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伟鼎在鲁冠球母亲追悼会答谢词词:他到最后还是教了我一招

商界大佬鲁冠球追悼会将举行 20年前给儿子的信曝光-齐鲁财富网
商界大佬鲁冠球追悼会将举行 20年前给儿子的信曝光
今天上午8时,鲁冠球追悼会在万向集团公司多功能厅举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位商界叱咤数十年的老人在想什么?老伴、儿子、女儿、下属、朋友,弥留之际,他又做出了哪些有情有义之举?鲁冠球离世后,20年前写给儿子的信曝光。
  原标题:鲁冠球 的最后时光(上)
  今天上午8时,鲁冠球追悼会在万向集团公司多功能厅举行。那里是他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也是他一生魂牵梦系的地方。这场告别,除了深深的不舍,还有些猝不及防,哪怕那些知道他身患重病的人,都会觉得太快,太突然了。
  和大多数人的感受相似,鲁冠球这个名字都没怎么从视野里消失过,怎么人就没了呢?
  鲁冠球最后一次见诸报端,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公布之后。
  这份2017年9月公布的文件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价值,提出了27条措施,旨在打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
  据媒体报道:鲁冠球表示,学习《意见》,心情难以平静。他认为,《意见》是党中央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肯定,有方向性意义。《意见》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是社会认知的导向,对企业家群体力量的崛起、激发更多人的创业创新积极性具有持久意义。
  他表示,《意见》针对深入挖掘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先进典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精神,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提出了改进服务、优化环境、强化支持的政策措施,让关键点发挥关键性作用。比如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这&三营造&对于稳定企业预期,提高企业发展信心,让企业家精神生生不息、代代传承至关重要。
  &&如此逻辑清晰、思维缜密、有真实感受的体会,让人很难想到这出自于一位病重的老人之口。现在回想,那时,鲁冠球已经在医院的ICU病房里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位商界叱咤数十年的老人在想什么?
  病塌缠绵之际,他在关心哪些国家大事?
  当医生坦陈病情之时,面对生死,他是否也和平常人一样充满恐惧,无比眷恋?
  要放手之时,面对着一手缔造的商业王国,他有没有不舍,有没有遗憾?
  老伴、儿子、女儿、下属、朋友,弥留之际,他又做出了哪些有情有义之举?
  我们综合多方信息,力图还原出一代风云浙商鲁冠球在人生最后时光里的几个场景,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待生命、对待家人、对待自己这一生的态度。
  回国!我要回家!
  10月29日晚,钱江晚报记者再一次来到鲁冠球在萧山的老宅。房子在一个僻静临河的小巷子里。几间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房子对着一个小庭院,最高的一间有三层高,是后来加盖上去的。
  巷子通道的两侧因为放满了花圈,变成了一条白色的长廊,从巷口一直铺到接待宾客的临时棚子。老宅片区附近是一片小花园,绿植环绕,今年最后一批桂花淡淡地飘着香,就像鲁老的为人,谦和、低调,不张扬。
  老屋旧了,白墙上有剥落的痕迹,但很整洁。家人们含着泪水和每一位来吊唁的人鞠躬握手,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也不例外。
  灵堂正对面的院子,原本栽种着一些果蔬。熟悉他的人说,鲁老生活简朴,最近几年更是很少吃荤腥的食物,吃得最多的,还是这片院子里种出来的果蔬。
  作为儿子,鲁伟鼎自25日从医院回到家,就几乎没怎么休息,人们络绎不绝前来,他迎来送往,一刻不停,连回神的时间都没有。可是一旦安静下来,他才真正意识到,爸爸鲁冠球是真的走了。
  爸爸躺在他身后的棺椁里。他的儿子坐在几步开外的椅子上,这个小小少年,当年是被媒体描写过的,&鲁冠球皮夹里有张照片,背面朝外,记者要求看时,发现是个小男孩,鲁冠球哈哈大笑说,看,这是我的孙子&。
  现在,鲁家的三个男人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守候、送别。
  &爸爸虽然离开了,可他临去前交待给我的事,他说是三笔账,在我看来,那是又教了我三招&。当鲁伟鼎进入回忆,一代商界大佬最后的时光清晰显现。
