的思维带回到遥远的过去:除霸安良的侠女十三妹、辅佐太宗治国安邦的唐朝名相马周、射书智取聊城的鲁仲连等。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一段段故事扣人心弦,使人们真切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内心的自豪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广场中心的标志物造型简洁、美观大方,极富现代气息,一颗大圆珠镶嵌在两根立柱中间,周围有数颗星星环绕,在蓝天白云下流光溢彩,象征着这里将会人才辈出,明天的太阳将会从这里冉冉升起。
广场记录着过去的辉煌,代表着今天的骄傲,寄托着明天的希望。我们应该保护广场上的一草一木,杜绝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共同打造广场新面貌,营造和谐文明新风尚。
289由此得名村中有鲁仲连祠,村东北有鲁仲连墓和碑。&
又传:鲁仲连卒于归隐之处新城(今桓台县)。
鲁仲连(约公元前305-前245),又称鲁连,战国时齐国(茌平冯官屯镇望鲁店人。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时人尊称鲁仲子。鲁仲连更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在鲁仲连的早期活动中,他以口才超群、谈锋机警的“辩士”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鲁仲连终生不仕,以一介布衣周游列国,为人排忧解难,迷津示途。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半年内下齐七十余城。五年后,田单以即墨为根据地反攻复国,“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唯独狄邑负隅顽抗。田单在攻打狄邑前夕拜访鲁仲连。鲁仲连断言此行必定无功。田单不以为然,他自恃兵强马壮,已远非昔比,前曾“破万乘之燕,复齐墟”,今天“克狄,如反掌耳”。结果“三月不克”。田单又去请教鲁仲连不克原因,并求破敌之策。鲁仲连坦率地说:“当初你在即墨时,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那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故能胜利。如今你被封邑加爵,‘黄金横带’,只顾养尊处优,‘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能胜者也。”田单听后如大梦方觉。第二天亲临前阵,巡视城防,挥旗擂鼓,一举攻克了狄城。
其后不久,田单在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又遇到了燕国大将燕冲强有力的顽抗,围城年余都未攻下。田单又派人请来鲁仲连。鲁仲连在听了整个战况的介绍后,便提笔给燕冲写了一信,然后用箭射进城中。鲁仲连在书中对燕将陈述利害,晓之大义,或退或降,不要负隅顽抗。书中言辞恳切,“燕将见鲁仲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杀。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燕军不战而溃,田单收复聊城。真是:鲁仲连“一箭书”,退燕百万兵。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鲁仲连射书救聊城传为千古美谈。
鲁仲连,茌平冯官屯镇望鲁店人,至今该村仍保留着鲁仲连祠,以纪念这位义士。聊城人民为纪念他,曾在古城东门外建有鲁仲连射书台,为聊城一景。
最让人称道的恐怕要算鲁仲连痛斥辛垣衍、义不帝秦的故事了。对此,太史公叹曰:“鲁连其指意虽不合大义,然余多(赞美)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史记·鲁仲连本传》)《索隐述赞》曰:“鲁连达士,高才远致。释难解纷,辞禄肆志。齐将挫辩,燕军沮气。”
鲁仲连不仅在破燕复齐的进程中出奇谋,立奇功,为光复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当时的外交舞台上,也能时刻以齐国利益为重,扶危济困,仗义执言,一展齐国高士的风采。其中“痛斥辛垣衍,义不帝秦”的事迹广为后世传颂。
史志记载,鲁仲连故址茌平县望鲁店村周围有海市蜃楼之景,称“连村烟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由于鲁仲连祠年久失修,1995
茌平衙门朝正东
茌平,自秦朝置县以来,,历经沧桑,达二千二百余年,县城几经搬迁。今天的茌平县城也有八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到明清时期,从北京到南京的御路南北纵贯,经过茌平,南方各地官吏进京必过此地。茌平也就成了远近各地官吏歇息之地。茌平县令也是个趋炎附势之辈,为巴结各地官吏,便搜刮民财,对过往官吏均以厚礼相送。因为迎送官吏太多,于是就在路口设了一个炮台,根据路报,按官职分别鸣炮。这样,知县听到炮响,也就知道来了什么官儿,应当迎送多远,准备什么礼物了。茌平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有民谣曰:“衙门口朝南开,大小官员都爱财。官道之上礼炮响,来者受礼民遭殃。”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举子吴陈琰赴京赶考。路过茌平时,见此恶习深恶痛绝,对茌平县的衙役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吴陈琰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心想:有朝一日我金榜题名,非到茌平来当县令,改此恶习不可!
