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该商户拓展计划已开通相关产品 该怎么拓展?

我们的服务
您还没有搜索过这里
400-656-1080
厚学股票代码:836425
咨询服务电话:
400-656-1080
当前行业学校火热入驻中,如果您有开设相关课程,&
申论归纳概括类试题和分析类试题怎么做?
400-656-1080
想学什么:
手机查看更方便哟~
大理学院荷花校区斜对面“理根书店”
【课程简介】
公务员考试基础精讲班  课程包含:  面试基础知识、测评要素,答题技巧、礼义、实战训练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具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副部级正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理根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是以理根书店、新锦程考研联盟、银成医考为载体、以图书销售、代理招生、教育培训为主的专业机构,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诚信经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的经营理念,在大理、临沧等地培训出在岗公职人员数千人,以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和“集全国名师,办优质培训”的宗指从录取率、培训效果上已超越了全国各大培训机构。
【学校介绍】
  理根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是以理根书店、新锦程考研联盟、银成医考为载体、以公务员员培训、医师培训、职称培训、图书销售、代理招生、教育培训为主的专业机构。  成立5年来一直秉承“诚信经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的经营理念,在大理公务员考试、临沧公务员考试、玉溪公务员考试中培训出在岗公职人员数千人,以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和“集全国名师,培训”的宗指从录取率、培训效果上已超越了全国各大培训机构!
【上课地图】
大理白族自治州理根职业培训学校
大理学院荷花校区斜对面“理根书店”
查询学校路线
选择出行方式:
出发地点:
发表时间:
& & &归纳概括类试题怎么做?分析类试题怎么做?
&&归纳概括类试题是最基础的题型,它主要是考查你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语言归纳能力。作答这一类试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总结主要内容还是部分内容(如原因、现象、影响等),是根据所有材料来总结还是某数则材料来总结,等等。此外,该类试题的作答要点需囊括全面,并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分析类试题相对较为复杂,有启示型分析题、观点型分析题、判断性分析题等多种细分类型,要能够清楚地对题目定性。综合分析题的作答,要求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论述透彻。一般来讲,很多分析类型的题目都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当然具体还是要看题目的提问方式与要求等,如启示类分析题的作答一般就需要在总结经验或教训的基础上得到启发。
&&对策类试题重点考查处理相关社会问题的能力,如: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为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建议……解答此类型题目,意识要符合答题的针对性要求,即所提对策应是实实在在解决此问题;二是要切实可行,不是喊“假、大、空”的口号。且一般来说,答题所提对策多是直接来源于材料或是隐含于材料中,比如要通过问题的原因来推导措施。总之,紧扣题目和给定材料,并落到实处。
继续浏览有关
厚学为您推荐
价格:电话咨询
人气:4088
人气:3197
价格:电话咨询
人气:2089
人气:1306
价格:电话咨询
人气:1155
个性定制课程
价格:电话咨询
价格:电话咨询
&100.00&-&&980.00
周一至周日
08:00-21:30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客服规章制度和规范(最新),客服规章制度,客服部规章制度,淘宝客服规章制度,规范化诊所规章制度,客服中心规章制度,天猫客服规章制度,客服规范制度,物业客服规章制度,客服部门规章制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客服规章制度和规范(最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五大品牌硬盘编号识别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五大品牌硬盘编号识别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陈石 说的基本都对,&from everybody knows to nobody knows&总结很好。我补充一点,这里面这个everybody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的文章要投science/nature,那这个everybody可能就得是所有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因为读者群很大;如果是投JACS,那就站在整个化学学科来说就可以了,而如果是JOC或者OL,那上来背景就直接定位到某一类有机反应或者某类有机物的合成就可以了。所以我一直认为写文章最好是先确定好目标杂志,了解这个杂志的定位和受众,再构思下笔写,一上来就一股脑堆数据写完再想投哪儿再改不太可取。&br&&br&信仰充值完毕,我回来填坑了。&br&我肢解了一篇我自己的文章来做例子(原文:&a href=&///?target=http%3A///nnano/journal/v10/n6/abs/nnano.2015.9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 artificial molecular pump :
Nature Nanotechnology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篇文章最初是按照投Science Report的标准写的,所以在可读性上下了不少功夫,后来被拒了又按照Nature Nanotechnology Article的标准加了一些细节讨论和引文。&br&&figure&&img src=&/68aa82e6daf12dad527f37e8594eddc1_b.png& data-rawwidth=&2536& data-rawheight=&49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36& data-original=&/68aa82e6daf12dad527f37e8594eddc1_r.png&&&/figure&&br&下面我一条条来分析。&br&首先标题是大门,要抓住全文精髓。上周Nature上有篇新闻说标题越短的文章越容易被高引, 虽然相关性看起来并不是很高。。。(&a href=&///?target=http%3A///news/papers-with-shorter-titles-get-more-citations-1.1824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pers with shorter titles get more citations : Nature News & Comment&i class=&icon-external&&&/i&&/a&)不过我确实喜欢短标题文章,感觉比较惊艳,比较吸引人。&br&&figure&&img src=&/ecd460dc74ebc009ad105896cfb26e72_b.pn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ecd460dc74ebc009ad105896cfb26e72_r.png&&&/figure&&br&简介非常重要,大多数文章看到感兴趣的标题后再扫下Abstract,被相关内容吸引了才会继续读下去,务必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主要内容,Abstract一般我是全文完成了再写的,所以等下再说。&br&&br&进入Introduction,也就是需要讲故事的部分。这篇文章Introduction分了三段,第一段是general background,也就是写给everybody看的。这里我以中学生物中就学过的细胞的主动运输为切入点(最初我甚至还自己绘了一张对比细胞的主动运输和我设计的人工主动运输的图,被编辑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随意一本生物教科书都有的图”为由勒令删掉了),说主动运输是新陈代谢中很重要的过程啊,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输运蛋白,它们就像一个个小泵一样通过利用生物体里的能量保持了膜间离子浓度差。然后又举了一些小例子,让你觉得这肯定是篇生物paper了是不是。。。其实我做的东西和这些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第二段话锋一转(其实是我编不下去了),进入specific background,和本文课题更直接相关的背景。说自然界这些有意思的现象一直就是科学家的灵感来源啊,我们一直想用人工合成的体系来模拟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这些精巧的分子机器,比如那谁谁谁做的啥啥啥等等(此处引用一些比我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能和我老板谈笑风生的大牛的paper),然后又说,虽然他们做得很厉害啊,但是(一定要有但是!),好像这种能模拟输运蛋白的分子泵还没什么人搞啊,于是啊,我们这篇文章就来搞它一搞。&br&&br&如果说之前的&b&第一段是个引子&/b&,那这&b&第二段才是干货开始&/b&,如果这是篇JACS的话从第二段开始就可以了,简要的&b&概述了领域的当前状况,其中有什么不足,我做的工作重要性在哪儿&/b&,也就是&b&我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b&,大多数文章的引用都集中在这个部分,比如本文47个引文有29个都在这一段。然后第三段就开始配图转入我做的东西了。&br&&br&过渡之后用了几乎一整页加一幅几乎占了另外一整页的图来&b&详细的解释我们的idea&/b&。这部分就写到nobody knows了,要把自己脑子里的想法表述清楚。我&b&为什么这么设计&/b&,&b&基于怎样的基础&/b&,&b&预期得到怎样的结果&/b&。插一句,在为什么用这样的分子结构那里只有一句话 “...was established after &b&extensive&/b&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creening...& 这句话对应Supporting里面20页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是我大概一整年的活。。。&br&&br&丰满的设想解释完毕之后马上跟进的就是实验验证,&b&把支持设想的实验结果按逻辑顺序一一写出来&/b&。这里我又想插一句,有些对结果没帮助的实验没必要做没必要写,我以前见过有没事就打DOSY表征纯度,或者拿HPLC当TLC用的人,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br&&br&最后&b&总结要注意首尾呼应&/b&,再强(hu)调(you)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我这里写的是大自然花了数十亿年才进化出我们身体里这些精密的分子机器,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还相当简陋,但无疑向着这个方向推进了一步,如果人工分子机器想继续发展,我们应该对自然界这套运转方式再深入的学习一个!&br&&br&写完了,可以在回头补好Abstract了。&b&Abstract和全文各个部分基本对应&/b&,第一句话是个引子对应第一段,输运蛋白很牛逼啊,第二句话对应第二段,它的工作机理激发了我们设计人工分子机器的灵感,第三句话开始Here we report...用四句话说了1.我们到底做了个啥,2.怎么做的,3.为什么能做到,4.最后结果如何。&br&&br&最后再说说图例,我老板的要求是同行只看图和图下面的描述要能知道所有的内容,所以图下的文字描述会部分重复文章的内容。&br&&br&就说这么多!&b&要把一个研究工作讲成一个好故事,最关键的是要先有好的工作和结果&/b&,这些写作的技巧都只是小把戏而已。&br&&br&延伸阅读:&a href=&///?target=http%3A///news/the-tiniest-lego-a-tale-of-nanoscale-motors-rotors-switches-and-pumps-1.1826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tiniest Lego: a tale of nanoscale motors, rotors, switches and pumps : Nature News & Comment&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是昨天Nature上发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Science journalist,可以看下他们是怎么搞个大新闻然后再把我们批判一番的(逃。。。
