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某突变 来孩子不自信源自父母源染色体 母源染色体

当前位置: >>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纲要
第一章 绪论1. 生命科学知识重要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六个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危 机,生态破坏。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对人类经济、科技、 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2. 试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我校的通识课程设计,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文理见长的哈 佛大学 8 类通识课,生命科学单独列出。工学见长的 MIT 的人文社科和科学两大类,科学中单独 生命科学。我校九大类中,也单独突出生命科学(自然进化与生命关怀) ,这些同时课程的共同设 置说明生命科学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为什么生命科学将成为物理学之后的带头学科,如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面对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生命 科学必须与多学科形成交叉学科和边缘领域,才能同时提供机会与挑战。 4. 生命的定义: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 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的内涵:(1)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2)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 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3)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 殊存在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①有复杂的结构和精细的组织形式(多分子的逻辑构成;高度的组织化;每个层次 都具有的复杂性;复杂精巧的反馈调节机制)②感受并应答环境变化(应激性:生物接受外界刺激后 会发生反应)③能从环境捕获,转换和利用能量(生命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 转换成能量,维持分子的有序性和数量变化。如奶牛吃的是草,出来是牛肉和奶)④具有显著的自我 复制,组装能力(如 2000 年前的石鼓文早已斑驳不堪,而一亿年前的蚂蚁依然鲜活)⑤ 生长和发育 (生长:生命体从环境中摄入物质多于释放回环境,并且将其转变为自身结构物质。 发育:遗传调控 下的细胞生长、分化和形态建成) ⑥生命体结构的等级秩序(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⑦ 群体中变异的遗传,进化(群体的部分特征随世代而变化; 所有生命体通过共同祖先相联系;进化产生多样的生命体) 5.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A.地外起源 B 超自然力或神创造 C.化学进化 6. 奥巴林霍丹的生命起源假说(每个阶段的形成物质和相应条件) (1)原始大气主要是由 H2, H2O, NH3, CH4, CO2, 等组成的还原性大气,没有游离氧气。水蒸气冷 凝汇流成原始海洋。 (2)火山爆发、闪电、紫外线等能量使气体合成简单有机物,汇入海洋,形成原 始汤(3)简单的化合物溅到岩石上,受辐射、热等聚合(如:氨基酸聚合肽链,核苷酸聚合形成核 酸) ,冲刷回到水中。在水中大分子聚合成多分子体系(团聚体) (4)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质体, 细胞的形成 7. Miller 实验的重要意义:模拟原始大气条件,生命的基本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单元:碱基和氨基 酸 8. 严整有序的生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分子到细胞,细胞到器官,个体到生态群落。 9.达尔文的进化论①物种具有巨大繁殖潜力 ②个体为资源竞争 ③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特点 ④一些特 点提升适应度 ⑤ 具有某些特点的个体能够生产更多幸存的后代,导致群体中遗传频率的变化。 ‘自 然选择’或‘适者生存’达尔文进化论的四个子学说:1.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 2.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3.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4.渐变论: 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 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 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 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中较有争议的部分 10.背景灭绝: 常规持续的百万年 或亿万年的物种灭绝如:地球长时间的气候变化,板块漂移等 集群灭绝: 短时间内的大量物种灭绝,通常小于百万年。意义:为存活的物种提供机会, 导致爆发式 新物种的产生。 地球生物五次大灭绝 1. 4.4 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导致 85%的物种灭绝。 2. 在 3.65 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3. 2.5 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 96%的物种灭绝,生态系统最彻底的更新。 4. 距今 1.95 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 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 5. 距今 6500 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约 75%-80%的物种灭绝。 恐龙时代在此结束,人类登场。 11. 化学进化的证据 A. 地球大气中氧气浓度的变化 B. Miller-Urey 实验 C. 能自我合成的核糖核 酸 D. 原始微球体和细胞的形成 E. 原核生物形成于约 35 亿年前 F. 真核生物大约形成于 21 亿年前第二章 细胞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所有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2)每个细胞相对独立,一个生物 体内各细胞之间协同配合。3)新细胞由老细胞繁殖产生。 细胞学说的科学意义:细胞学说不但关系到生物体的构造,也关系到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细胞学说 的提出先于进化论约 20 年,它与进化论一起奠定了生物科学的基础;细胞学说使生命世界有机结构 多样性的统一,从哲学推断走向自然科学论证;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之一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 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2、动物细胞的典型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由蛋白质亚基组装成,和细胞形状、迁移、 信息传导等有关细胞骨架。