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寺坪镇中心学校中有没有叫张弘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

武陵龙氏族谱简明世系图(部分)
我国姓氏出现在氏族社会,当时以男为氏女为姓。姓的定名说法不一。龙氏之源主要有三,一为纳言龙氏,一为豢龙氏,一为御龙氏。但均为黄帝裔孙。而豢龙氏、御龙氏属神话传说。大汉初年(191)武陵龙氏家谱序曰:“溯厥由来,系上帝以龙纪官,以官为氏,龙作纳言,其肇端也。”唐元和五年(810)道州龙氏谱曰:“出自太昊时,以龙纪官为氏,至于虞之纳言,夏之龙圆,有周之龙穆世世相传”。宋元丰(1078)春,永新龙氏初刻谱序中说:“汉太守伯高公,祖藉钜鹿,生于秦,官于楚,家武陵,至二十八世西仲公,唐末仕吉水丞,因乱避居永新。”故我们是纳言这支龙。关于郡称,凡伯高公之裔孙均属武陵郡。
我龙氏自虞舜赐姓为龙,立谱很早。据史料记载:春秋时,龙子撰有家谱达数十世。惜秦火焚书,荡然无存。今天虽然可见部分世系,但实在是不严紧,不足以全信。且春秋各大姓谱,多缺略不全。故炎黄为人文祖先,不必过分执着追求。有根据可考的血缘祖先有两位:一是纳言龙,可称为姓的始祖;一是东汉太守龙述字伯高,可称为血缘始祖。今之《龙氏家谱》始于东汉初年,伯高公在世时,公元80年由二世祖诏明公首立。五世祖宣公增修,得由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作序。以后历代先祖相继续修。今将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广东等地的谱加以整理,取同存异,以达到普及家谱知识、传承龙氏文明的目的。
二、龙氏陕西扶风京兆世系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高祖纳刘敬言:“徙六国后及豪杰,各家居关中。”而吾先祖原藉河北巨鹿县,故尔亦徙关中,定居扶风京兆。数十年后,吾始祖勉公奋而崛起,于西汉始元一年(前81)以名贤,受命出任程邑学长,政声卓著。
朝代:西汉  西汉  西汉  西汉 
时间:前130 前92  前52  前1        
  人名:龙勉——有孚——先仕——伯高(迁武陵)
      —有光(失考) —伯湘
龙勉,生于西汉元光(前130),祖籍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始元(前86)任程邑学长。
                —伯海
              —伯澺
龙述,字伯高。扶风京兆人。生于西汉元寿(前1)二月十五日,殁于章和(88)七月十五日,葬零陵北门司马塘。东汉时,初官山都长,建武25(49)年擢零陵太守。
&三、龙氏武陵世系(前1~857)
  朝代: 西汉  东汉  东汉 东汉 东汉东汉 东汉 西晋
  时间: 前1  37   68  107  168 214    252    292  
  世代: 1   2    3   4   5  6     7     8 
  人名:龙伯高——诏明——瑜——衎——宣——昶—————巍————霁——
任汴河巡检,重订家乘
任浔阳丞,首制家乘
                      —宇(迁滇) —灵(迁浙江)
                      —籍(迁滇) —望(迁浙江)
                          —杨(迁浙江)
东晋       东晋 东晋 东晋  东晋 南朝宋&&&&
 322       343  373  395  414  432&&&&
 9        10  11   12  13  14&&&&&&&
——达——————刚——万川——鱼化——临——现舞———睿——   
 —远(迁河南)  —毅(迁四川)       —卧(迁寓失考)&&&
—献(迁滇) 
 —遂(迁河南)&&&&&&&&&&&&&&&&&&&&&&&&&&&&&&&&&&&&&&&&&&&&&&
&&  —秋(迁滇)
 南梁 南梁南梁 南陈 南陈 陈隋唐 唐  唐   唐  唐
 469 486 504  522  541  558 626  650 677  704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英——瑞——虞——淮——纪——汉——俨——诠——暹———霓——
龙暹,字冠群,生上元(677),解元,开元(714)任湘之道州学政,始家道州,为道州基祖
                            —殊云(迁河南)
                            —殊霞(迁河南)
                                                                                                                        
    唐   唐        唐
    753  782       807     
 26   27       28     
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开成(838年)举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庐陵吉水丞,时芝巢义举,道梗难归,父子孙曾避居永新莲塘,为永新肇基一世祖。
——谅———熙———————甲(失考)
     —煦(入福建)   —戊(失考)
             —庚(迁江西永新)
   —谕———澄(迁滇)————梦魁(迁上海)                     
       —源(迁浙)   —梦华(失考)           
龙寅,又名梦京,唐大中(858)武状元。
   —谋———翔——————寅(入山东莱州)          
                                 
 四、龙氏江西永新世系(部分)图
 28      29  30  31   32
 —庚(迁江西永新)——怀——楚———况———钦(过嗣)
                    —琮(后裔称为龙氏琮派)        
字景荀,龙纪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评事。卒葬盐堆岭,生5子,皆显贵。
                   —瑊(后裔称为龙氏瑊派)
                    —瑀(后裔称为龙氏瑀派)
                    —琳(后裔称为龙氏琳派)
                —侃———钦(接嗣,后裔称为龙氏钦派)
(编注:古谱所载细考生辰年份,上下之间有诸多疑点,名、字、号各地谱不完全一致,恐为年代久远,谱文抄传流转所致,在此未能祥录。)。
据《龙氏族谱》记载:龙姓东汉前居钜鹿郡(今河北平乡县)。传至二十四世,暹公于唐朝开化二年(公元714年)任零郡之道州,二十八世西仲公于唐僖宗时(公元
874---886年)自湖南道州任江西庐陵吉水丞。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因黄巢乱,不得归家,居吉安府永新县东乡顾村莲塘。四十七世智公于元武宗二年(公元1310年)自江西永新县桥头上官游常德府武陵县致仕不归,居家武陵。云飞公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0年)自武陵迁沅州顺一里蒋家村,伯益公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迁麻阳之石惹畈,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始名石垅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移景家坪(隆家堡),永乐十四年迁贵州思州府施溪司石门(今龙门),永乐十九年归麻居曾家村(今龙家湾),两年后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荣甫、贤甫兄弟复移石垅溪,贤甫编石惹里三甲,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
改归四甲。荣甫居小溪编石惹里四甲。贵甫居石垅溪董家岭瓦屋场,寻迁五司。贵甫先无后,归沅州顺一里入賛,生有一子,今芷江蒋家村龙姓系贵甫之后。
贵甫入五司后子孙繁衍,今凤凰、永绥(花垣)、乾州(吉首)各处有迁居。据传:贵甫裔孙每年清明节要回石垅溪祭祖,全家同往,住上数天。初来故里龙姓热情接待,日子一长,侍候不周且有厌烦情绪,两地龙姓发生口角。五司龙姓说老家的香炉碗他们有份,堵气打了一边香炉碗去了。自那以后再不到老家祭祖了,在五司修建了龙氏宗祠。豪家坪、小溪龙姓接着也修了祠堂,在大桥江出现了两个龙氏宗祠,且字派也不同。&&
永新龙氏的基祖为龙述第二十八世孙龙庚。汉末文学家蔡邕所撰《武陵龙氏重订家谱序》称,“溯厥由来,系帝以龙纪官,以官为氏,龙作纳言,其肇端龙氏得姓于舜臣龙。”永新龙氏历修族谱,一一记载明白。因此,永新世系龙氏,是以舜臣纳言龙之名为姓的一支,为武陵世系中的一支。
*&&西仲公开基永新,第五世有钦、琮、咸、禹、琳五人,五子皆登科出仕,龙咸因官四川其裔孙居于四川等地,龙禹因官安远裔孙居于贵州等地,龙钦、龙琮、龙琳的裔孙中又有分徙湖南、广东、四川等地者。西仲公裔孙,在江西永新县境内便有七千馀户。据现在搜集到的自永新分徙去的龙氏的资料,西仲公嗣孙在中国分布有十余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并有侨居欧、美诸国者。江西省内永新县外其余各县龙氏,总共有七八千户;湖南、广东两省,各有近万户;四川有数千户,云南、贵州等省因人力有限未搜集到资料,据称人丁数更不少。族大人众,永新县外各支龙氏,凡属西仲公嗣孙,统称永新世系。永新世系龙氏,堂号为《思古堂》。
【居住分布及人口】:大桥江、锦和、江口圩等乡镇。全县境内共7400多人。
湖南各地龙氏宗支简介
1、【长沙河西龙氏】
西汉太守伯高公以钜鹿人官楚,遂家楚之武陵。二十四世暹公任道州学政,遂家道州。二十八世庚公唐末由道州任江西吉水,因择居永新。始迁祖得时公,讳本达,明洪武9年(1376)偕兄秀二公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湘,秀二公落业湘阴县石洙;得时公落业长沙县河西赤岗冲,至七世分为策、旺、荣、伦四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37年(1698),嘉庆2年(1797)二修,咸丰8年(1858)三修,光绪27年(1901)四修,1935年五修。老派:本为秉礼,进廷选朝。续派:国正添心顺,官清民自安。再续派:孝友传家,文章御世。新派:伯高敦厚垂芳远,庆衍南湘贺治平。
2、【长沙龙氏】
