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衰微 闽南中的兴和旺哪个字更好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那将要来的是你吗?
我的图书馆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那将要来的是你吗?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经文:约3:22-30
启应:诗篇85
赞美诗:27、268、337
主题:我们身为耶稣基督的门徒,同时也是服事主的人,必要有施洗约翰的心志,凡事只求主耶稣的荣耀,不求自己的得失。如此,我们才能在服事当中得益处,尽服事的本分。
引言:“他必兴旺,我必衰微”,这是施洗约翰的名言,也是每一个服事者追求的目标。兴旺,是主耶稣的名声兴旺,门徒众多,最终乃是神的国度兴旺;衰微,是指着服事主的人在服事之中隐藏自己,不求自己的得失和益处。施洗约翰为我们留下了服事的榜样,今天,我们就借着这段经文分享如何在服事中求主的荣耀,而隐藏自己。
一、经文背景
1、两组人在约旦河施洗收门徒
主耶稣和门徒出自加利利地,现在来到犹太地居住施洗(收门徒)。
施洗约翰在哀嫩也施洗,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水多,便于施行洗礼。都在犹太地,而不是现在的加利利地。
2、从辩论洁净礼仪谈到洗礼,进而谈到了主耶稣和施洗约翰之间
旧约圣经教导百姓要持守圣洁,包括身体的洁净礼和物品的洁净礼,最重要的是灵魂的洁净和更新。(详见《出埃及记》30章,《利未记》12-14章)其实,水不能叫人圣洁,牛羊的血也不能除去人的罪,唯有耶稣的宝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污,洁净我们的心。约旦河的水能使人洁净吗?悔改,蒙神赦免的才能洁净。
现在,主耶稣的名声超过了约翰,施洗收门徒也超过了约翰。
3、约翰门徒的话显示出他的失落感
如果从老师和学生的辈分说,约翰的门徒和主耶稣是平等的,甚至比耶稣还早受洗,但是现在,主耶稣已经收了很多门徒,而且影响力还在增长。
当主耶稣荣进圣城之后,法利赛人曾经嫉妒的感叹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约12:19)大祭司也是因为嫉妒百姓对耶稣的拥戴而决意处死主耶稣,这事连罗马的巡抚彼拉多都清楚。(太27:18)
二、约翰对服事的定位(服事根基)
1、若不是从天上来的,人就不能得什么。
天上:无论是服事者要得的赏赐,还是受服事的人得到的荣耀,都是从上帝那里赐给的。
也唯有从永在的上帝那里赐给的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是祝福,也是满足。我们从地上得到的都不是永恒的,甚至有很多还是无益有害的。
主耶稣的荣耀是从上帝那里赐给的,不要嫉妒,乃要感谢上帝。施洗约翰劝诫自己的门徒,对上帝所看为尊贵的,我们也要看为尊贵。
服事者并不是在创造主耶稣的荣耀,乃是在分享主耶稣的荣耀。
2、我不是基督。
尽管施洗约翰的名声很大,尽管有人认为他就是基督,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基督。他不敢夺取主的荣耀。
夺取神荣耀的必带给自己莫大的羞辱。有天使窥视神的荣耀就堕落成为撒旦,有人不归荣耀给神就丧掉了自己的性命。
一个服事主的人最怕的不是才干和恩赐的大小,而是主人和仆人角色的错位。
&&& 我们要知道,自己不是上帝。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想扮演上帝。而那时候,都是我们自以为义的时候,我们看自己比别人圣洁,比别人热心,比别人有才干。
施洗约翰自比新郎的朋友,迎娶新娘的是新郎,伴郎不会因为自己不是中心而自卑或生气,倒是因为能够陪伴新郎而满足快乐。我们在事奉中也是这样,主耶稣才是中心。
约翰说自己不是基督,我们要说,自己不是教会的核心,不是团契的中心,不是侍奉的目的,不是肢体的主人,不是信仰的标准,不是公义的审判官,不是永远正确真理……我们是谁?我们是神的百姓,是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是蒙恩得救的人,在主面前,我们是不配的仆人。
3、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施洗约翰知道服事主耶稣的必然结果,那就是:主耶稣必然吸引万人的心,成为众人跟随和敬拜的主,他自己却慢慢衰微,甚至被人遗忘。自己衰微并不是服事的失败,乃是成功。
而这也正是服事者的追求,就是在服事中学会隐藏自己。如同主耶稣教导人要把善行在暗中一样,不把自己彰显出来的服事更为重要。
三、我们如何求主的荣耀
1、侍奉中隐藏自己
&&& 如何隐藏自己?就是把自己隐藏主耶稣基督里面。奉主的名行事,为主的名行事,以求主的名被人尊崇,被人纪念。隐藏自己,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因为我们知道侍奉如同属灵的战争,要保护自己不被仇敌的伤害,就必须保护好自己,而我们的保护就是主耶稣。
在共同服事中有人会受伤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一同服事的人都不是完全人,难免彼此伤害的事,这也是彼此造就的一部分。《箴言》27:17说,铁磨铁,就生出刃来。二是只要还有自己,就免不了受伤害。如果我们不再求自己的益处了,就不会受伤害了。
2、爱看得见的弟兄
&&& 看不见的上帝和看得见的弟兄,似乎没有关系,也不能放在等同的位置,圣经却说,如果我们不能爱那看得见的弟兄,就不能爱那看不见的上帝。爱上帝的,也当爱自己的弟兄。所以,服事主的人,在寻求主的荣耀的道路上,陪伴自己生命成长的乃是自己的肢体,自己的弟兄。当我们本着“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的心志服事主的时候,我们的肢体正是我们要服事的对象,弟兄的益处正是我们的目的。
3、旧人死去,活出新人
对一个罪人来说,自己必须要衰微,兴旺的罪人比活泼的癌细胞更可怕,他会毁灭人宝贵的灵魂。上帝荣耀的救恩就是要除去人的罪,赐给人新的生命。当新的生命活在原本的罪人身上的时候,就是上帝得荣耀的时候。他必兴旺,我必衰微,就是属灵生命的兴旺,老旧人生命的衰微。旧人若不死去,新人就不能活出来。
&施洗约翰为何询问耶稣?
