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救生圈和救生衣好用还是救生圈好用是消防用品吗

中国公众防溺水卫生健康指南
关注新华网
水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被认为是生命的源泉。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溺水。溺水被定义为一种在液态介质中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因为水导致的窒息。造成溺水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还是因为环境、意外、个人和监管等原因。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有效预防溺水的发生,才是解决这一健康问题的最佳策略。故此,由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等联合组成的中国公众卫生健康指南编委会,从公众防范溺水出发,特颁布“中国公众防溺水卫生健康指南”。
一、预防居家溺水
对于缺乏自我防护能力的婴幼儿(特别是学步期儿童)和体弱易病的老年人,居家的浴缸、厕所、水桶、鱼缸等都可能是潜在的发生溺水的地方。保护儿童是预防居家溺水的重点。首先应该禁止学步期儿童进入浴室和厕所或将马桶座圈上锁,防止小儿靠近装水的水桶、水盆、浴缸、鱼缸等存在哪怕只是浅水的地方。对用浴缸洗浴或游戏的小儿应该保证时刻有人监管,且在伸手可及的距离范围内。老年人长时间受热会导致血压下降,虚脱等急性心血管事件,应该避免长时间使用盆浴沐浴。对有泳池、水上园林、鱼池等设施的私家宅院或住宅小区,应该加建护栏、警示标识等安全措施,严禁儿童单独在相关区域玩耍,停留。行走不便或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应该减少独自进入上述危险区域的机会。
二、预防淡水溺水
淡水溺水多出现在江、河、湖泊、水塘以及游泳池等地方。南方地区湿润多雨,江河密布,特别是水乡地区更是四处泽国,加之气候、环境和社会等复杂原因,极易发生溺水事故。因此,生活在南方之地,不论男女老幼,首先必须学会游泳并掌握水中安全和生存的技巧,有条件应该接受心肺复苏的培训。其次,应该学会识别各种涉水安全的警示标志并主动关注气象信息,纠正边走路边看手机等不良习惯,避免和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或自然灾害落水。学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每逢暑假时节,缺乏足够的监管,最易发生溺水事故。学校和家长要对其进行涉水安全和水中生存技巧的强化教育,关键是促使社会能够开放提供足够而安全的游泳区域供其活动。青壮年不可高估个人游泳技能,应该避免在陌生或存在复杂条件(水草茂盛、水下涡流、乱流、深浅不明或其他明确警告标志等)的水域下水,禁止在浅水或危险水域跳水等危险动作。应该选择有救生员(经过培训和认证的)游泳池或温泉活动、游玩,在水池中应该远离排水口或排污管,尤其是长头发女性。不会游泳的个人应该使用各种帮助漂浮的装置(救生圈、救生衣等),避免单独进入深水区域。禁止饮酒和服用药物后游泳或监控儿童游泳。对患有癫痫、自闭症的儿童以及长QT综合征(游泳易触发严重心律失常)等涉水高危疾病的个人不建议进行游泳或涉水相关活动。
三、预防海水溺水
海水淹溺多出现在海滩游玩,从事海洋水上运动或活动以及海上工作时意外落水和海难事故等情况,抢救难度大,但可有效预防。因此,喜爱并选择海上活动首先应该学会游泳和海上安全和生存知识、技能,参加心肺复苏课程。使用救生装置,无论是海上旅游观光(乘坐小型轮渡)、工作还是从事海上运动(摩托艇、香蕉船、帆板、帆船等)都必须熟知在何时正确穿戴救生衣,学会使用非充气式的漂浮救援装置(救生圈等)。在海滩游玩时,应注意海滩的各种警示标志和救生员的各种语言、声音(哨子、广播等)和旗语等的警示,及时发现海滩的异常表现,避开离岸流。只在有救生员(经过规范培训认证,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的海滩游泳、戏水。特别重视对儿童或不会游泳者的监管和看护,保持高度的专心,避免任何分散注意力的行动,例如打电话、进食、游乐等,监管者必须学会心肺复苏。对于不会游泳的儿童,要实施可触及监管,即手随时可以触及到儿童。避免接触各种类型的水母和颜色鲜艳的海洋生物。禁止饮酒和服用药物(游泳或监护小孩时)。重视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涉水高危疾病或个人状态不良时应该及时暂停海上活动。
