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学:考虑流体流动阻力作稳定流动,则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s1的流体流动阻力必须通过s2。 怎么理解,谢谢

最新资料 &&&& &&&&&&&&&&&&&&&& &&&&&&&&
学习资料库,由广大资源爱好者通过共享互助而共享各种学习资料,大家可以免费下载学习使用,但学习资料库无法保证所共享
&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医学物理学-免费论文
医学物理学
【物理学栏目提醒】: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整理了物理学-医学物 - 技术总结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1 医学物理学 复习题 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一、填空题 1根据形变在外力去掉之后能否恢复其原来的情况形变分为 和 。&&&&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2在弹性力学中将材料的 与 之比称为该材料的弹性模量。&&&&应力与相应应变之比 3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的两对面的切力都是10 N相对位移1 cm则切应变是 。&&&&0.1 4弹性体的应变可分为 、 和 三种。&&&&线应变体应变切应变 5弹跳蛋白是一种存在于跳蚤的弹跳机构和昆虫的飞翔机构中的弹跳蛋白其杨氏模量接近于橡皮。&&&&今有一截面积为30 cm2的弹跳蛋白加270 N的力后长度为原长的1.5倍求其杨氏模量为 。&&&&1.8×105 Pa 6设某人的一条腿骨长为0.4 m横截面积平均为5 cm2 试求用此骨支持整个体重时相当于500 N的力其长度缩短 占原长的 。&&&& 骨的杨氏模量可按1×1010 Pa计算4.0×10-5m
7假设股骨为一空心圆管已知其最细处的内半径与外半径之比为0.5可在5×104 N的压力下产生骨折。&&&&试求此股骨最细处的外直径是 。&&&&抗压强度按1.68×108 Pa计算2.25 cm 8人的股骨的平均截面积为10-3 O长为0.4 m 已知其杨氏模量为0.9×1010 Nm-2。&&&&问受压时倔强系数是 。&&&&2.25×107 Nm-1 9一根钢棒长为4 m横截面积为0.5 cm2在12 000 N的张力作用下伸长0.2 cm则此钢材的杨氏模量是 。&&&&4.8×1011 Pa 二、选择题 2 1边长为L的正方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在受力作用的面上各偏移L则此正方体的切应变为 A A、LL2
D、LLtg 。&&&& 2弹性模量是D A、作用在物体单位截面上的弹性力 B、物体恢复形变的能力 C、应变与相应应力之比 D、应力与相应应变之比。&&&& 3把一块物体放在静止的深水中它受到的应力是B A、张应力 B、体应力 C、切应力 D、三者都有。&&&& 4一定量的气体若压强由P增加到Pdp时相应的体积由V增加到Vdv则体变弹性模量为A A、-vdp/dv B、vdp/dv C、-dv/dp D、-vdv/dp。&&&& 5一体积为V0张应变与张应力分别为和的弹性圆棒在增加长度L后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A A、 V0/2 B、L/2 C、L V0/2 D、L V0/2。&&&& 3 6固体受到外力拉伸时产生应变外力必对固体作功其结果是D A、使固体变热 B、使固体运动 C、使固体动能增大 D、使固体势能增加。&&&& 7要制作一种横截面积相等、省料而抗弯强度大的材料则需A A、作成空心体 B、作成均匀实心体 C、作成中间密度大的实心体 D、作成中间密度小而外边密度大的实心体。&&&& 8某电梯吊缆的弹性极限为3.0×103 N?m-2截面积为3×10-4 O。&&&&若要求吊缆的应力不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四分之一则吊缆所允许的最大受力为C A、2.0 N
B、2.25 N C、0.225 N
D、1.25 N。&&&& 三、计算题 1人的股骨的平均截面积为10-3 O长为0.4 m 已知其杨氏模量为0.9×1010 Pa。&&&&问受压时倔强系数是多少 2.25×107 N/m 2一根铝丝悬多长时重量就会使它拉断已知铝的密度为11.3×103 K?m-3其极限强度为2×107 Pa。&&&& 180.6 m 3一根钢棒长为4 m横截面积为0.5 cm2在12000 N的张力作用下伸长0.2 cm问此钢材的杨氏模量是多少 4.8×1011 Pa 4长为l00.5 m直径d2×10-3 m的钢丝绳当受到450 N的张力作用时问它伸长了多少钢的弹性模量为2×1011 Pa 0.36 mm 4 第三章 流体的运动 一、填空题 1理想流体是指 和 的流体。&&&&无内摩擦力绝对不可 2粘性流体有两种可能的流动状态 和 。&&&&层流湍流 3如图3-1所示水流过A管后分别进入B、C两支管。&&&&如果A管截面积为100 cm2B管截面积为40 cm2C管截面积为80 cm2且水在A、B两管中的流速分别为40 cm/s和30 cm/s那么水在C管中的流速为 cm/s。&&&&35 4如水在水平管中流动A点的流速为1.0 m/sB点的流速为2.0 m/s则A、B两点间的压强差为 Pa。&&&&1500 二、选择题 1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D A、流经空间各点速度相同 B、流速一定要小 C、其流线是一组平行线 D、流线上各点速度不随时间而变。&&&& 2对于作片流的流体来说C A、每一层不存在力的作用 B、每一层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每一层存在一个阻力和一个推力 D、每一层只有内摩擦力。&&&& 3研究流体运动时所取的流管B A、一定是直管 B、一定是由许多流线组成的管状体 C、一定是截面相同的管状体 D、一定是截面不同的圆形管。&&&& 4水在同一流管中稳定流动截面为0.5 cm2处流速为12 cm?s-1在流速为 5 4 cm?s-1处的截面积为B A、1.0 cm2
B、1.5 cm2 C、2.0 cm2
D、2.15 cm2。&&&& 5理想流体在同一流管中作稳定流动时对于不同截面的流量是C A、截面大处流量大 B、截面小处流量大 C、截面大处流量等于截面小处流量 D、截面不知大小不能确定。&&&& 6伯努利方程适用的条件是C A、同一流管 B、所有流体 C、理想流体稳定流动 D、对单位体积的流体。&&&& 7一个截面不同的水平管道在不同截面竖直接两个管状压强计若流体在管中流动时两压强计中液面有确定的高度。&&&&如果把管口堵住此时压强计中液面变化情况是D A、都不变化 B、两液面同时升高相同高度 C、两液面同时下降相同高度 D、两液面变化到相同高度。&&&& 8理想流体在一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时截面积S、流速v、压强p间的关系是C A、S大处v小p小 B、S大处v大p大 C、S小处v大p小 D、S小处v小p小。&&&& 9如图3-2所示为比托管测量理想流体的流速左边液面高h1右边液面图3-2 6 高h2。&&&&流体不流动时比托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B A、h1h2 0 B、h1h20
