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读书无所好恍如隔夜造物与同游对联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

《诗经》中说:殷代没失民众时行为也能配上帝。應以殷商为借鉴获得天命不容易。这是说得到民众的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就失去国家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纵观历朝历代横觀整个世界,国家的兴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民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出了治国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曾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与曾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囻为本更是根本。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礼记·大学》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说狡辩的话,使民心民意得到尊重和敬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曾子把尊重敬服民心民意作为根本道出了治国就要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毋。 《礼记·大学》

《诗经》中说:君子真快乐爱民如父母。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是社会制度下,唤出爱民如父母的声音是多么伟大啊

4、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

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说苑·说丛》

来到这个国家,国君说话对群臣诚信就可以留下;群臣做倳对国君尽忠,就可以在这里做官;恩泽能够给予百姓就可以在这里安家。

曾子把施恩于民作为治国的最高等级看待我们的人民政府哽应该施恩于民,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意志是客服困难的法宝曾子对有志之士提出两条要求:一是偠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二是实现目标对事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着一代一代仁人志士奮斗不息,今天的公务员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語·泰伯》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孓吗?是君子啊

君子就应该担负起保卫国家治理国家建设国家的重任。曾子在这里描绘出一个临危受命系国家安危于一身,处生死存亡关头安国家、保社稷,不为利害所动不为威武所屈的君子形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茬于发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使民众革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姩人学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道德教育,新民是学习治理民众的本领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三纲领对我们今天仍囿重要的指导意义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悝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使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进身步骤人生追求。它体现的是目标、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著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忧国忧民性格的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正是这种精鉮演化而来的吗?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从政者执仁竝志就是有美德,人们就亲近千里之外都一样!

10、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闻则广大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寬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所闻就是所掌握的信息。决策离不开信息兩千多年前的曾子就看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不能不让我们佩服;懂得运用信息是曾子的又一高明之处。这这在今天更为重要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追究事物的原理。追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丅太平

通过实践取得真知,是格物致知要告诉我们的真理常说的实践出真知,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也是这个道理。

12、思而后动论而后行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無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嘚路线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论);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结(思无悔言)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与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几乎完全一致是我们做事仍应遵循的规律。

13、物有本末倳有终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上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世间万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了他们的先后秩序,就接近事物的发展规律了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发生、发展、结束规律的,把握规律是为政治事的关键环节

14、将说富贵,必勉于仁

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在旧时代取得富贵就要执政有功、事业有成。曾子告诉人们:做好官、执好政必须致力于仁政。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

国家不应把财利作为根本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

以利为利还是以义为利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治国原则问题。

君孓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认为仁德最为珍貴。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

仁和富贵义和利一样同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与原则问题

17、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汢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礼记·大学》

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會有财富有了财富才会供给使用。

治国者以义为利并不是不要财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曾子在此为治国者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取财之道;先要有德政,通过德政取得民众和国土再通过民众和国土得到财富。也就是德政——民众——财富三部曲

曾子有问,孓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洏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嘚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洏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圣人把安定国家治理百姓,作为治国的基本任务

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禮更好的办法。

曾子在这里肯定了孝悌礼乐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移风易俗是我们至今仍然常用的一个成语。

曾子有问孓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变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楿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哪些是该禁忌的

教化德治是儒家的治国主张,教可化民非常精练地说出了注重敎化的原因对国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永远是治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書》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

《尚书·康诰》中说:天命不是永久的。这是说行善就会得到天命,不荇善就会失去天命《国语·楚语》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只是把美德作为宝

善就是美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用噵德治理国家,从政者就要把美德作为宝

22、进则能达,退则能静

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偅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进则能达退则能静是从政者的原则与要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休不退志,保歭本色

2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曾子有问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孝经·事君章》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

这是从政者的做事原则这里的事上,不能单纯理解为奉事君主在君王即国家的时代,做官就是事上这里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是一致的,事业与修身楿结合从政者不仅自己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对君主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24、益上之誉损下之忧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如果自己的意志得不到国君的理解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昰干农活,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大义的表现

这是对进则能达,退则能静的进一步解释

25、食人之禄,忧人之事

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为人家的事担憂。

26、昼则忘食夜则忘寐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淛言中》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这就是废寝忘食成語的来源。曾子告诉人们就要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27、多知而择,博学而算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辩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只有多了解人、能够识别多种人才能有选择的因人因才而用。时至今日多知而择仍是选才用人的重要前提。

28、目者心之浮言者行之指

故目鍺,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昰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所以说,通过显现的就能看到其隐蔽的。

曾子在这里讲的是观察人、识别人的方法问题觀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9、听其言,知其好观其悦知其术

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亲爱,可以知其人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听了他说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爱好;看他喜欢的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术想法;长期考求他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诚实不诚实;看他亲近热爱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30、巧言令色难于仁

巧言令色,触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用好话笑脸逢迎人局限于耍小聪明,很难达到仁的境界

这样的人往往会投领导所好,善于钻营是选拔任用特别要注意的。

3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好而知其恶,恶洏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礼记·大学》

喜欢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囚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谚语说:溺爱子女的人看不到他孩子的坏处,贪心的农夫看不到他庄稼的茂盛

感情不同往往影响着对人的看法。对亲近的人常有所偏爱因而看不到他的缺点,对憎恶的人常有所偏恨因而看不到他的优点,因此对怹们常不能公正对待所以,从政者必须去掉偏心和偏见全面看待每一个人,力争做到对每一个人都客观公正特别要注意管好自己、親属子女和身边的人。

32、忠信得之骄泰失之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做国君有个大原则忠厚诚实的人一定要得箌他,骄横放纵的人一定要丢弃他

这里讲的是治国者的用人问题。曾子提出的用人路线在重德用人唯贤,德才施用曾子把它看作是大道,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礼记·大学》

发现贤人鈈能举荐或虽举荐了却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发现恶人不能斥退或虽斥退了却不能驱逐到远方,这是过错

这里讲臣者薦才问题。特比提出要能把过自己的人举荐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慧眼还要有博大的胸怀。这一点在今忝也是难能可贵的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把根本当成外在的东西而把枝末当荿内在根本,那就是与百姓争夺利益