  这第一件事是,一定要回国,要回家。&我不能在美国没&。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卖到了美国,一时传为美谈。10年后的1994年,万向成立了美国公司,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到2010年,万向在美国已经拥有了28家公司,销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在美国,每3辆汽车中,就有1辆车上有万向生产的零部件。
  病情严重后,鲁冠球一度赴美医治,心态十分积极。有一次,美国的医生说,有一种新药刚研制出来,对他的病情或有改善作用,但因为没有进行过临床试验,不能使用。当时包括鲁伟鼎在内,家人们都心存顾虑,不敢使用。没想到鲁冠球的态度非常坚决:新药尽管用到我身上来,总要有一个人要做试验品。说不定成功了,病也就好了。就算不成功,也是一次尝试。就这样,鲁冠球成了全球用这个药的第一人。
  同样开明积极的心态也体现在杭州的后期治疗上。
  在美国,当医生告知来日无多时,他展现出鲁冠球的气度,手一挥:回国!我要回家!我不能在美国没。日,飞机降临杭州,一辈子不爱出国的鲁冠球回家了。
  尽管,他是中国最早出海赚钱的企业家,但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有资源、外面的世界有财富,我们为什么不去挖掘?浙江人多地少,资源缺少,浙江人应该勇敢地走出去。&商业版图中的鲁冠球,开疆拓土,商机在哪里,他在哪里。
  回到杭州后他直接入住某医院的ICU病房,院方也派出医术精湛的两位医生,此时,他敢于尝试的个性再次显现:中西医结合。让另一位杭城中医国手加入治疗。这个决定让他的身体一度向好,对企业家精神的解读也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10月25日上午11时,当身体再度预警时,鲁冠球从医院回到萧山宁围的老宅里。感受着那些熟悉的气息,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从美国到萧山老宅,在鲁冠球心中,出生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你要问我够不够?
  我够了&
  鲁冠球离世后,有人把他20年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了网上。信中写道:
  伟鼎:舍己为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先进的;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是允许的;先私后公,私字当头,是要教育批评的;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是要制止与打击的;表面为公,暗中为私,是伪君子。是要防止的,千万不可重用也。
  1997年,鲁伟鼎应该是26岁,已经当了3年多的集团总裁。
  这封短短107个字的信中,既有为人之标,也有处事之道,更是一个爸爸在教儿子如何带眼识人,哪些人在企业里好用、能用。那元月22日的落款,让人很容易联想成,每一个爸爸在新年伊始的时候,会对孩子有一番期许,鲁冠球这个商界大佬,也概莫能外。
  那么,在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父子俩在共同面对人生的最后一道难题,在生和死面前有过交流么?答案是:有。
  鲁冠球的病情日渐严重,鲁伟鼎的心情也愈发沉重。鲁老先生把他叫到面前说,&我的病能治好当然是更好的事,如果不能治好,那也没什么。&&如果说你要问我(这一辈子)够不够,我够了。&&我今年74岁了,但我已经活到了人家的120岁。&看到了儿子不解的神情,鲁冠球说,&这笔账应该这么算,人家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我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我自己的一天,快抵得上别人的两天了。&
  的确,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用得那么充分,想必这是他说&够了&的原因。
  鲁冠球曾向采访他的记者介绍过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到公司,晚上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
  长期如此,长年如此。因为&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坐在办公桌前,我心里才踏实。&
  鲁冠球离去的消息在钱江晚报官微发布后,数千网友留言,有受他恩惠的创业者、有叫他爷爷的万向职院的学生、有因他改变命运的员工、有被他激励的年轻人、更有感叹他还年轻,不应该走这么早的陌生人&&
  那些言辞恳切的留言让人觉得,他确实没有虚度这一生。
  &你妈妈一辈子听我的,
  这次我听她的&
  鲁冠球去世后,萧山宁围的老宅就成了众人汇聚之地&&亲朋旧友、公司员工、各路媒体,甚至,还有不相识的人到来,只为送鲁老最后一程。门前的那条路停满汽车,自从这个地块说要拆迁,老邻居们陆续搬走之后,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了。
  鲁伟鼎说,爸爸是个喜欢静的人,也喜欢简单。生病后,他对自己的后事有着非常明确的想法:一切从简。&从内心里,他喜欢安静,不喜欢农村里那些习俗,吹吹打打的,他嫌烦。&