@陈石 说的基本都对,"from everybody knows to nobody knows"总结很好。我补充一点,这里面这个everybody也是有讲究的,比如你的文章要投science/nature,那这个everybody可能就得是所有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因为读者群很大;如果是投JACS,那就站在整个…
&p&最近招聘,几乎都是85后和90后。找到一个靠谱的下属不容易。带一个靠谱的下属更不容易。&/p&&p&大半夜睡不着,想着给新人做培训的时候应该说什么。于是在手机上啰啰嗦嗦写下培训要点,现在分享出来,权当做是一个爱装逼的老头子的胡乱言语吧,私人感受,看不惯的勿喷。&/p&&br&&p&1.做事很重要,但是更要学会做人。&/p&&p&新人入职如果只是埋头做事,最后顶多是个兵,当不了将。所谓做人不过就是多笑点,多帮点,有事儿多主动点,这些“多”不会让你累死,但是会让你很快能融入这个团队,让大家记得你。&/p&&p&多笑,多说,多问,少气,少打听。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的新人,背后打听和筹划一些扯淡的事儿,是很二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打听的对象,谁是你的领导的对头,也不会知道你打听的问题会怎么被添油加醋的传到谁的耳朵里。所以,做积极正能量的自己。多说几个“我试试看”,少说几个“没问题”以及“我不行”,或许是最好的打开局面的办法。&/p&&br&&p&2.领导没有教你更多的义务,所以如何能让对方更多的教你,那才是你的本事。&/p&&p&坦白说,新人来了就是干活,帮领导分担工作。所以做事是肯定必要的。领导为了让你做的事情能多快好省,可能会交代你一些流程或者经验,但是他能不能和你分享更多,取决于你的工作成绩和态度,以及你怎么对他。因为他没必要教你,而且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样的事情不少,他凭什么教你?&/p&&br&&p&浅薄的讨好固然是受用,但是不会太奏效。大家都是老油条出身,还能败给你这种小伎俩?所以真心对他人是必要也是根本。&/p&&br&&p&所谓的真心不是让你关心领导家门牌几号,生日多少,而是帮他做一个会议列表,提前发一个会议通知,吃早饭的时候发个短信问他要不要带杯咖啡,其实不过是最基本的人情往来。任何培训都需要交学费,你上班做下属,用不着学费,那好歹也要一点人情投资不是么?&/p&&br&&p&3.纠结是你自己的事儿,但是永远不要和你的上级以及同事闹脾气,因为没人欠你什么。&/p&&p&新人入职场,跳槽一两次,多数原因都是因为迷茫,找不到方向。也会有自己选的这个职业自己不知道喜欢不喜欢或者能不能做长久。这种迷茫都是自己的,加之失恋、劈腿、外遇、这些个人理由,都不是你怠工顶嘴甚至闹脾气的理由。&/p&&p&不想做了,想走就走的干干净净,没必要大发一通火,明天不来了,这样很没意思,而且我担保你有了一次,下一次也依旧会如此。&/p&&br&&p&4.有没有目标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留下来才能活下来。&/p&&p&很多领导都会问新人目标,大多数都没啥谱,有一些二货会很自负地说我的目标就是做你的位置,这种是意气风发,也算是不错的。其实有没有目标并不重要,目标可以慢慢找,但是撑过试用期,留下来,活下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p&&p&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工作有那么重要么?对不起,如果你这么看,那你不重视工作,工作也不会重视你。&/p&&br&&p&5.你的工资永远会比你付出的少。&/p&&p&这是肯定的,所以你用不着不平衡,你付出的同时,你获得不仅仅是工资,还有经验。想加工资的办法除了好好表现就是升职,而你距离下一个位置有多远,你自己清楚,领导更清楚。&/p&&br&&p&6.做好随时清空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准备。&/p&&p&这句话是告诉那些转行的同学的,虽然每个门类都是相通的,但是清空上一个地方学到的东西,让自己从低姿态做起,你会更容易学到和补充到新的知识,尤其是换了一个门类和领域之后,完全新人的面貌去做事情,把自己清零会更容易找到定位,学得扎实。&/p&&br&&p&7.学会使用图表分析问题,学会自我总结。&/p&&p&图表是最好的概括方式,小到一本书,大到个人理念,你可以随意在纸上圈一个圆,一句话概括这部狗血电视剧讲的主要内容,之后画出几个并列的分支,列出起承转合,之后用线条标明各自的关系,最后汇总发表你自己对这个电视剧的看法,由此可以推展为,这个电视剧的营销组合动作,以你个人的认知你是如何知道它,尝试用自己的认知来确定这个电视剧的推销手法,之后再总结整合营销里的先后顺序以及节奏,最后列出自己的观点。&/p&&br&&p&概括和总结是和必要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很简单,一般一张A4纸就能完成。你可以列出今天的五项工作任务,之后分出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条件,目前进展的情况,接下来分成的步骤,以及总结自己今天可以完成几项,还有如何有机组合自己的工作顺序。&/p&&br&&p&时间久一点,你也许会找出自己工作的规律,比如上午工作效率是否是高点?下班前的工作是如何?一周下来你大概就知道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和节奏,进而找到哪天可以休息,哪个时间点可以放松,哪个时间是打电话沟通的好时机?哪个时间可以安静写点东西。&/p&&br&&p&总结是提升自我最必要的条件之一,当然,学会概括总结人,你要面临的就是,也许你的感性思维会越来越萎缩,但是你的逻辑和条理性会很好。&/p&&br&&p&8,每个人都有秘密,所以不要问不合适的问题。&/p&&p&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雷区,有一些私人的事情,除非对方主动提起,不然不要冒然发问,比如是不是结婚了?(也许对方离异),比如对方的女友是做什么的等等。&/p&&p&职场不是朋友圈,一些在你看来无关痛痒的话题,也许是对方的雷区。谈资就是谈资,没有原则好回答的,或许是最安全的。&/p&&br&&p&9.提高就是大量的练习和被否定之后还能活着。&/p&&p&所谓的学习就是给你更多犯错的机会。学多了自然就会了。错多了,被骂多了,自然就长了记性。&/p&&p&至于被骂了,第二天还能坦然笑出来。被训斥了,第二天还能毫无芥蒂的一如既往,这就是所谓的新人压力。&/p&&p&没有人应该欠你什么的一定要顺你的意思,要安抚你,要鼓励你,要如何如何你,做错要承认,但是担责任的都是领导。没有人的成长是顺顺利利的,除了领导是你爹,其他人没这个义务要帮你擦屁股。如果领导已经帮你擦了,那你让他骂两句不是也应该么?&/p&&br&&p&10.忍耐领导的脾气,只听那些对你有用的话。&/p&&p&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短板,做领导的位置承受的压力也一定会不一样,不要在他脸色不好的时候还去墨迹,即便是这样,当炮灰也是在所难免。&/p&&p&领导迁怒于你,那是他自己的问题,你在没有成长之前能做的也只有忍耐。如果能可以包容你的领导,并且学到了他的所有,那么取代他的日子还远么?相反,受不了委屈,还没本事的人,你又怎么可能指望自己升职呢?&/p&&br&&p&11.和领导做朋友,但是请在内心保持距离。&/p&&p&其实每个领导都很喜欢和下属亲近,以打造亲民的假象。但是每个领导内心其实都很清楚的有着界限。你可以和领导亲近,但是请在内心时刻记得他是你的上司。&/p&&p&你也可以选择和领导公事公办,但是请记住,没人喜欢不冷不热的人,你如果觉得自己能办事儿,那你会永远都只能留在那个能办事儿的位置上。&/p&&p&每个人都喜欢所谓的心腹和干将,所谓的亲信就是有得力又贴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重用以及推荐。&/p&&p&好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损,好朋友之间可以毫无顾忌,但是对于上下级来说,请暂且当他是你师长,你以尊重他的方式去亲近他,或许彼此都会更舒服一些。&/p&&br&&p&12.适应你领导的做事风格,弥补他的不足才是你存在的意义。&/p&&p&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风格,每个人都会和自己风格相同的人亲近。性子急的人喜欢反应迅速的人,强势的人喜欢第一时间去执行的人。所以短时间内快速适应你领导的做事风格,是合拍的第一要素。&/p&&p&如果对方是一个急性子,和你要一份资料,你偏偏是一个慢性子,隔了一天才给,那估计你留不下,且会死很惨。配合领导的风格只是第一位,弥补他的不足才是一个下属存在的价值。&/p&&p&急躁的人很容易不注意细节,慢性子的人计划执行力一定会不强。你所能做的就是依据这些,帮性子急的领导把控细节,提醒慢性子的领导他的日程安排。&/p&&p&做不做是他们的事,但是领你的人情是一定的。做下属不能为领导分忧,那你就永远只能做一个下属。&/p&&br&&p&13.给自己定一个大目标,这没什么不好,这样你才能知道你要提升什么。&/p&&p&一般入职一年左右就会到了该指定目标的时候,如果你的目标是你某个同事的位置,那么你就要知道,你和他还差了几级,如果你的目标是你领导位置,那你就要多总结,除了能力,你还差什么?&/p&&p&有目标是好事,毕竟比没有目标强。能不能做到也许不要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始终在向上。&/p&&br&&p&14.存在感很重要,自信也很重要,克服孤独感,顶得住压力。&/p&&p&没人能得到全部的人赏识。一定会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关键是让哪些人喜欢你!&/p&&p&同事喜欢你,只是团队融合,但是未必得到更多提高。领导喜欢你,要看是怎样的喜欢,如果只是单纯的吸引,那还是尽早换工作必要好。&/p&&br&&p&要有成绩的表现,要让领导看到你的个人能力,这需要机会,也需要努力。机会只要肯等一定会有。有了机会也许会有升迁、奖励、遭人嫉妒一定会难免。&/p&&br&&p&顶得住这些,扩展你的圈层,淘汰那些只会嫉妒、嚼舌根以及矫情的各位亲们,其实那没什么不好。如果你是天鹅,那么请不要留念早年还在的丑小鸭的窝。更不要因为几只鸭子的酸酸的吐槽怀疑自己今天的一切。&/p&&br&&p&你的成长是自己努力换来的,向上走,势必要抛弃一部分人和群体。因为“前进”是一个动词,你选择出发,就没必要再为那些留在原地的人而叹息。&/p&&p&向前走,走你该走的路。&/p&&p&每个人都喜欢和积极向上的人做朋友,那些害怕吃苦还羡慕你的人,他们可以和你继续做生活里的朋友,那些嫉妒你成长所以背后黑你的人,你根本没必要在乎他们。&/p&&br&&p&15。高效不等于慌乱,反应及时不等于报告过度&/p&&p&在你本子的第一页空出来,随时记录新同事的名字,每天抽空温习,方便下次准确称呼对方。