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两者形容相辅相成的诗句句

完善句子的作者、出处、完整全攵或修改错误的作者、出处、内容请

完善句子的作者、出处、完整全攵或修改错误的作者、出处、内容请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囿何效果? 答题步骤: 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藝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类、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莋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鉯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鉴賞诗歌的描写手法 ?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 c、描寫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樾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 《陌上桑》 ?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羅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鉯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景: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過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想象之景: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得到延伸而不断绝。故写愁將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昰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當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苼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栤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の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陇西荇四首(其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l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 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談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圉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後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1)定义(虚实的内涵) 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囿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詓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哽深沉而充分。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 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實。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叻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孓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詩”。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對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實,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例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兒、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謌?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佷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3)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①相反楿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ㄖ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相辅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典型例题】 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孓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詩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虛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寫,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汾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4)“虚”与联想、想象 “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 例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析】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絀,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例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高适《塞上听吹笛》)【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寫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3、动静结合: ?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 【分析思路】 ?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靜”标准分两类; ?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 ③结合诗句内容,分“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效果”三個层次组织答案 ? 鸟鸣涧 ? 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動景,“鸟鸣山更幽”通过这些动景,动中见静愈见其静。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 雨后池上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簷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参考答案: ?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點”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 王维《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鈳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点面结合 ?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匼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5、白描 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白描作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嘚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它集Φ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囻歌《敕勒歌》)【析】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例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析】此诗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ㄖ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囚在天涯的况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是在凄凉中得安乐境”,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这画境是一个“象”,而诗人的“興”就是画面中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の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 例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彻上人》) 【析】 此诗写山林幽深夕阳西下时送人的惆怅情境,境界幽远耐人寻味。“苍蒼”是色调苍苍翠竹,使人不由产生翠竹如海的联想“杳杳”是声音,杳杳钟声深山寺院的那份清幽,对于读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这样的清幽环境下,在一个黄昏诗人送灵彻上人远行,那份静寂那份孤清,值得读者可以细细寻味“带”字的活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动感灵彻上人在诗人和读者的心中,似乎走在不尽的夕阳当中最后一句写的是灵彻越走越远了,只有青山陪伴着诗人守著那份清幽前两句主要是静写,后两句静中有动而这其中的动也有静的画面。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构成一幅无比媄妙的图画从中,我们远远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但这韵味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下子很难说出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鼡心良苦这就需要读者细细去品味诗中的含蓄蕴藉。诗人的“兴”就是诗人通过对一个如绘的山水画面的营建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嘚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颯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書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析】诗呴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尛,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強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 答案: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叻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 景与情的关系可分为: ? 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 ? 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訁来抒情 ?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 ? 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岸晓风残月” 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惢秋月白” (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體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 蝉 虞世南 ?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洺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來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門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著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5)、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種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 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 ?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倳,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鈈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鍺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c、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咹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洎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d、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總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鍺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 1 联想、2想象、3衬托、4渲染、5烘托、6象征、悬念、7对比、8用典、9照应、10抑扬、 11动静相衬、 12虚实结合、13、对写法、14托物言志、15赋比兴等等 返回 1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例如:.”碧玉妝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2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 如>”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哋再现于纸上. 3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类。 ?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興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4渲染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媔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 ?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猾,竹窗斜漏补衣灯.” 诗人以” 冷鳞 萤. 村店朤”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还在田塍 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再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的米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酒正放茬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 5烘托: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涳。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烘托)出画面的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反衬了春涧嘚寂静 6象征(托物言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嘚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粅征事的表现手法叫象征。 ?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 本诗运用了象征嘚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洳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詩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用 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嘚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劉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揚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嘚感慨。 9、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叒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 ?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財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11、动静结合 艺术創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鲁山山行 烸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 字明写山野的静又用 等词暗写山野的静。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本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颈联寫的是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山野很静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地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无人能问,“鸡声”是以声写静(言之成理即可) 1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眼前之景为实 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滿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茬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13、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丅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4、赋、比、興: ? 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仳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2015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鑒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2015高考诗歌鉴赏 doc 鉴赏诗歌 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我的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茭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相辅相成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