始迁祖万一公,明洪武间由江西丰城县瓦子巷徙居长沙万寿乡栗山嘴,生福禄、福寿。福禄开桥口、象形、江边、墙背、石桥五支。福寿开上垅、松园及浏阳大桥一支。1912年八支合修族谱,1942年续修。至1948年,递传22代,人口6000人。长沙七支原派:福归志思永太兴,国安民正定乾坤,英贤蔚起文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浏阳大桥支原派:福必添潮思正丹,献兴应民尹泰馥,承绶世泽焕星运,功德昭垂烈祖恩。新派:敦厚廉威著训词,皇廷祥瑞纪官师,荣登科甲知逢印,声震南邦在赋诗。
3、【浏阳枨冲龙氏】
始迁祖秋元公,明崇祯间自江西吉安迁浏西乌石垅,后分为二支,一居枨冲,一居邑南亭子岭。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11代。
4、【宁乡麟峰龙氏】
始迁祖定海公,字梓开,号翥溟,明嘉靖38年(1559)由湘乡迁宁乡四都河冲。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余人,多聚居于麟峰乡。民国初建家庙于本乡湖基塘。
5、【湘潭井华龙氏】
始迁祖跃湖公,字蔚起,号潭州,元至正2年(1342)偕弟跃海公自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迁湘,海公落籍湘乡县南门,湖公徙居湘潭县井华龙家坊。清康熙36年(1697)始修族谱,乾隆27年(1762)续修,道光2年(1822)三修,咸丰9年(1859)四修,宣统3年(1911)五修,1934年六修。道光5年(1825)建宗祠于大屋湾。世派:(自十一世始)嘉兆光宗,鸿章名世,振起炳图,家声克继,泰运景开,良士欣际,盛泽永昌,显扬先绪。
6、【湘潭龙家冲龙氏】
始迁祖荣宗公,由茶陵迁居湘潭龙家冲,清光绪30年(1904)续修支谱。字派:荣胜奇缔近楚邦平宗泽明垂大启……。
7、【湘乡城南龙氏】
始祖通方公,号碧岩居士,宋时官大理寺评事,为零陵太守伯高之苗裔。宋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县木通榜塘。曾孙广东提举瑞公、中书瑄公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湘潭迁湘乡,居城南泰和坊太极道院傍,元末兵乱,族属散避,独瑞公十一世孙彦清守故土,派衍富、贵、禄、俊四房。清康熙12年(1673)创建宗祠,康熙39年(1700)始修族谱,乾隆36年(1771)、嘉庆13年(1808)、同治4年(1865)、1916年续修。字派:(自二十四派始)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
8、【湘乡大洋潭龙氏】
&&&&&&&&&&
9、【湘乡凹头龙氏】
始祖通方公,四世孙瑄之长子希胜兄弟五人由湘乡县南门第三坊迁居大育桥,复迁珍琏江。希胜公长子跃公于元至元4年(1338)又迁凹头,派衍团田、乌洲、大岩塘、龙家坊四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40年(1701),乾隆5年(1740)续修,嘉庆3年(1798)三修。班行:(自二十三世起)浤应招华清,继承代有荣,相传维忠孝,敦厚振家声。
10、【双峰杏子铺龙氏】
一派祖通方公,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由茶陵迁居湘潭木通榜塘。四派祖瑞公,官广东提举,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自湘潭迁居湘乡城南泰和坊,为城南支祖;弟瑄公先居湘乡城南,再徙宣丰杏子铺,为宣丰支祖。元末兵乱,十五派祖远清公徙江西吉安永新。十七派祖沅公,字寿相,号本浚,明永乐7年(1409)生,宏治14年(1501)卒,由永新县横江顾村复迁故土,开乾、巽、坎三房。清康熙39年(1700)一修族谱,乾隆36年(1771)、嘉庆12年(1807)、光绪4年(1878)、1922年、2003年续修,六修时人口2433人。该族名人龙惠南,提督衔福州总兵。班派同湘乡城南龙氏。
11、【娄底万宝龙氏】
一世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评事,由茶陵迁湘潭,为城南始祖。四世瑞公,字双峰,官广东提举司提举,宋天圣元年(1023)由潭迁湘乡泰和坊,时逢战乱,人丁散失,惟十五世祖彦清公镇守故土,开湘乡龙门一派。至十九世添民公下应濂公,字思台,号溪亭,官祁州判,于明万历8年(1580)迁居磨子石新柏村,今属娄底市万宝镇。宗祠建于清光绪25年(1899)。字派同城南龙氏。
12、【醴陵城东、学背岭龙氏】
始迁祖响五公,明洪武4年(1371)迁此。族人分布于庙背冲、荆潭板三铺。至1948年,全族人口2500人。
13、【醴陵黄谷田龙氏】
始迁祖紫昇公,明洪武22年(1389)自攸县迁此。族人分布于黎家桥、大溪山、湘潭。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14、【攸县梅城龙氏】
始祖庚公,其八世孙耀公,唐天祐间任茶陵令,子孙遂家茶陵褒书东山。至二十六世清公,字悦仲,明洪武2年(1369)由茶陵徙居攸县学门前,为攸县开基祖。长子仕信,生楚珍、楚琳、楚瑞;次子仕鼎,生楚瑛、楚琼、楚瑶,琼公徙云南,瑶公徙醴陵黄谷田,余皆居攸县。族谱始修于清顺治12年(1655),1999年九修。本族名人清龙锡光,户部广西司主事加四级;清龙湛霖,刑部右侍郎加四级;清龙汝霖,山西高平县知县;龙璋、龙绂瑞、龙伯坚等皆有名。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为琳房十九世孙。字派:(以清公为二世,自十三世起派)伯高兆祚,来自永新,世传理学,廷显良臣,泽承先正,光启后昆,忠信为本,谦和乃珍,星辉霞灿,柏茂松荣,家训同佩,吉庆长臻。
15、【茶陵龙氏】
始迁祖必荣公,唐天祐间自江西永新宦游至茶陵,后定居于此,后裔迁居严塘长江、舲舫大岳。
16、【茶陵龙氏】
始迁祖定甫公,元至正2年(1342)因兵祸自江西永新黄琪徙秩堂东首,后裔徙居湖口、马江、小田等地。
17、【炎陵上馆龙氏】
始迁祖文通公,清代自江西永新迁此。
18、【炎陵下馆龙氏】
始迁祖文建公,清代自江西永新迁此。
19、【安仁东城龙氏】
伯高公二十四孙暹公,为道州学正,遂家道州。暹公四世孙庚公,为避安史之乱,迁居江西永新。庚公十八世孙昌旻,明初由永新授广西庆远府思恩县儒学,道经安仁,致仕遂家安仁东城,继住草塘洲,传三世派衍六房。清乾隆3年(1738)始修族谱,乾隆50年(1785)续修,道光5年(1825)三修,咸丰11年(1861)四修,光绪25年(1899)五修,1931年六修,2002年七修,时男丁2509人,女丁1947人。排行:子开绪乃定,景运渐光昌,诗礼承先德,衣冠兆世祥,玉文声炳蔚,霞印积芬芳,吉水渊源远,熊山厚泽长。
20、【耒阳紫云龙氏】
迁湘始祖九十五公,为伯高四十三世孙,南宋理宗开庆年间,因蒙古破临江,入瑞州,江西震惊,乃由江西泰和县迁湘,开基于耒阳县城厢城牌小湾。至1948年,递传24代,有男丁4708人,女丁4622人,多聚居于紫云乡。宗祠建于清乾隆45年(1780)。
21、【常宁望湘门龙氏】
始迁祖召保公,明初携九子自炎陵县调镇常宁总旗。第四子太四公镇守望湘门,子孙遂家于此。传至秀公,子四:世卿居大桥之龙家冲;世化居望湘门内,失传;世曜居车公庙;世相居步云桥之龙家园。
22、【邵阳官桥铺龙张氏】
该族原姓张,始祖表宣公明洪武2年(1369)随舅龙于田由江西吉安县迁湘,开基于本省邵阳县平六乡官桥铺。于田无子,以甥为子。表宣公之后复姓张氏,不忍忘其舅故,故称龙张氏。族人分布于本邑楛株山、排山屋、霞光岭及祁阳县之龙爪塘等处,宗祠在熊家湾。至1948年,已传23代,有男女丁口约5400人。清乾隆55年(1790)始修族谱。
23、【邵阳龙家冲龙氏】
始祖祖兴公,一名学兴,原籍江西吉安府永新县鹅掌坵圳上,因楚地兵焚扰攘,无人耕种,奉诏移楚耕耘,偕兄学良公迁湘。学良公于明成化间迁居祁阳县丝塘,桂林状元龙启瑞即其后裔。学兴公迁居邵阳县南乡下盘村张官冲(后称龙家冲),衍富、贵、爵三房。族谱始修于清道光25年(1845),光绪33年(1907)续修。光绪15年(1889)建宗祠于龙家冲。老派:(自二世起)文凤应起,国时万能,有为惟天显,永立中正衡。续派:光大世祚际,长发胜其祥,朝廷安太顺,乾坤诚克昌。
24、【邵东龙氏】
一世伯高公,三十五世耀公,唐昭宗天祐间自江西永新迁茶陵褒书东山。三十七世通方公,宋太宗淳化元年(960)徙湘潭榜塘,四十世福瑞公,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迁湘乡城南泰和坊。四十九世时滂公,第五子仲公,居安化石凳铺。五十八世祖兴公,明永乐间由邵邑神(城)滩渡迁邵东万安院塘,开旻、贵二房,旻居院塘,贵居上干。子孙繁衍于桐江两岸龙山桥附近。清康熙间,后裔有迁四川安岳者。四川旧班:大梦源林仲,祖宗德志应,永兴国安邦,文明治世定,必久成泰运。续班:训行先孝友,师范奉廉公,学守光敦厚,时清代效忠。
25、【武冈龙氏】
始祖宗麻公,越十五传而生国显、国侯二公。国显公,字泥封,讳裕光;国侯公,字荣封,皆元明之际人,徙居武冈县东西二乡,为武冈龙氏始祖。国显公后裔分居在西乡破塘、青龙、渠渡庙、龙门山、九涧塘、泻油寺、尧王寺、晏家岭、江边、竿子溪、东田寨、石筍一带。国侯公后裔居东乡沿滩河、丰田、高石山一带。族谱始修于清嘉庆20年(1815),光绪28年(1902)四修。
26、【绥宁龙氏】
始祖庚公,三世孙况公,生五子:钦、琮、瑊、瑀、琳。第二子琮裔七世孙采濂,字高儒,行三,应天府黄池县人,宋英宗时任会稽令,宋神宗时迁居河南汲县。子禹官随外祖居吉安府泰和县白下驿,元丰4年(1081)任南昌节置副使,既而南蛮作乱,调升湖南安抚招讨使,卒葬常德南门外。生五子: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宗麻公,字元爵,南平侯,随父任湖南宣抚处置副使,平定长衡永宝岳常沅靖等地,不二年苗民感服,移营绥宁东山,寝疾乞休,遂家铁冲,为东山始祖。宗祠建于东山。清嘉庆11年(1806),钦、琮、瑊、瑀、琳五房合修族谱,宣统元年(1909)东山龙氏合修宗谱,该族今为苗族。派语: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幸嗣兴道怀,宪章开景运,立本正家邦,继述昭先德,统绪永炽昌,祥肇言官际,贤圣启书香,敦厚基鸿福,忠忱树纪纲,东山钟灵淑,普处益腾芳,高飞呈世瑞,麟凤庆锦长。妇派:闺正彝伦叙,坤维毓秀基,端庄金玉节,温惠凤鸾姿,稼棣赓贤淑,沼蘩展孝思,亲桑勤植美,主馈约精炜,警旦贻阃范,择邻式母仪,徽音昭令德,兰桂馥丹池。
27、【城步青苗龙氏】
为青衣苗著姓,分布于上木宜。
28、【岳阳龙氏】
始迁祖德九公。民国间双塘冲、游港、黄腾源、土城畈、蓝桥、分水坳、树山龙、眉山、柘山、麻塘、欧龙嘴、婆婆桥等支纂有族谱。
29、【华容南山新原岭龙氏】
始祖云祥公,元末率子七人自江西吉安徙湖北监利朱河。至德远公,明洪武24年(1391)迁居华容南山新原岭,另兄弟六人留监利。后人分居治湖、津湖潭、城关等地。派语: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训,永世广贤明,应时开景运,华国振家声,敦厚贻谋远,竹书记盛名。
