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辅导技巧教案(三) 怎样叙事

【图文】叙事具体(作文指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叙事具体(作文指导)
大小:17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城市分站:
温馨提示:如需咨询中考一对一辅导/中考补习提分课程,请直接拨打京翰教育全国免费电话400-810-8982,听到语音提示后请与咨询老师直接通话。感谢您的来电!
当前位置: >
初中作文指导:3种常用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京翰教育校区查询
  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
  一、并列式结构
  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
  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既有虚荣心极强的一面,也有自尊自爱的一面,作者通过借项链和丢失项链之后的两方面细节对比展开,展现出玛蒂尔德可恨可鄙又可敬可爱的两个侧面,使得人物立体丰满,栩栩如生。
  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如以&丰收&为主题的一篇作文,一位同学就选择了两位不同的人的事例加以展现,一是选取了自己的舅舅因种植的西瓜又大又好而获得了&瓜王&的称号和后光荣回村的情节,展现新时代的农民物质上的丰收。接着又用自己在教师节那一天去看望老师,老师书房中满满一面墙上贴满了学生发来的贺卡,展现了辛勤耕耘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收。这样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共同展现出&丰收&的意义,给人深刻的启迪。
  运用并列式结构需要注意:并列的几个内容应各自独立,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性格或主旨);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注意不要出现交叉或从属。
  二、对照式结构
  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因为并列的事例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如《守财奴》一课中,巴尔扎克就将葛朗台对金钱的执着和种种为争夺金钱的种种丑态和女儿欧也妮对金钱的无所谓,对父亲的真爱鲜明对比,突出葛朗台被金钱腐蚀的丑恶灵魂,以及欧也妮灵魂的美好和崇高。记叙文中的对照结构应该特别注意不要简单地通过评价直接对比,而要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让事实说话。
  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可以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
  三、总分式结构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人物性格和主题)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免责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章、图片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版权所有者尽快联系本站,本站会及时处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京翰中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京翰一对一提分课堂
京翰一对一高效提分课堂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一对一快速提分
                                    
新闻资讯排行
高分经验排行
精选试题排行
热门专题排行
您的宝贵意见与建议是我们进步的源泉!
还可以输入200字中学生写作&(三)_史毅69_新浪博客
中学生写作&(三)
第二组 路旁小树
衔接下面材料的文字适合于写作感悟散文,由自然景物中获得某种社会人生的启示。由自然景物到社会人生需要借助联想来拓展思维,可以是相似联想,也可以是对比联想,不论运用哪种联想,都要使两方面的内容产生某种联系,并且这种联系通过过渡句段将其巧妙的粘合到一起,千万不能搞成两张皮。
这段文字可以辐射拓展出九个主题:①通过和欧洲的对比,引起一种反思,总结历史的教训,朝好的方向发展。②在困苦中磨练自己,经历了磨练才能长成大树。③我们就是一棵小树,也需要浇水、补苗和修剪,这样才能成材。④用杨柳、花树比衬沙枣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⑤看到小树的夭折,联想到人的生命,得出了生命珍贵的结论。⑥由小树联想到学生,树犹人也,也有个体上的差异。⑦通过一个科学实验的叙述,表达了生命平等的主题。⑧对一棵小树的观察,引出了对命运的思考。⑨借树的扎根来晓喻人的打好基础,连类取譬,启人思维。
学生还发掘出不少主题,诸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奉献与牺牲”“新陈代谢”“种下希望”“根深叶茂”“在困境中崛起”“保护环境”“不要见利忘义”等。有了这些主题,再能掌握感悟散文的表现方法,就可挥洒成文。
每当坐车往返于乌达——海勃湾之间,我就特别关注马路两旁的那些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心中默默祝愿它们能够茁壮成长,能给这黄沙、戈壁和秃山增添一些绿色的点缀。可是,修路又开始了,挖土机无情地拔走了路两旁的那些树,使整个世界又回到了亘古洪荒的时代。每当此时,我便痛苦地闭上眼睛,心中升起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怅惘。
马路,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终于修好了。路两旁,工人们又栽种了一些小树,那小树经冬复春,在和风的吹拂下,摇曳着玲珑的枝条,健壮活泼地生长着,我的心也阳光起来,脸上情不自禁地挂上了欣慰的笑容。
主题之一:对比·反思·祈盼
曾经读到过一篇叫《幼林》的散文,那文章的作者说,他坐飞机经过欧洲的上空,俯身下视,满眼都是绿色,没有一片裸露的土地。但当他飞临中国的上空,看到的就只有沙漠、戈壁、秃山,没有什么绿色。
这是为什么?我在脑海中搜寻着答案。
是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人们被饿怕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开山种地,围湖酿田,把自然生态给破坏了,从此再看不见碧树森森,芳草如茵,清溪潺潺?
是不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指挥作战惯用火攻,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森林给烧毁了,把青山给烧秃了,从此绿野变成了戈壁,青山变成了秃岭?
是不是大自然的变迁使桑田变成了沧海,使丘陵变成了深谷,从此我们的国土就千疮百孔,我们的家园就满目疮痍?
内心很悲伤,悲伤我们的国家为什么总是落后于欧洲,悲伤我们的家园为什么总是少了些绿色的生机。
同时心中也缠绕着一种祈盼,祈盼祖国焕发青春,草色连天绿无涯;祈盼家园充满希望,紫陌红尘拂面来……
主题之二:困苦·磨炼·成长
然而,我的心又焦急了起来,担心小树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你想,我们乌海的降雨量是何等地少,尽管与黄河近在咫尺,但这脉流水的两岸仍像被火烧过一样,灰白赤亮,小树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能长成吗?
到了严冬,小树被冻成了枯萎的木桩,在凛冽的飓风中瑟索发抖。从外观看,它生命的魂早已被严寒摧残得奄奄一息,第二年的春天,它还能长出幼芽来吗?
即使回到了春天,但北方的春天并非文人笔下那般柔美,冰霜雪霰随时降临,狂风席卷黄沙袭击着小树,仿佛要将它连根拔起,小树在剧烈的颤动中拼命挣扎着,它能挺过这一劫吗?
夏天,骄阳似火,每天十几个小时地炙烤着大地,大地也快要冒烟了,小树张大口喘息着,过不久,它的叶子就打焉了,它身上的血液一滴一滴地被太阳抽干,它还能活下去吗?
秋天仿佛是个美好的季节,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然而好景不会太长,无情的秋风很快就要扫荡小树冠上的那些历尽磨难才长出来的绿叶,枯黄了,萎顿了,脱落了,小树又变成了光杆司令了。
小树啊,你的成长就像是唐僧到西天取经那样,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小树啊,你何时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主题之三:浇灌·补苗·修剪
树丛中,经常闪现着工人的身影。有时,他们在铺设橡胶管道,为小树浇水;有时,他们用铁锹挖着土壤,为小树补苗;有时,他们拿着剪刀,为小树修枝。
见此情景,我忽然觉得,其实我们也是小树苗,我们也需要浇水——在家中,父母供我们衣食住行;在学校,老师给我们灌注知识;在社会,国家为我们提供一切方便。我们也需要挖土补苗——业余时间请家教补习各种文化知识,假期父母领着到外地观览名胜风景,有时还要学一点音乐、舞蹈、美术之类。我们也需要修枝打叶——如果我们沉溺于网吧,学习成绩下降时,老师就要请家长;如果我们萌生了爱情,心中装上了白马王子或是灰姑娘,老师与家长就会“兵临城下”;如果我们违反了交通规则,交警叔叔就会苦口婆心地告诫劝导。
自然中的小树苗需要精心照顾,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同样的道理,社会的中小树苗也需要精心照顾,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主题之四:杨柳·花树·沙枣树
细看那小树,种类有所不同。有的叫垂柳,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婀娜多姿,随风摇曳。有的叫杨树,干是笔直的,枝条向上,拢成一束,叶子阔大,颜色灰白中泛着青色。还有两种大约是从山清水秀的南方引进来的,色调十分艳目:一种叶子是金黄色的,在阳光下格外亮闪;一种的叶子是紫红色的,犹如经霜的爬山虎。我孤陋寡闻,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姑且称为花树吧。
值得再写一笔的是沙枣树,它是西北地区土生土长的树,样子虽然不雅,但这几天正是开花的时节,金黄的小花缀满枝头,散发出扑鼻的香味,直沁人的心脾。
对于这几种树,我还是偏爱沙枣树。确实,论美艳它比不上金黄的和紫红的花树,论袅娜它不及伴惹春风的垂柳,论挺拔它比不上直指云天的白杨。但我担忧那花树经不住西北寒冷的冬天和狂暴的风沙,说不定哪一天,它们就消殒了娇美的容颜;我担忧那垂柳扛不住本地的干旱和曝晒,说不定哪一天,它们就折损了如眉的柳叶和如丝的枝条;我也担忧那白杨顶不住荒原的沙埋土掩,说不定哪一天,它们就褪去了洁白而又青翠的色韵。只有那沙枣树,它不需要人专门去侍弄,也不需要刻意地浇灌;不需要谁的垂怜,也不需要谁的献爱,更不需要担心它夭折。只要有蓝天白云,只要有阳光春风,它就能够自然地生长,自在地繁茂,年年岁岁守候着这片土地。
主题之五:珍爱·敬畏·生命
小树栽下去的第一年,它们没有辜负路人的期望,很快生出了浅黄嫩绿的幼芽,过了几天,树冠上就顶满了翠绿,玲珑的叶子在春风的拂动下,摇头摆尾,唱起了欢快的歌儿。
第二年的春天,马路两旁茂盛生长的绿树丛中,有的小树无精打采地、零零落落地挂着几片叶子;有的纯粹不发芽,枝条也干枯了。
望着这个境况,我的心中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我知道,那小树已失去了鲜活水灵的生命,失去了绿色的希望。它为什么好端端的就走了呢?它生命的游魂随着风儿,飘到了何方?