在你本子的最后一页记录重要的电话、联系人、联系方式,工作流程、关系系统密码等方便随时查阅。&/p&&p&高效是反馈及时,不代表慌乱,稳,是一个人该有的一个必要素质,处变不惊其实不是考验你应对的办法,而只是考验你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p&&br&&p&领导指定的任务,第一时间反馈自己接到指令,开始进行工作,之后要在重要节点报告工作进展,不要有事儿没事儿去烦领导,因为工作是派给你的,如果凡事都请示,要你干嘛?&/p&&br&&p&16.多做有准备的发言,不要信口开河,思考很重要,沟通更重要。&/p&&p&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如果不汇报,那很多事情我做不了主啊!那怎么办?擅自做主一定会被批啊!参加过培训的同学一定都知道买火车票的案例。老板让你去买火车票,你去了,排了三个小时的队,售票员说没有,你回来报告说,老板没有票。这样的员工被骂死也活该。&/p&&p&派另外一个人又去,也花了三个小时,他回来也报告说,没票了,但是可以到某某站转车,是几点几分的,大概是多少多少钱,如果非要买这趟车,黄牛票大概是多少钱,而且他还托朋友可以拿到打折的机票,大概会比火车票高多少钱。&/p&&p&后一种员工,如果你是领导你会不喜欢么?&br&&/p&&p&同样都是没买到票,为什么后一种更招人爱?因为后一种他思考了,而且他真的是站在为领导着想的角度,给出了好几种方案,同样的三小时工作时间,你就做了排队一件事,他做了多少事呢?所以你如果嫉妒谁会拍马屁,那先摸摸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如果你连马都不知道在哪里,你还拍得着屁么?&/p&&p&所以由此推展下去,你的发言,你的每一次表现一定是要经过思考之后才能脱口而出的东西,不要相信所谓的灵光乍现!那都是深思熟虑以及经验之后的结果。&/p&&br&&p&最后,忍得住打击,谁都是从不会开始学起的。&/p&&p&新人失败是必然的,走弯路是难免的,有挫败感是经常的,成就感如果那么好取得就不叫成就。职场人最大的本事不是你在台面上有多光彩,而是你摔下来,还能快速收拾一地的碎片,之后露出笑容对自己说,没事!再来!&/p&&p&刚刚面试我又一个新人,征求领导的意见,之后就开始进行培训,不知道我的这些话,85后和90后能听进去多少。&/p&&p&反正就先写下来,权当预热的发言稿吧!希望到时候对方不会挖挖耳朵说,大叔,你好啰嗦啊……那我就真的只能说一句:你妹啊!&/p&&br&&p&&b&统一的回复:&/b&&/p&&p&这帖子回复太多楼,所以说啥都有点找不到北。&/p&&p&有喷的,有赞的。&/p&&p&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世界和而不同,才是意义。&/p&&p&每一个回复也都是一张脸孔,你的所写就是你的所想,谢谢大家让观点更充实。&/p&&p&也谢谢每一个看完说喜欢的人。&/p&&br&&p&&a href=&///?target=http%3A///r/XXUJEVrEkQfurR5y9yB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XXUJEV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kQfurR5y9yBP&/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最近招聘,几乎都是85后和90后。找到一个靠谱的下属不容易。带一个靠谱的下属更不容易。大半夜睡不着,想着给新人做培训的时候应该说什么。于是在手机上啰啰嗦嗦写下培训要点,现在分享出来,权当做是一个爱装逼的老头子的胡乱言语吧,私人感受,看不惯的勿…
&figure&&img src=&/126acbc36d1df7b023baca9fbd192d9f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126acbc36d1df7b023baca9fbd192d9f_r.jpg&&&/figure&&b&&br&从缺乏自控到高度自控:从0到1间我学会了这些事。&/b&&br&&br&&blockquote&&b&前言&/b&&/blockquote&&br&我觉得长久以来,缺乏自控的人都被社会很不公平地贴上了许多负面的标签,仿佛缺乏自控的人都是天生自甘堕落。这些负面标签让许多不自控的人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心理压力。“压力山大”的状态显然会阻碍人们实现自控。&br&&br&我还发现一个值得讨论的现象。每次段子手们发那种“缺乏自控者自黑”的微博,许多人总会转发并加上类似下面这样的评论:&br&&br&“哈哈哈哈哈哈哈,服!”&br&“哦”&br&“中枪”&br&“人艰不拆”&br&“原Po你够了”&br&&br&每次看到这样的段子和评论,我心里总有一种复杂又难以形容的感觉。我相信大部分这样自黑的人,其实都渴望有一天能实现自控。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缺乏自控的人。我也曾经渴望过同样的东西。在和不自控的自我斗争多年后,我这几年终于拥有了足够强大的自控力。回顾这场漫长的斗争,我确信我有一些朴素但亲身验证有效的经验值得和大家分享。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大家最终获得强大的自控力,收获更多自由。&br&&br&&blockquote&&b&1. 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b&&/blockquote&&br&在我不自控的日子里,我的一大问题就是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热爱什么。我一直试试这个,失败,再试试那个,受挫。如此反复。直到我最终找到我热爱的事业,我才实现了自控。我清楚地意识到,当我做我不热爱不擅长的事情时,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磨洋工,如何为自己腾出更多的娱乐时间。&br&&br&真的,我深切感受到,拥有热爱的事业对于我们的自控力太重要了。&u&当我们拥有了热爱的事业,我们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u&。我们就意识到自己应该抵制玩乐的诱惑,就意识到把时间浪费掉有多么可惜。我们会用努力实现这份事业中的一个个小任务,来填满自己一天工作学习中的大部分时光。&br&&br&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是一个好例子。在这里我们姑且称他为大刘(化名)。大刘从某沿海城市一所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做销售。大刘很快意识到自己不是做销售的料,因为他很讨厌被人否定。而销售大部分时间都在被人否定中憋大招,等大招放出来拿下客户后,才能获得上级的肯定和金钱的回报。大刘连续两个月都没有开单,因为上班时间他总难抵制各种手机,电脑游戏等诱惑。毕竟,只要一想到要给客户打电话,大刘就头疼,所以自然还是磨洋工更舒适一些。&br&&br&大刘很快离开了这家广告公司。之后,他又尝试了几份工作,但都意兴阑珊。最后,他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开甜品店。大刘爱玩微博微信,又懂得做甜点,我们几个兄弟就劝他去试试开个甜品店。大刘一想反正现在也没工作,于是他就在我们老家开了个小甜品店,并通过微博和朋友圈营销自制甜品。开张之后大家都帮他卖力宣传,所以他的店生意很不错。赚了钱,被肯定了,大刘自然很开心。于是,他开始天天琢磨如何让甜品变得更好吃,如何送货送得更快,如何跟供应商斗智斗勇压低原料成本,如何与客户在微博微信上增加互动。你们觉得他现在还会打游戏,磨洋工吗?还会,但频率比以前低太多了。有了热情,一个人的自控力就将大幅提升。&br&&br&当然我分享这个故事不是让大家都去开甜品店。而是希望大家多去尝试,因为不多尝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热情所在。不过有一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我们到底是因为擅长某事,继而获得认可,所以才变得热情呢?还是因为热情,所以付诸努力,最终变得擅长?这个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当然,如果你没有答案也不要紧,因为这只是个题外话。重要的是,只要你不断寻找,最终你一定可以找到你擅长,或者是有热情的事情。不管你找到哪一样,你都很有可能变成一个有自控力,能抵制诱惑,能管理好个人时间的人。&br&&br&&blockquote&&b&2. 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b&&/blockquote&&br&我接下来想谈谈午睡的巨大作用。我知道做到早睡早起可能会比较难(我一般半夜1点睡,第二天8点起床)。但我发现强迫自己睡午觉并不难。这几年,每天不管课业或工作有多忙,我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午睡30分钟。如果不睡午觉,我很容易精神不振。精神不振的我容易失控,容易被玩乐所诱惑,进而浪费自己的时间。相反,我如果保证合理充足的午睡时间,我往往就能精神振奋。这样,&u&我就能在自己要失控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正在失控&/u&,并努力阻止这种失控。&br&&br&&figure&&img src=&/cfea6a1d79cb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cfea6a1d79cb_r.jpg&&&/figure&&br&&i&永远不要尝试在甜点堆里训练自己对美食的自控力。&/i&&br&&br&&blockquote&&b&3. 远离诱惑&/b&&/blockquote&&br&没人是圣人,没人能做到在诱惑面前百分百自控。即使一个人找到自己热爱擅长的事业,他也只能因此实现很大程度上的自控。所以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切断身边的诱惑源,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控。&br&&br&在远离诱惑这点上我的做法就是,对自己狠一点。手机,我一定会放在自己很难拿到的地方,或者干脆委托别人把自己的手机锁起来。读书,我一定会在图书馆里读,而不会回家读,因为回家后可以看电视,可以刷剧,可以躺下休息,诱惑实在太多了。&u&对于诱惑这种东西,打不起,难道我们还躲不起&/u&?&br&&br&&blockquote&&b&4. 找到合格的替补&/b&&/blockquote&&br&我还想分享一个经验。这个经验不是用来增强自控,&u&而是用来减轻自控系统短暂崩溃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u&。我发现我的自控系统在反复挑战一个很难的学习或工作任务时,最容易失灵。自控系统暂时失灵后,我往往会去寻找其他令人愉悦的事情来填补这段时间空白,等到我调整心态,重获自控后,再向那个艰难的任务发起挑战。&br&&br&一开始我喜欢用刷微博,看视频这样的事情来填补这段时间空白,但我发现这样做并没有在最好地利用时间。后来我意识到,难的任务和娱乐消遣之间还有其他选择。我还可以用相对简单的学习或工作任务来填补这段时间空白,让这些任务成为艰难任务的合格替补。毕竟,虽然我当时的自控力已不足以支撑我继续挑战那些困难的任务,&u&但是我还是有足够的自控力,去做那些相对简单但有意义的任务。那我又何必浪费自己的自控力剩余呢&/u&?&br&&br&所以,现在我每次挑战困难任务时,都会事先准备一些相对简单的学习或工作任务。一旦我发现自控系统失灵,我就会迅速切换到那些相对简单的任务上,确保时间的有效利用,并等待面对困难的能量和动力慢慢恢复。在积攒完能量和动力后,我会重新回到困难任务模式中,继续寻找解决方案。&br&&br&&b&&blockquote&更新一个答案,谈如何战胜拖延症:&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解决严重的拖延症? - 米洛的回答&/a&&/blockquote&&/b&&br&&blockquote&&b&结语&/b&&/blockquote&&br&与不自控的自我进行斗争,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斗争一旦胜利,我们将会变成更好的自己。我们的一生会充满很多这样的斗争,因为人生最浪漫的事情不是看着自己慢慢变老,而是看着自己慢慢变强。祝愿大家早日旗开得胜!