0 D、不能确定。&&&& 10在上题中当流体以速度v向右流动时 比托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C A、h1h2 0 B、h1h20
0 D、不能确定。&&&& 11实际流体的粘滞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B A、流速 B、流体自身性质及温度 C、内摩擦力 D、流管截面积。&&&& 12实际流体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中流动如图3-3所示管中“1”点比“2”点距流源近并且在同一轴线上比较有D A、V1V2
P1 P2 B、V1V2
P1 P2 C、V1V2
P1 P2 D、V1V2
P1 P2. 13一盛水的大容器水面离底的距离为H容器的底侧有一面积为S的小孔水从小孔流出刚开始时水的流量为B A、2SH B、gHS2 C、SgH2 D、gH2 7 14粘滞流体在半径为R的水平管中流动流量为Q。&&&&如果在半径为R/2的水平管中流动其流量为C A、2Q B、Q/2 C、Q/16 D、16Q。&&&& 15连续性原理指出流速与截面积成反比伯肃叶公式指出流速与截面积成正比。&&&&D A、两者是矛盾的 B、两者是一回事 C、既存在着矛盾又不矛盾 D、两者前提不同不能比较结论。&&&&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实际流体是牛顿流体 B、理想流体的流动状态分为层流和湍流 C、从质量的观点看连续性方程也可说成是质量流量守恒定律 D、都不对。&&&& 17运用粘滞定律的条件是D A、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 B、牛顿流体作湍流 C、非牛顿流体作片流 D、牛顿流体作片流。&&&& 三、计算题 1流量为3000 cm3?s-1的排水管水平放置在截面积为40 cm2及10 cm2两处接一U形管内装水银求 1 粗细两处的流速 2 粗细两处的压强差 3 U形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差。&&&& 0.75 m?s-1、3 m?s-1、4218 Pa、3.17 cm 8 2一种流量计叫文丘里管Venturi tube它的基本结构如图3-4所示。&&&&一条水平圆管当中有一小段的管径较小。&&&&连接宽窄两处的U形管是用来测量两处的压强差的。&&&&设宽处的截面半径为r1狭窄处的截面半径为r2水平管中的液体密度为压强计中的液体密度为U形管的液面差为h试证明流过圆管的体积流量是 rrghrrQ 3一水平管的水流量是4.0×10-3 m3/s管的横截面积是1.0×10-3 O处的压强是1.1×105 Pa。&&&&问管的横截面积多大时才能使压强为1.0×105 Pa 2/3×10-3 m2 4设主动脉的横截面积为3 cm2粘度为3.5×10-3 Pa?s的血液以30 cm?s-1的平均速度在其中通过如血液的密度为1050 kg?m-3问此时血液是片流还是湍流 片流 第四章 振动、波动和声波 一、填空题 1对于一定的谐振动系统它的振动能量和它的振幅的 成正比。&&&&平方 2声源与听者有相对运动时当两者相互靠近时声音频率将 两者相互远离时声音频率将 这一现象叫做 。&&&&升高降低多普勒效应 3一个人说话的声强级为40 dB那么10个人同时说话时声强级为________。&&&&50 dB 4A、B两相干波源的位相差为2π两列波振幅分别为A1和A2两波无衰减地传至空间C点相遇。&&&&设该介质中波长为25AC10BC则C点 9 处质点的振幅A为________。&&&&2221AA 5汽车驶过车站时车站上的观测者测得声音的频率由1 200 Hz变为1 000 Hz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1sm330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1sm30 二、选择题 1一个谐振子振动时的B A、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同 B、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C、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同 D、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2谐振动是D A、匀加速运动 B、匀速运动 C、匀速率圆周运动 D、变加速运动。&&&& 3作谐振动的物体运动至负方向的端点时其位移s、速度、加速度a为C A、s
0。&&&& 4一质点在水平方向作谐振动设向右为S轴的正方向0t时质点在2A处且向左运动如果位移方程为costAs则初位相为A A、3 B、32 C、32 D、3。&&&& 5一个谐振动物体在t
0时位于离平衡位置-6 cm处速度
0振动的周期为1 s则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C A、2ππcos6ts B、2ππcos6ts C、ππ2cos6ts D、tsπ2cos6。&&&& 6某系统的固有角频率为0在角频率为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振动设阻尼因子为。&&&&符合下面条件时产生共振C A、外力足够大 10 B、0 C、2202 D、位相差π2k式中k012……。&&&& 7某质点参与cm2ππ2cos151ts和cm2ππ2cos52ts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谐振动则合振动的振幅A为B A、15 cm B、10 cm C、5 cm D、20 cm。&&&& 8一列平面简谐波无衰减地连续通过几种不同介质时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A A、频率 B、波长 C、波速 D、波长和周期。&&&& 9若某一列波的波动方程为100π10sin5xts cm则在波线上x处的质点的位移方程为D A、π2π10cos5ts B、10020π10sin5ts C、1π10sin5ts D、π2π10sin5ts。&&&& 10某人声音频率为40 Hz、声强级为80 dB听起来与频率为1 000 Hz、声强级为60 dB的声音等响则此人声音的响度级为D A、80 dB B、80 phon C、60 dB D、60 phon。&&&& 11超声波是B A、电磁波 B、机械纵波 C、机械横波 D、X射线。&&&& 12超声波对介质的作用是C A、热作用、机械作用、电磁作用 B、热作用、机械作用、光化作用 C、热作用、机械作用、空化作用 D、热作用、机械作用、压强作用。&&&& 三、计算题 1已知波动方程为sincxbtAs试求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和波长2在x处t时刻质点的振动速度。