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运会多少年一次于多少年由法国教育家谁发起成立

奥运知识简介
奥运知识简介
10:09:46 
页面功能&&【
】【打印】【】
&&&&日,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的诞生。当时的成员国有法国、英国、希腊、瑞典、意大利、俄国(现在的俄罗斯)、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美国、阿根廷、匈牙利共12个国家。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时,总部设立在巴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避免遭受战火的洗
劫,加之瑞士是中立国家,国际奥委会总部于日从法国巴黎迁往素有“国际文化城”之称的瑞士洛桑。&&&&现代奥运会可分为“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残疾人奥运会”。习惯上将非冬季项目的奥运会称为“夏季奥运会”。它是国际奥委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冬季奥运会是从夏季奥运会中分支出来的,是在国际奥委会的领导下举办的世界性运动会。它与夏季奥运会的主要区别是只进行冰、雪项目的竞赛。&&&&伤残人奥运会是根据奥林匹克宗旨所创设的,由伤残者运动员按残疾的类别、程度、性别及年龄分组参加的奥运会,由国际伤残人奥委会主办。&&&&从1896年至2000年的104年间,现代奥运会共举办了27届,其中1916年的第6届、1940年的第12届、1944年的第13届因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未举行,所以实际成功举办的奥运会只有24届。&&&&从1896年雅典第一届奥运会开始到2000年悉尼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世界上共有17个国家的21个城市曾举办过奥运会。举办过夏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曾举办过4次夏季奥运会。&&&&奥林匹克旗帜是一面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它是根据现代奥运会创始人、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的建议和构思设计制作的。奥林匹克标志五环的颜色规定为蓝、黄、黑、绿、红。&&&&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年1月出生在巴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和体育工作,1883年首次提出举办类似古希腊奥运会的世界性比赛的主张。他积极倡议恢复和重建奥林匹克运动,创建国际奥委会,亲自制定了第1部《奥林匹克宪章》,设计了奥林匹克会徽、会旗,并成功地召开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使奥运会国际化。&&&&1896年―――1925年,顾拜旦在担任奥委会主席期间,使国际奥委会的成员由14个发展到45个。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顾拜旦为现代奥运会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他对奥林匹克创建的不朽功绩,被人们誉为“奥林匹克之父”。&&&&《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容是: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奋斗原则。奥林匹克精神有三个方面作用:导向作用、促进作用、激励作用。&&&&奥运会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它是由顾拜旦的好友、法国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洞神甫提出来的,后顾拜旦借用于奥林匹克运动。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为奥林匹克格言。&&&&奥运会的名言是“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其实,奥运与中国初始就有着历史的渊源。据阮尉村著《中国田径小史》记载:“清光绪21年(1895年)法国人顾拜旦致函清朝政府李鸿章,劝说我国参加首届奥运会……”雅典奥运筹备会亦曾于日通过各国大使馆转发了邀请书。&&&&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最早联系始于远东运动会(原名为远东奥运会)期间。1922年,国际奥委会选举中国体育界著名领导人王正廷先生为国际奥委会会员。至此,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联系。&&&&1921年,由我国主办的第5届远东运动会获得成功,时任远东运动会会长的王正廷受到顾拜旦的赞赏,在1922年国际奥委会第21届年会中被提名为委员,并获得通过。自此王正廷先生当选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会员。&&&&中国首次正式组团参加奥运会是第10届奥运会,成员一行共3人,包括领导人沈嗣良,教练员宋君复、来自东北大学的运动员刘长春。运动员刘长春参加了100米和200米比赛,但因当时在海上漂泊了21天,路途劳累与无法训练使这位中国著名的飞人在预选赛中被淘汰,惆怅而归。&&&&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举行,7月29日,中国体育代表团一行40人乘3架小飞机到达芬兰赫尔辛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奥运村。&&&&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史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是许海峰。他1957年8月出生在福建,1972年随父母回原籍安徽省和县。从小喜欢打弹弓,被誉为“弹弓王”。1979年被选入和县射击队,1982年被选进省射击队,仅正规训练3个月,首次参加华东区射击比赛就夺得气步枪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后被选入中国国家集训队。&&&&日11时10分(美国西部时间),在洛杉矶东部的普拉多射击场,当中国运动员许海峰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时,奥运会历史上出现了两个突破点的重合―――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史上夺得第1枚金牌,也是该届奥运会诞生的第1枚金牌。&&&&同年,中国女排于8月7日夺得奥运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史上第一次夺得集体项目的金牌。&&&&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体操健儿李宁于日夺得的男子自由体操单项冠军,是中国在奥运史上的第1枚体操金牌。&&&&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体操健儿栾菊杰于日夺得女子花剑冠军,是中国在奥运史上夺得击剑比赛项目的第&l枚金牌。&&&&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吴小旋夺得女子小口径步枪3×20比赛的金牌。她成为中国第1个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1992年,在西班牙首都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陈跃玲夺得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是中国在奥运史上夺得田径比赛项目的第1枚金牌。女子10公里竞走是在该届奥运会上首次列入比赛项目。&&&&2000年9月,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24个大项的比赛,共夺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三位,其中3人12次创8项世界纪录,6人11次创11项奥运会记录。&&&&至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共获得80枚金牌。&&&&2008年成功申奥的背后是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我们相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必将带给世界一个惊喜。&&&&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中国的体育健儿加油,为繁荣昌盛的祖国喝彩!&&&&
页面功能 &&
】【打印】【】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 发表评论
&■ 超级链接
 相关链接:
 下一篇:
&■ 站内检索
     鲁ICP证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 传真:(导读:体育与健康理论试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2、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哪些?,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三维体育观是指(A),2.国务院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时间是(A)A.1990年B.1998年C. 请你草拟一份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规程。 七、操作题(35分) 请以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为主教材写份简案(此单元为5课时,以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教学内容。 要求教学目标准确,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组织形式合理,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负荷
