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至0度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难吗

2015年度建筑工程(增项)考试及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1、建筑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附着的,使用单位;2、支撑结构的安装与拆除顺序,应同基坑支护结构的;3、为避免二次灌入的浆料强度、密实度(特别抗剪槽;4、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的附加系数K值与支架搭设;5、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起重机械必须经过维护保养,;6、水泥用量应以用水
2015年度建筑工程(增项)考试及答案
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建筑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附着的,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建机一体化企业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附着结束后应当由建机一体化企业自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Ⅹ)
2、支撑结构的安装与拆除顺序,应同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必须严格遵守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
3、为避免二次灌入的浆料强度、密实度(特别抗剪槽内)不够,建议二次填充料优先选用高强度自流平成品灌浆料。(√)
4、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的附加系数K值与支架搭设高度有关。(√)
5、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起重机械必须经过维护保养,零部件齐全完好,机体外观无严重锈蚀,结构件无严重变形,安全装置齐全、有效。(√)
6、水泥用量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来确定。(√)
7、当采用射线探伤方法时,应优先采用X射线源进行透照检测。(√)
8、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架立杆顶部可设置可调托座用以支撑主檩木,也可将主檩木直接落在钢管水平杆上。( Ⅹ)
9、目前在我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其生产制造单位比较多,各生产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
10、墙体商品混凝土浇筑,要遵循先边角后中部,先内墙后外墙的原则,以保证墙体模板的稳定。( Ⅹ)
11、导轨架随着标准节接高的同时,必须按说明书规定进行附墙连接,导轨架顶部的自由端高度不得超过说明书规定。(√)
12、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不包括使用阶段。( Ⅹ)
13、当塔式起重机基础承台面不高于地下室底板标高时,在基础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基础排水措施问题。(√)
14、采用串筒下料时,柱商品混凝土的灌注高度可不受限制。(√)
15、项目总控是一项基于信息处理,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多数业主方都具备项目总控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Ⅹ)
16、工程实测实量时,应有申报对象在场配合,并旁证实测实量数据。(√) 17、商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一般项目的质量。( Ⅹ)
18、人工挖孔桩应按顺序依次成型,并及时浇捣砼。( Ⅹ)
19、当采用渗透探伤方法时,宜优先选用具有较高检测灵敏度的荧光渗透检测。(√)
20、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建筑起重机械( A)应当自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资料、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等,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
A、使用单位
B、建设单位
C、工程监理单位
D、安装单位
2、梁板商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定期浇水,但平均气温低于( D)时,不得浇水。
3、高大模板支架内部竖向剪刀撑的间距不宜大于( D)m。
4、建筑起重机械在首次出租安装前,建机一体化企业,应当到本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县级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A )。
A、产权备案
B、告知性的登记
C、使用登记
D、安装告知
5、使用单位现场应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设备管理人员。建筑起重机械1~10台,应配备( A)名机械员。
6、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时,当无外加剂时一次上料顺序为(A )。
A、石子→水泥→砂
C、砂→石子→水泥
D、水泥→石子→砂
7、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核心是( D)。
A、质量最优
B、资源最少
C、社会进步
D、社会和谐
8、根据我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13-89-200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报废规程》要求最大起重量为6t(不含6t)以下的塔式起重机,使用年限不得超过(A )年。
9、塔式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每台塔式起重机至少配备(A )名塔式起重机司机和1名信号司索工。
10、为使施工缝处的商品混凝土很好结合,并保证不出现蜂窝麻面,在浇捣坑壁商品混凝土时,应在施工缝处填以5~10cm厚与商品混凝土标号相同的( B)。
A、混合砂浆
B、水泥砂浆
11、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的状态属于
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B、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C、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D、承载能力一般状态
12、塔式起重机标准节联结螺栓主要采取( B)防松措施。
A、弹簧垫片防松
B、双帽防松
C、机械防松
D、预紧力矩防松
13、地下防水层观感质量检查中主要的检查项目是:(A )
A、防水层细部处理
B、防水层厚度
C、防水层粘结强度
D、防水层品牌
14、含水率为6%的湿砂100g,其中所含水重为(A )。
A、水重=100-100/(1 0.06)=5.7g
B、水重=100×6%=6g
C、水重=(100 6)×6%=6.36g
D、水重=(100-6)×6%=5.6g
15、对于焊缝表面缺陷的检测,应优先采用( B)。
A、渗透探伤
B、磁粉探伤
C、超声波探伤
D、X射线探伤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2015年度建筑工程答案28等内容。 
 2015年一建建筑实务真题答案及解析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5 ...A.15 B.22.5 C.25.5 D.3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模板工程...  2015 年度建筑工程(增项)考试及答案 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建筑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附着的,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建机...  201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真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70 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  2015 年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参考答案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240 分钟,满分 1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1...  2015年度土建施工员 考试 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5 年度...共 30 分) 1、施工日志可按单位、分部工程或施工工区建立,由专人负责收集、...  2015年二建建筑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15年二建建筑试题 2015 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l...  2015 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真题答案及解析 1.“建设工程项目法人决策的理性化程度以及建筑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属于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 A....  2015 年一级建造师真题及答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一、单项选择题 1.某工厂在经历强烈地震后,其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性而不发生坍塌,此项功能属于结构的( A...  201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真题答案及详细解析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4.(1)不需要组织专家:论证,只需要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__需要编制专项施工...同济建筑研三,已转行。&br&&b&理智的说原因:&/b&&br&1时薪太低,低到不够医药费。我是要赚钱养自己家人的,不是干劈情操的富二代。&br&2天花板太低,这不是没有资本的人能玩的游戏。设计好有何用,没有资本人脉根本扑腾不出一片浪花,这工作就像挖煤,挖煤挖再好也当不了煤老板。&br&3不足够尊重工作能力,拿到一个项目方案,到底是人脉关系作用大还是设计本身作用大,说不清楚。名气大,人脉广,公司就能接到项目,老板只不过找一些人搬搬砖,谁会真正在乎是谁做这件事情呢。&br&4没太有未来,行业饱和,城市化只有一次,房地产的大周期只有一次,门庭若市的建筑设计未来只能期待印度等落后国家了,现在中国是建筑严重过剩。人工智能马上到来,施工图这种机械的事情也会被完全代替。&br&5装逼太多,本事太少,很多文艺的装逼青年,日日夜夜捧一本建筑的书籍,感觉自己是救世主,看谁都low,完全不懂世界和社会现在什么样,就像村头修钢笔的老大爷,修出来很多哲学和主义,但是这个世界钢笔都不需要了,况修钢笔的人呢。沽名钓誉的浮躁风气真的是快赶上某些宗教让人作呕。&br&6这社会不需要大量建筑师了,基本上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他合法赚的钱里面,钱少了,就是社会告诉你,这里不需要人了,你们这些劳动力创造力需要被释放,去寻找更适合你们的地方,那虽然艰苦,但是使历史碾过的车轮,必然的过程。&br&&b&不理智的说一下想法:&/b&&br&1人各有追求,真要是死心塌地做建筑,抱着在地铁里累死的决心和毅力,我真心觉得不容易,奇才我佩服,但是请不要忽悠啥也不懂的学生孩子,他们是最容易被蛊惑蒙蔽的,为什么要坚持下去,为了你们留着的人的面子嘛,他们有权利追求基本的生存和未来,有选择的自由,真相是什么请告诉他们,真相就是这是一个天坑,外表绚丽实际危险的职业。&br&2建筑教育教了什么,为什么要给孩子们洗脑,编制一个建筑师很高大上的信仰,像宗教一样统一人们对于建筑学的崇拜,对不可量化的作品和人的崇拜,大师大师,悲哀的是,当代所谓的大师往往是依靠宣传资本和人脉,设计反而不足轻重模棱两可。