平时,我总以为人的生命最脆弱,没想到一棵小树的生命也是和人一样地脆弱;平时,我总以为人的生命最珍贵,没想到一棵小树的生命也很珍贵。一排之中,夭折了几棵,就是一个缺憾,就减损了几分绿韵,而补栽的苗子,因它身旁小树的竟争优势,压迫得它很难成活,即使成活,也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棵。
就是说,生命无论对小树还是人,只有一次的机会,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那就叫我们珍惜生命吧,让我们敬畏生命吧,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主题之六:小树·学生·思考
但仔细观察那小树,并不都是健壮活泼地生长着。在绿树丛中,有的树冠上只吊着数得见的几片叶子,其他的仿佛还没有长出来;有的树冠上连一片叶子都没有,枝杈也干枯了。这样的“病树”虽然不多,但确实存在。
怎么回事?是土壤中的营养没有供给它们?可那是同样的土壤啊;是水分没有跟得上?橡胶管道树树有份,没有冷落了谁呀;是气候不利于它们?每一棵树都被蓝天所罩,每一棵苗都被风儿所吹,没有厚此薄彼嘛。
这就好似一所学校,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哪一个不是健壮活泼地成长着,但深入到内里,高矮胖瘦姑且不说,单论成绩就会使你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名列前茅,跃跃欲试,只待金榜题名,未来一片灿烂;有的成竹在胸,稳扎稳打,拉屎攥拳头,暗中使劲;有的差强人意,业余时间开小灶,免强跟上;有的灰头土脸,黯然消魂,真是小回回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小树的现象何其相似一所学校中学生的现象,或者反过来说,学生的现象多么相象于小树的现象!
亲爱的朋友,这到底是为什么?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不算笨吧。
主题之七:实验·生命·平等
小树其实也是有生命的。曾经有位科学家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他用刀把树的树皮划掉了两大块,过了一年,他带着放大镜来到了这里,仔细观察,这棵树的树皮竟然变得异常紧绷,还有些缩紧,好像害怕的样子,当他换了身衣服再来观察,这棵树的树皮竟然不那么紧绷了。
小树也有生命,与人一样有应激性,既然小树是生命,那么人类,就应该醒醒了,你们有什么资格去砍伐树木!你们并不比小树特殊,小树也没有你们想像中那么普通,它们和你们一样,也有生的权力。你们可不是大自然的霸主。每一棵树,每一只动物都是生命,它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啊!它们存在于这世界上并不只是被你们宰割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也并不只是提供给你人类使用的,而是给生物圈中所有的生命使用的!动物们也并非是只给你人类提供营养物质的食品!
我们并不特殊,它们也并不普通。
主题之八:命运·善意·旁观
有时,我脑海中会浮现出一种奇怪的想法:为什么修的一定是这条路呢?为什么一定要把这里的树木砍掉呢?也许这些树前世是人,因为做了太多的坏事而被变成树木来造福人类,好事做够了,被砍掉当做柴薪燃烧,接受烈火焚身之苦,然后去转世投胎,重新做一个活生生的人。
也可能有的人前世过于操劳,日理万机,夙兴夜寐,此生转世变为一棵路边的小树,受人观赏,有人照顾,风雨滋润着它,阳光温暖着它,每日清闲的很,看着别人为名为利,每天到处奔波,很觉可笑,而自己却享受着清静与闲适,这又是一件何等美妙的事啊!
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命运存在呢?导致它们这样命运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周易》中有这样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世事轮回,善恶必报,但我不知何时才能报。退一步说谁也不能证明人世间真的有命运这一回事——因为上帝不让你知道。
不知小树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反正它不声不响地,静静站在那里,冷眼看着世人——再过几年又会怎样?
主题之九:小树·大树·梦想
从前有一棵小树,它随一群小树被植入了广袤无垠的大地,人们栽种完它们就离开了,这时,那棵小树默默许愿说要长成这里最最夺目的参天大树。之后它开始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向地底下拼命地扎根。靠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它的根击穿了土地里的岩石,穿越了几十米深的土地。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吸到地下最充足的水源和最丰富的营养,就这样,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十年后,一场暴雨夹杂着剧烈的台风向这片树木袭来,风力很大,暴风惨叫着。只听见轰的声,有的树被连根拔起卷向了远方。而那棵参天大树,却无任何损失,它的力量让台风也没有奈何。几天后,这棵树引来了许多围观者,无一人不向它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时候,我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觉得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像这棵小树呢?
一个人要成功就要有小树这种“扎根”的精神,只有坚韧不拔地去奋斗,在我们所钻研的某个领域中走得更深些,更广些,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应对某个大困难。俗话说得好啊,功到自然成,铁杵磨成针。
我还想说的是:在将走向高中新生活的我们,我希望在新的学习之中能有小树的“扎根”精神,使人们所学过的知识变得更加精准,更加透彻,更有深度。只有这样,当我们遇到学习中的“狂风暴雨”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就人生的伟业,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梦想。
注:考生再选一个角度抒发一番感慨:
主题之十:走一步,再走一步(坚持才能成为大树)
主题之十一:奉献或牺牲精神
主题之十二:新陈代谢
主题之十三:播下希望
主题之十四:根深叶茂
主题之十五:在困境中崛起
主题之十六:保护环境
主题之十七:不要见利忘义​
第三组 与狼共舞
请看这则材料:
在非洲原野上,猎豹每天早上醒来,出现在它脑海中的第一个动物就是羚羊,它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怎样比羚羊跑得更快些,这样才能捕获食物,美餐一顿。同样,羚羊每天早上醒来,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动物就是猎豹,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比猎豹跑得更快些,这样才能逃脱追捕,获得生机。所以,它们的竞争就构成了非洲草原的一道闪电般的风景线。
请以“竞争·健康·规则·文明·和谐”为题作文。
“与狼共舞”中的“狼”比喻竞争对手,我们的人际中不能缺少竞争对手,缺少了竞争对手,生命就失去了激励机制,变成了一池死水;但有了竞争对手,又使我们产生了一种危机感,认为稍有不甚就会栽到对方的手中。把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情或是生活就称作“与狼共舞”——这则材料主要包含竞争的主题。从竞争中又可引出“健康”“规则”“文明”“和谐”的要点,思维又进入了扩散、辐射状态。下面具体展开。
(一)我们的生活中有朋友,也有对手,甚至还有假想的敌人。在学习中,中考、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我们的每一个同学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对手;情场上,有女百家求,你所追慕的那位伊人,可能正是别人的情侣;官场内,你唾涎已久的那个科长位置,你的手下却早已打通关节,正准备走马上任。
美国政府,印度政府,不停地散布“中国危险论”,他们把中国当作一种假想的敌人,夸大其辞我国的武器多么地先进,中华民族如何地嗜血成性,中国走向强大,就意味着它们走向灭亡。
对手,是一个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如何面对对手?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
对手到底是什么,这实在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吧。
但有一个故事,我不能不给你讲。
有一位猎人,偷入国家野生动物园,奔波一天一无所获。晚间,他靠在一株大树旁打盹,突然觉得有个毛茸茸的嘴巴正在触摸他的脸,鼻孔中还喷出湿乎乎的热气。他睁眼一看,是一只毛色斑斓,体格雄健的华南虎,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等待着可怕的结局。然而无声无息,一切平静如常。他又一次睁开恐惧的眼睛,却看到华南虎像一只驯顺的家犬卧在他的身旁。他迅速的掏出手枪,一枪打在了虎的脑壳上。老虎在临死之前,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望着他……
请同学们想一想,华南虎犯了什么错误?
(二)生物学告诉我们: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假如猎豹不吃羚羊,那它就不能生存,亦不能繁衍后代,这个物种就将灭绝。而羚羊因没有了危及它生命的猎豹而大量繁殖,以至于地面上的草木不够其食用,它们连草根都刨食了。第二年草木不能发芽,导致羚羊大量死去,它们的尸体在炎夏中腐烂发臭,产生了大量的病菌,又危害了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这样一来,自然界中的整个生物链就出现了紊乱,紊乱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死亡。
可见,猎豹不能不吃羚羊,羚羊不能不被猎豹所吃。这种吃和被吃的关系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自然界中的一条生存规律。
但问题又出来了,假如猎豹把羚羊吃光了,那么生物链不又断了,不又会出现死亡的结果吗?上帝在造物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它只能让猎豹捕食羚羊中的弱者,而无法追捕到羚羊中的强者。于是自然生存中第二条法则就产生了:优胜劣汰。
文章演绎到这里,我们就会顿悟哲人们所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了。当一个人不思进取的时候,他就会变成弱者,于是在高考的竞争中被淘汰,在就业的竞争又被涮掉,就连对异性的角逐中也会被挤在大门之外,更别说提拔升职的这种美事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你痛恨这个世界太残酷,太无情,太缺少爱,但你又不得不承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真理。怎么办?与其弱而待毙,不如奋起直追,生命在奋斗中延续,生命在竞争中放出异彩。
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不应该痛恨竞争的残酷,你也不应该报怨世间的无情,相反,你应该感谢残酷与无情,或者说,你应该感谢你的竞争对手。羚羊应该感谢猎豹,因为有猎豹的威逼,羚羊家族才世代都教育后代一定要跑得快,否则就要被吃掉。它们的优秀基因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是的,勾践也应该感谢夫差,夫差使它困守会稽山,夫差使他失去了最美丽的女人,夫差使他吞咽粪便,夫差使他蒙受了二十年的屈弱。但是夫差又成就了他,使他在失败与屈辱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战胜对手,成就了霸业。
现在,让我们来深入地理解奥林匹亚精神吧。奥林匹亚精神,就是竞争的精神,就是战胜对手同时又要感谢对手的精神。因为它在召唤生命走向更高、更快、更强。
健康与竞争
羚羊的健康是建立在猎豹的追逼而迅速狂奔的基础上;猎豹的健康是建立在填饱肚子、超越羚羊的基础上。那么人之健康又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的?是在山珍海味的贪食中,还是在昏天黑地的酣睡中?是在花前月下的欢乐中,还是在平平庸庸的挨延中?都不是。健康只在奋斗不息的竞争中。下面再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也为了提高家人的社会地位。1984年,他从内地来到内蒙古最西部的巴音浩特镇谋生。彼地给他的老婆孩子办了农转非户口,安排了工作,分了一套宽敞的住房,又给他本人加了薪水。着实高兴过一阵子。春节探亲,衣锦还乡,同仁们也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西部的巴音浩特,是一个偏僻而又封闭的小镇,这里保留着浓厚的蒙古王公贵族讲究吃喝玩乐的风气。置身其间,他也是天天出入于酒海肉林,醉生梦死,没有两年体重已过200余斤。当典着大肚子回再到故乡时,眼前的情景简直让他惊呆了:整个城中的人像蚂蚁一般匆匆忙忙,来来去去,一派忙碌景象。他过去的那些同僚们,前脚走出课堂,后脚就到了市场,他们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先生蜕变为兼营商业的多面手,腰包自然鼓胀起来。他深感自己的落伍,有一种变成弱者的恐惧分明地向他袭来。他在想,如果我重新返回这个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竞争力的市场,自己身体条件能适应吗?除了血糖高,血脂高和血压高以外,什么也不高的我,一天能坚持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吗?我的智力条件能适应吗?长期被酒精浸泡过的大脑早已迟钝了,长期地将精力消耗在麻将桌上已经不学无术了,幸而有政府发给的几个救命钱,否则,世界之大,能有我的立足之地?
