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石灰土最大干密度6%的要用多少灰。干密度1.79,最佳含水率14.4,天然含水率0.7

《岩土工程学报》汇集|地质灾害『环境岩土』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2 total )
《岩土工程学报》汇集
岩土工程学报1979-1期
岩土工程学报1979-1期
岩土工程学报1980-1期
岩土工程学报1980-1期
岩土工程学报1980-1期
岩土工程学报1980-2期
楼主辛苦了,这么老的版本的岩土工程学报你都收集了,而且肯奉献出来,真是难得。
岩土工程学报1980-2期&6/6
岩土工程学报1980-3期
岩土工程学报1980-3期
岩土工程学报1980-4期
岩土工程学报1980-4期&6/6
《岩土工程学报》07-3期&&目录 &&[1]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及FEBEX原位试验二维有限元分析& 张玉军; &[2]复变函数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基变形& & 王立忠;吕学金; &[3]地基极限荷载的广义极限平衡法& & 黄传志; &[4]黏土铺盖裂缝淤填固结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 张力霆;齐清兰;王健;魏静; &[5]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中灌注桩承载性状与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
黄雪峰;陈正汉;哈双;薛塞光;孙树勋; &[6]隧道开挖不均匀收敛引起地层位移的预测模型& & 韩煊;李宁; &[7]刚性挡墙上土压力不确定性的计算研究& & 李兴高;刘维宁; &[8]风积沙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 袁玉卿;王选仓; &[9]半空间饱和土中的圆形孔洞对稳态剪切波的散射& & 姜领发;王建华;周香莲;& [10]三维岩样单轴压缩自由面剪应变率及位移分布数值模拟& & 王学滨& [11]层状地基中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分析方法& & 梁发云;陈龙珠;李镜培& [12]花岗岩在单轴冲击压缩荷载下的动态断裂分析& & 翟越;马国伟;赵均海;胡昌明;& [13]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路基实用稳定性判别方法& & 黄腾;谭祥韶;吴玉刚;& [14]隧道开挖对群桩竖向位移和内力影响分析& & 李早;黄茂松& [15]砂土液化变形的数值模拟& & 王刚;张建民& [16]加速土工合成材料蠕变试验的荷载叠加法& & 李丽华;王钊;陈轮& [17]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之抗有机溶剂浸透测试研究(英文)&
赵克平;王坪;王雅婷& [18]基于Bayes方法的堤坝时变渗流风险率评估& & 姜树海;范子武& [19]高温冻土区一种新型路基护坡的冷却机理研究& & 李宁;康佳梅;全晓娟& [20]深层土侧向应力的试验研究及新认识& & 王秀艳;唐益群;臧逸中;陈江;韩双平&[21]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 &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22]层状饱和地基上刚性条形基础的动力刚度& & 尤红兵;赵凤新;梁建文&[23]复杂荷载作用下填埋场HDPE土工膜受拉计算& & 邓学晶;孔宪京;邹德高&[24]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研究& & 祁生文&[25]黏土非线性模型的改进切线模量& & 王伟;卢廷浩;周干武&[26]膨胀土胀缩等级分类中的距离判别分析法& & 宫凤强;李夕兵&[27]动态规划法求解边坡安全系数最小上限解& & 范鹏贤;朱大勇;郭志昆;陈万祥
《岩土工程学报》07-3期
《岩土工程学报》07-3期&7/7
谢谢分享!!!
《岩土工程学报》07-3期
岩土工程学报1981-1
岩土工程学报1981-1
岩土工程学报1981-2
岩土工程学报1981-2
岩土工程学报1981-2
岩土工程学报1981-3
岩土工程学报1981-3
岩土工程学报1981-4
岩土工程学报1981-4
岩土工程学报1981-4
《岩土工程学报》0704期&目录 &&[1]三维层状地基竖向激振波阻板主动隔振分析&& & 高广运;冯世进;李伟;郑建国;,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471-476&& & & & 为了研究三维层状地基中波阻板的隔振效果,基于薄层法在研究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的高效性、边界单元法处理无限域问题的精确性,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三维层状地基薄层法基本解答,利用薄层法格林函数建立半解析边界单元法,分别对上软下硬和上硬下软两种三维层状半空间地基中波阻板的隔振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增加波阻板的厚度、提高波阻板的弹性模量可以显著提高隔振效果,分层土体厚度和土性参数对于径向和竖向的位移振幅衰减系数有较大影响。 &[2]砂土地基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中的粒径效应研究&& & 杨俊杰;柳飞;丰泽康男;堀井宣幸;伊藤和也;,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477-483&& & & & 通过对原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总结,得出对于承载力试验只要离心试验中的模型基础宽度与重力场试验中的不同,离心模型试验结果总大于重力场试验结果,即离心试验中总是存在粒径效应问题。随着模型基础宽度与地基材料平均粒径比值的增大,离心试验结果逐渐接近重力场试验结果;当比值足够大时,离心试验结果趋于稳定且与重力场试验结果之差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利用模型的模拟的方法,讨论离心模型试验中的粒径效应问题。在一系列砂土地基上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离心模型试验中,使模型基础宽度与地基材料平均粒径的比值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即最大比值为最小比值的5倍,且其变化范围的上限达291。基于试验结果导入评价粒径效应对试验结果影响程度的指标,定量地讨论了离心模型试验中的粒径效应问题。本试验结果表明,当模型基础宽度与地基材料平均粒径的比大于233时,粒径效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小于1%,基本可忽略不计。 &[3]公路隧道前置式洞口工法的三维数值分析&& & 蒋树屏;李建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484-489&& & & & 以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老山公路隧道为依托,对洞口前置式洞口施工过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洞口段围岩和前置式支护结构体的位移场、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前置支护结构及两洞间土体对洞口山体的支撑作用明显,既可大大减少洞口的边、仰坡开挖量保护洞口环境,又能有利于洞口段稳定和洞口施工安全。 &[4]基于CPTU测试的先期固结压力确定方法试验研究&& & 刘松玉;蔡国军;童立元;杜广印;,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490-495&& & & & 先期固结压力是土的重要力学特性参数,对变形计算和强度分析有较大影响。目前,先期固结压力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室内固结试验,但土样的采取会出现扰动,难以代表土层的真正实际状况,且室内固结试验耗时,效率较低。本文在总结国际上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确定应力历史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高质量“未扰动”土样的固结试验得到的先期固结压力作为参考值,根据三个场地的CPTU试验,对不同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论表明:采用净锥尖阻力可较可靠地确定土的先期固结压力。 &[5]K_0固结结构性软黏土的本构模型&& & 王立忠;沈恺伦;,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496-504&& & & & 本文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软黏土的各向异性、结构性及其演变和屈服面硬化规则中塑性剪切应变的影响,将传统模型发展为适用于K0固结结构性软黏土的本构模型。本文模型借鉴Collins等人提出的符合热力学耗散原理的本构模型,同时在描述土体结构性演变的过程中参考了Asaoka等人的次加载/超加载屈服面本构模型,并采用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内变量。与传统的修正剑桥模型相比,增加了3个分别表征软黏土各向异性和结构性的参数(θn,R和R*)以及两个演化参数(m和a),而参数R和R*的初始值则可由结构性土的屈服应力比YSR和灵敏度St获得。本文选取了典型的浙江温州软黏土和Bothkennar软黏土,对比了三轴压缩的计算和试验结果,体现了本模型在结构性软黏土计算上相对于传统本构模型优越性。 &[6]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 范庆忠;高延法;崔希海;付志亮;,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05-509&& & & & 以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元件组合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损伤变量和硬化变量,建立了一个软岩非线性蠕变模型。分析认为,Maxwell体等价于一个线性损伤的虎克弹性体,Kelvin体相当于一个线性硬化的牛顿黏性体,Burgers体则是一个能同时描述线性损伤、硬化的模型。软岩蠕变过程中,其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并导致软岩形变行为产生相应的改变,引入非线性损伤、硬化变量代替Burgers模型中的线性损伤、硬化变量,可以反映这种改变对软岩蠕变的影响。所建立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方程描述软岩蠕变过程三个阶段的变形特征。将该模型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7]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斜坡变形的完全耦合分析&& & 明海燕;李相崧;张瑞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10-516&& & & & 降雨是导致斜坡破坏的主要原因。地表水冲蚀与渗入、地下水运动都可能引发松散斜坡破坏。地下水位上升和地下水在土中渗流引起土体应力状态变化是导致斜坡在降雨过程中或降雨后变形与破坏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完全耦合有效应力分析程序和与状态相关的剪胀性砂土模型模拟斜坡因地下水位变化而发生的变形。通过逐步改变初始和终止地下水位间土单元中孔隙水的密度模拟地下水位上升的效应。完全耦合方法可以模拟孔隙水和土骨架间漂浮和渗透的相互作用。本文分别模拟松散斜坡、回填压实斜坡和填石斜坡等3种斜坡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填土密度和斜坡排水条件是影响斜坡因地下水位上升而变形和破坏的重要因素。 &[8]基于减小筏板差异沉降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 刘冬林;郑刚;刘金砺;李金秀;,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17-523&& & & & 针对高层建筑筏板荷载分布特点,采用内密外疏布桩和仅在筏板中心布桩方式,通过现场缩尺(1:10)模型试验,完成了带上部结构无桩筏板和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静载荷试验。分析了筏板沉降、桩端平面以下地基沉降和筏板外侧地面沉降、筏板下桩土反力分布、桩土荷载传递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了工作荷载下不同布桩方式降低筏板差异沉降的效果。 &[9]弹塑性颗粒物质准静态变形的细观力学行为&& & 刘连峰;,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24-530&& & & & 本文介绍了对由弹塑性圆球组成的粒度多分散系统进行的轴向准静态加载和卸载的数值模拟成果。首先介绍了基于理论接触力学导出的颗粒弹塑性接触模型,进而阐明了基于颗粒离散元法对颗粒物质准静态变形模拟的基本方法。研究发现:弹塑性球颗粒系统在加载时其轴向刚度对颗粒间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及颗粒间的摩擦均很敏感。然而,颗粒间的摩擦对轴向加载时系统产生的水平应力没有很强的影响。数值模拟还提供了颗粒量级上的微力学内部变量的信息。这里引入并介绍了结构异性张量、滑动接触比率以及平均配位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研究表明:在卸载的全过程中,颗粒间相对滑移出现,相互作用的颗粒数减少,系统内部结构产生不可恢复变形。因此,尽管在卸载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段约为线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颗粒系统的响应如传统连续力学中假定的那样为弹性。 &[10]滇藏铁路滇西北段蒙脱石化蚀变岩的工程地质研究&& & 张永双;曲永新;刘景儒;郭长宝;,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31-536&& & & & 滇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构造成矿带之一,与其相伴出现的蚀变岩常引起一系列工程问题。