30、【华容康公庙龙氏】
先世居益阳,清光绪28年(1902)福田、训贤二户,为谋生计,从益阳迁居华容康公庙(今护城五星村),后人分居护城、新化、新农、兴南等地。派语:通贞象福明,绍廉荣攀功,子仕文奇隆,腾廷朝应宗,日光希贤圣,家训尚寅恭,礼义承先泽,诗书迪后昆,良慈仁德化,忠孝起侯封,百世传敦厚,千秋一本同。
31、【湘阴天井山龙氏】
原籍江西省宜春县石港烟竹坑,始祖十一郎,子众多难尽考,惟秀二始迁丰城县,秀三始迁吉水县,秀六仍居原籍,明洪武间先后迁湘,立业湘阴,秀二居灯笼桥甑盖山;秀三居滂江熨斗山;秀六居道贯冲天井山,衍渊、溪、泊三房。清道光13年(1833)秀六公裔三房始刊族谱,光绪8年(1882)续修,清乾隆间建宗祠于道贯冲天井山。老派:秀生海派渊溪泊,志诞仁兮递兴确,兼有允正汝联承,自思相续道昭烁。续派:祖德恒培昌世泽,宗功佑启振家声,伯高敦厚传芳远,庆衍南湘贺治平。
32、【湘阴熨斗山龙氏】
始迁祖秀三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2年(1369)偕兄弟迁湘,秀三卜居湘阴盘江石熨斗山。1917年纂有族谱。
33、【湘阴高明乡龙家桥龙氏】
明洪武初年由江西丰城县徙湘阴县高明乡龙家桥,族人分布于燕塘下,听园、三塘湾。至1948年,共1552人。明嘉靖5年(1526)建祠。
34、【湘阴畎口龙氏】
始迁祖富公,明洪武中自益阳迁此。
35、【平江南江石浆龙氏】
始迁祖二仲公,明永乐8年(1410)自江西宁州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1410人。
36、【常德龙氏】
始祖禹官公,次子朝宗,仍居常德花园,生子颜公。字派:祖父荣贵子,家兴往汉阳,再应存儒德,杰英立纲常,文武安邦国,世代永远芳。
37、【常德丹州龙氏】
一世祖仲云公,宋宁宗时由江西泰和县因避金乱迁湘,开基于桃源县尖山峪,后裔迁常德朗平乡丹州。至1948年,递传26代,男女丁口约万余。明天启间建宗祠于丹州。该支名人龙襄,万历举人。其弟龙膺,万历8年(1580)进士,刑部主事,太常寺卿。
38、【桃源高岩、新店驿、县城龙氏】
始祖仲云公,元明之际由泰和迁于桃源县东尖山峪,孙四:得荣迁武陵河洑,得华失传,得财迁桃源县南新店驿,得贵迁桃源县西南高岩。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分布于长冈头、尚志坪、古黑溪、龙家冲、县城、黄狮岩、沉溪、寺坪、高岩等处。宗祠一在新店驿,一在高岩。族谱创修于清乾隆41年(1776),道光2年(1822)、同治元年(1861)、光绪19年(1893)、1930年续修。
39、【桃源兴庵龙氏】
始祖仲云公,元末自泰和迁于常德,传至七世日达公再迁桃源县北莫林村兴庵。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硖州、大田、温泉、陬市等地。清道光10年(1830)与龙家嘴龙氏合建支祠于兴庵。族谱创修于乾隆11年(1746),道光2年(1822)、同治元年(1861)、1923年续修。
40、【桃源龙家嘴龙氏】
始迁祖至澄公。清道光10年(1830)与兴庵龙氏合建宗祠。
41、【石门新关龙氏】
原籍江西,明末迁湖北蒲圻,清初再迁澧州安福(临澧),转迁石门新关。族谱始修于清同治2年(1863)。
42、【石门南圻龙氏】
清康熙45年(1696)自泸溪迁此。
43、【永定龙氏】
始迁祖廷周公,吉水人,明洪武初官永定卫,遂著族于此。
44、【益阳龙氏】
宋评事通方公孙象乾、体乾,象乾归籍永新,生福玖、福珺,珺公落业滇省,玖公登宋宣和进士,绍兴时擢潭州太守,爱楚南俗美,遂由湘潭落业益阳衡龙桥五里牌。传至六世攀桂公,值元末兵燹,徙本邑车门塅,生四子:攻、敏、政、信。攻居合水桥之桥头坪,敏居风香塅之株树湾,政居三板桥,信居田家冲。清乾隆10年(1745)攻、敏、政、信四房合修族谱,之后攻、敏、政三房合修,至1931年凡六修。信公生四子:文贵迁安化,文荣迁茶陵,文华迁新化,唯长子文荣世居益阳,派衍为奇瑛、奇璋、奇瑄三房,至2000年谱凡七修。派语:通贞象福明,绍联荣攀公,子仕(孟)文(兴)奇(廷)隆(凤),腾(潮)廷(再)朝(应)应(承)宗(余),日(德)光(大)希(昌)贤(家)圣(声),家(定)训(远)尚(长)寅恭,礼义承先泽,诗书迪后昆,良慈成德化,忠孝启侯封,百世传敦厚,千秋一本同。
45、【益阳石燕村龙氏】
始迁祖得时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吉安来此。
46、【新化茅坪龙氏】
以伯高公为一世祖,三十六世通方公,三十九世瑞公,至四十八世时霶公,字沛寰,宋元之际人,任泉州知府,定居湖南湘乡,子五:贵、道、兴、伯、仲。元末至元年间,因朝纲不振,兵戎四起,兄弟由湘乡同迁安化龙塘排门观塘后,贵居安化及平;道居安化丰乐;伯招赘入蔡;仲居安化石橙;兴徙宝庆新化太阳七都古塘村官渡桥茅坪,为新化始迁祖,其后人分布于太阳乡魁溪、茅坪高墈、洋溪及邵阳杉木江洋溪桥等地。族谱始修于清雍正8年(1730),1992年六修。班次:云腾开泰运,雨化兆昌期,盛达鸿勤业,传家泽远垂,修齐绵统绪,群议续前规,翰彩辉如许,廉威振本支,昔贤师项秀,延助重根基。
47、【新化白塘龙氏】
始迁祖兴许公,明正德12年(1517)从江西宜春县迁新化大同镇,继徙洋溪。
48、【资兴龙氏】
始祖辛公,元进士,原籍江西吉水县岭口,宦籍酃县,其子万公子三:明一、明二、明三。明二、明三回赣居吉水,明一于元末明初因避兵乱由酃县徙资兴北乡田庄坊,明一子二:善庆、善福,庆、福二公又各生五子,析居资兴各处。族谱始修不详,清雍正11年(1733)二修,道光2年(1822)三修,光绪8年(1882)四修,1948年五修。宗祠建于龙泉。
49、【宜章玉月冲龙氏】
明初自茶陵卫戍宜章玉月冲。
50、【汝城龙氏】
始迁祖作治公,明天启时自茶陵始居汝城大平墟,后卜居龙家。至1932年,已传26代,人口70余人。
51、【蓝山南平乡龙氏】
始迁祖元礼公,宋哲宗间由江西泰和县避乱迁此。至1931年,凡71户,男200人,女201人,共401人。
52、【蓝山凤感龙家坊龙氏】
始迁祖天修公,元至正间由江西泰和县迁此。至1931年,凡300户,男580人,女600人,共1180人。
53、【蓝山凤感小洞龙氏】
清同治间由临武县迁此。至1931年,凡5户,男19人,女18人,共37人。
54、【蓝山大慈龙泉头龙氏】
始迁祖明照公,由宁远迁此。至1931年,凡55户,男103人,女102人,共205人。
55、【蓝山南平八仙桥龙氏】
始迁祖子荣公,由江西迁此。至1931年,凡73户,男201人,女212人,共413人。
56、【芷江龙氏】
始祖宗旺公,宋初自江西泰和迁居贵州天柱、锦屏等地,后支族迁居于此。
57、【芷江龙氏】
始迁祖福禄公,明洪武5年(1372)自江西吉水随明代邓愈平蛮进剿辰澧蛮寨而留居芷江。
58、【新晃侗族龙氏】
始祖必胜。族人分布于贡溪碧林、黄雷绞壁、新寨朝阳、禾滩冬溪等地。
59、【麻阳龙氏】
祖居龙(隆)家堡,分脉而立。云辅迁居石龙溪;贤辅迁居曹家坪(豪侠坪)、杨柳坡;爱辅(女)嗣侄辈迁居龙家汛;贵辅迁凤凰蜡尔山。石龙溪、豪侠坪龙氏字派:德明自我之祥世有贵光长延祖宗宏绪大启四得仁文忠佑贤良俊秀上照景新庆云。续定字派:正有帮家嗣绪永承先志师文布四登方平远着秀。
始祖智公,元武宗2年(1310)自江西永新县桥头上宦常德府武陵县,遂居武陵。云飞公于元至元年间自武陵迁沅州顺一里蒋家村。伯益公于明建文2年(1400)迁麻阳之石惹畈(后改名石垅溪),永乐10年(1412)移景家坪(隆家堡),永乐14年(1416)迁贵州思州府施溪司石门(今龙门),永乐19年(1421)迁居麻阳曾家村(今龙家湾)。荣甫、贤甫兄弟于永乐22年(1424)复迁石垅溪,贤甫编石惹里三甲,清康熙时改归四甲;荣甫居小溪,编石惹里四甲;贵甫居石垅溪董家岭瓦屋场,寻迁五司。字派:(六十六世后接)贤甫系(石垅溪):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士步汉登云。荣甫系(豪家坪):长延祖宗宏绪,大启世代人文,钟毓贤良俊秀,上兆景星庆云。
60、【溆浦香炉湾龙氏】
清初由湘乡迁此。
61、【溆浦大渭溪龙氏】
始迁祖兴为公,原籍沅陵,清初迁此。
62、【溆浦舒容溪龙氏】
其先世由岳州迁邵阳。明末志治公由邵阳迁此。
63、【溆浦葛家冲龙氏】
始迁祖献坤公,原籍沅陵,明时迁此。
64、【沅陵龙氏】
始祖采濂公,南京应天府人,北宋英宗时迁河南卫辉府汲县,生二子:长子禹官由汲县徙居江西泰和县;次子禹甸世居汲县。禹官子五: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或居绥宁,或归桃源,或迁会同。宗旺辗转越播而后定居沅陵大龙,四孙:存璋、存江、存凤、存锦,璋、凤留居沅陵,清光绪2年(1876)纂有族谱。
65、【芷江中心镇龙氏】
始祖洪兴公,字涵宁,谱称为永新始祖庚公五世孙琮公之裔,原籍江西丰城县桥东乡,元泰定间由乡举授云南杨林县令,至正间解组,落于沅州(州治在芷江县)郡城西五里黄朝冲。至1948年,递传24代,男女丁口6000余人,多分布于中心镇、忠武、忠明、文和、舞北等乡及四川南充、合川、武胜、金堂、贵州羊坪、湖北来凤等县。宗祠位于芷江县中心镇上河堤。
66、【会同清溪龙氏】
始祖禹官公,生五子:宗麻、宗朝、宗灵、宗廷、宗旺。朝公衍常德派;灵公后裔不详;旺公衍沅州派;廷公于宋哲宗时任江夏县宣教郎,其时金人犯境,乃于宋徽宗时致仕道经会同而卜居清溪红花园,为会同龙氏始祖。廷公生二子:霦、霨。清光绪17年(1891)纂修族谱。岩壁派语:大章思克孝,承吉庆常安,成清逢景日,贻世永登翔。大臻桥派语:才潜显泰运,家国庆安邦,英华昌百代。
67、【会同龙氏】
始迁祖顺天公,原籍江西,侨居河南,宋靖康年间擢任贵州学政,回梓经洪江为兵乱所阻,遂落籍会同。
68、【会同龙氏】
始迁祖禹淑公,元初自江西永新迁居会同。
69、【保靖野竹乡小溪村龙氏】
该族为苗族,自四川迁此。
70、【龙山龙氏】
该族为苗族,由贵州迁龙山,族人分布于桃子园、紫云山、二台坪。字辈:才全显泰运,陞平耀治安,英华昌百世,灵瑞兆祯祥。
附: 湖南龙氏各宗支源流派语
1942年(长沙)《龙氏二修族谱》"世系源流考"云:始祖万一公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南昌丰城徙居长沙之栗山嘴,生福禄、福寿二子。禄公三传至思祖,徙桥口冲,思钦徙石桥,思锦传子永延徙象形屋,永音传子太器徙江边屋,太成徙墙背屋,是为福禄五裔支。寿公传子归先,徙上陇,必文徙大桥,归喜徙松园,是为福寿三裔支。合而为桥口、石桥、象形、江边、墙背、上陇、大桥、松园八支。子孙绳绳继继,枝繁叶茂。
(七支原派,不含大桥支)福归志思永太兴 国安民正定乾坤 英贤蔚起文星运 孝友同敦学业增
(七支原派更改后一句:功德昭垂烈祖恩)(新派)敦厚廉威著训词 皇廷祥瑞纪官师 荣登科甲知逢印 声振南邦在赋诗。
清嘉庆十三年(1808)(湘乡 冻悄狭