细胞膜:是细胞的界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脂双层形成框架 2.蛋白质镶嵌其中 3.脂类和蛋 白质的相对流动性 生物膜:细胞中所有由脂类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膜包括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核膜、线 粒体膜和类囊体膜等。 细胞核:细胞的最高“统帅部” p33 ?核膜: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染色体和染色质:DNA,RNA―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仁:合成 rRNA 的场所 细胞核由两层生物膜围成, 遗传信息贮 藏在核内,是 DNA 复制和 RNA 合成场所 (合成出来的多种 rRNA 和多种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结合组装形成核 糖体颗粒。核糖体颗粒附在内质网膜外侧,等待合 成蛋白质。)内质网 由单层生物膜围成。是蛋白质合成、修饰和分泌;脂类的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 由单层生物膜围成,与蛋白质修饰和分泌有关。 溶酶体 由单层生物膜围成,是生物大分子分解的场所。 线粒体 由双层生物膜围成,是生物氧化、产生能量的场所。 核糖体 由 RNA 和蛋白质形成的大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亚基组装成,和细胞形状、迁移、信息传导等有关。 (质和核中均存在, 是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1)微管:锚定细胞器,促使细胞器移动,牵拉染色体向两 极分离 2)微丝:维持与改变细胞形状,肌肉收缩,促使细胞质环流 3)中间纤维:锚定细胞核,组成 核纤层)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和包装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典型结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叶绿体,有中央液泡,而动物细胞不 具备上述结构。5、细胞分裂原因:活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细胞表面担负着输入养分,排出废物的重任。所以细胞 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足够表面积,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后一次 分裂开始,这段时间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6、染色质和染色体: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细胞核内的 DNA 分子,在组蛋白的帮助下,盘绕成核小 体,DNA 链连着串珠状核小体形成染色质,染色质是在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存 在的形式。 染色体只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直径 10 nm 的核小体。 不同物种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数目也是不同物种细胞的特征。 染色体带型(条带的数目、位置、大小、分布等)是稳定的,提供了区分染色体的特征。 对大多数物种来说,体细胞是 2n 的,所以染色体数目通常为偶数7、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8、衰老的机理:尚不清楚,有各种学说。自由基假说是其中广为人们接受的一种假说。 9、细胞凋亡:因个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一部分细胞必定在一定阶段死去,称细胞凋亡,细胞凋 亡受基因控制。 10、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Apoptosis Necrosis ????????????????????? 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开 细胞外形不规则变化 核染色质凝聚 溶酶体破坏 细胞膜内陷 细胞膜破裂 细胞分为一个个小体 胞浆外溢 被周围细胞吞噬 引起周围炎症反应 ????????????????????? 因环境因素突变或病原物入侵而死亡,称为细胞坏死(病理死亡) 。 因个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一部分细胞必定在一定阶段死去,称细胞凋亡。11.多能干细胞的特点和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分化的细胞可以令发育之钟倒转,可以由人类成熟细 胞制备多能性干细胞,从而产生出机体内所有种类的细胞。 例如,我们可以从很多疾病的患者身上获取皮肤细胞,重新编程,在实验室进行检验以确定它们与健 康人的细胞存在何种区别。这些细胞是极为宝贵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疾病机理,从而为治疗方 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干细胞的应用:修补因疾病或意外造成的组织损伤:脑功能衰退,比如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 脊髓损伤,血液疾病,白血病,烧伤 12.有丝分裂过程 1.前期: 染色质浓缩,折叠,包装,形成光镜下可见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 染色单体。核膜消失。 2.中期: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被分别拉 向细胞两侧。 4.末期: 重新形成核膜,染色体消失。5.细胞质分裂: 胞质形成间隔,最终分开为 两个细胞。 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遗传信息量的恒定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有纺缍丝的出现 不同点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形成细胞类型: 体细胞; 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二次 染色体复制时期: 间期;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联会四分体阶段: 无; 有 同源染色体分离: 无; 有 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变化: 不变; 减半 分裂后子细胞名称和数目: 体细胞 精子 二个; 四个或卵细胞一个(极体三个)减数分裂意义:经由 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其基因组合表现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结果是,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丰 富的基因组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进化潜能。减数分裂就是 DNA 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由一个 2n 细胞分出 4 个 n 细胞。 (减数分裂中 的特征事件:①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同源染色体配对 ③染色体交叉――基因重组)注:体细胞的染色体实际上是由两套同源染色体组成。人的细胞有 46 条染色体,实际上可以看作 22 对同源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体。 