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表明:滇藏铁路滇西北段出露的多为蒙脱石化蚀变岩带,蚀变岩的黏土矿物组成绝大多数都是单矿物的蒙脱石,导致该地区的蚀变岩既是强度极低的软岩,又是典型的膨胀岩。蒙脱石化蚀变岩的发育分布与三江地区热液矿床的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本文以滇藏铁路滇西北段为例,阐述了蒙脱石化蚀变岩的发育特征和工程特性,并针对隧道建设中由蚀变岩引起的工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11]采动区地基、条形基础与框架结构共同作用机理研究&& & 夏军武;袁迎曙;董正筑;,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37-541&& & & & 本文综合应用结构力学、矿山开采沉陷学、土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理论,建立了采动区地基–条形基础–框架结构共同作用力学模型。该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开采盆地形成过程中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动态影响以及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基础和建筑物的长度等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采动过程中上部结构变形、内力等变化规律及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推导出计算采动区建筑物移动变形和各种附加内力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实例进行了验证,为采动区上方框架结构建筑物的保护、加固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工具。 &[12]黄土显微结构特征与震陷性&& & 邓津;王兰民;张振中;,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42-548&& & & & 黄土的动力学性质与其微观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黄土显微结构特征因生成地质环境和应力历史的不同有较大差别,其中,架空孔隙的大小,颗粒粒径分布,颗粒类别均是黄土产生残余应变的主要内因,它们直接影响到黄土结构的力学稳定性。本文基于西安、宝鸡、山西、兰州、通渭、永登、会宁等地黄土的电镜照片,用图像处理软件获取相关参数,并将其与震陷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架空孔隙面积,粒径偏斜度和粒径分布峰值与黄土震陷系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为此,作者将架空孔隙面积与粒径偏斜度之和定义为表征黄土震陷性大小的“微结构特征参数”。进而结合对不同地区黄土孔隙排列方式、颗粒特点及其胶结程度等的分析,按照震陷性强弱提出了较为简单的黄土微结构分类方法。 &[13]使用修正变分法分析抗拔单桩和群桩的变形&& & 孙晓立;杨敏;朱碧堂;,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49-553&& & & & 抗拔桩常被应用于地下构筑物的抗浮和受较大弯矩作用高耸构筑物的基础。根据最小势能原理,使用修正变分法来分析抗拔单桩和抗拔群桩的变形。在传统变分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将抗拔群桩的变形分析简化为计算一个2×2维矩阵,使得群桩变形分析时间大大缩短。通过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该方法不但可以节省单桩和群桩变形分析时间,而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也比较相近。 &[14]盾构法隧道统一土体移动模型的建立&& & 魏纲;,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54-559&& & & & 首次提出土质软硬决定了盾构隧道周围土体的移动方向,移动焦点在隧道中心点与隧道底部位置之间变动。采用两圆相切的土体损失模型,通过引入移动焦点的坐标参数,建立了统一的土体移动模型,该模型能将Park模型与Loganathan模型包括在内。假定土体不排水,利用源汇法推导了由土体损失引起的盾构隧道轴线上方地面最大沉降量Smax的通用计算公式和上、下限解。理论分析表明:无论土质如何变化,土体损失引起的Smax值总在上、下限解范围内。理论解与27例工程实测值和Peck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1例实测值在上、下限解范围内,6例实测值超出该范围,但与上、下限解非常接近,超出量小于10%;Peck公式计算得到的Smax值也都在上、下限解范围内,仅有1例略微偏大,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方法也适用于顶管法施工。 &[15]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 孙冬梅;朱岳明;张明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60-565&& & & & 为了真实反映非饱和带中流体(水和气)的运移规律和渗透特性,将非饱和带中的孔隙水和孔隙气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气二相流理论,建立了水-气二相流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积分形式的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在应用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得到相应的线性方程组的基础上,编制了三维计算程序SEEP2P。通过对土坝稳定渗流和降雨入渗情况的计算分析,得出稳定状态的渗流可以近似采用单相流模型来模拟,降雨入渗下的非稳定渗流问题采用水-气二相流模型来模拟更加符合实际。采用水-气二相流模型模拟得到水相、气相的流动状态,为定量研究孔隙气压力对入渗水流的影响提供了有效途径。 &[16]基于落石运动特性分析的拦石网设计理念&& & 叶四桥;唐红梅;祝辉;,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66-571&& & & & 危岩是我国山地一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拦石网是近年应用的一种落石柔性被动防护系统。当前研究一方面重拦石网系统本身,轻落石运动特性,缺少初始运动参数;另一方面落石运动研究成果没有同拦石网系统特点相结合。本文将落石运动简化为综合摩擦运动,进行了危岩威胁区域预测。将落石在坡面运动状态归结为跳跃、滚动和滑动,并以危岩起始运动速度作为初始速度,通过分段计算得到落石沿坡面的完整运动路径。最后,根据落石运动特性计算结果,结合拦石网系统特点,提出了拦石网基于落石特性计算布设的原则和方法。工程应用表明:同传统刚性被动防护系统相比,拦石网环境适应性好、施工影响小、造价低、工期短。 &[17]基于下限有限元法的条形浅基础极限承载力分析&& & 黄齐武;黄茂松;王贵和;,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72-579&& & & & 以极限分析下限法理论为基础,利用应力型有限元法建立满足条件的静力许可应力场,将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归结为一个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依据几何上的相似性,引入二阶锥形规划方法,采用预示校正内点法,避免屈服准则(Mohr-Coulomb)顶点约束的线性化近似,实现下限法数学模型的求解。并以均质土体的刚性条形基础的极限荷载为算例,比较了所得数值解与理论解,论证了该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8]长短桩组合桩基础模型试验及承载性能分析&& & 朱小军;杨敏;杨桦;李锋利;,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80-586&& & & &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基形式,对其承载性状、工作机理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室内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荷载与沉降的关系、桩身侧摩阻力分布、桩身内力以及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中长桩和短桩承载性状发挥状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有价值的结论。 &[19]岩石冲击破坏的数值流形方法模拟(英文)&& & 刘红岩;秦四清;李厚恩;马平;孙强;,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87-593&& & & & 岩石冲击破坏是一种典型的动力学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值流形方法对动力学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在对原数值流形方法中的动力学问题求解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中的Newmark法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数值流形方法与原来相比具有3个明显的优势:①当选择合适的参数后,该方法能够保证解的无条件收敛;②可以采用比原算法大的多的时间步长;③充分地考虑了动力学问题中的阻尼效应。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改进后的数值流形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岩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破坏的全过程,克服了有限元法不能模拟岩石破坏后块体运动情况的不足。 &[20]从广义位势理论的角度看土的本构理论的研究&& & 杨光华;李广信;,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94-597&& & & & 本文介绍了广义位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从广义位势理论角度出发剖析传统本构理论在表述土的本构关系的局限性。分析了从广义位势理论出发来建立土的本构模型的优点,其可以突破传统理论中以塑性公设为前提的限制,因而,从广义位势理论角度上来建立土的本构模型的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21]土钉结构稳定验算的经验遗传–单纯形算法&& & 杜修力;王智慧;李立云;姜丽萍;侯世伟;,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598-602&& & & & 针对基坑开挖的土钉支护问题,提出将经验遗传–单纯形算法应用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验算,并与一般遗传算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方法更有效和准确。文中还对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使用本文建议的方法进行了验算分析,并与商业软件的分析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商业软件未能搜索到最危险滑裂面,其结果对稳定性评价是偏于不安全的。此外,在土钉支护的稳定性验算过程中,一些优化程序在求解安全系数时将土层看作或是转化为均质土,而本文方法考虑了土体的分层。 &[22]非饱和粉土中模型支盘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 卢成原;王珊珊;孟凡丽;,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603-607&& & & & 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对一个双盘模型支盘桩进行了5次循环加载–卸载的试验。通过对所采集的有关数据的研究,分析了该桩荷载传递的特点、桩身不同位置压力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特别是上、下两盘之间的土体对桩侧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正负的变化;分析了离盘不同距离的土体在每次加载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证明每次加卸载后桩周土体会建立起新的工作状态,直到多次重复后达到稳定。最后对如何合理设计支盘桩的桩距、盘间距来保证其工作性能提出了建议。 &[23]土质层状地基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差异性研究&& & 周爱其;,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608-611&& & & & 本文研究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并对影响极限端承力发挥的若干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若干结论,对具体工程勘察设计具借鉴意义。 &[24]交河故城的裂隙特征研究&& & 孙满利;王旭东;李最雄;谌文武;,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612-617&& & & & 用地质工程和建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交河故城文物本体和载体裂隙(缝)的分布规律和特性。结果表明:交河故城裂隙(缝)主要包括卸荷裂隙、构造裂隙、变形裂隙、建筑工艺裂缝。交河故城发育三组优势节理,卸荷裂隙主要分布在崖体东边和一些宽大的文物本体台地上,具有张开度大,延伸长的特点,其破坏性最大。建筑工艺裂缝是墙体最主要病害,变形裂隙是窑洞的主要破坏形式,崖体裂隙形成与台地微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关系密切,卸荷裂隙和节理共同作用是崖体裂隙的主要特征。 &[25]原状软黏土空心圆柱试样制备研究&& & 周建;张金良;沈扬;张泉芳;,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618-621&& & & & 空心圆柱仪是进行主应力轴旋转试验研究的主要试验仪器。目前国内外很少用此仪器进行原状土试验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原状土试样取样、制备困难。在大量研究和试验基础上,确定了浙江大学5 Hz空心圆柱仪的试样尺寸。针对杭州软黏土的特性,成功研制了适用于软黏土的内壁切削器和内壁精修器,详细介绍了外、内壁的切削步骤和试样安装过程。实践证明:可以用自发研制的制样器成功完成原状软黏土空心圆柱试样的制备,所制试样完全满足试验要求,解决了原状土试验研究试样制备的难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制样保证。 &[26]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特性分析&& & 蒋鑫;邱延峻;魏永幸;,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622-627&& & & & 在斜坡软弱地基上填筑路堤时,易出现滑塌失稳等重大工程事故。运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研究随着路堤填筑施工的进行,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变形与稳定性变化情况,重点比较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与水平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特性,分析放缓路堤边坡与设置反压护道对填方工程的影响,探讨复式滑面出现的可能性。在斜坡软弱地基上填筑路堤,将在路堤下坡脚处出现较大的侧向变形;放缓路堤边坡及设置反压护道能较好地提高填方工程的稳定性;在斜坡软弱地基上填筑路堤是否出现复式滑面与斜坡软弱土层厚度有着重要关系,斜坡软弱土层厚度较厚时不会出现复式滑动,理论分析结果与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相当吻合,为工程科学设计、施工直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7]强夯动应力的量测及现场试验研究&& & 何长明;邹金锋;李亮;,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4), 628-632&& & & & 结合常吉高速公路强夯补强加固路基工程,做了大型的现场试验。在试验路段布置了43个土压力盒,运用动态应变仪记录了强夯动应力的传播和衰减过程,并尝试用动应力的传播与衰减曲线说明冲击波在土体中的传播。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对红砂岩填土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强夯动应力也相当明显,强夯动应力在水平方向的衰减速度比竖直方向快,竖直方向的影响范围比水平方向大;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影响深度远大于有效深度;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有效加固范围内的动应力增加明显,但在3~5击后基本稳定;从动应力等值线图上也可分析出强夯作用时压缩波、剪切波、瑞利波的作用范围。
《岩土工程学报》0704期
《岩土工程学报》0704期
可不可以上传pdf的阿,标准文档阿!!!!!& 不过很感谢哈!!!继续努力同志们!!!& [s:65]& [s:65]& [s:65]& [s:65]& [s:65]
《岩土工程学报》0705期& 目录 &&[1]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简化计算&& & 殷宗泽;凌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33-637&& & & &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非饱和土一维固结计算方法。加荷初期,水、气、土骨架共同承担荷载。假定土体瞬时压缩,利用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土骨架压密方程、气体压密方程、水分特征曲线,可解得三者各自分担的应力和土体体积压缩量。在其后的固结过程中,假定水的流出仅仅取决于水压力,不受气的影响,单独建立水的连续性方程,解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又将水和气看成混合的可压缩流体,建立混合流体的连续性,解混合流体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可进而求气压力。吸力和土体的压缩量。由于本文只研究一维问题,解连续性方程用差分方法。 &[2]基坑开挖对临近桩基影响的实测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 郑刚;颜志雄;雷华阳;雷扬;,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38-643&& & & & 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对临近建筑物桩基的影响越来越得到工程界的重视。对某基坑工程开挖进行的实测表明,基坑开挖可对临近桩基产生显著影响,并发现当排桩桩间距较大时,其后止水帷幕的水平位移可能大于排桩水平位移。以该实测工程为算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桩基和基坑间距、桩基刚度、桩顶竖向荷载和桩基顶部约束条件等对桩基附加弯矩、位移的影响,并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有关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3]水下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分析&& & 张敬;刘爱民;,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44-649&& & & & 通过对水下真空预压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水下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为该工法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水下真空预压的预压荷载等于预压前的孔隙水压力和预压后(完全固结)的孔隙水压力之差,当膜下砂垫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小于0时,膜上水可全部作为预压荷载起作用。 &[4]主动侧向受荷桩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 & 周健;张刚;曾庆有;,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50-656&& & & & 分别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砂土中受水平荷载的桩顶自由短桩桩周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性状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室内模型试验中,研究了短桩在松砂、中密砂、密砂中的位移荷载规律,桩前、桩后土压力的分布和发展规律;并重点通过数字图像无标点量测技术密切关注桩周土体的位移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开发颗粒流程序模拟室内模型试验在加载过程中的桩土相互作用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砂土中受水平荷载的桩顶自由短桩较完整的变形和破坏模式及极限土压力分布形式。 &[5]超声波三轴压缩试验机及其应用&& & 李刚;陈正汉;谢云;卢再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57-663&& & & & 在单轴压缩试验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超声波三轴压缩试验系统,实现了三轴压缩过程中超声波的全程测试。对一组混凝土试样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小波分析对超声波数据进行处理。在频域范围内提出了三个能反映试样中损伤演化的特征量:归一化第一能量峰值、归一化第二能量峰值、第一能量峰值对应的尺度。本文为研究损伤本构关系提供了新的设备,提出的三个特征量能够反映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个特征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可以作为描述材料结构变化的损伤变量。 &[6]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的压实特性研究&& & 姚占勇;练继建;艾贻中;商庆森;,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64-670&& & & & 试验研究了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的压实特性。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黄河冲淤积粉质土的微观结构;研究了压实度和压实含水率对二灰土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压实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规律。通过现场试验,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压实工艺。研究认为,由于水的长距离搬运作用,黄河冲(淤)积粉土颗粒具有高的磨圆度和低的表面强度,加之粉煤灰中球状粉粒的大量存在,碾压时二灰土颗粒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嵌挤,表现出较差的压实性状;低的压实度和高的碾压含水率使二灰土的强度明显降低;对于黄河冲(淤)积粉质二灰土,土中&0.005 mm的粒级是反映土的填充作用的界限粒级,该粒级和二灰的含量对二灰土的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二灰比(1∶4~1∶2)的影响不显著;二灰稳定粉土对振幅和频率是敏感的,高频率强振可使其压实度达到98%。 &[7]基于正态分布的岩石软硬化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探讨&& & 曹文贵;莫瑞;李翔;,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71-675&& & & & 在现有新型岩石损伤模型研究基础上,首先,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律与岩石损伤的能量原理建立能反映特定围压下岩石应变软化或硬化变形全过程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其次,通过研究特定围压下岩石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围压下特征参数(峰值点强度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建立岩石损伤软硬化统计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从而建立能充分反映不同围压下岩石应变软硬化变形全过程的统一损伤软硬化统计本构模型,该模型具有参数少、易于确定和能同时反映岩石应变软硬化特性的特点,并且模型参数确定方法揭示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理论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 &[8]TDR技术在石灰炉渣加固土中的应用&& & 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张延红;,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76-683&& & & & 石灰炉渣和水泥炉渣常用于加固路基土。石灰炉渣含有除石灰以外的其它化学物质,因此,石灰炉渣加固土的性质比石灰加固土更加复杂。本文试验研究了石灰炉渣加固土的电学特性和强度增长的规律,应用TDR技术测得加固土的电导率随土中化学反应进行的变化规律,提出用双曲线模型反映不同掺入量的加固土电导率的变化与强度增长的规律。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TDR技术有助于了解石灰炉渣与土之间的化学反应对加固土性质的影响,对于控制压实质量非常有效。 &[9]黄河标准化堤防渗流稳定可靠性分析&& & 赵寿刚;常向前;潘恕;,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84-689&& & & & 针对黄河下游堤防特点,将可靠性理论应用于堤防渗流稳定分析,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研制了渗流有限单元法分析程序。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对黄河下游堤防各种土质的土性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各类土体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黄河堤防渗透破坏标准的建议,根据土体单元渗透破坏概率分析了渗透破坏区域的确定方法。