从缺乏自控到高度自控:从0到1间我学会了这些事。 前言 我觉得长久以来,缺乏自控的人都被社会很不公平地贴上了许多负面的标签,仿佛缺乏自控的人都是天生自甘堕落。这些负面标签让许多不自控的人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心理压力。“压力山大”的状态显然会阻碍…
&p&关于如何写邮件,这是一篇浏览量过十万的短文,最早是发布在笔者自己的博客&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nny's Blog&i class=&icon-external&&&/i&&/a&上。放在这里,希望能给更多人带去帮助。&/p&&br&&p&---&/p&&br&&p&你一定曾经发过很多后来对方就鸟无音讯的邮件吧?你是不是也曾经觉得XXX看上去乐善好施的,怎么发邮件给Ta,Ta就不回复了呢?95%的情况下,答案不是对方耍大牌,人们每天都在处理上百分邮件,多一封不多。真正的原因是,你发的方式错了。所以这篇博客,就讲讲如何发Cold Email。三个核心原则,由浅入深。&/p&&br&&p&&strong&原则一、越短的邮件越容易得到回复&/strong&&/p&&br&&p&这个最简单易懂,因为每个人应该都有体会,但自己发邮件的时候往往就忘了。我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两三句话的陌生邮件会立即回复,五句话以上的陌生邮件就会放一放。放一放的意思是,大部分放着放着就再也不会去回了。邮件字数越长,给对方造成的精神压力越大,现代人平时压力已经很大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直接把你这份压力抛之脑后了。这一点,你可以思考一下你自己的情况是什么,就马上能开悟了。所以,五句话以内的邮件是王道。&/p&&br&&p&&b&原则二、别说你自己的事儿,说这事儿跟&/b&&b&Ta&/b&&b&有什么关系&/b&&/p&&br&&p&这个世界上对方最在乎的人是谁?对了,Ta自己。太多人写Cold Email的时候,花了80%的篇幅在写自己的事——“我是谁啊、我在干什么啊、我的历程啊、做的事儿的每个细节啊”。。。您等等,您写这封邮件给对方做什么来着,对方正在高效率地处理大量和自己密切相关的邮件,您这是给他插一个故事会么。&/p&&br&&p&所以,你的邮件第一句话应该直入主题地告诉对方,这封邮件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如果你希望增加对方回复的欲望,那么你接下来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尽量和对方的利益和兴趣牵扯上关系。你可以花500个字来形容你自己有多牛B,但从吸引力上来讲,这比不上你花50个字来阐述清楚你这事儿和对方有什么关系。&/p&&br&&p&&b&原则三、让&/b&&b&Ta&/b&&b&可以很容易地回复和帮助到你&/b&&/p&&br&&p&这一条只有1%的人在做。&/p&&br&&p&举个例子吧。你在听完一场创业讲座后,和人脉颇广的演讲嘉宾在台下交流了10分钟。他觉得你的项目不错,答应可以将你的团队信息介绍给天使投资人A、投资机构B、和供应商合作方C,让你回去发详细资料到他的邮箱。然后你开开心心地回去发了你的项目简介到他的邮箱,内容大意是说:&/p&&br&&blockquote&&p&“&i&很高兴今天和你&/i&&i&Blahblahblah&/i&&i&。我们的项目是&/i&&i&Blahblahblah&/i&&i&,怎么怎么&/i&&i&Blahblahblah&/i&&i&,已经获得了&/i&&i&Blahblahblah&/i&&i&。附件中是详细的项目资料。谢谢您的帮助!今后咱们&/i&&i&Blahblahblah&/i&&i&。&/i&&i&”&/i&&/p&&/blockquote&&br&&p&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然后你就开始想,”XXX看上去乐善好施的,其实也不过如此”。如果你这样想的话,请你站在这位可怜的演讲嘉宾的角度想一想——&/p&&br&&p&他在当天清理邮件的过程中,看到你的这封邮件以后,需要(1)先思考他当时究竟答应你要介绍给哪些个人,关联点究竟是什么(2)找到这三个联系人的邮箱(3)分别写三封独立的邮件给这三个人来介绍你的这个项目和他们的关系。这至少是半个小时的时间投入,你真以为人家是你干爹啊。光在发邮件的时候说“我知道您是个大忙人”,其实只是停留在了一种被动恳求的口吻上,跟伸手要钱其实是同一种精神。&/p&&br&&p&很多人其实都是愿意帮助他人的,但前提是你必须要努力地让对方可以更容易地帮助到你。所以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回去以后,应该发四封邮件:&/p&&br&&blockquote&&p&第一封:&i&“&/i&&i&很高兴今天和你&/i&&i&Blahblahblah&/i&&i&。我们的项目是&/i&&i&X&/i&&i&,您提到了可以我们的项目可能会让天使投资人&/i&&i&A&/i&&i&、投资机构&/i&&i&B&/i&&i&、和供应商合作方&/i&&i&C&/i&&i&感兴趣。接下来我会发三封您独立的邮件给您,分别是写给&/i&&i&A&/i&&i&、&/i&&i&B&/i&&i&、&/i&&i&C&/i&&i&的。这三封邮件都是可以被直接转发的格式。谢谢您的帮助!&/i&&i&”&/i&&/p&&br&&p&第二、第三、第四封在内容和措辞上分别是写给A、B、C,简洁阐述你的项目和他们的关系,并且保证格式完整,让你的联系人可以直接转发。&/p&&/blockquote&&br&&p&好了,就点到这里。大而全的长邮件大家都会写,也很容易写,所以也不追求什么回复率——很多人只是图个不吐不快(我个人觉得真写这样就别发了,自己宣泄一下就好)。写短邮件则需要更多努力。而写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的短邮件,则更是需要时刻努力保持这种意识。&/p&&br&&p&不过这三个原则如果能发扬光大,一定能为整个人类社会节省大量浪费的时间和电力。&/p&&br&&p&---&/p&&p&来自作者微博@奶牛Denny 和微信博客&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dennywx)。转载请注明。&/p&
关于如何写邮件,这是一篇浏览量过十万的短文,最早是发布在笔者自己的博客上。放在这里,希望能给更多人带去帮助。 --- 你一定曾经发过很多后来对方就鸟无音讯的邮件吧?你是不是也曾经觉得XXX看上去乐善好施的,怎么发邮件给Ta,Ta就不回…
韩国的发展过程不值得我们学习。独裁、外援、血汗造就南朝鲜所谓的经济奇迹。&br&&br&如果问一个国家,其元首解散国会,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禁止一切政党活动。这是哪个国家?&br&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朝鲜。&br&&p&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韩国。&br&&br&问一个国家,禁止公民出国旅游,禁止公民享用外国香烟和外国饼干。违反外汇管制规定的人可以被判死刑。这是哪个国家?&br&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朝鲜。&/p&&p&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韩国。&br&&br&问一个国家,其工厂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工人们在里面牛马般非人劳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为了一点点仅够糊口的工资。这是哪个国家?&/p&&p&第一种回答:也许是中国。&/p&&p&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韩国。&/p&&p&&br&
问一个国家,城市边上遍布贫民窟。在城市的扩张中,警察暴力拆除贫民窟,为建造新的城市商品房腾出空间。这是哪个国家?&br&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中国。&/p&&p&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韩国。&/p&&p&&br&
问一个国家,是世界上的“盗版胜地”。盗版影碟和盗版书籍充斥着该国市场,冒用美国品牌的商品肆意流通。这是哪个国家?&/p&&p&第一种回答:也许是中国。&/p&&p&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的韩国。&/p&&p&上面这些是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真实写照&/p&&br&一、独裁&br&
韩国的经济起飞是在政府高度集权(军政府),甚至可以说是独裁专制的高压政治之下取得的(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1961年朴正熙政变夺权,此后他统治韩国约20年,这20年造就了所谓的汉江奇迹。从1962年开始,在朴正熙的推动下,韩国开始实行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就是苏联的那种五年计划。韩国这种传统的农业国,私人资本极端薄弱,要快速实施工业化就不能不依靠政府来推动。从1972年到1991年,是韩国政府的三五、四五、五五、六五计划时期。为了确保自己一手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不夭折,朴正熙采取非常手段获得连任。日,朴正熙宣布“全国非常戒严令”,解散国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强化总统权力,形成以总统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这样一来,朴正熙通过集权化的行政管理,集中力量办大事。&br&&figure&&img src=&/eed7cee31ac_b.jpg& data-rawwidth=&1116&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6& data-original=&/eed7cee31a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08c481ad41d3fec995f4bae_b.jpg& data-rawwidth=&1121&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1& data-original=&/08c481ad41d3fec995f4ba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6c3c9a540bcae01b5eaf_b.jpg& data-rawwidth=&1106&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6& data-original=&/d6c3c9a540bcae01b5eaf_r.jpg&&&/figure&&br&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是韩国政府建设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使后者成为战略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龙头,带动全国经济质的提升。从私有企业的角度来看,是韩国政府建立银行,提供大批量的国家贷款,促使韩国的私营企业兴起。韩国私营企业虽然表面上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高于国有企业,但是韩国的私营企业主要靠从政府贷款来解决资本问题。1984年,韩国上市公司的自由资本比例,按账面价值计算只有19.9%,按市场价值计算只有12.4%。而大型企业的自由资本比例更低。上市公司前10名企业的平均自由资本比例为5%以下。1996年,韩国30家最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负债与股本比例为380%。企业越大,自由资本金比例越小。&br&&br&二、保护本国产业&br&