献迤住?序"称,龙氏源流自东汉伯高公讳述者,肇迹京兆,初为三都长,擢零陵太守。迄学正讳暹者,始家道州,中间吉水丞,讳耀,令长沙之茶陵,(其子)大理寺评事通方,号碧巗,宋建隆庚申(960)从茶陵迁居湘潭县木通榜塘,其曾孙讳瑞讳瑄者于宋天圣间再徙湘乡城南太和坊。
(清康熙五年订)宏荫昭先德自芳 显扬宗祖在贤良 家修庭献襄平治 百代衣冠耀室堂(永绍贻谋世泽长)。
1999年(攸县)《梅城龙氏九修族谱》尊东汉太守伯高为外世纪第一世祖,至第二十八世通庚,讳庚,字西仲,唐僖宗时自湖广道州任庐陵吉水丞,避黄巢乱遂家永新顾村莲塘,为江西永新莲塘开基祖,下传二十五世俊可,名端三郎,住茶陵东山,子一,讳清,字悦仲,由茶陵徙居攸县学城,为迁攸始祖。至1999年,已传至二十六世"显"字辈,繁衍生息,瓜瓞绵延,人文蔚起,门庭显赫。龙湛霖、龙启瑞、龙伯坚都出于攸县梅城龙氏。中国"复关"和"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也出自这一支龙氏。
(从第十三世起):伯高兆祥 来自永新 世传理学 廷显良臣 泽承先正 光启后昆 忠信为本 谦和乃珍 星辉霞灿 柏茂松荣 家训同佩
吉庆长臻(续字派)宗支蕃衍 志壮福绵 仁孝作基 敦厚崇源 开拓进取 科技精研 建业振国 代多达贤 宏扬祖畴 日蒸月恒。
2001年(邵东)《龙氏文化概述》称龙氏世系自伏羲氏(龙师)--黄帝(龙行)--虞(龙纳言)--夏(龙圉)--商(龙吉安)--周(龙环、龙庆)--春秋(龙穆),至东汉龙伯高。"源流考"曰:鼻祖讳述字伯高,原籍京兆。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拜零陵太守,卒葬永州府北门,子孙因家焉。至唐时,敬朝祖讳暹者,为伯高二十四孙。传至西仲公讳庚,授迪功郎,宣宗大中十一年(857),自楚道州仕吴,任庐陵吉水丞,因避寇家永新。复五传讳曜者,任茶陵令,遂家焉。后世裔孙派衍湘乡、邵阳、安化等县。
1931年(益阳)《龙氏六修族谱》"世系考"曰:迁湘始祖曜,籍江西永新,由吉水丞官茶陵令,遂家焉。其长孙通方,官宋大理寺评事,由茶陵徙湘潭之七十四都木通榜塘。生子贞,贞生二子,次曰像乾,归籍永新,其长子福玖登宋宣和辛丑进士,擢潭州守,落业资阳。下四传至攀桂,由衡龙桥徙居五里第六七都车门段之檀树湾,生四子:长子子攻居合水桥之桥头坪;次曰子敏,居枫香段之株树湾;三子子政居三板桥,四子子信,仍归故里。后世子孙散居各地。
一、钦公派系
1、湖南湘乡城南龙氏字派:
宏荫昭先德自芳,显扬宗祖在贤良,家修廷献襄平治,永绍贻谋世泽长。
①重庆大足高升龙先辉字舜吉公支字辈
(2005年经查证为湘乡城南龙氏富房下钺公分派入川分支,字派前三字原记为“文运绍”,订正为“宏荫昭”)
宏荫昭先德,天高伯日长,富贵定悠远,荣耀永名扬。&&&&&
2、湖南邵东桐江两岸龙公桥、四川安岳县赤云乡油坪村、重庆大足县城南化龙等地大禄公支字派。
大梦源林仲,祖宗德志应。永兴国安邦,文明治世定,必久成泰运。
训行先孝友,师范奉廉东,学守光敦厚,时君代效忠。&&&&&
3、川安岳县镇子、茶店子、龙家沟龙氏钦派字派。
福秀朝兴廷,乘泰世大猷,腾飞昌自升,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
4、四川安岳县石鼓乡龙家沟龙氏钦派字派。
(该支祖籍湖南省新化县大阳乡八都湖清坪,康熙35年龙正实入川,61世,先头字派已中断。)
川派:正登祥德自,方显祖荣宗,恩泽延世宇,光昌博大同。
义利从三民,颂扬序九功,弘宣珠泗教,上承尧天风。&&&&&
5、四川安岳县石鼓木门寺沟龙氏钦派字派。
(该支于康熙36年从湖南新宁县太平村入川,朝字派为60世)
朝汉孟甫元,君臣正大光,文明应福现,武仕纪经邦,祥云发天雨,毓秀永吉昌。&&&&&
6、四川安岳县协和乡龙氏钦派字派。
(该支祖籍湖南省新化县大阳乡九都茅坪,国字派为69世,轮回转宗记录世系)
国景渊元直,诗书凤朝池,仕有正升成,太茂德自芳。
其后裔迁贵州习水字派为:
招宣德自芳,国玉明正远,家声礼义昌,源江湖川黔。
畅游大洋洲,高攀栋梁权,荣庆登金榜,飞跃宇航天。&&&&&
7、四川屏山县岩门龙氏钦派字派。
该支展成公〔64世〕宦游四川,住荣昌县,其长子元栋公迁居屏山县岩门。
立川派为:远绍联芳贻绪,汝宣锡泽修文,定国熙廷集秀,全才继起登云。&&&&&
8、四川资阳丹山区裕通乡虎峰村龙氏钦派字派。
文仕思元泳,必立仁本伯,宏应招华清,继承代有荣,相传为忠孝,敦厚振家声。&&&&&
9、四川犍为县新民将军山大洪公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正,永安兴旺上春林,长发其祥天星顺,富贵全堂启玉庭。&&&&&
10、四川犍为县龙氏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遇贤臣远会顺,河清海晏庆升平,万国翰林喜泽润。&&&&&
11、四川叙州府宜宾县龙氏字派。
文章仕世大云成,永守儒林富贵进,道统圣时开雅化,经猷治国献升平。&&&&&
12、四川井研县龙氏字派
明文章仕世大云,书香克绍振家声,忠贞信义仁廉礼,本性相传继述成。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佐贤君运会盛,国瑞家祥富寿增,龙仁由义听天命。&&&&&
13、重庆大足三驱跳石河
国景天渊志,师星夙朝实,士有正升成,太茂勿奇诗,自芳显扬宗,烈重贤良家&&&&&
14、四川安岳县新民、文化、思贤乡龙氏钦派字派。
(该字派从湖南新化县大阳乡九都瓦子屋场分支开始起用。)
辛志应奇必,福秀朝兴天,乘泰有世大猷,腾飞鸣昌自升,
巨庆时光美,崇富盛景文。尚德良可贵,嘉善嗣远明。&&&&&
15.大足铁山的字派
宏荫昭宣德自芳,显扬宗烈仲贤良,家修奠猷升平世,勳业重传遗奕昌。&&&&&
二、琮派字派
1、龙氏中州原派(河南辉县)30字
(中州即中原。今河南一带,龙氏在河南卫辉淇县产生的字派,达千年之久,仍原原本本使用,故称中原(州)原派。)
宗嗣兴道怀,欲令建表翁,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2、湖南绥宁东山、长铺、鹅公、竹山、文溪等地中州原派
宗望莹(熹)方仁,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幸祠兴道怀。
宪章开景运,立本正家邦。继述昭先德,克承永吉昌。&&&&&
3、四川安岳石羊龙氏琮派
(奇字派于康熙46年从湖南绥宁县长铺乡杆子村游家湾入川)
宗望莹(熹)方仁,欲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宗子幸(盛)道怀,儒林建表(代)翁(琨),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延定顺远志,汉奇辅彦均。&&&&&
4、四川安岳县、乐至县、富顺县龙氏琮派
(康熙年间志字派从湖南绥宁东山汕村乡四甲岩脚团和绥宁上里一团白土入川)
宗师胜道怀,宝鼎文人秀,再政通光明,奉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钟灵凭大造,举足上云程,禹顺三层沛,商霖四海盈。&&&&&
5、重庆大足县龙水镇龙家大田
欲令建表翁,延定便远志,汉朝辅艳均。宗嗣幸道怀,再政通光明,宝殿文武秀。&&&&&
6、重庆大足县北街龙氏琮派
幸彦崇道怀,欲令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7、重庆大足县宝顶镇白杨坪龙氏琮派
幸彦崇道怀,儒令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甫艳均。&&&&&
8、重庆大足县邮亭铺街村龙氏琮派
宗思盛道怀,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儒令建表翁,颜定便远志,汉奇辅艳均。&&&&&
9、重庆大足县多宝乡街村龙氏琮派
汉奇辅艳均,幸彦崇道怀,举足建表翁,彦定便远志。&&&&&
10、重庆大足县多宝乡园竹林龙氏琮派
宗嗣幸道怀,宝殿文武秀,再政通光明,儒令建表翁,颜定屏远志,汉奇辅艳均。&&&&&
11、重庆大足县珠溪石龙氏琮派
汉奇辅艳均,圣彦崇道怀,宝天文武秀,再政通光明。&&&&&
12、重庆大足三驱镇街村龙氏琮派
朝廷文武秀,荣华富贵春。&&&&&
13、贵州黔东地区翁怀公派
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
14、四川安岳县周礼千佛龙氏琮派
汉奇辅彦均,忠子信道怀,文武宝鼎秀,再政通光明,凤林建表翁,元定便远志。&&&&&
15、四川安岳县龙台道林寺龙氏琮派
钟师崇道怀,宝定文武秀,载正通光明,应理喜天成。
钟灵凭大造,举足上荣成,宝鼎文武秀,载正通光明。&&&&&
16、四川安岳县翻身乡八大五队龙氏琮派
钟师胜道怀,宝鼎文武秀,再正通光明,玉迟孚仁君。&&&&&
17、四川安岳县白塔寺乡碑亭子龙家小沟、庙湾龙氏琮派
①房为:幸念崇道怀,朝廷文进秀,再政通光明,胜令建表翁,颜定才远志,汉奇铺艳均。
②房为:幸念崇道怀,朝廷文进秀,再政通光明,胜会之延茂,旦述伯大志,天海任龙游。&&&&&
18、四川富顺县东湖镇龙氏琮派
幸彦兴道怀,儒林建表翁,宝廷文武秀,再政通光明,颜定便远志,汉奇辅艳均。&&&&&
19、四川开江县长田乡孙家滩(中州原派分支)
(汉字派入川,为63世,前用中州原派的25字)
汉朝虎联君,成兴为友德,茂学庆捷言。&&&&&
20、湖南武冈等地宗麻公支70字派(36-85世)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采 禹 宗 望 尊 方 仁 欲 令 存 祥 文 均 育 国 隽 赋 迥 超 伦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允 命 开 前 绪 威 廉 裕 后 昆 振 绳 承 世 德 运 会 际 明 良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冠 盖 辉 南 楚 勋 猷 重豫章&&
&&&&&21、江西泰和大屋场,迁四川荣县三英公支(分居四川自贡、富顺、崇州、成都等地)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安 叔 士 廷 公 天 宗 嘉 起 延 鼎 祚 定 立 升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必 世 学 期 承 一 同 昌 祖 德 懋 章 允 能 徵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恒 需 履 泰 景 贤 仁
正兆兴&&&&&
&&&&&22、贵州黔西县谷里区龙锦贵支字派
芝德世文芳,光明振家邦,肇启发祥瑞,天朝永其昌。
贵生书学海,洪仁显兴扬,玉沛泽中华,先志定国章。&&&&&
23、宗旺公系字派(贵州芷江县和湖南湘西)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宗 鳞 存 添 日 月 高 胜 步 隆 俸 春 秀 兴 尚 汉 其 伏 彦 均