利用该研究成果,具体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5个典型部位不同淤背宽度时堤防渗流稳定破坏概率,对堤防渗流稳定性和淤背体合理宽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黄河下游堤防的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多层地基中水平荷载桩计算m法的两种数值解&& & 戴自航;陈林靖;,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90-696&& & & & 针对现行多层地基中水平荷载桩计算m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按实际成层地基抗力系数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单元法计算桩身位移和内力的方法,编制了全桩位移、内力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实例计算表明:两种数值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相当一致,且较现行换算地基系数法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故两种方法均可直接应用于多层地基中水平荷载桩的设计计算与分析。 &[11]结构性土体的施工扰动及其对沉降的影响&& & 王立忠;李玲玲;,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697-704&& & & & 天然结构性土体在工程实践中易受扰动,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工程性质改变。这种施工过程中土体受到的原位施工扰动有别于现场取土、应力释放等引起的试样扰动;在天然土体原位扰动机理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针对原位扰动土的折线形原位压缩曲线。根据天然结构性土体e–lgp'曲线以结构屈服应力和转折应力为界的分段特性,考虑加载过程中压缩性的变化,结合工程实例的计算,讨论施工扰动度的评价,介绍如何利用原位压缩曲线以及扰动后土体的压缩曲线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分析原位扰动引起的最终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合理地预测了施工扰动对最终沉降的影响。 &[12]成层地基–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 & 卢华喜;梁平英;尚守平;,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05-711&& & & & 以一个1∶2大比例模型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对成层地基–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中采用考虑土非线性特征改进的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外部土域,利用考虑动力相互作用中桩土分离、滑移以及桩基提离效应的接触模型反映桩土接触界面特性,并引入阻尼项表征桩土动力作用中的能量损耗,土体采用等效线性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与试验的比较研究,验证了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为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13]城市生活垃圾持水曲线的试验研究&& & 魏海云;詹良通;陈云敏;张泉芳;,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12-716&& & & & 城市生活垃圾的持水曲线是垃圾填埋场水气运移分析的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采用Tempe仪和压力板仪测试杭州城市生活垃圾持水曲线的方法与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垃圾的组份和孔隙比对垃圾持水曲线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获得垃圾持水曲线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垃圾的进气值ψa接近0 kPa,残余体积含水量θr为25%~35%,对应的基质吸力ψr为10~40 kPa;垃圾田间持水量为31%~46.5%,对应的质量含水率w为52%~130%,与现场垃圾含水率的测试结果比较一致。 &[14]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 & 应宏伟;蒋波;谢康和;,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17-722&& & & & 假定挡土墙后土体小主应力拱为圆弧,考虑墙土摩擦角变化对挡土墙后土体滑裂面倾角的影响,分析表明,土拱形状与现有方法有明显差异,并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将其用于水平微分单元法求解平动模式下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给出了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并与库仑土压力理论、模型试验数据和已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强度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土压力合力与库仑土压力合力相等;但土压力合力作用点和土压力强度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别。 &[15]冻土瞬态温度场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及应用&& & 张巍;施斌;索文斌;蔡奕;王宝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23-728&& & & & 基于拉曼光时域反射计(ROTDR)技术,提出了冻土瞬态温度场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初始含水率分别为20%,40%与60%的下蜀土试样在一个冻融循环内的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实时监测;获得了监测数据的时空矩阵;提取出未冻土、正冻土、正融土与融土瞬态温度场的多项形态分布,包括局部形态分布、负温边界形态分布、既定位置形态分布以及既定时刻形态分布等;识别出环境负温骤升行为对冻土瞬态温度场形态分布的扰动特征;表明了传感光纤护套对其温度响应具有延迟效应。试验结果还表明:正冻土温度变化速率与其初始含水率间存在反相关性,而正融土温度变化速率与其初始含水率间无单调相关性。 &[16]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三维分析原理、应用及验证&& & 陈伟;吴才德;黄吉锋;沈俊杰;王大卫;,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29-735&& & & & 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三维分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维分析的原理、计算公式,开发出了相应的有限元软件,将软件应用于宁波地区的实际深基坑工程并对计算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复杂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方法和新工具。研究认为:采用本文的三维分析方法和软件,实测数值和计算数值的比值多在0.6~1.5之间,说明应用本文方法和软件进行设计是安全、经济、合理的,可作为现行规程(JGJ120—99)方法的补充和改进。 &[17]考虑颗粒破碎的砂土高应力一维压缩特性颗粒流模拟&& & 史旦达;周健;贾敏才;闫东霄;,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36-742&& & & & 以Toyoura砂室内高应力一维压缩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二维颗粒流方法中的接触黏结模型生成簇颗粒单元来模拟实际砂土的颗粒破碎特性。高应力一维压缩数值试验中,数值试样由887个簇颗粒单元组成。数值试验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数值试验得到的压缩曲线形状及颗粒破碎屈服应力大小均与Toyoura砂室内试验结果一致,说明数值试验能够较好地再现实际砂土在高应力一维压缩条件下的颗粒破碎特性。与室内试验相比,利用数值试验不仅能得到宏观的颗粒破碎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分析内部接触力的变化和对黏结破裂位置的追踪来研究颗粒破碎的细观演化规律,从而可进一步探讨颗粒破碎的细观力学机制。最后,就细观参数、加荷速率、簇颗粒数量及试样平均粒径等因素变化对数值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8]黏性土在不同温度下干缩裂缝的发展规律及形态学定量分析&& & 唐朝生;施斌;刘春;王宝军;高玮;,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43-749&& & & & 通过试验,研究了黏性土干缩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黏性土干缩裂缝的表面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样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在裂缝出现时,土样失水率有上升趋势;温度对黏性土表面裂缝节点个数、裂缝长度、裂缝条数、块区个数、块区的最可几面积、裂缝率和裂隙网络的分维数等参数有重要影响;块区面积分布函数的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9]半空间准饱和土中瑞利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 周新民;夏唐代;,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50-754&& & & &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理论,推导了准饱和土中透水与不透水两种边界条件下瑞利波弥散特征方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饱和度对瑞利波速度、位移、能流分布及粒子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瑞利波主要反映剪切波特性,其速度受饱和度的影响不大,但瑞利波位移及粒子运动轨迹受饱和度影响显著,饱和度的微量减小将引起位移的显著降低以及粒子运动轨迹大小和形状改变;随着饱和度的减小,瑞利波能量中压缩波分量会有少量增加;瑞利波随深度衰减快,其传播深度约为波长的2.0倍。 &[20]计算复合土钉支护变形的增量方法&& & 尹骥;魏建华;李象范;,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55-759&& & & & 根据复合土钉支护位移产生的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方法。为表述复合土钉支护增量应力释放引起增量位移的变形原理,文中引入了一种释放力。该力作用在土钉面层上,引起了土钉支护的变形。假定土钉支护的增量位移由三部分组成:即释放力引起的开挖面变形、当前开挖面变形对上层开挖面和下层开挖面的附加位移。通过简单的理论推导,文中得出一计算复合土钉支护位移的公式。同时计算了两个成层土层中的复合土钉支护位移,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21]复杂岩体边坡治理工程的综合加固措施研究&& & 高垠;王科峰;朱奎卫;,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60-764&& & & & 加固复杂的岩体边坡,需要对不稳定岩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判断和计算分析,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和合理的设计方案。双沟导流洞进口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突然产生塌滑,边坡岩体被洞口和断层以及纵横交错的裂隙切割,形成了复杂的空间不稳定滑移体系,有进一步塌滑可能。为此,本文采用双滑面滑动机理进行抗滑稳定分析,由计算结果给出了锚索空间加固体系设计方案,同时辅以安全监测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边坡安全稳定问题,保证了主体工程工期。 &[22]压实黄土的一维次固结特性研究&& & 张卫兵;谢永利;杨晓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65-768&& & & & 在一系列的一维固结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压实黄土的次固结特性,分析了固结压力、固结时间、加载比和超载预压处理对次固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结压力的变化,压实黄土的次固结系数表现出与当前应力状态有关的变化规律。当处于正常固结状态时,次固结系数近似为一常数;而当超载预压处理后,次固结系数随超载比和超载作用时间不同而变化。同时,在正常固结状态时,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受加载比和作用时间的影响较小。 &[23]桩–网复合地基与桩承式路堤的对比数值模拟&& & 芮瑞;夏元友;,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69-772&& & & & 刚性桩加固软土地基常采用桩体+格栅以及桩+桩帽两种不同的处理形式,前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种桩–网复合地基的处理形式,后一种一般称为桩承式路堤。两种形式在变形特性以及桩体受力特性上有其不同的特点。由于缺乏有效的对比研究,在处理方式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鉴于现场试验手段的局限性,在现场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对两种处理方式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模拟和对比分析工作,揭示了不同处理方式桩顶平面沉降变形的特性,同时对桩体的应力进行了对比研究。 &[24]基于均匀化方法的斜交节理岩体复合本构关系研究&& & 牛斌;杨海天;,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73-778&& & & & 将斜交节理岩体作为一种广义复合材料,选取恰当的代表元,采用均匀化技术,建立复合等效本构关系,可预测斜交节理岩体的宏观力学性能。将岩体和节理按两种材料考虑,对地下开洞节理岩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采用复合本构关系的计算进行了比对,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5]挡土墙背填土地表变形与侧土压力研究&& & 陈景文;刘年华;刘钧耀;,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79-784&& & & & 应用ABAQUS有限元法分析软件,在仿真挡土墙平移模式下,研究水平式填土之主动或被动情况的行为。高透水性砂质填土考虑为弹塑性材料,以莫尔–库仑破坏准则作为屈服函数,且符合关联流动法则,挡土墙则为垂直钢筋混凝土型式。在挡土墙平移各历程阶段,研究挡土墙背水平向侧土压力、挡土墙背水平向侧土压合力作用点与倾覆力矩和填土地表变形轮廓等之关系,并就填土地表急剧区间与经典库仑理论平面滑动面位置作比较探讨。 &[26]基于免疫算法的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 & 郑俊杰;郭嘉;李福豪;,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85-788&& & & & 基于免疫算法原理和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涵义,提出了计算岩土工程可靠度指标和设计验算点的全局优化算法。该方法模拟了生物免疫系统,其主要步骤包括:B细胞与抗原之间的亲和度计算与选择、B细胞的克隆、变异和记忆细胞的产生等。对于功能函数的非线性和复杂性,避免了繁复的求导数工作。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有效性。 &[27]含承压水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试验研究&& & 金小荣;俞建霖;龚晓南;黄达宇;杨雷霞;,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5), 789-794&& & & & 运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含承压水软基,简要介绍了防止承压水贯通的施工工艺。对港湾变电所软基加固试验中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出水量等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能有效消除含承压水层软基沉降,地基平均固结度为83%,工后沉降较小,能满足变电所软基工后沉降要求。对地基土体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效果十分明显。从单泵出水量和承压水层的压缩量来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过程中并未贯通承压水地层。加固后软基底部含水率比中部小,表明底部软土层向圆砾层排水加速软基固结。试验的成功进一步拓展了该法的应用领域,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设计、施工和科研具有借鉴意义。
《岩土工程学报》0705期&9/9
《岩土工程学报》0705期
《岩土工程学报》0705期
《岩土工程学报》07-6期&目录 &&[1]膨胀土边坡长期强度变形特性和稳定性研究&& & 陈生水;郑澄锋;王国利;,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795-799&& & & & 调查表明,许多经计算分析认为稳定的新开挖膨胀土边坡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失稳破坏,笔者利用离心模型试验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干湿循环是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干湿循环使得膨胀土边坡产生裂缝,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缝逐渐变宽变深。裂缝的存在不仅削弱了膨胀土边坡土体的结构,而且为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从而使土体软化,强度降低。每次干湿循环,膨胀土边坡均累积了向坡下的沉降和水平位移,随着干湿循环的次数的增加,不论边坡土体密度高低,最终都将导致膨胀土边坡的渐进破坏。室内三轴试验由于不能模拟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边坡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水的入渗对其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因此,其得出的强度和变形指标直接应用于膨胀土边坡的变形和稳定分析是不合适的。防止膨胀土边坡发生破坏的最关键的措施是尽可能隔断其与外界的水分交换,如不能隔断其与外界的水分交换,也应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以尽可能防膨胀土边坡充分湿化。 &[2]模拟岩石边坡倾倒破坏的数值流形法&& & 张国新;赵妍;石根华;彭校初;,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00-805&& & & & 倾倒破坏是岩石边坡破坏形式之一。对这种破坏形式的模拟要求计算方法能够正确模拟变形和应力、破坏面的发展、块体间的接触及块体的运动。数值流形法具备这种能力,可用于正确模拟岩石边坡的倾倒破坏。简单介绍了流形元法的基本原理、接触模拟的方法、接触力、接触应力的计算方法及用于倾倒破坏模拟的方法,并运用几个算例与Goodman和Bray提出的基于极限平衡原理的分析方法(以下简称G-B方法)、离心机模型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流形元结构计算的安全系数,并且用极限平衡原理结合流形元计算的应力得出了结构整体和单个块体的安全系数,同流形元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介绍的数值流形法可以正确计算边坡倾倒安全系数,模拟边坡的倾倒破坏过程。 &[3]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强度参数研究&& & 徐卫亚;张贵科;,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06-810&& & & & 将节理裂隙视为岩体的损伤,利用岩体裂隙网络模拟技术、损伤力学和节理张量理论对等效抗剪强度参数(即黏聚力和摩擦系数)进行了研究。在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包含多组节理裂隙的岩体在空间任意截面上损伤变量的近似计算方法;以损伤变量作为加权系数,将岩块和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岩体等效强度参数;根据岩体在各空间截面上的等效抗剪强度参数计算成果,将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变化的抗剪强度参数;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研究成果和计算程序的正确性。 &[4]分级加载条件下提早预测地基沉降的沉降差法&& & 黄广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11-818&& & & & 提出了一种分级加载条件下提早预测地基沉降的新方法——沉降差法。该方法将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沉降发展规律统一了起来,能同时利用各级荷载下的实测数据来进行线性拟合和预测,可在工程填土施工过程中提早预测在设计总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总沉降量,以指导工程施工。 &[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边坡可靠性分析&& & 赵洪波;,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19-823&& & & & 将支持向量机与一阶二次矩方法结合,提出了边坡可靠性分析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构造学习样本,通过支持向量机学习,建立安全系数与随机变量之间映射关系的支持向量机表达,进而实现边坡极限状态函数及其偏导数的显式表达,从而计算边坡的可靠性指标。该方法避免了传统可靠性分析的缺点。利用一个算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高,结果可靠,对含有大量随机变量的复杂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工程价值。 &[6]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 陈仁朋;周万欢;曹卫平;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24-830&& & & &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对预测桩的承载变形性状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了反应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性状的双曲线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描述随着地基土的固结,桩侧土初始剪切刚度随时间增长及桩土界面的加载、卸载循环剪切特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大面积堆载下,在桩顶作用大小不同的竖向荷载以及桩侧土达到不同固结度时再施加桩顶荷载情况下,桩身摩阻力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土的固结,桩身中性点位置处于一个变化过程中,桩顶作用的荷载大小不同,桩身中性点位置也不同;地基土固结一段时间后再打桩能减小桩侧负摩阻力。 &[7]岩体系统动力失稳的总势能函数诠释&& & 潘岳;纪彩虹;李爱武;,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31-836&& & & & 定量阐述了在岩体系统准静态形变路径不同的位置处,系统有不同的总势能;岩体系统动力失稳释放的能量?Π与失稳起始点j、终止点s之间的能量关系为Πs=Πj+△Π,其中△Π&0;发现折迭突变模型势函数的微分是全微分,利用全微分的积分值与路径无关的性质,对在普通试验机上加载发生脆性破坏的岩样,在伺服试验机上通过油缸排油对外界输出能量,使岩样以渐进形式破裂的现象进行阐述。计算表明,油缸排油对外界输出的能量与岩样脆性破坏时系统以动力形式释放的能量相同;利用格林公式算得,系统平衡位置在折迭突变平衡路径上沿直线跳跃时释放的弹性能,等于直线与准静态平衡路径围成面积D的负值。分析表明,处于极限状态的岩体系统,不论是在准静态还是动力失稳的形变增大过程中,系统总势能总是向减小的方向发展。所得结果深化了对岩体动力失稳现象的认识、提高了量化描述水平。 &[8]刚性路面中关于温度应力计算问题&& & 蒋应军;戴经梁;,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37-842&& & & & 现有温度应力计算方法采用查诺谟图进行,计算繁琐,不便于程序设计。本文在大量计算基础上,建立了温度应力经验计算公式,与规范解相比,该公式精度较高,能满足工程需要。其次,在温度应力计算中采用的基顶当量回弹模量,是基于基顶弯沉等效为原则换算得到的,这种换算原则并不能真实反映基层对路面板温度应力的影响。为此,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本文建立了以温度应力等效为原则的基顶当量回弹模量换算方法。与有限元解比较,结果表明该换算方法的精度完全能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 &[9]考虑主应力方向变化的原状黏土强度及超静孔压特性研究&& & 沈扬;周建;张金良;龚晓南;,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43-847&& & & & 针对许多实际岩土工程问题中,土体所受应力路径主应力方向会旋转变化的特点,采用空心圆柱仪(HCA)对主应力轴方向突变和连续旋转条件下杭州典型原状黏土的强度和孔压特征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土体强度主要受原生各向异性影响,试样在破坏时的主应力作用方向以及中主应力参数是影响土体强度的主要因素,而主应力轴旋转对于强度则无显著影响;试样无论是否经历主应力轴旋转,在破坏时都会有显著的剪切带产生,同时剪切带平面与大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基本保持一个常数;主应力轴旋转会引起土中孔压积累,积累程度受主应力轴转幅及旋转时剪应力幅值、剪应力水平支配。这部分孔压增量较之主应力方向固定不变剪切产生的极限孔压而言不能忽略。 &[10]高温–高含冰量冻土蠕变试验研究&& & 马小杰;张建明;常小晓;郑波;张明义;,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48-852&& & & & 为了研究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的蠕变特性,开展了温度分别为-0.3℃,-0.5℃,-1.0℃,含水率分别为40%,80%,120%的冻结黏土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应力多大、作用时间多长,高温–高含冰量冻结黏土单轴压缩蠕变过程都具有衰减特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在相同时刻、含水率40%时冻土强度最大,含水率120%时次之,含水率80%时最小;还得到高温–高含冰量冻结黏土单轴压缩蠕变方程、应力–应变关系和长期强度方程的参数。 &[11]交流阻抗谱法及其在岩石微裂纹检测中的应用&& & 胡江春;王红芳;何满潮;孙晓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53-856&& & & & 交流阻抗谱法可以检测各种固体、液体内部以及它们界面的束缚和移动电荷的动力学行为。文中介绍了建立在阻抗概念上的技术。