四、预防应急溺水
对于发生溺水的患者,现场急救至关重要。首先,应该及早发现和识别出现溺水的个体,并启动应急系统。当发现个体出现泳姿异常、拍水挣扎、头部在水中异常起伏或头面部朝下静息漂浮时,应该考虑溺水发生,需要立即通知附近救生员或拨打报警/急救电话,组织现场人员开展救援。第二,评估现场安全,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帮助溺水者脱离水体。江、河、湖、海以及溪流等自然水体的水下情况十分复杂,盲目下水可能造成进一步的伤亡。因此,施救者应该在通知专业救援队伍之后,利用附近的船只(或可漂浮物体)和可及的救生装备(救生圈、竹竿、树枝、绳索等)进行救援。对于泳池、园林、鱼池、水库等人工水体,水下情况相对简单,可在充分利用救生装备无效的基础上,可考虑(但仍不推荐)直接下水游泳至溺水者处,安全接近溺水者(从其背侧,避免被其抓抱而产生意外)而实施救援。对被卷入离岸流的个体,应该指导其向与海岸平行的方向移动,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救援,禁止直接就地入水施救。第三,帮助溺水者脱离水体后,正确实施急救。对清醒的溺水者,在脱离水体后需要监测患者病情,注意保温。对意识不清(没有反应)的溺水者迅速判断患者呼吸和循环征象(脉搏、肢体活动、发声等),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应该立即给予人工呼吸(连续5次),并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按压、通气以及电除颤)直至患者恢复心跳(清醒、出现自主动作等)或专业人员到达接手。附近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等急救设备时,应迅速取来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急救。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可排出气道异物,利于呼吸与循环同步进行,抢救溺水患者时尤为适用。对仍有呼吸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同时,尽快组织后送医院。第四,对于明确溺水的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应常规到医院进一步观察、诊疗,防止潜在或后续健康损害可能。
总之,只要大家有足够的警惕性,积极参加游泳和急救培训,注重涉水安全和生存的教育,重点看护好儿童及高危人群,并且能够在现场开展及时、科学的急救,就能够有效预防溺水的发生并减少其伤害。(王立祥 刘中民 余 涛)
责任编辑:&&当前位置: &
6月30日晚11时许,经过众多志愿者的努力,我市13个内置救生衣、救生圈和安全绳的博爱救生圈箱体在娄底一大桥桥栏两边安装完毕,为盛夏时节的娄底带来更多安宁的感觉。据悉,这是全国首个由志愿者全程实施的防
& & &6月30日晚11时许,经过众多志愿者的努力,我市13个内置救生衣、救生圈和安全绳的&博爱救生圈&箱体在娄底一大桥桥栏两边安装完毕,为盛夏时节的娄底带来更多安宁的感觉。据悉,这是全国首个由志愿者全程实施的防溺水公益项目。
&&&&&&& 娄底中心城区有两条河蜿蜒而过,一条是涟水河,一条是孙水河。古云&欺山莫欺水&,但因两河河水清澈,水流平缓,适合野泳,每年总有很多人贪图戏水之乐,不顾安全私自下河游泳而发生意外。另外,也总有一些人因一时想不开而选择跳河轻生。每当事故发生,过往市民往往因无救援技能和应急设施而眼睁睁地看着生命消失,给死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 目前,娄底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如何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减少溺水事故发生,发挥民间志愿组织的作用?在市红十字会、市文明办、市安监局等众多单位和卓凡教育集团等爱心企业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自去年开始,娄底市蓝天救援队决定启动博爱救生圈项目:在涟水河风光带、孙水河风光带等水域周边安放博爱救生圈装备&&在固定的钢化玻璃箱体内放置救生衣、救生圈和安全绳,事故发生时,人们可以第一时间打破玻璃,穿上救生衣,带着救生圈去救人,也可以在岸上抛撒救生圈再利用其上已系好的安全绳拉人上岸