马太福音11:2-3
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作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问他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Alfred APlummer“
&&& 施洗约翰的侍奉追求是主耶稣的兴旺,不怕自己的衰微,相比于主耶稣,主耶稣才是最大的虚己者。上帝的独生子,从天降下,成为一个卑微的人,服侍人,又背负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的主耶稣成为万国的救恩,都是因为主耶稣不求自己的荣耀,只求天父的荣耀。我们是主耶稣的门徒,舍己跟随的才是真正的门徒,不要害怕舍了自己,舍了性命,这样的人才得着了生命
特殊工人施洗约翰
经文:路3:1-20引:施洗约翰比耶稣早六个月出生。玛拉基书上所预言那“行在主面前,预备道路”的使者就是他(玛3:1)。& 因此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基督的先锋”,他是神特别拣选差遣,有着特殊的使命——为光作见证的那工人(约1:6-8)。 所以也被称为“特殊的工人”,路加福音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他的生及他的见证。
&一、出生的特殊
1、生于的时代:为何如此说呢,因当时的时代有最明显的三个特征。
1)& 是一个沉默的时代新旧两约之间,四百多年没有神的默示,这使百姓陷入重重危机之中。箴29:18 失去生命的供应 太4:4; 失去行事的准则 诗119:105;失去争战的利器弗6:17。2)& 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就政治而言--国家丧失主权,被罗马统治。税吏尽力剥夺人民财产;就宗教言—内在充斥着罪恶,有表无实;就信仰言—失去准绳,法利赛人以虔诚自称却假冒为善,就社会言—道德堕落,社会动荡不安。太12:39 可9:193)& 是一个转折的时代,从律法时代转向恩典时代,预言基督到宣告基督降临的时刻。如撒母耳处士师时期转向王国时期一样,意味着更艰巨伟大的使命。
2)& 父母都是虔诚的义人:生在特殊的家庭:1:5-71)& 父母都是亚伦的后人:纯正的以色列人,祭司家族真正与神联合的人。行律法所吩咐可行的,遵守一切诫命礼仪
3)& 父母都是不育的老人:年纪老迈,但无儿子。
3、生有特殊的应许:1:13-171)& 名字的应许:约翰意为神的礼物、神的恩赐,即耶和华是有恩惠的。1:13,632)& 生活的应许:清酒浓酒都不喝,生活的中心是神,喜乐是神。1;153)& 工作的应许:母腹中被圣灵充满,有能力引众人归向主,预备人心迎见基督。
二、生活的特殊& 3:2,可1:6
&1、穿的特殊:骆驼毛衣,腰束皮带。1)& 喻其度简朴生活:这样的打扮虽有点夺目,但不是华丽耀人,仍是朴素。2)& 喻其继先知传统:他有以利亚的心志,2)& 父母都是虔诚的义人:像以利亚一样痛恨罪恶。王上19:193)& 喻其有受苦心志:骆驼称为沙漠之舟,惟它能在沙漠地耐劳服役,先锋约翰也有此受苦心志,能在沙漠之艰难环境中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彼前4:1
2、吃的特殊:蝗虫野蜜,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同时让人知生活的贫苦。利11:21-221)& 过拿细耳人的生活:清酒浓酒都不喝。2)& 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因这食物是神已分别的,圣洁的,不以食物玷污自己。3)& 过靠神养活的生活:以利亚的心志——靠神养活、供应。诗23:1提前6:17
3、住的特殊:旷野& 可1:31)& 是隐藏的生活:隐藏是工作之前的必读课;是工作之中的必备课;是工作之后的必修课。知道隐藏自己,才能彰显基督荣美。太6:62)& 是安静的生活:旷野中难觅人烟、难闻喧闹之声,安静之心是事奉者最需的,因事奉多难免使心烦扰,如马大。故静心、清心当追求。赛30: 3)& 是克己的生活:攻克己身,因人难耐寂寞孤独。林前9:26-27与参孙相反。
三、 使命的特殊 1-20&&& 约翰开始工作时将近三十岁,地点在犹大旷野,太3:1可1:4 靠近约但河,路3:3 后又在约但河外,约1:27-28靠近撒冷的哀嫩。约3:22 他是先锋,故尽上先锋的本份。
& &1、备路——先锋的使命 &3-6(预备人心,迎接基督)1)& 填满一切山洼:山洼代表人心的不知足。‘大’的指人心,‘小’的指人之眼目。“终日忙忙饥又饥,才得食来又思衣……”不知足歌向我们道出了一个普通的事实:人心的不知足。传6:7,5:10;1:8箴27:20 我们当以神的恩惠为足,靠着耶稣学会知足。2)& 削平大小山岗:山岗代表人心的刚硬、骄傲。箴6:17太13:5我们各人不要自以为义,也不要自以为强。路18:9-13腓2:3林前10:12 因主曾应许:虚心的人有福了,因天国是他们的。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3)& 修直弯曲地方:“弯弯曲曲的要改为正直”,弯曲代表人心的诡诈、败坏、邪恶。耶17:9 除掉里头的假善,太23:27 不要心口不一。箴19:94)& 铺平高低道路:高高低低代表人心的不安、烦躁,约16:33 当向基督悔改,因他是真平安,不要忧愁苦闷,也不要灰心失望。彼前5:7诗42:11林后4:7-8r
2、开路——先锋的信息 &&7-14rt8 1)& 责备百姓的邪恶:“毒蛇的种类”比较约8:41-44可知,犯罪的人其风是魔鬼,是行魔鬼所行的。约壹3:8& 口头上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但实际上不是。(血统与信统之区别)严厉的口气为让百姓省察悔改。
