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字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可以使用的是什么固定物

膝交叉韧带重建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膝交叉韧带重建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膝交叉韧带重建概述
20世纪70年代Zaricznyi采用开放手术进行半腱肌腱移植重建ACL,至今已有30多年的。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和成熟,应用关节镜技术重建交叉韧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移植材料有骨-髌腱-骨、腘绳肌腱、异体肌腱和人工韧带等材料。ACL重建由单束单隧道发展到双束双隧道重建。手术相关解剖。
膝交叉韧带重建基本信息
膝交叉韧带重建
膝交叉韧带重建别名
膝十字韧带重建;膝十字韧带重建术;ligamenta cruciata genu reconstruction
膝交叉韧带重建分类
骨科/关节镜外科手术/膝关节镜手术
膝交叉韧带重建ICD编码
膝交叉韧带重建适应症
膝交叉韧带重建适用于:
ACL完全性损伤或单束损伤,膝关节不稳。Lachman试验阳性,Rollimeter检查胫骨向前移&6~8mm,抽屉试验阳性,位移距离较对侧多6~8mm,则提示前交叉韧带撕裂。MRI显示ACL信号连续性中断或形态异常,Blumensaat角异常。
膝交叉韧带重建禁忌症
髌韧带较窄、髌韧带炎、髌股痛和膝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合使用骨-髌腱-骨移植术重建前交叉韧带。
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准备
1.在大腿上段备用气囊止血带。在大腿外侧放置挡柱,以便对膝施加外翻应力,改善视野。
2.在3000ml生理盐水加入0.1%肾上腺素1mg,混合后作为灌注液体,不用止血带可以达到术野清晰的效果。
膝交叉韧带重建麻醉和体位
全麻或硬膜外阻滞麻醉。病人仰卧位,膝关节90°下垂于手术台尾端。
膝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步骤
1.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半月板、软骨和前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情况。
2.移植物切取
先切取胫骨骨块,在髌前显露髌骨和髌腱,测量髌腱的宽度,如髌腱宽度不&30mm,经髌腱全层做两个平行切口,间距10mm,从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附着处。如髌腱不足30mm宽,则仅用中1/3。远端经胫骨结节上的骨膜延伸到肌腱止点下2~3cm。用摆动锯与骨的每一侧呈45°锯开,移除2~3cm长胫骨结节骨块,用1cm宽的骨刀撬起游离移植物。直径为9~11mm的环形摆锯切取骨块,最常用的是10mm的环形摆锯。髌骨块大小为10mm×23mm,胫骨远侧骨块通常为10mm×25mm。移植物在工作平台上进行组织修整,腱与骨结合部用无菌记号笔标记,用锉或咬骨钳修平髌骨锐利的边缘。髌骨-髌腱-胫骨移植物的大小恰好通过10mm圆筒状测量器。在髌骨块和胫骨结节骨块各钻两个孔,在孔内穿5-0缝线,用带色缝线标记移植物备用。
3.半腱肌和股薄肌腱移植材料的切取
自胫骨结节的内侧做一个长2~3cm的纵行或直切口,筋膜下钝性分离,显露鹅足。确定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位于半腱肌腱的近侧。膝关节屈曲约90°,将肌腱牵引拉紧,肌腱剥离器顺其纵轴推进,分别剥离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将肌腱上残留的肌肉组织刮除,用2-0不可吸收缝线编织缝合两端。测量四股肌腱的直径,用亚甲蓝在肌腱末端以上2cm处标记,确定被拉入股骨隧道内的长度。
4.股骨隧道制备
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股骨和胫骨前交叉韧带残端,注意保护后交叉韧带。尽可能去除髁间凹外侧壁的软组织,其目的是观察过顶位。以髁间凹后上顶点代表12点位置,导针的位置应定在右膝的10~11点和左膝的1:30~2:00的位置。