利用CHI600A型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不同物理状态下砂岩的阻抗谱。结果显示:砂岩的阻抗谱分为四段圆弧。通过对砂岩阻抗谱Nyquist曲线的分析,结合前人多孔介质交流阻抗谱的研究成果知道,岩石Nyquist曲线上不同频率段的圆弧表征岩石内部不同构造层次的电化学过程。其中高频弧是一段容抗弧,表征岩石的体积特征,包括岩样内部的空隙大小、空隙连通情况以及空隙尺寸的均匀程度等的阻抗特征;并选取高频容抗弧上表示岩石微观结构的指标对砂岩的阻抗谱进行分析,建立了Nyquist曲线上的相关参数和岩石微观结构的联系,为岩石微裂纹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12]用数字图像技术测定反滤材料孔径分布曲线&& & 李富强;王钊;陈轮;薛永萍;,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57-860&& & & & 反滤材料的反滤性能由自身的开口孔径分布曲线约束。当前测定孔径分布曲线主要是间接方法,此方法有其本身的缺陷。随着近年来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更准确、直接测定孔径分布曲线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运用了数学形态学方法,提出一种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运用Matlab软件编写计算程序,决定反滤材料完整的开口孔径曲线,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3]地震时地下连续墙围束效应与围束土壤超孔隙水压力之探讨&& & 卢之伟;谢旭升;黄雨;周岳正;,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61-865&& & & & 以三维有限元程序仿真研究受地下连续墙围束土壤其受震时之反应。以1995年阪神地震波为输入条件,土体为中紧密度砂土及疏松砂土时发现:随着地震方向地下连续墙位置之靠近,围束体内部的土体最大水平向位移将跟着减少,其中又以在中紧密度砂的效果明显于松砂之效果;在松砂中之超孔隙水压生成速度明显比中紧密砂快;中紧密砂中之超孔隙水压于受激发过程会因土体剪胀之故,局部期间有下降现象;中紧密砂之液化因地下连续墙围束效应明显降低。 &[14]基于图型动力学的滑面演化过程研究&& & 高召宁;姚令侃;徐光兴;王广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66-871&& & & & 滑坡一般发生在众多不连续面中强度效应最弱的主滑面上。滑面的演化是一类具有时空变化的广延耗散动力学复杂系统,与外界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滑面在演化过程中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临界现象,自组织临界性是滑面贯通过程的动力学吸引子。运用图型动力学模型从图型演化角度分析了滑面损伤破坏方式的多米诺效应和损伤破坏的链式反应过程。以确定性的、不可逆的、非线性、非局域和没有特征尺度的动力学规则描述损伤单元之间的一种自动放大的非局域相互作用的连接过程,引入分布函数φ(p)和ξ(p)刻画断裂态吸引域在相空间的分布。最后,探讨了不同损伤率下,滑面破坏的可能模式。 &[15]广州地铁公园前地下空间深基坑综合支护监测分析&& & 安关峰;高峻岳;,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72-879&& & & & 广州市地铁公园前地下空间基坑依据地质条件分段确定挖孔灌注桩加内支撑、挖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索、土钉墙放坡等多种综合支护方案。由于该基坑平面不同位置深度差异大、紧邻地铁一号线与地铁二号线以及已有车站风井、地下通道等地下构筑物,且地处商业繁华地带。为确保基坑安全,布置详细监测方案。基坑工程实行信息化施工并获得了丰富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实测主动土压力小于计算主动土压力,实测主动土压力随时间延长变小;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增长而减小,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基坑冠梁协同作用明显,冠梁减小了基坑变形;锚索轴力比较稳定,钢撑轴力变化相对较大,且二者轴力仍富余较大,该设计比较安全。 &[16]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平板载荷试验研究&& & 柳飞;杨俊杰;刘红军;丰泽康男;堀井宣幸;伊藤和也;,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80-886&& & & & 利用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平板载荷试验中的承压板尺寸对承载力取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础直径为80 cm和56 cm时的极限承载力相差达27%~40%;在疏松地基(相对密度为34%)情况下,可忽略基础尺寸效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但是在密实地基(相对密度为78%)情况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规定的承压板尺寸范围内(56~80 cm)仍然存在基础尺寸效应,即使是80 cm的承压板,其承载力系数达到可忽略尺寸效应时对应的承载力系数的1.2倍。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提出基础尺寸效应修正式和承压板尺寸换算式,对平板载荷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17]基于平面应变试验的修正塑性功硬化软化模型&& & 马险峰;望月秋利;蔡敏;,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87-893&& & & & 以改良型平面应变仪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平面应变和三轴压缩试验,对砂土的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以修正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的本构关系。改良型平面应变仪较好地解决了加载面的摩擦及约束问题,能保证ε2的控制精度,并采用了合理的变形量测整理方法。本文提出的弹塑性模型仍以传统塑性理论为框架,其弹性特性、破坏准则、硬化参数及塑性势等均直接从试验曲线推导,以修正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的硬化准则函数能反映硬化及软化的全过程曲线,并从试验结果推导了非关联流动准则塑性势函数。该模型结构较为清晰,参数选取规范,模型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18]考虑不同成桩方式单桩特性的颗粒流数值模拟&& & 叶建忠;周健;韩冰;,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894-900&& & & & 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数值技术对砂土中(无黏聚力)设置就位后单桩在使用阶段的承载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应工程中的挤土桩与非挤土桩,按照桩设置的不同方式研究并对比了静压沉桩方式与预埋式两种不同单桩在就位后的工作特性,对两种成桩方式下桩–土–筏板的共同作用特性也略作了比较。分析中,克服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宏观连续性假设,研究加载过程中桩体力学行为表现与桩周土体的细观结构参数反应的联系,增进了对桩基工程承载特性与土体渐进破坏演变过程的深入理解。此外,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作了对比分析,桩端荷载–位移曲线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 &[19]气液二相非饱和岩体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及二维有限元分析&& & 张玉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01-906&& & & & 针对高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处置中水及水蒸汽二相共存的非饱和孔隙岩体,根据相关的理论,推导了应力平衡方程、流体连续性方程及能量守恒方程,使用Galerkin方法将各控制方程分别在空间域和时间域进行离散,初步开发出了相应的分析热–水–应力耦合弹塑性问题的二维有限元程序。通过一个核废料处置概念库的计算认识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后的几十年内,缓冲层中的温度及液相饱和度均上升,同时该区域内要出现明显的应力、孔隙水压力、温度、液相饱和度和气相饱和度的集中现象。 &[20]水平受荷桩的非线性无网格法分析&& & 赵明华;汪优;黄靓;,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07-912&& & & & 首先利用移动最小二乘近似得到求解域内的全局近似函数,再采用迦辽金法对控制方程离散,以获得无网格迦辽金方法的基本计算方程,并考虑到基桩承受水平荷载过程中的挠曲变形,探讨了无网格法在大变形问题中的具体实现;最后以湖南益阳茅草街大桥的水平静载荷试验为工程背景,采用本文理论编制考虑非线性大变形的无网格法计算程序对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指出桩周土体的强度和软化对基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很大,可供工程参考。 &[21]荷载对软土次固结影响的试验研究&& & 余湘娟;殷宗泽;董卫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13-916&& & & & 现有计算软土次固结变形的常用方法是不考虑荷载对其影响的。大量的试验表明荷载对次固结有较明显的影响。本文对次固结变形与荷载的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并着重研究了正常固结土的次固结特性,且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对超固结土,次压缩系数随荷载增大而增大;对正常固结土,次压缩系数随荷载增大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常固结土次固结沉降量随固结压力变化的计算方法。 &[22]考虑蠕变、地震效应的土工格栅砂性土加筋挡墙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刘华北;,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17-921&& & & &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挡土墙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但是由于加筋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具有显著的蠕变及应力松弛特性,需要深入研究加筋土挡墙在经历蠕变后的地震动力行为及震后的进一步蠕变以理解其全面的静动力学性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笔者提出的土工合成材料循环受载、蠕变和应力松弛统一本构模型模拟土工格栅的力学行为,考虑到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的填土一般为砂性土,而砂性土一般蠕变变形较小,本文应用可以模拟砂土述砂性土非线性静动力性能的广义塑性模型模拟填土,未考虑其蠕变变形。结果表明,在正常加筋长度和密度情况下,加筋土挡墙在经受地震前的蠕变变形会趋于稳定,但筋材内力重分布明显;地震作用使得加筋土挡墙产生较大变形,加筋内力出现较大增长,但结构并未破坏;地震后加筋土挡墙蠕变变形继续发展,而土工格栅加筋会出现内力松弛现象。 &[23]爆炸波对水泥试样损伤破坏的实验研究&& & 蒋金宝;林英松;阮新芳;丁雁生;,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22-926&& & & & 通过水中爆炸波对水泥试样的损伤破坏实验来模拟水力裂缝层内爆炸采油中激波使岩石损伤开裂的现象。结果表明,试样预制剖面上的裂纹分布可以近似代表其内部的裂纹分布规律。观察到了四个破坏区域:压实破坏区、压实损伤区、拉伸损伤区和拉伸破坏区,并对这些区域特征做了详细描述;利用冲击波的相关理论,对水泥试样损伤开裂的机理做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裂纹的起裂扩展与水泥试样的初始损伤有密切关系;并且裂纹的形状受炸药与水泥试样尺度比值以及炸药的安放位置等条件控制。最后通过对压实破坏区渗透率实验,发现压实破坏区也有较好的渗透性,这对层内爆炸采油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4]青藏高原冻土爆破特性的试验研究&& & 傅洪贤;冯叔瑜;张志毅;,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27-931&& & & & 结合青藏铁路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球状药包爆破漏斗试验、柱状药包爆破漏斗试验和中深孔爆破开挖试验,得出青藏高原冻土爆破的最佳爆破参数、药包最佳比值深度和漏斗最大比值体积。再与Simpson,Simth和Morgonstern等人的天然冻土爆破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分析了岩石、不同类型的天然冻土和黄土的爆破漏斗形状。最后,研究分析天然冻土爆破特性和冻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关系,得出当冻土温度变化不大时冻土爆破特性不能用单一的冻土物理力学指标表示,而应该用冻土的密度ρ、纵波速度C、颗粒平均尺寸D50和总含水率w的复合指标ρCW/D50表示。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复合指标ρCW/D50的值越大,冻土越难爆。 &[25]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煤柱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研究&& & 黄炳香;刘长友;郑百生;程庆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32-937&& & & & 为了确定超长孤岛综放工作面巷道煤柱的合理尺寸,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长度孤岛综放工作面不同宽度煤柱的支承压力与变形破坏规律。初采期间,大煤柱(宽20m)倾向支承压力整体上随着至巷帮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增大。小煤柱(宽4~6m)初采期间走向支承压力峰值随工作面推进而增大,且峰值超前煤壁的距离也增大;正常推进期间,随顶板变形逐渐趋于稳定,支承压力峰值降低,但煤柱压力峰值至煤壁前方煤体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内压力增高。煤柱支承压力峰值超前煤壁一定距离,且此距离随工作面长度加大而减小。加长孤岛综放工作面长度,护巷大煤柱和小煤柱的支承压力均减小,可以减小护巷煤柱宽度。 &[26]香溪河流域白家堡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分析&& & 黄波林;陈小婷;,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38-942&& & & & 白家堡滑坡位于香溪河河口附近,三峡库区蓄水以来,该滑坡的变形持续加剧。地表调查表明滑坡出现了剪性、张性及挤压裂缝;全站仪监测数据表明滑坡中后部位移大于前缘位移,滑动方向由于139 m蓄水而发生改变;深部位移监测表明滑坡体中上部已经形成一个十分明显的滑面。因此,滑坡变形机制为前缘牵引后缘平推式,前期以牵引为主,后期以平推为主。滑坡从变形到失稳转换的关键在于碎裂岩区滑面的贯通,通过有限元方法认为滑坡的应力集中区位于滑体中部的碎裂岩区,通过工程地质类比法认为可能的失稳破坏方式为中低速滑动。 &[27]土石混填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 董云;阎宗岭;,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43-947&& & & & 土石混填路基在我国西部山区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规范不完善,路基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路基开裂或失稳,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为了揭示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二维力学框架,进行了不同工况和不同压实度土石混填路基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再现了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填筑高度和压实度是影响路基沉降量的主要因素;路基的施工期沉降远大于工后沉降,但施工期沉降的发展速度较快,工后沉降发展速度缓慢。随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施工期沉降呈抛物线增长,工后沉降趋于线性增长;压实度不足时,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可能成倍增加。 &[28]五爪观隧道暗河段施工技术&& & 南琛;张民庆;,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6), 948-953&& & & & 五爪观隧道于DK49+274~+345(长71 m)段与五爪观暗河正交,隧道洞身完全置于暗河的厚层堆积体中。暗河地下水以碳酸盐岩溶水为主,旱季流量0.6 m3/s,雨季流量10 m3/s。暗河水为下游五爪观风景区悬挂泉(五爪水泉)和五爪观水电站的补给源,因此,暗河水不具备泄排条件。针对该暗河特点以及暗河与隧道的空间相关性,现场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五爪观隧道暗河段的安全顺利施工。
《岩土工程学报》07-6期
《岩土工程学报》07-6期
《岩土工程学报》07-1期&目录&1 题名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 & &
作者 龚晓南;&
& 2 题名 固化盐渍土抗冻融性能的研究& & &
作者 周永祥;阎培渝;&
&& & & 3 题名 垃圾填埋场沿底部衬垫系统破坏的稳定性分析& & &
作者 冯世进;陈云敏;高广运;&
&& & & 4 题名 深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防渗墙应力变形性状影响因素的研究& & &
作者 郦能惠;米占宽;孙大伟;&
&& & & 5 题名 层状地基中群桩的水平振动特性& & &
作者 黄茂松;吴志明;任青;&
&& & & 6 题名 相同剪切波速的原状与重塑饱和松散粉土的抗液化强度& & &
作者 王建华;赵娜;&
&& & & 7 题名 边坡的弹塑性有限元可靠度分析& & &
作者 谭晓慧;王建国;& & && & & 8 题名 砂土液化大变形的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 & &
作者 王刚;张建民;&
&& & & 9 题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打桩引起相邻隧道振动& & &
作者 李怡闻;周健;&
&& & & 10 题名 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内部滑移破坏研究& & &
作者 贺立;别社安;齐越;&
&& & & 11 题名 岩土破裂过程分析RFPA离心加载法& & &
作者 唐春安;唐烈先;李连崇;李常文;&
&& & & 12 题名 水平荷载作用下张力腿平台吸力式基础的物理模拟& & &
作者 张建红;林小静;鲁晓兵;&
&& & & 13 题名 吸力对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及剪胀特性的影响& & &
作者 詹良通;吴宏伟;&
&& & & 14 题名 爆破动荷载作用下围岩累积损伤效应声波测试研究& & &
作者 闫长斌;徐国元;杨飞;&
&& & & 15 题名 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坡离心模型试验变形场测量& & &
作者 张嘎;牟太平;张建民;&
&& & & 16 题名 土样pH值对固化土抗压强度增长的影响研究& & &
作者 宁建国;黄新;许晟;&
&& & & 17 题名 饱和砂砾料液化后应力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 &
作者 徐斌;孔宪京;邹德高;娄树莲;&
&& & & 18 题名 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强度准则下锚索极限抗拔力研究& & &
作者 邹金锋;李亮;杨小礼;邓宗伟;&
&& & & 19 题名 预压托换桩的回弹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 & &
作者 张媛;赵来顺;唐丽云;郭志勇;&
&& & & 20 题名 小净距交叉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研究& & &
作者 赵东平;王明年;&
&& & & 21 题名 高速公路Y形沉管灌注桩软基处理试验研究& & &
作者 徐立新;杨少华;段冰;&
&& & & 22 题名 基于均匀设计及遗传神经网络的大坝力学参数反分析方法& & &
作者 李端有;甘孝清;周武;&
&& & & 23 题名 单排空心管桩屏障对平面SV波的隔离效果研究& & &
作者 徐平;夏唐代;周新民;&
&& & & 24 题名 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空间问题的位移函数解法& & &
作者 李婕;张学民;顿志林;高雪冰;& & && & & 25 题名 水泥搅拌桩和砂桩在真空预压防护工程中应用与分析& & &
作者 邱青长;莫海鸿;董志良;张峰;&
&& & & 26 题名 非饱和–饱和状态下黄土地基中灌注桩承载性能的研究& & &
作者 刘三仓;隋国秀;刘志伟;& & && & & 27 题名 台阶式加筋土挡墙模型试验研究& & &
作者 周世良;何光春;汪承志;杨成渝;&
《岩土工程学报》07-1期
《岩土工程学报》07-1期
《岩土工程学报》07-1期
《岩土工程学报》07-2期&&目录&&[1]三维简单变形体离散元方法&& & 张冲;金峰;侯艳丽;,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59-163&& & & & 针对小应变、大位移和大转动的块体系统提出了三维简单变形体离散元数值模型(3SDEM)。首先基于牛顿定理推导出了包含块体刚体运动和变形的整体运动和变形方程,同时提出了在小变形条件下,块体的运动和变形可分解为块体刚体运动和变形的叠加,从而分别推导出基于刚体平移、转动和变形的方程。此外针对块体的变形,3SDEM选取了几组简单的变形模态,将块体的变形用选定的变形模态来表示,并给出了各个变形模态互相解耦的条件。本模型采用了显式的时步步进的求解格式,因此是一种模拟不连续介质力学行为的有效数值分析方法,尤其适用于求解非连续、大变形以及动力问题。该模型克服了三维复杂变形体离散元(3DEC)需要对块体内部细分网格导致计算量急剧上升的缺点,具有高效、仿真和可变形的特点。算例表明:这种数值模型能够给出合理的结果,并具有良好数值稳定性。 &[2]各向异性和非均质地基土上浅基础的极限承载力&& & 徐干成;李成学;刘平;,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64-168&& & & & 应用塑性极限分析法上限定理及变分原理,确定非均质及各向异性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导出了确定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地基土极限承载力的基本公式。利用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分析了土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将结果与其他学者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承载力结果更为可靠。 &[3]香港充填土风化花岗岩场址勘探中的界面识别研究&& & 谭卓英;蔡美峰;岳中琦;谭国焕;李焯芬;,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69-173&& & & & 针对香港充填土风化花岗岩场址勘探,在液压旋转钻机上安装钻孔过程监测系统(DPM),对有效轴压力、钻具转速、冲洗压力、钻头位移及穿孔速率进行了实时监测。采用变斜率作为显著性指数,对地层中的主、次界面进行了识别。t-检验表明:DPM系统对岩土界面识别的置信度为99%。此外,对穿孔参数在界面处的变化分析表明:这些参数随孔深的变化曲线在界面处存在不同涨落,轴压力和穿孔速率对界面上岩石强度变化的响应度为81.82%。 &[4]上海钻孔桩桩侧摩阻力的异化效应及分析&& & 周红波;陈竹昌;姚浩;,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74-179&& & & & 系统分析了上海地区钻孔桩测试资料的摩阻力实测值与规范建议值之比γ随土的状态、埋深的变化规律,并将钻孔桩摩阻力与土性参数之间存在的背离趋势分为负异化效应和正异化效应,提出异化效应是反映钻孔桩施工技术与工艺水平的度量指标。严重负异化效应出现在深埋状态好的地层表明,上海原土造浆正循环钻进施工方法在发挥深层好土的固有优势与潜力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并从钻孔泥浆作用和泥浆施工工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正异化效应出现在上海浅埋淤泥质黏性土层则说明,上海钻孔桩施工方法的某些特殊工艺具有能够充分发挥这些土层摩阻力性状的特点,并从灌注混凝土的特殊施工工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5]三峡船闸高边坡裂隙岩体渗流监测成果分析&& & 任大春;刘义城;朱国胜;陈劲松;,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80-183&& & & & 三峡船闸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工程之一。闸室区边坡高度一般为70~120m,最高约160m,地下水是影响岩体高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地下水渗流监测的布置和实施情况,根据将近3 a的实际监测成果,分析了施工期船闸高边坡地表降雨、排水、水质、排水硐渗流渗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监测成果分析认为,施工期船闸南北边坡地下水位均低于设计水位,与长江科学院计算成果基本一致,随着二期工程的实施,地下水位将随之缓慢降低,说明设计最后选定的渗控方案是基本合理的。 &[6]桩土耦合扭转振动理论研究与特性分析&& & 胡昌斌;张涛;,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84-190&& & & & 从三维轴对称角度出发,对弹性支承桩与均质土耦合作用时的扭转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假定桩为竖直弹性均匀截面桩,土为线性黏弹性体,其材料阻尼为滞回阻尼,首先通过对土层进行求解得到其振动扭转角的形式解,然后利用该解并以小应变条件下桩土接触界面位移连续和力连续来考虑桩土的耦合作用,来分析基桩的动力反应,研究得到了弹性支承桩在谐和激振扭矩作用下频域响应函数解析解,并利用所得解对土层动力反应特性以及桩土体系的扭转振动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 &[7]高速公路采空区地面变形计算方法&& & 陈晓斌;张家生;安关峰;杨果岳;,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91-197&& & & & 采空区地面变形计算问题是一直困扰通过采空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难题,之前尚无良好的理论计算方法。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地下采空区地面变形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相关计算程序(GSM和POBA)。