建筑理论更加过分的是越来越虚无缥缈,越来越不着边际,恨不得大师写一个字都能写一篇论文研究一下,这种存在对社会发展前进有任何意义么。建筑教育最应该做的就是,结合社会经济工程技术,告诉孩子们,建筑师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没有更高尚,也没有更高逼格,他的兴和衰都是经济浪潮中的必然。&br&3请睁眼看世界,合法赚的钱代表你的社会价值,这就是你对社会的那些贡献。你觉得哪种工作low那只是你自己以为,是你看不懂,懂太少的结果。但往往很多建筑学的人明明吃不上饭了依然谁都看不起,井底之蛙不可怕,可怕的是鼠目寸光还自以为是。建筑学曾经辉煌过,但是现在崩塌了,家道中落请收起自己的少爷脾气看看外面世界。&br&&b&说一下转行的感受:&/b&&br&1这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以前井底下真是没法呆,我靠居然井底下的青蛙还得意的不行,真是没救了。老板对你恭恭敬敬这你敢想?能力强分分钟做他领导这你敢想?动辄影响几百万人这你敢想?设计最重要这你敢想?&br&2天下没有捷径,转什么行业都是要苦和难的,差别就是,吃很多苦得很多益和建筑的吃很多苦得很多病的区别。&br&3世界变化太快,未知太多,也许明天就世界大战了呢,所以转行也未必就能脱离苦海有可能更惨,但是活人不折腾一下对不起自己吃的那些粮食,就像晓松说的,你终将败给生活,终将一败涂地,既然你安安稳稳它也不会放过你,何不趁年轻逮住生活狠狠踹。&br&4要有追求的转行,不要只为了生存转行,热情是你的动力,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的时候,工作才真正找到了意义,你才找到了方向不再迷茫。&br&&b&再说一点别的:&/b&&br&1可能我想要的太多想去的太远,建筑实在给不了我,这不适用每一个人。&br&2很多人对建筑有感情有追求,我非常理解无意冒犯,现在不是一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了,那些踏踏实实追求和前进的人们我很敬佩和尊重,我也相信执着追求总会到达你心中所想的圣地。就像我现在一样有自己新的追求,追求什么并不分对错。&br&3很多孩子只是想过得好一点,不要说鼓励年轻人坚持下去这样的话,很多行业需要人才,去那里发挥天分才是推动社会,也成全了孩子。&br&4世界会往两个方向发展,物质世界丰盛了向精神世界发展,不可量化向可以量化发展。建筑是一个传统的稳定的工作,绝对有更差的,也绝对有更好的。ps:欢迎转行的各种朋友认识我,艰难的过程需要更大的连结。微信lh请稍微自我介绍下。&br&补充一个原因:我在设计院实习的时候正好是和前女友分手的时候,很多痛苦的撕扯里夹杂着她和我日夜无止尽的加班的无奈,我再也不想重温那种感觉。可能我是出于这个感性的原因想了这许多理由,很主观欢迎交流。
同济建筑研三,已转行。 理智的说原因: 1时薪太低,低到不够医药费。我是要赚钱养自己家人的,不是干劈情操的富二代。 2天花板太低,这不是没有资本的人能玩的游戏。设计好有何用,没有资本人脉根本扑腾不出一片浪花,这工作就像挖煤,挖煤挖再好也当不了…
谢邀。&br&&br&做人呢,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少看中文媒体,多看英文媒体。&b&整天看中文媒体,都搞不清楚弱智的到底是当事人还是记者。&/b&&br&&br&这是新华网的英文版 &a href=&///?target=http%3A///english/sci//c_.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D printers print ten houses in 24 hours&i class=&icon-external&&&/i&&/a& 文章最后还给了 youtube 的视频链接。这是随后的几篇英文报道:&a href=&///?target=http%3A//rt.com/news/d-printer-houses-chin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iant Chinese 3D printer builds 10 houses in just 1 day (PHOTOS, VIDEO)&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rt.com/news/d-printer-houses-chin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d-printing-houses-chin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读完中文报道,真是一头雾水。到底打印机在哪里?是在上海?还是在苏州?如果是在苏州,那还要把房子运到上海。是整个运过来的吗?还是在苏州打印出零件,然后在上海拼装?通篇都是「这位发明者」,人家就没名字啊?人家公司就没名字?这新材料就没名字?&br&&br&读完英文报道,才算是基本搞明白了。这家公司是 WinSun Decoration Design Engineering,中文名叫「盈创」,主营业务是建筑装饰材料,比如仿石材、类似 GRC 的材料等等。打印机在苏州的厂房里,打印出基本构件来,然后运到上海,再在青浦的现场拼装起来。所谓的一天时间,应该是指四台打印机用一天的时间打印出了十个小房子所需的构件。&br&&br&&img src=&/250a0e5a54c2abfddd3af5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250a0e5a54c2abfddd3af5_r.jpg&&&br&这就是打印机的样子,看起来是基于吊车改造的。&br&&img src=&/1057fffcc0ae542fd672205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1057fffcc0ae542fd672205b_r.jpg&&这是打印喷头的细部,一层一层的喷出空心墙体。&br&&img src=&/c894d1a0bd891b73f254b80ef4709987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c894d1a0bd891b73f254b80ef4709987_r.jpg&&这是打印完成的墙体,注意到还有吊装用的吊钩。&br&&img src=&/cc1dba00eefda399cbcc8f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cc1dba00eefda399cbcc8f_r.jpg&&拼装之后的房子。&br&&img src=&/e2e48c26ab157c55d0a6ee13ae7b8d9e_b.jp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e2e48c26ab157c55d0a6ee13ae7b8d9e_r.jpg&&拼装后的墙体细部特写。可以看出墙体的方向跟打印时候是一致的。&br&&img src=&/ba721abbb7f368fd2095e_b.jpg& data-rawwidth=&689&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9& data-original=&/ba721abbb7f368fd2095e_r.jpg&&但从这一张照片看,墙体的层叠是沿着墙长度方向的,所以它也可以旋转90度之后作为墙体使用。&br&&br&注意到英文报道里,&b&根本没有提到任何&/b&「一次性解决墙体的承重结构问题,因此无论是桥梁、简易工房、剧院,还是宾馆和居民住宅,其建筑体的强度和牢度都符合且高于国家建筑行业标准」。英文报道里,只有最后一句话:Ma said he hopes his printers can be used to build skyscrapers in the future.&br&&br&同时,英文报道里是这么说的:&br&&blockquote&&To obtain natural stone, we have to employ miners, dig up blocks of stone and saw them into pieces. This badly damages the environment,& Ma said.&br&&p&&But with the 3D printing, we recycle mine tailings into usable materials. And we can print building with any digital design our customers bring us. It's fast and cheap,& he said.&/p&&p&Buildings made with 3D printing technology can spare construction workers from having to work in hazardous, dusty environments, he said.&/p&&/blockquote&看到没,人家对比的对象是天然石材,根本不是钢筋混凝土。&br&&br&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填充墙体和装饰构件的施工工艺,至少比较靠谱。如果成本真的这么低,未来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br&&br&既然是 3D 打印,我们可以跟 2D 打印做一个类比。对于填充墙体和装饰构件来说,现在通行的工人师傅现场施工,那就等同于手抄本,费时费力,质量还不保证;工厂的标准化构件加工,相当于印刷厂,制版印刷,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质量也有保证,但是个性化不够,一旦个性化,就要重新加工模板;而 3D 打印,就好象现在的打印机,虽然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但是灵活方便,对于小批量生产效率要高于印刷机。&br&&br&尤其是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对于「灵活方便」的要求更高。全球的甲壳虫可以用一个设计,用同样的模板,同样的流水线;全球的 iPhone 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工业化产品都是如此。但建筑设计千差万别,我们不希望所有的房子都一个样子,或者差不多一个样子。建筑标准化、工厂化固然有优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建筑设计很难像工业产品一样千人一面。这不是技术上做不到,而是从社会、文化、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希望如此。&br&&br&新技术的出现,并不是一定要完全替代旧的技术。数码单反这么好,机械相机一样「德味」;iPad 的出现,并没有宣告笔记本的死亡;而笔记本的出现,更没有宣告台式机的死亡。水平对置、转子、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双离合、CVT、各种 Hybrid、氢动力、乃至 KERS,这么多汽车技术层出不穷,但是那么多汽车不还依然是自然吸气加手动档。工程技术并不像科学理论,不是非黑即白的,只有值得不值得、适合不适合之分。&br&&br&就好比说,我要印一百万本新华字典,那当然是去印刷厂,但是如果我要印两份作业,我值得去印刷厂吗?家里打印机就解决了,佳能、惠普、爱普生、Brother 的都行。但反过来,也没有人傻到要用家用打印机打印一百万本新华字典。&br&&br&加工结构构件,现在的这个 3D 打印机肯定不行;但是加工填充墙体和装饰构件,这个打印机现在已经非常好。如果材料性能、成本真的像报道所说的话,我觉得完全可以代替现在的工人现场手工砌筑砌块、手工抹灰、手工刷涂料或者贴瓷砖或者干挂石材。&br&&br&也许将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类似的、或者更高级的 3D 打印也可以用来加工结构构件。&b&毕竟,一百多年前,现代钢筋混凝土被发明出来的用途是制作花盆。&/b&随着 Robert Maillart、Eugene Freyssinet、Pier Luigi Nervi、Fritz Leonhardt 等等一代又一代杰出工程师的努力,钢筋混凝土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br&&br&一百多年后?谁知道呢。也许用不了一百多年,毕竟我们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也许不久的未来,我们也能用 3D 打印机来打结构构件了。可能就像彩色打印机一样,好几个喷头,一个喷头喷混凝土,另一个喷 FRP,或者别的材料。&br&&img src=&/116fbeb444696bef03b35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16fbeb444696bef03b358_r.jpg&&刚想起来,这是我们实验室以前做的纯 FRP 的结构构件,黑的类似混凝土,偏白色的类似钢筋。我觉得,3D 打印机打出这样的构件来并不算是天方夜谭。&br&&br&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至少,我个人对人类工程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谢邀。 做人呢,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少看中文媒体,多看英文媒体。整天看中文媒体,都搞不清楚弱智的到底是当事人还是记者。 这是新华网的英文版