&&&& 答案1波的振幅为A、波速为cb、频率为π2b和波长为cπ2 2在x处t时刻质点的振动速度coscxbtAb。&&&& 11 2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测血流速度时已知该超声在人体软组织中的波长为310-4 m超声波束与血管成60角入射测得多普勒频移为1 000 Hz。&&&&试求血流速度。&&&& 答案1sm3.0 3两相干波源分别在P、Q两点初位相均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频率均为f波长均为它们相距45。&&&&假设波无衰减地传播且R是PQ连线上Q点外侧的任意一点。&&&&试求 1P、Q两点发出的波到达R处的位相差 2两列波在R处干涉时的合振幅A。&&&& 答案12.5π22221AAA 第十一章 几何光学 一、填空题 1一直径为200mm的玻璃球折射率为1.5球内有一小气泡从最近的方向看好像在球表面和中心的中间则此气泡的实际位置离球面 。&&&&60mm 2已知折射率为1.5的双凸透镜在空气中焦距为50cm当把它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测得焦距为250cm则这种液体的折射率为 。&&&&1.36 3一曲率半径为50cm折射率为1.5的薄平凸透镜使一物形成大小为物2倍的实像则该物的位置应在镜前 。&&&&150 cm 4消色差透镜由两个薄透镜胶合而成其一的焦度为10屈光度另一个为6屈光度问消色差透镜的焦距为 cm。&&&&25 5某人对2.5m以外的物体看不清需配眼镜的度数为 度。&&&&C40 二、选择题 1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的适用条件是B A. 平行光入射 B. 近轴光线入射 C. n2n1 D. n1n2 2一玻璃球半径为R、折射率为n置于空气中平行光入射时汇聚点 12 刚好在球的后背面则n值为D A. 1 B. 1.3 C. 1.5 D. 2 3一折射率为n2的薄透镜放在两透明介质中间。&&&&设物方空间折射率为n像方空间折射率n′。&&&&这时透镜的像方焦距f′和物方焦距f大小不等且满足关系式B A. f′/f-n′/n B. f′/fn′/n C. f′/f-n/n′ D. f′/fn/n′ 4一近视眼患者站在视力表规定的5m距离时对最上一行E字也看不清当他走到距视力表2m处的地方才看清第一行E字此患者的视力为C A. 0.01 B. 0.02 C. 0.04 D. 0.1 5某人对1m以内的物体看不清需配眼镜的度数为C A. 100度 B. C100度 C. 300度 D. C300度 6一人将眼睛紧靠焦距为15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看到邮票的像在30cm远处。&&&&试问邮票离透镜多远B A. 紧靠透镜 B.10cm C. 23cm D.30cm 7要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应D D. 增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B. 增大显微镜的孔径数和入射光波波长 C. 减小显微镜的孔径数和入射光波波长 D. 增大显微镜的孔径数和减小入射光波波长 三、计算题 1有一厚为3cm折射率为1.5的共轴折射系统其第一折射面是半径为2cm的球面第二折射面是平面两面相距3cm若在该共轴折射前面距第一折射面8cm处放一物像在何处 6cm 13 2一个双凸透镜放在空气中两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5cm和30cm如玻璃折射率为1.5物距为100cm求像的位置和大小 25cm1/4 3一折射率为1.5的月牙形薄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为15cm凹面的曲率半径为30cm如果用平行光束沿光轴对着凹面入射。&&&&1 求折射光线的汇聚点2 如果将此透镜放在水中问折射光线的汇聚点又在何处 60cm240cm 4简单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1欲在明视距离处观察到物象物体应放在放大镜前多远2若此物体高1mm则放大的像高为多少 7.1cm0.35cm 第十三章 X射线 一、填空题 1当X光球管的管电压是75KV时该光球管发射出X射线的最短波长是 ??。&&&&0.1633 2若空气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氮75、氧23.7、二氧化碳1.3氮的质量衰减系数为0.36m2kg-1、氧的质量衰减系数为0.587m2kg-1、二氧化碳的质量衰减系数为8.31m2kg-1求空气的质量衰减系数是 。&&&&0.517 m2kg-1 3X射线被衰减时要经过 个半价层强度才减少到原来的1/32。&&&&5 二、选择题 1X射线管的管电压一般为D A、几十伏 B、几百伏至几千伏 C、几千万伏 D、几万至几十万伏。&&&& 2能用管电流的毫安数表示X射线的辐射强度是因为D 14 A、管电流毫安数就是打在靶上的高速电子数。&&&& B、管电流毫安数就是X射线的光子总数。&&&& C、管电流毫安数就是X射线的实际辐射强度。&&&& D、X射线的辐射强度随管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3连续X射线的产生是由于A A、韧致辐射。&&&& B、靶原子外层电子跃迁辐射。&&&& C、靶原子内层电子跃迁辐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物质对射线的质量吸收系数与波长的关系是B A、波长越长吸收越小。&&&& B、波长越短吸收越小。&&&& C、与波长无关。&&&& D、与波长成正比。&&&& 三、计算题 1若连续X射线谱的最短波长min0.157A试计算从阴极飞出的电子的速度。&&&& 1.67108m?s-1 2如果要想得最短波长为0.5A的X射线至少要加多大的电压于X射线管在此情况下电子走到阳极时具有多大的动能 24.84kV3.设X射线机的管电压为50KV计算其产生连续X射线的最短波长和X光子的最大能量。&&&& 0.2484 ??1.Hz 第十六章 激光及其医学应用 15 一、填空题 1激光就是 。&&&&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2激光的特性有 。&&&& 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以及偏振性好 3激光的生物作用有 。&&&& 热作用、机械作用、光化作用、电磁场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 4激光器主要由 、 、 等三部分构成。&&&& 激光工作物质、激励系统和光学谐振腔 二、问答题 1试阐述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的特点。&&&& 答自发辐射处于高能级E2的原子自发地跃迁到低能级E1并发射出一个能量为hv12hEEv的光子的过程叫做自发辐射。&&&&自发辐射的特点自发辐射过程与外界作用无关只与原子本身性质有关。