导向器可通过膝内侧间隙进入,有的导向器经过胫骨隧道进入股骨髁间窝的位置。经胫骨隧道沿导向器打入导针,空心钻沿导针钻取股骨隧道。股骨隧道的深度为25~30mm。股骨隧道钻成后,后方仅留下一薄层皮质骨。采用自体髌腱移植物,股骨隧道的直径制10mm,骨道的半径为5mm,后方皮质骨的厚度为1.5mm,用关节镜确认骨道后壁的完整性。其标记点在过顶位置前方6.5mm,冲洗并清理关节内的骨屑,隧道备用。
5.胫骨骨道制作
该位置在外侧半月板前角与内侧髁间棘之间、PCL前方7mm处。胫骨导向器的尖端经前内侧口插入,固定在该点上。调整导向器,测量其深度,直到获得满意的胫骨隧道长度和准确的角度。保持克氏针与胫骨纵轴呈30°,进针点靠近胫骨结节的内侧,在关节面下25~30mm处打入导针。
6.PT-B移植物的植入与固定
经股骨和胫骨隧道,由远端到近端穿入缝线,将骨-髌腱-骨移植物与缝线通过器连在一起,将缝线和移植物经胫骨隧道、髁间凹和股骨隧道拉出。胫骨块的直径10mm,放入股骨侧隧道;髌骨块直径为11mm,放在胫骨端骨道中。股骨隧道-移植物-胫骨隧道呈一直线很容易通过。引导骨栓直接进入股骨隧道。选择可吸收材料或钛合金界面螺钉固定。螺钉必须与骨栓的侧面和隧道壁平行,确认界面螺钉没有从隧道的内口突出。膝关节伸屈活动数下,使移植物预张力,然后牵拉缝线伸直膝关节,维持移植物在张力状态下拧入胫骨端的界面螺钉。
7.腘绳肌腱移植Endobutton固定
根据股骨隧道的长度选择不同尺寸的Endobutton的尼龙盘将腘绳肌腱穿入Endobutton的尼龙盘,选用两根不同颜色的尼龙线分别穿入Endobutton的2个孔内,作为牵引线,经胫骨隧道牵入股骨隧道,Endobutton出股骨皮质骨后,牵拉尼龙线,调整Endobutton的位置,将肌腱向下拉紧,使Endobutton贴近股骨皮质。股骨和胫骨侧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界面钉的直径应比胫骨隧道和移植物的直径至少大1mm。
膝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注意要点
1.为了保持术后植入物的强度,髌腱移植物不能太细,直径10mm左右,否则移植物易断裂。但是髌腱移植物不能太粗,否则易导致髁间窝与ACL撞击。
2.距髌骨下极的皮质切割太深有继发髌骨骨折的危险,太浅则不能满足固定的需求。
3.注意不要破坏或减弱髌腱移植物在髌骨下极的止点。
4.骨块切取后,用巾钳将其夹住,千万小心防止移植物滑落。
5.取腘绳肌腱时,应剪断肌腱上所有的筋膜附着,使肌腱剥离子能顺利通过,否则剥离器可将肌腱分离或切断。
6.对于合并有膝关节后内侧韧带复合结构损伤的患者,不宜采用半腱肌肌腱,因为此方法会进一步损伤膝关节后内侧的稳定性。
7.如果切取肌腱长度&18cm,宜再切取股薄肌肌腱,组成四股肌腱进行重建,不要勉强用两股半腱肌肌腱,以确保膝关节稳定性。
8.术中尽量保持屈膝位,以减小腘窝的张力,防止血管神经损伤。
9.胫骨端界面螺钉固定应靠近胫骨的软骨下骨放置,可减少移植物蠕变和移动。保持界面螺钉与胫骨外皮质充分接触,可提供可靠的初期固定。
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处理
1.术中和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7~10d。
2.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10~12d拆线。
3.术后膝关节活动支具保护3个月,主动进行股四头肌训练。3周部分负重。
4.术后5~8周重建的组织最薄弱,避免剧烈活动。
5.8周可完全负重并过伸及下蹲训练,术后6~8个月恢复体育运动。前交叉韧带重建固定技术的前世今生 - 丁香园
我的图书馆
前交叉韧带重建固定技术的前世今生 - 丁香园
这是一篇来自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的综述,细说了一下 ACL 重建固定技术的历史,尽己所能做一编译,希望对感兴趣的站友有所帮助: 早在公元前 270 年,Hippocrates 就描述了因交叉韧带伤病而导致的膝关节对位关系异常,最先详细陈述前交叉韧带的学者当属罗马“御医”Claudius Galen(希腊,公元 129 年),他在描述膝关节稳定结构时将前交叉韧带称为“Genu Cruciata”。1845 年,里昂学者 Amadee Bonet 列举了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的症状——剧烈的瞬时损伤,可引起关节腔积血和膝关节功能丧失。 首例前交叉韧带修复术由来自英国利兹的 Mayo 于 1895 年完成,他将断裂的前交叉韧带重新修复于股骨附着处,患者术后跛行得以改善,6 年后可以跑步。1903 年,慕尼黑的 Lange 用丝织物完成了首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但遗憾的是效果欠佳。