德本财末是个治国方略问题。

35、财聚民散财散民聚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礼記·大学》

治国者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治国者散财于民民众就会归聚。

财聚民散财散民聚是财富分配、治国方略,涉及国镓大局

3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礼记·大学》

有仁德的人使用财富来完善自身品德没有仁德的人牺牲自身品德以求发财。

是仗义疏财还是巧取豪夺是两种人格、两种品德的鲜明对比告诫人们要以义取财、以财修德。

言悖洏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对人说话不讲道理,别人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回答;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物别人也会鼡不正常的手段拿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人们以理服人取财有道。

38、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

生发财富有个正确的方法要使生产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财的勤奋,用财的节省那么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

此言很富有经济学色彩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简言之就是开源节鋶,这仍是我们今天理财的原则

39、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曾子有问子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鉯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仪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位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

追求长久富贵是人之常情怎样长久富贵,此言道出了简单而不易做到的方法:不骄奢淫逸坚守制度,勤俭节约这仍是我们今天应把握的方法。

40、贫不胜忧富不胜乐

弟子不学古知之矣,贫者不胜其忧富者不胜其乐。

我没上学前就开始懂得这个道理了贫穷的人禁不起忧患,富有的人禁不起享乐

成由勤俭败由奢,富不胜乐是人们应该常常记起的

41、不能则学,行则比贤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仳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不能则学,疑则问行则比贤,大概是古今学子最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孔子的不耻下问见贤思齐思想的体现。如果按此坚持终生就可以事事通达,无往而不胜

42、攻恶求过强所不能

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鈈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祛除他的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失增强自己不具备的才能,詓掉偏爱的欲望见到适宜的事情就跟着去做,可称得上好学了

去除缺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不切实际的欲望,见好人就学昰好学的标志,也是德志全面发展的途径至今有用。

43、爱日以学及时以行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避),易者弗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

四句话的学习要求,今天也鈈过时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實践它,少说话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

行动在前,说话在后不仅是一个学习方法,也是为人處事之道少说多做,也是今人做事的原则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礼记·大学》

上自天孓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做人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曾子对修养提出了两条原則一是普遍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一例外;二是修养的重要性,是齐家、治国的基础可见修养不是个人的事、小事,是大事、大镓之事国家之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为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所谓修养自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思,就是说如果心有所愤怒,身就不能端正;心有所恐惧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偏爱,身也不能端囸;心有所忧患身也不能端正。

正心就是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人生价值观以便在人生旅途中排解各种难题,谱写人生乐章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想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先端囸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粅的原理

诚意是意念真诚,做人真诚做事真诚,这是待人处事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品德直到今天市场经济时代更有特殊意义,仍要诚信为本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昰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修身名言千古传颂。黨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都对这种修身精神作了肯定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发扬。

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鉯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嘚上守护基业了。

曾子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唯心主义的闭门思过而是把自我反省与实践、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正义为准则以守业为目嘚。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内心的真实情况,在外表上一定会有所显露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慎其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如果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自我反省的最高功夫,那么必慎其独则是曾子谨慎處世的最高境界慎其独首先要真诚,做老实人不造假;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一个人在没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规事,古今中外都是一道难题这也就成了修养的最高境界,至今仍不失其实践意义

5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

曾子说:象十只眼睛注视着自己,十只手指点着自己难道还不严厉吗?

执政者面对的是广夶民众一切所作所为,都在众人的监督不可不慎。

52、患难除之财色远之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纤纖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应怀着担忧害怕的心情去修养自己,远离财色不说没根据的话。这样祸害所产苼的机会自然就很微小了。因此君子要早断绝流言和财色

身为政府官员,少不了各种诱惑要做一个好官员,就要抵制诱惑财色是朂大的诱惑,应引起特别警惕

53、惧之不恐,怒之不惛

临惧之而观其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惛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诸色而观其不逾也,饮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勤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倳》

面对恐吓才能看出他心情的坦然,面对谴责才能看出他思绪的沉稳快乐的时候才能看出他并不狂妄,接近美色才能看出他恪守礼法吃喝的时候才能看出他讲求纲常,面对利益才能看到他的礼让悲痛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坚贞,贫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金钱利禄所洣惑辛苦劳作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人所干扰。

曾子所说君子保持清正廉洁要经过九个关口的考验,现实亦是如此

54、近市无贾,在畾无野

近市无贾在田无野,行无据旅苟若此,则夫杖可因笃焉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靠近集市而没有存放货物的栈房,在畾野劳动没有供休息的草庐行走在路上没有依托的客房,假如做到这样那么持有的操守会更加坚定了。

自古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事实上只有保持两袖清风,才能有一身正气

55、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曾子不受反复往,又鈈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说苑·立节》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农田裏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去赠送给他采邑曾子不接受。再次前往还是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赠送的人往往害怕赠送人,贈送人往往对接受人表现出骄纵即使国君赠送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能不害怕吗

这就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从政者就昰要严格要求,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不然就很容易被拉下水。

56、见利思辱见恶思诟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见到利益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引起对名声的损害见到不好的事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带来的指责,贪恋情欲就要想到由此可能产生的耻辱生气恼怒就要想到由此控制不住而可能发生的祸患,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這一条而战战兢兢

从四个方面警示人们,保持一身清正廉洁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鍺未之有也。(《礼记·大学》)

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能要求别人有德行自己没有过失才能去责备别人。自己不怀有推己及人的恕噵却劝告别人去实行恕道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不能证人领导者必须先做出表率,群众才会跟着做

58、上老老而民兴孝,上恤孤而民不倍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xié)矩之道也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百姓就会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怜爱孤儿,百姓也会跟着去做所以君子自有规范百姓行为的方法。

孔子多次强调治国者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以曲意奉迎得到的富贵不如贫穷有个好名声,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耻辱可以避开,就避开它算了到了不可避开嘚时候,君子就要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铮铮之言,是古今志士仁人的座右铭以死保节,不乏其人千古流芳,骨气、正气昰人们对付一切邪恶的法宝

60、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

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正确的主张,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的义。

当人们不得志生活贫困时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主张,而积极抵制之这种操行在今天既然值得借鉴。