2)& 宣告上主的忿怒:“斧子已放在树根上,凡不结果子的(不信的),就砍下来丢在火里。”罗11:17,20& 神必刑罚不信之人。约3:36启21:83)& 指示逃避的方法:3:8“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即实际的悔改,不是口头上的表白,乃是实际行动的流露,因悔改是逃避神忿怒的惟一途径。向后转才能脱离永远的刑罚,如浪子醒悟,又如尼尼微城人的披麻蒙灰。A对众人:11 周济贫穷的,帮补困难的……rB对税吏:12 除例定的数目外,不能多取。除却敲诈勒索。C对兵丁:13 不以强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
4)& 不惜自己的性命:责备人,会得罪人,因败坏人性不愿人去揭露他的短处,特别是面对君王领袖。但约翰不顾自己的性命,敢于斥责一切不义,是真理的斗士。
3、让路——先锋的本分& &15-171)& 认识自己,不是基督:16约1:20,3:28 许多神的仆人高抬自己,视自己为基督,在教会中惟我独尊,成教霸式的人物。可叹可怜!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身份。2)& 谦卑自己,高举基督:约翰的信息内容不是自己的经历、见证,乃是基督。见证基督的尊贵:我给他解鞋带都不配见证基督的事工: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即圣灵的更新。见证基督的威严:执掌审判之权柄,不信的必然灭绝。3)& 隐藏自己,彰显基督:约3:30&结语:正因为约翰的特殊,所以耶稣称赞他是“点着的明灯”,是燃烧自己,发光照人。但愿我们能效法之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八字中有这字的女人别娶克夫
  古人论命,认为命是一种因果关系,是早就安排好的,所以往往婚姻不顺的女人,被归结为“”。就是如今社会也不缺乏“信命”者,以至于以讹传讹,误传甚广。今天小编给大家分析下哪些八字是真正的。  我们认为:命不是先天的,有谁安排好了的;而是有人的参与,由天地(自然)与人(父、母的行为)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命(生命)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禀赋了天地(自然)与人结合的自然能量形式。这种能量形式的表现就是:阴阳关系、五行关系,包含气、像、数、理等多个方面的“易”境。  所谓命理,就是人们对人与天地(自然)共同结合,诞生了的生命个体,所禀赋的生命能量模式,内部结构关系的解析。这种解析,不能远离时代科学的认识。  现今世界,自然、科学、辨证思维观已经很发达了,对于古人所说的“克夫”现象,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了,今人不应该再去沿袭古人建立在先天宿命论基础之上的种种结论,甚至在此基础上添油加醋,无限放大。  比如“克夫”这个词,按照今天一般的理解,“克”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攻击状态,是一种战斗的姿态,所谓“克夫”,在八字中的体现,最一般,最典型的状态,就是主动挑战丈夫,战胜丈夫。除此之外,不必再论为“克夫”。  下面是几种典型的古人认为“克夫”的女命,实际上只是体现出婚姻存在不和谐、稳定、顺利的迹象:  1、八字中比劫旺、官星微、没有财星生助官星的女命  八字中比劫旺的人,性格中往往体现出不喜欢接受约束,喜欢我行我素,我想干啥就干啥的毛病。人生要想成功,事业要想兴旺,还是要能够接受官杀约束才行,不然事业人生艰涩;但是八字中官星衰微,丈夫约束不了自己,自己则容易欺负丈夫;相对来说,比肩旺的女命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只是喜欢自由自在,不能接受约束的心性罢了;只有劫财和羊刃旺的女命才有主动欺负丈夫的迹象。所以对于这类女命,不应该归结到“克夫”之列,最多就是欺夫罢了。  2、八字中日主旺、印绶重,官星衰微又无财星生助官杀的人  这类八字,也是人们常说的克夫之列的八字,他们认为这类八字印星盗泄官杀很厉害,所以克夫、欺夫。实际上这种八字因为印绶的特点,不具有主动性,攻击性,尤其是正印旺的女命,就更是如此,合来克夫只说。只有在八字中枭印很旺,并且这个枭印坐羊刃的人,才会具有主动性、攻击性,说这类八字“克夫”还是有些牵强。  3、八字中比劫旺、印星也旺,印星生助比劫,没有官星克制比劫的人  这种八字也把他们列入克夫之列,实在有些冤枉。因为这类八字,既然八没有官杀,合来“克夫”之说?最多只是欺夫罢了。岁运中即使出现官杀,对于丈夫不利,也往往是丈夫来犯旺,有些自讨没趣的迹象。建议请购:天然粉水晶★狐狸吊坠项链★旺桃花催姻缘增情缘。  4、八字中官星旺,印绶 轻的人  这种女命就是说,容易遭遇不好的婚姻,夫缘不是很好而已,合来“克夫”之说呢?原来他们认为八字中官星多旺,一定丈夫多,丈夫不好。事实上大多数这种八字的人,只要天干不能透出很多的官杀,或者八字中食伤克制官杀,就不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或者发生的几率很小。  这种八字官星只要不是太过,印绶只要不是太轻,印星不受制克,官星能够生助印星,体现出生活中丈夫往往能够发挥出好的作用,丈夫对于自己还有较大的助益,自己不会对丈夫不好,难有悖逆之心。
相关阅读推荐:
干净清爽的头发给外在形象加了很多分,所有头发如果...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早上起来口苦的现象,很多...