体育与健康理论试题
一、名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能: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二、填空题: 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2、篮球场地的长为(28m),宽为(15m);排球场地的长为(18m)宽为(9m)。 3、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4、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 5、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 6、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三、简答题 1、简述轮滑直线滑跑的动作要领? 答:滑跑姿势、蹬地技术、自由滑进技术、直道摆臂技术。
2、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哪些? 答:1、身高2、体重3、肺活量4、立定跳远(50m)5、台阶实验(1000m男)(800m女)任选一项;6、握力、座位体前屈(男)任选一项;仰卧起坐、座位体前屈、握力(女)任选一项。
2、乒乓球攻球引拍动作的技术要领? 答:以右手执拍为例,两脚比肩略宽,两膝微屈,左脚稍前,身体略右转,重心在右脚。前臂在身体带动下横摆,引拍适度,体臂夹角约35度~40度;前臂自然弯曲,肘关节约为120度。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前倾,手腕自然放松,球拍呈半横状。
3、 什么是“极点”现象? 答:在长跑时,由于有机体各器官活动的协调作用被破坏,而发生肌肉酸疼,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不协调,跑速减慢,想停止运动等自我感觉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极点”现象。 4、 怎样克服“极点”现象? 答:当出现极点时,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顽强的坚持跑下去,同时应该调整跑的速度,注意呼吸方法,机体内脏器官会逐渐适应,“极点”很快被克服。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三维体育观是指( A ) A.生物、心理、社会
B.生理、心理、文化C.竞技、娱乐、健康
D.教育、社会、生物 2.国务院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时间是( A )A.1990年
D.1993年 3.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是( D )A.教养功能
B.教育功能
C.美育功能
D.强身健体功能 4.衡量学校体育目标完成的最终标准是( C )A.条件目标
B.过程目标
C.效果目标
D.教学目标 5.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目标的载体是( C )A.教学方法
B.组织措施
C.体育教材
D.场地器材 6.下列哪些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A )A.辅助式
D.讨论式 7.下列哪种方法是发展体能的方法?( A )A.变换法
D.说明法 8.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方式是指( A )A.动作
D.活动 9.下列哪种属于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法?( A )A.讲授法
D.分解法 10.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是( A )A.突发事件处理
B.说明与榜样
C.评比与表扬
D.批评与纠错 11.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是( A
A.启发诱导法
D.讲练法 12.中小学体育实践课课型可分为( A ) A.新授课
D.选修课 13.下列哪种评价方法属体育课评价的具体方法?( B )A.讲授法
D.分解法 14.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指( A )A.体育教学
B.课外活动
C.课外训练
D.课外竞赛
15.下列哪种形式属于校内锻炼?( D )A.校外自我锻炼
B.家庭体育
C.社区体育
D.课间操 16.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之一是( B )
D.方向性 17.下列属课外运动训练原则的是( C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中力量教育原则
C.周期性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18.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是指( A )A.运动能力
B.思维能力
C.记忆能力
D.观察能力 19.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特点是指( D )A.自学
B.短期培训
D.在职性 20.下列哪些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 C ) A.认知规律
B.社会制约性规律C.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D.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二、填空题
21.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 发挥 的有利 作用 或 效能_。 2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 条件目标、 过程目标 和 效果目标 方面组成。 23.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_体育教学目标_而选用的 体育知识 和 技能的体系。 24.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_传统型_和_现代型__两种。 25.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_、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等。 26.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 自学法、 自练法 和 自评法。 27.课堂常规一般包括_课前常规、课中常规 和 课后常规 三个部分。 三、名词解释 28.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29.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30.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 四、简答题 31.简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答: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3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 (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3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 l)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34.简述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答: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四)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五、论述题 35.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答:(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已经突破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其目标概括地说,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养的目标;教育的目标;竞技的目标;娱乐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等。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的能力、体育欣赏的能力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两部分,过去对体育课研究较多,对课外体育不够重视。近年来重视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的目标出发,强调学校体育的整体性。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教学方法向发展个性,培养兴趣,“学法”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综合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近年来引进了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发现法、程序法等。 (六)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目前基本建立健全了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36.论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 答:三者相同之处:(1)都属学校体育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2)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需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3)都是最终指向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完成。(4)三者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三者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要求、内容、组织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和效果的评价均有所不同。 三者的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1.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2.念动法是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