&&&&&&& 经多方努力和1个多月加班加点的工作,首批31个博爱救生圈箱体在娄底市蓝天救援队队员们的努力下制作完成,并于6月30日在氐星广场涟水河风光带管理处旁启动安装。在此,本报也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保护好&博爱救生圈&,对恶意破坏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向市文明办和当地政府举报。
& & & 娄底市红十字会常务会长曾启明、娄底市文明办副主任毛肖燕、涟滨派出所参会代表及娄底卓凡同学会各企业捐赠代表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
娄底市文明办副主任毛肖燕为启动仪式做了项目指示和对社会组织娄底市蓝天救援队在防溺水公益项目所做的成绩。
娄底市红十字会常务会长曾启明在启动仪式上再次祝贺娄底市蓝天救援队新项目的圆满实施,希望大家继续为娄底市创建文明城市不忘初心、攻坚克难。
& & &娄底市蓝天救援队队长朱春明、秘书长彭润英带领蓝天队友连夜安装&博爱救生圈箱体&。(记者 刘明军 通讯员 彭润英)
责任编辑:周子文救生圈价格_今日最新救生圈价格行情走势 - 阿里巴巴
浙江 义乌市
江苏 东台市
浙江 义乌市
浙江 金华市
100~499&个
广东 东莞市
500~999&个
江苏 盐城市
浙江 义乌市
浙江 天台县
江苏 盐城市
浙江 义乌市
浙江 天台县
浙江 金华市
浙江 义乌市
浙江 金华市金东区
浙江 义乌市
浙江 金华市
浙江 义乌市
浙江 义乌市
浙江 义乌市
山东 德州市
100~999&个
共100页到页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其他内容阿里巴巴中国站和淘宝网会员帐号体系、《阿里巴巴服务条款》升级,完成登录后两边同时登录成功。
若您长时间无法正常使用,您可以
&1688商学院19世纪防溺水的奇葩救生装备调查
利维坦按:凯斯比中尉的那个jfietlicoat breeches简直就是当代弹射座椅的鼻祖啊,虽然极为不实用,但脑洞还是挺大的……这些专利发明里,我觉得紧身游泳裤的那两把小伞还挺有画面感的,休闲仰泳还不错,但要作为救生工具……
延伸阅读:《天线宝宝的祖师爷:潜水服简史》
文/Natalie Zarrelli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a-survey-of-the-most-ridiculous-antidrowning-devices-of-the-1800s
1829年威廉·希斯(William Heath)的雕版画。该画描述了英国布莱顿的一群女游泳健将在沐浴后下水游泳。
19世纪,当海边度假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变得流行起来,游泳爱好者终于了解为什么之前千百年人们竭力避免和海洋打交道。新的爱好者变得更谨慎,他们知道海面下等着他们的是不可知的危险,其中明显的就是溺水。
于是,维多利亚时代勤奋的发明家们着手工作,设想出很多有趣的救生装备来解决溺水问题。不过很多设计极为复杂,实在让人困惑。
尽管在今天救生衣无处不在,用来制作救生衣的材料在当时却还没被发明。游泳的人和水手们必须得把自己安放在更加复杂的装备里。
乔治·谢泼德1897年的救生专利。“永不损毁,能提供足够的空气和浮力”。(来自:谷歌专利US 616439 A)
设想一下,比如1897年由乔治·谢泼德(George B Shepherd)发明的救生装备,其结构本身就让人迷惑,其“一系列环装物......由可折叠和可上锁的支架相连接”,并用皮革连接各部分。如此精密的设备还加上了一副惹人注意的呼吸管,理论上说,人可以用着呼吸管,舒服坐在里面等待救援的。
19世纪的材料不足以制作出轻巧,便携,同时能让成年人浮在水面的设备。当时人们有了橡胶、纤维,但没有今天的防水塑料。维多利亚时代的发明家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
潜水装备设计图,1810年。(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RG 241)
软木是一个普遍的选择,尽管许多软木制的救生设备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如普兰特(P. Plant)在1882年发明的软木游泳装备,被认为是“改进版的救生衣,覆盖并包裹全身”。潜水套装,是今天潜水衣的前身,在维多利亚时代其设计更有野心,加上了金属环,背心和呼吸管,并在1837年获得了专利。