景 部 发 应 友 朝 定 秀 大 倧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才 全 显 泰 运 国 家 庆 安 康 荣 华 昌 万 世 麟 瑞 兆 祯 祥
宜向九&&&&&
&&&&&24、湖南绥宁东山入川重庆大足古龙乡
仕大必有如,志昭先德运,会际明良冠,盖辉南楚熏,
猷重豫章敦,亲端化本合。序饬奕常继,述惟贤孝家。&&&&&
25、湖广省柳州府兴宁县(今广东省兴宁县)沉水乡迁重庆大足万古支)
善 朝 德 应 福, 思 时 兴 荣 显。 清 高
彦富贵,&&&&&
文(本 )章(圣)光(贤) 耀 先, 孝 悌 承 忠 信 ,世 久
定国昌。&&&&&&&
&&&&&26、湖南永州府祁阳县和平乡迁重庆大足县雍溪支
成明国尚正,仕其怀先德。思能寿吉昌,忠厚贻谋远。慈孝家庆长,振声腾孟彩,永世发书香。&&&&&
27、重庆大足县中敖镇三桥村龙氏琮派
(与湖南会同县岩壁同宗)
禹宗金兴钧,云松舜荣训,颜定便远志,汉朝伏彦均。
才潜显泰运,升平耀治安。荣华昌百代,灵瑞兆祯祥。&&&&&
28、重庆大足县中敖镇新店村、东林村
再仁禹全道,文宗熙景颜,世瑞代光昌,乾朝腾兴凤,献书显志凌。&&&&
29、贵州江口县民和乡龙家湾
正胜国仕高,站正朝庭兴,文光昌学秀,景伦宪生平。&&&&&
30、贵州铜仁市滑石乡豹子营
大运天开世永昌,光忠志盛尚文章,家修亭献君恩重,德正声明记受长。&&&&&
31、贵州松桃县大兴镇
正秀仕天国,应启世文芳。&&&&&
32、湖南凤凰县大田乡三拱桥
正国天兴胜,官清民自安。&&&&&
33、湖南凤凰县都里乡
世代启秀,明通国正。&&&&&
34、贵州印江县凯塘乡贵江村
仕(单)德金启茂显,承廷志应思,先泽仕守忠,正永光家国。&&&&&
35、贵州印江县中坝乡
才活登天起文宏,仁义礼智信修崇。永言孝思存厚道,毓贤立学赞朝中。&&&&&
36、贵州岑巩县注溪乡
再正朝光应,龙如承昌盛。大学之道,四海名扬。&&&&&
37、四川乐至县保安乡五村龙家沟
(康熙40年从湖南靖州大由一里麦沙坪徙川)
甫院均道怀,宝天文人秀,再政通光明。&&&&&
38、四川屏山县鸭池琮派
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江登云。
&&&&&39、湖南麻阳、四川屏山、四川犍为大兴琮派
①荣甫、贵甫公系字派:
长廷祖宗宏绪,大启世代人文,钟毓贤良俊秀,上兆景星庆云。
②贤甫公字派:
正有邦家嗣绪,永承先志斯文,兴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江登云。
40、湖南沅州麻阳县孝感乡曹家坪龙氏琮派
德明文成春光,长廷祖宗安绪,大启世代人文,
钟毓贤良俊秀,见之自章起世,大运天开永昌。&&&&&
41、湖南麻阳县石龙溪龙氏琮派
时应文田逢廷,正有邦家祠绪,永承先志斯文,新朝培元作秀,多世步漠登云。&&&&&
42、湖南麻阳县东门龙氏琮派
仲永廷朝邦时,大云昌首正文,祖宗传立统绪,
万垂古代之父,维汝金玉发秀,君恩志可凌云。&&&&&
43、江西宁冈龙氏琮派(41世~69世)
四应月亨中伯,性贤定平节祥明,仁信义千金,耕读文章,笃志励行,富民兴帮。&&&&&
44、江西宁冈龙市镇骆家坪龙氏琮派
①本为秉礼,进廷选朝。
②国正添心顺,官清民自安。
③伯高敦厚垂芳远,庆衍南乡贺治平。&&&&&
45、四川安岳县元坝镇腊耳沟龙家高嘴、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龙家冲龙氏琮派
在正通光,胜德永昌,道元秀一,万世明芳。
肇昆启先绪,慧贤宏福生。武略文才俊,黎庶显朝廷。
仁义礼智信,忠贞友廉兴。大同安社稷,丹书照乾坤。&&&&&
46、四川安岳县护龙镇木厂沟龙家湾龙氏琮派
(约于康熙四十五、六年从湖南绥定府入川,落业于潼南县东北桥月山寺,后裔迁安岳县护龙镇木厂沟)
入川后字派只九个字:
启通光盛明,登玉兴正。
合族后字派:
建(表翁)代琨,保廷文武秀,再正通光明。&&&&&
47、四川安岳县双龙街乡文库村二社龙家嘴龙氏琮派
(于康熙46年左右从湖南麻阳县盈美乡大禾田迁蜀,落业于顶新乡龙家嘴。)
入川后有字派十个字:
朝太廷胜万年志,来兴光。
合族后字派:
琨,保廷文武秀,再正通光明。&&&&&
48、四川安岳县白塔寺乡铜鼓村王家场龙氏琮派
升其仓世朝天子,幸道通光永远兴。洪福登一文章贵,孝悌忠信义为尊。&&&&&
49、江西吉安府永新县龙氏琮派
廷国正文云生龙,上启秀发登科榜。&&&&&
50、湖南会同岩壁宗廷公一支新字派
大章思克孝,承吉庆长安,成清逢景日,贻世永敦翔。&&&&&
51、湖南会同木臻桥宗廷公一支新字派
才潜显泰顺,振绳承先德,冠盖辉南楚,勋猷重豫章,运会际明良,兴仁端化本。&&&&&
52、湖南常德市桃源县宗朝公一支新字派
祖富荣贵子,家兴住汉阳,再应存儒德,杰英立纲常,文武安邦国,世代永远芳。&&&&&
53、湖南湘潭、湘乡,贵州黔东地区翁漠公宗支
宏荫昭先德自芳,光前裕后绍明良,尧逢舜佐添庭佑,嗣传辉祖世其昌。&&&&&
54、湖南邵阳县琮派
宏荫昭先学自芳,显祖荣宗兆明良,尧逢舜仕都俞士,嗣绍修武代其昌。&&&&&
55、湖南沅江芷江大龙宗旺公支
作之宜向久,必世萃文光,家国多元士,以承自永昌。&&&&&
56、贵州黔东地区翁霖公派
学金迈光昌永,汉贤成作战襄。&&&&&
57、湖南城步县清溪乡十里树村
庆肖振风文承先,国正迈怀宪章全,祖德宗功流传远,长江万派总同源。&&&&&
58、四川安岳岳源龙氏琮派
(于雍正3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开善乡隆庆里沙田坝平冲桥入川,落业于简阳县禾丰场连三湾普教寺,后裔迁安岳)
本支江西、湖南原派十字派:
仕/利林德忠启,先上仁秀映。
入川后现行字派:
天一文明正,百/万世大吉昌,诗书安国泰,富贵永发祥。&&&&&
59、贵州岑巩县大有乡龙氏琮派
胜主见表翁,朝廷文武多,再正通光明,信念纵道怀。&&&&&
60、宗旺公又一支字派
朝廷文武秀,政令建昭明,承先开泰运,遗次振家声。&&&&&
61、四川琮派100字(部分)
振绳培世德,绍述值明良,品以笃亲立,宗惟合予光,
兴慈匀祖惠,尚义兆适章,天赐中和秀,第呈孝友祥。
心安居自泰,志正履恒康,本富全支茂,源深沛泽长。&&&&&
62、湖南绥宁上里乡运祯公支
汉奇辅彦均,忠子信道怀,文武宝鼎秀,
再正通光明,风林建表翁,元定便远志。&&&&&
63、湖北麻城孝感乡轮祯轮祥公支
习乾治名荣,来玉朝纲廷,光昌邦泽远,世祖肇文明。
家声宏犹祚,永兴定国正,道德承继广,敦厚庆繁祥。&&&&&
64、宗麻公系锦屏邦邨汉霄公下旧派
文正天朝,盛德光昭,耀先承祖,厉起贤豪。
四体堂新派从“先”字下起新派即:
守家敦厚泽,懋国树纪常,孝忠荣景远,赐福万世昌。&&&&&
三、瑊派字派(暂未收录)
四、瑀派字派(暂未收录)
五、琳派字派
1、湖南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琳派合族字派
(迁重庆大足、永川、荣昌,四川安岳、合江等地)
①老字派:祖泽裔芳远,甲第书生香,瑞献荣华庆,绍声古道彰。
②新字派:定宪安中华,齐家丕达显,慎廉世德延,绍承名宗演。
老字派“甲”与新字派“定”均为72世,有的用老字派,有的用新字派。&&&&&
2、江西永新迁麻冲琳派风吉公支(57-81世)
上大人孔夫,文字锺懿庆,纯熙裕福谋,求忠多孝,子敦厚懋光猷。&&&&&
3、江西宁冈琳派同治年间拟40字(67-81世)
祖泽裔芳远,甲地旧生香,瑞献荣华庆。&&&&&
4、江西永新莲塘琳派万十三郎支(67-76世)
祖泽裔芳远,甲地书生香&&&&&
5、湖南芷江琳派福禄公支(65-79世)
成灵克齐凤,德维馨益香,瑞书周孔室&&&&&
6、广东粤中龙,堂号叫遗安堂,遗安堂字派:
天潢演派,裔显清时,云乃叶瑞,丕振伦彝,
蒸熙济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誉光维,
宪昭雍穆,克绍崇箕,元徽鼎辅,孔锡乔孳.&&&&&
六、武陵龙氏其它字派
1、四川乐至县良安镇
(赵字派为江西吉安庐县圳上入湖南新宁县黄龙村,世字派于康熙36年入川)
赵文中一人,国大世腾荣,士应绍启本,德圣天恩行,明道光后永,贤良定安镇。&&&&&
2、四川岳池县朝阳村
(登字派于康熙年间从湖南武陵县入川)
登正一二三,仕国理朝纲,宗志沛德远,荣华宝贵昌。&&&&&
3、四川富顺县彭庙镇团坝村袁家湾王林
(添字派于雍正年间从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一都入川)
绍翔振应添,朝登大光明,万世雨云吉,兴从清太良,学成自重德,富贵永文章。&&&&&
4、四川富顺县瓦市互助镇
仁义礼智信,锡祠树亨家,万寿连芳甲,庭修绍国华。&&&&&
5、贵州毕节
启镇在云腾,廷士连文元,万支同一本,先后德维馨。&&&&&
6、贵州毕节小坝壕沟
继先大应起,世腾元徙珍。尚发朝廷盛,明荣兴占春。
安思文泽亮,鸿孝开永英。仁义礼智信,魁克绍云卿。&&&&&
7、贵州毕节大地沟
昌应观祖之,辉治兴启益,代又王唯齐,后发常俊集。&&&&&
8、四川安岳县永清五大队
诗勇正生成,朝定量德自方。显可明珠照,家宗富吉昌,时和洲有诗。&&&&&
9、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
定朝宇德景昌永以言,國正天心順,宏開學士林。詩書崇大道,義禮肇文明。&&&&
10、重庆南川县吴家坝干井塆后迁高岩
渊应朝在国,云学绍文光。先崇正大体,呈祥启后昌。&&&&&&&&
11、湖北宜都龙氏辈分序:
先德宪芳显,扬明盛世昌,宏文开圣化,厚道兆家祥,
祖公千年再,忠兴万载香,礼法传远代,善心助贤良,
福财前造定,廉科永终长。&&&&&&&&
12、重庆开县中兴场
海滕登文正,绍啟永仕通,显代廷光远,恩泽挥耀锋,锦程清礼义,荣华志立宗。
光字派以后为族长90年所续。康熙年间由湖广清州填入四川的。
&&&&&13、江苏连云港赣榆县
初蔩燾(dao)建立崇端意(立字下面加二个口)一守谷正大(sheng)
堂瀼(或澄)光夫以公定英(或仕)秉(或道)雲天仁世應
龍氏譜續派:
德國賢良,方直齊昌,孝友為政,文武经邦,家修廷獻,
業盛名彰,永錫爾極,長發其祥,子孫千億,蘭桂重香。
祖先龙世玘从江西南昌迁江苏赣榆.江西一世祖龙梅初,系湖南湘潭迁入江西。&&&&&
14、四川安岳龙台镇花沟、吞口房子
(康熙3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中心大庙入川,入川前无世系记载)
习乾治名荣,来玉朝纲廷,光昌邦泽远,世祖肇文明。
家声宏犹祚,永兴定国正,道德承继广,敦厚庆繁祥。&&&&&
15、四川合江县佛荫镇大田湾
(应字派清初从湖北麻城孝感乡德感坝乐家湾入川,现裔发合江县、泸县、叙永、贵州赤水、习水、台北等地)
应天现登玉,木定阳廷继,光大启昌明,孝友为家政。
&&&&&16、重庆合川、四川岳池龙氏
合岳龙氏祖谱,字派是;
德艇启仲尚,才秉禹潜道。文宗希景颜,
大朝开美运,军胜云天光,心正万世昌&&&&&
17、贵州省,思南县人,属武陵堂,字辈为:
才泉登天起,文宏秀在先,仁义礼智信,立学站朝中。&&&&&