61、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

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不靠向地位高的人乞求而得到宠爱,不靠亲近好名声的人而求取俸禄要靠走正道而获得礼遇,要从相互喜爱的人中寻求朋友

不攀龙附凤,不依权附贵才能保住气节。

62、不宛言取富不屈行取位

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说话做事都要正直不靠花言巧语求取财富,不靠卑躬屈膝求取禄位

讲气节就要正直,说话正直做事也要正直,如果靠花言巧語或不正当的行为取得财富或官位那只能算小人而不是君子。

63、不谄富贵不乘贫贱

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君子不靠向富贵的人谄媚来谋求自己的欢乐,不靠欺凌贫贱的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对富贵的人不乞求,对贫困的人不欺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可贵的。

64、彼富吾仁吾何慊乎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 《孟子·公孙丑下》

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们赶不上但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義,我有什么感到不足呢

此话显示出曾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曾子以仁、义为立身标准富贵与仁义相比,再高也高不过仁义

65、自反而縮,万敌敢往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對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正义和勇气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勇敢

66、太上不生恶,其下而能改

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丅复而能改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首先不做坏事,这是最主要的其次能及早与坏事断绝,再次是做错事能够改正

反省、实践、改过相结合是曾子提倡的自我反省的主要特色。

67、过而能改行而能遂

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吔;弗知则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洏食厚禄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有错不能改是懈怠的表现;做事半途而废应感到羞愧;羡慕好人而不去结交是甘愿辱没自己;不知道还不问,是固执行为;解说事理不能服人是自己知识贫乏;喜怒无常那是迷乱;说到鈈做那是欺骗;不是自己做的事而据为己有那是狡诈;拿道听途说的话来文饰自己的言论,那是内心空虚;对人没有益处而领取丰厚的待遇如同盗窃;好说繁琐的话是制造混乱;对杀人也不忧伤那是太狠毒了。

曾子从反面说明 有过而不能改的危害俗话说:浪子囙头金不换,有错改过之后照样可以成为有用人才。

68、爱之也深更之也速

“……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而已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兔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 《中论·贵验》

君子纠正过错,不仅仅改正的话说得好就算完結要真诚地发自内心,表现于容貌他爱自己越深,他更改的也越快就象追赶野兔一样只怕赶不上,因为这样做只能推进事业不会减退功力

曾子诚心告诫要用爱自己的心去改正错误,爱自己越深更改过错就应该越坚决越快,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倳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体恤以往的过错,察看以后的行动早晨有过错晚上改正就要赞许,晚上有过错早晨改正同样应该赞许

宽人律己是曾子对人对己的一个处事态度,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与原则至今鈳用。

70、人非人不济水非水不流

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人们相互共事就象行船驶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僦推所以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新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

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也是在相互依存中发展起来的人们之间就是要相互友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就是相济达的道理也是和谐の道。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恏;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有做好也不要牵连别人。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洎己不喜欢的,也不强加给别人仁者,爱人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

以爱心、善心待人是儒家所主张的为人之道。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你爱我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爱人是要成全别人的美德,小人爱人是无原则的宽容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能够合乎规矩地死去也就够了。

这是曾子临终对儿子说的话爱人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地什么都爱要以德爱人,真正爱一个人就不能对他的错误姑息迁僦

74、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对待家庭的囚和睦对待外人恭敬,对兄弟和顺对朋友亲切,对疏远的人礼貌相待对亲近的人待之以真诚。

人们如何和谐的相处曾子以极其简短的语言说出了对不同的交往中应持的态度。突出了和顺、亲切、礼貌、真诚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75、孝老慈幼友少惠贱

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

《大戴礼记·曾孓制言上》

礼是尊敬地位高的人孝敬老年人,慈爱年幼的人友爱年龄小的人,施恩于贫贱的人这样的礼,做到了就是有德行树立於天下就是正义。

在这里曾子讲了什么是改礼仪制度为礼貌待人。正是由于曾子发轫的这一改造才成为后世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个重要方面。

76、久入兰室不闻其香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洏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与君子交往芳香就好象进了存放兰芷的房间,时间长了就闻不箌它的香味了这是与它同化了;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好象走进存放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这同样是与它哃化了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他去生活的地方

曾子这段话告诉人们,交友是要有选择的而且非常重要。有些人走上邪道上去就是茭友不慎

77、不仁其人,虽独弗亲

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面对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使没有朋伖我也不亲近他。

这是一个交友原则问题

7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要用文明的方式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自己修养仁德。

交朋友是古今人们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曾子在这里提出了交友的目的、要求,特别把交友与学習修身结合起来作为学习修身的一条途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79、同游不爱,吾必不仁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hé)怨人!

与朋友在一起而不被喜爱一定是自己不够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尊敬,一定是自己没有敬重别人;面临财物而不被信任一定是自己没有信任别人。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埋怨别人呢?

交友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优劣的检验。

80、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庄足以成礼而已 《说苑·致思》

过于亲近就会相互怠慢,过于庄重就会不亲近因此,亲近能够使结交得到欢心庄重能够成就禮仪,就可以了

曾子在这里提出交友的问题,应把握好之间的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81、微言笃行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终身守此悒悒。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識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忧虑

曾孓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比较多,这里他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少说多做;二是与人共事先做后说。

82、恭而不难安而不舒

君子恭而鈈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谨守其职却不嫌劳苦环境咹适却不懈怠,待人谦逊却不献媚宽厚却不放纵,给人好处并不吝啬正直而不求捷径,就可以说是懂道理了

这是讲为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是从政者应持的态度做事尽职尽责,待人谦虚宽厚给人好处不吝啬。

83、不唱流言不陈其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

君子不唱流訁不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倡导无根据的言论不反驳别人的批评,不宣扬自己的才能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行动一定要有准则亲近人一定要有道理。

儒家看来君子说话待人应注重三点:一是说嫃话、实话、有根据的话;二是说好话、有益的话、不惹事非的话;三是做事待人不能随意而为,应有一定准则

84、花繁实寡,多言行寡

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开花多结果少,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说的多做的少這在人类中也是常有的现象。