&&&&各个原子的辐射都是自发地、独立地、随机地进行的因而各个原子发射出的光子在频率、初相位、偏振态和传播方向上都彼此无关因此自发辐射发出的光是非相干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都属于自发辐射因此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非相干光。&&&& 受激辐射处于高能级E2的原子在频率为v12hEEv的外来光子照射下受激跃迁至低能级E1并发射出一个与外来光子状态相同的光子的过程叫做受激辐射。&&&&受激辐射的特点受激辐射过程不仅与原子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界作用有关。&&&&受激辐射不是自发进行的必须要有外来光子的作用照射并且外来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能量值之差即12hEEv。&&&&受激辐射发射出的光子与外来作用的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相位、相同的偏振态、相同的速率和传播方向因此受激辐射发出的光是相干光。&&&&激光产生的机理便是受激辐射因此激光是相干光。&&&& 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极为重要的区别――相干性。&&&& 2试阐述激光产生的基本思想。&&&& 答要产生激光则必须实现光的受激辐射放大和光的自激振荡。&&&&前者反映了激光的物理本质后者则是要维持光的受激辐射放大并实现光波模式的选择 16 使特定的模式不断得到加强产生振荡。&&&& 要实现光的受激辐射放大则必须使原子体系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集居数反转这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之一。&&&& 要实现光的自激振荡还需要光学谐振腔这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之一。&&&& 3什么是粒子数反转分布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的条件是什么 答不同于粒子数按能级分布的正常状态高能级E2上的原子数n2多余低能级E1上的原子数n1即n2gtn1的分布状态称为粒子数反转分布也叫集居数反转这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要使物质实现粒子数反转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物质必须具有合适的能级结构要有亚稳态和必要的能量输入系统以便从外界输入能量②外界向激光物质供给能量这个过程叫做激励、激发、抽运或泵浦。&&&& 4激光在医学领域有哪些主要应用如何采取对激光的防护措施 答激光主要应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 激光的安全防护一是对激光系统及工作环境的监控管理。&&&&激光器因其辐射危害而分为四类对其应有明显的专用标志应有自动显示、报警、停车装置。&&&&室内充分通风光线充足有吸、排烟装置消除有害物质等。&&&&另一方面是个人防护。&&&&工作人员要培训严格按规章操作。&&&&避免直接或间接反射或漫反射的激光照射佩戴与激光输出波长相匹配的防护眼镜以及尽量减.
【】【】【】【】【】《医学物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医学物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来源:互联网
贡献&责任编辑:鲁倩 &
《医学物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
言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教学内容是以高中毕业为起点,以学习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三基”内容为主,对物理学与医学联系密切相关的内容应作比较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主要是针对这些医学问题中的物理学原理,不应过多地涉及具体的医学内容。对于那些为了保持物理学体系所必须保留而又与中学重复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但不作讲授。对于全新的或是根据专业需要应加强的内容,即是教师讲授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应做到少而精,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在教学法上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应布置适当数量的习题作业,并介绍一些课外参考书,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急救医学、麻醉学、医学美容、妇产科学、口腔医学、五官科学、 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方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医学物理学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2.75∶1。即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为16学时。四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胡新珉,6版,2004年。 Ⅱ
通过对物理学研究对象的了解,弄清楚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搞清楚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二
教学要求(一)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二)了解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三 教学内容(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第二章
物体的弹性 一
教学目的 掌握和熟悉物体受外力作用后,其形变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和学习生物力学等打基础。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描述物体弹性的基本概念:形变、应变、应力、模量。(二)理解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三)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三