文章最后还给了 youtube 的视频链接。这是随后的几篇英文报道:
来做一回死理性派。
&br&在开头应骆骆同学的要求说一句:&b&学会谦卑很重要。在知乎没有傻问题,只有傻回答。&/b&
&br&&br&这个问题,在&b&原则上是可行的&/b&。其实这就是一个&b&动量守恒&/b&的问题:电梯坠落,你和电梯同时收到重力的作用而加速下坠,事实上是获得了动量。如果通过相互作用将人体向下的动量转移给电梯,从而使下落的人本身(相对于地面参考系)的动量变为0或者较小,那么你就可以幸存(实际上还有一些后续问题,后面会谈到)。&b&真正困难的在乎怎么实现这个转移而不带来对人体的伤害。 &/b&为了定性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尝试进行一下定量计算:
&br&&br&为简化起见,假定你和电梯的质量都是m。你们从高为h0的地方开始下坠,等到你决定作出反应的时候下坠到了h1。那么此刻你们的速度为v=sqrt(2g*(h0-h1)),你们的动量均为mv。假定你对电梯施加的力持续时间为t(通常这个力是通过蹬踏实现的,我们可认为这个时间比较短,在这个时间内忽略重力的作用),那么你需要在t时间内将你自己的动量(mv)的绝大多数转移给电梯,从而使自己的动量近似为0,避免损伤。如此一来,你需要施加的平均力为f=mv/t。在施加之后,电梯的动量变为向下的2mv,你的动量近似为0。&b&【以上计算均以地面为参考系】
&br&&br&很显然,上面的计算中m,v值都是易求的,问题在于t。为何要强调这个t,&b&是因为实际上人之所以跳楼会死,问题也就出在这个t上&/b&——当你落到地面,无论是采用硬着落还是软着落,最终实现的都是动量由mv变为0,差别就在于这个时间t上,如果你是直接掉上水泥地上,这个t会很小,相应地力会很大,于是你的骨头和内脏就悲剧了。反之如果落在气垫等上面,则t会较大(即我们一般说的提供了缓冲,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力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你不会怎么出事。
&br&&br&当你站在一块东西上时,蹬踏它直到它离开你的脚底,这个需要多少时间?考虑人的腿并不长,这个时间不会很多,估计不会大于0.5s(实际上可以计算,时间允许的话后面试一下)。下面我们给出数据:
&br& 假定m=60kg h0-h1=10m,即行动时已下落了10米。t=0.5s,则
&br& f=60*sqrt(2*9.8*10)/0.5=1680N,是你自身重力的2.86倍。据资料反映人至少可以承受3g的重力加速度,那么从理论来看似乎是可以做到的……当然,注意到这是10m的高度,也就三层楼,不算太高。&b&如果这里的h0-h1换为50m,那你受到的力将会是6.39g,已经超出了你身体的承受能力,还没等你成功实现人生的飞跃,就“出师未捷身先死”,在空中悲剧了。
&br&&br&这里回过头来考虑这个时间t,其实它是反过来受力f约束的,大致上可以这么算:t=sqrt(2*l/(f/m)),其中l为腿部长度。这是假定施力均匀的情况下,从贴在电梯地面到腿部完全伸展从而离开电梯表面,不再能施加力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在电梯参考系内计算)。按照上面10m的数据,结合l约为1m,算出来是0.28s左右,可见上面的计算还算靠谱,至少数量级没错(旁白:废话……)。当下落举例更大时,t还会更小,可见上面计算的只是一个很不充分的下界。如果要精确一点算,那联系方程求解即可,也不难,此处从略。
&br&&br&上面的计算其实还是一个很理想的结果,因为从现实我们知道,没有人会以趴在地上的方式坐电梯。所以当电梯开始下坠而你处于失重时,一般是站立的状态,这种状况下就没有施展的空间,最多也就一个脚板的距离(相当于上面的l=20cm,假设你的脚还挺大的……),&b&这种状况下,相信你就算踩碎脚骨都没用,改变不了悲剧的命运。
&br&&br&回过头来说之前提到的后续问题——把动量减为0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如果此时你还在空中,那你不可避免地还是要受到重力作用,因此而下坠,与跳楼无异。此时,你已经没有了电梯这个出气筒,因而也不可能转移动量(&b&如果你居然能,我们将把你放到更后面的火箭章节去讨论&/b&)。所以一个想法是,你不能太早脱离电梯,否则可能会被摔死。这么一说也许会让我们觉得,即使我们发现了电梯正在下坠,也不应该跳,而应该等到快到地面的时候再跳,以避免摔死?&b&答案是不尽然&/b&,因为你等待的时间越长,速度也越快,你脱离时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越有可能让你在跳的时候就受伤(计算可以参照上面的过程)。所以正确的结论是——&b&你需要在某一个范围内跳,既没有晚到超出你身体的承受能力,又没有早到让你摔死。而这个范围只会在某个高度以下的楼才会存在,超出这个高度,那么无论你何时跳,你都会摔死&/b&……下面我们来计算这个临界高度是多少:
&br&&br&给定人自由落体摔死的高度为10米,假定蹬踏电梯所需要的时间是0.5s(你要么是趴在地上坐电梯的怪人,要么就是脚板大得吓人,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总是往好的方向想吧……),假定临界高度下你以自身的临界加速度(假定为4g)承受弹跳时距地面的高度正好是摔死的临界高度,那么我们有:
&br& h=10+(4*g*t)^2/(2g)=29.6m。
&br&&b& 也就是说,当你下坠时的高度超过29.6m(大约9层楼高)时,神仙也救不了你。
&br&&br&之后的内容再补充吧,先吃点东西去。上面的计算中均假定蹬踏(或者借助扶手,其实没有本质差别)的过程中重力的作用可忽略,根据计算的结果也都是几个g的范围来看这个假定是不甚合理的,不过误差也不会太大,作为定性分析还算适用。
来做一回死理性派。 在开头应骆骆同学的要求说一句:学会谦卑很重要。在知乎没有傻问题,只有傻回答。 这个问题,在原则上是可行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动量守恒的问题:电梯坠落,你和电梯同时收到重力的作用而加速下坠,事实上是获得了动量。如果通过相互作用…
&p&忍不住想要回答这个问题!!&br&&/p&&p&看了一遍答案,怎么都在讨论建300层有什么弊端,题主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假设不存在能否造的问题,有什么弊端是业主考虑的问题。&/p&&br&&p&先抛结论:楼已确定可以造好,现有电梯系统是&b&有可能&/b&支撑整栋大楼竖向交通的! &/p&&p&有个前提:大楼业态较为简单,控制在2至3个,可能是办公、酒店、公寓、商业(裙楼)中的几个。&/p&&p&我第一感觉有几个要点:&b&1.必须分区
2.采用目的楼层系统
3.采用超高速双层电梯&/b&&br&&/p&&br&&p&当然,行或不行不是说说就可以,我暂以&b&酒店和办公&/b&两个业态来分析,尝试求解这道题。&br&&/p&&p&鄙人不才,在建筑机电咨询公司,电梯系统设计是副业,只设计过300m高大楼的电梯系统,没设计过300层的不好意思。下面我试着用一般的方法分析一下这道题怎么解。&/p&&p&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电梯系统的设计,一般人们的理解不就是从厂家那买几台电梯安上就完了么?低层低档次的老建筑可以,现代高层明确告诉你就不可以!电梯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b&合理&/b&地设置电梯的&b&数量、载重、速度、平面布置、停站。&/b&什么叫合理?对业主而言,电梯的数量、载重及布置要合理,不能占用过多的建筑面积,面积就是钞票啊。对用户而言,电梯是进出高层建筑的几乎唯一通道,合理的电梯系统能显著提升用户的乘坐体验。乘坐体验具体体现在用户等候电梯的时间以及乘坐时间指标上,当然还有平稳度、安全性等指标。&/p&&p&电梯系统设计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平衡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从而合理设计电梯系统。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保证良好用户体验的同时为业主省钱(抱歉说的比较直白)。&/p&&p&这里又引出了一个问题,衡量用户体验的标准是什么?普及几个概念(参考英国《CIBSE GUIDE D》标准):&/p&&p&AI(INT):平均运行间隔时间 (同一组电梯,平均运行多久会有一台电梯到达)&/p&&p&AWT:平均等候时间 (用户从进入侯梯厅到电梯到达的时间)&/p&&p&AJT:平均旅行时间 (用户进入电梯后直到电梯到达目的地开门的时间)&/p&&p&ATTD:用户从进入电梯厅到完全到达目的楼层的时间&/p&&p&HC5:5分钟运载能力 (高峰期5分钟内电梯能运载的人数占总服务人数比)&/p&&p&CC:轿厢负载率&/p&&p&注:以上所有概念均指高峰期时段内(早或晚)&/p&&p&通常衡量一栋大楼最主要的指标是参考&b&HC5&/b&和&b&INT&/b&,有些同时需衡量&b&AWT&/b&&b&。&/b&&/p&&p&肿么感觉讲了一大通还没入正题,好吧现在开始。&/p&&br&&p&&b&1.
建筑基本形态(本人非建筑师,如有较真请指正)&/b&&/p&&p&业态确定:一栋300层的摩天大楼不可能全部用来办公,以较为常见的办公+高端酒店业态来定位,即办公位于下部,酒店位于上部,设有空中大堂。&/p&&p&避难层:以15层设置一层避难层为原则,避难层总数多达20层,这部分是没有租户驻入的,主要用来放置设备以及避难。&/p&&p&建筑面积:为了便于人数计算,假设大楼呈标准矩形,且每75层分为一段,共四段,从下往上建筑面积逐步减少,依次&/p&&p&L1~L75层为3000平、&/p&&p&L76~L150层2500平、&/p&&p&L151~L225层2000平、&/p&&p&L226~L300层1500平。&/p&&img data-rawheight=&755& data-rawwidth=&472& src=&/7df14fee364e71cd238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7df14fee364e71cd2385_r.jpg&&&br&&p&有效使用面积:以第一段建筑面积3000平为基准,要达到70%的有效使用面积,估算出核心筒面积至多900平。由此转到第四段时,建筑有效使用面积仅()/1500=40%,这也切合了上面的其他回答,大楼使用率降低的太厉害(这是业主该操心的问题)。据此可估算出每一段的有效使用面积,依次为2100平、1600平、1100平、600平。&/p&&p&建筑高度:办公楼层按层高4m计算,酒店按照3.5米计算。实际情况会有出入,比如大堂和避难层一般会较高。&/p&&br&&p&&b&2.
服务人数估算&/b&&/p&&p&&b&2.1 酒店:&/b&上面提到酒店在高区,也就是第四段,其有效使用面积仅600平,客房利用率大概80%,以40平一间客房计算,每层客房数量为12间。假设这个超级酒店有720间客房,则客房就需占用60层,外加五层避难层和空中大堂L235层,则酒店所在楼层为L235~L300层。酒店功能区设置在裙楼部分,比如宴会厅、餐厅、会议室等,且按设置在L2~L6层考虑。&/p&&p&估算酒店服务人数为720间x1.8人/间=&b&1080&/b&&b&人&/b&。&/p&&p&&b&2.2 办公:&/b&L1层毫无疑问为酒店大堂和办公大堂,则办公楼层为L7~L234,其中包括18层避难层(通常避难层会设置在分区交界处,所以实际避难层数应该更多)。按照甲级办公标准12平/人考虑(写字楼越高档,人均面积越大),可估算总服务人数:&/p&&p&第一段:L1~L75层,63x(2100/12)=11025人&/p&&p&L76~L150层,70x(1600/12)=9333人&/p&&p&L151~L225层,70x(600/12)=3500人&/p&&p&总人数=+3500=&b&23858&/b&&b&人&/b& (会不会觉得这个数字很吓人,不过这个数字对后面的计算每什么帮助,因为电梯系统的分区和建筑的分段完全是两个概念)&/p&&p&对了,办公人数在实际计算中还要考虑出勤率,我想每个公司每天总有那么几个迟到、请假、旷工或者其他借口不到的吧,因为这些人错开了早高峰,所以我们把&b&出勤率定为&/b&&b&80%&/b&应该不算过分。&/p&&br&&p&&b&3.
性能衡量指标&/b&&/p&&p&&b&3.1 酒店&/b&:参考英国《CIBSE
GUIDE D》标准以及大多数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准,得出如下结论,晚高峰双向时段:&/p&&p&
5分钟运载能力:10%~15内可接受,&b&建议值&/b&&b&12%&/b&(我只见过希尔顿的变态要求15%);&/p&&p&
平均间隔时间AI(INT):30~50秒,建议值45秒;&/p&&p&
等候时间AWT:这个通常不作硬性要求,希尔顿要求35秒。&/p&&p&&b&3.2 办公:&/b&&/p&&p&早高峰时段电梯能效&/p&&img data-rawheight=&204& data-rawwidth=&318& src=&/09b4617c6cdad3a84c39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8&&&br&上表摘自《CIBSE GUIDE
D》,目测国内90%办公楼都达不到这标准,通常我们在设计中也是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来确定最终指标,建议值:&b&间隔时间&/b&&b&40&/b&&b&秒,&/b&&p&&b&5&/b&&b&分钟处理能力建议值&/b&&b&11%&/b&&/p&&br&&p&&b&4.