想到此,他想到了健康,曾经拥有的健康哪里去了?是让满足与怠惰剥蚀去了。那么如何才能找回健康?答案只有一个:将自己投入到竞争的洪流中去,使身体减少脂肪,使大脑增加知识,使自己变成一个强者。
余秋雨先生慨叹希腊文明是如此强烈地将肢体健康和智力健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树起了奥林匹亚这面体育的大旗,它昭示我们把健康纳入运动的概念之中。而运动又是在竞争的形式中体现,而其本质却是生命的完美存在。那么反过来看,要想达到生命的完美存在,就得不停地运动,要想不停地运动,就得深刻领会竞争的真谛。
竞争+规则=文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的法则,物种从始到终都处于竞争之中,从动物野蛮的弱肉强食到人类残酷的战争,都是一种竞争。这种竞争维持了生态的平衡,也达成了社会的动态平衡。同时也不容否定,竞争毕竟具有野蛮的一面,残酷的一面,因而,有理性的人类创造规则来遏制竞争走向野蛮与残酷的极端,从此把竞争纳入了文明的范畴。因此,我们说“竞争+规则=文明”。
在战争中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和“缴枪不杀”的规则,拯救人类没有走向毁灭的深渊;而体育竞技更是体现这种“野蛮”文明的一项最好的活动。
据说,最早的竞技场上是一群裸体的男性手持短剑互相惨杀,一直杀到最后一个人时,胜利者就登上了领奖台去接受他应得的桂冠。又听说踢足球的始作俑者踢的是战败者的人头,他们以此来表现胜利者的快乐与满足。而马拉松长跑是源于一个战争中送信人用生命换来的运动极限。
呜呼,这种血淋淋的事实在折磨着人类良知的一面,于是标志文明的规则出现了,把野蛮的竞技引入了健康的轨道,演变成了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
原来,文明就是这样发明出来,它不仅将人类的竞争纳入一种秩序中,而且彰显了人类善良的品性,使竞争变得人性化。但是,请同学们不要忘记,规则并没有改变竞争的实质,而文明有时是一杯甜酒,让你昏昏欲睡。
本我·自我·超我
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这个世界级的体育盛会,也被熏染上了这个民族的浓重的人际特色。奥运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就突出了我们宣传“和谐”的主旨。这与我们的传统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孔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我们讲究礼仪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人际关系的和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那么怎样理解这个“和谐”的内涵呢?这应该是个没有竞争,更没有战争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冷脸相对。有的只是人人心中充满至高无尚的爱,有的只是为他人都能做出自我牺牲,有的只是彻底排除了本我和自我,完全进入超我。毫无疑问,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最为美好的理想化社会,也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但是,我要质疑的是,这样的和谐必会培养出一种绵羊心理,大家都和睦相处,一团和气。问题是这个世界中除了绵羊外,还存在着野狼。野狼来了怎么办?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屈辱是否与这种绵羊心理有关?据说当时的英国军队才仅两万人,就把我们整得一百年来国运衰微,一百年来难以抬头做人。有人说人家的武器太先进了,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说得一点不错。是野狼哪怕打盹的时候都在磨牙,是绵羊就根本没有吮血的能力。
那么照此说来“和谐”有百害而无一利吗?当然不是,“和谐”仅仅是一种做人的理想原则,也就是佛洛伊德的所谓“超我”。人没有美好的理想,不会是完美的人。但人如果完全痴迷于世外桃源之中,浑然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那么你只能称作圣人。圣人应该是洁白无瑕的,又怎能合流于这个污浊的现实社会呢?什么又是“本我”呢?那是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任何约束拘绊。这样的做人当然舒心,但私欲一旦膨胀到没有限度的时候,社会也就进入了乌托邦的混乱状态。由此看来,“超我”和“本我”是做人的两个极端,都有偏颇,难以行事。那该怎么办?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也就是佛洛伊得所说的“自我”原则。遵循社会的秩序和规则,达到一种文明境界,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释放自己的欲望,又要不断地陶治情操,培养和谐理念,成为一个现实而又充满理想的人。
如果说“本我”代表私欲和野蛮,则“超我”就代表高尚和美好,而“自我”就是二者的中和。到底如何做人?好自为之。
第四组 青冢散绎
怎样写给材料作文?我告诉你秘诀,千万不要就事论事,那是最平庸的作文。你只需要抓住材料所蕴含的本质思想,再用你最熟悉的素材复现出来,就成功了。有的同学怀揣一篇作文来应对高考,谓之“万能作文”。这样做,你需要有高超的改头换面的能力,否则就有跑题之嫌。与其这样,倒不如新写一篇。我献给你的“万能作文”就是深入钻研一个素材,从各个角度挖掘旨意,考试不论套用何种主题,都得心应手。
写作以名胜古迹或历史人物为材料的文章,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慨古人”,也就是对古人的所作所为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论,可褒可贬,或褒贬兼有,不一而论。另一种是“借古讽今”,虽然写的是古人,但着眼点不是评价古人,而是借古人讽喻当今社会中的人和事。这两类文章中学课本中都有范文,例如感慨古人的有《过秦论》,借古讽今的有《六国论》。
写这种文章首先应了解古人古迹,但也不能拘泥于考证,根据某些史实形成思想,写成文章即可。
下面用“昭君墓”为例说明用同一素材体现多种主题的方法。
(一)从和谐的角度审视材料
实践证明,胡汉和亲是避免战争,避免流血的最好途径。既然能够用和亲的方法达成各民族间的融合共存,为什么非要刀兵相见呢?如果说我们今天能够在匈奴曾经占有的这块土地上各民族和睦相处,这个功劳无疑要归功于那位伟大的女性——王昭君,民族团结源远流长,让这面旗帜千秋万代飘扬下去。
有一队匈奴的铁骑从遥远的漠北迤逦而来,他们翻越蜈蚣坝,穿过大青山长长的峡谷,跨过黄河,越过毛乌素大沙漠,沿着汾河流域驶向大汉王朝的首善之地,在长安城门下马跪拜,伸出了友谊的橄榄枝,献上了和亲的玫瑰花。
于是大汉王朝的殿堂内展开了一场战与和的大论争。有的怒目金刚,口沫四溅地喊叫:“吾汉家冰清玉洁之处子,岂能为猪狗夷人所糟践?”
有的脸色阴森,口气冷峻地说道:“蛮夷明为和亲,实乃视我汉朝无人。舍一女子事小,辱我汉皇事大。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的痛哭流涕,捶胸拍案:“汉家玉女只可吾皇受用,猪狗蛮夷胆敢夺天子所爱,为臣即刻率十万大军直捣黄龙,讨平北地!”……
整个朝堂充满了战争的火药味。皇上的眼前幻化出了刀光剑影,幻化出了血雨腥风,幻化出了尸横遍野……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但他不得不睁开眼睛处理这件战与和的大事,他的视线定格在了一位智囊人物的脸上,他正悠闲自在地闭目养神,身旁的风雨雷电似与他相隔十万八千里。
“王爱卿,尔何故缄口不言?”皇上问道。
王爱卿睁开了眼,轻轻地扫视了一眼会场,那些文武大员顿时安静下来,因为他们也觉得在这个智慧人物面前,自己的聪明劲也比猪狗高不到哪里去。
“吾辈心视匈奴为兽类,开口必称蛮夷,于己无容人雅量,于国失大汉气度。然则大汉王朝徒具虚名耳。且天子利国之事必做,爱民之心必具,今乃和则利国,亲则爱民,和亲为贵,圣人之行,天子又何惧焉?”
天子听毕王爱卿一席话,龙颜大悦,点头称是。朝堂上紫气融融,一扫刚才乌瘴之风。
“王爱卿,尔率文武百官到都城门外列队迎接胡人兄弟。朕于大殿之上亲自主持和亲大事。”
皇上吩咐毕,又站起来向天下子民颁诏道:“国安民康和为贵!胡汉一家万年福!”