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配对后还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交叉,造成基因 重组。 配对:两条同源染色体紧靠在一起,形成紧密联系 的结构,称为联会复合体。 交叉: 来自父源的一条姐妹染色体单体上的一段和 来自母源的姐妹染色体单体上的相应一段, 相互 交换和重接。 13. 癌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减少或防止细胞癌变?癌细胞的特点有哪些?分析你所知道 的治疗癌症的方法。谈谈你对癌症基因治疗的看法。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 癌基因 2 肿瘤抑制基因 3 凋亡调节基因和 DNA 修复调节基因 4 端粒、端粒酶和肿瘤 5 多步癌变 环境致癌因素:1)化学致癌因素(最主要因素) 2)物理致癌因素 3)生物致癌因素 肿瘤发生的内因:1)遗传因素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肿瘤易感性遗传 2)免 疫因素 A.肿瘤抗原 B.肿瘤的免疫逃逸 3)其他因素 A.内分泌因素 B.性别因素 C.年龄因素 D.肿瘤和地理环境 如何防止细胞癌变:针对癌症发生内外因素来谈。 癌症的生理特征: 1 细胞增殖失控 2 具有侵入性和转移性 3 分化能力低于正常细胞和良性肿瘤细 胞 4 具有高度异常的非整倍体染色体 5 体外接触性抑制消失 14. 细胞的分化 P62-64 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第三章 微生物1. 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学: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的科学,如大肠杆菌。2.微生物的分类,沃氏分类 沃氏根据 16sRNA 测定结果将生物分为:古菌,细菌,真核生物。 3.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推翻了“微生物自生说”;微生物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巴 斯德消毒法;发现疫苗的制备方法。 4.自生学说与雁颈瓶试验:生物可以从它们存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 雁颈瓶试验说明自生学不正确。 5. 科赫定律的含义:从动植物的体内分离出病原物;进行纯培养;回接到同样类型的动植物体,引 起同样的病症; 再分离得到与第二步一致的菌系。 6.了解几种常见疾病的病原物,沙眼等。 沙眼-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胃病-幽门螺旋杆菌;SARS-冠状病毒。 7.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速;适应性强,易变异;分 布广,种类多。 8.生长曲线及细菌生长四个时期 生长曲线:细菌(微生物)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迟缓期; 对数生长期;平台期;死亡期 9. 什么是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根据革兰氏染色的两大类细菌细胞壁特点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一般 0.5 0.5~5.0μ 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的原核微生物。基本结 构: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核质体(核区)、细胞质等。两大类:G+, 肽 聚糖厚,以肽聚糖为主。代表金色葡萄球菌;G-, 肽聚糖薄,成分复杂。代表大肠杆菌。 10. 根据细菌形态将细菌分类并举例 细菌的形态主要有:球菌 (金色葡萄球菌) ; 杆菌(大肠杆菌); 螺形菌(幽门螺旋杆菌)第四讲 植物1. 植物的分类:低等植物是指无根、茎、叶分化,通常生活在水中 或潮湿地方的植物。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有性 生 殖形成的合子不经过胚直接萌发成新植物体。 高等植物一般有根、茎、叶分化,有性生殖形成的合子经过胚的阶段再发育成植物体。 2.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以及各自包括哪些植物 种子:单子叶植物的胚胎有一个子叶,而双子叶植物的则有两个。 花:单子叶植物的花瓣为三的倍数,而双子叶植物的则为四或五的倍数。 茎:单子叶植物茎部维管束是散乱的,而双子叶植物的则是环状的。 次生长:单子叶植物的茎很少会显示出次生长,而双子叶植物的则常有次生长。 根:单子叶植物的根是偶发成长的,而双子叶植物的根则是长自胚根中。 叶子:单子叶植物的叶脉是平行的,而双子叶植物的则是网状的。 3. 植物生活史,有性世代,无性世代的概念 植物的生活史,是指种子植物的种子或非种子植物的孢子(无性生殖的细胞)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 长又形成新一代种子和孢子的整个生活历程。分为两个阶段:1)从减数分裂开始到成熟胚囊(雌配 子体)或花粉细胞(雄配子体)形成为止,尽含单倍染色体 n,可称为单倍体世代,或称为配子体世 代,或称为有性世代。2)从合子到胚囊母细胞或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细胞染色体为 2n,称为二 倍体世代,或称为孢子体世代,或称为无性世代。这两个世代交替进行,繁衍生长。 4. 植物组织的分类: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5.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双子叶植物成熟根的结构(从外向内) :周皮、初生韧皮纤维、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次生木质 部、初生木质部和髓 双子叶植物幼茎横截面,从外至内依次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纤维、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和髓射线; 叶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根 1 吸收:水分、无机盐 2 输导:运输水分、无机盐 3 固着:固定植株 4 贮藏:养分 5 繁殖:产生 不定芽 6 与微生物共生:根瘤(豆科) 、菌根(兰科、杜鹃科) 根尖的结构:茎 1 支持:地上部分 2 输导:水、矿物质、有机物 3 贮藏:营养(马铃薯、藕、洋葱)4 繁殖:产生 不定根/芽(扦插、压条、嫁接) 叶 1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2 蒸腾作用:促进水的吸收,散热 3 吸收能力:农药、SO2、CO 4 繁殖能力:不定芽 6. 花的基本结构与性别: 7.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情况;无限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由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向上部,或 由边缘向中心;有限花序: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的花先开,由于顶花的开放,限制了花序轴顶端 继续生长,因而以后开花顺序渐及下边或周围。 8. 种子的形成: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珠被形成种皮, 受精的中央细胞形成胚乳, 受精卵形成胚。 种皮、胚乳和胚构成了种子。双受精: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 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 9. 果实的形成,真果与假果概念:受精后,胚珠发育为种子时,能合成吲哚乙酸等植物激素,子房内 新陈代谢活跃。于是整个子房迅速生长,发育为果实。