电梯系统设计&/b&&/p&&p&&b&4.1 酒店:&/b&酒店的交通流量高峰发生在晚高峰时段,此时客人主要前往各餐厅用餐后返回客房,同时还有客人入住与离开酒店,双向流量高峰需要根据酒店的功能区(主要是餐厅)面积进行量化计算。这里考虑到酒店客房在高区,核心筒众多电梯仅上至办公层,留有足够多的空间设置酒店电梯。根据项目经验,一般一台电梯可以服务60至100间客房,据此估算酒店最多需要12台客梯,结合实际情况,预计8-10台电梯即可满足酒店要求。&/p&&p&另外,由于酒店的性质决定了酒店不宜采用分区设置,因为与办公不同每天入住的客人可能都不一样,熟悉酒店的电梯系统学习成本较高。相对于写字楼,酒店电梯的客流量要小的多,通常采用1.35吨的电梯就能满足实际需求,但许多酒店处于档次需要采用1.6吨电梯。&/p&&p&酒店空中大堂设置在高层L235,必须且只能采用穿梭电梯方案,并且穿梭电梯在L2~L6层功能区只停靠一层(到其他楼层需转梯,比如自动扶梯),以提高运行效率。现有全球最快的电梯是台北101大楼使用的18m/s的电梯。如果采用该种电梯,从首层L1直达空中大堂(高度935m),至少需要设置三台,才能较为接近酒店标准。&/p&&p&服务电梯数量一般为客梯数量的50%,本酒店客梯数量达到了11台,则至少应设置6台服务电梯。较为理想的方案是2台穿梭服务电梯从地下直达大堂,另外四台服务电梯从空中大堂贯穿客房层至屋顶。&/p&&p&裙楼电梯服务楼层较少,且可以通过设置足够数量的自动扶梯来分流(自动扶梯运载能力可达9000人/小时)不作过多讨论。顺带一句,通常酒店和办公的电梯都不下车库,采用转梯的方式到达大堂在进入客房或办公层。&/p&&p&从以上分析来看,酒店客房使用的电梯可与办公用公用井道,不占用新的核心筒空间,因此酒店只需要3+2=5部穿梭电梯。&br&&/p&&p&&b&当然,以上数据全凭经验推断,最终还是需以流量分析为依据。&/b&&/p&&p&&b&4.2 办公&/b&:这真的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电梯系统方案了,我将尝试借用公司的软件资源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当然,短时间内很有可能得不出一个合理的方案,但是到大楼建成以前我还是有机会的不是么,哈哈哈!&/p&&p&234层的办公大楼,2万多人的流量,近1000米的提升高度,当这一切集中在早上上班高峰的那一个小时里会怎么样。&/p&&p&为什么是早上一小时,我采用的是Peter
Research的办公模型:
&/p&&img data-rawheight=&338& data-rawwidth=&504& src=&/a12abfaf7c3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a12abfaf7c37_r.jpg&&&p&上表表示的是在早上一个小时内,人们到达办公大堂进入大楼,每5分钟到达的人数是递增的,但会有一个最大值,最大值那5分钟到达的人数要占该组电梯所服务总人数的12%,即电梯的5分钟运载能力要达到12%才能将人运走,不然你就等着迟到吧,哈哈!&/p&&p&注意这里incoming
85%:指进入大楼人数的比例为85%,同理outgoing为从大楼出去,interfoor为层间流量。这个是Peter模型,但计算中我更倾向使用bally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其incoming为100%,outgoing为0。&/p&&p&现在酒店部分已经可以抛诸脑后了,仅仅看成一栋234层,约940米高的办公大楼。尽管如此,这货还是相当于两个京基100(100层,441米高)叠加在一起还要高。&/p&&p&方案一:我首先尝试着将他分割成两个高楼来处理,下区134层是一个大区A,上区100层时另一个大区B。同时A区和B区可以分为低、中低、中、中高、高五个区,B区同理。这样,分区情况如下:&/p&&p&办公A区:低区
L1~L31&/p&&p&
L32~L57&/p&&p&
L58~L84&/p&&p&
L85~L109 &/p&&p&
L110~L134&/p&&p&说的好累,不如直接看图,请点击放大看&/p&&p&&img data-rawheight=&2096& data-rawwidth=&2688& src=&/9e81bcd3a0d5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88& data-original=&/9e81bcd3a0d56_r.jpg&&&br&办公B区:不急,待我先解决A区&/p&&p&由于前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十分充分,直接将基本参数输入到专业的电梯系统分析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p&&p&&b&低区:第一次尝试&/b&&/p&&img data-rawheight=&349& data-rawwidth=&901& src=&/fe0fc480a64b63cfbc926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1& data-original=&/fe0fc480a64b63cfbc9268_r.jpg&&小结:12台2000kg的电梯速度5.0m/s,结果是INT非常短18.9s,但是装载率达到了85.7%,此方案不可行,直接枪毙,而且12台2000kg,得多大面积,业主得心疼钱了。&br&&br&&p&&b&低区第二次尝试:&/b&&/p&&img data-rawheight=&374& data-rawwidth=&895& src=&/2faea7b9ccde7bfc74070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5& data-original=&/2faea7b9ccde7bfc740703_r.jpg&&&br&&p&小结:采用6台1600kg载重的双层轿厢电梯,速度4.0m/s,INT非常好29.9s,装载率80.4%,这还什么话说,就是你了。是否有必要解释一下双层轿厢电梯,就是电梯有两层,比如一台1600kg的双层电梯相当于两台单层1600kg电梯叠加在一起,一次运载的人数也翻倍达到42人。&/p&&p&有些人可能会好奇这神奇的软件,贴个图吧&/p&&p&努力模拟中。。。。。&/p&&img data-rawheight=&806& data-rawwidth=&441& src=&/407fedccc00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 data-original=&/407fedccc00f_r.jpg&&&p&
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结果没有贴上来&/p&&img data-rawheight=&666& data-rawwidth=&869& src=&/6c2b038bd5e071b45bcb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6c2b038bd5e071b45bcb1_r.jpg&&&img data-rawheight=&542& data-rawwidth=&805& src=&/ad1b61a3caec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5& data-original=&/ad1b61a3caecf_r.jpg&&&img data-rawheight=&551& data-rawwidth=&832& src=&/58c1c6d02f80dd0cea02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2& data-original=&/58c1c6d02f80dd0cea022_r.jpg&&&br&&p&到这里为止,我们是不是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将这一栋300层摩天大楼的下部办公A区中的低区解决了?可别以为就这么一帆风顺了,低区、中低、中区等都是相互影响的,可能低区没问题,高区就有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重新分区。正如我上面写的,分区也很灵活,我提供的是方案一,还有方案二,比如首先将办公分为办公A、办公B区和办公C区,然后每个区是不是又可以分为高中低三区呢?如果方案一不可以,方案二也值得一试。&/p&&p&这里我们还没有用上传说中的目的楼层控制系统,该系统理论上可提高运载能力20%~30%,原理且听下回分解。&/p&&br&&p&另外并不是说我们通过一种分区得出了一个从数据上看都还行的结果就可以了,从数据上看还行说明你满足了用户需求,但别忘了还有业主需求。如果数量或其他配置不合理,业主不愿掏钱一切都是白搭。&/p&&p&花了一天时间写了这洋洋洒洒,还动用了公司的软件,罪过!!今天到此为止,若支持的人多,明日继。我相信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b&人类的创造力不应止步于这&/b&&b&300层的摩天大楼!&/b&&/p&
忍不住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看了一遍答案,怎么都在讨论建300层有什么弊端,题主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假设不存在能否造的问题,有什么弊端是业主考虑的问题。 先抛结论:楼已确定可以造好,现有电梯系统是有可能支撑整栋大楼竖向交通的! 有个前提:大楼业态…
&p&07年我待的城市筹备修建地铁,计划是2010年南北向主线通车,2012年东西向(含过江段)通车,当时在讨论东西段途经城市最繁华地带的处理时,境外的顾问说既然离河道也比较近了,那就与过江隧道一并做岩隧工程地下作业好了。施工方自然是觉得不可理喻:为什么要多这一公里的距离?直接挖开不就可以了?于是开膛破肚的施工了5年,其间还夹杂着些施工路段交通混乱,江底隧道质量堪忧的负面新闻。今年好像磕磕绊绊的要完工了。在这里看到这个题目,之前的两个答案又都提到了英吉利海峡隧道(Channel Tunnel),突然觉得有些感触,想借着描述隧道修建方法的由头分享一些关于这条重要隧道的故事。&/p&&br&&p&这条耗时6年,海底部分37.9公里的隧道的确是人类工程史上重要的一笔,但其实早在隧道开挖的186年前,工程师们就在这里尝试着让天堑变通途的办法。&/p&&br&&img src=&/844f673dc896ff93bfe2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844f673dc896ff93bfe2e_r.jpg&&&p&(Mathieu的海底隧道设想)&/p&&br&&p&1802年,法国工程师Albert Mathieu就设想过采用隧道的形式连接英吉利海峡两端,这个想法很得拿破仑的欢心;法国皇帝甚至煞有介事在亚眠合约期间(Treaty of Amiens)向英国人推销这个油灯照明,马车拖运,还要修建探出海面的木质换气塔的大胆想法。在英国人看来,这个以“2小时马车就能到法国”为slogan的项目怎么看都满是法国佬的恶意,待到第二年两国真的再次交恶,有关这个海峡工程的第一次提议就很自然的不了了之了。&/p&&br&&p&时间过了30年,一个27岁的年轻人许是对这个连接海峡两端的想法产生了兴趣,开始了他的研究。当时是1834年,离真正的隧道开始动工的时间1988年远得离谱,很显然地,那个年轻人一定也是失败了的。但他取代马修被后来的人称为海底隧道之父,因为相较于他的前辈,这个人付出的代价是就是他的一切,耗尽自己的财产和心血成为一个一辈子没有落实一个实际项目的“纸上工程师”,他就是Aimé Thomé de Gamond。&/p&&br&&p&前辈Mathieu的设想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讨论:怎么样在海底挖掘隧道?以当时的技术这根本不可能。而de Gamond的方案是:预先打造一批大铁管,用分段组装的方式在海底连接,待到整条线路铺设完成后,再从地上入口进入这条预置管线,抽空积水并加设防水用的砌体层。