起——缝合固定的年代 1914 年,Hesse 介绍了俄国圣彼得堡的 Grekow 成功完成的取阔筋膜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重建物穿过股骨隧道缝合于股骨和胫骨的骨膜,这标志着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固定术的开端。 英国布里斯托尔的 Hey Groves 在 1917 年报道了其利用髂胫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该手术取部分髂胫束穿过股骨及胫骨隧道,在胫骨隧道出口处缝合于骨膜和筋膜(图 1)。图 1 Hey Groves 1917 年利用缝合固定技术完成的 ACL 重建手术示意图 20 世纪 30 年代,Campbell、Macey 等外科先行者也尝试应用髌韧带、半腱肌等移植物重建 ACL,但移植物的固定仍以缝合于骨膜为主。承——多种固定方式纷纷呈现(20 世纪 50 年代) 1956 年,Augustine 介绍了由 Lindemann 首先提出的 ACL 移植物固定技术,与 Macey 类似,这种技术也是利用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但移植物的固定通过捆绑在船型钉上完成。这一尝试开启了 ACL 重建移植物固定方式的新时代。 Bru¨ckner 在 1966 年将取自胫骨结节的带皮质骨髌韧带崁压固定于胫骨隧道内,这被认为是 ACL 重建手术崁压固定(Press-fit)技术的开端(图 2),另外,他还尝试了利用皮质骨 Button 固定以实现拉紧移植物的目的。 图 2 Bru¨ckner 描述的 Press-fit 技术 1969 年,Franke 提出了骨隧道界面固定的概念,即利用楔形骨块将骨 - 腱 - 骨移植物分别固定于胫骨、股骨的技术,在 1976 年的滑雪创伤研讨会上,他报道了 100 例 ACL 重建的病例。 1970 年,Jones 介绍了利用髌韧带中 1/3 结合崁压固定技术的方法,取自髌骨的骨块最终崁进了由膝关节向外预制的股骨槽内,此技术的成功意味着利用移植物自身的摩擦力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预防移位,而不必再使用附加的固定物(图 3)。 图 3 Kenneth Jones 介绍利用髌韧带中 1/3 重建的改良手术 70 年代,利用阔筋膜进行关节外非解剖重建的技术逐渐流行,代表人物包括 Galway、Macintosch、Lemaire 等,1979 年,Marshall 介绍了一种利用髌韧带进行重建的方法,该技术中,移植物绕过股骨外髁固定于 Gerdy 结节。 完全意义上的 ACL 移植重建术出现于 1987 年,由 Hertel 报道,最初的技术是在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移植物由髌骨骨质 - 韧带 - 胫骨结节处的骨质共同构成,取于胫骨结节的骨栓被塞入股骨隧道,在胫骨隧道出口处做槽并固定移植物的另一端。Hertel 和 Behrend 稍后还介绍了利用骨栓在胫骨侧固定移植物的方法。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多名作者进行了改进:(1) Boszotta 完成了全关节镜下手术(2) Felmet 通过取自股骨的骨栓实现股骨侧的界面固定(3) Gobbi 等描述了在股骨侧利用锥形隧道的方法,骨移植物由外向内通过股骨隧道,固定更为牢固 Paessler 首先应用自体肌腱进行了 ACL 重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经折叠处理后做为移植物;根据移植物的尺寸由关节内向外钻股骨隧道,外侧皮质略扩钻(由外向内)以更好地固定,而胫骨侧的固定则由隧道开口处捆绑于骨上完成。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此种手术技术,很多作者进行了生物力学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表明,该手术技术可以取得与传统方法等同的生物力学效果,长期效果也基本相同。转——各种固定技术的演变(20 世纪 80 年代) 1983 年,Lambert 开始利用 6.5mm 直径的 AO 皮质骨螺钉固定骨 - 腱 - 骨移植物。1987 年,Kurosaka 提出移植物的固定是 ACL 重建的关键,并证明了界面螺钉固定技术比皮质骨螺钉固定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他的工作开启了 ACL 移植物界面固定的发展。 