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柑桔、 桃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这类果实称为真果;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以外,大部分是 花托、花萼、花冠,甚至是整个花序参与发育而成的,如梨、苹果、瓜类、菠萝等的果实,这类 果实称为假果。10. 果实种子传播的方式:靠风来传播(柳絮,蒲公英,榆钱) ;靠人类和动物传播(苍耳,狗尾草) ; 靠水传播(椰子,莲蓬) ;靠自身力量传播(豌豆,野燕麦) 。 11. 双受精: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 细胞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第五章 动物1、 惠特克(R. H. 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 (原核生 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1 原生动物门(草履虫)② 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重要的门和代表动物原生动物门 ○海绵动物门(白枝海绵)③腔肠动物门(水螅、海蜇、珊瑚) ④扁形动物门(涡虫、血吸虫)⑤ 线形动物门⑥环节动物门(沙蚕、蚯蚓)⑦软体动物门(河蚌、蛤蜊)⑧棘皮动物门(海参、海 星)⑨脊索动物门(尾索亚门海鞘、头索亚门文昌鱼、脊椎动物亚门鲑鱼)○ 10 节肢动物门(蜘蛛) 3、物种的基本概念: (1)物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它与其他分类阶元不同,纯粹是客观性 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明确界限,可以与别的物种相区别。 (2)种与种间在历史上是连续的,但种又 是生物连续进化中一个间断的单元,是一个繁殖的群体,具有共同的遗传组成,能生殖出与自身基本 相似的后代。物种是变的又是不变的,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变是绝对的,是物种发展的根据,不变 是相对的,是物种存在的根据。 (3)形态相似(特征分明、特征固定)和生殖隔离(杂交不育)是其不变 的一面,为藉以鉴定物种的依据。 (4)物种的定义可以表达如下: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 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 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5)在所有分类阶元中,除种 以外, 其他较高的阶元都是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所以是客观性的, 是由于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 可以划分的实体; 它们又是主观性的, 由于各阶元的水平以及阶元与阶元之间的范围划分完全是由人 们主观确定的,并没有统一的客观准则。4、亚种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种内任何其他种群有别。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分 类单元称为品种。 5、目前统一采用的物种命名法是“双名法”和三名法。 (1)双名法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 (Science name)。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 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2)三名制:亚种的学名命名方法,由属名+种本名+亚种名三部分组成 6、海绵动物的基本特点:海绵动物是后生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的类群,细胞分化相当简单,无明 确的组织分化,体壁各层细胞彼此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故结合松弛。没有神经和肌肉系统。腔肠 动物是第一类真正的后生动物, 它是处在细胞水平上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在进化中占重要的地位, 为低等后生动物。 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 胚层,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 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假体腔动物又称原腔动物,包括 7 个门类,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 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初生体腔)。假体腔是动 物进化过 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没有呼吸及循环器官,梯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在动物演 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身体分节,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真体 腔出现,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软体动物:真体腔、后肾管、 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等特征,是软体动物相同于环节动物的代表性特征,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 节动物演化而来的,是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因大多数的软体动物有贝壳, 故又称“贝类” 。节肢动物:体躯分部、附肢分节的动物。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适应性强。 已知种类多达 100 万种以上,约占动物界总数的 85%左右,所以,它是动物界里最大的一个门,与人 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常见有甲壳纲,蛛形纲, 昆虫纲,多足纲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比如,虾、蟹、 蜘蛛、 蜱螨、蜈蚣和昆虫等。棘皮动物: 辐射对称,内骨骼由无数碳酸钙骨片组成,体腔的一部分 形成水管系统。体中有与消化道分离的真体腔,体壁有来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幼体两侧对称,发育 经过复杂的变态。口从胚孔的相对端发生,属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 7、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点:脊索、背神经管、腮裂 11、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种群内,基因频率由于偶然的机会(不是自然选择的原因)而随机增减的现 象。 12、建立者效应:一个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迁移到另一地区而定居下来,自行繁衍后代,造成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13、瓶颈效应: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生活季节中,数量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某一基因残存的个体多, 下一世代繁殖后,这一基因的频率也相应增多,反之某一基因的个体少,下一世代中该基因的频率也 相应减少,从而引起种群内部基因频率的改变。 