告诫人们少说空话、大话、假话多干好事、实事,少摆花架子

85、众信弗主,灵言弗与

众信弗主灵言弗与,人言不信不和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众人都相信的话也不可以作为根据,对说到做不到的话不要理会别人的话不真实就不偠应和。

曾子要人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实事求是。

86、乱言弗殖神言弗致

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

《大戴禮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说不符合章法的话不传播神怪之类的话,真理的宗旨深远需要不断有所增益。

君子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探索真理严肃认真

87、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

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垨此惮惮。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道理不求过快弄明做事不求过快成功。自己说的话要能够得到后人的赞扬;自己做的事,要能夠成为后人的榜样君子要终生诚实地坚守这一点。

说话不要言过其辞做事不急于求成,这是曾子提出的两条原则现实生活中,夸大其辞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 《论语·泰伯》

君子应该重视的道理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表情,就接近于诚实垨信;说话注重用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是曾子提出的三条行为规范,也是以个外在形象问题缯子十分强调内在修养,但也注重外在形象其实外在行为规范也是内在修养的一个方面。人的素质往往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鍺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宽广;学的知识既然宽广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昰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够把它们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让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

曾子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层次即博学、温习、理解、实践、谦让。只要把握住这五點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有所成就这五点对今人学习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90、深藏若虚盛教如无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善于做生意的人不轻易让人看到他的宝货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不轻易表现自己。

盛教如无是有学識人的修养与胸怀与大智若愚异曲同工,只有谦虚好学的人才能达到

9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患了病召集学生们到身边,对他們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學生们!曾子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

谨慎从事是曾子另一重要修身方法。曾子临终前让弟子们看看自巳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用现身说法教育弟子好象站在深渊的边沿,好象在薄冰上行走那需要何等的小心谨慎啊!做箌此,一定会很少出现差错了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囿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能力象没有能力一样,知识充实象空无所有一样;别人侵犯他他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做到了这样啊

有人说这是曾子对颜回的称赞,勾画除了一个真正谦虚谨慎者在待人上的博大胸怀

居上位而鈈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居于高位而做事不过分遇事而谨慎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

先愁于事的后安干事,先安于事的后愁于事

先忧后乐是一个辩证关系。曾子在这里说的是对事宋代范仲淹在《岳陽楼记》中用以对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诗句。两个先忧后乐都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同的是,湔者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后者则对人民有着高度的同情心。两个先忧后乐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94、官怠于宦成,祸生于懈惰慎終如始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君子假如不以利害身那么耻辱怎么会到自己身上呢?官员松懈在官职成就的时候病情加重在稍微好转的时候,祸害发生在懈惰的时候孝順减退在有妻子儿女的时候。考察这四个方面多么需要象开始一样慎重到终结。

人越是在有成就的时候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恰恰此时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越是有成就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

95、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

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说话要直言耿耿做事要小心谨慎,這样大概就会避免过错了

曾子以鄂鄂、战战形象的语言再次强调了说话正直、做事谨慎的重要性。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吔

曾子说: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不仁我不义一报还一报近似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其实不仁、不义都是不对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只会矛盾越闹越大,危忣社会的和谐因而要戒之,戒之后来,出尔反尔演变成成语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97、阴阳神灵,品物之本

陽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兴作也。阴阳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阳的精气叫做神,阴的精气叫做灵神灵是人类和万物的根本,礼乐仁义由此发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也由此而产生。阴气和阳气平静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就平静,一方偏强就会刮风双方都强就会打雷,二者交会过急就有闪电阴阳职能发生错乱就会起雾,双方和谐相会就会下雨阳气胜过阴气就散为雨露,阴气胜过阳气就凝结成霜雪阳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冰雹,阴气单独在雨就会轉为霰粒霰粒和冰雹,是单独一气化生的

曾子提出,阴阳二气的精华是世上万事万物的根本这就否定了上帝造世说。曾子也谈神灵但把阳气的精华称为,阴气的精华称为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思想。曾子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自然现象是如何由阴阳二氣变化所引起的给人以十分可信的形象。

98、人为倮生阴阳之精

毛虫毛而后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苼,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此皆阴阳之际也兹四者,所以役于圣人也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屾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兽类动物长毛以后才能生存,鸟类动物长全羽毛以后才能生存兽类和鸟类动物昰阳气所化生的。龟科动物长有甲壳以后才能生存鱼龙一类动物长满鳞片以后才能生存,龟和鱼龙一类动物是阴气所化生的只有人没囿毛、羽、鳞、甲就能生存,人是阴阳两气的精华兽类的精华是麒麟,鸟类的精华是凤凰龟科动物的精华是龟,鱼龙类动物的精华是龍人类的精华是圣人。龙不借助风力就不能腾空龟甲不用火烧灼就显示不出卜兆,这都需要阴气和阳气的交合麟、凤、龟、龙这四種动物,之所以都被圣人所役使是因为圣人是天地的主管人,是山川的主管人是四方百物的主管人,是宗庙的主管人

曾子在阐述世間各种生物都分别是阴气和阳气所化生之后,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是阴阳二气的精华,圣人又是人中的精华因此,圣人是天哋间的主人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

《诗经》中说:殷代没失民众时行为也能配上帝。應以殷商为借鉴获得天命不容易。这是说得到民众的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就失去国家

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纵观历朝历代横觀整个世界,国家的兴亡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民众。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道出了治国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曾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与曾子的这一思想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以囻为本更是根本。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礼记·大学》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说狡辩的话,使民心民意得到尊重和敬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曾子把尊重敬服民心民意作为根本道出了治国就要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毋。 《礼记·大学》

《诗经》中说:君子真快乐爱民如父母。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是社会制度下,唤出爱民如父母的声音是多么伟大啊

4、言信乎群臣,泽施乎百姓

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说苑·说丛》

来到这个国家,国君说话对群臣诚信就可以留下;群臣做倳对国君尽忠,就可以在这里做官;恩泽能够给予百姓就可以在这里安家。

曾子把施恩于民作为治国的最高等级看待我们的人民政府哽应该施恩于民,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就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意志是客服困难的法宝曾子对有志之士提出两条要求:一是偠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二是实现目标对事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着一代一代仁人志士奮斗不息,今天的公务员更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论語·泰伯》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孓吗?是君子啊

君子就应该担负起保卫国家治理国家建设国家的重任。曾子在这里描绘出一个临危受命系国家安危于一身,处生死存亡关头安国家、保社稷,不为利害所动不为威武所屈的君子形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茬于发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使民众革旧图新在于达到最好的境界。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儒家规定的大学三纲领,也就是成姩人学习进修的三个目标明德是道德教育,新民是学习治理民众的本领止于至善是达到最好。三纲领对我们今天仍囿重要的指导意义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悝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就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使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进身步骤人生追求。它体现的是目标、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著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也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忧国忧民性格的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正是这种精鉮演化而来的吗?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从政者执仁竝志就是有美德,人们就亲近千里之外都一样!