  可是这次,一向以丈夫为重的老伴却较了真&&&这后事怎么办,一定要听我的&。拗不过,鲁冠球只得把儿子叫到身边,&我和你说件事,我跟你妈妈做了个&交易&,这也是我要你做的第三件事。我的后事按她的意思办。&&你妈妈跟我结婚四十几年,她一辈子都听我的,这个情我得还她,这次我听她的。&
  接着,鲁老嘱咐儿子,虽然后事按你妈妈的意愿办,但有一个条件,钱得由她自己出,不能用公司的钱。&这最后一件事,我听她的,是夫妻情分&。
  10月26日,有领导去鲁家吊唁,鲁冠球夫人带子女答谢。她花白的短发梳得一丝不苟,头微微抬起,含着泪但没哭,这四十多年来,她习惯了支持丈夫,服从丈夫,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她来做决断。只是没想到,日来得这么快,她这第一次做主,就是在失去了那个叫鲁冠球的人的时候。
  鲁冠球在后事处理上的妥协,在他是和老伴间的夫妻情深,但在朋友看来则更像是&老鲁的常态&。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回忆说:&老鲁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次我带着红豆集团干部去万向学习,在约定好的时间里,偏偏碰到老鲁的一个重要干部在上海出了车祸,他赶去上海处理后又连夜赶回杭州接待我们,分享经验,给予建议。这样的情谊,我非常感动。&
  鲁冠球自己也说:&我是农民出身,公司里有好多人原先也是农民,对农民和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因此,让更多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在万向集团,当年与鲁冠球一起创业的员工大多都留了下来,如今多数都在重要岗位上。他们还有一个&终身员工&的称号,这意味着他们退休时可以享受与在职员工同等的收入待遇。
  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开阔的心,一颗有情有义的心,让一代浙商鲁冠球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从容走过,直面生死。
责任编辑:曹荣梅
齐鲁财富网移动客户端
48小时点击排行
要将齐鲁财富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要将齐鲁财富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齐鲁财富网,
门户( ) 服务于大众的财经信息网,部分资讯引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如有侵权,我们将立即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 鲁ICP备号鲁冠球追悼会举行,生前要求丧事一切从简,不能向组织提要求
鲁冠球追悼会举行,生前要求丧事一切从简,不能向组织提要求
10月30日上午,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追悼会在该公司多功能厅举行。“直到今天我都不敢相信,鲁老先生就这么走了。尽管早就知道他身患重病,但一次次危险都熬了过来,没想到会走得那么快,那么突然。”在追悼会现场,鲁冠球一位生前好友告诉澎湃新闻()。10月26日,万向集团官网首页发布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讣告。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跟党走之时代先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中国最佳农民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乡镇企业功勋,万向集团创始人、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2时在家中逝世,享年74岁。澎湃新闻在追悼会现场看到,多位中央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委、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领导敬献了花圈。1944年出生在杭州一个农民家庭的鲁冠球,1962年开始自主创业,1969年创办万向集团的前身“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鲁冠球的一生与万向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经济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以一个农民的赤子之心,把发展企业、造福人民、贡献国家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他说过,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当家人,一个国家要有正确的引领人,这辈子我跟定共产党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致悼词时表示。据介绍,万向集团1991年成立党委,在乡镇企业里是第一个。他较早提出并施行在先进员工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选拔干部。