韩国从一开始就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于一些外国商品,韩国收取很高的关税;对于另外的外国商品,韩国索性直接禁止进口。很多外国消费品被视为“奢侈品”,要么成为违禁品,要么用高关税加以限制。这些“奢侈品”甚至包括外国的威士忌和饼干。甚至通过鼓励公民告密来禁止使用外国货,韩国虽然在美国保护伞下,但当时的韩国根本就不是一个自由文明国家。不用外国货更不是有血性,而是被告密吓怕了(用外国货的都是非国民)。不仅是经济,政治告密在韩国也是很普遍的。&br&&figure&&img src=&/ebcc8bc27b7b814c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ebcc8bc27b7b814c_r.jpg&&&/figure&&br&
第二个保护措施是严格控制外汇和限制外国投资。随着二战日本战败退出韩国,给韩国留下了一段时间的“外资真空”。这给韩国从一开始就实施自我保护减少了障碍。因此韩国有条件利用铁腕控制外汇和外资在韩国的流动。韩国政府对稀缺的外汇实行绝对的管制(违反外汇管制的人可以判死刑)。它还仔细涉及外汇使用的优先顺序,确保辛苦赚来的外汇能用于进口重要的机械和工业品上。韩国政府也严厉地管制外国投资,根据与时俱进的国家发展计划,在一些领域张开双臂欢迎外资的同时在另一些领域则完全禁止。&br&&br&
除了以上“严”的一面,韩国在保护民族工业的手段上也有“强制性的宽容”。这主要表现在对盗版和假冒产品的容忍上。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韩国是山寨为生。曾经韩国是世界上的“盗版胜地”之一,大量生产假冒的耐克鞋和路易威登皮包。那些更具心计的人会采取接近假冒的方式。一双看起来像“耐克”(Nike)鞋叫“耐斯”(Nice),或者鞋上本应该有的耐克的“勾”变成了一个“叉”。&br&&figure&&img src=&/d82f2f84abc74efcf62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82f2f84abc74efcf626_r.jpg&&&/figure&&br&三、外援&br&
再铁腕再强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钱,钱从哪来? 缺乏资金是所有农业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最大的瓶颈。当初日本的明治维新就险些因为没钱而中途夭折,最后是通过对外扩张的险胜才得到缓解。苏联斯大林模式道路,给所有前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个解决资金办法的出路,那就是剥削本国的农业。但是此举的结果往往会严重损坏本国的农业,并带来大饥荒。韩国没有日本那本事能扩张(别看韩国人叫的凶西八西八但打仗特怂),也没苏联那么好的自然资源去剥削农业,但韩国有美日的经济援助。&br&&br&
年,以美国为首的外国援助总额达31.39亿美元。而1960年韩国的人口是2501万。这笔外援的规模可以通过对比看出来。战后美国支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中,法国是获取美援最多的国家。法国接受的是30亿美元。也就是说,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不如法国的韩国,接受的外援却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接受的都要多。其中年,美国及联合国为韩国提供了合计达23亿美元的无偿经济援助,扶持韩国恢复和发展经济。这些援助的年平均额,约占韩国这个时期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的15%。相比之下,明治初年的日本进行初级工业建设时的资金却几乎全部来自农民的土地税(明治八年时,地税收入占国家税收比例的97.3%),后来通过扩张得到战争赔款。而苏联则完全是自力更生。与日本、苏联大国崛起相比,韩国注定是小国没法自力更生。美国对韩国的援助从年(美国对韩国的援助到1970年完全结束)总计为37.8亿美元。以联合国为首的对韩多边援助,从1950年至1969年结束为止,总计6.26亿美元。这笔钱是韩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初级工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这笔钱,韩国进行工业化是根本不可能的。&br&&br&美国援助从无偿,变为有偿,最后结束。但是韩国的建设还在继续,资金不能短缺。韩国的新办法是借外债。在这方面韩国政府比日本当年的明治政府要冒险得多。不断增加的外债最后达到惊人的天文数字。到1985年,外债总额已达467亿美元。1987年,在世界十大债务国中,韩国位居第六位,列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印度5国之后,每年借用的外国资本,有近一半用于偿还旧债利息。韩国敢如此冒险是因为它所处的国际环境给了它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不倒翁地位。它身为美国的抵抗苏联势力前线的马前卒,清楚美国绝不会抛弃它。所以借美国的钱,美国也乐意出钱。美国对扶持它发展比较放心(毕竟是小国),扶持发展不会成为太可怕的竞争对手,而扶持它也花不了很多钱。借其他国家的钱,因为有美国的保护伞,就算欠着不还其他国家也不敢拿它怎么办(纯粹耍无赖)。&br&&figure&&img src=&/3ab2a4b0dea_b.jpg& data-rawwidth=&1119&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9& data-original=&/3ab2a4b0de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ace90c322c815dfee58ddcf6_b.jpg& data-rawwidth=&391& data-rawheight=&3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1&&&/figure&&br&再补充一下美国援助的重要性&br&面对朝鲜的军事压力,韩国保有的庞大军队对韩国经济始终是个巨大负担。朴正熙不希望裁军(朴正熙倚重的绝大多数官僚都来自军队,大批李承晚、张勉【韩国副总统】时期的文官被清除出政界),同时又迫切要求经济发展。1961年11月朴正熙在政变后第一次访美时就提出为美国出兵越南(急于表忠心)。美国当然希望少死自己人多利用廉价的韩国人去当炮灰。在越南战争中前后有约32万韩国军人被投入到战场上(在越南战场上人数仅次于美国)。越南战争为韩国带来巨额经济利益,1961年至1965年韩国无偿从美国获得的军事援助是每年1.37亿美元,而66年至73年期间这一数字上升到1.77亿美元。1955年至1960年美国军援占韩国军费的比重是76.6%,1961年至1968年美国军事援助占韩国总军费的比例是83.4%。没有美国养着韩国,像朴正熙这样既不想裁军,又要搞经济建设,拿什么去搞?&br&2001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与当时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举行首脑会谈时,首次以韩国总统的身份为越战道歉。对此,时任大国家党副总裁的朴槿惠曾发表声明予以谴责,对金大中历史问题的认识表示忧虑,并质问其诋毁“参战勇士”的名誉。参战的韩国老兵们也是坚决不道歉,反而认为自己是国家英雄。跟着美国后屁股拿着巨额美国援助的大韩民国参战勇士不容侮辱!要知道把当年参战军人以及为美军服务的韩国劳工报酬合计起来,韩国累计获得10多亿美元的外汇,堪称韩国第二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输血管”。&br&&figure&&img src=&/ced96974ccbb4ca40e6d377_b.jpg& data-rawwidth=&1114&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4& data-original=&/ced96974ccbb4ca40e6d37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b09fe9fb2a6076dd6fad33dbe952dcd3_b.jpg& data-rawwidth=&376& data-rawheight=&3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6&&&/figure&&br&四、血汗工厂&br&
工业化是极端痛苦的过程,每个新兴工业国的征途中,都有无数“蓝蚂蚁”的斑斑血汗。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农民辛辛苦苦积攒的土地和生产工具被集体化,不计其数的反抗者被处死,而全国成为一个大兵营,在国家无情的强制下进行高速建设。然后才有世界第二大强国。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人的工资低于英治印度的最低工资,佃农每年要将一半以上的收成用于地租。数不清的农民破产,背井离乡去接受工厂的盘剥。也有风起云涌的抢米风潮,然后才有“大日本帝国”的横空出世。韩国的建设,由政府牵头、领导、指挥,而广大人民群众出力。韩国虽然接受了数量巨大的外援,但是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国家来点钱容易么?岂能用于改善生活?当年的韩国人没有体系完备的社会保障。韩国制造业的工作工时曾经很长,而且国家没有实行管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劳工统计数据,在整个80年代,韩国的工作周在世界上是最长的,例如,1980年,韩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作周为53.1小时,相比之下,美国为39.7小时,日本为38.8小时,台湾为51小时。直到80年代后期,韩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工时的缩短,而是实际上造成了工时的稳步加长。韩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作周从1970年的52.5小时提高到1980年的53.1小时,1986年提高到54.5小时。只是在1987年工人大斗争之后,工时才开始缩短。他们忍受着工资低而时间长的劳动,在足以致人伤残死亡的有毒或危险的环境中生产出产品,用来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让人筋疲力尽的长工时工作,时常彻夜完成任务,甚至在星期天也不能正常地休息,没有留下任何闲暇时间,不能与家人或朋友相聚。工厂工作实际上意味着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献给肮脏的工厂,换取的是不够维持生计的工资;这也意味着牺牲了工人“像人一样的生活”的权利,他们实际上被变成了机器或者说干农活的牲畜。工厂工人常常认为他们甚至还不如机器和耕牛,因为正如他们所说,耕牛晚上还能睡觉,机器在维修期间还能休息。(资料来自《韩国工人》)&br&&figure&&img src=&/f0aca768b22_b.jpg& data-rawwidth=&1112&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2& data-original=&/f0aca768b22_r.jpg&&&/figure&&br&五、贫民窟&br&韩国的农村土地是私有制。有私有制就会有土地兼并,有土地兼并就会有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通常都会涌向城市。而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城市无力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于是涌入城市的失地农民无处可去,就会聚集在公共土地(如公路两旁,河流两旁,山坡上,山脚下,垃圾场等)搭起简易住所。贫民窟应运而生。