(二)从爱情的角度审视材料
当时的封建社会,有钱人家的女孩子,或有几分姿色的女孩子,她们心中所珍藏的白马王子,都应该是大汉天子龙颜凤骨的形象。她们被接进深宫大院,会感到是一种无限的荣耀,父母家族的社会地位也因此而改变。正所谓“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然而皇上的所爱太多了,他顾及不过来,故尔有的穷一生之光阴也等不来皇上一次短暂的眷顾。王昭君借和亲之机,寻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远嫁北地,她渐渐模糊了自己的偶像。因为她从面前的这位叱咤草原的英雄、王者身上找到了做女人的感觉。于是心中的爱,又有了性质完全不同的新内涵。
英雄和美女
出生在湖北长江边上的这个农家姑娘,独得楚湘山水的俊秀之气,出落得沉鱼落燕,羞花闭月。常常玉手托香腮,似沉思又似不经意地眺望着长安,那是她寄托情思的地方,那也是她显露才华的地方,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就生活在那里的深宫大院里。转眼之间,香车宝马就在众多地方官员和差役们的簇拥下来到她家的门前,口称皇诏,隆重入宫。是的,如此绝代佳人,如此心高气傲的才女,岂是鄙村野里的阿猫阿狗所能配得上?佳人有佳人的配偶,才女有才女的归宿,你看她手抱琵琶,在笙歌弹唱中,伴着明媚春光莅临凤苑。
宫中的排场又岂是百姓所能想象到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珠光宝气的服饰穿着,珍奇美味的精米细肉,还有像园中盛开的百花般艳丽的宫女,穿梭来往。昭君只是她们其中的一个,昭君有点失望,她本来以为皇上会即刻眷顾于她,把她搂在香阁暖锦之中,尽享美妙难言的云雨之欢。然而在如此之多的粉黛面前,皇帝看花了眼,也未必能看到她。
一阵秋风刮过,树上的黄叶零落成泥;一阵北雁南归,勾起了昭君凄凉的思乡之情。她只是高墙中的一只孤独的春鸟,她的生命如一脉无助流动的弱水。
北国的呼韩邪单于来到了长安,他向汉朝天子跪拜称臣,他声称永熄兵燹之火,他还提出和亲的要求。天子龙颜大喜,命后宫嫔妃有谁愿远嫁胡地者,他将赐予公主身份,隆重出娉。
像一股飓风刮过平静的湖面,宫女们惊慌失措,犹如大难临头,她们谁也不愿与野蛮凶悍的匈奴同枕共眠,她们谁也不愿去茹毛饮血,回归到原始生活。只有王昭君,平静地站起来,款步走向大殿,她要嫁给异族。作为使者,她有能力化干戈为玉帛,使汉胡两家携手和睦。于是,她又抱上琵琶,骑上胡马,一路翻山越岭,风尘满面地来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阴山脚下,来到了穹庐之中……
几十年,昭君为胡人生下了一大堆儿女;几十年,昭君维系着中原与北地友好的情谊;几十年,老单于死了,她又嫁给了小单于;几十年,她像太阳一般给天高地迥的草原洒下了爱和善的光辉;几十年,她的生命走向了尽头,她那一缕芳魂飘然而去。胡人们不忘她的贤淑恩惠,不忘她是民族友好的天使,给她在阴山脚下,黄河岸畔,青草地上堆起了一座硕大的土墓,那上面覆盖着寸草,号为“青冢”,两千年来一直高耸入云,象征着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友好。
(一)从珍视生命,张扬生命的角度审视材料
此文应先破后立。首先抨击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同时点击封建皇帝对女性的戕害,然后立起珍视生命、张扬生命的主题。王昭君敢于打破世俗观念,敢于从高墙内走出来,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是珍视和张扬生命的表现。
生命不是笼中鸟
我在穿开裆裤的时候就看到了歧视女性的现象,感知了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例如小的时候,我可以坐枕头,表妹却不能;我能在饭桌上撒尿,如果表妹这样,则会受到大声的呵斥和痛打。为什么,只因为她不是带把的。后来读书,又看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还有“唯小人与女子不可养也”的古训。谁说的?孔子说的。既然是大圣人说的,那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再后来,读到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这样的句子,“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原来认为,封建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及三千粉黛,那就是一国之君应得的待遇。然而,我们忽视了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道理,皇上喜欢美女,天下哪个男人不喜欢美女?皇帝喜欢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那些服劳役的百姓也思念自己的家啊!
更为可叹的是,秦始皇恨不得将天下美女全部集于阿房宫,以致于“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绕绕,梳晓環也;谓流涨腻,弃脂水也。”想一想,他占有天下几万个美女,就等于天下多了几万个鳏夫,造成了严重的生态不平衡。这倒罢了,可那些宫中妃嫔大多都在守活寡。“缦立远回,而望幸也,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也。”做为女人,她们不能过正常的生活,请问这是怎样的女人!
王昭君正是这样的女人。自从毛延寿做了那个手脚后,她永远无缘见到汉皇。如果她继续待在那个深宫大院,就会像一朵没有蜂蝶亲近的鲜花,永远地顾影自怜。
但是她懂得珍视自己的生命,张扬自己的生命,因此她捕捉住了和亲的机会,终于挣脱了樊笼,变成了一只雄飞雌从绕林间的自由鸟。
苍天既然创造了生命,就应该让生命大放光彩,就应该让生命衍生出更多的生命。今天,大青山下,黄河岸畔的这座青冢就是她生命光耀万丈的象征,这里各民族的儿女,就是她生命代代相传的接力棒。
(二)从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角度审视材料
皇上“千刀万剐毛延寿”
就能杜绝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吗?不能,那么根本问题出在哪里?找出原因来,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联系现实,作一番关注时势的宏论。
由毛延寿所想到
我曾经写道,当昭君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来到这深宫大院,以为皇上即刻就会眷顾于她,把她接在香阁暖锦之中,尽享美妙难言的云雨之欢。然而在如此众多的粉黛面前,皇帝看花了眼,也未必能看到她。于是聪明的皇帝想了一个巧招,请画师毛延寿将每个宫女的相貌都画下来,他凭画选美,懒得看那本人。
但画师毛延寿比皇上更聪明,他借助作画的权利大肆收受贿赂,蒙骗了皇上,养肥了自己。这不,他伸手向新来的昭君姑娘讨要钱财,但被这个正直而刚毅的姑娘一口回绝。于是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做了手脚:她的眉心无端地多了一颗克夫痣。
皇上也闻知有江南才女来到身边,南国娇娃的俏丽和柔媚如一阵熏风吹入他好色的心田。但当他看到毛延寿所呈画像的眉间有颗克夫痣,他荡漾的春心一下子冷了下去,灰心地掉转了视线。
有人曾推测王昭君不贿赂毛延寿是因她出生农家,拿不出钱来。我以为不然。那时的社会能被选中妃子的家庭想必是有钱的家庭,农村的亦属土财主。试想从初评到终审再到送入宫中要经过多少道手续,哪道关卡不得娘家用钱打通?没有钱能闯关吗?问题是,既然一件衣服已经做成,只差几只纽扣了,王员外就拿不起了吗?恐怕不是这样。那是一种正直和刚毅所使然,也是王昭君自信力的表现。
但我们不想展开这个话题,只想分析一下形成腐败的原因。
当王昭君远嫁之时,汉元帝于大殿接见了她。她那如春晓之花的容貌,她那如风摆杨柳般的身段,她那丽鸟歌唱般的声音,都深深吸引着皇上,皇上怎么也找不到那颗克夫痣,他后悔了,舍不得把她嫁给胡人。但他也明白,国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关乎国际关系的大事,只能忍痛割爱。
但他把一腔怨气发泄到了画师毛延寿的身上,把他千刀万剐了。然而千刀万剐毛延寿就能制止了收受贿赂的不正之风吗?杀了一个毛延寿,还有千百万个毛延寿存在。从古至今,腐败者斩不尽,杀不光;从古到今,贿赂之风屡禁不止。原因何在?我认为问题出在皇帝身上。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爱河饮尽犹思渴。但他又顾不过来,只能看画选妃,毛延寿一看,皇上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我能不乘机发财吗?于是腐败就成为必然了。
联系当今,据说也腐败成风,但每年都要召开反腐倡廉大会。于是民间就应运而生了这样的顺口溜:反腐大会不用开,问题出在主席台,根子就在前三排……
问题的症结已经找到,那么就应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亲爱的同学,假如你是市长,你将怎样做?
(三)从人情风俗的角度来审视材料
先破后立。现在很少提“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优势了,也很少标榜四大发明了。因为我们已经走出国门,融汇到世界之中了。然而我们又应如何在世界中立足呢?确立两个分论点:
1、民族的,就是创新的。
2、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守住自我 融合非我
在上世纪的毛泽东时代,我们在标榜自己时最爱提的口号就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要不就是“四大发明”。现在很少提了,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闭关自守的国门,融汇到世界的大潮流之中了。面对世界这个大橱窗,我们的那几件古董就好比是地摊上的便宜货,偶尔有人不经意地看上几眼。
那么照此说来,我们这个民族又全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了吗?由此我们就会感到月亮也是外国的圆了吗?——这正是本文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当王昭君怀抱琵琶,身跨胡马,一路翻山越岭,风尘满面地来到这个荒凉之地时,她确实看到了这个民族的野蛮与落后,但她更惊叹这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首先,他们的房子是用羊身上的毛做成毡片,再用毡片组合成一个毡包,就成了自己的栖息之地,而且铺的是毡片,盖的也是毡片。更可贵的是房子不怕山摇地动,可以随时拆除,用车运到遥远的水草丰美的地方,再支起来就又成为了家。
再看他们的服饰,也都来自牲畜身上,冬天裘皮大袍毛在里面,夏天毛翻在外面,冬暖夏凉。他们饮食的最大特点是以奶为茶,早上喝饱,奔波一天不觉得渴。所有这些,都是从生存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精品。王昭君深深地悟出:民族的,就是独特的,就是创新的。我们再也不能随意而狂妄地鄙薄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原来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伟大杰作。
同时那些满脸络腮胡子的匈奴人也对这位天使般的姑娘充满了好奇,他们也惊叹姑娘身上穿着的绫罗绸缎。他们还惊叹姑娘带来的各种小巧玲珑的工艺品;他们更惊叹姑娘朗朗诵读的五经四书。那里面蕴藏着汉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那里面昭示人贵于禽兽的精湛道理。然而胡人非常聪明,他们在尽情吸收汉民族经典的同时,也剔除了糟粕。比如他们就不理解这么一个伟大的民族为什么对掌握人类生命之门的女性要如此地歧视和迫害。对此,他们非但不去盲从,而且嗤之以鼻。
王昭君又多了一层感悟:民族的,其实也是世界的。只有将自己融合于各民族之中,才能比较出优劣研媸,才能去粗取精,达到更高一级的进步与文明。
王昭君就是在这种领悟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完善了自己的政治才华。她不仅是英雄的娇妻,更是王者的贤助。在她的影响下,胡汉两家停息了血腥的战争,胡汉两家的百姓杂居一起,和睦生活。
当伟大的女性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后,那里的人民将她安葬于青山脚下,黄河边上,垒起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黄土堆,表示对她永远的纪念。
(四)从名胜古迹的角度审视材料
给名胜古迹定位:首先是文化内涵,其次才是自然风光。
第一点用赤壁古战场和苏武牧羊台来类比昭君墓。
第二点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自然风光的独特性,独特即美。
文化与自然
我于上世纪80年代,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塞外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名胜古迹——昭君墓。事后我涂鸦了一首小诗以抒情怀:
汉宫秋月照伊人,胡地孤烟连天穹。
楚湘芳魂萦黑水,昭君坟上草青青。
有位自谓通文墨的先生读后语重心长地指出了一个问题:“昭君墓是一堆黄土,没有草青青,这样写不符合实际。”我承认了这个错误,因为我品尝过秀才遇见兵的滋味。此公接着说道:“要游览名胜古迹,你最好到九寨沟去,昭君墓没什么看头。”这时,我的涵养也接近了一个兵的底线,不由自主地反问道:“九寨沟有昭君墓吗?”他眨巴着眼睛没说话,悄悄走了。
现在,我们应该给名胜古迹定位了:它首先应该具有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品位,其次才应该是自然风光。如果名胜古迹没有历史文化的遗迹,那么自然风光也不过就是自然风光罢了。试想,湖北的黄州倘若没有苏子的前后赤壁赋,那个并非古战场的荒蛮之地怎么会引动今日游客如潮?据说那里的山也不是红颜色的,没办法,用涂料染成了红色。对于这个仿真的作品人们仍报以善意的微笑。
还有人告诉我:就在那个沙漠将要覆盖的甘肃民勤县,却有一处古迹,叫“苏武牧羊台”。我恨不得一步跨到,大饱眼福。当然我不是对那里的自然风光有多大兴趣,只是想满足我缅怀古代贤仁志士的愿望。
这既是一种好奇又是一种追求。怀着这种心情,我几次来到塞外这位伟大女性的安息地,想在她的怀抱里体会一番历史的风云,体会一番她作为女人,作为母亲,作为政治强人的各个侧面的深刻。我终于沉浸于这座历史的,也是精神的殿堂,寻找到了自己的满足。
然后,我登高望远,看到的自然风光又是一番特色,确实,这里没有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这里只有马头琴、红高粱、大风起兮云飞扬;这里没有如水的月色浸淫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里只有蓝天白云、千里草原;当然这里也不是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的江南,这里只是毡包羊群轱辘车,牛粪煮肉奶当茶的塞外。江南自有江南的柔媚与婉约,塞外自有塞外的粗犷和豪放。可谓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怎么能把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放在一起简单比较,而得出好和不好的结论呢?