吴陈琰等到了京城,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由于吴陈琰才华出众,深受乾隆赏识,因此吴陈琰独秀翰林院。时间一长,吴陈琰想,树大必招风,招人嫉妒是必然的事,不如早早离去为好。这时吴陈琰想到了当初在茌平时的誓言。于是他就上书乾隆皇帝,要求去茌平当县令。乾隆见本,诧异道:“茌平位于北京到南京的大官道上,每天只迎来送往就够你疲惫不堪的,何必去干那个苦差事?!”在吴陈琰的苦苦哀求下,乾隆只得应允,说道:“也罢,你是朕的爱卿,这迎来送往的差使就免了罢,朕赐给你半幅銮驾,把茌平的衙门改朝东开,面向御路,过往的文官下轿,武将下马。”
吴陈琰谢了圣恩,赶赴茌平上任。上任后便把衙门改南朝东,并革除时弊,惩罚为非作歹的衙役,把个茌平治理得官正吏清,百姓乐业,社会安定,井井有条。有民谣曰:“自从韩大老爷来,茌平衙门朝东开,不送往不迎来,贪官污吏难发财。”从此,茌平的衙门口朝东开,一直延续至今不变。
【注1】据《民国杭州府志》《国朝杭郡诗辑》和《两浙輶軒录》记载:吴陈琰,字宝厓,号芋町,钱塘监生,康熙四十二年(1703)御试诗文一等,召入南书房纂修,后出为茌平县令。吴陈琰嗜酒懒漫,吏事或非所长,大吏以闻于朝,不久复命入南书房。吴陈琰之文章名冠一时,四方贤士大夫咸忘分与之交。就连当时任毛奇龄和翰林院检讨朱彝尊对他的才华都十分佩服。中年往来南北,与当时的著名清官廉吏王渔洋关系甚密。吴陈琰著有《桂荫堂文集》、《北征》、《江右》、《江东》、《聊復》等集。
【注2】銮驾原是皇帝的马车,后来逐渐演化为帝王出巡的仪仗队的仪仗,包括帝王外出时护卫或随从队伍中所持的旗帜、车骑、伞、扇、武器等陈设。一般说来,只有帝王和后妃才能配用銮驾。
& 在茌平县韩屯镇有个村叫“还驾店”,相传后唐明宗带领许多官兵来到此地,分散屯兵扎营。故附近有“三屯八营”之村。即韩屯、鹅屯(现演变罗屯)郗屯;夏营、蛮营、司营、张营、冯营、袁营、郎营、芦营。后有人附会明宗还驾于此,故名还驾店。
李圭元朝李村人(今茌平县肖庄乡算子李村),以精通算学名于世。
李圭幼时家境贫寒,以牧羊维持生活。他酷爱读书,尤喜算学。放羊时常在学校窗外偷听老师讲课,回家便用砖头、坷垃摆成算盘样式,揣摩苦练。晚上借助月光在肚皮上写字。老师见他聪敏过入,而又勤奋好学,就免费收他为学生。李如虎添翼,不到三年时间,不但通读了四书五经,而且创出了新的快速计算法。
李圭五六岁时,县衙招慕珠算名人,对全县土地重新丈量。李圭毛遂自荐。县令见其年少,衣冠破旧,便半信半疑。于是当场出题让他解算。谁知县令题刚出完,李圭便脱口而出答数,县令惊喜过望。丈量土地时,只见李圭步当尺,口当算盘,一边迈步一边口算。迈完地,地数便准确无误地记到本上,一个人的效率比两个人还高出几倍,观者无不称奇。自此,神算李圭名声远扬。
元帝国建立后,皇帝任用李圭为幽州刺史。他到任后整顿田赋,征纳税物,深得朝廷信任,被提拔为平章事(副宰相)兼管田赋税收和国家财政收支。每次朝廷查问,他都对答如流,收付数字分毫不差,在任十多年没有半点亏空。朝廷称他为“算子李”,诰授光禄大夫。
时间长了,李圭所在的村庄也随着他的封号叫起算子李来了。
& 刘遵、刘仁兄弟二人,洪武年间,从山西洪冈县迁至立村,刘遵忙于开荒种地,刘仁因在山西老家跟随父亲采药行医,学了不少祖传秘方,刘仁到茌平后,见到这里经过金元之乱和瘟疾传染的凄凉景象,便决心深钻医学,曾多次离家到深山采药,炼制成丹、丸、散、膏,背药葫芦到处为人治病,分文不收,而其效果如神,百姓称他刘神仙。这便是刘神仙村之来历。
明清时期,茌平城西南六十余里处的吴庄,出了一名能言善辩的少年。少年自小性喜读书,聪慧过人,说出话来句句占理。可惜十二岁那年,父母双双染疾辞世,只剩他独自一人。村里有一财主,趁他父母新亡,欺他年少,企图把他夹在财主地当中的二亩好地侵占过去,就买通了县官,硬说少年的父母在世时借了财主的债,威逼还钱,不然就以二亩土地抵押。少年义愤填膺,鼓起勇气,走进县衙,击鼓喊冤,状告那个财主欺诈钱财。
县官听到鼓声,便吩咐升堂。但见三班衙役分列两旁,一个个威严肃立。县官端坐大堂,定睛观瞧,见下面跪着一位少年,约有十二三岁的模样,当下便明白了几分。县官把惊堂木一拍,问道:“你小小年纪,状告何人?”少年便把财主欺诈的事讲述了一遍。县官已受了财主的贿赂,有意袒护,喝道:”大胆刁民,竟敢诬陷好人!你父欠债,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你还恶人先告状,来人那,把他拉下去,重打四十!”少年一听,怒目圆睁:”县大老爷容禀,他说我爹欠他债,可有借据?何人写的?哪个作保?再者,我爹在世时他为何不要?分明是见我父母新亡,欺我年少不懂事,趁机霸占我家的良田!你身为一县之父母,必知五刑六律,却不问不查,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断案,天理何在?国法可容?”县官见少年面无惧色,口若悬河,有理有据,心想:小小年纪竟如此唇枪舌战,铁嘴铜牙,不可小觑,我若枉法,他必不依,再告到知府、巡抚那里,我头上的乌纱可就保不住了。想到这里,县官转怒为喜:”真乃铁嘴也!本官判你无罪,下堂去吧!来人那,将那土财主拉到堂下,重责五十大板!”