皮肤粗糙是一种让人十分头疼的事情,很多朋友在遇到...2013届高三历史必修二导学案1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主备: 李英 审核:侯丙锋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13 班级: 姓名(小组):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1)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的基本特点。(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 征。 (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 了解“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的原因。§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备考说明2013 年高考备考对本专题的复习,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细”上下功夫,对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基本史实都必须熟练把握。 2.通过归纳总结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明确生产力的进步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意 义和小农经济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总结土地制度的演变,认识土地制度的演变趋势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4.梳理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分析其发展特点。结合“重农抑商”“海禁” 政策,理解古代工商业 难以向近代转变的原因。 5.注意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三的内容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儒家思想 长期存在的根源,通过史实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第 1-2 课 §复习重点难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 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 的重要因素。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问 题 导 读 单 】(1)古代农业生产体系: a、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水利事业的发展 d、耕作方式的进步 2、农业生产的发展高三历史 第 1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1)原始农业 δ 起 源: ①时间:最早距今一万年左右 ②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③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④农作物:北方的粟和南方的水稻 ⑤畜养业:狗、猪、鸡和水牛 ⑥人们生活:经常迁徙 δ 商周时期:①生产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重要工具 ②耕作方法:石器锄耕 ③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西周) ④水利工程: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⑤人们生活:土地利用率提高,开始走向定居。 (2)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① 耕作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发展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战国铁犁 西 汉:a、耦犁(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b、播种工具耧车 隋唐时期: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我国犁耕已相当 完善,一直被后世沿用。 ② 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最先进) 西 汉:代田法(赵过) 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③ 耕作制度的发展 两 汉:一年一熟 ④ 农业灌溉的重视 δ 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秦国李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δ 灌溉工具: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耕作方式的进步 ①商周时期:大规模的简单协作(生产力低下) ②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2) 、形成的条件高三历史 第 2 页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的变革) (3)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 态具有落后性。 ④具有脆弱性,每遭天灾人祸容易破产。 ⑤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很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 (4) 、评价:积极: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 础(地位);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 就的基础 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 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在封建社会后期, 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 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4、 官营手工业 (1) 、发展历程 ①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③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归官办。 (2) 、特点和地位 ①特点:a 历史悠久;b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c 凭借国家权力,征 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d 产品只供给官府或皇室使 用,而不投放市场;e 技术精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地位 素称发达,在冶铁、制瓷、丝织等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保持领先。 (3) 、代表行业(要联系教材把握细节知识点)世界领先的冶金、制瓷、丝织等。 冶金业 分 制瓷业 丝织业 类 青铜铸造 冶铁业 时 原社 掌握冶铜技 西周 有铁器 商 原始瓷器 四五 养蚕织绸 晚期 千年 期 晚期 术 朝 成 商周 繁 荣 时 期 铁 农 具 开 始 东 成熟青瓷 有了织机,丝织 春战 商代 就 时代 (司、 三) 四、 使用、推广 汉 品 繁荣时期 高 炉 炼 铁 和 北 成熟白瓷 斜纹提花织物 两汉 西周 商周 炒钢技术 朝 杜诗水排, 水 南青北白 长安东西织室 唐 东汉 力鼓风冶铁 格局, 起输 西汉 有数千工人 朝 国外 瓷窑遍布 轻盈精湛著称, 魏晋 灌钢法 宋 南北 唐朝 吸 收 波 斯 的 织 全国, 五大 代 朝 名窑 法和图案 16 世 钢 铁 冶 炼 技 明 种类丰富, 宋朝 品种多,织锦吸高三历史 第 3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纪前术、 产量领先 世界清青花瓷、 彩 瓷、珐琅 彩, 明宣德 青花瓷为 珍品, 瓷都 景德镇。明清收花鸟画写实 风格 苏杭织造局生 产丝织品超过 前代,苏杭宁是 丝织业中心、缎 成为清朝丝织 品的代表。5、民间手工业 (1) 、经营方式和生产目的 ①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 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户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 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民营手工业: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 主要投放市场。 (2) 、发展历程 ①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②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③隋唐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两宋以后曲折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日用品,主要来自民营手工业。 ⑤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改变丝、麻、棉的比例。 ⑥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 位。 (花楼机) ⑦明朝中后期,江南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⑧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古代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对比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管理方式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经营 农户的副业产品军用品和官府贵 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 纳赋税的产品流通方式不在市场流 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 售地位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 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 水平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 活中6、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 、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很早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 迎和赞誉。 (2) 、表现 ①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欧,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而商路称为“丝绸之 路” 。 ②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非。 ③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 ④明代,为适应客户需要,烧制带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⑤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⑥在中国影响下,从 17 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7、重点难点解析 (1)理解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高三历史 第 4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①从材质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②从制造工艺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制、铸造; ③从牵引动力看,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④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总之,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 展的根本原因。 (2)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区别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 或经济单位的需要。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 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 济的基本形式。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一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 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 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科学地讲,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普 及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之后。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 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由此,我们能够得 出以下结论: 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 力及其低下,生产工具原始落后,农耕使用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 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 ② 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因为在社 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出现了交集。 ③ 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生产的 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由于它经营规模小,故叫小农经济。 1956 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 ④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仍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 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现在的小农经 济土地是公有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3)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 △南移的历程:中国古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均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在进入文明时 代以后,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提速,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 开发加快,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正式开始;南宋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正式完成,从此以后,而且直到现在,南方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南移的原因:①自然条件,南方地区的水热资源相对优于北方;②社会因素,北方经 常发生战乱,社会动荡,而南方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安定;③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丰富的劳动力, 推动了江南的开发; ④经济重心的南移往往与政治重心的南移是密切相关; ⑤江南的开发也与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是分不开的,南迁的北方人民与南方的越人相互融 合。