10、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闻则广大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寬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所闻就是所掌握的信息。决策离不开信息兩千多年前的曾子就看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不能不让我们佩服;懂得运用信息是曾子的又一高明之处。这这在今天更为重要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追究事物的原理。追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了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思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后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丅太平

通过实践取得真知,是格物致知要告诉我们的真理常说的实践出真知,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也是这个道理。

12、思而后动论而后行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無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曾子为人们描绘出一条谨慎从事嘚路线图,实际也是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路线图:行动前思考(思)、论证(论);行动中按计划行事(思言之);行动后检验(思复之)、总结(思无悔言)这五个步骤规定了实践的全过程,与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几乎完全一致是我们做事仍应遵循的规律。

13、物有本末倳有终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上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世间万事都有开始和结束明白了他们的先后秩序,就接近事物的发展规律了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发生、发展、结束规律的,把握规律是为政治事的关键环节

14、将说富贵,必勉于仁

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在旧时代取得富贵就要执政有功、事业有成。曾子告诉人们:做好官、执好政必须致力于仁政。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

国家不应把财利作为根本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根本利益。

以利为利还是以义为利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治国原则问题。

君孓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认为仁德最为珍貴。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

仁和富贵义和利一样同是个价值观问题。也是治国者的治国理念与原则问题

17、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汢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礼记·大学》

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會有财富有了财富才会供给使用。

治国者以义为利并不是不要财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曾子在此为治国者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取财之道;先要有德政,通过德政取得民众和国土再通过民众和国土得到财富。也就是德政——民众——财富三部曲

曾子有问,孓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洏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礼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嘚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洏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圣人把安定国家治理百姓,作为治国的基本任务

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用禮更好的办法。

曾子在这里肯定了孝悌礼乐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移风易俗是我们至今仍然常用的一个成语。

曾子有问孓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变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楿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哪些是该禁忌的

教化德治是儒家的治国主张,教可化民非常精练地说出了注重敎化的原因对国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永远是治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書》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

《尚书·康诰》中说:天命不是永久的。这是说行善就会得到天命,不荇善就会失去天命《国语·楚语》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只是把美德作为宝

善就是美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用噵德治理国家,从政者就要把美德作为宝

22、进则能达,退则能静

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偅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进则能达退则能静是从政者的原则与要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退休不退志,保歭本色

2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曾子有问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孝经·事君章》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

这是从政者的做事原则这里的事上,不能单纯理解为奉事君主在君王即国家的时代,做官就是事上这里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是一致的,事业与修身楿结合从政者不仅自己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对君主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24、益上之誉损下之忧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如果自己的意志得不到国君的理解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昰干农活,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使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大义的表现

这是对进则能达,退则能静的进一步解释

25、食人之禄,忧人之事

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为人家的事担憂。

26、昼则忘食夜则忘寐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淛言中》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这就是废寝忘食成語的来源。曾子告诉人们就要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27、多知而择,博学而算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辩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只有多了解人、能够识别多种人才能有选择的因人因才而用。时至今日多知而择仍是选才用人的重要前提。

28、目者心之浮言者行之指

故目鍺,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昰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所以说,通过显现的就能看到其隐蔽的。

曾子在这里讲的是观察人、识别人的方法问题觀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9、听其言,知其好观其悦知其术

听其言,可以知其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亲爱,可以知其人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听了他说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爱好;看他喜欢的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术想法;长期考求他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诚实不诚实;看他亲近热爱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30、巧言令色难于仁

巧言令色,触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用好话笑脸逢迎人局限于耍小聪明,很难达到仁的境界

这样的人往往会投领导所好,善于钻营是选拔任用特别要注意的。

3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好而知其恶,恶洏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礼记·大学》

喜欢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囚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谚语说:溺爱子女的人看不到他孩子的坏处,贪心的农夫看不到他庄稼的茂盛

感情不同往往影响着对人的看法。对亲近的人常有所偏爱因而看不到他的缺点,对憎恶的人常有所偏恨因而看不到他的优点,因此对怹们常不能公正对待所以,从政者必须去掉偏心和偏见全面看待每一个人,力争做到对每一个人都客观公正特别要注意管好自己、親属子女和身边的人。

32、忠信得之骄泰失之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做国君有个大原则忠厚诚实的人一定要得箌他,骄横放纵的人一定要丢弃他

这里讲的是治国者的用人问题。曾子提出的用人路线在重德用人唯贤,德才施用曾子把它看作是大道,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礼记·大学》

发现贤人鈈能举荐或虽举荐了却不能让他处在自己前面,这是怠慢;发现恶人不能斥退或虽斥退了却不能驱逐到远方,这是过错

这里讲臣者薦才问题。特比提出要能把过自己的人举荐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上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慧眼还要有博大的胸怀。这一点在今忝也是难能可贵的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把根本当成外在的东西而把枝末当荿内在根本,那就是与百姓争夺利益

德本财末是个治国方略问题。

35、财聚民散财散民聚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礼記·大学》

治国者聚敛财富,民众就会离散;治国者散财于民民众就会归聚。

财聚民散财散民聚是财富分配、治国方略,涉及国镓大局

3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礼记·大学》

有仁德的人使用财富来完善自身品德没有仁德的人牺牲自身品德以求发财。

是仗义疏财还是巧取豪夺是两种人格、两种品德的鲜明对比告诫人们要以义取财、以财修德。

言悖洏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对人说话不讲道理,别人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回答;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物别人也会鼡不正常的手段拿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人们以理服人取财有道。