他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去修改这个方案:先用砖块铺设巨大的海底构筑带然后在内里凿洞的方式来修建隧道,从而省掉了预置铁管这道工序,并把工程造价压在了1亿7千万法郎,即七百万英镑以内。工期将是30年。&/p&&img src=&/9fd3be87aa51c6b2cfbbb12_b.jpg& data-rawwidth=&1664& data-rawheight=&9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64& data-original=&/9fd3be87aa51c6b2cfbbb12_r.jpg&&&p& (Thomé de Gamond的预置构法)&/p&&br&&p&除了隧道这个想法,de Gamond还不忘头脑发散的构想了好几个奇怪想法,比如他设想来建一座大铁桥,桥拱的高度甚至得超过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111米);又比如英法两国每边修建一个深入海面长达8公里的码头用来服务一种平底蒸汽动力大船的通勤;再比如在英吉利海峡上填出一条路来,为了保证正常船只通航,这个地峡将被分成四段,用吊桥联系。他的投入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兴趣,不少希冀在历史上留名的工程师科学家都尝试着发表自己的议案,而最多产且最大胆还是非de Gamond莫属。当然的,与此同时跑过来点“没有帮助”的人也是很多,于是这位老兄继续尝试,并逐渐确定隧道仍然是连接海峡的最佳选择,只是不得不承认,如何处理在湍急的水流中的作业是他的预置施工想法的最大难题。&/p&&br&&p&终于,事情有了转机。&/p&&br&&img src=&/2a15e3d4c42b82f77fa529bb44f4cc63_b.jpg& data-rawwidth=&441&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 data-original=&/2a15e3d4c42b82f77fa529bb44f4cc63_r.jpg&&&p&首先,英国人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项目上成功了——泰晤士河隧道,全长396米,在河面下方20多米的地方用了18年时间——隧道贯通后的三个月里,见过大场面的伦敦人愣是要求了三个月的时间供大家步行参观。累计参观人数达到1百万人,相当于当时伦敦一半的人口——这个项目的成功最关键的驱动力就是技术。Isambard Kingdom Brunel和他父亲发明了一种革命性的钻探技术,盾构法(tunnelling shield)。这个技术使用一个巨大的构架,构架的空隙就是供36个工人同时开凿的工作面。因为河床底部是厚实的蓝粘土层,这个构架用挤压的办法向前推进,每个工人的挖掉自己面前挤进构架内的粘土,方便整个结构继续推进。与此同时,另一批工人将构架推移腾出的空间一点点的稳固。de Gamond显然注意到了这个技术,纵然按照英国人的速度估计,要挖通海峡大概需要100年的时间。但是随着蒸汽机车的出现,他坚信,这个工期有十足的可能被缩短。&/p&&p&&img src=&/ebfb661ebd84f1fc02318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bfb661ebd84f1fc023181_r.jpg&&(最早盾构法示意图)&/p&&p&&img src=&/179aeae59aac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179aeae59aac_r.jpg&&(透视图清晰点)&/p&&br&&p&另一件事情更是可遇不可求,他大学时代的好友路易王子在1848年当选了法国总统后又在1851年发动政变接下自己舅舅曾拥有的称号成为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p&&img src=&/231cfa55a7ec33b8f0c76ceb302c6191_b.jpg& data-rawwidth=&898& data-rawheight=&1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8& data-original=&/231cfa55a7ec33b8f0c76ceb302c6191_r.jpg&&&br&&p&de Gamond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不但认真的整理了所有的隧道技术资料,而且干出了一件几近疯狂的事情。1855年,48岁的工程师在自己女儿的陪同下划着小船来到了预定开挖隧道的海面。简单的困扎好自己的双耳(以防水压伤害耳膜)和绑了一圈重达80多公斤的石子在腰带上后,法国人深吸一口气,毅然地跳进冰冷的水里,下潜到30米的海底,在猛烈地海流和鳗鱼的攻击下采来了海底岩石样本。他的偏执有了极好的回报:采样显示海峡的地质对于隧道建设极为理想。而这份报告也为以后的海底隧道工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勘探信息:&/p&&p&&img src=&/8fbee507eb7b85e6fcff07f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8fbee507eb7b85e6fcff07f_r.jpg&&(地质层分析)&/p&&br&&p&第二年,Thomé de Gamond绘出了详细的方案,一个安全可靠的,甚至拥有海峡中段观景平台的隧道工程渐渐浮现,而20年来的心血和苦难欣慰地被埋藏。一切顺利得像做梦一样。拿破仑三世异常支持老友的这个方案:既然英国人都能在河底建隧道,为什么法国人不能修条海底隧道呢?两个国家的媒体在这个议题上也表现得异乎寻常的正面,英国方面甚至还爆出维多利亚女王对这个想法的赞不绝口,因为她本人晕船晕得家喻户晓。&/p&&p&&img src=&/ef25eff02a0b5a9058dfe_b.jpg& data-rawwidth=&801&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1& data-original=&/ef25eff02a0b5a9058dfe_r.jpg&&(Thomé de Gamond的最终方案)&/p&&br&&p&太顺了,就像狗血的连续剧一样,当一切向着一个Happy Ending发展。事情好像就会变得不一样,在一次去往巴黎歌剧院的路上,拿破仑三世的马车遭受到炸弹的袭击。当场8人死亡,百余人受伤。虽然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在帷幕拉开前赶到了剧院,但是已经全然没有了看戏的兴致。搞啥呀,这次意大利人的刺杀看上去和海底隧道能有什么关系?可答案讽刺的是:很有关系,因为炸弹的制作地疑为英国伯明翰。相比于一个工程上的两国PK,自然头上的皇冠要重要一些。&/p&&p&de Gamond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了。为了这个梦想苦苦坚持几十载,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自己女儿也不得不放下架子靠给人上音乐课来支持她老爸荒诞的想法。1876,心力憔悴的de Gamond去世了,按官方的记载他的晚年生活条件有些“卑微”。而他曾经的皇帝朋友于1870年战败退位,颠沛流离到英国渡过自己人生最后虚弱的三年,自然是坐船过去的。&/p&&br&&p&法国末代皇帝在英国养病的期间,他极有可能听说过一个消息:在他手上夭折的海峡隧道工程又重新被启动了。这次是由英国人牵头,拟建一条用通风过道相连的双隧道海底交通线。因为蒸汽机的迅猛发展,不但盾构机械效率大幅进步,也可以依靠双向火车的快速运动完成隧道内的换气(活塞效应)从而无需再担心必须设立通风塔在工程上的麻烦。主持设计师William Low明确地表示,自己从Thomé de Gamond的研究里得到了无法估计的助益,除此之外,苏格兰人还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国会议员Edward Watkin爵士,一个对工程极富野心的政治家,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土豪到准备建一个370米的沃特金铁塔来叫埃菲尔铁塔的板。1872年,英国方施工公司在Dover建立,法国那边不但在Sangatte的拟定隧道开通地购地完成了开凿试验,而且还建立了一个和Dover一样的施工公司准备两边同时进行施工。就连de Gamond在垂垂老矣之际听闻有人将完成他的心愿也送去了自己的祝福。&/p&&p&&img src=&/3bbb923ff3feb72949eef2c2c29f82b0_b.jpg& data-rawwidth=&522&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2& data-original=&/3bbb923ff3feb72949eef2c2c29f82b0_r.jpg&&(Watkin隧道的双隧道图纸)&/p&&br&&p&可是这一次,舆论却又导向保守的一方,民众被煽动,工程被妖魔化,高层的政客甚至嗅出机遇的味道,一干重要角色联名反对好大喜功的爵爷的这个“势必“破坏英国原有天然屏障的项目,理由自然是为了可敬的女皇和可爱的国民。&/p&&br&&p&于是乎,19世纪所有的尝试都被否决了。&/p&&br&&p&到了今天,在欧洲之星每天运送的接近三万人次的客流里,有那个乘客知道,这个20世纪后半叶工程上的骄傲在隧道尺寸上出奇的相似于de Gamond当年手绘的那个通道?开凿隧道使用的技术沿用着Isambard父子的盾构法?而双隧道的做法就是直接借鉴了William Low的图纸?是工程师在科学技术上超前,还是人类社会一直在欲望和贪婪中滞后呢?&/p&&br&&p&当我第一次听到盾构技术时,是陪着那个顾问去拟建线路上踩点的那天,他提到出于将扰民的可能降到最低的提案摆出来时,有关领导和国内工程人员疑惑的脸。我们走在拟建线路上,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拟建线路附近的一个杭州小地产公司刚做完一期的楼盘会突然得到万科的兴趣被收购过去,紧接着的第二期用来打造中国风联排别墅和三期高层住宅群。我指给顾问看,他回头笑眯眯地说:“我就说应该找个建筑学的学生来陪我踩点会比较有意思嘛。”&/p&&br&&p&真没意思。&/p&&br&&p&(图片来自维基以及bbc纪录片《Unbuilt Britain》)&/p&
07年我待的城市筹备修建地铁,计划是2010年南北向主线通车,2012年东西向(含过江段)通车,当时在讨论东西段途经城市最繁华地带的处理时,境外的顾问说既然离河道也比较近了,那就与过江隧道一并做岩隧工程地下作业好了。施工方自然是觉得不可理喻:为什么…
