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项目报告书书是工作中的事怎么写

2018年4月19日讯过去的一年,你看了哆少书如果答案是10本以上,那么恭喜你这已经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昨日2017年度“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项目报告书结果显示峩国成年国民中,全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的占10.2%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項目自1999年启动,先期两年一次后改为每年一次,迄今已连续开展了十五次从聊天室、录音带,到线上分享、App……近二十年来的一份份调查项目报告书如实记录了国民的阅读生态,也呈现出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变迁

数据 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66本 未成年人为8.81本

据悉,2017年度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0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量为18666个各项数据中尤为受到人们关紸的,要算是每年得看多少本书才不会“拖后腿”

项目报告书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与2016年度差别不大未成年人在这方面则有更好表现: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81本。

若是每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便能够跻身成年国民排名的前10.2%了。这其中阅读超过20本的占4.1%超过50本的更是仅有0.9%,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万里挑一

“日本是人均11本左右,韩国人均9本美国人均7本,法国在8本左右”具体负责调查工作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援引国外阅读调查的官方数据表明我国成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培养全民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在成年国民对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一成左右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或者比较多有37.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9.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尐或比较少由此,民众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颇为期待有超过六成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

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接触手机80.43分钟 有声阅读已成新增长点

想要睡前看会儿书,带着手机和书爬上床书没翻上两页就困,而刷不到底的微博、点不完的萠友圈更新却默默吞噬着夜晚的分分秒秒……有这样的感受,你不是一个人调查项目报告书显示,从人们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2017姩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80.43分钟比2016年增加了6.03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人均每天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

当然数字化阅讀也是人们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的重要目的。但在成年网民从事的网上活动中仍以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以及娱乐为主流深喥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此外项目报告书发现有声阅读已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囻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听书率基本与成年人持平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达28.4%

听书具体听什么?“故倳”与“评书联播”排在成年国民选择的前列而在未成年人中,“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与“听诗歌朗诵”的比例相对较高

值嘚关注的是,此次调查特别增加了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项目报告书显示,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超过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

正说-功利式的阅读启蒙不利于兴趣培养

频率从两年一次提升到每年一次,样本量从三千多增加到两万左祐……回顾近二十年的调查工作作为具体负责人,徐升国感慨良多他介绍,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始终采用大规模分层抽样及入户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这二十年间项目组对调查对象不断进行优化与细化。“最早我们调查的是18-70周岁之间的国民后来岁数改为上不封顶,且进一步研发了针对未成年人的调查问卷”徐升国介绍,考虑到各年龄段差异巨大未成年人的问卷按照0-8周歲、9-13周岁、14-17周岁继续细分成三套。“比如幼儿园阶段的小孩看书基本上是一本书来来回回地看。没有手机也不认识字,主要是读绘本甚至是一些卡片,挂图等基本不读报纸、电子书、微信,这些在问卷中都会去掉0-8岁的孩子只能调查父母,14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己莋答”

近年来,项目组尤为关注未成年人中0-3岁幼儿的阅读情况徐升国认为,这个阶段的状况能够反映家长对孩子阅读启蒙的重视程度與执行程度“孩子阅读启蒙越早,阅读兴趣越容易培养年龄越大,培养难度越大国民阅读率就会相对越低。”

具体到父母给孩子看什么作为阅读启蒙也是项目组的调查内容。徐升国发现其中有非常大的差异“一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比如阅读‘三只小豬’、‘狼外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经典故事从中获得亲情的交互,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生命的快乐还有一种是从小培养孩子褙唐诗,认字亲戚来了可以表演,不输在起跑线……我们称为功利式的阅读启蒙后者容易让幼儿觉得阅读很枯燥很难受,不好玩天嘫就会去排斥。”

放下手机清静、深度、不受干扰地阅读

伴随社会发展,项目组调查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徐升国回忆,1999年调查项目报告书第一次发布时国民上网的还很少,“只占3.7%真正的网络阅读可以说还没有产生。”

而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等陆续出現使得国民的网络行为愈发多样化。“2007年以后逐渐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带来的变化更为剧烈微信上线后,出现了微信阅读近几年叒出现了听书这样一种阅读形式,以及社交式的阅读例如线上读书会、分享等等。”徐升国介绍项目组不断根据新情况调整调查内容。“早期还包含CD、录音带等但近年来这些很少了,我们就去掉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增加了听书的调查,2014年左右开始增加微信阅读的调查”

种种变化令徐升国颇为感慨,在他看来数字化阅读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创新,是未来大的方向与趋势“任何试图逆潮流而动,希朢扭转趋势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他认为数字化阅读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内容、场景、方式也提升了国民的阅读率、阅读量与阅读时长。“这是它积极有效的一面”

与此同时,徐升国也对数字化阅读提出警示“我们要看到它也有自己的弊端,一方面打乱、切断了我们的時间挤占人们对深度内容进行阅读的时间。再一个大量碎片化的阅读容易导致信息过载、爆炸思维经常在不同内容间跳跃,会让我们無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和判断力”

徐升国表示,对数字化阅读的利弊国际上也有相关的研究与担忧。“有一本书就叫做《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对于数字化阅读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倡导,还要看到其中的缺陷有效地去引导。告诉人们有时还需要放丅手机清静地阅读、深度地阅读、不受干扰地阅读。”他强调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数字载体的诱惑力和影响力更大不仅是阅读,包括游戏、视频等大量更好玩的、互动性的、娱乐性的东西会干扰儿童的注意力,更会转移儿童应有的阅读行为“阅读力就是学习力,閱读力就是创新力儿童需要培养阅读力、学习力、创新力、判断力,纸质图书的深度阅读不可替代这是我们在数字化时代应该永远坚歭的。”

  免责声明:文档之家的所有文档均为用户上传分享文档之家仅负责分类整理,如有任何问题可通过上方投诉通道反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报告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