高三历史 第 5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启示或者认识:①社会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 展;②统治者的政策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①从农业起源来看,中国的农业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 世界农业起源之一;②从农业结构来看,中国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③ 从生产模式来看,中国农业是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④从经营方式看,中国农业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⑤从生产关系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 会的经济基础,地主与农民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 (5)精耕细作农业的含义和表现,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 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具体表现有:生产 工具的进步、耕作方式的改进、复种制度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灌溉及施肥等。 (6)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间手 工业艰难发展,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④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 ⑤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民间手工业部门出现“资萌” 。 ⑥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 (7)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缓慢发展 δ 条件 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 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以来,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 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一批大中城市的兴起,农产品、手工业品广泛投入市场,以及明中期 以前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④充足的货币。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 ⑤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 δ 产生方式:一是手工业者的分化,二是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主资本家。 δ 历史地位 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 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长成独立的 经济力量;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反映。 δ 缓慢发展的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根本原因是日益腐 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8).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农耕经济及思想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经济文明是农耕经济, 它主要体现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井田制到封 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城市的兴起和成长以及近代前 夜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经济决定政治, 同时政治又对经济有反作用。 建立在经济文明之上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就具有了分封制的实行和消失,更有了贯穿漫长历史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演 变, 包括内部两大矛盾的演化(趋势)过程, 其核心是适应农耕经济之需的对专制皇权的维护, 同时专制皇权又维护着由先进渐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政治和经济, 又决定着时代文化思想的内 容和特点, 适应专制政治和小农经济的需要是必然的, 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集权加强及高三历史 第 6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家族凝聚的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同时从强硬角度也利于社会稳定和皇权加强的法家 思想也受到社会(尤其是统治者)的重视和运用,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和策略。 由于古代晚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以及封建政治的腐败、制度 的腐朽,从而导致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 (9)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有哪些 (一)从出现的原因看 (1)经济基础:①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根深蒂 固,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传统的消费观念使官僚、地主、商人将钱财用于买田置 地,影响了手工业的发展。②而西方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关系相对松散,便于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2)上层建筑:①中国历史封建王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西方统治者则利用王权的力量极力推行重商主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外政策:①明清时期,中国统治者越来越走向闭关锁国;而西方已将“目标指向 世界”。②中国中央集权越强大,对资本主义萌芽阻碍越大;西方专制王权越强大,就越有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二)从具体表现看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江南地区的个别生产部门,基本上没有渗入到农村, 引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在 16 世纪有了长足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成为这些国家社会 生产的普遍现象。 (三)从影响看 (1)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资 本主义萌芽没有成长为社会生产的普遍现象, 也就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的多大变化,没有促成社会的转型。 (2)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持和经济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致了西欧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 化,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开始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问 题 生 成 单 】1、从耕作技术、耕作方式和组织方式归纳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分析变化的主 要原因并举例说明。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高三历史第7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 材料三 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 5.6 亿亩,明代增加到 8.5 亿亩,清代又增加到 11 —12 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 “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 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针对材料二、三,同学甲、乙两人分析研究。 (2)对于材料二,甲同学说:古代农民太辛苦。可是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 占统治地位,为什么乙同学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其组织答案。 ①从经济结构上看: ②从地位上看: ③从国家政策上看: (3)对于材料三,甲同学认为,人口膨胀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请你以乙同学的 身份对甲同学的分析进行评论。(4)对于材料中垦殖和利用土地的做法,甲、乙同学经过热烈讨论,最终达到了共识。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甲、乙同学的讨论作出结论。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 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当时,棉纱、棉布的生 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这是因为,在机器在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 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 序, 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 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 者的需要。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 比明代所有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晃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 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 52 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 25 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 三省陶瓷业市镇有 25 个,造纸业市镇有 20 个,纺织丝市镇 44 个。这一时期,江南地 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为原料) , 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 ,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浙市、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 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 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 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 19 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 《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 19 世纪 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 (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高三历史 第 8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素)水平最高的地区。在 18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 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 16 世纪开始便 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 工业需消耗耗大量能源和材料, 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 对劳动力的依赖却 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 而 不注重 机器。 但重 工业 的发展 和矿物 能源 的大 量使用 ,正是 工业 革命 的大前提。 ——据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分) (5(2)指出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分) (4(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 分) (3(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4【 拓 展 训 练 单 】1. (2012 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 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 状 2. (2012 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 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 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3. (2012 年安徽文综历史,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 额的 21.39%,江浙行省占 37.10%,江西行省占 9.56%,湖广行省点 6.97% 。结合图 4高三历史 第 9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分析,正确的是()图 4 元朝行省图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 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4.(2012 年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 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 亲蚕”。后来,历代 皇帝、皇后不 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5. (2012 年山东文综历史,11) 《登州府志》记载, “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 山脚) ,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 ,卖)于乡市,复有布 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2 年江苏历史,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 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 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7. (2012 年四川文综历史, 图 5 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13) 作为历史材料, ( 它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高三历史 第图5 ②有助于我 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10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8. 2012 年重庆文综历史,12)图 5 所示是建于河南安 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 了大量精美的( ) a.铁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d.