&b&我是一个坚定的钢筋混凝土信徒……&/b&&br&&br&的确有很多材料可以替代钢筋混凝土里的钢筋,但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和科研层面上,目前还没有能够在工程层面上大范围替代钢筋的材料。&br&&br&我能想到的备选材料有这些:&br&&ul&&li&不锈钢(广义上也是钢筋的一种……)&br&&/li&&li&铝合金&br&&/li&&li&玻璃纤维(GFRP)&br&&/li&&li&碳纤维(CFRP)&br&&/li&&li&聚酰胺纤维(凯夫拉)&br&&/li&&li&纤维高性能混凝土(Ductal 等 UHPC)&/li&&li&其它高性能合金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液态金属……)&/li&&/ul&为什么我觉得这些材料不能替代钢筋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钢筋和这些备选材料的优缺点:&br&&br&&b&价格&/b&&br&&br&这些备选材料里,即使是看上去最不昂贵的材料——不锈钢,价格也要远远高于普通钢筋。我们实验室去年对比过普通钢绞线和不锈钢钢绞线的价格,做到同样的设计强度,不锈钢的是普通钢材的7倍以上。不锈钢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镍,而镍属于国际期货,价格一直飘忽不定,这对于大型的、长期的工程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尽管现在有了镍含量尽可能少的 Duplex 不锈钢,但是价格仍然远高于普通钢材。&br&&br&至于碳纤维这些材料,那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不像汽车、航空航天工业那样需要用纤维体积比至少50%以上的材料,但是即使是应用在土木工程里纤维体积比在10%到40%左右的纤维材料,价格依然很昂贵。你去看看那些碳纤维车身的跑车的价格,就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材料了……&br&&br&&b&热胀冷缩&/b&&br&&br&既然要用到混凝土里,就必须要跟混凝土有类似的热膨胀系数,这样两种材料才能一起热胀冷缩,否则一个热胀的程度很厉害,一个热胀的程度没那么厉害,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进而影响力学性能。&br&&br&以10的-6次方应变每摄氏度作为单位,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为10.8左右,而钢筋为11.7,非常接近,所以我们说钢筋和混凝土是天作地设的一对好基友。&br&&br&再看看铝合金,高达23.1,是混凝土的两倍还多;玻璃纤维是2.8,又明显小于混凝土;碳纤维和凯夫拉的甚至是负值,也就是说它们甚至是「热缩冷胀」的。&br&&br&&b&耐久性能&/b&&br&&br&虽然普通钢筋会有各种各样的耐久性问题,比如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等等,但是总体而言,混凝土配比合理、保护层足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实是有着相当优秀的耐久性能的。混凝土的强碱性环境会在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对钢筋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Again,天作地设的好基友……&br&&br&对比其它备选材料:首当其冲的就是玻璃纤维,大多数玻璃纤维会跟强碱性的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直接接触混凝土,虽然有专门特制的 AR 玻璃纤维,也就是 alkali resistance 的,但是成本也会上去;碳纤维会跟钢材发生电化学反应,不能直接接触钢材表面,如果混凝土中有钢材预埋件或者其它钢筋,这也是个问题;聚酰胺纤维就更娇贵了,会吸收水分,还怕阳光直晒……&br&&br&&b&加工性能&/b&&br&&br&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最突出的问题。施工现场从来都不是「轻拿轻放」的地方,叉车随便叉,东西随便扔。FRP 这些纤维材料就显得太娇贵了,怕冲击荷载、怕摔、怕砸,有的还怕水、怕阳光,工人师傅不小心掉一把锤子,都能把这些材料砸坏。&br&&br&虽然这个理由看上去很可笑,但现实就是如此。举个例子,环氧树脂涂层的钢筋,在纸面上看上去性能很好,尤其是耐久性能,但事实上工程实践下来反而更差,因为现场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树脂涂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个砸破或者蹭破的裂口,导致涂层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用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看上去很好,但如果有人手贱用刀子或者铁丝之类的东西在上面乱划……你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突然抽风来这么一下子……&br&&br&对于普通钢筋而言,加工起来非常容易。且不说有很多专业的加工钢筋的机器,即使是在施工现场,截断、弯曲钢筋也是分分钟的事。horizontal band saw、便携电锯、液压钳、气割……都可以很容易的切断钢筋;没有专门的仪器,用台钳夹住,然后套上钢管,徒手就能把不太粗的钢筋掰弯;对于各种特殊的预埋件,现场可以很方便的电焊。&br&&img src=&/ae1f4e24f4f12de580f0e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e1f4e24f4f12de580f0e6_r.jpg&&比如我在实验室就可以用这种锯随时切割钢筋,#7或者#8的粗钢筋,一般二三十秒就能搞定。&br&&br&对于不锈钢而言,加工相对就困难了一点,对于FRP材料,那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要切割FRP,你要有通风环境,要戴防尘面具,还要考虑工人师傅的健康问题……&br&&br&当然,我不是说这些新材料一无是处。相反,它们是非常非常好的结构材料,在结构维修、加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新建工程项目中用这些材料大范围的替代钢筋,除了某些特殊环境下的工程项目,比如海边严苛环境或者核电站等等,对于大多数普通工程,我实在想不出优势何在。
我是一个坚定的钢筋混凝土信徒…… 的确有很多材料可以替代钢筋混凝土里的钢筋,但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和科研层面上,目前还没有能够在工程层面上大范围替代钢筋的材料。 我能想到的备选材料有这些: 不锈钢(广义上也是钢筋的一种……) 铝合金 玻璃纤维(GFR…
一般是镜子或者镜面不锈钢:1.增加空间感,不至于太压抑。&br&2.整理衣物用品(臭美的时候也不会感觉乘梯时间长,太无聊)&br&3.防小偷&br&4.方便障碍人士使用:坐轮椅的人在轿厢里是无法转身的(一般人也没有猫头鹰属性),但通过镜子能看到楼层数。&br&5.医院里的电梯一般不装镜子,镜子可能会使病人感到抑郁(谁生病脸色也不会好,缺胳膊少腿照镜子?)。医梯都会配置专门的司机。&br&6.配镜子或者镜面不锈钢时一般同时配后壁扶手,为了防止被直接倚靠(损坏或者刮花)&br&7.配置的全高镜通常不会到轿厢底,一般会有几十公分的距离(在某个标准里有建议性要求,可能是15cm?)。该要求的出发点是防止轻微视觉障碍或智力障碍人士在轿内不会“困惑”。(所谓的“困惑”是指空间感混乱了)&br&8.评论里有人说增加空间感是没错滴~太小的电梯也会让人觉得压抑~&br&-------------------------------------------------&br&小更一下:&br&&br&&br&镜子分为安全玻璃材质和镜面不锈钢材质(愿意用镜面不锈钢的都是逼格高不差钱儿的主)&br&&br&详细讲一讲我理解的无障碍:&br&&br&首先,无障碍的国标里提到无障碍设计分为视觉无障碍设计和行动无障碍设计(咱国标太多了,好几个国标里都提了,有时会有不合理甚至矛盾)&br&&br&对于无障碍好像有那么几种设计点。有些是单独满足,有些要同时满足,有些是建议性,有些是强制性)&br&&br&&br&对于建筑内无障碍设计,不清楚对于电梯有没有强制要求。&br&&br&电梯里的无障碍分为:盲文按钮、语音报站、三面扶手、镜子(最好半高镜子:省钱以及避免一些人的“困惑”)、横置式残疾人操作箱、900mm开门尺寸(更新:最小开门宽度是800mm,但是门的建筑尺寸是900mm-有门框)&br&&br&看过一些住宅小区的建筑图,每套建筑图会有总说明,其中一定会有一段描述该小区应有多少套住房采用无障碍设计,达到某某百分比,该小区第几栋第几栋为无障碍设计住房。(设计师浪费那么多版面一定是因为某个咱不知道的国标,或者设计师们懒,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明白为啥这么写)&br&&br&如果真是国标强制要求,作为开发商可以有两种选择:就按照设计师说的那几栋配个无障碍梯。要么所有楼栋都配无障碍(是不是防止有人投诉歧视,此处yy)。&br&&br&通常,七层以上要求配电梯,十一层以上要求有两台电梯(来自消防的要求,某个知乎大神讲过这段儿)&br&&br&当有两台电梯并联时经常看到一些开发商或者设计院询价时要求:两台电梯并联,其中一台配置无障碍功能,具体哪些无障碍功能也不讲(貌似没几个人懂?)&br&&br&如果两台梯并联甚至多台梯群控,只要有一台电梯没有无障碍功能。残障人士单独使用就会遇见障碍:想让无障碍梯来,来的却是非无障碍的电梯。
一般是镜子或者镜面不锈钢:1.增加空间感,不至于太压抑。 2.整理衣物用品(臭美的时候也不会感觉乘梯时间长,太无聊) 3.防小偷 4.方便障碍人士使用:坐轮椅的人在轿厢里是无法转身的(一般人也没有猫头鹰属性),但通过镜子能看到楼层数。 5.医院里的电梯…
&b&必须有&/b&!!! 那就是&b&&u&FRP筋&/u&,“有钱任性”不止可以部分替代,甚至可以完全替代,目前北美有些桥已经是完全FRP结构了,特别是CFRP&/b&&b&(碳纤维)用于桥梁很广泛,GFRP一般多用于加固。&/b&&br&===========================================&br&首先目前广泛运用的FRP材料有&b&CFRP(碳纤维)&/b&和&b&GFRP(玻璃纤维)&/b&。&br&&br&&u&&b&主要优点!&/b&&/u&&br&&b&1.抗拉强度&/b&&br&CFRP 抗拉强度1200 Mpa+ &b&&&/b& 钢筋 (400Mpa+)&br&GFRP 600 Mpa+&b&&&/b& 钢筋 (400Mpa+)&br&弹性模量小于钢筋&br&&b&2.抗腐蚀性 &/b&&br&FRP材料无需考虑腐蚀问题!&br&&b&3.热膨胀系数&/b&&br&FRP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相近,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FRP与混凝土协调工作,两者间不会产生大的温度应力&br&&b&4.高强度重量比(high strength-to-weight ratios)&/b&&br&FRP材料可减轻结构自重,施工方便, 其重量一般为钢材的20%。&br&&b&5.结构稳定,开裂少(less cracks)&/b&&br&&b&FRP添加预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u&不产生裂缝或者裂得比较晚&/u&。提高了构造本身&u&刚性&/u&(stiffness),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这样做可以明显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原本的&u&抗性更强。&/u&&/b&&br&&img src=&/27b04a54713ada002e2e7bf_b.png& data-rawwidth=&307&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还有就是材料受力之后Behavior完全不一样,钢筋在加固混凝土结构存在屈服(yielding),而FRP则是Elastic的线性属性,断裂只在一瞬间,非常sudden,没有yielding的状态,并且FRP材料抗拉强度是钢筋的好几倍,因此设计和施工时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br&&br&&b&放个实际例子吧,有图有真相!