许多救生装备是为渔民和远航者设计的,他们的职业被认为充满风险,甚至要面对死亡的威胁。1849年,理查德·乔治·奥古斯都·列文奇爵士(Sir Richard George Augustus Levinge)在《荒野回声:横渡大西洋的岁月》中说:
“在晚上,聊天成了防止船员失足落水的最好消遣。每个人都目睹过类似的溺水意外;每人都见过不同的抢救措施......每一种防溺水的救生发明都被讨论——但和往常一样,没有达成任何共识。只是在某一点上,他们都同意,无论用了什么设备,几乎很少见到获救的人。”
1881年的某“游泳装备”专利。“四肢之间的口袋像翅膀或者鱼鳍,通过手脚的运动可以在水中产生推力。”(来自:谷歌专利 US 243834 A)
即便如此,发明家还在继续探索。威廉·比索姆(William Beesom)的装备有一副可分离的双翼,让使用者可在水上轻松滑行,从而避免淹死。《实践》杂志在1875年的某期中提到,“一般人不清楚其实人浮在水上所需的浮力并不大”,但后文还在继续介绍不同的软木背心,背带,包括凯斯比中尉(Lieutenant Kisbee)的发明,“它取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jfietlicoat breeches’。”
凯斯比中尉的装备得和 “救生火箭”搭配使用,在沉船之际,乘客像弹弓一样,将被用力抛出。装备包括“顶部保持开放的一对帆布炮膛,下面是环形救生浮力圈或者软木塞圈。它得从岸边拖上船。人们进入装备,双脚低于炮膛,双腋卡在浮力圈上”。
“游泳紧身裤”设计图。(来自:公开图片)
游泳紧身裤是1851年的一件发明,根据《机械师》杂志,它“轻便且容易使用”,但“在脚上要装备两把小伞”。这套设备的使用是你平时穿着由木头,纤维和绳子组成的紧身裤,就像衣服下面的袜子一样,在需要的时候使用。
为了更有效率地使用游泳紧身裤,使用者必须仰泳,交替踢腿,“被淹后的一瞬间腿部会被抬稳”,以便更好地使用该设备。杂志还推荐每分钟能做到50到60次的划水动作。当然装备也有极限,“穿着这样的装备,在夏天游上一公里还算轻松,但游上几公里真是为了逃命。”
“可穿戴救生船”设计图。(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RG 241)
同时期的可穿戴救生船像一个桶状尿布,使用者穿上之后步履蹒跚,里头还能放置他们要保持干燥的各种物品。
约翰·麦金塔(John Macintosh)在1837年获得该专利,意在为“运输军队,包裹和其他需要过河的物件”,当然还有救生的功能。该设计包括用来覆盖身体的帆布外套,附带的靴子。“空气室”将保持溺水者浮在水面,同时“桨或叶片能调整方向”。
可以藏在外套口袋里的救生背心。(来自:谷歌专利 US 650976 A)
但如果你被水流吞噬,发现已落入绝境,并没有穿上那些巨大的,塞着软木的设备或可穿戴的救生船呢?1840年,塞缪尔·怀特(Samuel W. White)提出一个迎合时尚的解决方案:将救生衣放在帽子里。在专利文件中,他宣称“这是防溺水方面新颖又实用的一项改进”。
帽子的防水内衬可以产生一个空气口袋,落水者抓着帽子浮在水上。此外,1899年,致力于沙滩时尚的亨利·拉夫瑞(Henry O. Lavery),发明了隐藏式救生背心,如果需要可随时充气,平时可以隐藏在西装外套小口袋里。
1882年软木游泳装的专利简图。(美国国家档案馆/6277687)
当然,19世纪的人们都清楚这些产品有多荒谬。出于各种原因,这类专利许多都没有被制作成广泛使用的设备——尽管它们有这样的潜力——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穿着床垫这一笨重的求生工具。1928年,充气式救生物品被发明,改变了整个游泳安全的标准。
游泳变得非常流行,当现代的救生背心让那些奇怪的发明变得不再重要,我们依然在寻找更有趣,更新的避免淹死的方式。下次,当你穿着自己轻便的泳装,或者救生圈,记住当你那些先驱者的努力,和他们那些古灵精怪、充满想象力的救生产品。
这是广告:利维坦服装对折售卖5天(8月8日-8月13日)正在进行中,长按上图二维码进入,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
合作联系:微信号 thegoatjoe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救生衣和救生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