如今,万向集团有1600多名党员,企业正式干部中的党员比例达90%以上。“临终前,鲁冠球要求工作人员在病房装电视机,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盛会,聆听习总书记的报告。”吕祖善说。鲁冠球之子、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在代表家属致答谢词时说,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告诉他,“这次我若不能过关,身后事一切听你妈妈的。我的医疗、葬礼、丧事,一切费用均由家里支付。丧事一切从简,不能向组织提要求,组织有什么指示,一切服从。”鲁伟鼎说,他7月底去美国看望在那里治病的父亲,父亲告诉他,想活着去完成未完成的事,老天给机会更好,若不给,“我每天工作16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相当于活过120岁了。”鲁冠球曾向采访他的记者介绍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5点10分起床,6点50分到公司,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文件,21点左右看书报、资料,约22点30分感到疲倦时冲个澡继续学习,零点睡觉。“父亲的专注让我认为,他创建的万向是他的儿子、我的哥哥。”鲁伟鼎说,父亲在完成第一次治疗、恢复健康后的一年里拼命工作,争分夺秒安排万向的未来,“每当治疗遇到危险时,他想的更多的不是我这个儿子,而是叫‘万向’的儿子,最牵挂的是把更好的万向留给我们、留给大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在这个冷暖自知的年代,遇见你们,真好!
作者最新文章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送别鲁冠球!在离去的最后时光,他说:这辈子我够了!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核心提示:10月30日上午8时,鲁冠球追悼会在万向集团公司多功能厅举行。那里是他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也是他一生魂牵梦系的地方。这场告别,除了深深的不舍,还有些猝不及防,哪怕那些知道他身患重病的人,都会觉得太快,太突然了。
10月30日上午8时,鲁冠球追悼会在万向集团公司多功能厅举行。那里是他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也是他一生魂牵梦系的地方。这场告别,除了深深的不舍,还有些猝不及防,哪怕那些知道他身患重病的人,都会觉得太快,太突然了。
和大多数人的感受相似,鲁冠球这个名字都没怎么从视野里消失过,怎么人就没了呢?
鲁冠球最后一次见诸报端,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公布之后。
这份2017年9月公布的文件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价值,提出了27条措施,旨在打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
据媒体报道:鲁冠球表示,学习《意见》,心情难以平静。他认为,《意见》是党中央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肯定,有方向性意义。《意见》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是社会认知的导向,对企业家群体力量的崛起、激发更多人的创业创新积极性具有持久意义。
他表示,《意见》针对深入挖掘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先进典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精神,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提出了改进服务、优化环境、强化支持的政策措施,让关键点发挥关键性作用。比如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这“三营造”对于稳定企业预期,提高企业发展信心,让企业家精神生生不息、代代传承至关重要。
——如此逻辑清晰、思维缜密、有真实感受的体会,让人很难想到这出自于一位病重的老人之口。现在回想,那时,鲁冠球已经在医院的ICU病房里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位在商界叱咤数十年的老人在想什么?
病塌缠绵之际,他在关心哪些国家大事?
当医生坦陈病情之时,面对生死,他是否也和平常人一样充满恐惧,无比眷恋?
要放手之时,面对着一手缔造的商业王国,他有没有不舍,有没有遗憾?
老伴、儿子、女儿、下属、朋友,弥留之际,他又做出了哪些有情有义之举?
记者综合多方信息,力图还原出一代风云浙商鲁冠球在人生最后时光里的几个场景,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待生命、对待家人、对待自己这一生的态度。
鲁冠球在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的资料照片。
回国!我要回家!