界面螺钉固定技术中,螺钉与移植物平行插入隧道,可将移植物压向骨壁,并产生一定生物学效果,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以利早期功能锻炼。 多项生物力学研究及长期随访证实金属材质的界面螺钉可以做为骨 - 腱 - 骨移植物固定的“金标准”,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还有人尝试过可吸收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等多种材料。 Lipscomb 等利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腱带蒂固定于胫骨进行 ACL 重建,Friedman 随后介绍了游离腘绳肌腱做为移植物。90 年代,以游离肌腱代替骨 - 腱 - 骨成为潮流,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软组织固定技术的发展,如圆头软组织固定界面螺钉和 Endobutton 的出现。 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Pinczewski 在 1993 年利用钝螺纹金属界面钉固定移植物,这一技术后来又延伸到非金属生物可吸收界面螺钉。 由 Rosenberg 开创的 Endobutton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股骨侧 ACL 移植物固定技术,最初的设计是腱性移植物通过聚酯纤维环固定,后来逐渐被固定物自带的环形结构取代。 1994 年,Paessler 在移植物的胫骨侧利用了横穿的克氏针进行固定(图 4),这被认为是横穿钉或悬吊固定技术的开端。 图 4 骨 - 腱 - 骨移植物 + 胫骨横穿钉系统 Clark 在 1998 年将横穿钉技术加以发展并影响了之后的 10 年,最初的金属横穿钉后来被生物可吸收材料替代。2002 年,RigidFix 横穿钉系统问世,最初用于股骨侧,逐渐扩展至胫骨侧固定。 因为没有两端的骨块,腱性移植物的固定被认识是其薄弱环节,腱 - 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要明显长于骨 - 骨愈合。目前,关于固定腱性移植物的最佳方式仍无定论。 对于腱性移植物隧道外固定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强度的下降和松弛,考虑与“蹦极效应”和“雨刷效应”有关,因其可导致骨隧道的扩张并影响移植物的愈合。 以界面螺钉为代表的隧道内固定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移植物的工作长度,并提高其强度;有证据表明,这一固定系统还能显著提高移植物与隧道的愈合程度;Weiler 等的动物实验表明界面钉系统能有效提高早期移植物 - 骨隧道的愈合。 然而,在生物力学实验方面,有研究发现界面钉系统受螺钉长度、直径、螺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大,其失效载荷可能在 450N 左右,而这一数值并未超出所需要的安全载荷范围;相反,隧道外固定系统能够提高的最大载荷可以达到 750-1100N。 最近的 META 分析表明,对于 ACL 重建来说,Endobutton- 腱性移植物组合最为稳定;在另一项系统综述中,Lee 及其团队认为隧道内和隧道外固定系统效果类似,但接受隧道内固定的患者恢复负重和慢跑的时间更早。合——……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膝盖前十字交叉韧带损伤后应该怎样恢复训练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膝盖前十字交叉韧带损伤后应该怎样恢复训练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的膝盖前十字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后角损伤了,两个星期前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韧带重建手术,术后两个星期就拆线了,回家疗养,但是避免不了肌肉出现萎缩,腰也开始变粗了,医生说每两个礼拜膝盖打弯角度增加15度,现在运动不方便,想问问有关专家,重建后的膝盖韧带如何恢复训练,还有身上的脂肪如何减去,腿部肌肉如何恢复,谢谢各位,麻烦专业留言