我们姑且不说巍峨雄伟的大青山像一道绿色的高墙阻挡着漠北的寒冷与风沙,也不说黄河玉带一般环绕着肥沃的土默川,我只想说在这广袤阔大的自然背景中,岿然耸立着的这一座草色青青的昭君墓,就使塞外的这一名胜达成了永恒。
(五)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来审视材料
王昭君是一位女强人,她生活在北地近五十年,是胡汉两家和睦相处的五十年,没有刀兵之火的五十年。她丢弃爱的恨憾,怀揣和亲的理想远涉千山万水,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土默川,表现她的政治才华。但她也经受了意想不到的痛苦——饮食、语言、文化、习俗方面的磨合,但她没有屈服于现实,终于完成了理想的使命。
人类行为的两大动机
人类行为具有两大动机:性追求和成名欲。如果把王昭君敢于从深宫大院走出来,远嫁北地看成是性追求的表现,那么,她在北地的政治作为,在北地所赢得的尊敬与爱戴就可看成是成名欲的表现。前者具有动物性的一面,那是上苍赋予她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繁衍后代,薪火相传的需要;后者具有社会性的一面,是一种精神的、理想的追求,是超脱肉体的灵魂的表现。尽管精神、理想、灵魂这些抽象要附着在肉体上,但如果只有肉体而没有灵魂,那么这肉体就和猪肉狗肉无多大区别了。
由此可见,王昭君的远嫁北地,其更伟大的意义不在于她能够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不在于她生儿育女,而在于她完全能够担当起胡汉和亲的伟大使命,在于她化干戈为玉帛的杰出政治才华的表现。
记得看过一本介绍王昭君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她是天女下凡,给北地带来了永久的福泽。只要她出现,就必然是阳光普照,白云缭绕;只要她出现,就必然风调雨顺,水草丰美;只要她出现,就必然是国安民乐,牛肥马壮。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美化,但能赢得这样美化的人,肯定不是一般的人!
然而她又确实是一个凡胎肉体的一般人。当她离开了江南的青山秀水,当她离开了宫殿的金碧辉煌,来到这天苍野茫,风吹草低的塞外,严酷的环境向她提出了挑战,她看到了这里的女人:“鬓发蓬松灰满头,腥膻乎乎口,面皮晒铁锈,黑漆钢叉手,驴蹄宽且厚,心性似马牛”。她又看到了这里的饮食:“奶子熬茶敬一瓯,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罢方撒手。”她也看到了这里的穿着打扮:“没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丢,褐衫耐久留,破烂亦将就,毡片遮体被褥全没有。”
可怜她瓜果桃李养出来的肠胃怎能适应肥腻腥膻的牛羊肉;可怜她温润弱水养出来的玉体怎能适应毛毡的刺扎;可怜她清雅净洁的眼光怎能瞧得惯苍蝇、蚊子的满身乱爬。然而她全部接受了,经受了现实的无情考验。因为她心中有一个信念,和谐融洽才是人类的最高追求。精神是一只雄鹰,使她翻越了困难的高山;理想是一阵春风,使她化作了润物的细雨;信念是一股洪水,使她冲决山石,淌出一条平川。现实终于向理想低头,理想又变成了现实。而那个改变现实,实现理想的人就形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供我们永远顶礼膜拜!
(六)从保守与偏见的角度来审视材料
保守与偏见是一种狭隘的民族心理表现,这种心理严重地桎梏着民族的发展,只有开放与容纳才是民族强大的动力。
偏见与保守
写这种题目的文章一定要理清二者的关系。可是我不知道是偏见造成了保守,还是保守导致了偏见;抑或偏见的人就是保守的人,或保守的人就是偏见的人。既然理不清,那就孤立起来做些分析吧。
首先,我认为偏见的人一定是孤陋寡闻而又狭隘的人。长期囿于一隅,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些生活的习惯。带着这种习惯的心理再来面对新事物自然就生出一种抵触情绪,大概这就叫偏见吧。阿Q反感城里人把长凳叫作条凳;《子夜》中的吴老太爷活活被十里洋场中坦胸露臂的女人给吓死了;《装在套子里的人》接受不了青年人骑自行车的行动。同理,大汉民族的女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嫁给胡人,生下来的孩子虽然是我们的外甥,但心中极端排斥这个杂种——这也是当时胡汉和亲艰难的原因。和虽然和了,但心中的偏见并未消弭,从那以后,几乎所有的辞章歌赋每当提及王昭君远嫁之事,都觉得是大汉民族的奇耻大辱。就连伟大诗人杜甫先生都不能摆脱这种偏见,写出了“分明怨恨曲中论”的诗句来曲解历史。
但请想一想,如果我们死守偏见,不去与各民族融合,不去与世界交流,我们将成为怎样一个落后的民族!比如我们对美国人很有偏见,但我们的外汇储备却是美元,我们最想去的地方大概也是美国。况且美国有那么多的拥护者,自由女神的雕像下聚集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优秀人才,而我们却做不到。可见问题不是出在美国而是出在我们自身,那就是狭隘的民族偏见。
再来说保守。保守的人一定是胆小怕事的人。他们没有冒风险的胆量,因而也不具备创造精神,只愿意呆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平平安安过自己单调一色的生活。然而你不想惹是生非并不意味着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不来光顾于你。曾经的匈奴不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和我们争疆夺土吗?没办法,我们的古人花费超乎寻常的人力和物力构筑了一条万里长城,幻想用这道高墙挡住外来侵略者,我们能在墙内安然无虑地过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可是我们的长城没有一次抵御外侮,那只不过是我们心造的屏障,是一剂心灵的麻醉药。没有它,也许我们还能多一点防患意识,有了它,其实我们更不安全。
再也不用提满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了,再也不用说被外强铁炮轰开大门后的懦弱了,单说我们需要一种走出去的勇气,我们需要融于外界的胆魄。王昭君,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有这个勇气,有这个胆量,而且开创了胡汉近百年的和睦局面。今天,如果我们仍固步自封、胆小怕事,那我们就不配做这位伟大女性怀中的儿女。
到底是保守造成了偏见,还是偏见导致了保守,我们不想纠缠在这种无谓的逻辑推演之中,我们只想告诉朋友们,偏见与保守或保守与偏见其实是一对混蛋。
(九)从生存竞争的角度来审视材料
战与和是人类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果只认识到一面而执其一端,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哪怕你怀揣良好的出发点,也不会引出什么好结果。
打开《三国演义》落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话从浅层次看,不过是指出社会分分合合的现象;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人类生存竞争规律的经典概括。所谓“分”的最直接的诠释就是战争,战争固然有其野蛮、血腥的一面,但战争同时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动力。假如没有八国联军的火烧圆明园,就不会有大批青年志士抱定科学救国的决心远渡重洋,学成归来,强国富民;假如没有日本铁蹄的践踏,四万万中国同胞就不会焕发出空前的团结的精神,从沉沦中崛起。面对亡国灭族的危难,哪个人不是拼命相搏,求得生存?哪个民族不是从困境中走出,超越敌手?