教学内容(一)应变和应力:形变、内力、三种应变:张应变、体应变、切应变,泊松比和切变率。应力:张应力、体应力、切应力。(二)弹性模量:弹性和塑性:正比极限、弹性极性、抗张(抗压)强度、展性和脆性。弹性模量:杨氏模量、体变模量和切变模量。第三章 流体的运动一
教学目的掌握和熟悉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为了解血液流动打下基础。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理想流体和稳定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掌握牛顿粘滞定律和泊肃叶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二)理解粘性流体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层流和湍流的概念、雷诺数和斯托克司定律及应用。(三)了解血液的特性、血流速度在血管中的分布。三
教学内容(一)理想流体 稳定流动:理想流体、稳定流动、流场、流线、流管、连续性方程。(二)伯努利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应用。(三)粘性流体的流动:层流、湍流、牛顿粘滞定律、粘度、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雷诺数。(四)粘性流体的运动规律: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泊肃叶定律、流阻、斯托克司定律。第四章
掌握和熟悉振动及合成的基本规律。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二)熟悉求解有关简谐振动表达式的方法。(三)掌握简谐振动的合成求法。三 教学内容(一)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方程、简谐振动的特征量、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简谐振动的能量。(二)简谐振动的合成: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谐振分析,两个同频率、互相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第五章 波 动一
教学目的掌握和熟悉波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波的传播规律,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二)熟悉波的干涉现象和规律。(三)掌握和了解声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声强级和响度级;三 教学内容(一)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波面和波线、波速、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二)简谐波:波函数、波动方程。(三)波的能量:波的能量及强度、波的衰减。(四)波的干涉: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调幅波和驻波。(五)声波:声压和声强、听觉域、声强级和响度级。(六)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冲击波。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一
教学目的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规律。二
教学要求(一)认识液体的表面现象,掌握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概念。(二)熟悉液体曲面的附加压强,掌握毛细现象及其规律。(三)熟悉表面活性物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三
教学内容液体的表面现象:表面张力和表面能、曲面下的附加压强、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吸附。第九章\t静 电 场一
教学目的在中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电场性质的认识。掌握描述电场的二个物理量――场强和电势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电场和电介质的相互作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电场强度、电势和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计算,熟悉静电场能量的计算方法。(二)掌握静电场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与环路定理。理解它们所揭示的静电场性质。(三)掌握静电场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四)熟悉电偶极子及电偶层的电场性质。三
教学内容(一)电场 电场强度:电荷的量子性、电场强度的定义、场强叠加原理、点电荷的场强、连续分布带电体的场强。(二)高斯定理:电场线和电通量、高斯定理及应用。(三)电势: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电势叠加原理、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四)电偶极子 电偶层:电偶极子的电场 、电偶层。(五)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介质的极化:无极分子电介质、有极分子电介质及其极化机制。电极化强度矢量。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的变化规律;电位移矢量及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律。电容器的电容、静电场的能量。第十章
教学目的 掌握电流产生的原因及运动规律,了解直流电在医学中的应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及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二)熟悉电流密度的基本概念及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了解生物膜电位。三
教学内容(一)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二)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RC电路的充电过程、RC电路的放电过程及其充、放电时间常数。(四)生物膜电位:能斯特方程、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