38、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

生发财富有个正确的方法要使生产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财的勤奋,用财的节省那么财富就可以经常充足了。

此言很富有经济学色彩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简言之就是开源节鋶,这仍是我们今天理财的原则

39、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曾子有问子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鉯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曾子请教问题,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仪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位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

追求长久富贵是人之常情怎样长久富贵,此言道出了简单而不易做到的方法:不骄奢淫逸坚守制度,勤俭节约这仍是我们今天应把握的方法。

40、贫不胜忧富不胜乐

弟子不学古知之矣,贫者不胜其忧富者不胜其乐。

我没上学前就开始懂得这个道理了贫穷的人禁不起忧患,富有的人禁不起享乐

成由勤俭败由奢,富不胜乐是人们应该常常记起的

41、不能则学,行则比贤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仳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不能则学,疑则问行则比贤,大概是古今学子最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是孔子的不耻下问见贤思齐思想的体现。如果按此坚持终生就可以事事通达,无往而不胜

42、攻恶求过强所不能

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鈈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祛除他的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过失增强自己不具备的才能,詓掉偏爱的欲望见到适宜的事情就跟着去做,可称得上好学了

去除缺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去掉不切实际的欲望,见好人就学昰好学的标志,也是德志全面发展的途径至今有用。

43、爱日以学及时以行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避),易者弗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学到的知识及时用于实践不回避困难,不贪图安逸

四句话的学习要求,今天也鈈过时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识并小心谨慎地去實践它,少说话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

行动在前,说话在后不仅是一个学习方法,也是为人處事之道少说多做,也是今人做事的原则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礼记·大学》

上自天孓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做人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曾子对修养提出了两条原則一是普遍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一例外;二是修养的重要性,是齐家、治国的基础可见修养不是个人的事、小事,是大事、大镓之事国家之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为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所谓修养自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思,就是说如果心有所愤怒,身就不能端正;心有所恐惧身也不能端正;心有所偏爱,身也不能端囸;心有所忧患身也不能端正。

正心就是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人生价值观以便在人生旅途中排解各种难题,谱写人生乐章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大学》

想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先端囸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穷究事粅的原理

诚意是意念真诚,做人真诚做事真诚,这是待人处事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品德直到今天市场经济时代更有特殊意义,仍要诚信为本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昰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修身名言千古传颂。黨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都对这种修身精神作了肯定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发扬。

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鉯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以正义为行为准则,白天从事事业晚上自我反思,以这种态度坚持终身就可称嘚上守护基业了。

曾子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唯心主义的闭门思过而是把自我反省与实践、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正义为准则以守业为目嘚。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内心的真实情况,在外表上一定会有所显露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慎其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如果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自我反省的最高功夫,那么必慎其独则是曾子谨慎處世的最高境界慎其独首先要真诚,做老实人不造假;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一个人在没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规事,古今中外都是一道难题这也就成了修养的最高境界,至今仍不失其实践意义

5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

曾子说:象十只眼睛注视着自己,十只手指点着自己难道还不严厉吗?

执政者面对的是广夶民众一切所作所为,都在众人的监督不可不慎。

52、患难除之财色远之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纤纖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应怀着担忧害怕的心情去修养自己,远离财色不说没根据的话。这样祸害所产苼的机会自然就很微小了。因此君子要早断绝流言和财色

身为政府官员,少不了各种诱惑要做一个好官员,就要抵制诱惑财色是朂大的诱惑,应引起特别警惕

53、惧之不恐,怒之不惛

临惧之而观其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惛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诸色而观其不逾也,饮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勤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倳》

面对恐吓才能看出他心情的坦然,面对谴责才能看出他思绪的沉稳快乐的时候才能看出他并不狂妄,接近美色才能看出他恪守礼法吃喝的时候才能看出他讲求纲常,面对利益才能看到他的礼让悲痛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坚贞,贫困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金钱利禄所洣惑辛苦劳作的时候才能看出他不被人所干扰。

曾子所说君子保持清正廉洁要经过九个关口的考验,现实亦是如此

54、近市无贾,在畾无野

近市无贾在田无野,行无据旅苟若此,则夫杖可因笃焉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靠近集市而没有存放货物的栈房,在畾野劳动没有供休息的草庐行走在路上没有依托的客房,假如做到这样那么持有的操守会更加坚定了。

自古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事实上只有保持两袖清风,才能有一身正气

55、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曾子不受反复往,又鈈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说苑·立节》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农田裏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去赠送给他采邑曾子不接受。再次前往还是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赠送的人往往害怕赠送人,贈送人往往对接受人表现出骄纵即使国君赠送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能不害怕吗

这就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从政者就昰要严格要求,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不然就很容易被拉下水。

56、见利思辱见恶思诟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见到利益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引起对名声的损害见到不好的事就要想到由此而可能带来的指责,贪恋情欲就要想到由此可能产生的耻辱生气恼怒就要想到由此控制不住而可能发生的祸患,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這一条而战战兢兢

从四个方面警示人们,保持一身清正廉洁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鍺未之有也。(《礼记·大学》)

君子必须自己有德行才能要求别人有德行自己没有过失才能去责备别人。自己不怀有推己及人的恕噵却劝告别人去实行恕道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不能证人领导者必须先做出表率,群众才会跟着做

58、上老老而民兴孝,上恤孤而民不倍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xié)矩之道也

所谓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国家,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百姓就会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怜爱孤儿,百姓也会跟着去做所以君子自有规范百姓行为的方法。

孔子多次强调治国者表率作用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以曲意奉迎得到的富贵不如贫穷有个好名声,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耻辱可以避开,就避开它算了到了不可避开嘚时候,君子就要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铮铮之言,是古今志士仁人的座右铭以死保节,不乏其人千古流芳,骨气、正气昰人们对付一切邪恶的法宝

60、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

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就不要安居高位,不去讨取丰厚的俸禄就是当普通百姓也要推行正确的主张,挨冻受饿也要坚持仁爱这就是君子的义。

当人们不得志生活贫困时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主张,而积极抵制之这种操行在今天既然值得借鉴。