14、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卵在输卵管靠近卵巢 1/3 处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 15、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6、抗原:在细胞(病毒,细菌,真菌) 表面的大分子(通常为蛋白质) , 或一些毒素、化合物等。 抗体: 由免疫系统针对抗原产生的 一种蛋白质。(产生部位① 淋巴结: 不同区域局部淋巴结肿大 预 示周围有抗原存在。② 脾脏: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 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大量的淋 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用于捕获血液中的抗原。一些晚期乙肝病人,容易发生脾脏肿大。 )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产 生抗体并通过其摧毁含有抗原的物质。 17、 免疫排斥引起的炎症反应:肾脏急性期排斥 (在肾小管和结缔组织之间充斥着大量的炎症细胞 炎 症细胞:由血液中游走过来的白细胞。 血管渗漏,白细胞浸润到损伤部位,组织被破坏。 ) 组织相容性抗原 细胞表面的蛋白, 具有个体特异性, 可诱发免疫反应.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蛋 白抗原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弱而慢的排斥反应,称为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MHC)是由多基因决定,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LA) 。练习题1. 脊索的形成有什么特别意义? 脊索的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便于后期骨骼形成,形体更大型化。为动物进化提供物质基础。脊索对 背神经管后期演化提供帮助,保护和诱导形成,主要针对脊椎动物。 2. 细菌感染后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试问这两种细胞数量的变化如何呢? 细菌感染早期首先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增加,主要是吞噬细菌的作用。感染后期淋巴细胞的数量开始 也逐渐增加, (主要是 B 细胞增值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 3. 不仅仅病原体会诱发淋巴结肿大,其它任何持续释放的抗原都有可能引起周围淋巴结的肿大。肺 癌和乳腺癌病人的腋下淋巴结发现肿大,为什么? 说明部分癌细胞的抗原被周围淋巴结的细胞所捕获,引起淋巴结的肿大。而靠近肺和乳腺的淋巴结集 中区域位于腋下,所以可在肺癌和乳腺癌病人的腋下淋巴结发现肿大。 (一般情况下,癌细胞是不会 让免疫系统发现的,因此如果淋巴结肿大往往预示癌细胞已经不在乎免疫细胞了。癌细胞已经扩散, 癌症的中晚期到来)4. 器官移植需要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匹配,但是输血只有 ABO 血 型配对就可以了,为什么? 因为成熟后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表面没有 MHC 的表达,不需考虑 MHC 配 型。红细胞本来可以直接输血,后来发现其表面的多糖成为抗原,而其血液中本 来就已经存在抗体(ABO 抗原产生和对应的抗体产生仍不完全明白) ,因此需要 ABO 配型。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1、生态系统定义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作用 3.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尺度4.种群:一定时间内占有一定地区的一群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5.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环境中的各种群 组成的复合体 6.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 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7.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 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和其它生物等。 8.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法则) :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在这个生态因 子作用范围内,生物能生长、发育、繁殖并能很好地适应;若生态因子作用强度超出这个范围,即质 或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该生物种就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9.指数增长是在无限环境中表现出来的, 自然界的环境总是有限的, 任何种群不可能长期表现为指数 增长。如,一对旅鸫每年繁殖 2 次,每窝 4 枚卵,如果后代全部存活,并按此速度繁殖,10 年后种 群数量可达 24,414,060 只。30 年后,约 21021 只。该数量的旅鸫可覆盖整个地球,厚度可达 7.2 公里。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指数增长只能在短期内表现出来。在自然界空间和资 源都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表现为 S 型,称之为逻辑斯谛增长。 1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特征: 食物链越长,最后营养级位所获得的能量也越少。因为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营养级越多,其能 量损耗也就越大。食物链的长度通常不超过 6 个营养级,最常见的 4― 5 个营养级,因为能量沿食物 链流动时不断流失。 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相关。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仅在进化历史上有改变,在短时间内也会发生变化 2.食物网11、生态系统的功能:①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物质循环:生物――环境 ③信 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 理信息、行为信息等,构成信息网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 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1 水循环 2 气体型循环: 氧循环、碳循环、氮循环 3 沉积型循环 :磷循环、硫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的利用它。 ?湖泊富营养化 富营养:水体中营养物质富集(主要是氮、磷) , 引起藻类等水生生物过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 物 理修复:疏浚、稀释冲刷。 化学修复:化学药剂进行杀藻。 生物修复:人工湿地、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 将浮床陆生植物作为先锋种植于河湖水面, 利用陆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大量氮、磷吸收, 清洁水体。 生态浮床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 可避免沉水植物人工种植后, 由于光照等生境条件难以保障其正常生 育而死亡的现象。 ?湿地――地球之肾 人工湿地:基质、植被、水体 组成的复合体。 