很快,少年的名声传遍了四邻八方,他的名字也便被“吴铁嘴”代替。自此后,吴铁嘴不畏强权,多次为背屈含冤的人到大堂上辩理,使冤屈得以平反。到后来,连济南府也知道茌平有个能言善辩的吴铁嘴了。渐渐的,吴庄也被人们改叫“铁嘴吴”了。
牡丘遗址(台子高遗址)
牡丘遗址即台子高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台子高村西南200米处。《一统志》记载:“春秋僖公十五年,公会齐侯、宋侯、陈侯、魏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遗址为一台地,高出地面约2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56米,面积3584平方米。
整个遗址保存完好,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汉代层下全系龙山文化遗存。1976年、1978年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对该遗址进行两次采掘,得圆足盘、灰陶罐、盆、壶、石刀、石斧、蚌蠊、骨针等一面多年。陶器纹饰多见绳纹、蓝纹、弦纹、方格纹以及附加堆纹等,这对于研究鲁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着较高价值。1980年,该遗址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陈庄遗址
茌平杜郎口镇南陈遗址(新石器时代)为2006年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孟尝君齐国人,姓田,名文。父亲田婴,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同父异母弟弟。齐宣王9年田婴被拜为宰相,齐泯王3年,田婴封地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死后溢号靖君。田婴死后,田文被齐泯王拜为宰相,并承袭了薛之封地,死后溢号为孟尝君。
公元前290年,孟尝君在茌平县城南金牛山上居住,并在山下演练兵马,招贤纳土。手下门客3099人,三教九流,无所不容。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因此,金牛山又称为“孟尝君故宅”。
清代,茌平人为纪念孟尝君,在茌平城南四十里许迟桥村西的大土堆上修建了祭祀后来茌平人把这个地方人地合一,直呼其地为孟尝君,沿袭至今。
孟尝君龙山文化遗址
孟尝君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茌平县韩集乡迟桥村西500米处,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暴露面积为1.5万平方米。遗址断面可见厚2米的文化层。从暴露的文化层看,土质松软,土层深灰,内含大量灰陶和黑陶片。大量的陶片中又以夹砂陶和泥质陶居多,细泥陶少许。陶色为灰色、黑色,大部分轮制。陶器纹饰有方格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豆、尊、鬲、罐、盆等。另外,尚有少许石器、骨器及青铜器。乐平铺遗址
乐平铺遗址为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茌平县乐平铺镇北50米处,为一片隆起高地,东西长1802464.50.71—3.5米,遗存丰富,采集龙山文化的器物有鼎、鬶、鬲、豆以及石锛等,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附带说一句:159516051619
5019942000595003001001608001607037543.10.40.20.520046283025
1992620065。
十里铺遗址
十里铺遗址为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茌平县城南5公里处,振兴街道办事处十里铺村东北,为一高4米的大土堆,中间是大沙坑,深4米,东西长80米,南北宽130米,面积1.04万平方米。1975年6月茌平县文物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考查;6月中旬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试发掘,采集的石器主要有5件,其中磨光石斧、石凿各1件,另外还有砸石、石刀及其他石器、骨器4件,其中骨针2件;陶器有磨光红,陶钵口沿,小口尖底瓶口沿,空心尖状鬲足,磨光灰褐色细硬陶,灰褐色尖沙陶片等,并有鹿角兽骨等发现。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尚庄遗址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茌平县城西南1.5公里处尚庄村东隆起的土冈上。相传古时在此建有能仁寺、红门寺。