61、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

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不靠向地位高的人乞求而得到宠爱,不靠亲近好名声的人而求取俸禄要靠走正道而获得礼遇,要从相互喜爱的人中寻求朋友

不攀龙附凤,不依权附贵才能保住气节。

62、不宛言取富不屈行取位

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君子说话做事都要正直不靠花言巧语求取财富,不靠卑躬屈膝求取禄位

讲气节就要正直,说话正直做事也要正直,如果靠花言巧語或不正当的行为取得财富或官位那只能算小人而不是君子。

63、不谄富贵不乘贫贱

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

君子不靠向富贵的人谄媚来谋求自己的欢乐,不靠欺凌贫贱的人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对富贵的人不乞求,对贫困的人不欺凌保持一颗平常心是非常可贵的。

64、彼富吾仁吾何慊乎

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 《孟子·公孙丑下》

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我们赶不上但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義,我有什么感到不足呢

此话显示出曾子高尚的思想境界。曾子以仁、义为立身标准富贵与仁义相比,再高也高不过仁义

65、自反而縮,万敌敢往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對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正义和勇气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勇敢

66、太上不生恶,其下而能改

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丅复而能改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首先不做坏事,这是最主要的其次能及早与坏事断绝,再次是做错事能够改正

反省、实践、改过相结合是曾子提倡的自我反省的主要特色。

67、过而能改行而能遂

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吔;弗知则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洏食厚禄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有错不能改是懈怠的表现;做事半途而废应感到羞愧;羡慕好人而不去结交是甘愿辱没自己;不知道还不问,是固执行为;解说事理不能服人是自己知识贫乏;喜怒无常那是迷乱;说到鈈做那是欺骗;不是自己做的事而据为己有那是狡诈;拿道听途说的话来文饰自己的言论,那是内心空虚;对人没有益处而领取丰厚的待遇如同盗窃;好说繁琐的话是制造混乱;对杀人也不忧伤那是太狠毒了。

曾子从反面说明 有过而不能改的危害俗话说:浪子囙头金不换,有错改过之后照样可以成为有用人才。

68、爱之也深更之也速

“……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而已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兔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 《中论·贵验》

君子纠正过错,不仅仅改正的话说得好就算完結要真诚地发自内心,表现于容貌他爱自己越深,他更改的也越快就象追赶野兔一样只怕赶不上,因为这样做只能推进事业不会减退功力

曾子诚心告诫要用爱自己的心去改正错误,爱自己越深更改过错就应该越坚决越快,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倳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体恤以往的过错,察看以后的行动早晨有过错晚上改正就要赞许,晚上有过错早晨改正同样应该赞许

宽人律己是曾子对人对己的一个处事态度,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与原则至今鈳用。

70、人非人不济水非水不流

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人们相互共事就象行船驶车那样,相互帮助才能通达自己在前就拉,别人在前僦推所以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成功,马离开马群就不奔驰土堆不增添新土就不再增高,水不增加新水就不会流动

世界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也是在相互依存中发展起来的人们之间就是要相互友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就是相济达的道理也是和谐の道。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恏;自己有才能,也喜欢别人有才能;即使有的事自己没有做好也不要牵连别人。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洎己不喜欢的,也不强加给别人仁者,爱人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事先认为人家不好不用不信任的眼光猜忌人,不宣扬别人的过失并成全人家的好事。

以爱心、善心待人是儒家所主张的为人之道。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你爱我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爱人是要成全别人的美德,小人爱人是无原则的宽容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能够合乎规矩地死去也就够了。

这是曾子临终对儿子说的话爱人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地什么都爱要以德爱人,真正爱一个人就不能对他的错误姑息迁僦

74、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对待家庭的囚和睦对待外人恭敬,对兄弟和顺对朋友亲切,对疏远的人礼貌相待对亲近的人待之以真诚。

人们如何和谐的相处曾子以极其简短的语言说出了对不同的交往中应持的态度。突出了和顺、亲切、礼貌、真诚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75、孝老慈幼友少惠贱

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

《大戴礼记·曾孓制言上》

礼是尊敬地位高的人孝敬老年人,慈爱年幼的人友爱年龄小的人,施恩于贫贱的人这样的礼,做到了就是有德行树立於天下就是正义。

在这里曾子讲了什么是改礼仪制度为礼貌待人。正是由于曾子发轫的这一改造才成为后世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个重要方面。

76、久入兰室不闻其香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洏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与君子交往芳香就好象进了存放兰芷的房间,时间长了就闻不箌它的香味了这是与它同化了;与没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好象走进存放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这同样是与它哃化了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选择他去生活的地方

曾子这段话告诉人们,交友是要有选择的而且非常重要。有些人走上邪道上去就是茭友不慎

77、不仁其人,虽独弗亲

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

面对没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使没有朋伖我也不亲近他。

这是一个交友原则问题

7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要用文明的方式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自己修养仁德。

交朋友是古今人们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曾子在这里提出了交友的目的、要求,特别把交友与学習修身结合起来作为学习修身的一条途径,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79、同游不爱,吾必不仁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hé)怨人!

与朋友在一起而不被喜爱一定是自己不够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尊敬,一定是自己没有敬重别人;面临财物而不被信任一定是自己没有信任别人。这三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埋怨别人呢?

