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关于物质跨膜mRNA从细胞膜和细胞核核进入细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每日练习:(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含解析)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每日练习:(7)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含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1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44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内物质运输方式相似的一组是
①解旋酶进入细胞核
②氧气进入线粒体
③神经递质运输到突触前膜
④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
2.(2015新课标2高考真题)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4.下列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光面内质网合成的磷脂转移至
B.胰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转移至高尔基体
C.巨噬细胞内,高尔基体加工的转移至溶酶体
D.细菌细胞内,DNA的线粒体
5.(2015o南充三模)研究发现,不论癌细胞还是正常细胞,葡萄糖都必须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GLUT)进行转运.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可通过有氧代谢途径降解;而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主要以无氧代谢途径降解.利用GLUT抑制剂阻断葡萄糖转运,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饿死.据上述材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 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
B.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
C.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D. 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
6.(2015o绵阳模拟)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 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 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
D. 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7.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丙图表示一种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的物质运输方式不能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B.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的种类相同,而③的种类可能不同
D.若图丙示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蛋白搬运进入细胞内
9.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
10.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 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12.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10cm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160g·L-180g·L-11。若将第4组放在40g·L-1KNO3溶液中,其测量结果可能是图2中的
13.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min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14.对人红细胞和人造磷脂双层小胞(人造小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比人造小胞更容易吸收葡萄糖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方式相同
C.人造小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方式不同
D.人造小胞比红细胞更容易吸收乙醇
15.如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16.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 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17.下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18.下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19.(2010o虹口区一模)某活细胞分别浸浴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是其原生质体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B. AB段曲线表示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 BC段表示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 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20.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C.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21.下图甲表示用完全培养液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图乙表示水稻根细胞对某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氧分压的关系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水稻对水分和离子的吸收方式分别是
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时,对
吸收量减少,图甲中所示数值会
(填“增大”或“减小”)(2)图乙中氧分压相对值为0时的离子吸收速率不为零,原因是根细胞可通过
获得离子运输所需能量,据乙图分析,AB段离子吸收速率随细胞内
(生理过程)的增强而加快,在乙图中的C点以后向培养液中通入充足氧气,离子的吸收速率也不会表现为M1曲线,限制因素是
。(3)盐碱地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其根毛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22.对某海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中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
该海藻的离子浓度。
(1)K+和Cl-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
,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_。
(2)Na+和Mg2+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 ___________。
(3)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Ca2+、Mg2+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中的含量,这表明
(4)海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23.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漏斗内溶液溶(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2) 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3) 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 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 蒸馏水,0. 3 g/ mL 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 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 和Y 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 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② 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 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0.2016万卷作业(七)答案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 A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进入正常细胞一般进行有氧呼吸,而进入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A、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需要载体(GLUT)的协助,所以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也很大,A错误;
B、癌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而癌细胞是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的,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C正确;
D、癌细胞需要的葡萄糖多,所以其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D正确.
点评: 本题以癌细胞中的葡萄糖代谢过程为载体,考查癌细胞和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等知识.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从题文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本题还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题图和所学细胞代谢的知识,解释抑癌药物的作用位点.
分析: 分析甲图: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时,氧气的消耗速率不变,当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先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
分析乙图:在加入氰化物之前,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变,加入氰化物之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解答: 解:A、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B正确;
C、实验乙中4h后组织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已经不能利用氧,其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C正确;
D、氰化物能抑制[H]与O2的结合,因此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减慢,D错误.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C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乙二醇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从而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 解:A、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的液泡,浸浴在2mo1/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1/L的蔗糖溶液中,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所以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A正确;
B、由于2mo1/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1/L的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所以AB段曲线表示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正确;
C、由于乙二醇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BC段表示该细胞开始吸水而自动复原,C错误;
D、由于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和NO3﹣,所以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D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1.【答案】
(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离子 增大(2)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根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大于
22.23.【答案】(1)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 质壁分离
(4)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萝卜条长度(cm)