组织损伤: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这些组织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机能或结构的异常,称软组织损伤。分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分扭伤、挫伤、拉伤。慢性损伤称陈伤、劳损。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肌肉痉挛、畸形等。软组织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持久性局部发热和肿胀、营养性紊乱引起的肌萎缩、韧带松弛引起的关节不稳定、损伤性关节炎、关节周围骨化、关节内游离体等。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扭伤、拉伤、挫伤、碰伤):直接使用接骨散外敷,它局部给药,使药能快速渗透到损伤的部位,快速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安全可靠,有条件的理应首选.新伤2-3天止痛消肿,3-6天治愈.3个月以内的伤一般2-3副药就治愈了.严重的需要3-4副药.陈伤需要3-6副药。软组织损伤应急时治疗,以免发生神经粘连,肌肉萎缩等其它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出现.注意事项:有外伤、皮肤严重过敏者禁用. 韧带抗拉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其功能为维持关节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非生理性暴力活动时,牵拉韧带超过其耐受时即发生韧带损伤。部分损伤时称为捩伤,完全断裂时可撕脱其附着部位的骨质,甚至引起半脱位或全脱位。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痛、压痛或关节不稳定 ,向暴力方向牵拉时疼痛加剧。治疗不当有可能发生不稳定或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原则是确切诊断,早期处理,全面修复。一部分损伤可直接修复,严重者需以临近的肌腱、筋腱等组织转移修复。十字韧带损伤  概述  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内踝的外面,膝关节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  病因  暴力使膝关节过伸或过度外展可引起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如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加于股骨,或外力从后向前撞击胫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韧带断裂。膝关节前脱位常由于过伸引起,必然伤及前十字韧带。如为过度外展引起,可同时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也较常见。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撞击胫骨上端,使胫骨过度向后移位,可引起后十字韧带损伤,甚至发生膝关节后脱位。  症状  膝关节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关节内积血,屈伸活动障碍。  检查  抽屉试验:屈膝90°,固定股骨,检查者双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后推胫骨。如前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前异常动度;如后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后异常动度。  治疗  1.新鲜十字韧带断裂。  十字韧带断裂,或胫骨棘撕脱骨折有明显移位者,应早期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或将撕脱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术后用长腿石膏固定4~6周,并应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如胫骨棘骨折无移位,可在抽出关节内积血后,用长腿石膏伸膝位固定4~6周,以后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2.