) 3.发展体能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法、间歇法、分解法。(
) 4.足球比赛中,防守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拉扯对方队员即判罚点球。(
) 5.判断越位时是看同队队员接球的瞬间。(
) 6.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神经组成。(
)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数增多。(
) 8.人体正常的安静时体温变动范围在36.5℃一37.5℃之间;在运动中体温则可高达40℃以上。(
) 9.肥胖症指的是体脂过多,男子体脂超过20%,女子体脂超过30%则称为肥胖症。(
) 10.在篮球比赛中,当一名队员在场上获得控制一个活球时,他的队员在30秒内尝试投篮。
6.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是(
)A.政治的需要
B.经济的需要C.学生、社会的需要D.家庭的需要 7.体育包括(
)A.群体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B.运动训练C.学校体育
D.课外体育活动 8.有8支足球队参加单淘汰制比赛,需要进行的场次及轮次是(
)A.7场3轮 B.4场3轮 C.8场3轮 D.7场2轮 9.在奥运会上首次设立女子足球比赛项目是在(
B.1996年C.1984年
D.2000年 10.称为竞技排球的是(
A.软式排球
B.沙滩排球C.4人制排球
D.妈妈排球 11.投掷铁饼时,下列哪种因素可使投掷成绩提高(
B.逆风C.无风
D.横风 12.在技术训练实践中,表象法又称为(
B.再现法C.回忆法
D.默念法 13.4400米接力比赛,为部分分道跑,运动员跑完几个弯道后切人里道(
B.3个C.2个
D.1个 14.田径竞赛编排的主要方法是(
A.蛇形编排法
B.斜线分组法C.抽签法
D.随意排列法 15.促进有氧能力训练的方法有(
A.慢速长距离训练
B.高强度持续训练C.间歇训练
D.以上都是 16.篮球场地的篮圈距地面的距离是(
A.3.10米
B.3.08米C.3.05米
D.3.0米 17.4×100米接力比赛共有接力区(
D.1 18.速度力量的典型表现形式是(
B.爆发力C.意志力
D.以上都不是 19.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与身体姿势的调控是通过它产生运动参数得以实现的(
)A.肌肉收缩B内脏器官C腺体D心脏 20.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最多的项目是(
B.田径C.体操
D.射击 三、填空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_________ 的指导思想。 2.奥运会火炬象征着世界的_________ 。 3.铁饼比赛场地的落地区角度是__________ 。 4.成年男子排球比赛使用的网高是__________ 。 5.绕标准田径场内突沿一周的距离是________ 。 6.我国男子110米栏运动员刘翔创造该项目世界纪录的成绩是________ 。 7.三大能源物质是指糖、脂肪和_________ 。 8.体育教学模式是由教法体系、教学过程和组成。 9.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运动_________ 的过程。 10.技能、体能和_________ 是构成足球竞技能力的三大要素。 四、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上好体育课应具备的新观念。 2.简述评价体育实践课的标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兴趣的方法。 2.试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老师要求的新变化。
六、教法技能题。(本大题1小题,共10分) 1.制订实践课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
《新课程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课程资源2、体育课时计划格式3、探究学习4、兴趣5、案例撰写规范6、案例教学法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学期教学计划制订的步骤与方法2、自主学习的优点3、案例教学所需的前提条件4、案例教学适用的主要用途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一般是差不多的。 2、中学体育实践课一般是按照男女学生进行分班教学的。 四、观点论述(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水平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步骤。 2、试述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三者关系。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说明。 2、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请设计一份实录式教学案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答: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 2、答:课时计划格式常用的有三种:表格式、笔记式(描述式)、表格与笔记结合式。目前还有采用画图式、卡片式等。 3、答: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现代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强调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通过个人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适度的研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新体育课程在教学时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 5、答:从案例的内容上来看,实际上也有一些规范性的东西可以把握,突出地表现在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结构,有其自己的解剖模式。第一:时间结构。第二:叙述结构。第三:说明结构。第四:情节结构。 6、答: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1)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在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2)将学段教学工作计划中,某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抄录到进度表的相应栏目内。(3)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本学期各项教材的时数,计算出各项教材在本学期出现次数。(4)根据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提出的要求,结合预先对单元教学计划的把握,先将本学期的考核项目和主要学习内容,按学习内容出现的课次,系统地安排到每次课中去,然后安排其他教材。
2、答:(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当学生真正想学、乐学、会学时,学习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3、答:条件设施、熟悉学生、熟悉案例。