②③④图5 9、“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 们将土地分成小块, 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 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10、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 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 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 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 (2011 年新课标文综 25)图 4 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 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12、 (2011 年全国卷文综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 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 ,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 “于是称货(借 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高三历史第11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13、 (2011 年福建省文综 14)图 4 所示坎儿井(井渠) 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 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 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2011 年山东省基本能力 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15、 (2011 年山东省文综 10)图 4 描绘了汉代农民 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16、 (2011 年天津市文综历史 2)宋人诗云: “东家 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 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17、 (2011 年浙江省文综 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右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 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18、 (2011 年浙江省文综 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 尽仰石炭(煤) ,无一家燃薪(木柴)者” ,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 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 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 “赐在京 (汴都) 官员柴、炭各有差,柴 578 万,炭 585 万” ,对上述结论予以反 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19、 (2011 年上海市文综 8)为迎接 2011 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 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 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 年前良渚文化玉琮; 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 ④战国曾侯乙编钟。 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 顺序是高三历史第12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20、 (2011 年江苏省单科历史 1)明朝张翰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 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 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1、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 制的该作品,它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表明: a.传统农业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 b.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22、 《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问,播种于 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 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 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 23、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 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c、手工生产能够确保产品质量 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24、 明清时期, 南方经济中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以下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统治阶级把政治中心由北方迁到南方 b、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了北方 c、资本主义萌芽在南方出现并得到扩展 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 的排水工程、 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 灌溉工程。”由此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6、 《汉书·贡禹传》记载: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 五千万,东西织室 亦然。“三服官” ” “东西织室 ”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 a.规模大 b.耗费大 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a.铁器/商周—陶器/唐宋—瓷器/明清 b.青铜器/商周—瓷器/唐宋—棉布/明清 c.玉器/商周—漆器/唐宋—玻璃/明清 d.漆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 28、 (2011 年 10 月绍兴一中期中 4 题)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 者, 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 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 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受农本思想的影响 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 ) b.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已成社会风气 ③买到长沙铜官窑烧 )27、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手工业品为代表,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9、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 1150 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 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看到,商品琳琅满目 制的粉彩瓷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④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观赏沿海风光 d.①②③④ )30. (2011 年 10 月安溪一中统练 29 题)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有(高三历史第13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②“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 相从” ③“使民重死而不远迁” ④“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 人之独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31. (2011 年 9 月皖南八校联考 5 题)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 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人的重要来源 c.民主平等总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32. (2011 年 10 月安溪一中统练 25 题)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 《荀 如 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 : 。 : 。 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 。 : 。以上四则材 料均反映了( )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工场工人 30% 商人、工场主 10%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职业 占人口比例 自耕农 24% 佃农 36%33.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34、 《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 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 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高三历史第14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35. (2012 年四川文综历史,39)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春秋战国 内容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楼车 选种、育秧 翻车 《齐民要术》 筒车、曲辕犁 踏犁 宋元 《农桑辑要》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分) (6 由人力操作, 弥补耕牛的不足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 书 有利于安排农事 提高播种效率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备注36、 (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26) (1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 ,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 “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 ,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 “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 ,扩 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 “优其田宅,复及子 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 ; ” 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 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 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 代宗年号,766~779 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 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 ——据《新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分) (4(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分) (6高三历史第15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3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这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 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 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 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买,亡者取 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书景帝纪》“农,天下之本也。 : ” 《汉书食货志》“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 ” 《史记》载:汉高祖把田租减为“什五而税一” ,文帝时减为三十税一,中间还免田租 12 年。 《史记河渠书》载: “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 有余则用溉浸, 百姓飨其利。 三国时, ” 诸葛亮认为, “此堰 (即都江堰) 为农本, 国之所资” , 专置“堰官”加以保护。 周明生在《中国古代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一书中说:汉武帝时为推广代田法,让赵过创制了 两种新田器(耦犁和耧车) ,并使二千石谴令长、三老、力田及乡里富有经验的老农,来“授 田器,学耕种养苗状” 。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 姓便之” 。隋文帝时为救荒始建社仓(又名义仓) ,宋代董全面系统总结了前人有关救荒 的政策和措施, 写下了专著 《救荒活民书》 为封建国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 , “救荒之策” 。 材料三:废井田而兼并起,于是强者日富,弱者日贫,豪霸日兴,殆不可遏。 ――摘自《历代名臣奏议》卷 68《论抑强状》 在古代社会,农业民族拥有相对稳定的生活,也拥有比较安全的生命保障。但正因为如此, 农业民族的人口增殖极快――远远超过了其他文明, 一个本来地广人稀的地区, 一旦被开发 成为农场或种植园,不到一百年时间,旧已人满为患。――摘自邹牧仑著《乾坤再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农耕社会的民生状况。 分) (3(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民生问题主要推行的方针、采取的措 施。 分) (7(3)据材料三说明古代社会困扰当权者的问题主要有哪些(3 分)§教学反思与反馈(填写自己的错题)高三历史第16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课外知识阅读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最基本),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两者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经历了封建诸侯和中央集权两个时代。 第一、封建诸侯: (1)经济上,夏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土地国有,采取集体耕作。 (2)政治上,商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主要以血缘关系分配和继承政治权力。 (3)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 第二、中央集权 (1)经济上,土地私有代替土地国有,小农经济代替集体耕作,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处于从属地位,自给自足。 (2)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代替了分封诸侯,皇权不断强化,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不断增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也阻碍了新兴事 物的诞生。 (3)文化上,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不断吐故纳新,实用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 界,写意艺术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主流。主备: 李英审核:侯丙锋授课时间:学案编号:14班级:姓名(小组):第 3—4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复习重点难点高三历史 第 17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 “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评价。 