18、安徽之英山
春甲国贤良,鸿儒正学昌,传家宗有、道盛世庆多方。&&&&&
19、四川南充龙氏
在正通光昌 胜秀应天长 兴家维有道 永世显其良
一本崇云启虞廷照文邦尔嗣承先绪福寿定朝康&&&&&
20、重庆市江北县龙氏字派
该支自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蜀(今湖北省麻城市歧亭古镇)
一世祖先龙尚元,二世祖龙世觉 三世祖龙德修
老字派:尚凤腾世修 国文应朝廷 天锡成大用 永远耀光宗
新字派:玉生洪顺友
行正治元明安邦定祖德万代发吉祥&&&&&
21、广西融水县水东江下龙尾龙氏
渊源荆楚,裔凿武陵.该支祖籍湖南直属靖卅东门外大巷口徐积里同仁户、运字丁人讳子登公也.因明万历十三年兵燹,偕二子龙道、龙达举室徏桂林、柳卅,在柳江河打鱼为生。后至融县(今融水县)水东江下龙尾安居落业。
字派诗:时意显云鳞 泽延光大德 明耀灿天文 锡福蕃昌运 嘉
武陵遗风祖训家规&&
  家规家训是吾祖宗留给教育后代子孙如何作人正已的为人准则。古贤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以道德偷为标准,当今社会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属于此范畴。我龙氏历代裔嗣遵循祖训“以耕读为本礼义传家以德喻事”,宏扬了传颂千古的武陵世风。
  1.祖训遗风(总则)
  敦厚周慎,孝悌忠贞,清廉玉洁,礼义善忍,
  口无择言,勤读精耕,酒色财气,切莫妄行,
  谦约节俭,开拓创新,德铸后嗣,承传文明。
  2.无隐公家训录
  ……为吾族者,父勉其子,兄勉其弟,族之人交互劝勉。为敦厚而不刻薄;为周慎而不疏卤;为口无择言而不躁妄;为谦约而不为放肆;为节俭而不为奢纵;为廉公有威而不为贪欲阴柔。
  3.仁夫龙氏家规
  修谱而明伦,伦明而家齐,家齐而规设,则亲亲之道笃矣。我龙氏子孙蕃衍,皆由先世积德以致之欤。古今所论,先德不彰为不孝,谱系不谨为不肖。书云:为子尽孝,为弟尽恭,愈勤稼穑,贤谨诗书。序尊卑,信朋友,重婚姻,慎丧祭,抚族孤,怜宗贫,樽节用,却纷华,喜庆忧。吊无违礼法,嘉言善行,能尽枚举,儿孙所当深省。切思承传之甚,难系牒之易。泯举建嗣,吾宗恪遵旧规,褕祀蒸尝,以适婚姻丧祭,有主子孙,敢有不最者乎?敢有辱其先者乎?倘不忘其初,庶几无忝尔所生哉。
  4.四川乐至良安镇龙氏家训(录自龙氏家族联修谱 四川安岳石羊)
& 凡我叔侄兄弟,静听传家格言:夫子忠孝当本,尧爵孝弟为先。
 祖宗耕谈垂训,父老世世相传。须知守成不易,当思创业维艰。
 自古诗书最高,从来民食为天。莫学嬉流浪子,当初易勤圣贤。
 力农务要勤俭,业儒切莫虚延。勤耕自足衣食,考谈科第蝉联。
 居家亦须忍耐,孝友和顺为贤。外事还要正直,慎勿昧已欺天。
 父辈能存天理,子孙世代绵绵。凡我叔侄兄弟,各宜诵谈斯篇。
  5.重庆大足中敖镇新店子龙氏家规十条
  孝养父母;教训子孙;分别尊卑;毋作非为;
  清明祭扫;禁止争讼;照管孤幼;禁大小欺凌;
  庆吊往来;整固户刚。
武陵龙氏显仕实录
(元泰定元年甲子,将仕郎、陕西儒学副提举,宗孙仁夫观复实录)
龙氏传自纳言,因官以赐姓,胙土以命氏。南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戍,十四世承务郎讳文卿所述,宋元丰(神宗年号)间,致仕宣义郎讳思字无隐谱规开著。
  东汉讳述字伯高,京兆人,生本汉元寿(哀帝改号)时,读书乐道,建武(光武改号)初,为山都长。三辅录载,马援戒兄子书,称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帝见书,所以拜为零陵太守,盖在建武二十五年己酉。自秦官於楚,在郡四稔,甚有治效,卒葬城北司马塘侧。述父先仕,原籍京兆,配妣唐氏生四子,长伯高,次伯湘家辰州,三伯海家靖州,四伯澺无足征。述配罗氏生诏明,嗣后名宦子孙,因家祀地,后有迁武陵(湖南常德府)者,或仕或隐,六百余年,仁义之泽,蔓延天下。
  李唐天授间二十四世孙,讳暹字敬朝行三十三,中解元。玄宗开元二年甲寅中甲第任道州学正娶赵氏殁葬道州。子孙家道州。生子讳霓字民望,行七,唐代宗广德二年甲辰乡举任庐陵主簿。子讳谅行十九,德宗兴元间,中武科,贞元三年丁卯,任行军总制,慈威兼济,能绳祖武。生子二,长熙,次照,熙字文达,行三十八,仕承务郎,煦字文彬,行八十九,入贡元,后无传。熙子三,长甲,次戊,三庚。庚字西仲,仁迪功郎,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自楚道 州仕吴,任庐陵吉水丞。懿宗咸通十一年庚寅宠勋党徒塞道,不得出游,四郊盗起,王仙芝黄巢下第十一人,踵迹乱政,至僖宗乾符元年甲午,遂休官,道梗弗克归楚,父子孙曾四世,自吉水避寇永新,因家邑之顾家村莲花塘,殁葬罗浮山。盖祖屡迁者如此,故太史公自序重黎之后,老泉苏眉山。出于高阳氏犹绕之有宗,会之有无,虽百世不易也,其可知者永新谱,断出西仲府君由道州任吉水丞。西仲子怀字元德,隐居不仕,子楚字材卿,谱称硕德儒生,不慕荣利,惟知以诗书教子,广积阴骘而已。子二,长况,次侃。况字景荀,僖宗光启四年举人,昭宗龙纪元年已酉,任大理寺十五评事,显於朝,继祖父志,广积阴骘,公殁遇仙师,葬盐堆岭震山庚向,其山有有石出盐,为官府禁葬,后不出盐记云:富荫八千口,分居二百家。虽天祐四年,唐祚已殄,而吴淮南三国四镇,不改唐家年号,盖天祐四年丙寅葬也。五代而后,子孙号为盐堆龙氏。况公生五子长钦、次琮、三瑊、四瑀、五琳。侃字景陶行二十一,无传,况以长子钦继之居瓯田。
钦字亮工,昭宗光化间中三史科,任四门博士,三品,天祐三年,授光禄寺少卿大夫,是时(丁卯)唐亡,世更,休官投闲。钦曾孙四,长万,次宽,三发,四曜。万居上院黄陂,宽居下院楼前,发居中院大社斜陂,曜天祐间,任茶陵令,因家茶陵褒书之东山。曜下孙通方,字碧崖行九,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授大理寺评事,太宗淳化元年庚寅徙湘潭榜塘。子贞,字元复。贞子二,长体乾,次象乾。体乾字用九,子二,长福瑞次福暄。福瑞任广东提举,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迁湘乡城南太和坊。瑞子濬哲字文明,生子二,长跸,次彪。跸字孟寰,宋孝宗乾道四年戊子,中亚魁,生一子起渊,字昆吾升台州教授。子二,长骥,次骏。骥字天闲,中光宗绍熙三年壬子举。子二,长光烈,次光祖,均补邑庠。光烈子定字建川,理宗嘉熙二年辛卯解元,任攸县学正。子五,长国宝,次国珍,三国珖,四五未祥。国宝字楚玉,宋度宗咸淳,随都统汪立信征战屡立战功,擢苏州知事,勤劳王事,泣陈民困,元锐师薄城守御月余,元兵入,公率将士十余人巷战,遇民居烧毁,街道充塞,公以头触柱石赴火而死,其勇略节烈,视死如归,虽当时无恤典,而气壮山河,堪与孟汜司马梦求并垂不朽。国宝子讳囦字水若,中度宗咸淳六年庚午举,授福州理刑,辨释疑狱,囹圄鞠为茂草,人皆以于公称之。子二,长时霖,次时霶。霖字润苍,元文宗至顺时,任广东行省左丞。子元德,字长仁,元顺帝至正四年甲申贡,授汾州学正,气宇宽宏,博学才贯,卒于任。时霶官泉州知府。骏字上选,补邑庠,为文精醇灏瀚,而字书尤兢尚一时。彪(福瑞公次孙)字东野中宋孝宗淳熙元年甲午举。福暄官内阁中书,迁湘乡。象乾字易斋,归籍永新。自通方而下,散布天下,半州之谣,遍乎寰区,今派衣冠之盛,时人又尚城南龙氏矣。
钦公曾孙发下宣仲翁,自中院大社斜陂,徙黄淇至七世孙讳起字应时。黄淇派赠宣义郎讳嘉会字应辰,号颐斋,清才奥学,以春秋蜚声场屋,有同拟作首选,揭榜,有同以他卷代焉,士论惜之,然与且斋左誉清安段公武昌经麟业,皆滚滚显仕,颐斋蹇泊如此。公八世孙滂,字泽民,以词赋驰声帝都,宋哲宗元右八年癸酉,中马涓榜第四名,帝命儒臣,诣舍讲书无逸称旨,赐金帛授承直郎,终瑞州法曹。瑜子美,生孝宗乾道乙酉六月二十二日,淳熙十五年戊申武举,光宗绍元年庚戌,敕封武陵助应将军,没为明神。大中,字圣汉,高宗绍兴十年庚申乡举未仕。
楼下派讳漪字淑清,宋宁宗嘉定十下年已卯乡举,庚辰中礼经魁,举诣太常寺,授丞,东山赠诗,东山杨长孺,封文渊阁学士,结段有曰:知君腹载邺侯轴,见君气象温如玉,本朝刘董二相公,要得衣钵人中龙,义山提取作笔格,活水卷将供砚滴,不知山水肯许麽,山水笑道须还他。漪取礼毋不敬一语,以敬名斋。
大社陂派讳升之字子崇,号舆山,宋宁宗庆元六年庚申,举恩科湖州监仓,福州帅干,理宗绍定三年庚寅,中淅漕赋魁,进帝学中兴政要一书,升通直郎,史馆校勘,终京,姚公稀德状其行,赵公舆权,取天语谥忠勤先生,郡守李公义山,援陆象山为祠立石。舆山之祖世英,硕德隐士,居乡为善,不求人知。父舜举刻苦读书,举而未第,事母尤孝,升之奉亲,哀慕不衰。讳仕端字少章,十五世应辰侄,进帝学,建储事监二书,升由恩例,授迪功郎,号梅曜先生。
黄淇派宣义郎起,子二,讳籍名琚,字真卿,两卿乡漕不第,游东西山赵南唐之门,陈恺可斋帅九江,尤礼聘,遂建永新城,至今民赖为保障。戊戌奏名,从仕县尉。次琥,字早孤,事母尤孝,称学士,通经赋,宋宁宗嘉定六年癸酉,以易计偕,执经从游,皆功名显仕,育芝兰集直解,任宣义郎,授封赠於起。子二,长季,次渊。季字宾老,嘉定十六年癸未中举。渊字伯海,克绍前烈。倦游场屋,理宗嘉熙四年庚子,恩封迪功郎,补王官检校致仕。曾孙二,长格,次洪甫。格字去非,理宗端平二年乙未以易中魁,五试礼部屡中,公选戊戌还京,未及家而逝。闻者哀悼,江古心(名万里)匾其读书所,为异轩,宋约山为之记,萧泰山铭其墓,欧阳异斋状其行。洪甫字汶源,孝宗淳熙十六年已酉乡举,理宗宝祐二年甲寅登第,中王龙泽榜第五名,又中铨魁,任湘乡县尉。宣义郎玄孙讳公异,度宗咸淳江西帅奏,辟承信郎,隆兴府任节干,再授广东肇庆府南恩府府判,改登仕郎,广东录事致事,五世荣禄,郡邑罕匹。襄,字梦表,又字子嘉,号介唐,宁宗嘉定三年庚午,陈御史知点作记,后为学师史馆校正。
颐斋孙二,讳定,又名远,字本一,宝祐三年乙卯,中江西漕贡。讳鼎,黄字晋杰,中宋度宗咸淳丁卯魁。舆山子讳孔元,字师川,中宝祐三年乙卯乡举,群迈,好古博雅,为义理学,诚斋先生杨万里宝谟阁学士,匾其斋曰,学礼题诗,首篇歌曰:圣门有路平如掌,非如禅子空虚样,礼家三百仪三千,寒可裘兮饥可饷,零陵太守龙伯高,千载有孙真凤毛,高斋虚窗照江涛,诸郎永日弦诵锵,何日偷摘坛下杏,阿鲤低身过渠行,君从何所得遗珠,二子中有万卷书,更烦诸郎照石渠,云璈之句焕然盎。翁为学老成,有讳源,字大节,中淳祐九年己酉乡举,寺丞。漪子敬翁,字主一,克绍前烈,中理宗景定五年甲子礼经魁,授太常寺丞,当代诸士尤多敬仰。梅曜(士端之号),子二,文,伟,文字贯通,中理宗景定二年辛酉春秋贡魁,授迪功郎,衡阳尉,迁升修职郎,安仁宰,升从仁郎,桂东令,佥湖南宪司,领石鼓山长班,改宣教郎,宜章知县,升潭州通判,转朝奏郎,湖南北帅府机宜。拜伟字揆道,中宝祐六年戊午乡举(兄科后,弟科前)未仕而逝,太学进士青田赵文状其行。自修字履顺(士端之孙邦伟之子,即十万也)产富粟陈,开义学,延师训族子孙,贮粟赈济民困,是岁为常,乡之义士也,予为雨花亭记。兴仁,字成大,履顺十万之子也,晶明融彻,请为书南记。同仁,字子元(邦伟孙),曾录祖伯贯斋揆斋二翁,宋时宝祐三场题名录,於兵燹之后,可谓用勤矣,其中阙疑,恐传录失其真,予为跋焉,基舜甫李氏,志行段氏,以妇道封孺人。今派黄淇之盛,则时人又兢尚黄淇龙氏矣。