基质:土壤、沙粒、碎石等构成。它不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还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 作用去除污染物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 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 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这就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 的能量多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 流动的渠道多)。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 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特征 1、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 制约较小 2、生物个体小,繁殖快。能以休眠方式渡过 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变异)抵抗力 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 它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 此其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定。 ? 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 它的作用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 变化, 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 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维持自身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的表现)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雷击火 烧,人类修建大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喷撒大量农药,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超过一定限度的 时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发生生态危机,从而 引起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 结构和功能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第七章 遗传与变异1.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过两性细胞(配子,如精子、卵子)融合为一,成为合子(受精卵) ,发育成新一代的生 殖方式。性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优点:子代接受了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和适应性。缺点:繁殖能力受到影响。不能忠实地获得父方或母方的性状。 无性繁殖优点:容易繁殖,子代很好的获得亲代性状。缺点:没有变异,难以进化。 2. 遗传和变异: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 → 形成物种。遗传+ 变异+ 人工选择 →动、植物品种 遗传:由基因的传递,使子代获得亲代的特征。变异:子代和亲代的不相似性。3. 核外遗传:由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和胞质中遗传物质决定。主要特点:正交和反交 的遗传表现不同;杂交后代的表型现分离不符合孟德尔比例。 4. 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二倍体,纯合子,杂合子,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型,多倍 体,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体,常染色体。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同一性质的,具有不同形式的基因。多于两个的等位基 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二倍体:具有两套基因座位相同的染色体,一套来自父方,一套来自母方的个体。具有多套的染色体 的成为多倍体,如香蕉。 在二倍体个体中,如果决定某一性状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称为纯合子,不同则为杂合子。杂合子的 表现出来的性状所决定的等位基因为显性基因,另一个为隐性。多倍也是如此。 基因型: 个体中同一基因座位上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组合形式。 表现型: 个体某一特定的物理外观 或成分,如开红花,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在决定因素,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往往可以直接观察、测定。所以基因型往往只能 根据生物性状表现来进行推断。 )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减数分裂会彼此配对形成联会。在二倍体个体中,一条 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姊妹染色体:附着在同一个着丝点的两条相同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是另一条复制而来。 常染色体:除去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的其它染色体。 5. 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和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和交换定律(能够根据定律进行遗传谱系分析和基因 型,表型的概率计算) 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互不污染,保持其独立性,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独立地分 配到不同的性细胞中去。 独立分配与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互不污染。 形成配子时,同一 对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同对基因则自由组合。 连锁和交换定律:连锁: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子二代常常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交换: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互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重 组,形成新的性状的现象。 连锁遗传的特征 ① 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 ② 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③ 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④ 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 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 ⑤ 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 ⑥ 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 孟德尔为什么没有发现连锁交换规律:7 个性状在 6 个染色体上,其中两个距离较大,所以可看作自 由组合,没有连锁。