但人类生存竞争的另一面也不能忽略。那就是“合”,亦所谓“和”。如果人类天天处于血与火的煎熬之中,天天惊恐万状、寝食难安,那么生命的意义又显得过于灰暗。生命还有追求快乐、幸福、和谐的一面。因此,“不教胡马度阴山”并非只有一种方法,胡汉和亲不也是一种举措吗?美丽的昭君姑娘,肩负大汉民族消弥战争,建立睦邻邦交的使命,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多大沙、少草木”的漠北,来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外,为人妻,做国母;养儿女,理政事。使战争的烟火消散开去,使血肉相搏变成兄弟朋友,维系了几十年的和平生活。然而和平不会永久,她死后硝烟再起,兄弟反目。结局是匈奴人远离了水草丰美的土默川,流徙到西夏去了。
天下就是这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就如东海之水波翻浪涌,永远不会平静。如果有谁认识不到这个生存竞争的规律,在两国交战时双膝发软,跪地求饶,那他就是国贼、叛徒,不管他怀抱怎样良好的出发点,我们也决不会把秦桧、江精卫看成是好人;而当两方斗得疲惫不堪,都有停手之意时,你也不必硬充好汉、气壮如牛,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刹手时也得刹手啊。
综上所述,战与和是人类生存竞争的两个方面。既相生又相克,就在这相生相克中人类文明呈螺旋式地上升着。​
第五组 交友之道
请看下面这则材料:
很久以前,一个镇子上的刘七和宋九是邻居。刘七家开酒坊,宋九家开肉铺。刘七想:“若与宋九交个朋友,到他家割肉岂不就不用花钱了。”宋九也在盘算:“我若与刘七拜了把兄弟,他的酒就可以白喝了。”两个人各怀鬼胎,一拍即合,果然不久便拜了把兄弟。于是两人几乎天天在一起喝酒、吃肉,还真的亲如兄弟,被人称为“酒肉朋友”。后来,两人合伙外出做买卖挣了大钱,快过年了,两人就把银子包在一个大包袱里往家赶。离家不远了,他俩在一座庙里过夜。刘七说:“快到家了,我俩好好喝一壶庆祝庆祝怎样?”宋九连连赞成。于是两人分了工,一个去打酒,一个去买肉。刘七打完酒想:“这一包袱银子要是全归自己多好,真舍不得分出一半去。”他便买了一包毒药撒进酒壶。宋九买完肉也想:“那么多银子够后半辈花的了,要是没有刘七多好。”于是,他也买了一包毒药,放到肉里。其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同归于尽。
请以“友情”为话题作文。
点拔:由这则材料可以辐射如下主题:①“朋”在古语中为拉帮结派之意,对于君子来说,为朋结友决不是拉帮结派,与其那样,倒不如没有朋友。即使交朋友,也不搞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因为别人对你友好,帮助过你,出于感恩,你也对人家好,于是交成了朋友。或者,你对别人宽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或敢于“背黑锅”的精神,也能和别人交成朋友。③志趣相投,思想一致,走到一起共同开创事业,这也是朋友。④但社会中很多人结交朋友的目的是结成一伙,谋取好处。一旦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可能反目成仇。这是借朋友之名而行利我之实。⑤还有一种朋友是患难之交,而一旦路子走宽了,对方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分手的时刻也就到来了。还有,毋友不如已者……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儒学教育的最高交友之道。如果说你在班中没有一个朋友,那正好说明全班同学都是你的朋友。你不想有意识地亲近什么人,那也就说明你不想有意识地疏远什么人。当别人拉帮结伙,朋比为奸,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抑或在某一派炙手可热,不可一世,而另一派灰头土脸但又咬牙切齿的时候,你能够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态势,那么你就具备了远离是非,不惹祸端的能力。甚至,当别人因权力而斗得两败俱伤之时,你却正好渔翁得利,得来了别人用血与火都争不到的权力。从表面上看,你更技高一筹,更善于韬光养晦,实质的问题却是你对自己的人品修养达到了很高境界所致。如果你的交友不存在任何政治目的,那么你就绝不会使尽浑身解数交好某些人而去竭力反对另外一些人。只要大家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分,就存在一份友谊,为什么要有那么分明的亲疏关系,甚而是水火不容的敌友关系?有人说,“他侵犯了我的利益。”而恰恰就是这种“利益”当头,退一步也许海阔天空,近半步则可能你死我活。况且我们所争之利益大都是所谓非分之想。所以说,我们没有朋友的时候,倒正是有朋友的时候。
上面说到退一步和近半步的“进退”论,可以看成是交友之道的第二条标准。如果真想交几个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谈禅论道,则你必须具有感恩和宽容的秉性。所谓感恩,就是你时刻记住别人对你的恩惠和好处。口头心头经常念叨,由此来提升、净化自己驳杂的灵魂。
我们也经常说到回报,例如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主要是在父母的晚年能做到晨昏侍奉,嘘寒问暖,进行精神慰藉。如果把这种回报简单地理解成偿还父母的付出,从这种功利思想出发,则付出者会觉得付出得廉价,回报者会觉得代价沉重。这里没有功利色彩,这里除了父母天高海深的大爱,就是我们“报得三春晖”的感恩戴德。其实,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最大回报就是对社会的奉献,做社会上有用之人,而绝不仅仅是一报还一报。
所谓宽容,则是你必须忘记自己对别人的施惠和好处,而且要有容人雅量。马克·吐温说:“当你的一只脚踩碎了玫瑰花,而它的香气却留在了你的鞋子上,这就是宽容。”这是一种以德报怨的高尚行为,是为人的至高境界。如果我们还难以做到此,则起码也要修炼自己不能睚眦必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用平静的心态对待人际中的偏狭,用笑脸相迎每一个从对面走过来的人,也不失为一种宽容。
假如你对别人做了一丁点好事,便天天心头口头不忘记。那你将不会有一个真朋友。孔子要求我们一日参省自己,省察的重要内容就是看我们是否具有感恩和宽容之心。
说起朋友,自然不能忘了中国所谓知音的说法。这是志同道合而建立起来的诚挚友谊。这可以看成是交友之道的第三条标准。古时有善鼓琴者叫俞伯牙。他曲高和寡,似乎无人能欣赏了他的琴音。他很是失望,但他终于遇到了一个“知音”,叫钟子期。当伯牙将仰慕高山的情怀注入音符时,子期立刻慷慨激昂地吟诵道:“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他的感悟如同伯牙的化身,丝毫不差,使伯牙激动万分。然而,好花不常开,为友不常在。子期死了,从此,伯牙再不弹琴。
应该再不弹琴。因为知音难觅。世言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好不容易觅到一个,却中道夭折,再弹琴给谁听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真正的友谊,当然这种友谊是建立在追求崇高志向,开创有益于人类事业的基础之上的。有了这种友谊,我们的理想得以实现,没有这种友谊,我们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说与他人,无异于伯牙对牛弹琴。
“朋友”,本来是个崇高而美好的字眼,但当今社会被用滥了,更多的是挂羊头卖狗肉,借交友之名,行利己之实。苟苟营营,投机取巧,一不小心就会使良好的愿望陷入了污秽的泥潭之中。
我曾经对同学聚会一类活动颇感兴趣,想借此重温儿时的美梦。甚至主要是想看看同学们的那张脸在岁月的催逼下变成了怎样的模样。初一见面感慨万端,心潮澎湃。但聚会多了,开始发现这也完全是个利益群体,也没有脱开拉帮结派的老套。因为这里边找不到一个引车卖浆之流,这里仍然是有权有势之人玩的一种互相利用的游戏。
从此,我对“朋友”这个概念再不看得那么神圣了,就好比过去“小姐”是一种尊贵的称谓,如今你随便叫小姐人家会给你瞪眼睛。
世风在变,交友之道也在变。
还有一种友谊是在患难相助中形成的。曾几何时,我们在同一所学校寒窗苦读,在同一个被窝中用体温互相取暖;曾几何时,我们在同一个工地上打工,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哪怕是一个烤红薯,也要分给对方一半。我们在这种苦难的岁月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你曾说,“我此生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你曾说,“我要是发了迹,分一半家产给你。”信誓旦旦,铮铮誓言。现在,我们早已摆脱困境,幸运之神又安排我们在一家公司。现在,都是独挡一面的部门经理,可因为公关部的何小姐,我们从无猜的挚友变成了心存芥蒂的情敌。但我们似乎都在力图找回曾经的友谊,因为那友谊是我们用血汗凝铸而成的。于是,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公司,做起大老板的时候,又有了最后的一次合作:我们各出了一半钱,把家乡的那条泥泞弯曲的小道修成一条柏油马路。竣工的那一天,你我相见了,你用冷冷的眼光看着我,说出了一句我也想说的话:“我看够你了,再也不想看到你!”于是,我们永远分手了。刚才,一阵小雨过后,天空现出了美丽的彩虹,而转眼之间,彩虹消逝了,秋风乍起,凉意侵袭着人们的心……
※ ※ ※
友谊,也是人生的一道主要风景线,透过友谊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可以涵盖人性品格。但我们这里只能就主要观点作些辅导。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第六组 男女爱情
我将“爱”分成“大爱”与“小爱”,大爱指母爱父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是一种甘愿付出的爱。小爱指男女爱情,是一种索求占有的爱。有的学生常常将爱情看成是纯净如水,无私如母的崇高之爱,每当此时,我就反问道:假如你的爱人离你而去,另择他人,你还能一如既往地爱吗?多半的答案是否定的。一旦出现那种情况,就会失去“英国绅士”的风度,由爱变恨了。这也就是我们将男女爱情称作“小爱”的原因。
更准确地说,男女之爱是上苍赋予我们的一种生命激情。在这种激情湍流涌动的青春期还会出现困惑。与其说这种男女之爱是一种被情感所触动的爱,倒不如说是一种唯美之爱。不论唯情还是唯美,一般说来,都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可悲的单向暗恋情形,对有了这种情形的青少年,要给予矫正,故选《路失迷雾》一文为第四个所要表达的主题。
哲人说,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我理解这“永恒”大约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爱情与人类的繁衍有关,代代延续,香火不断;其二指情欲是人的本质属性,与生俱来,爱的结合使我们进入了想象的天堂,死后,那些文人学士还要流传下无数描写爱情的华章,使那些金童玉女读后萌动爱的激情。
关于爱情与人类繁衍的话题此文不想多说,单想说一下生命意识中爱的觉醒始于何时。郭沫若先生说他在五岁的时候爱上了他的八嫂,那时八嫂刚娶过门,背着他来到小河岸边,手托香腮的面容映入水中,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沫若先生看到这景象,心中涌上一种异样的激动,他发现自己对异性的爱在生命的意识里觉醒了。
那时他才五岁。当我曾经把这个故事转述给我身旁的一群俗人时,他们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有的摇头皱眉,很反感我亵渎了什么神圣的东西。其中有一个青年女性表情庄重地表白她直到现在都心静如水,从来不产生这些歪思邪念,她当时圣洁得像个修女。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觉到当时场面的尴尬。
余秋雨在《酒公墓》中说酒公在县城中学教英语,对一个常用词love作了一些解释,说这个词最普通的含义是“爱情”。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例句:爱是人的生命。“当他兴致勃勃地从黑板上回过身来,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怪异。女学生全都红脸低头,几个男学生扭歪了脸,傻看着他发愣。突然,不知哪个学生先笑出声来,随即全班爆发出无法遏止的笑声。张先生惊恐地再看了一下黑板,检查有没有写错字,随即又摸了摸头,捋了捋衣服,看自己在哪里出了洋相,笑声更响了,四十几张年轻的嘴全都张开着,抖动着,笑着他,笑着黑板,笑着爱,震耳欲聋。这天的课无法讲完了,第二天他刚刚走进教室,笑声又起,他在讲台上呆站了几分钟就出来了,来到校长办公室,声称自己身体不好,要回乡休息。”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被封建礼教所扭曲的灵魂。再来说那个为自己表白的姑娘。我当时在想,她如果不是患有性冷淡疾病,就是一个伪君子。前者倒也无所谓,后者可就得防着点,中国最可怕的就是这种人,其实他们特解风情,他们深谙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的避讳,他们装得一本正经,常常拿这一本正经来当作武器攻讦别人。
当我这样解剖别人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其实自己也纯洁不到哪里去。当我在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在情欲觉醒的时候,内心深处就有一种羞耻感,深感这是魔鬼的探访,罪恶的来临。因为从懂事起就接受着一种“二元”文化的教育。一方面是家庭、家族、亲戚、学校都在进行着正统的封建教育,淡化、歪曲两性关系,贬低女性,辱骂爱情。要么不谈这个话题,要么从他们的只言片语或表情神色看出那是可耻的事情,所以当生理上有了这种激情时,就十分痛苦,十分矛盾,就像自己有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农村“勾栏瓦舍”的说书唱戏,野田的牧童村夫们又在无所顾忌地谈论着女人,谈论着与性有关的奇闻轶事,二人台中的粗言俚语,牧夫们的露骨脏话,又在不停地启发着童蒙。世界就是这样奇怪,有正统的封建教育,而反传统的、反封建的“悖论”又始终存在于生活中,影响着你,引诱着你。我们就生活在这种矛盾的二元文化中,正常的生理现象被视为不正常的;不正常的封建思想教育却被看成是正常的。反映真实生活的村言俚语被看成是粗鄙下流的;歪曲心灵的虚辞伪谈却被看成是高雅文明的。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的变态心理。
最熟悉的也最想宣泄的是自我情感世界,因为每个人对“自我”的关心比对世界上所有人关心的总和还要大,因为我们就几乎天天挣扎在情感的困惑中。你十分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别人眼里的反应,你十分在意自己的形容打扮会给别人怎样的印象,你甚至对自己脸上的一颗青春痘都苦恼得无法解脱。当然你也十分敏感别人的一言一行,尤其是那些和你有联系的一言一行;你更十分在意你心仪的人的形容打扮。你有很多心里的话想向别人倾吐,可你又不敢相信别人,所以你只能故作清高,装成一个冷面美人,一个人凭栏远眺,看天上的流云,看地上的草木,其实你什么也没有看,只是在看自己那颗忧伤的心。处在花季雨季的我们,正在经受着青春期的折磨,正在经受着爱的火焰的燃烧,正在经受着自我封闭的痛苦。
在此,我们设计两种方法来解脱自己。一种是中学期间欣赏那种“瞬间之美”。有过一次亲密的谈话,写过一回情书,传送过一个秋波,馈赠过一个会心的微笑,或者发生过一个拥抱,进行过甜蜜的亲吻——所有这些都属于“瞬间之美”,我们只需要把它珍藏于心底,经常品味一番,然后收起那荡漾的春心,再回到“五经四书”上来,头悬梁,锥刺骨,完成这个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第二种叫做“在路上”。我们每个人都给自己规定着一条要走的路,但这条路到底如何走下去,结果会怎样,却是谁也不知道的。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在意结果呢?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步,才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一旦能够做到不考虑结果,那我们的心中就像落地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无忧无虑,无顾无忌地品偿起眼前的美好,过了这一刻,我们该做什么做什么去,这难道不是一种可取的心态吗?