况公二子琮,赠司理徒,子二,长经,次纟享&。经由进士任司徒,历官至户部尚书,经子讳试,任判官,试子讳舜臣,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任辰州司理,迁秋官都漕,授赠司理徒,家泰和甘竹。
纟享子诚,诚子舜举,登宋仁宗天圣五年丁卯王尧臣榜进士第,任观察推官,子孙居顾村之山田,派下为仕者,二十三人,生五子,有素,字仕良,中高宗绍兴十二年壬戍乡举未仕。子梦德,中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一科,任丰阳县令,以后不能详考。
况公三子瑊,任四川兵司马都监,官至相府中书,子孙家四川,后有日,宋时任四川潼川州判。高,任山西大同直隶汾州令,子孙居潼川州之汾州,后不能详考。
况公四子瑀,廪乡举,隐德不仕,后有琰,字太初,素以诗名,谒王荆公,郭功父令赋沙诗,即答曰: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功父奇之,由是知名东南,后登哲宗元祐丁卯举。时蜚,中高宗绍兴二十年庚午举。讳表臣,中宁宗庆元乙卯乡举,任官远尉,元初,授登仕郎。讳恭德,字淑南,任东南制问候语可,续中理宗景定二年辛酉兄弟同乡举,后散处四方,不能考。
况公五子琳,南唐进士,任吉州仕曹。子二,长纬、次绶。纬字文伯,南唐授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承德,改庐陵令,子孙家庐陵敖城。绶字方伯,以文章显,南唐进士,官至太守,迁都漕,子孙家永新。绶子讳震,字志远,号隐儒,硕德隐士。子二,长咸,次箴,咸字梦锡,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中一科,将升作监簿衡阳尉,仁宗天圣三年乙丑,改璩州丽水官主簿,权狱事,活数千人,辛未升桂阳令,景祐四年丁丑改承务郎,太子中书令,赐致仕。咸子二,长缨,次纶,缨中明道二年癸酉乡举。纶字雹亨,中明道二年癸酉乡举,不仕。箴字振荫,宝元三年己卯举,於庆历三年癸未入太学,皇祐四年壬辰,荫国子监簿中书。子二,长经,次绂,经字元吉,同三礼出身,任南唐推官,改承务郎,六品服致仕。
咸下有思字无隐,与王荆公,龚申府游好学,宋神宗熙宁三年庚午,升太学生弘文馆,任宣义郎,赐绯银鱼袋致仕,东坡曰:龙君笔势元自超,然虽老拙何以加。时新法始行,思贻书力言不便,忤王安石意,以建昌户漕承务郎,后改宣义郎,致仕,修谱建祠,祀伯高公为一世祖实由此始。裔孙淼,字思德,理宗嘉熙元年丁酉,进春秋三传评事,补授登仕郎。教职十年间,帝召见,特换迪功郎,临川军新涂县尉。宝祐三年乙卯,特授儒林郎,从京。思孙鑫,字介夫,登甲戌第,任德安尉。今派裔孙崇,字贵之,字高,幼有异南,过人,著有勤学之训。箴下有仪,中哲宗元符二年己卯乡举,居州南袍陂。仪字瑞卿,笃性行实,自南袍陂头,从云山湖山,子孙蕃衍,富贵可新一派耳目,特登科邵州文学,任韦宁尉,咏任修职郎。梦德,任丰阳簿,徽,字美宗,中哲宗元祐乡举。
仁夫本派九世祖纶,字元亨,子二,讳济讳滚,滚子授承务郎,闲游水东上井龙氏,济了芳泽,忠厚硕德,任德安鄱阳尉,子二讳绮,绂。绮孙二,泊,溥。溥字德敷,中政和三舍法入学,高宗建炎二年戊申,中李易榜登第,任道州江革县簿,次任庆远尉,军节推,升赣州会昌令,时尉兵作乱,溥执寇首以徇,台嘉其应变,有诗词,号拙翁集。绂孙三,节,祀礼,桂,节子云泽翁,谦退贤厚,子申夫,居登南丰,无绍前志,重修种德堂,命子光,至京师,谒予为记。礼子
纟享&游子评,居梅驿里。桂子庄,庄子澄源,居龙田,任会昌令,源子清,清子叔兴,居邑之上乡。
太祖绶,善继述。子二,讳玭,讳玙。玭任仍安鄱阳令。高祖玙,字少卿,徽宗崇宁元年壬午中科,善楷书,任太子中书舍人,时人云,璸玙 太子中书舍人。曾祖京,字子修,钦宗靖康元年丙午中举,任秋官,自鄱阳徙邑之县背,令云州背巷子。生子二,诗、皓。诗字闲野,号逍遥,公天资警敏,恂恂卿士。皓,字正卿,号清簿,何也曩为椽长,谙治大体,处事极公,物来则未尝苟求,物去则湛然以虚,时有主簿名清,为人最廉,故人朋旧称曰若清主簿,咸号清簿。子二,明可字观泰,明甫字观升,明可子处安号桂翁,明甫子处和,号佑翁。父子兄弟,不事华靡,嘉宾款门,则洁觞崇豆,引满浩歌,沥然出入间,当世名士,咸器重之。桂翁子震亨,清醇道义,子四,曰道,曰逊,曰泰,皆以夫名表。震亨自冠馆外翁欧阳氏,以母阳氏,得五都产业,至元朝甲午,自县背徙太平市田。佑翁子二,震忠震方,幼继阳氏。震忠子远夫,次焕夫,生仍安州背,诸子侄好学,善箕裘,五世不慕荣利,退然儒生。
祖皓,字闲省,敦崇诗书,忠厚温文,子书,字文卿。先君幼孤,兄正卿,抚育若己出,长而事兄犹父,里闾称善,中理宗宝庆三年丁亥举。文卿年二十四,绍定六年癸巳以词赋魁八邑,任宜春令,淳祐二年壬寅,升辟光州录参大夫,淳祐六年丙午,再辟光禄政大夫,监上西狱祠,理宗景定间,老疾致仕,寿七十四终。度宗咸淳十年甲戌。
晚生予名仁夫,字观复,号麟洲,颇绍前来,长习易,宋末科废,大元混一海宇,从师泰和,时程钜夫,奉诏求贤,泰和荐予归朝,三试首选翰林观政,宋相归元,以琵琶诗显,出任江淮湖广双溪崇阳山长,元武宗至大四年辛亥,升广东梧州教授,擢举陕西,甲寅(仁宗延祐元年)开科湖淅河省三聘主考。老幸有子,名奇,字异之,进士,未仕而殁,纪名应卿。三世单传,今幸有孙二,珊、玻,长入太学,亦祖宗德泽年及,承祭祀,暂家黄州。应,字继夫,乡举,父为犹子,习父切字音予,副举馆,游义山,因家白沙。叔祖,衮子君章,七举不第,归隐东山,著江南野史二十卷。子赞,赞子仲诚,诚子三,长子沂,次子冲,三子从,从子同可,子冲子夭。子沂子三,长荣甫字邦俊,次益甫字德成,三林甫字玠居东溪台,号龙川读书台。林甫绍立朱氏(名台上朱氏矣)。以予之外,弗崇文献,后裔隐显讵可涯乎。吾取老泉之法,於本派下,持加详著者也,时庶有所考。予狂驰未息,白首还乡。诸孙不慎,谱失东邻,复得之,前后断烂,以其所知,概其所不知,常带回陕西,叙明谱录,附於卷末,今所录者,各派衣冠显仕,源流根柢,该载宗枝,有今昔之感,自大小宗废,海田变迁,世家大族,谱集散亡,或零苔碑,茺芜山水间,湮没无闻者,十有千百,而吾祖由学正公(即敬朝公)二评事之后,世将七百年,凡二十四世,子孙蕃衍至今,由先世积德以致是欤,古之所论,先德不彰为不孝,谱系不谨为不肖,若赞族而论,族之贵为仕者,文由太学,武及勤王,上而公卿,下则牧守,言其节,则李氏段氏以妇道闻,敕封孺人,赐以命服;论其富,在黄淇顺履,产致十万,田连数郡,贯朽粟陈;言其孝友,先君幼孤,兄育若已出,兄没葬哀,三年不御酒内,语其兄,辄为流涕,蜀宪左慕有诗云:“挽回旧日纷争俗,请看新迁孝弟家”之句。族有事亲敬长,嘉言善行,难以枚举。宗族儿孙,所当深省,切省承传之甚难,系牒之易泯,举族建祠,吾宗恪遵旧规,禴祀丞尝,以时冠婚丧祭有主,子孙敢有不勖者乎,敢有辱其先者乎。倘不忘其初,庶几无忝尔所生,不然,岂吾龙氏之子淳。呜乎,我祖有灵,尚其相之哉。
首届中华龙氏文化研讨暨宗亲联谊代表会于日至14日在广东省东莞市龙泉国际大酒店召开,来自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山西、北京、湖北、广东和台、港、澳等地的3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宗旨是:敦亲睦族,和谐共荣,着力发展,强国利民。会议中心议题是维修伯高公墓。在大会上分别成立了修缮伯高公陵墓募捐委员会、伯高公陵墓修缮工程委员会、华夏龙氏文化研究会和龙氏宗亲联谊代表理事会。
(新晃分序)
&一、姓氏源流&  
  龙(L&ng 龍)姓是一个古老多源异流的姓氏,其说法繁多:
  1.龙姓起源于“龙图腾”文化。远古时代,人们传说在溟海岛上有一种子有头有尾,有须有鳞,有四肢,能兴云作雨,能行空潜海,能耳听百里之声,目观千里之毫,且永岁不食的神异动物,远古大白皋氏时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物来崇拜,把龙作为本氏族的徽标。于是后人以龙氏为姓,《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白皋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2、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
  3、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  
   4、出自舜帝时的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后裔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在天水名望很高,故有“董父望出天水”之说。
  5、出自帝尧后裔御龙氏。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史记.夏本记》载有,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6.龙姓是以官得姓。炎帝时,开始以龙纪官,称龙师。洪荒初起,文物未开,太昊伏羲氏,德合而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龙马负图,爰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于人,而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始制嫁娶,而重人伦,正姓氏以为氏族。当是时,共工为上相,柏重为下祠,帝河伯于上,诸臣分理于下。命朱襄飞龙氏遗书契,吴英潜士龙氏造甲历,大庭居龙氏治屋庐,浑沌降龙氏驱民害,阴康士龙氏治田里,粟陆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命青龙氏为春官,赤龙氏任夏官,白龙氏任秋官,黑龙氏任冬官,黄龙氏任中官。以后他们的后裔便姓龙了。
  7、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8、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9、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 ① 据《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 ② 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
  综上所述,说明龙姓确实是一个古老而多源异流的姓氏。但在我龙氏家谱中,绝大多数都记载为“因官纳言,帝王赐姓”。
  二、迁徙分布&&&