10月29日晚,记者再一次来到鲁冠球在萧山的老宅。房子在一个僻静临河的小巷子里。几间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房子对着一个小庭院,最高的一间有三层高,是后来加盖上去的。
巷子通道的两侧因为放满了花圈,变成了一条白色的长廊,从巷口一直铺到接待宾客的临时棚子。老宅片区附近是一片小花园,绿植环绕,今年最后一批桂花淡淡地飘着香,就像鲁老的为人,谦和、低调,不张扬。
老屋旧了,白墙上有剥落的痕迹,但很整洁。家人们含着泪水和每一位来吊唁的人鞠躬握手,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也不例外。
灵堂正对面的院子,原本栽种着一些果蔬。熟悉他的人说,鲁老生活简朴,最近几年更是很少吃荤腥的食物,吃得最多的,还是这片院子里种出来的果蔬。
作为儿子,鲁伟鼎自25日从医院回到家,就几乎没怎么休息。人们络绎不绝前来,他迎来送往,一刻不停,连回神的时间都没有。可是一旦安静下来,他才真正意识到,爸爸鲁冠球是真的走了。
爸爸躺在他身后的棺椁里。他的儿子坐在几步开外的椅子上,这个小小少年,当年是被媒体描写过的,“鲁冠球皮夹里有张照片,背面朝外,记者要求看时,发现是个小男孩,鲁冠球哈哈大笑说,看,这是我的孙子”。
日晚上,鲁冠球与妻子儿女一起在家里看电视,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鲁家的三个男人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守候、送别。
“爸爸虽然离开了,可他临去前交待给我的事,他说是三笔账,在我看来,那是又教了我三招。”当鲁伟鼎进入回忆,一代商界大佬最后的时光清晰显现。
这第一件事是,一定要回国,要回家,“我不能在美国没”。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卖到了美国,一时传为美谈。10年后的1994年,万向成立了美国公司,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到2010年,万向在美国已经拥有了28家公司,销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在美国,每3辆汽车中,就有1辆车上有万向生产的零部件。
病情严重后,鲁冠球一度赴美医治,心态十分积极。有一次,美国的医生说,有一种新药刚研制出来,对他的病情或有改善作用,但因为没有进行过临床试验,不能使用。当时包括鲁伟鼎在内,家人们都心存顾虑,不敢使用。没想到鲁冠球的态度非常坚决:新药尽管用到我身上来,总要有一个人要做试验品。说不定成功了,病也就好了。就算不成功,也是一次尝试。就这样,鲁冠球成了全球用这个药的第一人。
同样开明积极的心态也体现在杭州的后期治疗上。
在美国,当医生告知来日无多时,他展现出鲁冠球的气度,手一挥:“回国!我要回家!我不能在美国没。”日,飞机降临杭州,一辈子不爱出国的鲁冠球回家了。
尽管,他是中国最早出海赚钱的企业家,但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有资源、外面的世界有财富,我们为什么不去挖掘?浙江人多地少,资源缺少,浙江人应该勇敢地走出去。”商业版图中的鲁冠球,开疆拓土,商机在哪里,他在哪里。
回到杭州后,他直接入住某医院的ICU病房,院方也派出医术精湛的两位医生。此时,他敢于尝试的个性再次显现:中西医结合。让另一位杭城中医国手加入治疗。这个决定让他的身体一度向好,对企业家精神的解读也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10月25日上午11时,当身体再度出现预警时,鲁冠球从医院回到萧山宁围的老宅里。感受着那些熟悉的气息,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从美国到萧山老宅,在鲁冠球心中,出生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你要问我够不够?我够了”
鲁冠球离世后,有人把他20年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了网上。信中写道:
伟鼎:舍己为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先进的;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是允许的;先私后公,私字当头,是要教育批评的;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是要制止与打击的;表面为公,暗中为私,是伪君子。是要防止的,千万不可重用也。
1997年,鲁伟鼎应该是26岁,已经当了3年多的集团总裁。
这封短短107个字的信中,既有为人之标,也有处事之道,更是一个爸爸在教儿子如何带眼识人,哪些人在企业里好用、能用。那元月22日的落款,让人很容易联想成,每一个爸爸在新年伊始的时候,会对孩子有一番期许。鲁冠球这个商界大佬,也概莫能外。
那么,在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父子俩在共同面对人生的最后一道难题,在生和死面前有过交流么?答案是:有。