这是所有工业化程度不高而又实施土地私有制的国家必然会出现的现象。60至90年代的韩国城市遍布贫民窟。随着经济发展,一些贫民窟的居民在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找到了归宿。但是城市也在扩大,贫民窟中求职的失败者会与城市的扩张发生冲突。在韩国那个官权如天、人权如草的集权年代,政府对违章建筑是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为了给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盖新公寓楼,许多贫民屋最后被警察强制拆除了,其中的居民被赶往卫生条件更差而且无路可通的更远的地区。这是几代韩国人的血泪史。&br&&figure&&img src=&/bbe72ef19e0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be72ef19e0f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9f77a811db82f4e91d97ac_b.jp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2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figure&&br&&br&六、受限制消费&br&现在总有国人夸韩国人怎么怎么爱国,怎么怎么有血性,不用外国货。美轮美奂的外国商品确实能让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难道韩国人就觉得大韩民国的月亮最圆?实际上韩国人是被吓怕的。韩国政府利用高度集中的权力,建立起贸易壁垒,一是真穷,得管制外汇;二是保护脆弱的韩国工业(韩国货真是渣渣)。而作用到老百姓头上时,就是整个韩国的老百姓都必须忍受质量低劣的韩国货。而政府则告诉人民这是爱国行为,谁使用外国消费品谁就是非国民,并且鼓励告密,举报非国民大大滴有赏(西八朝鲜是学韩国啊)。海外旅游是不允许的,除非你得到了政府许可去海外做生意或读书的明确指令。这种禁令的理由是要节约外币,以防止外币用于不必要的消费(韩国当时真穷疯了)。&br&&br&最后总结&br&现在总有人觉得韩国发展不错,气势咄咄逼人,会不会又是一个大国崛起呢?同时建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同一个民族韩国和朝鲜拉开距离。因为啥?有人说韩国民主,朝鲜独裁。这显然是错的。因为韩国的经济起飞不是在民主环境下实现的,恰恰相反,是在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并用戒严令持续统治的朴正熙等一批军阀执政期间取得的。在那段时间里,韩国并没有比朝鲜民主到哪里去(看看金大中的传记就知道了)。因为朝鲜封闭,韩国开放?这也很难说是对的。因为在韩国经济起飞的那些年里,韩国实施严酷的贸易保护,禁止进口很多外国消费品,通过鼓励公民告密来阻止公民消费外国货,用死刑来强化外汇管制,而且还禁止公民出国旅游。这不比朝鲜强多少啊。因为朝鲜站在苏联这边,而韩国站在美国这边?这才是朝鲜和韩国拉开距离的关键原因。&br&朝鲜和韩国都是小国,其市场规模有限,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的经济圈的兴衰(事大主义的三姓家奴)。朝鲜并不是不开放,只是它开放的是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五六十年代期间,当时的中国苏联等国和朝鲜的贸易外来很多,朝鲜的经济条件也很不错。70年代起,中国开始向美国靠拢,逐渐冷落朝鲜。80年代起,苏联走向没落。这都给朝鲜的经济带来困难。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金日成去世、连年自然灾害,所有倒霉的事情都一起砸到了朝鲜头上。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外部封锁并未放松,再加上长期的准战争状态带来的弊病,终于形成了今天惨不忍睹的朝鲜现状。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从60年代到80年代,朝鲜的人均GDP虽然上升缓慢,但至少还是在上升的,可是1988年之后就一路下降。而韩国依附美国,通过消化日本技术,建立了符合欧美行业标准的工业体系,冷战结束资本主义阵营大胜,韩国自然也是借这股资本主义胜利的顺势,快速发展并且民主化。如果今天社会主义阵营胜利,资本主义阵营衰败,那么日子过得好的就是朝鲜,而不是韩国。简单说朝鲜和韩国的国运不是他们自己能决定的,历史上朝鲜半岛的国运从来都是受大国摆布的,而且朝鲜王朝的基本国策就是事大主义,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特没血性的民族)。甚至反对对华事大的金玉均仍然主张“深结外国中公正且强之一国,始终赖其保护之力”。朝鲜民族骨子里还是要事大,只不过不是中国了,而是日本(金玉均是亲日派),现在是亲美事大,三姓家奴嘛。事大主义对韩国人的影响就是谁有力量,谁强大了,他就追随谁,交际善于投机。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毕恭毕敬,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则可以刻薄无情(韩国人典型势利眼)。朝鲜和韩国就像寄生虫一样,他们的寄主衰亡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离开寄主,他们自己无法独立存活。所以朝鲜半岛历史上、将来也不会存在大国崛起的可能。&br&&br&部分内容转载自共识网&a href=&///?target=http%3A//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yyj/article_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独裁、外援、血汗――韩国经济奇迹的前世今生&i class=&icon-external&&&/i&&/a&&br&漫话引用韩国李元馥的《漫话韩国》
韩国的发展过程不值得我们学习。独裁、外援、血汗造就南朝鲜所谓的经济奇迹。 如果问一个国家,其元首解散国会,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禁止一切政党活动。这是哪个国家?
第一种回答:也许是朝鲜。 另一个答案: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韩国。 问一个…
既然上精选了,顺带把创业回答首页放一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初创互联网公司一定要找风投? 不找的话自己可以发展吗? - 孙志超的回答&/a&&br&---------------&br&&br&先给一些美国的参考数据。&br&&br&SBA的统计(全产业,小企业):&br&50%在前四年倒掉。&br&66%在十年内倒掉。&br&之后逐步增长到十四年后的70%~75%。 &br&&br&Audretsch的论文中认为,拥有创造力小公司多的行业,失败率要低于重资产低创新的行业。此外,高学历创业者失败率低于低学历创业者。可用以佐证的是:MIT校友会的数据中,五年后,只有24.5%校友企业失败,有大约9%公司最终能上市。&br&&br&根据Funders and Founders的调查,第一次创业成功率只有12%,第二次创业成功率为20%。&br&&br&BBAA2009年的报告显示56%的天使投资是亏损的。&br&&br&Kaufmann Foundation和Willamette大学的Rob Wiltbank进行的共同研究(2010年)中,大约50%的天使投资低于回报,大约10%的天使投资回报在一倍到两倍之间。&br&&br&哈佛商学院的调查研究中,Shikhar Ghosh研究了在年获得风投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2000多家创业企业,结论是:风投支持的创业企业中75%尚未给风投带来回报,30%~40%已经破产清算。&br&&br&国内没有特别详尽的数据。公益组织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统计,目前我国青年首次创业的成功率不足10%,但这种统计仅限制在单个计划中,缺乏准度。&br&&br&唯一可参考的是,根据IT桔子数据库,去年3%的公司处于已关闭状态,远超过新增公司增速。从投资轮次看,5个城市都主要集中在种子轮和天使轮,都以A轮居多,走到C轮的非常少。以北京为例,种子天使及A轮投资和C轮投资的比例是20:1,平均100家只有5家能相对走得更远,而深圳的比例更低,只有35.5:1。由于互联网创业大部分企业都依赖于风险投资,所以可以算做正式创业的公司并不会与风投所投公司数有数量级的差别。&br&&br&另外,从校友会得到的不全面信息(大概几百家创业公司)来看,和美国一样,互联网行业中创业失败率随学历提升而下降。&br&&br&以上可以得到的唯一结论是——&br&1、从公司角度而言,如果能拿到投资,失败率短期内大约会在10%以内,随时间推移会先快速增长再慢慢下降,最终达到50%左右。&br&2、从公司角度而言,融资轮次越靠后,失败率越低。&br&3、从公司角度而言,虽然失败率不算高,但最终获得大的成功几率低得多,大部分只能算过得去而已。&br&4、从个人角度而言,首次创业成功率很低,连续创业者的成功率会提升。&br&5、从个人角度而言,学历会提升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失败率。&br&&br&所以,大部分主观猜测并不准确。
既然上精选了,顺带把创业回答首页放一下: --------------- 先给一些美国的参考数据。 SBA的统计(全产业,小企业): 50%在前四年倒掉。 66%在十年内倒掉。 之后逐步增长到十四年后…
—————————————————【3月20日更新】————————————————&br&欢迎关注我的专栏:&a href=&/gaia-agul-marxism& class=&internal&&马克思的朴素走廊 - 知乎专栏&/a&&br&也欢迎各路高人前来指正。&br&至于不学无术的家伙来搅乱的话,我会毫不留情地喷过去,请做好心理准备。&br&—————————————————————————————————————————&br&有人在评论里问转朋友圈的问题,我就在开头授个权吧:&br&&b&本文欢迎一切非商业用途转载,但是请&u&任何时候&/u&都注明&u&作者&/u&和&u&出处&/u&。未经作者同意严禁商业用途&/b&(虽然我觉得这不大可能发生……)&b&。&/b&&br&&br&——————————————原答案(行文经过编辑润色)——————————————&br&&br&&b&不是最好的时代。&/b&&br&&br&这是中国空前思想混乱的一个时代。&br&&br&思想混乱不意味着百花齐放,碰撞火花不意味着智慧的进步。这一切,也有可能是一个纯粹混沌的漩涡,把一切高尚和伟大卷入、吞没,只留下无尽的而又无价值的吵闹和嘲讽。&br&&br&从物质上来看,今天中国已经解决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温饱问题, &a data-hash=&a29efad1ed4e0ccc3dd446& href=&///people/a29efad1ed4e0ccc3dd44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捏捏诚& data-hovercard=&p$b$a29efad1ed4e0ccc3dd446&&@捏捏诚&/a&的答案里已经有很多数据,我就不再重复。对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倒是想强调一点(这是以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如果有谁记得是哪位答主说的请帮忙at):&b&你不能对一个小学6年读完了研究生的人说,你怎么还比不过隔壁读了21年的博士后,你怎么这么笨&/b&。中国用短短30-40年时间,完成了从&u&农业社会&/u&向&u&工业社会&/u&的蜕变,又用20年时间从&u&工业化初期阶段&/u&迈向了&u&中期阶段&/u&,所有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遇到过的必然矛盾,都集中在60年内爆发体现出来;所有工业化国家经历过的思想动荡,都在近二三十年被中国经历了一遍。