难点: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问 题 导 读 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 、商周时期:商人、商业出现 (2)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 现大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 业的迅速发展;②这一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③春秋战国 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增多,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3) 、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①比较艰难(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秦汉至隋唐,商 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水平不高) ;②得到发展(原因:秦统一后的措施;秦汉稳定 统一的局面:两汉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 (4) 、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原因: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②隋朝大运河的 开通;③唐朝出现柜坊和飞钱;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⑤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都 非常发达,对外贸易的推动。表现:①都市商业的繁荣,长安、洛阳,唐后期的扬州和益州 均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农村的集贸市场也发展起来; ③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也相继出 现;④海外贸易的繁荣。 (在这里必须强调邸店、柜坊和飞钱的概念,必须让学生区分明白) (5) 、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a、原因: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 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④水陆交通的便 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表现:①宋: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税成为政府的 重要来源。②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a、发展的原因:①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进;②这一时 期赋役制度的变化和改革的影响, 如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清朝的摊丁入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③这一时期货币制度的变革,如明朝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就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④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的发展; ⑤明清时期国家的 统一、社会的相对安定。 b、发展的表现:①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②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 为商品;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乾隆时晋商的票号) 。④出 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 (结合教材了解晋商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和情况) c、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 、含义 市:货物交换的地方,即市场。 城:以防守为基本功能。 城市:是有集中的居民和固定的市场的地区。二者不可缺一。 (2) 、市的变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 δ 宋以前:①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高三历史 第 18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易;②与民居严格分开;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 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δ 宋:①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②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③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④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 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⑤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 、古代大都市的发展 δ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即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δ 扬州、成都 特点:商业中心 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 、状况 ①西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③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 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世界第一大港) ,并在南方设市舶司和市舶法则。 ⑤明清: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原因:海禁、闭关锁国 表现:清朝,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特许“十三行”对外贸易。 (2) 、对外贸易的特点:① 官府控制;② 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③ 目的不在于获得最 大的经济效益, 而是要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需求。 4、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 、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 。 δ 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国王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 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③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土地上集体 耕种,受剥削和奴役;④由于耕地成方块状,形同井字,称“井田” 。 δ 瓦解 a、原因:①根据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私田出现。②周室 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b、过程:公元前 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 国相续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δ 形式: ①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②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δ 弊端:土地兼并 ①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 ②危害:社会两极分化,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③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δ 抑制兼并: 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增加政府收入。高三历史 第 19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②措施:a、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 b、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结果:鼓励农民垦荒,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5、重农抑商 (1)原因:根本原因:①重农抑商事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 统治的需要;直接原因: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 问题。 (2)含义: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其核心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小农经济, 严 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 者加重税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民营商业的商税。破坏 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评价: “重农”不错,但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则是错误的 ①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 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 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 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环境恶化;从根本上造成 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6、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海禁:禁止民间贸易,只准官方贸易。始于明初,直至明末,未曾撤销,清朝继续。 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2)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封闭的封建自然经济。 直接原因: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②清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对外通商。 (3)表现:明太祖——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清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闭关。 (4)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入侵, 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使中 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7、重点难点解析 (1) 、中国古代城市以北宋为界,此前的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 位;此后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 (2)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①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高三历史 第 20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③中外交往,民族交往; ④交通发达,统一通用的货币等;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3)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曲折 ③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④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⑤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⑥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 均田制 δ 含义: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与少地的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 并服兵役和徭役。 δ 意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不能阻止土地兼并。 δ 均田制与土地兼并的关系 a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所以北魏到唐朝实行均田制。 b 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兼并的作用,但未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随 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国家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就无法推行。 c 总之,土地兼并是推行均田制的原因,又是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均田制是为解决 土地兼并问题而实行,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5) 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a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b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c 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 有制、小农土地私有制 (6)均田制和井田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土地国有制。不同点:①土地国有的实质不 同,井田制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均田制是封建性的土地国有制;②耕作的方式不同,井田 制下是奴隶的集体耕作,而均田制下则是小农经济,是农民的个体劳动。 (7)关于所有制的几个概念,所有制可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公有制又可以分为原始社 会的氏族公社所有、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 、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如屯田制、 均田制) 、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分为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 有制) ;私有制可以有奴隶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私 有制。【 问 题 生 成 单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 富数千金,于是购臵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 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郑文融《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 “佃人用货币折租。 ”高三历史第21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材料三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 忻织泞布精良,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 ,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 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 各有什么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简要说明其原因。