鲁冠球的病情日渐严重,鲁伟鼎的心情也愈发沉重。鲁老先生把他叫到面前说:“我的病能治好当然是更好的事,如果不能治好,那也没什么。”“如果说你要问我(这一辈子)够不够?我够了。”“我今年74岁了,但我已经活到了人家的120岁。”看到了儿子不解的神情,鲁冠球说,“这笔账应该这么算,人家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我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我自己的一天,快抵得上别人的两天了。”
日深夜,鲁冠球还在书房里修改资料 吕耀明 摄
的确,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用得那么充分,想必这是他说“够了”的原因。
鲁冠球曾向采访他的记者介绍过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到公司,晚上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
长期如此,长年如此。因为“别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坐在办公桌前,我心里才踏实。”
日早晨,鲁冠球戴着一副耳机式半导体收音机骑自行车去工厂上班
鲁冠球离去的消息在网上发布后,数千网友留言,有受他恩惠的创业者、有叫他爷爷的万向职院的学生、有因他改变命运的员工、有被他激励的年轻人、更有感叹他还年轻,不应该走这么早的陌生人……
那些言辞恳切的留言让人觉得,他确实没有虚度这一生。
“你妈妈一辈子听我的,这次我听她的”
鲁冠球去世后,萧山宁围的老宅就成了众人汇聚之地——亲朋旧友、公司员工、各路媒体,甚至,还有不相识的人到来,只为送鲁老最后一程。门前的那条路停满汽车。自从这个地块说要拆迁,老邻居们陆续搬走之后,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了。
鲁伟鼎说,爸爸是个喜欢静的人,也喜欢简单。生病后,他对自己的后事有着非常明确的想法:一切从简。“从内心里,他喜欢安静,不喜欢农村里那些习俗,吹吹打打的,他嫌烦。”
可是这次,一向以丈夫为重的老伴却较了真——“这后事怎么办,一定要听我的”。拗不过,鲁冠球只得把儿子叫到身边,“我和你说件事,我跟你妈妈做了个‘交易’,这也是我要你做的第三件事。我的后事按她的意思办。”“你妈妈跟我结婚四十几年,她一辈子都听我的,这个情我得还她,这次我听她的。”
接着,鲁老嘱咐儿子,虽然后事按你妈妈的意愿办,但有一个条件,钱得由她自己出,不能用公司的钱。“这最后一件事,我听她的,是夫妻情分”。
10月26日,有领导去鲁家吊唁,鲁冠球夫人带子女答谢。她花白的短发梳得一丝不苟,头微微抬起,含着泪但没哭,这四十多年来,她习惯了支持丈夫,服从丈夫,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她来做决断。只是没想到,日来得这么快,她这第一次做主,就是在失去了那个叫鲁冠球的人的时候。
鲁冠球在后事处理上的妥协,在他是和老伴间的夫妻情深,但在朋友看来则更像是“老鲁的常态”。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回忆说:“老鲁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次我带着红豆集团干部去万向学习,在约定好的时间里,偏偏碰到老鲁的一个重要干部在上海出了车祸,他赶去上海处理后又连夜赶回杭州接待我们,分享经验,给予建议。这样的情谊,我非常感动。”
日早晨,鲁冠球骑自行车去工厂上班 吕耀明 摄
鲁冠球自己也说:“我是农民出身,公司里有好多人原先也是农民,对农民和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因此,让更多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在万向集团,当年与鲁冠球一起创业的员工大多都留了下来,如今多数都在重要岗位上。他们还有一个“终身员工”的称号,这意味着他们退休时可以享受与在职员工同等的收入待遇。
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开阔的心,一颗有情有义的心,让一代浙商鲁冠球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从容走过,直面生死。
(原题为《鲁冠球的最后时光》宋宾娜、徐建国、王益敏、高佳晨/文)(完)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崔思琦
国搜头条 更多阅读>>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新闻热搜词
历史上的今天
联系邮箱 :
联系电话 :(+86 10)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悼会家属答谢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