所以,中国的成就是伟大的,同时矛盾是尖锐的,这种“悖论”并不荒谬,而且也不值得刻薄的抨击。&br&&br&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国家的人民,是被大工业的机器,强行拖着进入现代社会的。短短60年,任何社会意识都难以完全适应这巨大的经济基础变革。中国人民被迫在新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下改变几千年生存中积淀的社会意识,在尚未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之前,只能先从生活方式上转变来自过去的习惯。这就体现在,中国人民契约精神的薄弱,法治精神的不足,与之相对应的,是&b&封建残余严重&/b&——是的,&b&封建残余&/b&。因为我国可以说还没有全面完成对封建主义的革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在社会上,就是“官尊民贱”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不止存在于官员中,而且存在于老百姓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与“学而优则仕”的普遍追求并未打破(这导致了对公务员和传统理解中“读书人”职业的推崇,和对劳动者地位的歧视),至于更细节的表现,在稍微欠发达的地区,诸如婚姻奉父母之命,嫁女儿如卖女儿之类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br&&br&我父亲是农村里走出来的,乡土情结很深。我受他影响很大,虽然现在还在国外读书,但是每年必有两个月呆在国内农村,一个月在父亲家乡(也算是我的家乡),一个月在其他省份走访生活。从东南到西北,我去过的村镇不算少了,我对中国人民社会精神中包含着的上面所说的封建残余,有着极为直观的认识和观察。&br&&br&&b&但是,这是中国最有希望的时代。因为,我们处在&u&唯物主义&/u&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在哲学上空前进步的时代,是真正有希望看到中国人民站在世界最高峰的时代。&/b&&br&&br&在我的理解中,&b&历史不是一段僵死、静止的过去,而是一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中蕴含的规律&/b&。“历史地”来看,中国还没有达到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峰——诚然,它已经超越了过去的所有历史阶段,就题主的问题本意来讲,应该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但是,&b&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应该在历史中留下的高度,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b&。&br&&br&先说给此刻已经不舒服了的知乎哲学家听:真正的独立思考者不需要把洗脑挂在嘴上来彰显自己的清醒。有人可能看到“唯物主义”四个字,马上就要嗤之以鼻了。我在知乎上见过很多奇怪的人,把【唯物主义】和【中共的统治】等同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毒菜的洗脑】等同起来,最奇怪的是把【唯物史观】和【大跃进、文.革】等同起来。如果你没有最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觉得我上面举例的三个等同非常有道理、不知道奇怪在哪里的话),这个答案你可以不用看下去了,给我们彼此都留下一个好心情;如果你们真的有兴趣对我国的哲学、政治学教育,和教育中所谓“爱国爱党的洗脑”的问题做一些思考和了解,那么我愿意讲一点我的肤浅看法。&br&&br&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有相对较强、较密集的爱国主义和爱党教育,这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不具有成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阅历,所以采用&b&比较强制的方式灌输基础的价值观&/b&。这个世界各国都是一样,都要接受符合本国核心利益的价值观教育:美国是爱国、自由、种族平等;英国是民主、自由、包容、对女王和联邦的忠诚;新加坡是种族和谐、民主、为国奉献;等等。每个家庭也都是一样的——爸妈从小教育我们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不能不劳而获、要诚实、要孝敬长辈,等等,这就是价值观灌输。甚至具体到学科教育,乘法口诀表也是老师逼我们硬背出来的,这样数数,1+1=2这样的基础运算,最早都是强制灌输的概念。限于幼儿的思维能力,任何人在人生最初的这个阶段受到的教育都是这种形式。&br&&br&在解析中国的“哲学优势”之前,我就必须先解释一下西方教育体系下的价值观教育了。我在国内读完初中,高中出国读书,自以为能稍微讲一点具体情况。比较典型的英联邦体制和美国体制下的中高等教育,在延续初等教育阶段的价值观灌输的基础上,加入了非常巧妙的“辩证法包装”(至于为什么我称之为“包装”,待会再说)。这种辩证思维英文称为Critical thinking,其强调的是“正反两面”的思考逻辑:对一个事物的分析与评价,先考虑正面论据(“for” points),再考虑反面论据(“against” points),然后比较并分析两方面的正确度(validity)和程度轻重,最后得出一个总的正面或反面的评价。&br&&br&我举一个以前我考试中很常见的类型题(作文):Does modern technology alway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或者Has technology been a bane rather than a boon?之类的意思)&br&Science & technology是我高中英文课(相当于国内语文课)大纲中一个主要的单元(topic),类似上面那种作文题我写过不少。标准的分析套路,就是开头摆明立场(同意/不同意作文题目的命题(statement)),然后写三段三个论点+论述+例证(point+elaboration+example)支持自己的立场,然后写一个反论点(counter point)同样解释,但是还要解释为什么反论点的存在不影响你的立场(为什么counter point不会盖过points的重要性),最后结尾总结。所以,&b&critical thinking也不允许极端的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立场&/b&。我相信任何和我一样在国外接受过基本高中教育的知友都会非常熟悉这个套路。(之所以我要强调高中,是因为初高中是人最主要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形成时期,也是世界各国价值观教育最显著的时期。初中我当然是没有经历过了,所以讲高中比较有说服力。)&br&&br&但是,这种critical thinking看似很客观全面,是非常深刻的思维方法,但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我自己在写social studies作文的时候,涉及到很多现实世界的事件、政策都产生过一种困惑:很多时候一个政策(或事件)的两面影响是体现在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这样我如何去客观比较它们哪边重哪边轻、怎么做出综合的定论?(例如,一个政策在&u&舆论中&/u&有很好的影响,但在&u&经济上&/u&很不划算,那么我决定自己的立场是支持还是反对,完全取决于我个人主观更看重经济整体还是更看重民众感受,只能“显得客观”而不是真正客观)更普遍的是,一个东西的影响本身你就很难定义它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解释(interpretation),更多甚至仅仅取决于你表述问题的方式(例如“屡战屡败”是过,“屡败屡战”就是功,这类笔法),更遑论“客观”的比较好坏的两方面。但是critical thing告诉我们只有充分比较正反两方面才能得到客观的结论,这就让我产生了很强的别扭感。&br&&br&然而,如何解决这样的困惑,我是在大概两年之后偶然间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继而飞速第一时间去完整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后,才得到解答的——马克思告诉我&b&“不同质的事物不能产生量的比较”&/b&,瞬间解决了我对critical thinking中“正反论述+比较”的别扭感何在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之后,我才深刻地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和critical thinking本质上的“庸俗辩证法”的区别。从思维方式上讲,&b&辩证唯物主义&/b&和&b&实事求是&/b&、&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是一以贯之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件事情中蕴含的事物普遍规律,以此分析接近客观事实,但是具体到一件事情的评价,需要非常具体细致地考察事物方方面面的细节复杂性,梳理其中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做符合实际的判断,而不能一味拿抽象的道理(比如道德、正义)不顾实际的复杂性直接去生搬硬套在事物头上来做出正反判断。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是非常“冷酷”的,对一个问题往往&b&只有事实判断,而没有价值判断&/b&。例如,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可以分析它微观上、宏观上各个方面的影响,然后就到此为止,不去做出价值判断。如果是要做决定的时候,则进一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和哪个方面的影响有关,其他方面的附加影响(从利益平衡角度讲)是否可以接受,最后做出调整和决断(例子或许讲得不好,请领会下精神)。&br&&br&而庸俗辩证法是什么?庸俗辩证法就是任何时候都要讲出个&b&正反、好坏&/b&、&b&利弊&/b&来,强求价值判断,甚至为了价值判断的结果而扭曲事实判断的&b&过程&/b&。即使是基于事实的判断完全不存在对立的方面,也要硬从虚无缥缈的&u&“道义”&/u&上或者未来的&u&“可能性”&/u&上来强行拉出个counter point“平衡论述”一把。这就是西方中高等教育课堂普遍传授给学生的思维方法。&br&&br&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何等聪明的“辩证法包装”。咋看起来,Critical thinking教人怀疑一切:任何问题都要考虑可能的相反方面。但是实质上,在你考虑【什么是“正面”】、【什么是“反面”】的时候,你产生的就已经是纯粹的&b&价值判断&/b&。那么判断的价值从哪里来?自然从打小时候就开始的&b&&u&价值观教育&/u&&/b&中来。于是无形当中,&b&教人任何事物都要怀疑一下的critical thinking,把价值观的烙印打进了学生思维的最深处,一般人永远“怀疑”不到的地方&/b&。&br&&br&这就是为什么,我观察到:我国体制内政治正确的话语,我国老百姓在私下里(比如在知乎上)讨论甚至批判的极其普遍,&b&大家对于什么是宣传、什么是现实分得很清楚&/b&,这也是&b&中国人一贯的现实主义态度&/b&;但是西方就不一样,非常不一样——从台面上到百姓间,&b&所有人是真真正正把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下的价值观奉若神明的&/b&。比如在美国,你可以讨论自由精神的实现路径,可以讨论保障自由的制度的不同架构方式,可以批评政府的施政方向,却绝对不会见到有人怀疑【自由精神】本身,基本不会有人反对“人是生而自由的”、“人天性是追求自由的”,或者类似的西方意识形态根本价值命题。