稳恒磁场一
教学目的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以及磁场和电场的联系和区别。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磁场中的高斯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二)理解磁感应强度、霍尔效应。三
教学内容(一)磁场 磁感应强度: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和磁场中的高斯定律。(二)电流的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三)安培环路定律(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载流线圈所受的磁力矩、霍尔效应。第十三章
波动光学一
教学目的在第五章波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认识光的波动性质。通过偏振现象,认识光的横波性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公式。(二)熟悉光程、光程差、半波损失等概念及薄膜干涉的原理和公式。(三)掌握偏振的有关概念及马吕斯定律,理解双折射。三
教学内容(一)光的干涉:光的相干性、光程和光程差、杨氏双缝实验、洛埃镜实验、薄膜干涉。(二)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光栅衍射。(三)光的偏振:自然光和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光的双折射。(四)偏振光的应用:物质的旋光性。第十四章
几何光学(自学)一
教学目的掌握单球面折射的基本规律。二
教学要求掌握单球面折射成像的原理和符号规则。三
教学内容(一)球面折射:单球面折射、共轴球面系统。(二)透镜:薄透镜的成象公式、薄透镜组合、厚透镜、柱面透镜、透镜的像差。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一 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物理学教研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 实验教学:实验分组(25人/实验室),学生每个人独立操作。3. 辅导形式:讲义、课堂、n后答疑。四 考核办法:采用闭卷考试,教学考核:理论考试占70G,实验占20G,作业成绩占10G。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讲课内容教学手段时数实验内容时数类型绪论、理想流体、稳定流动CAI2绪论及长度测量4验证型伯努利方程CAI2粘性流体的运动、粘性流体的运动的运动规律CAI2液体粘度的测定4验证型应力与应变CAI2弹性模量、简谐振动CAI2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合成CAI2机械波、简谐波、波的能量CAI2波的干涉CAI2声波 、多普勒效应CAI2表面张力和表面能、曲面下的附加压强、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CAI2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吸附、电场
电场强度CAI2电场强度 、 电场线和电通量、高斯定律CAI2静电场的描绘4验证型高斯定律的应用、电势、静电场的环路定律CAI2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电偶极子 电偶层CAI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一~五;CAI2电流密度、 基尔霍夫定律CAI2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生物膜电位CAI2磁场 、 磁感应强度、 电流的磁场、 安培环路定律CAI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二、三、四;光的相干性、光程、光程差CAI2杨氏双缝干涉、洛埃德镜实验、薄膜干涉CAI2示波器的使用4验证型光的衍射一、二、三;CAI2光的偏振 、总复习。CAI2合计4416以下内容为系统自动转化的文字版,可能排版等有问题,仅供您参考:《医学物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和目的是: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 掌握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 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教学内容是以高中毕业为起点, 以学习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 “三基” 内容为主, 对物理学与医学联系密切相关的内容应作比较广泛和深入的讨论, 但主要是针对这些 医学问题中的物理学原理, 不应过多地涉及具体的医学内容。 对于那些为了保持物理学体系所必 须保留而又与中学重复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但不作讲授。对于全新的或是根据专业需要应加 强的内容,即是教师讲授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应做到少而精,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使学生 负担过重。 在教学法上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 应布置适 当数量的习题作业,并介绍一些课外参考书,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急救医学、麻醉学、医学美容、妇产科学、口腔医学、 五官科学、 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方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 大纲中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 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 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 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 医学物理学总教学参考学时为 60 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 2.75∶1。