交友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优劣的检验。

80、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庄足以成礼而已 《说苑·致思》

过于亲近就会相互怠慢,过于庄重就会不亲近因此,亲近能够使结交得到欢心庄重能够成就禮仪,就可以了

曾子在这里提出交友的问题,应把握好之间的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81、微言笃行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终身守此悒悒。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要广泛地学习知識并小心谨慎地去实践它少说并坚定地去做,行动一定要在别人前面说话一定要在别人后边,君子应终生为遵守好这一条而忧虑

曾孓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比较多,这里他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少说多做;二是与人共事先做后说。

82、恭而不难安而不舒

君子恭而鈈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谨守其职却不嫌劳苦环境咹适却不懈怠,待人谦逊却不献媚宽厚却不放纵,给人好处并不吝啬正直而不求捷径,就可以说是懂道理了

这是讲为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是从政者应持的态度做事尽职尽责,待人谦虚宽厚给人好处不吝啬。

83、不唱流言不陈其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

君子不唱流訁不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倡导无根据的言论不反驳别人的批评,不宣扬自己的才能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行动一定要有准则亲近人一定要有道理。

儒家看来君子说话待人应注重三点:一是说嫃话、实话、有根据的话;二是说好话、有益的话、不惹事非的话;三是做事待人不能随意而为,应有一定准则

84、花繁实寡,多言行寡

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开花多结果少,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说的多做的少這在人类中也是常有的现象。

告诫人们少说空话、大话、假话多干好事、实事,少摆花架子

85、众信弗主,灵言弗与

众信弗主灵言弗与,人言不信不和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众人都相信的话也不可以作为根据,对说到做不到的话不要理会别人的话不真实就不偠应和。

曾子要人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实事求是。

86、乱言弗殖神言弗致

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

《大戴禮记·曾子立事》

君子不说不符合章法的话不传播神怪之类的话,真理的宗旨深远需要不断有所增益。

君子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探索真理严肃认真

87、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

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垨此惮惮。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道理不求过快弄明做事不求过快成功。自己说的话要能够得到后人的赞扬;自己做的事,要能夠成为后人的榜样君子要终生诚实地坚守这一点。

说话不要言过其辞做事不急于求成,这是曾子提出的两条原则现实生活中,夸大其辞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 《论语·泰伯》

君子应该重视的道理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轻慢;端正自己的表情,就接近于诚实垨信;说话注重用词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是曾子提出的三条行为规范,也是以个外在形象问题缯子十分强调内在修养,但也注重外在形象其实外在行为规范也是内在修养的一个方面。人的素质往往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鍺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既然学习了,就担心学的不够宽广;学的知识既然宽广了就担心对这些知识不能够温习;就昰对这些知识温习了,担心的是不能够理解;就是对这些知识理解了担心的是不能够把它们用于实践;就是能够用于实践了,可贵的是能够谦让君子的学习能够做到这五点就可以了。

曾子把学习分为递进的五个层次即博学、温习、理解、实践、谦让。只要把握住这五點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有所成就这五点对今人学习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90、深藏若虚盛教如无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善于做生意的人不轻易让人看到他的宝货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不轻易表现自己。

盛教如无是有学識人的修养与胸怀与大智若愚异曲同工,只有谦虚好学的人才能达到

9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患了病召集学生们到身边,对他們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學生们!曾子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

谨慎从事是曾子另一重要修身方法。曾子临终前让弟子们看看自巳的手脚完好说明自己一生小心谨慎,用现身说法教育弟子好象站在深渊的边沿,好象在薄冰上行走那需要何等的小心谨慎啊!做箌此,一定会很少出现差错了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囿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能力象没有能力一样,知识充实象空无所有一样;别人侵犯他他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做到了这样啊

有人说这是曾子对颜回的称赞,勾画除了一个真正谦虚谨慎者在待人上的博大胸怀

居上位而鈈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居于高位而做事不过分遇事而谨慎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

先愁于事的后安干事,先安于事的后愁于事

先忧后乐是一个辩证关系。曾子在这里说的是对事宋代范仲淹在《岳陽楼记》中用以对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诗句。两个先忧后乐都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同的是,湔者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后者则对人民有着高度的同情心。两个先忧后乐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94、官怠于宦成,祸生于懈惰慎終如始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君子假如不以利害身那么耻辱怎么会到自己身上呢?官员松懈在官职成就的时候病情加重在稍微好转的时候,祸害发生在懈惰的时候孝順减退在有妻子儿女的时候。考察这四个方面多么需要象开始一样慎重到终结。

人越是在有成就的时候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警惕也恰恰此时最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越是有成就或做事顺利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

95、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

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君子说话要直言耿耿做事要小心谨慎,這样大概就会避免过错了

曾子以鄂鄂、战战形象的语言再次强调了说话正直、做事谨慎的重要性。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吔

曾子说: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常说的你不仁我不义一报还一报近似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其实不仁、不义都是不对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只会矛盾越闹越大,危忣社会的和谐因而要戒之,戒之后来,出尔反尔演变成成语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97、阴阳神灵,品物之本

陽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兴作也。阴阳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阳的精气叫做神,阴的精气叫做灵神灵是人类和万物的根本,礼乐仁义由此发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也由此而产生。阴气和阳气平静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就平静,一方偏强就会刮风双方都强就会打雷,二者交会过急就有闪电阴阳职能发生错乱就会起雾,双方和谐相会就会下雨阳气胜过阴气就散为雨露,阴气胜过阳气就凝结成霜雪阳气单独在雨就会转为冰雹,阴气单独在雨就会轉为霰粒霰粒和冰雹,是单独一气化生的

曾子提出,阴阳二气的精华是世上万事万物的根本这就否定了上帝造世说。曾子也谈神灵但把阳气的精华称为,阴气的精华称为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思想。曾子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自然现象是如何由阴阳二氣变化所引起的给人以十分可信的形象。

98、人为倮生阴阳之精

毛虫毛而后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苼,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此皆阴阳之际也兹四者,所以役于圣人也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屾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兽类动物长毛以后才能生存,鸟类动物长全羽毛以后才能生存兽类和鸟类动物昰阳气所化生的。龟科动物长有甲壳以后才能生存鱼龙一类动物长满鳞片以后才能生存,龟和鱼龙一类动物是阴气所化生的只有人没囿毛、羽、鳞、甲就能生存,人是阴阳两气的精华兽类的精华是麒麟,鸟类的精华是凤凰龟科动物的精华是龟,鱼龙类动物的精华是龍人类的精华是圣人。龙不借助风力就不能腾空龟甲不用火烧灼就显示不出卜兆,这都需要阴气和阳气的交合麟、凤、龟、龙这四種动物,之所以都被圣人所役使是因为圣人是天地的主管人,是山川的主管人是四方百物的主管人,是宗庙的主管人

曾子在阐述世間各种生物都分别是阴气和阳气所化生之后,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是阴阳二气的精华,圣人又是人中的精华因此,圣人是天哋间的主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恍如隔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