  从龙姓的起源可知,龙姓最早的活动地区应在河南、山西一带,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龙姓人开始不断的向外迁徒,约在夏代,有一支龙氏向东迁移到今天山东省钜野县西南的龙涸集。春秋时期,在今天泰安市西南曾存在过一个叫龙邑的小诸侯国。汉代之前,龙姓人已开始迁入蜀中,之后由蜀中南迁至贵州。到了汉代,很多地方已经有龙姓人活动了,这一时期龙姓人主要活动在今天的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区。魏晋南北朝时,历史的变迁使龙氏家族吸纳入了许多新的支派,一些少数民族加入了龙姓大家庭,龙姓人的活动区域更加广泛。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龙姓为避战乱而大举南迁,南方龙姓人数有了急剧增长。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原籍福建莆田的龙海清奉命授封为琼州总镇,率兵数千入驻海南,他们在在文昌县会文镇冠南墟附近的下洋登陆,龙海清的后代便落籍文昌,龙海清成为龙姓进入海南的始祖。之后江西永新的一支龙姓迁至湖南茶陵东山。明洪武初年又从自东山迁至攸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原籍江西吉水县的龙秀三,带领兄弟迁到湖南。清朝康熙年间太湖洞庭山的龙又宏迁至松江。19世纪末期,许多龙姓人为寻找生计,乘船到南洋,分别驻足于新加坡、马来亚、印尼及菲律宾等地,新加坡的龙姓先祖南来后在寻找生计之馀,于1903年在狮城成立了一个“龙氏祠”,以便让来到南洋的老乡们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先并促进各龙姓者之间的感情和互助精神。“龙氏祠”后来发展为“琼崖龙氏公会”之后又发展为“新加坡龙氏公会”,从从龙姓第21世开始,新加坡龙姓的派序排列如下:武陵发其源,莆田仕籍登,官声著南粤,英杰垂继承。据此排序来看,新加坡龙姓很有可能是北宋时迁入海南的龙海清或其所率官兵中龙姓人的后裔。中国的龙氏,据《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载:并州太原郡二十七姓有龙氏,秦州天水郡二十姓有龙氏。《太平寰宇记》载:荆州武昌郡六姓有龙氏,秦州天水郡七姓有龙氏。因此,中国龙氏郡望有二,一为武陵郡,一为天水郡。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包括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东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常德市西)。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移至上卦(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
  三、历史名人&&&
  龙姓在家族在历史上出过很多杰出人物,龙氏历史上出过许多有作为的人物,如《孟子》中提到的龙子,《列子》中提到的龙叔,魏国大将龙贾,项羽的大将龙旦。东汉时的龙述曾任零陵太守。北宋有著名诗人龙太初。明朝的龙华民精通天文历法,万历年间与徐光启等人在北京同撰《新法算术》。清朝有著名传奇作家龙燮,他所著的《琼华梦》、《英蓉城》等,为时人所称颂;龙汝言曾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这些龙姓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子: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
且:秦末名将,官拜先锋,后封大司马。&&&
勉:生于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0年),祖藉河北钜鹿,汉时官于秦,子孙定居扶风京兆。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任程邑学长。&&
  龙& 述:字伯高,扶风京兆人,生西汉元寿(公元前1年)2月15日
,东汉时,初任山都长,建武(公元49年)为零陵太守,家武陵,龙氏因以武陵郡名。&&&
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开成(838年)举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庐陵吉水丞,时芝巢义举,道梗难归,父子孙曾避居永新莲塘,为永新肇基一世祖。&
况:字景荀,生咸通(860年),龙纪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评事。卒天佑13年(916年),葬盐堆岭,有诗云:“富贵千百世,居分亿万家,子孙流出外,永远有声华”。生5子,皆显贵。&&&&&
琰:字太初,北宋元符(1099年)举人,任安远尉。宋代诗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龙禹官:字相丞,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封为南昌节度使。又封为湖南安抚招讨使,平定楚苗之乱。病故营中,追封为南平侯,谥忠武,并赐“湖湘世家”称号。&&&&
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省)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
&& 龙近天:
字飞,生于(1135年),终于(1223年),南宋孝宗淳熙四年进士,初任福建莆田知县,后升南雄路剌史,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政绩彪炳,为世所颂.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亲领南雄珠玑巷九十七家居民迁徙粤中.&
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燮:清代著名戏剧家,望江(今属安徽省)人。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颇称于时。&&&&
  龙汝言:字锦珊,安徽桐城人。嘉庆年间中一甲一名(状元),历官修撰,继任内阁中书。著有《赐砚斋集》。&&
  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
  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
  龙汝元:字春舫(?-1859):清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均属北京市)人。行伍出身,曾从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历任游击、参将。咸丰八年(1858年)升大沽协副将,助僧格林沁加强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联军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战,他坚守北岸前炮台,手燃巨炮,重创敌舰,卒中炮阵亡。&&&
  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清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道光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籍开办团练。后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等。&&&&&&
  龙泽厚:清末广西临桂人,字积之,光绪优贡。以知县引见,在广州从康有为学,为万木草堂学长。曾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上海不缠足会、上海中国国会和自立军起义。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为参加《苏报》工作,被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曾主持旧金山《文兴报》。后为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编有《南海先生上书记》。&
  龙鸣剑:四川省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云:云南昭通人,原在军阀唐继尧部下任军长,后归附国民党,1949年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等职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相当于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西晋时移窒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时相当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一带等县地。&&&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武昌郡:公元221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晋时有今湖北省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县等市县地。
  2、堂号&  &
  世师堂、八德堂:
&&&&郡望为武陵郡的龙氏,称武陵世系。武陵世系以东汉零陵太守龙述为始祖。龙述,汉族。《资治通鉴》载:龙述,京兆人。因汉伏波将军马援称龙述“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说这是龙述的八德,汉光武帝称龙述“堪为世人师”。所以,武陵世系龙氏,堂号《世师堂》,又称,《八德堂》。
 来鹤堂:出自宋代龙镯的故事。龙镯,字琢成,宋太祖建隆年间由乡举授邠州太守,其政绩受州人拥戴。一日有群鹤飞下,自早至晚不去,州人绘来鹤图以感恩德。龙镯后人遂以"来鹤"为堂名。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
  遗安堂:&
广东粤中地区支派,包括广州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清远地区等,始祖龙近天。遗安堂来由:刘表向庞公曰;不享官禄,无以遗子孙,公曰;世人遗之以危,我独遗之以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