葡萄糖溶液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要跨过2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呯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 D.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相邻细胞利用至少穿过8层磷脂分子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要跨过2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呯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 D.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相邻细胞利用至少穿过8层磷脂分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要穿过2层生物膜D.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吉林长春十一高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要穿过2层生物膜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甘肃省高二第三次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B.变形虫摄食利用了胞吞作用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需要载体协助的物质运输都是主动运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江苏省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 C.人成熟红细胞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消耗能量&&&&&& D.在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 C.人成熟红细胞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消耗能量&&&&&& D.在生长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3版高中生物课时提能演练(苏教版必修1)1.3.3《物质的跨膜运输》
2013版高中生物课时提能演练(苏教版必修1)1.3.3《物质的跨膜运输》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苏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67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742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生物 1.3.3物质的跨膜运输课时提能演练 苏教版必修1 "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12·启东模拟)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该蛋白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   B.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   D.内吞
2.(易错题)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所取洋葱表皮细胞可能是死细胞 B.KNO3溶液浓度可能低于细胞液浓度
C.细胞在盐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 D.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3.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4.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用低倍物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细胞,如图所示。①②会是什么颜色?如果想将位于右上方的一个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应该怎样操作?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 ② 操作步骤
A 绿 无色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平面镜
B 绿 红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凹面镜
C 红 无色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平面镜
D 红 红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凹面镜
5.(预测题)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c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③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固定不动的
D.①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癌变等有关
6.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简单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输          D.内吞和外排
7.(预测题)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同
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简单扩散,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若图示为红细胞细胞膜,则a可代表O2 ,b可代表葡萄糖
D.该图可以表示细胞内的其他生物膜结构
8.(易错题)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B.线粒体产生的CO2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涨破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A.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要穿过0层生物膜
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
C.红细胞吸收胆固醇与吸收葡萄糖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腺细胞合成的酶排出细胞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5分)
10.(26分)(易错题)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渗透装置来探究关于渗透作用的问题。
(1)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
装置编号 甲 乙 丙
半透膜面积 S S/2 S
蔗糖溶液体积 T T 2T
①写出该实验的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写出该实验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装置如图3,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开始时B溶液浓度大于C溶液,且两个漏斗的体积、半透膜面积及漏斗管内径均相等,过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分别用H1、H2表示B、C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
①试在图3中画出H1、H2的高度。
②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溶液浓度大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B>C”或“B=C”或“B<C”)。
③在此过程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_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扩散到C的速率。
11.(29分)(探究创新题)如图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___。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
(4)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选D。此蛋白是一类大分子蛋白质,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内吞。
2.【解析】选C。死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有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才能向外渗透,出现质壁分离现象。KNO3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故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当盐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活的成熟植物细胞就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解析】选D。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图中A表示细胞的长度,B表示原生质层的长度,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逐渐变小,细胞壁伸缩性有限,A长度基本不变,B/A值能体现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的程度,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仍保持不变;但若该细胞处于40%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A值将变小。
4.【解析】选B。苔藓植物细胞含叶绿体显绿色,发生质壁分离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是有适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观察位于右上方的细胞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高倍物镜下视野较暗,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换上凹面镜。
5.【解析】选D。c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且耗能,为主动运输,是从膜内向膜外运输,A错误;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①为糖蛋白,②④为蛋白质,不能与其反应,B错误;③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
6.【解析】选B。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但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不需载体蛋白协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可顺浓度梯度也可逆浓度梯度,需载体蛋白协助和能量。内吞和外排与浓度梯度无关。
7.【解析】选B。①表示糖蛋白;③表示载体蛋白,不同物种①③种类不同,但②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中都是相同的;若图示为红细胞细胞膜,b不能代表葡萄糖,因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易化扩散,不消耗ATP;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的生物膜结构不含糖蛋白。
8.【解析】选B、C、D。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易化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去除了细胞壁,因而将其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涨破。
【误区警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易化扩散,而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肾小管细胞是主动运输,要注意区分。
9.【解析】选B、C、D。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其运输和分泌过程是以“囊泡”的形式进行的,没有穿过生物膜;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生物膜;红细胞吸收胆固醇是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腺细胞合成的酶排出细胞是通过外排作用,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
10.【解析】(1)从表格数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半透膜面积和蔗糖溶液体积;结合图2,推知实验的因变量为溶液上升速率,故本实验探究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体积的关系。由图2曲线甲、乙知,半透膜面积不同,溶液上升速率不同;由曲线甲、丙知,蔗糖溶液体积不同,溶液上升高度不同。总起来看,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的体积有关。
(2)溶液浓度越高,液面上升越高,且上升速率越大。所以H1>H2;B溶液初始浓度大于C溶液初始浓度,所以B溶液吸水更多,高度差更大,由于静水压作用,B、C与A的浓度都不相等,即静水压越大,溶液浓度越大,所以B溶液浓度大于C;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扩散到C的速率。
答案:(1)①探究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②溶液上升速率与半透膜面积和溶液的体积有关
②B>C ③大于
11.【解析】(1)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推测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
(2)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由图可知,盐分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不需要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方式;
(3)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不影响物质运输时的能量供给,Ca2+吸收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该毒素影响了运输Ca2+的载体蛋白的活性;
(4)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应是能否进行有氧呼吸,因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答案:(1)[甲]磷脂双分子层
(2)被动运输
(3)[乙]载体蛋白
(4)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
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膜和细胞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