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耒宜高速公路下覆典型的两种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坍塌后地面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机介质理论计算模型应用比较成功,能反映地面移动规律;该处采空区对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产生威胁,宜进行适当的工程处理,并确定了工程处理范围。 &[8]第二届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国际会议(GEDMAR08)通知&&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97&& & & & &正&第二届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国际会议(GEDMAR08)将于日~6月2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TC39和TC4)、多国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联合工作组织(JWG-DMR)、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和河海大学联合主办。会议旨在给国内外岩土工程同行提供一个广泛的合作交流机会。国际土协现任主席葡萄牙Pinto教授、副主席印度Madhav教授、前任主席日本Ishihara教授、前任副主席中国台湾Moh教授等和一批国际著名岩土工程专家学者将出席本次大会。 &[9]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固结计算方法的探讨&& & 陈蕾;刘松玉;洪振舜;,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198-203&& & & & 针对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这种新型工法,建立了相应的简化固结分析模型;同时为考虑下卧层与加固区的孔压连续问题,将加固区模型一维等效,采用双层地基模型进行编程计算。两种模型得到的超静孔压消散规律,固结度增长规律以及沉降历时曲线均与现场实际情况相一致,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加固区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双层地基方法在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固结计算中的可行性。 &[10]饱和土沉积谷场地对平面Rayleigh波的散射&& & 王磊;赵成刚;,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04-211&& & & & 把沉积谷软土场地用饱和多孔介质的Biot动力学理论模拟,周围的场地用单相介质弹性动力学理论模拟,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具有饱和土沉积层的沉积谷对Rayleigh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入射波波长、沉积谷的高宽比、沉积层的软硬(利用波速描述其软硬)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11]第八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年会(第一号通知)&& &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11&& & & & &正&第八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年会将于~14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桩基础学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12]土石坝水力劈裂发生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李全明;张丙印;于玉贞;王建国;,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12-217&& & & &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水力劈裂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将所提出的渗透弱面水压楔劈作用模型引入基于比奥固结理论的有效应力法,采用弥散裂缝理论描述水力劈裂裂缝的发展过程,建立了用于描述水力劈裂发生和扩展过程的数学模型及有限元计算模式。模拟了挪威Hyttejuvet坝水力劈裂破坏的发生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相应计算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土石坝水力劈裂的破坏过程,可用于土石坝工程的安全性评价。 &[13]水平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考虑频率相关性的等效线性化方法&& & 蒋通;邢海灵;,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18-224&& & & & 工程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中,等效线性化方法因原理相对简单、参数获取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算得的地面最大加速度值以及高频段的频响放大倍率与实测结果有较大差异。首先对比分析了几种考虑频率相关性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原理,对频率相关性的实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分析具有竖向钻孔地震记录的场地土层应变频谱特征基础上,采用谱平滑化方法进行标准化应变谱曲线拟合,从而得到考虑频率相关性的新方法。通过改造DYNEQ程序得到各种方法的计算程序,并用新方法与其他方法分析了有竖向钻孔地震记录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频率相关性后的计算方法比传统方法均有所改善,本文新方法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14]考虑桩土滑移和整体刚度动态调整的群桩分析方法&& & 吴鹏;龚维明;梁书亭;朱建民;,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25-230&& & & & 在分析了大型群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桩土滑移和群桩桩顶整体刚度动态调整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将本文方法与一个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论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刚性承台条件下超大群桩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规律以及桩顶荷载分布规律受桩土刚度比、桩长、桩径、桩距、桩数、土性等因素的影响规律。 &[15]分层土-箱基-框架结构在爆破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 & 朱志辉;尚守平;吴方伯;熊辉;,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31-236&& & & & 以野外大比例(1∶2)分层土–箱基–框架结构试验模型的爆破震动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二次开发语言apdl二次开发,将多次透射公式(MTF)添加到软件中从而实现对无限域的模拟,进而利用整体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人工透射边界、箱基周围回填土属性、软弱夹层及地震波主频范围等参数对上部框架动力反应的影响。数值算例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爆破震动作用下,考虑二阶透射边界的数值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模拟结构的真实动力反应,而固定边界和固基假定的计算结果偏大;箱基埋置深度浅、下卧土层刚度较大时,箱基周围回填土属性对结构反应影响不大;场地土中的软弱夹层对上部结构起到隔振减震的作用;与高频爆破地震波相比,低频地震波所产生的结构加速度反应更大,对结构破坏作用更强;固基假定下的结构反应计算结果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并不总偏安全。 &[16]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中拟静力法的地震荷载施加方法研究&& & 刘如山;胡少卿;石宏彬;,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37-242&& & & & 分析了地下结构横截面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拟静力计算方法的误差来源。从地震时一维土层反应应力入手,对拟静力法中有限元反应加速度法的地震荷载加载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有限元反应应力法。对某给定地质条件下的浅埋箱型地铁车站结构,用有限元反应应力法﹑反应位移法﹑有限元反应加速度法和有限元动力反应分析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反应应力法最接近有限元动力分析结果,是一个精度较高的实用性很强的拟静力计算方法。 &[17]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探地雷达探测模拟试验&& & 黄宏伟;杜军;谢雄耀;,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43-248&& & & & 针对现阶段软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引起后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隧道管片后的探地雷达探测目标的模拟试验研究,充分展示了隧道壁后充填“探测对象”时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结合室内实体管片壁后注浆体和砂层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模拟试验的研究成果,和基于FDTD法的GPR数据二维正演结果,对隧道壁后注浆体的分布形态进行了准确的识别。结果表明:隧道壁后注浆材料的龄期、分布形态以及组成材料配比对GPR探测的剖面图具有显著的影响。试验对探地雷达准确探测和解释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8]循环荷载作用下流变性软黏土的边界面模型&& & 李兴照;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49-254&& & & & 为了预测交通荷载作用下流变性软黏土的长期运行沉降,提出了一个能够描述循环加载条件下饱和软黏土流变特性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本模型以边界面弹塑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滞后变形理论。模型不仅能单独考虑土体的流变效应和循环加卸载效应,还能考虑交通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在循环荷载和流变耦合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模型概念清晰,参数少。通过多组上海软黏土循环加载流变试验结果的模拟,初步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9]土石坝实测性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李宗坤;姜景山;王广印;,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55-259&& & & & 结合土石坝工程的特点,提出了土石坝实测性态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指标的度量方法和综合评价途径。并应用工程模糊集理论,建立了土石坝实测性态多级模糊模式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可靠的。 &[20]模型边界对大型哑铃型承台群桩基础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 & 曾友金;章为民;王年香;徐光明;,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60-267&& & & &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考虑群桩基础周围外侧土体竖向变形影响范围和桩端土体压缩层厚度的因素,研究分析其对大型哑铃型承台群桩基础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从而研究大型超深群桩基础边界问题以及离心模型试验边界对其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群桩基础边界大小由群桩基础变形特性控制,成桥阶段时大型哑铃型承台群桩基础周围外侧土体竖向变形影响范围和桩端土体压缩层影响深度,分别为一倍承台宽度和一倍桩长;设计的离心模型试验边界对群桩基础桩身受力大小与分布影响不大,而对承台沉降和桩端土体整体压缩变形比等变形特性影响较大。 &[21]煤矿开采中的岩层应力分布与变形移动的DDA模拟&& & 鞠杨;左建平;宋振铎;田鹭璐;周宏伟;, 岩土工程学报, 2007,(02), 268-273&& & & & 应用DDA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了深部煤矿开采中上覆岩层的应力场变化和变形移动规律,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灰土击实干密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