&/b&&br&&img src=&/1caa470e1f59162d16bceab_b.png& data-rawwidth=&1013&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3& data-original=&/1caa470e1f59162d16bceab_r.png&&&br&下图为CFRP抗剪箍筋,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桥大梁(Bridge girder)&br&&img src=&/0db229f190bd9bd03748def5bb40e6b9_b.png& data-rawwidth=&341& data-rawheight=&3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1&&&u&-------------------------------------------&/u&&br&&b&分割线 &/b&&br&2016年更新(看到去年只是简略的回答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我再&u&补充&/u&点关于FRP的知识!&br&&br&&b&&u&1.科研方面:&/u&&/b& 目前北美这块主要科研的目的一个是&u&填补规范的空缺&/u&,第二点是&u&&b&优化规范参数&/b&&/u&。&br&由于FRP是脆性断裂,所以受力后行为和钢筋混凝土完全不同,目前已有不少研究针对简支梁,连续梁,深梁,板的文献研究受力破坏的情况,主要以flexture和shear为主,比较热门的是bond-slip relationship(粘结滑移关系),我们一个postdoctoral fellow在研究这个。&br&&br&&b&&u&2.实践方面:&/u&&/b&确实抗腐蚀特性在特定环境下对比钢筋确实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现阶段海港工程,桥,已经开始实际运用了。下面我分别以CFRP和GFRP举一个实际工程例子:&br&&br&&p&&b&Joffre Bridge 1997 &/b&&/p&&br&&img src=&/fe8e0d2f5be95cfc985d291_b.pn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2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u&&b&以CFRP为主 &/b&&/u&梁式五跨14.50米总宽度。 250毫米厚的混凝土桥面板&br&&br&&p&&b&Morristown Bridge 2002
(USA)&/b&&/p&&br&&img src=&/20fefea137d_b.png& data-rawwidth=&414& data-rawheight=&3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4&&&br&&img src=&/798ccd3ccead0da5011e6_b.pn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798ccd3ccead0da5011e6_r.png&&整体式桥台 43米跨度,11.3米宽度,230毫米厚的混凝土桥面,以&b&&u&GFRP为主&/u&&/b&&br&&br&&br&希望对题主有帮助,满意就给赞吧 :-)
必须有!!! 那就是FRP筋,“有钱任性”不止可以部分替代,甚至可以完全替代,目前北美有些桥已经是完全FRP结构了,特别是CFRP(碳纤维)用于桥梁很广泛,GFRP一般多用于加固。 ====================================…
我是电梯专业人员,目前正在针对这一事件对我商场的扶梯做安全检查,所以,先挖一个坑。做完安全检查再来填坑。&br&===========================以下为填坑==============================&br&
新闻中给出的确切的因素不多,有些内容属于推理,当然你可以理解我猜的。&br&&b&一、正常情况下电梯维修的流程&/b&&br&
首先,正常情况下,扶梯出现故障,商场工作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将故障电梯停运,并做好围护措施,禁止非专业人员靠近。在电梯确定修理完成之前不应该投入运行。关于电梯运行,有至少两家公司来负责,一是电梯的使用单位(商场),二是电梯的维保单位。电梯存在故障的时候,电梯公司应当告知商场电梯停用。但是商场一般会问一下,故障是否严重,是否必须停运。这是扯皮的重点之一。&br&&b&二、事故致死原因分析&/b&&br&&b&1.安全回路&br&&/b&
然后,说一下专业问题。电梯的设计本身其实是很安全的,电梯的原理也很简单,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台电动机用链条带动一百多个梯级在转动。但是电梯的真正核心技术在于安全回路(&u&也叫安全电路&/u&)不管一条安全回路由多少个零部件组成,它们都是一条线串起来的,任何一个安全部件处于不正常状态,安全回路不能导通。安全回路不导通,电梯就无法运行。但是有些安全部件的灵敏度太高,就会出现频繁的电梯停运。有些时候为了方便判断故障点,会一次性短接(&u&直接用一根电线将安全部件进行短路,使其被安全回路误认为是正常状态&/u&)很多个安全部件,来一个一个的排除故障点。这在维修过程中也是允许的,在维修完成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解除短接状态。&br&&b&2.盖板开关&/b&&br&
如果你理解了以上关于安全回路的运作原理,我们再来谈一下扶梯中一个并不在国家标准内&u&(修正:从2012年开始,现有扶梯改造或新装电梯必须安装)&/u&的安全部件“盖板安全触点“这个部件是一个点动开关,开关内部有一个弹簧,当有外力压在触点上的时候,开关处于导通状态,释放压力就是断开状态。这个开关被安装在机舱盖板下面,只有当盖板安装正常的时候,开关导通,安全回路导通,电梯才会正常运行。一旦盖板被打开,电梯立即停运。很显然,事故中的电梯安全触点开关是失效的,或者开关没有被触发,更或者根本没有这个开关。&b&&u&如果开关起了作用,盖板被踩空后,电梯会立即停运。至少能够保住一条命。&/u&&/b&&br&
刚刚想到一点,盖板开关的位置处于第一块盖板下,重新看了一下视频,第一块盖板并没有掀开,有可能有这个开关,只是没有被触发。&br&&b&三、此类事故的正确应对方式&/b&&br&在此类问题的答案中,很多人提到了”急停开关“,第一时间找到这个红色的,印着STOP字样的按钮,果断的按下去,是很必要的。如果一时找不到这个开关,还可以踹一脚(你没看错,就是踹一脚)扶手带入口的毛刷。下面上图,图中的红色按钮就是急停开关,红色按钮右侧的黑色毛刷就是就是扶手带入口毛刷。因为红色按钮可能安装在其他地方,扶手带入口毛刷的位置是固定的。&br&&b&有网友在评论中要求解释踹扶手带毛刷,我可以解释一下,但不推荐作为首选项。因为扶手带毛刷本身是用来清理扶手带表面异物的,如果扶手带断裂或表面粘了什么不容易被清理掉的奇怪的东西,毛刷会和扶手带之前产生阻力,推动毛刷向后运动,进而触发一个安全开关,使电梯停运。&/b&&br&&b&之所以毛刷这个不作为首选项,是因为多少还是有一定危险的,万一你好心要救别人,自己的脚丫子却挤进去了,那就不好了。&br&&/b&&im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src=&/73ab21fd332b5ec1dffce6c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73ab21fd332b5ec1dffce6c5_r.jpg&&电梯停运之后,再酌情处置。如果人并未受伤,可以立即离开电梯,如果人已经挤进去了。则需要专业的电梯人员甚至消防员破拆。&br&==继续填坑,懒得开电脑了,手机码字,有空再排版编辑==&br&说说为什么受害者掉下去之后为什么没有可以立足之地,直接挤进梯级里面吧。下面先上两张照片:&im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src=&/e2ad930bad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2ad930bad7_r.jpg&&&br&&im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src=&/9e58e8fc01e4db00e3b0d079d666c41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9e58e8fc01e4db00e3b0d079d666c41b_r.jpg&&&br&&br&注意照片中,第一块盖板是固定死的,很难拆卸,一般维修也不会拆卸这一块盖板。&br&拆卸扶梯盖板很费力气,没有工具徒手是打不开的,另外,拆卸的时候必须从最外面一块开始拆,因为每一块盖板与相邻的盖板之间都是咬合的!&br&第一张图片拆下了第二块盖板后面,第二张图片把第二块盖板也拆下来了。&br&盖板拆开之后露出来一部分梯级,然后紧挨着有一块垂直的铁板,这块铁板的作用是当维修工站在机房里的时候保护人员不被搅进运动的梯级。正是这一块保护维修工的铁板,使得被困女子无法挣脱旋转的梯级而被挤了进去。&br&&br&此时旋转的梯级和垂直的防护板加上敞开的盖板,整台电梯变成了一台玉米脱粒机。太悲惨了。
我是电梯专业人员,目前正在针对这一事件对我商场的扶梯做安全检查,所以,先挖一个坑。做完安全检查再来填坑。 ===========================以下为填坑============================== 新闻中给出的确切的因素不多,有些内容属于推理,当然你可以理解我猜…
1.电梯里面有很多人,大家沉默地站着,站在中间的我用正常音量对身边的朋友说:&br&听说进出电梯的时候不能急着关门,不然容易夹住一些看不见的生命;&br&站在电梯里的时候也不要站在四个角上,因为那些角落本来是它们的领地,踩到它们的话,不好,不好?&br&&br&当时就有小孩哭了。。&br&&br&2.我和麻麻在等电梯,说起谁牙白的问题,于是就对着电梯门呲着牙照镜子。。。>皿<这样的。。&br&这时电梯门突然开了,跟我们住在同一栋的一个超级美男子出现了。。。&br&呜呜呜冰天雪地掩面泪奔((((;?Д?)))))))&br&&br&3.跟某男性朋友在教学楼的电梯里,周围很多我不认识的同学。&br&我突然对他说:x老师,那篇论文我能不能不写了,最近跟你出去玩得太多,时间不够啊!&br&他:。。。。。&br&我:好不好嘛好不好嘛!&br&他:嗯。。。&br&我:谢谢???Honey那你期末可要给我个高分哦!&br&他:。。。。。&br&我:要最高分哦!!最高最高的分哦!!(摇晃他的手臂)&br&&br&这时候电梯里已经有种要爆发的气氛了,大家都惊愕地看着我俩。。&br&&br&出来我就被糊了熊脸。。
1.电梯里面有很多人,大家沉默地站着,站在中间的我用正常音量对身边的朋友说: 听说进出电梯的时候不能急着关门,不然容易夹住一些看不见的生命; 站在电梯里的时候也不要站在四个角上,因为那些角落本来是它们的领地,踩到它们的话,不好,不好? 当时…