陈旧性十字韧带断裂。  陈旧性十字韧带断裂,手术效果多不满意,宜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如很不稳定,可考虑用大腿阔筋膜,或用髌韧带的内侧部分,或用附近的肌腱作韧带重建术。近来有报导用炭素纤维作为十字韧带重建材料,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医学问题并不都是唯一的答案。就像有人喜欢用大杯子喝酒,有人喜欢用小杯子喝酒一样,医学问题也有不同观点,现在说谁对谁错嫌早.韧带断裂就是完全断裂,韧带部分撕裂伤也就是未断裂.一位专家说韧带拉长,另一位专家说断了三分之二,意思都是韧带撕裂伤,而未完全断裂.可以手术,恢复较快.保守治疗也就是石膏固定,免开一刀,但恢复较慢,两者均可选择.如果你是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应手术.补充:做核磁共振时,没有造影也能看清楚韧带损伤程度.韧带在一定范围内确实被拉长了,并且已损伤,需要治疗和休息才能治愈.你好,2级是部分断裂.如果后移超过1CM,建议手术治疗,否则石膏固定,让韧带修复.不用做手术的,韧带断裂,可以用药治疗,就是用药把韧带接上,做手术,对于大的韧带可以接上,但对小的韧带却又切断了,还有就是,就算接上,关节也还是受限的,因为韧带接上后,还要用药治疗,才能放松,也就是才能正常活动弯曲,如果你相信,可以试试,只要用对药,一般治疗只要二十天就可以恢复,以后再功能恢复一段时间就和正常没什么不同了,治疗是以外敷药为主的中草药治疗,只要你相信,给我半个月的时间,你就会知道药效如何,用了就会知道,如果想了解,可以QQ联系我拉长,韧带就是松驰,松驰严重的可以感觉到关节松动,如果在肩关节和踝关节的就容易脱臼,但都是可以治疗的,用药治疗,以外敷药为主,治疗时间一般都在二十左右,只要你用对药就会收效这么快,有什么不懂的再联系核磁共振时,没有造影也能看清楚韧带损伤程度.韧带确实被拉长了.所以需要正规治疗.给建设的医者,最好自己有过这方面的治疗,不要让病人感到不知如何是好,不是所在的关节问题都以锻炼来恢复的,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不根本的治疗怎么又会全愈呢,比如大的韧带断裂就不应该锻炼,恢复不恢复,可以检查看出(只对十字韧带和大的韧带而言),因为我就常遇见错过治疗机会的病人,有的甚至伤了十几年,核磁共振时,断的韧带两头竟然结成团状物,因时间过长,和食物至韧带缩成团,真是不应该,可惜没有必要手术,建议用中药治疗,用接骨丹韧带断裂,特别是十字韧带断裂一般有的症状是:(前提是有扭伤或外伤史)1,关节弯曲活动受限,有僵硬或被拉紧的感觉,2,有肿的现象,特别是早期,断裂严重的,活动后会更肿些,3,韧带断裂和松驰治疗的治疗是一样的,但韧带松驰的恢复没有断裂恢复的那么好,不知道你以前膝关节是不是经常过度锻炼弯曲,还有就是以前有没有经常扭伤,如果十字有拉长,严重的关节就会感觉到松动,(这个你自己体会)4,如果是十字韧带断裂,做核磁共振可以看得清楚,(小的韧带看不到)可以用药外敷接上不用抽液的,只要修复韧带,积水的症状就会消除,如果里面有伤口(韧带损伤的伤口),现在就是抽出积液,那么以后也还是会再肿的,要根本的治疗才可以恢复,不必手术,建议保守治疗,抽取积液,控制炎症,注意观察,注意营养。后十字韧带撕裂伤,应休息制动一月后如有粘连可用针刀松解。这种方法疗效高,痛苦小,无后遗副作用。你好,完全没有必要,可以恢复的,保养很关键,最好固定6周,让韧带修复,避免松弛,否则只有手术.大家好,我的MRI实验表明,前后韧带损伤,腔内少量积液,以后韧带信号为显著,但是医生说我的后韧带断了,需要重建,并取他人带骨韧带给我移植,我蹲下,站起都没有明显疼痛感,腿能用力,但关节前后晃动厉害,以后晃动为显著,我听说关节镜手术创伤小,请问,我现在这种情况已经1年半了,能否做关节镜手术,手术后恢复时间是多少,如取别人韧带移植后,以后是否会影响我的行动,以后是否还可以踢 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内踝的外面,膝关节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膝关节的关节囊松弛薄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和肌肉,以内侧副韧带最为重要,它位于股骨内髁与胫骨内髁之间,有深浅两层纤维,浅层成三角形,甚为坚韧,深层纤维与关节囊融合,部分并与内侧半月板相连,外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外上髁,它的远端的呈腱性结构,与股二头肌腱会合成联合肌腱结构,一起附着于腓骨小头上,外侧副韧带与外侧半月板之间有滑囊相隔。