中国你固然也不能在台面上挑战政治正确,私下里怎么想却管不着;在西方教育体系下,人们却真的是从思想根子上相信永远政治正确的价值观。&br&&br&(&b&本段防喷,可以不看&/b&。对所谓“自由精神可以怀疑、否定”稍微解析几句:真实世界的残酷远高于“人生而自由”这种神圣的口号。比如,雅典时期城邦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非人的劳动上的,那个时候并不存在什么人人平等的观念,敌国人民、奴隶不被看做人,外邦人也极难获得雅典公民身份。你还能说“追求平等和自由是人的天性”吗?——所谓“与生俱来的权利”,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做现实的剖析,不过是历史的产物。人类之所以现在追求平等、民主、自由,是因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当前阶段,足以让人类中占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人在吃饱之余有余裕反思自己的精神和诉求。古典时代,比如雅典,奴隶中是不会产生政治家和哲学家的,因为他们每天看到想到的是还有什么活要干、今天有什么能吃。从中世纪末到启蒙时代,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大都在贵族中产生,因为只有他们衣食不愁,有闲暇、有资源、有金钱去思考三餐之外的问题,所以在他们之中诞生了现代社会最初的思考(比如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现在世界范围看,有能力在强度有限(一天8小时,比奴隶不知好多少倍了)的劳动中养活自己的人已经占据大多数,所以他们自然会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诉求和意识。这就是社会意识的进步,它不是什么人忽然受了什么神的启示突然形成的,而是社会经济基础进步的自然结果。现实的残酷就是,没有人“生来是自由的”、是“追求自由”的,只有你们这些有面包有肉吃的人才有资格这么说。而当社会进步到更高形态,或者人类整体面对来自宇宙的更高层次挑战的时候,【自由】会不会永远是人类崇高的追求和天生的权利,就是很值得怀疑的。)&br&&br&这岂不是非常滑稽?一个“毒菜洗脑”的国度,一个“强制思想教育”的国度,民众对自己国家的价值观怀疑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强烈;一个处处提倡反思的国度,却几乎不见有普通人怀疑反思自己国家的价值观。&br&&br&不过,其实我个人对庸俗辩证法并不持&u&完全&/u&否定的态度,庸俗辩证法有一个好,就是跑得比谁都快……啊不是,是&b&很适合作为一个初学者的思维训练&/b&。“庸俗辩证法”之“庸俗”,应该做一中性的理解,而并非文学或道德意义上的“庸俗”,也可以称之为“基本辩证法”、“二元辩证法”。对于成长中的、逐步开始在更抽象的层面上认识这个世界的青少年来说,庸俗辩证法是一个&b&极佳的台阶&/b&,从孩子式的“好人坏人”、“好事坏事”的二元认识论,第一次进入到有灰色地带的、有复杂性的、有矛盾综合的辩证认识论领域。&b&Critical thinking教育下让学生有个比较开放的心态,愿意听不同的声音,能够有基本的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可贵的,而也是很多中国人民缺乏的精神,包括在知乎上。&/b&有些人,从网上到生活中,被指出了错误还死不认错,就觉得自己是对的,然后拼命想办法为自己辩护,为自己漏洞百出的理论打补丁,却不愿意承认其理论的局限之处,更不愿意接受其他的理论。就是典型的缺乏开放心态,连基本的庸俗辩证哲学都没有形成。&br&&br&但是,或许我应该说,我觉得西方教育体系的问题&b&并不在学校教育庸俗辩证法本身&/b&,而在于学校教育&b&【止步于此】&/b&。其实可以认为,&b&对庸俗辩证法的学习和思考是人的认识论进步的必由之路&/b&,初步认识到“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是一个人世界观成熟的开始——只不过,&b&也仅仅是个开始&/b&。如果止步于此,只不过是从二元对立走到了相对主义而已。以居中不偏的&b&&u&立场&/u&&/b&表现自己的客观性,本质上却依然依靠于主观的价值判断而非客观的事实判断。&br&&br&再举一个例子。上文里我表达了对critical thinking的否定,而我又说过critical thinking不允许完全正面/完全负面的极端立场,看上去有点表达“存在完全正确/完全正面的政策/事例/人物”的嫌疑,那么我们看一个更切实的例子:土地改革。&br&.&br&土改这东西,至今不少人在大陆鸣冤叫屈,说自己家当初怎么怎么良善,怎么怎么善待佃户长工,然后怎么怎么被TG打倒抄家。他们说的是事实吗?可以假定是事实。这可以算是土改的负面吗?从critical thinking的思路来看,当然是。&b&【但是】&/b&,同一个土改,同一个结果,&u&如果你是地主阶级的后代,是旧土地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你当然会恨之入骨;如果你是旧时代被剥削压迫的农民后代,是土改后工业化中获利的工人阶级后代,那么你自然会大大赞颂土改的伟大&/u&。如果你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地主当中自然也有良绅劣绅,对良绅(这也是鸣冤的人所自称的祖上身份)来说土改自然是冤屈;但是如果你从宏观来看,&u&地主阶级这个群体本身是旧土地制度的产物,是旧土地制度的拥护者,是反工业化、反工业发展的群体,也是注定要在工业革命中被淘汰的阶级&/u&(参见西方工业革命后被消灭的传统封建领主、贵族。没被消灭的都是因为向资产阶级妥协了)。&u&地主阶级的反动性与单个地主个人品质的好坏无关。&/u&&br&.&br&你看,&b&从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同一个东西,会看到非常复杂的多面性&/b&。但是,我所知的“critical thinking”,却是试图站在一个超脱于社会、阶级、民族的,一个永远政治正确的道义上的,一个超越于实践和实际的&b&【立场】&/b&(我们俗称的“上帝视角”),来分析一个事物,并且得出一个好坏、对错、正反的&b&【价值判断】&/b&。它的局限性,就在于它&b&想教人在&u&空中楼阁&/u&里俯瞰大地来窥得全貌,这注定是不可能的。&/b&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这是庸俗辩证法的世界观基准,而其最大的问题,就是&b&&u&脱离实际&/u&&/b&。&br&.&br&可能恰因为我大概初高中的时候有过沉迷于思考“大问题”的过去,净喜欢想宇宙人生意义如何,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所以现在我对“脱离实际”深恶痛绝。空泛地想正义、爱、道德、和平、自由、公理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注定要徘徊在循环往复的“虚无的深刻”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总结矛盾的普遍性,又从矛盾的普遍性中实践矛盾的特殊性,形而上在形而下中得到实践和体现,形而下在形而上中得到抽象和升华,这才能形成对这个世界实事求是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超越庸俗辩证法的地方。&br&&br&另外,就我看的教材而言——人民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整本书是非常非常纯粹的哲学读物,不涉及任何意识形态的宣传,没有任何一句爱国爱党的话语。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始形态。当然,我知道在国内课堂上普遍还是会讲爱国爱党,不过我的理解是:这正是为了保证自小以来的价值灌输之&b&内涵一致性&/b&的拙劣手段(相比于critical thinking的辩证法包装而言),但是真正从哲学上来看,一味教人爱国爱党的话语反而是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本质。不可避免且毫无疑问地,在这种“撕碎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的思想面前,单调而重复的“爱国”、“爱党”的“政治正确话语体系”反而让国内的学生们厌烦,因为&b&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本质上和这种意识形态化的价值教育是背道而驰的&/b&。所以,非常奇妙地,与critical tninking在教人怀疑的时候悄悄把价值观信仰种得更深相似,我国的思想教育在不断重复“爱国爱党”的话语体系的同时,把符合辩证唯物思想的质疑精神(关注客观现实的表现,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大道理上的几句口号)反而更深地种在了学生脑子中。&br&&br&长期来看,&b&辩证唯物主义和庸俗辩证法,前者培养出来的&/b&&b&是真正开眼看世界的年轻人,哪怕这个世界是残酷的,冷酷的,黑暗的,也能沉静地面对、实事求是地判断&/b&。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学进去了,最起码关注现实、关注事实判断的态度也普遍根植在人民心中。在我所看到的西方教育体系下,多数年轻人并不具备这样对世界清醒冷酷的认识,而只是沉浸在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正确话语体系中。或许少数为了未来领袖而培养的西方学生(比如大资本家族、政治家族的后生),能够看得更远些,不过谁也不知道。以前看到网上有一句话评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b&“把过去口传心授的帝王之术赤果果地呈现在了泥腿子百姓面前”&/b&,我是深以为然的。&br&&br&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在半个多世纪里实现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跨越,从表现上讲&b&固然和中国人民的勤劳、能吃苦、踏实、坚忍等宝贵的品质分不开,固然和政府强大的动员、举国体制的猛冲猛干分不开&/b&,但是我认为&b&&u&从最深刻的层次讲&/u&&/b&,还&b&&u&是因为我们在哲学教育上领先了西方教育&/u&&/b&。能看清世界的一代人,和自以为看清了自己想象中的世界的一代人竞争,长远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b&认识指导行动,哲学上的高度可以&u&指导&/u&中国未来成就的高度。&/b&&br&&br&所以,&b&现在不是中国最好的时代&/b&。我们依然看得到来自过去的沉重枷锁,看到从官到民、从上到下空前的思想混乱、自我解构和激烈的社会意识矛盾。民族自信的解构,道路自信的缺失,封建主义思想从上到下的残余,都是现在中国社会的大问题。&br&&br&但是,只要中国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迟早有一天所有思想混乱所造成的阴霾,从官官相护、懒政腐败的现实表现,到自我解构、逆向民族主义的精神动态,都会被扫清。那将是&b&中国人民成为合格的统治阶级的时代&/b&,是&b&中国迎来真正的民主的时代&/b&,是中国彻底超越世界的时代。&br&&br&&b&现在,是最有希望的时代。&/b&&br&&br&&b&未来,才会是最好的时代。&/b&&br&&br&&br&&b&—————【答案正文已经结束,想分享一点个人经历。不感兴趣可以不看】—————&/b&&br&&br&我个人因为出国时比较小,自制力比较差,以前在家里父母管得严,出去了我就开始控制不住自己:上网,看贴吧,看动画,看文章,和人对喷,反正基本正常网民干过的事儿我也都干过。于是那时候开始成绩就迅速滑落(很自然,我没花心思在英语上嘛)。每次父母找我谈话,我都用【思想】作为自己的借口:我在网上看的一切,虽然和课堂不直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拓展商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