计算( 1 )一个男子把常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递给其孙辈的概率是: (Aa ―子代 a(1/2)--- 孙代 a(1/2), 故为 1/2 x 1/2=1/4) (2)一女性的两个弟弟患血友病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她父母无病,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其已经生下 的男孩的发病风险是(弟弟基因型为 XaY, 该女性的父母基因 Xa XA , XA Y (父亲), 该女的 XA Xa (概 率 1/2),故其儿子的 XaY 概率为(1/2 x 1/2=1/4) (3)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女结婚,予测他们的孩 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Aa x Aa 故 aa 为 1/4) (4)一对夫妇表型正常,他们的父母表型也正常,但各有一白化病患者弟弟,他们所生子女患白化 病的风险是 (弟弟为 aa, 夫妇的父 Aa, 母 Aa。 该夫妇正常可能为 AA, 或 2Aa, Aa 的概率(2/3), Aa xAa 的 aa (1/4), 所以 (2/3 x2/3) x 1/4=1/9) 6.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生物的遗传信息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储存。细胞分裂时,以 DNA 复制把亲代的遗传 信息忠实递给子代细胞。在子代细胞的生长发育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 RNA,再由 RNA 通过翻 译转变成相应的特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肽,再由多肽执行生物学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 遗传特征。一些 RNA 病毒能以自己的 RNA 为模板复制出新的病毒 RNA,或以其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7. Prion 的传播途径和治病机制? 饮食,医源性和接触传播。蛋白颗粒在体内多处扩增,最后到达脑部,引起 PRION 蛋白在神经细胞 中聚集,引起神经细胞死亡而发病。 ?染色体变异:猫叫综合症:人第 5 染色体短臂缺失 (结构变异)症状:儿童期表现为智力低, 早期死亡,哭声轻、声调较高,象猫叫等症状 ?唐氏综合症:人体 21 号染色体重复(数目变异)症状:斜眼,平脸,大舌,矮小,指短,心智 发育迟缓,不育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超雄:XYY 或多个 Y 个体,发病率 1/900 临床症状:身材高大,生育力下 降,易于兴奋,易感到欲望不满足,自我克制力较差。 ?血友病:位于 X 染色体的隐性基因遗传病。 8. 唐氏综合症的三体如何形成的? 主要是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 21 号染色体的不均等分配造成。 9. 如何控制遗传疾病的扩散和传递 多做筛查。近亲不能通婚。遗传分析表明后代将可能患有致死亡和严重畸形的疾病的,不建议生育。 10.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征 疾病受几对基因控制,这类遗传病发病与否,不但取决遗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影响。相当一部 分常见病或多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神经分裂症、支气管哮喘等,都属多基因遗传病。 12. 目前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遗传病的诊断(1)检查特征的异常代谢成份,(2)调查家族病史,以查明遗传病的遗传特征,(3)检查异 常基因 治疗的主要手段(1)生理水平的治疗,(2) 蛋白质水平治疗,(3)基因治疗 练习题: 分离定律: 第八章 从基因到基因工程1. 现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 DNA 序列,是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其内部存在有许多的重 组子和突变子。包括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 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顺序(通常是 DNA 顺序)。 2. 原核生物操纵子模型的基因结构 较为完整的原核生物操纵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 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2) rRNA 基因和 tRNA 基因 (3)启动子和操纵子基因.操纵子 启动子 DNA rDNA tDNA 调节基因 结构基因原核与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区别:有无“内含子” 3. 基因突变 基因从一种等位形式变为另一种等位形式, 也称为点突变。 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最根本的来源, 突变可以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发生。 特点: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普遍发生② 偶然性:看不出突变后出现的性状与所处的环境之 间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③稀有性:突变率一般极低。高等生物:10-5~10-10; 细菌 10-4~10- 10 ④可逆性:正向突变、回复突变 ⑤ 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成为不同基因形 式。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1 自发突变:复制错误、DNA 损伤和转座作用等引起 2 诱发突变:物理和化学 的因素引起的基因突变。 4. 电离辐射的伤害 电离辐射会引起物质电离, 如 X 射线等, 短时大剂量辐照造成 DNA 分子或其它分子的共价键断裂, 交联,氢键断裂等, 急性期引起器官衰竭,慢性期主要造血细胞,生殖细胞受损和癌变。 5. 人类基因组大小,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密码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 接酶,基因载体,基因工程,DNA 重组体 DNA 序列中能够转录出 mRNA 的区域称为编码区,反之称为非编码区。染色体的物理图谱主要是指某 些基因与遗传标志之间在染色体 DNA 上的直线相对位置和距离的图谱。密码子:mRNA 上由 3 个相邻 的核苷酸组成的基本编码单位, 由它们决定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特异性以及翻译的起始 和终止。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 DNA 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 DNA 的一类 内切酶。DNA 连接酶:可催化 DNA3′-OH 基和 5′-磷酸基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基因载体:具有 复制或表达能力,能够将特定的基因片段导入特定的细胞质或靶基因组中。