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本题26分)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 田垦, 田垦则粟多, 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 兵强者战胜, 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 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 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 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 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 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 消费重心严重倾斜, 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 具有强烈政治军 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 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 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 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四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 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回答: (1)概况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6分)(2)分析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 消极影响。(3)据材料三,概况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高三历史第22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4)依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请以北宋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拓 展 训 练 单 】§真题回放及随堂演练1. (2012 年福建文综历史, 《隋都城图》 14) 题记: “畦分棋布, 闾巷皆中绳墨, 坊有墉 (墙) ,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 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2. (2012 年安徽文综历史,14)北宋东京(今开封) “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 觉抵暮” 的瓦子 (文娱场所) 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里,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3. (2012 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 “ 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 手 趁食 (谋生) 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 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 (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4. (2012 年天津文综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 “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 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 )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5.(2012 年江苏历史,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 (清明上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6.(2012 年海南卷历史,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 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 满襟。遍身 女 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7. (2012 年上海历史, 公元前 217 年,某商人在 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 4) (楚 国货币) ,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8. (2012 年上海历史,15)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 ,图 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高三历史 第 23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a.老者的眼镜 b.门前的店幌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 9. (2012 年福建文综历史,15) 《司马光奏议》 “夫农、工、商贾者, 载, 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 其业而 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0. (2012 年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 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11. (2012 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 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 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12. (2012 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3)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 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13. (2012 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 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 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4.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 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15.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 弃业宁为贩宝翁。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c.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高三历史 第 24 页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16.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 “倚床看妇织,凳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17、 “1530 年以降,自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美洲大规模开采白银,并通过菲律宾马尼拉出口中 国以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之一变: 出口和贸易造成货币流失的担忧就不再是 主要威胁了, 而代替这一切的, 则是以商品和物资的大规模出口以换取美洲白银货 币的时代潮流。 ”上述材料能够佐证( a.商业革命催生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有利的地位c.价格革命引发了中国的社会巨变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2011 年新版 18. 《水浒传》在全国各地卫视上热播,由于疏忽,其背景知识出现了一 些历史错误。如( ) b.鲁智深在相国寺庙会上买酒吃肉 d.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a.东京街头店铺林立,市坊杂处 c.宋江与吴用在玉米地里“设计” 限,因为19、亚里土多德说: “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 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 ”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的 ) 推想”下述思想或情形明显与其格调不同的是(a. 《史记·货殖列传》载: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 b.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蠹”之一 d. 《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20、明清时期,晋商富甲一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所到之处,就修建一处宏伟壮观、富 丽堂皇的晋商会馆。2008 年 9 月 3 日全国晋商文化展览汇集了全国晋商会馆文化的精 华。下列有关晋商会馆的表述,错误的是( a.晋商会馆具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性特点 b.晋商会馆是当时山西商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c.晋商会馆是晋商的荣誉与辉煌的缩影与见证 d.晋商会馆既是会馆又是他们经营的票号 2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 “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22、 (2011 年海南高考 2 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 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 迕” 。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23、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 72 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 41 位,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 26 位;南宋时期的 62 位宰相中,北方 仅仅 5 位,江南 47 位。上述数字不能说明(高三历史 第 25 页))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 24、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 ” “徽州风俗 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25、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 ,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 则力农工” ,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这些法令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2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 “ 近门,工贾近市。 ”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27、清代学者陶煦说: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 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28、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 居民“尽逐丝绸之利”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 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商人 10%29、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自耕农和地主 占总人口比例 24% 佃农 36%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30%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a.①② b.②③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c.①③ d.②④30、“舶之为利也,譬之矿然,封闭矿洞,是为上策。度不能闭,则国收其利权,而自操之 是谓中策。不闭不收,利空漏泄,以资奸萌,而啸聚其间,斯无策矣” 。对其主张理解 准确的是( ) b.禁绝对外贸易 c.扩大对外贸易 d.取缔个体经济 a.政府统制经济31、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 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段话说明,该时期(高三历史 第 26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32、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 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 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 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 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 使中国的力量 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 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 c.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的出现根本差别 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 34、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 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 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 c.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35、 (2011 年北京市文综 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 国铸币 3876 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的正确认识有 a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d.①②④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③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36、 (2011 年上海市单科历史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 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 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c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37、 (2011 年浙江省文综 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 载 :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 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b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c38、 (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高三历史 第 27 页 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 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39、 (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 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必兴旺 我必衰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