我猜我是知乎上屈指可数的现场&b&工人&/b&之一。&br&&br&猜猜哪个是我?&br&&img src=&/d6a38edf031b11ad3f19c_b.jpg& data-rawwidth=&979& data-rawheight=&7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9& data-original=&/d6a38edf031b11ad3f19c_r.jpg&&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在施工现场更是如此。当然,安全不是靠口头说说的,也不是靠开会开出来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的安全作业习惯。简单说一说我在&b&实际作业&/b&中学到的安全小窍门。&br&&ol&&li&&b&一定要有安全意识&/b&。一定要牢记现场施工是生活中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按照美国劳工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OSHA) 的统计,每年都有大约十分之一的现场工人受伤。对于一个现场工人平均 45 年的职业生涯来说,因为事故而致死的概率高达两百分之一。&/li&&li&&b&永远不要一个人作业,要时刻停留在至少另外一个人的视野范围内&/b&。工地环境很复杂,很多地方视线受阻,如果一个人作业,周围没有任何人,一旦发生任何意外,很难被及时发现,导致错过最佳抢救时间。&/li&&li&&b&一定要有效的交流&/b&。声音要洪亮,意思要明确,要让现场的每个人都知道另外的人在干什么。比如吊车起吊之前或者卡车倒车之前,一定要提醒所有的人注意。&/li&&li&&b&要戴安全帽&/b&。其一是防止高空坠物被砸伤,比如在梯子上的同事不小心掉下来一个扳手;其二是防止自己弯腰抬头的时候碰头,因为很多地方有凭空伸出来的钢筋、钢管之类的障碍物。&/li&&li&&b&要穿工作靴&/b&。比如上面的照片里那样。其一是防止踩到钉子上被扎伤,其二是防止重物落下来砸伤脚面。&/li&&li&&b&有碎屑飞出的可能的时候一定要戴护目镜&/b&。比如用电锯、电钻、冲击钻的时候,防止飞出来的金属碎屑、混凝土碎片打伤眼睛。绑扎钢筋的时候也需要护目镜,因为绑扎钢筋的铁丝很容易被一下子拉断,继而飞出来打伤眼睛。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也需要护目镜,防止还未凝固的混凝土飞溅到眼睛里。&br&&img src=&/482cef6eaddd36e541ef_b.pn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482cef6eaddd36e541ef_r.png&&&img src=&/ca4dff6b80ff05ed8561f_b.pn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2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我就知道有人要抬杠,说什么天气热不可能穿戴全套装备。给你们看看我们外包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现场照片,看看里面每一个工人师傅的装备,安全帽、工作靴、护目镜、手套、工装裤都是必备的,大南方的太阳可是毒得很哦。&/li&&li&&b&高空作业要系安全绳。&/b&安全绳一定要固定在安全的位置。如果是用升降机上到高空作业,可以考虑把安全绳固定在牢固的位置而不是升降机上,这样一旦升降机侧翻不会被一起拉下来。&/li&&li&&b&防止触电&/b&。电线、插座等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老化、开裂、损坏等等。另外,工地上有时候会有积水,比如混凝土泵车附近,这些地方的电路要做好防护工作。&/li&&li&&b&安全操作吊车&/b&。吊车起吊一定要慢,吊车作业范围内一定不要站人。不要起吊超过吊车额定载重量的重物。吊钩要尽量放在物体的重心竖直方向上,避免偏心起吊。缓慢起吊至物体离地,确定物体不会失去平衡之后,再继续起吊。吊装用的绳子、钢索等等(sling, strap, shackle, eye bolt)这些东西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起吊的时候不要把手指放在吊索上,重物离地的一瞬间吊索会突然绷紧,很容易挤伤手指。&/li&&li&&b&安全操作叉车、升降车、挖掘机等等&/b&。在情况比较复杂、视线受阻的时候最好有另外一个人在旁边指挥。要特别注意竖直方向的障碍物,确保叉臂或者升降平台的正上方没有任何障碍物之后再操作。&/li&&li&&b&安全操作电锯&/b&。操作不熟悉的器械之前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拿下脚料试操作一下,熟悉一下手感和力度。操作下压式的电锯的时候一定要握稳,但是不要用力过猛,否则锯片受力过大,容易崩裂。操作台式的电锯的时候要注意手指的位置,不要不小心碰到锯条。最好不要戴手套,否则手套上脱落的线头有可能卷进锯条,继而把整个手臂拉向锯条。&/li&&li&&b&安全使用电钻&/b&。要根据钻头旋转的方向选择对应的姿势,要用腰顶住电钻机身可能的旋转,否则很可能不是「机身固定,钻头旋转」,而是「钻头不动,机身围着钻头旋转」,单靠手臂的力量很难握住旋转的电钻的机身,所以尽量用腰腹的力量顶住机身。&/li&&li&&b&防止焊接等作业引起的火灾&/b&。现场电气焊之前要清理场地,如果有易燃易爆物品一定要搬到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外。&/li&&li&&b&随时设置安全标识&/b&。比如在容易摔倒摔伤的孔洞边放置醒目的黄色条带围栏和橙色的塑料圆锥桶,在高空突出的障碍物上绑扎红白色带,在油污地面附近放置警示标志。&/li&&li&&b&安全使用梯子、脚手架等等&/b&。有锁止装置的梯子一定要把锁止装置踏到底,确定不会移动之后再爬高。简易的梯子一定要有另外的人在地面踩住梯子,防止打滑。如果用升降平台的话注意不要拿升降平台当起重机用,不要超过最大载荷,不要在倾斜的地面上使用升降平台。一定要防止升降平台整个侧翻。脚手架一定要按设计和规定搭建,卡扣、支撑一定要牢固。不管是梯子、升降机、脚手架,任何时候爬高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避开空中的电线等障碍物。&/li&&li&&b&注意交通安全&/b&。在公路边施工一定要穿醒目的反光背心,一定要提前设置「前方正在施工」的交通标识。如果需要暂时阻断交通,要用手持式的红色 stop sign 指挥交通,另一个人要手持 slow 的标志在另一个方向提醒车辆慢行。如果需要占用双车道的整个一侧车道,需要两个人在单车道的两端交替 stop 和 slow ,指挥两个方向的车辆依次交替通过。&br&&img src=&/28c030038ebfb336af3d4_b.png&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就是这种牌子,一面写着 stop,一面写着 slow,交替指挥双向的交通。&/li&&li&&b&注意有毒物质的防护&/b&。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对于胶水或者其它特种施工材料等可能含有有毒物质的用品,要严格做好通风防护工作。&/li&&li&&b&建立明确的应急负责制度&/b&。一旦事故发生,第一时间通知谁,谁是现场负责人,这些必须明确,并且要标注在醒目的位置。否则事故发生之后容易乱作一团,耽误抢救的黄金时间。&/li&&/ol&&br&题外话:我回答专业问题,有人就说「你一个学生懂什么,书呆子一个」;我告诉他们我其实是一注,我工作了五年多了,他们就说「你一个画图的懂什么,去过现场么」;我告诉他们我现在其实是一线工人,吊车叉车都会开,模板也搭过,钢筋也扎过,混凝土也浇过,你们这些就做做管理的也好意思说我,他们就……&br&&br&最后,安全意识从娃娃抓起!(乐高公司快点联系我哦,我也是十万粉的“大V”哦~~:D)&br&&im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596& src=&/8ef113c1a531cc6c1c8e3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8ef113c1a531cc6c1c8e3d_r.jpg&&
我猜我是知乎上屈指可数的现场工人之一。 猜猜哪个是我? 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在施工现场更是如此。当然,安全不是靠口头说说的,也不是靠开会开出来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的安全作业习惯。简单说一说我在实际作业中学到的安全小窍门。 一定要有安全意识…
28号更新下新闻最新进展。&br&&br&&a href=&///?target=http%3A///a/65360_0.shtml%23_zbs_baidu_x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荆州官方:“电梯吞人”5分钟前已发现盖板松动&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a/59785_0.shtml%23_zbs_baidu_x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湖北“电梯吃人”死者家属:她并非不听劝阻(图)|停运&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几个重点总结下:&br&&br&1.电梯没在维修,只是工作人员发现有松动翘起。&br&&br&&b&2.电梯防止卡人的触发装置失灵。&/b&&br&&br&3.受害人带孩子想去七楼看看,马上就下来,所以父亲在下面等。&br&&br&4.受害人得到的是七楼工作人员的口头提醒。&br&&br&这样事情就明摆着了。&br&&br&编造谣言的人,借另一位答主的话说就是其心可诛。&br&&br&还有人要怪受害者吗?&br&&br&-------------------------------------------------&br&&br&&br&看了这件事难过了很久,可是很多回答真的看不下去。&br&&br&我只想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br&&br&你们先看看这位母亲家属怎么说的。&br&&br&&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质疑为什么我哥当时听从劝告,没有陪宝宝上扶梯。七楼的扶梯是顶层,他在六楼扶梯口等待妻子和孩子登上七楼,再从旁边的下行扶梯下来。至今他都后悔陪宝宝上这扶梯的不是自己。而六楼的扶梯口并没有劝告的工作人员,只有他看着妻子和孩子缓缓上行的身影。&br&&br&质疑嫂子不听劝阻强行走上扶梯。如果您说的劝阻是六楼扶梯口的一块警示牌,是整个扶梯的断电和不运转,嫂子绝不会有带着宝宝继续上行的念头。如果您说的劝阻是七楼女工作人员的口头提醒,抱歉,嫂子已经带着孩子走上了上行的扶梯,难道她们要倒着走下去么?她们没有退路,所以运行到扶梯中部时,嫂子松开牵着宝宝的手,改用双手托起宝宝,企图从工作人员口中那块没有螺丝钉的踏板上跨过去。哥哥等不来妻与子下来团聚,只听到咚的一声,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都不见了,他跑下去寻找嫂子和孩子掉落的位置,从六楼跑到一楼,因为他慌了,他不知道嫂子还在扶梯里。&/blockquote&&br&家属说的很乱,有的地方大概是有意无意模糊掉了,但是结合视频,下面几件事是很清楚的。&br&&br&&b&1.电梯有故障,没有警示牌,没有停运,没有人在入口阻止。受害人是上了电梯之后才知道有故障,视频中很清楚的看到,在六楼的只有父亲一人。&/b&&br&&br&2.七楼的工作人员告知了危险,受害者也知道(抱起了孩子),但踏错了踏板。看不出是工作人员没说清楚,还是受害者自己弄错了。&br&&br&3.工作人员和受害者丈夫都不知道如何急停电梯。同样的,他们对电梯的构造一无所致。&br&&br&&br&更多的细节,等待后续报道会知道。&br&&br&&br&然而很多人纠结的几个问题,我同样只说我自己的观点和推测。&br&&br&为什么父亲不陪着。&br&&br&因为上电梯,一般来说,看起来,是一件安全又好玩的事情,一个大人陪同就绰绰有余。我小时候可以在电梯旁边玩一整天,你现在也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孩子。这件事里的父亲,只是在看着母亲陪儿子上电梯玩而已。家属也写了,他在等她们下来。&br&&br&为什么工作人员只有一个人在拉。&br&&br&因为她们没经过培训,显然。吓傻了。同时受害者已经没有多的手可以拉,一时不好找着力点,犹豫的时间就那么几秒。当然,也有点怕自己给掉进去。&br&&br&为什么受害人不反折回来,为什么工作人员没有在楼下阻止,很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施工管理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