DNA 重组体:两种或多种 不同来源的 DNA 分子组成的具有自我复制和表达能力的 DNA 分子,如质粒。 6. Paul Berg 实验,Boyer-Cohen 实验的意义 Paul Berg 将猴空泡病毒 40(SV40)的 DNA 与 ? 噬菌体的 DNA 经过内切酶打开,经末端转移酶将二片 断连接成一大的环形 DNA。是第一次在体外实现 DNA 分子重新组合连接。Boyer-Cohen 实验分别别把 编码卡那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的两种质粒酶切,重组成的 DNA 分子,转化大肠杆菌后获得既抗卡那 霉素又抗四环素的双重抗性大肠杆菌。 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基因克隆实验,并有基因表达及新表型。 该重组菌落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 7. 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① DNA 是遗传物质 ②不同物种基本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③中心法则 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①目的基因的获取 从复杂的生物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或 PCR 扩 增等步骤, 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断 ②重组体的制备:将目的基因的 DNA 片断插入到能自我复制并带有选 择性标记(抗菌素抗性)的载体分子上。③ 重组体的转化:将重组体(载体)转入适当的受体细胞 中,并与之一起繁殖。④克隆鉴定: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获得重组 DNA 分子的受体细 胞克隆(含有目的基因) 。⑤ 扩增目的基因的获得:筛选出的受体细胞克隆中提取出已经得到扩增的 目的基因,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使用。⑥ 目的基因表达 将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寄主细胞,使 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不同物种的基因可以在不同种个体中表达的遗传基础: 不同物种基本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因此异源 性基因可以在合适的调控单元作用下在新的个体中表达。 基因工程的应用: (1)转基因的抗虫害植物(将 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转入植物,便可抗虫害。 ) (2) 转基因大豆(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 EPSPS 酶,就能抵抗草甘膦。如转 EPSPS 酶的大 豆。便于飞机喷洒农药除草) (3)转基因动物(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使动物成为生物反应器生 产有用的活性蛋白等) (4)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大肠杆菌、酵母菌生产激素(如胰岛素,是第一个 转基因药物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上市) 、干扰素。哺乳类动物细胞或酵母制造疫苗(如乙肝、脊髓灰质 炎、狂犬病毒等) (5)治疗遗传疾病 8. 转基因蛋白药物举例 胰岛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9. 转基因动植物的风险 动植物的杂交造成目的基因不可控的扩散,载体引入可能会引起宿主原有基因突变。 10. 转基因治疗的风险 一些腺病毒或逆转录病毒载体定位插入宿主 DNA 中,可能会引起宿主原有基因突变。 11. 关于转基因:支持者:? 转基因对人不会有任何危险, 而且转基因技 术的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 ? 转基因的农产品 比传统的农产品具有更高的 生长优势,产量大大增加。 ?添加了额外的营养物质或去除某些不良物质,惠及生产商和消费者。反对者:? 当一种功能基因被移入另一机体中,这种基因的功能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而机体的相应反应 更不可预测。 ? 疾病可能有很长的潜伏期,而毒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才能显现。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难以有科学确定 12. 转基因植物可能带来以下几种危害: (1)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 (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植物某些全新的性状,增强了他们 与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它可能会使本地区本来生活力就很纤弱的个体或物种加速从地球上消 失。即转基因植物可能会成为某一地区新的优势种,成为“入侵生物而成为杂草” 。 ) (2)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转基因植物等可能会通过花粉传播或近缘杂交进 入到杂草 或半驯化植物中,结果产生出超级杂草。 ) (3)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 (抗虫植物的种植可以使害虫大大降低,但也会同时影响到以害虫为食 的有益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生态平衡。)第九章 肥胖1.肥胖的评估 身体质量指数(BMI) BMI = 体重 (kg) / 身高平方(m2) 较轻: 健康: 超重: 肥胖:BMI & 28 其他评估方法:皮脂厚度测量法;水中称重法;电脑 X 射线断层扫描(CT) 生物电阻(BIA) ;核 磁共振成像(MRI) 。 核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窥见“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过多可能引起的疾病: 损坏心脏周围的动脉,引发心脏病;增加癌症风险;肝脏附近的内脏脂肪将影响肝脏清除血液中胰岛 素的能力,从而诱发 II 型糖尿病。征兆:腰围突增,变成水桶腰或啤酒肚。 2.肥胖的原因:能量过剩是最直接的原因 能量摄入 & 能量消耗产能物质生产 ATP 需要经历三个阶段Stage I:产能物质首先被人体消化吸收,生成小分子化合物
Stage II:小分子化合物进入细胞内生成共同的中间产物 Stage III:中间产物经历柠檬酸循环及呼吸链产生 ATP ① 酰辅酶 A 通过柠檬酸循环被氧化成 CO2(三羧酸循环)至此,完成了碳水化合物(糖和脂)在人类这样一 种需氧 动物体内进行物质的氧化代谢的所有途径:C 被氧化成 CO2 呼出,而吸入的 O2 被还原成 H2O…… 第十章:营养与健康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 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物品(食物) 。如面包、牛奶、冰红茶。营养:指人体从外界摄取适当有益物质 以谋求养身的行为,是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 是对食物中养料的摄入、消化、吸收和排 泄等的全过程。 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如, 蛋白质。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称为营养素。食品营养: 人体从食品中所能获得的热能和营养素的总称。
如何平衡膳食?按照膳食指南饮食;多食用碱性食物;多食用季节性果、蔬。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染色体异常的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