即理论课 44 学时 实验课为 16 学时。 四 教材:&&医学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胡新珉,6 版,2004 年。Ⅱ正文 绪论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物理学研究对象的了解,弄清楚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搞清楚医学生为什么要 学习物理学。二 教学要求(一)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了解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三 教学内容1 (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第二章一 教学目的物体的弹性掌握和熟悉物体受外力作用后,其形变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和学习生物力学等打基础。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描述物体弹性的基本概念:形变、应变、应力、模量。 (二)理解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三)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三 教学内容(一)应变和应力: 形变、内力、三种应变:张应变、体应变、切应变,泊松比和切变率。应力:张应力、体 应力、切应力。 (二)弹性模量: 弹性和塑性:正比极限、弹性极性、抗张(抗压)强度、展性和脆性。弹性模量:杨氏模 量、体变模量和切变模量。第三章一 教学目的流体的运动掌握和熟悉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为了解血液流动打下基础。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理想流体和稳定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掌握 牛顿粘滞定律和泊肃叶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二) 理解粘性流体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层流和湍流的概念、 雷诺数和斯托克司定律及应用。 (三)了解血液的特性、血流速度在血管中的分布。三 教学内容(一)理想流体 稳定流动: 理想流体、稳定流动、流场、流线、流管、连续性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 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三)粘性流体的流动: 层流、湍流、牛顿粘滞定律、粘度、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雷诺数。 (四)粘性流体的运动规律:2 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泊肃叶定律、流阻、斯托克司定律。第四章一 教学目的掌握和熟悉振动及合成的基本规律。振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 (二)熟悉求解有关简谐振动表达式的方法。 (三)掌握简谐振动的合成求法。三 教学内容(一)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方程、简谐振动的特征量、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 简谐振动的能量。 (二)简谐振动的合成: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谐振分析,两个 同频率、互相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第五章一 教学目的掌握和熟悉波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波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波的传播规律,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二)熟悉波的干涉现象和规律。 (三)掌握和了解声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声强级和响度级;三 教学内容(一)机械波: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波面和波线、波速、波长、波的周期和频率。 (二)简谐波: 波函数、波动方程。 (三)波的能量: 波的能量及强度、波的衰减。 (四)波的干涉: 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调幅波和驻波。3 (五)声波: 声压和声强、听觉域、声强级和响度级。 (六)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冲击波。第七章一 教学目的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规律。分子动理论二 教学要求(一)认识液体的表面现象,掌握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概念。 (二)熟悉液体曲面的附加压强,掌握毛细现象及其规律。 (三)熟悉表面活性物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三 教学内容液体的表面现象: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曲面下的附加压强、 毛细现象和气体栓塞、 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吸附。第九章一 教学目的静 电 场在中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深对电场性质的认识。 掌握描述电场的二个物理量― ―场强和电势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电场和电介质的相互作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电场强度、电势和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计算,熟悉静电场能量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静电场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与环路定理。理解它们所揭示的静电场性质。 (三)掌握静电场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熟悉电偶极子及电偶层的电场性质。三 教学内容(一)电场 电场强度: 电荷的量子性、 电场强度的定义、 场强叠加原理、 点电荷的场强、 连续分布带电体的场强。 (二)高斯定理: 电场线和电通量、高斯定理及应用。 (三)电势: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电势叠加原理、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四)电偶极子 电偶层:4 电偶极子的电场 、电偶层。 (五)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介质的极化: 无极分子电介质、有极分子电介质及其极化机制。电极化强度矢量。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的 变化规律;电位移矢量及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律。电容器的电容、静电场的能量。第十章一 教学目的直流电掌握电流产生的原因及运动规律,了解直流电在医学中的应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及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 (二)熟悉电流密度的基本概念及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了解生物膜电位。三 教学内容(一)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二)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RC 电路的充电过程、RC 电路的放电过程及其充、放电时间常数。 (四)生物膜电位: 能斯特方程、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第十一章一 教学目的稳恒磁场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以及磁场和电场的联系和区别。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磁场中的高斯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理解磁感应强度、霍尔效应。三 教学内容(一)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和磁场中的高斯定律。 (二)电流的磁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 (三)安培环路定律5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载流线圈所受的磁力矩、霍尔效应。第十三章一 教学目的波动光学在第五章波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认识光的波动性质。通过偏振现 象,认识光的横波性质。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光栅衍射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二)熟悉光程、光程差、半波损失等概念及薄膜干涉的原理和公式。 (三)掌握偏振的有关概念及马吕斯定律,理解双折射。三 教学内容(一)光的干涉: 光的相干性、光程和光程差、杨氏双缝实验、洛埃镜实验、薄膜干涉。 (二)光的衍射: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光栅衍射。 (三)光的偏振: 自然光和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光的双折射。 (四)偏振光的应用: 物质的旋光性。第十四章一 教学目的掌握单球面折射的基本规律。几何光学(自学)二 教学要求掌握单球面折射成像的原理和符号规则。三 教学内容(一)球面折射: 单球面折射、共轴球面系统。 (二)透镜: 薄透镜的成象公式、薄透镜组合、厚透镜、柱面透镜、透镜的像差。6 Ⅲ一 二 三 1.教学组织与方法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物理学教研室执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 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 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 实验教学:实验分组(25 人/实验室) ,学生每个人独立操作。 3. 辅导形式:讲义、课堂、n后答疑。 四 考核办法:采用闭卷考试,教学考核:理论考试占 70G,实验占 20G,作业成绩占 10G。Ⅳ讲课内容 绪论、理想流体、稳定流动 伯努利方程 粘性流体的运动、 粘性流体的 运动的运动规律 应力与应变 弹性模量、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 简谐 振动的能量、 简谐振动的合成 机械波、简谐波、波的能量 波的干涉 声波 、多普勒效应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 曲面下的 附加压强、 毛细现象和气体栓 塞 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吸附、 电 场 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 、 电场线和电通 量、高斯定律 高斯定律的应用、电势、静电 场的环路定律 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电偶 极子 电偶层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一~五; 电流密度、 基尔霍夫定律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生物膜 CAI CAI CAI CAI CAI CAI CAI CAI CAI CAI教学时数分配表时数 2 2 2 2 2 2 2 2 2 2 液体粘度的测定 4 验证型 实验内容 绪论及长度测量 时数 4 类型 验证型教学手段CAI CAI CAI CAI CAI CAI CAI72 2 2 2 2 2 2 静电场的描绘 4 验证型 电位 磁场 、 磁感应强度、 电流 的磁场、 安培环路定律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二、 三、四;光的相干性、光程、 光程差 杨氏双缝干涉、洛埃德镜实 验、薄膜干涉 光的衍射一、二、三; 光的偏振 、总复习。 合计 CAI CAI 2 2CAI CAI CAI2 2 2 44示波器的使用4验证型168
与《》相关:
- Copyright & 2017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