请看余秋雨先生《西湖梦》中关于对苏小小的描述。
首屈一指,当然是名妓苏小小。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位妓女的资格,要比上述几位名人都老。在后人咏西湖的诗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东坡、岳飞放在这位姑娘后面:“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就是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也把自己写成是苏小小的钦仰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她不守贞节只守美,直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
中国人在概括两性关系时很喜欢用一个“情”字,不怎么用“美”来诠解,故而中国人在与异性发展关系时要进行一段长长的铺垫,谓之“调情”,“培养感情”等。而在古诗词中,对异性之美的表述也是用“情”字,这样说来,中国人所讲的“爱情”中其实也包含着“爱美”,并不是只有培养起了感情才能有两性关系,人的本性和生活的事实均告诉我们,没有感情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爱美”了,我们无法把这种东西从生活中剔除出去,这样做是枉费心机,最多是自欺欺人。
有一个广告镜头:一老头儿扭回头去眼睛火一般地欣赏一个大美人,老婆婆揪住老头儿的耳朵转了90度的方向。老婆婆很敏感,她太了解自己丈夫的爱美之心了,中国人把这叫做“好色”,或者称朝三暮四,反正不是肯定,表扬的意思。问题是,七老八十的人仍然“好色”之心不死,——假如这个广告成立的话,那么年轻人怀着一颗勃勃欲动的春心,你又怎么能不让他们好色呢?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赵本山曾在小品中说倪萍是他梦中情人,何止是赵本山的梦中情人,谁知道她是多少中国中年男性的心中偶像呢?在赵本山说这句话的时候,电视上特别闪出倪萍的表情,她没有像外国女郎好样受宠若惊,表现出欣喜的样子,也没有像中国低层次妇女那样恼怒,嗔怪,她的表情处于“中间状态”暧昧不明略显羞涩。当一个公众化的女性出现在电视镜头中,她最原始的作用就是呼唤一种美。或者说当一个公众化的女性已经把美呈现在了公众面前,呈现在了街市,她应该为男性的倾倒感到骄傲,因为她给生活带来了美。
这个道理太简单了,就像我们流连于花园,眼睛为牡丹的丰腴润泽而放光,又为杏花的热烈奔放而惊异,或者说,我们喜欢骏马、喜欢雄鸡,我们被一切自己喜欢的事物而感动,其实这就叫美。
十四岁时,我从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转入一个有火车站、汽车站,有许多不大不小的单位的集镇,走进教室的第一眼,看到了一位女同学美丽的眼睛,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明亮、最温情、最像秋水的大眼睛。那双眼睛震动着我的心灵,从此这双眼睛就刀刻斧凿般留在了一个少年的脑海,从此,这个少年就为她演绎出许许多多美妙的爱情故事。
就在这时,有个家庭有点地位的同学也被这双眼睛俘虏了,但他是个笨蛋,竟然连情书也不会写,请我为他代笔。每一次情书发出,我都像一个犯人等候判决一样,等待着这双美丽眼睛的回答。我最不愿意看到她的迎合,当然我一次也没有看到她的迎合。如果迎合了我会怅然地感到,一朵鲜花又插到了牛粪上面。但这朵鲜花冰清玉洁,傲雪迎霜,从来没有正眼看过那位小纨绔。就这样,我暗恋着这双眼睛到初中毕业。暗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根本无心学习,把所有的精力心思都花在了可悲的暗恋上。
来到了一所高中校读书,暂时忘却了这段恋情,以至物理考试打95分都难过得没吃下饭——那可是百分制。有一天上课,准确地说是在第二节课,我偶然回头看见了那双让我魂牵梦萦的眼睛,正在向我含情巧笑,我再度陷入了慌乱和迷失之中,再一次被这双眼睛所溶化。我们生活的世界就这样小,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就这样逼仄,由于这所学校只有我是她过去的熟悉的同学,我们走得很近,曾经相随着徒步回家,谈书本,谈理想,谈所有这个年龄段所感兴趣的话题。
有一回中午打饭,她悄悄地将自己饭盆里的米饭和菜拔一半在我的饭盒里。那是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那是个吃饭有定量的年月,半盒饭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尽管外表上很平静,但我的内心波涛汹涌,似乎我过去的单思,曾经的暗恋即将发生心的共鸣,其实,我已经将它幻想成一种和声的韵调,爱的琴弦拔响了最美好的、天堂一般的音乐。
后来的情形是我整天害怕失去她,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她,再也不想什么数理化了。忽然有一天,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两个同学所走的羊肠小路变成了一条众多同学所走的阳关大路,在路上,也有英俊潇洒的男同学爱上了她秋水般明净的大眼睛,同时,我发现这双大眼睛也不像小学、初中那般纯情、天真,也在英俊潇洒的男性中寻找着什么,真正属于她的爱情发生了。
我是什么?我原来是个局外人。为了摆脱这种尴尬,我转学了。转学后我吃惊地发现,那双大眼睛并非转换了一个空间就能从心里抹去,那双大眼睛仍在无形地左右着我的心灵。
再后来,我们又不期然地走到了一个学校教书。那时的我,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一番评估。理性告诉我,我根本配不上那双大眼睛,鄙村野里的出身,浮萍一样的前途,偏狭急躁的性格,丑陋龌龊的形容,如果嫁给我,肯定是姑娘吃错了药,一朵鲜花又插在了牛粪上。
姑娘没有吃错药,她和校长谈恋爱。校长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好人之一,突出的品质是诚实厚道,正直稳重。对此,我从来没有产生过嫉妒心,但我仍然忘不了她。
这种爱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我完全把她理想化了,她是我心中的一道独特的女性风景线,或者说,她是我心中纯洁的女神,哪怕是一丁点不洁的念头,都觉得是对女神的亵渎,而且奇怪的是从来也没有对她有不洁的念头。
说来可笑,我在“科举”的路上栽过几次跟头,有人说脑筋笨,有人说运气不佳,其实原因很简单,而且只有我知道,就因为那尊女神。
到了现在,在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行为上有异常,我立即就要从情感上找原因。也有的学生发生了爱情,家长请我劝导,我只能艰难的摇一摇头,因为我知道那是九头牛都很难拉回来的事情。
我把这种畸形的单恋或暗恋称为是“路失迷雾”。就好比说我们曾经在山间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上,遇到一阵玫瑰色的浓云密雾,一时找不到前行的路标,误失于有如贾宝玉在《红楼梦》中梦游过的太虚幻境。等我们梦醒后,却发现同行的伙伴已走出了山中,离我们很远。我们手忙脚乱地、气喘嘘嘘地想赶上,但能不能赶上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七组 广告用语
广告用语属于企业文化,那么什么是文化呢?简短截说,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然了,凡不是人类创造的,只能说成自然天成,不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在运作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总和,在这个货摊上,首先显示的就是广告文化,而在这一文化中直接的体现者就是广告用语。
广告用语容不得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而要精警凝炼,一针见血,一矢中的的条幅语言。因而,广告用语写出来要求教于方家,经高才修饰,内部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公诸于世。
满世界都是广告用语,但有一半是次品,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这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商业的考虑,没太注意语言艺术。
部分商业界人士缺乏文化修养,但他们又必须打广告,这样就造成了错别字病句满天飞的现象,确实有点“眼球效应”。
经商不让陶朱富。经商就是为了赚钱,在这个利益的驱动下,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全然忘记了“贸易长存管鲍风”。
西方崇尚自然主义文化,东方推崇象征主义文化,在这两种文化的碰撞下,必然有所褒贬,必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如其人,书如其人。倘若广告中透射出端正方良的人品,这样的广告无疑是受人青睐的。
广告是语言艺术,有的一句话说出来震撼人心。何以如此?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广告也讲究文采斑斓,妙用修辞,巧用幽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广告用语颠三倒四,语焉之详,顾客会视而不见。
广告好比人之名,其实人之名亦广告。名字起得比天还大,遭人忌恨;名字起得自私自利,遭人厌恶。无形中遭人忌恨厌恶,肯定不是好事。
怎样才能写好广告用语,笔者从正反两方面发表了些一孔之见,请读者指正。