4、答:主要用途: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可以按照所需进行分类,大约有以下几种:按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组织结构分类,直线结构、直线――层次结构;按体育教学的场所分类;按学业特质分类,如技能、兴趣、爱好等。 2、答:对。目前一般中学都是按照男女生进行分班教学,但是也可以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或者是小班化进行体育教学,条件差的乡镇初中,甚至出现按行政班进行体育教学的都有。 四、观点论述(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认真研究各领域的学习目标中有关初中的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根据各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将内容标准进行分割细化,并安排到各学段的每一个学期中去。根据水平目标以及各学段的每一个学期进一步具体化了的内容标准,选择有利于实现五个学习领域、学习目标、水平目标的内容集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全年和学期的教学时数,然后再确定各教学内容或单元教学内容的时数分配。制订出水平教学计划。 2、答: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是新体育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都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采用新型的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三种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然三种学习方式,都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作用),同时,也必然能渗透技术的学习和促进体能的增强。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可以根据各人的实际教学情况,举例说明是如何调动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答:不管是采用什么内容的体育教学实录式案例,其内容格式应该有:背景、解决方法、评论(反思)三部分组成。 《新课程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案例撰写格式2、体育教学3、学期教学格式4、体育教学过程要素5、实录式案例 6、案例特征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探究学习的优点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学习方式 3、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五大要素
4、体育教学设计者的基本前景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认为“中小学的体育健康课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只要保证了必要的体育课时,就自然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 2、有人认为新课程的组织教学设计就是回到了原来的“放羊式”教学。 四、观点论述(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如何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发展”? 2、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中的难点问题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进行体育案例教学时,其实施过程具体要经过几个阶段? 2、如何设计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答:目前为止有二种即:条列式和实录式。 2、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它是由教师的“知”内化为学生的“知”,由学生掌握知识到转化为能力并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 3、答:有二种即:符号式和文字式。
4、答: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 5、答:即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讨论的问题。
6、答: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2)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6)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1)能引起学习兴趣(面对新异的未知情境,既有的思维方式便会发生混乱,为消除这种混乱,他便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开始进行探究)。(2)以学生为本,培养培养主体意识。 2、答:有三种,即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答:体育教学的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
4、答:第一,体育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生为目的。第二,体育教学设计必须系统化。第三,系统设计的体育教学就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体育教学设计必须把“人类是如何学习体育”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不全面。课时的保证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条件之一,在课时教师如何设计、如何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中教学时的一定生理心理负荷等都对学生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2、答:错。有些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吃不透,因而变得有些茫然,不知道应该怎么上体育课,他们认为新课程是回到了过去的“放羊式”教学。其实,按新课程标准上体育课不只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放任自由,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是否有序地全身心参与到体育的学习之中,学习方式是否表现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互帮互学、合作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观点论述(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第一:要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第二:用爱心改变学困生自我心向。第三:根据学生差异,加强过程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2、答:体育教学评价设计是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和研究人员都非常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到底什么样的体育学习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反馈、调节和激励功能,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和检索的发展,实现其“导教”、“导学”的目的。这些是广大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也是目前体育教学评价设计中的难点问题。首先,在有关学生的评价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处境,学生的健康不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而应当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其次,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设计好评价内容和设计标准,又要设计好评价工具,还要采用多个不同的主体来进行评价,实现学生学习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教师评价主体多元化。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通过案例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体上可以分为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案例讨论、结论几个过程。 2、答: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专家和教师引进和创造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如主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竞赛激励法、创新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等,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愿学、乐学,而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株洲市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结业考试试题 一、判断与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课程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参与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感。( × ) 2.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的
( × ) 3.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 √ )
9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专业文献、人文社科、党团工作、应用文书、旅游景点以及体育新课标测试题等内容。本文共6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教育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