膝关节伸直时两侧副韧带拉紧,无内收,外展与旋转动作,膝关节屈曲时,韧带逐渐松弛,膝关节的内收,外展与旋转动作亦增加。   前交叉韧带起自股骨髁间凹的外侧面,向前内下方止于胫骨髁间嵴的前方。当膝关节完全屈曲和内旋胫骨时此韧带牵拉最紧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交叉韧带起自股骨髁间凹的内侧面,向后下方止于胫骨髁间嵴的后方,膝关节屈曲时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都有外伤病史。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以运动员最为多见受伤时有时可听到韧带断裂的响声,很快便因剧烈疼痛而不能再继续运动或工作膝关节处出现肿胀,压痛与积液(血),膝部肌痉挛,患者不敢活动膝部,膝关节处于强迫体位,或伸直,或屈曲膝关节侧副韧带的断裂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有时还会摸到蜷缩的韧带断端。[编辑本段]疾病病因  膝外翻或内翻暴力所致。[编辑本段]病理生理  损伤机制及病理变化   1、内侧副韧带损伤   为膝外翻暴力所致。当膝关节外侧受到直接暴力的使膝关节猛烈外翻,便会撕断内侧副韧带,当膝关节半屈曲时,小腿突然外展与旋也会使内侧副韧带断裂,内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于运动创伤,如足球、滑雪、摔跤等竞技项目。   2、外侧副韧带损伤   主要为膝内翻暴力所致,因外侧方髂胫束比较强大,单独外侧副韧带损伤少见,如果暴力强大,髂胫束和腓总神经都难免受损伤。   3、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伸直位下内翻损伤和膝关节屈曲位下外翻损伤都可以使前交叉韧带断裂。一般前交叉韧带很少会单独损伤,往往合并有内、外侧韧带与半月板损伤的但在膝关节过伸时,有可能会单独尊上前交叉韧带,另外,暴力来自膝关节后方,胫骨上端的力量也可使前交叉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损伤亦多见于竞技运动。   4、后交叉韧带损伤   无论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或伸直位,来自前方的使胫骨上端后移的暴力都可以使后交叉韧带断裂。后交叉韧带损伤少见。通常与前交叉韧带同时损伤,单独后交叉韧带损伤更为少见。   韧带的损伤可以分为扭伤(即部分纤维断裂)部分韧带断裂,完全断裂和联合性损伤,例如前交叉韧带断裂可以同时合并有内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损伤,成为“三联伤”韧带断裂的部分又可分成韧带体部断裂,韧带与骨骼连接处断裂与韧带附着处的撕脱性骨折,第一种损伤愈合慢且强度差,以第三种愈合后最为牢固。[编辑本段]诊断检查  1、侧方应力试验   在急性期作侧方应力试验是很疼痛的。可以等待数天或于痛点局部麻醉后方进行操作,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与屈曲20度—30度位置下作被动膝内翻与膝外翻动作,并于对侧作比较,如有疼痛或发现内翻外翻角度超出正常范围并有弹跳感时,提示有侧副韧带扭伤或断裂。   2、抽屉试验   膝关节屈曲90度,小腿垂下,检查者用双手握住胫骨上段作拉前和推后动作,并注意胫骨结节前后移动的幅度,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增加表示后交叉韧带断裂,由于正常膝关节膝关节屈曲90度位置下胫骨亦能有轻度前后被动运动,故需将健侧与患侧作对比。   单独前交叉韧带断裂时,胫骨前移幅度仅略大于正常,若前移明显增加,说明可能还合并有内侧副韧带损伤。   在急性期作抽屉试验是很痛的。应该麻醉后施行。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前交叉韧带损伤还是应该重建的,最好在关节镜下重建,创伤小,目前最流行的是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用Depuy的可吸收钉固定,其它诸如异体韧带、人工韧带也有用的,结合你的年龄,建议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最好到关节外科或运动医学科专业科室去做手术。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字韧带重建手术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