清朝硕勋曾国藩在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其麾下有位大将指挥无方,作战不力,曾拟革职查办。因命上朝廷奏章中写道“屡战屡败”一词。正好起草文稿的师爷与此将军有旧,受托解人倒悬。师爷便将“屡战屡败”中的“战”和“败”调换了一下位置,改成了“屡败屡战”。皇帝阅后龙心大悦,非但未砍败军之将的脑袋,反而加官进爵,大加褒赏。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字之师”的例证。当今也有个词语的使用频率空前高涨,这个词就叫“与时俱进”。这个词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社会特别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方向,同时奏响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号角。自江公泽民语出珠玑以来,可谓报刊杂志,街头巷尾,丁壮尽言,妇孺皆知。
这个词源于《易经·乾卦》,原话是“与时偕行”。这里的“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规律,诸如寒暑昼夜等;二是指时代社会的发展。庄子在《山木》一文中将此词改成了“与时俱化”,其中“俱”与“偕”同义,“化”即“变化”。江公借此提要理论之精粹,颇为洽合。妙在将“行”改为“进”,变个人动作行为而为社会群体之运动,化腐朽为神奇。
企业的广告文化常常借传统文化来增光添彩,上述“与时俱进”不就是一个经典吗?当我们从外国文化中抄得头昏脑胀而又味同嚼蜡时,能否将视角转向古代典籍,因为那是一座文化宝藏,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广告用语须简而明,如果简到不明白的地步,就会适得其反。有一次在临河大街上溜达,偶尔看到一则广告为“男牛50,女猪40。”百思不得其解。进去一问才知是卖鞋的,男式牛皮鞋50元一双,女式猪皮鞋40元一双。
不过,反过来看,这则广告也达到“眼球效应”了,因为莫名其妙,你才会进来问,你一问就给了我游说的机会,有了机会,就有成交的可能。
如果这也算“眼球效应”的话,那么下面的广告就更够水平。有一家配件公司,招牌上这个“件”字将单人旁失掉了,即成“配牛公司”了。恰好一个老农看到了,就牵着一头母牛过来,要配牛,口中还念念叨叨地说,这一配,它不生出个汽车来,也会生出个拖拉机来。
这样的“眼球效应”到处都有,有一次本人到了北京,看到了个小饭店挂着招牌为“河捞面”。在下也算吃遍半个中国的面,可唯独不知“河捞面”是啥滋味。进去要了一碗,端上来的是饸饹面。差点晕了过去。
广告用语中的简而不明,以及缺腿字,错别字,比比皆是。如果把这些都看成眼球效应,那么满世界的广告不分好坏,都具有眼球效应了。
真正的“眼球效应”,应该是下面的故事。在清朝末年的万国赛酒会上,我们也派代表带着几瓶茅台去参加,但因国力弱小,被人家看不起,就连酒也无人问津。
清朝代表通过比较,深信茅台决不比洋酒差,起码也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但谁也不了解,怎么办?他急中生智,故意掉在地板上打碎了一瓶,这时浓烈的醇香迷漫了整个展厅,顾客们未饮先醉,纷纷询问这是哪国的美酒,争着抢着要订货。从此,茅台扬名海外,身价百倍,成为国酒。
吹牛皮,说大话
有一份叫“金点子广告”的小报,那上面写着一句自我吹嘘的广告用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过目后起了一身的鸡皮。耐着性子反复审视,从任何一个角落也找不见一点新鲜货色。不知是别的广告报抄袭了他们,还是他们雷同了别家。反正是喇嘛的帽子——平顶子。退一步说,别家都在模仿你,那么为了不被“超越”,你必须不断地别出心裁,方能独树一帜,践行“不被超越”的诺言,然而可悲的是,说的和做的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是属于吹牛皮说大话的广告文化,副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与大街上叫卖假冒伪劣产品的路数是一样的。假冒伪劣产品说到底要昙花一现,而你的报纸天天与顾客见面,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有一次拿破仑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自豪地说:“我比阿尔卑斯山更高。”根据他的伟绩,这样的形容也算恰当。但有一个事实不能忘记,他身后有千军万马,众星捧月,才将他衬托出来。失去了群体这个庞大的后盾,他也只能被囚禁在某个孤岛,郁郁而终。
因而,当我看到“山高我为峰”这样的广告,心里总有些不踏实。当你自视高不可攀、唯我独尊时,厄运就在悄悄地降临。
本来,像杜甫这种饱学之士,是不应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话来,尽管这句话出典于孔子,但与孔子原话的情境有所不同。孔子说他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后来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样,突出的是“攀登”。而杜甫是在科举考试失败后,憋着一口气,东游齐鲁,以备再搏。他决心金榜得第,技压群雄,一举成名,将别人踩在脚下。《易经·谦卦》中说:天道使盈满亏损而使谦虚增益,地道使盈满变少而使谦卑流转,鬼神使盈满有祸端而使谦逊得福,人道厌恶盈满而喜欢谦恭。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所使,杜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屡战屡败。后来皇帝同情他,封了一个小官,又逢安史之乱,流离颠沛一生,最后客死于江南一只破船上。
不要吹牛皮说大话为好。
现代的医院分工越来越细密,当然要钱也越来越高。这样说似乎与所论“广告文化”的话题不怎么靠谱,那就换个说法:现代的医院为了赚钱,分工越来越细密,仅性病医院,乌海市就不少于三家,而且广告用语也很离奇。有一家路上停车点的站牌上写着这样的话:“意外怀孕,男人的问题。”这两句连在一起似乎不通,“意外怀孕”怎么只说是“男人的问题”,难道女人就没问题吗?——此为戏谑语。
再分开来理解:什么叫“意外”怀孕?以拙见除了被强奸之外,都是“意内”怀孕,每个当事男女均心知肚明。如果这个推论能够成立,那么你的广告就像是你那张露着鄙屑坏笑的面孔一样,充满揶揄、亵渎,甚至给人以性骚扰的感觉。
至于“男人的问题”,又笼而统之。在我看来,酒色财气这四样东西,是男人的主要问题,你是一揽子标本皆治呢,还是单打一各个击破呢?
称之为医院者,顾名思义,应解决阳物的问题。此问题因色而起,本来为寻欢作乐,不承想出了问题,是谓“男人的意外”。关于女性的怀孕,我怎么也感觉不出“意外”,打掉肚子里的爱,那是把未来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是谓“女人的问题”。
玩笑归玩笑,再板起面孔说几句。
中国自有其民族文化的格局,将性文化视为流俗和粗鄙而不登大雅之堂,但其做为一种文化又不能泯灭,因而只能流传在口头上或是张贴在厕所里。如果满大街都是“意外怀孕”和“男人的问题”,则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孔孟是赶不走的,虽然他们流落到了国外,但总有回来的一天。儒学经2500年的历史挑战,而弥久历新。儒学的核心是“人本主义”,强调珍视生命和生命的平等。肚子里的孩子,也是生命。所谓“人流”就是在杀害生命。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按照佛经的因果说,就会遭报应。即使侥幸逃脱,也逃脱不了杀人害命的事实,逃脱不了良心的谴责。
退一步说,良心已经卖给了魔鬼,这号事情已泛滥成灾,无法回避,但也应委婉表述。“委婉”“讳饰”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也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理特点。
不知怎么回事,我对广告用语蕴藉正直、高尚人品者,不知不觉就记在心中了。何为其然也?圣贤说:人之初,性本善。大概我本性中善的因子尚未被拜金的狂潮荡涤殆尽,不经意间还能闪现出几朵人本主义的火花。
乌海市的广告用语灿若群星,但有一则却如千里皓月,它写道:“粮食做酒,良心做人。”看来商家是卖酒的,使我油然联想到曾经名满天下、百世口碑的汾酒,因为造假喝死人而砸了牌子。此一家能“良心做人,粮食做酒”,实属难能可贵,但愿不是口是心非,欺骗我们仅存的一点善良。
诸如此类的广告还有不少,有品的广告用语中常将健全的人格树于其中,如“君正”“中孚”等即是。
“君子”一词在圣贤学说中是指思想品德达到较高境界的描述语,直接与“小人”一词相对,而君子的本质就是守正,守正而能大,这应是企业恒久的不二法门。
“中孚”的“中”是“中和”之意,“孚”为诚信,做人能够讲信修睦,推己及人,这种人格品德,与日月争光可也。
有的广告以隐含理趣取胜。
有位姓邱的先生告诉我一则广告,内容是:“如果没有健康,给你一个世界又能怎样?”这个广告问得你心惊肉跳,醍醐灌顶,它逼住你去深入地思考健康问题,它告诉你如果挣钱以健康和生命为代价,那么你智慧的底线就是傻瓜或无异于抢银行的混混。
有的广告以渲染情感动人。
唐朝大诗人李白一生嗜酒如命,但自从得罪了杨国忠、高力士,唐玄宗便炒了他的鱿鱼。自从赐金还山后,便失去了固定收入。为了喝酒,连五花马、千金裘也卖掉了。等他来到山东,就不得不写广告词来换酒喝。而李大学士的广告词也是天下第一流的,你请看这一则: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不说这酒的度数高低,单说这郁金花一般的香气扑鼻,就沁人心脾;不说这酒香扑鼻,单说这柔滑如凝脂的玉碗,就使你赏心悦目;不说这凝脂玉碗,单说这酒色黄绿犹琥珀,就使你未饮先醉。再加上他渲染的那淡淡的乡愁和对他乡的缕缕情思,就会催逼你黯然消魂,但愿长醉不愿醒。
商业广告五花八门,良莠并存,妍媸互见。其中的关键就看有无文采。
《论语》中有个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作文辅导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