1975年秋与次年春,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两期发掘,揭露面积约750平方米,出土汉、商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较完整的遗物四五百件。该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李孝堂遗址
李孝堂遗址为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茌平县城南3公里李孝堂村东南150处,有一高地,比平地高出1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100余米,面积九千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4米,经文物考古者挖掘,出土了大量龙山文化遗存,商,周,汉代的遗物有骨椎,黑陶上沿,并有器盖的碗,缸,鬲,豆等文物。
相传清代“东庵”旧址,与尚庄“红门寺”遥相呼应。这一发现对探讨鲁西龙山文化的来龙去脉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实物资料。
广平北街遗址
广平北街遗址位于茌平县广平乡医院北,面积两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4米,采集到的有春秋时期的陶盆,罐等,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丘遗址
春秋襄公二十五年秋同盟于重丘。
重丘遗址位于茌平县广平乡驻地,面积为4.9万平方米,有古“重丘”石碑一通,采集到的有春秋时期的陶罐、鬲、壶等文物,遗址保护基本完好,属县级保护单位。
(1678)& 71031658166316492010
(319)(330)
作为生于乱世的一代枭雄,石勒不仅强悍勇猛,且善于用人,礼贤下士。《资治通鉴》载,还是石勒当刘渊的大将军时,“集衣冠人物,别为君子营”,他重用汉人张宾为幕僚,几乎是言听计从。称王后,“张宾任遇优显,群臣莫及”。后张宾死,石勒甚为悲恸,说:“天不欲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
石勒称王后,禁止汉人称羯人为“胡”,也禁止羯人欺辱汉人,是很重视民族团结和融合的。他自己当然也讳人称“胡”。一次,一个羯人酒醉后乘马闯入宫门,石勒大怒,责问守门官。守门官惶惧忘讳,说:“那个胡人醉了,我喝斥阻挡,他听不懂。”石勒笑了:“那我这个胡人也跟你说不清了。”恕而不罪。
还有,石勒要任命参军樊坦去做地方官,见樊坦衣服破烂,问起缘由,樊坦说:“我被羯贼所掠,资财已被荡尽了。”石勒说:“这么说来,羯贼是对你无理的了,今当相偿。”樊坦白知失言,大惧。石勒不仅没有杀他,还真的赐了衣服钱物,让他赴任去了。
石勒称帝后,一次大宴群臣,席间他问中书令徐光说:“我可与自古的哪些帝王相比?
”徐光吹捧说:“陛下神武谋略,比汉高祖强得多,后世更无可比者。”石勒说:“人岂能不自知!你说得太过了。我若遇汉高祖当北面视之,俯首称臣;与韩信、彭越则可以比肩;若遇光武帝刘秀,当并驱中原,一分高下,还不知鹿死谁手呢! ”可见他并不骄横,还是很有一些政治家的气度与胸怀的。
石勒不识字,但喜欢让人读书给他听,并纵论古今得失。一次他让人读《汉书》,当听到郦食其劝汉王立六国的后代为王,并刻好印玺将要授给他们时,石勒大惊说:“这办法必失天下,怎会统一天下呢? ”及至读到张良劝阻汉王,石勒又说:“多亏有张良啊!
”生于乱世,他对于国家的统一是十分关注的,并为之征战一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这则故事。
石勒于东晋咸和八年病逝,享年六十岁。后有其子石弘继位,实为他的暴戾的侄子石虎掌权。石勒临死时留言:我死后三天就葬,不准禁止婚娶、祭祀、饮酒、食肉,征镇牧守不准前来奔丧,墓内不准埋葬金宝、器玩。石勒死后,石虎当天夜里就将石勒埋了,“潜瘗山谷,不知其处”,后又“虚葬于高平陵”。石勒的真陵到底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
2004170260440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茌平温馨家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